❶ 廊坊市第八大街有哪些好吃的飯店啊,大概給介紹下,我們單位同事打算去聚餐,謝謝大
開封小吃
名稱:可以做的,當我們去開封參考海洋羊肉串地點:內環路口(河南大學醫院對面)特點:最好吃的羊韌帶價格:0.5元羊腰1.5元羊肉肉筋0.2元
名稱:閃味胡辣湯地點:包公祠大門20米西南部的特點:胡辣湯肉更實惠的價格:湯1.0元一碗
名稱的:香辣魚庄地點:老七路口(汴京飯店北50米)的怪味樓西特點:麻辣涼,超好味鯰魚基地最優惠的價格:12磅重的鯰魚,可以加工,加工費6磅的。
名稱:(一)燉羊肉串地點:西司廣場:良好的口感,風味和價格:2.5元羊肉串的特點
名稱:牛肉湯的位置老白家:南土街(順流而下,醫院對面)特點:良好的丸子湯好價格:3.0 />
元<BR名稱:北京館地點:南土街(三毛隔壁)特點:炒餅價格:3.0元
名稱:閆記寺門牛肉湯的位置:西坡街道中西方特點:肉質鮮美的湯的味道更好的價格:3.0元
BR />名稱:潮州肉丸城地點:西門大街(東方經典隔壁)特點:肉丸的咀嚼價格:適中
名稱:上當一回地點:中山路派樓下特點:便宜麻辣鮮香
名稱:阿扁順酒店位置:西西花園對面特點:天天好味道的特色菜的價格在15至30
產品名稱:美食行列地點西門大街西口特點:正宗的涮羊肉
名稱:庄媽媽龍蝦地點康太家園對面特點:龍蝦美味實惠
名稱:書院門慧美食街的老兵尼特的位置相反的特點:火鍋價格:26元底料。羊肉15元
名稱:雞地點學院門回族,馬宇興食品街對面特點:老價格:
名稱:李記烤羊肉串地點東京市場(河大東)特點:聽價格:0.5元字元串
名稱:許記五香雞血湯地點汴京飯店特色:美味價格:1.5元
名稱:斬殺3地點北門大街(北門大街禮拜堂南10米特點:斬殺價格的主要特點:價格便宜
名稱:付款的的油炸麵包地點西司夜市(ICBC)特點:薄焦脆皮價格:3.0元
名稱:溫州西司廣場的紅皮鴨店的選址特點:牛肉,鴨爪價格:你的身邊
名字:紅樹林德利中的位置山區特點:食物味道鮮美價格:不超過三至四個100回合
名稱:金記煎餅果子地點徐府街東口特點:香脆的價格:2.5元
BR />宋外面鞭炮公司隔壁蜀秀苑
寺門海記麻辣羊蹄
名稱:羊肉炕蒸地點:學院門夜市(聯通門口)特點:綠豆湯免費。
名稱:麻辣羊蹄在白宮的位置:鼓樓夜市特點:爛,香價格:5元/公斤
勞動路口:五香熱羊腦送喜米線隔壁的甜點檔:黑米,羊肉炕蒸美味和
勞動路口:炒河殼味道鮮美,經濟實惠,價格應該是5塊錢
BR />三里堡夜市,蓋茨華麗的傢具家居雞湯價格從雞珍和蘇肉,都必須是3個美味的湯
肉夾饃,西門大街的原開封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西北行200米的!「烤
學院門夜市從南頭。
楊記:烤小羊排10元小0.15美元。小腿的羊羔0.15 $
美味的綠豆糕,一英里的東司門北東棚板拐角處,是一個做酥皮點心的車稱為「正確的秘書交叉糕點」,5毛/或4元/斤無色素,特純綠豆
美味的牛肉麵霸河大東京市場夜市的牆壁上,路南,他的油潑面超好吃,吃他,你不想別的3元/碗
美味的羊肉泡饃「南客華麗的傢具樓下夜市上南路,4 /碗,伴隨著大蒜(免費),爽!
美味的「茶,南瓜湯,泡菜南門外夜市上,路南,1 /碗,鹹菜2毛/小碟,我最喜歡吃的鹹菜吃,還帶回家點第二天早上吃
BR />餅干廠街,中,北行;做得相當嚴重; 50美分
地方,在門向北,師東方式(3路車從火車站到塔公園的路線)從南到北,第二個路口汴京飯店(第一個是雙龍巷,第二個是正確的官員埠,第三個是北門大道東,東棚板的街交叉口她家的三刀超級好吃的35磅
康太家園東門對面的漢中麩
脂肪粒街,相反,因為在刀削麵。強烈建議到夜市銷售呂驥肝
西司廣場,的伊拉克公園附近的酒店小慶燴面,燴包子。
西司夜市廣場,黃家包子對面,伊斯蘭眼睛燒烤
在西區的康太家園約200米路北,路西,名字是「香辣魚,小商店,裝修一般,但充滿口感好,非常獨特,和價格也不是很貴,鯡魚和鯉魚10元一斤
勝利市場出售他們的麻辣牛肉紅燒豬肉,感覺不錯。材料必須讓他們把腳
聚鵬扣碗是不壞(兒童醫院附近)的胭脂盒家胡辣湯煎包很好吃
兒童醫院斜對面的胡同口跨州橋煎包胡辣湯
市公安局斜對面的扣碗
面(開封市第五對面)
開封雞湯罕見的正宗油條:石橋口,向西100米的北
下午向著途徑的菜餚很好的角度以西,江街道不小的餅干4毛
准時五香的新疆豆腐地點:勝利市場北半的第一
西司廣場,金唱片肉一起
油而不膩三勝前街市場北利記拉麵3.00 2.50
東郊宋門100米,南,對面是空著的廠房,北京面館,真菌的表面特性,牛奶般的白色,和蔬菜湯也不錯,表面上是5元一大碗
胭脂河市場的良好血湯,粉條,據說是南京小吃
米線:北土街「,」還記得粉絲空氣分離集團近火記「開封市比較有名的店挺多的,我的感覺是,氣味
路,手多單。河大南門胖嫂米線很好,真的胖的人,很容易認識到良好的做米線
真的很不錯。沒有感覺雲南過橋米線我真的不能享受
飯:省府西街小學斜對面的「桂林米粉東苑大酒店對面,他是一個
炒涼粉:家庭中間可以從右邊的第一感覺馬道街夜市南東苑夜市路北家庭的感覺是
太少了。
釀皮:我覺得相國寺對面的小胡同口「蘭州釀皮」好吃。
麻辣粉:上當了,我覺得一些商店做,有些是不好吃的。
涼皮麩,涼面:我覺得西郊商場的長風花園「秦鎮麵皮房子這三個都不錯,我
經常吃有。馬道街鋪鴿市家庭調涼皮也不錯。旁邊的房子炒麩皮銷售熟肉製品涼面我認為前
三星的涼面好吃的。現在好象搬到鋪鴿市,是一個小酒店門面,門口招牌
餛飩:五福路,那裡是「福建特立尼達香」利益,口味,或者如果在這個城市也是家庭的一個分支的具體位置,我我不是太清楚
雞湯:蔡彎曲的飲料,我認為最好的方式喝了開封市延慶的概念一般,沒有感覺歌。
御街,往裡走,有一個解放胡同,晚上有屬雞的湯味道不錯,我感覺比蔡彎曲幸運的是,河中,都會有不同的扣碗,牛肉丸,雞酥肉,雞珍和雞腰雞珍最好吃自己的家園,鹵,蒸出來的,味道很不錯。
實惠的湯是1.5一碗加丸子,酥肉,雞腰是3.00元加雞珍是3.5元!
羊肉串:勞動路夜市,河西門十字路口的馬道街以南味道
冰紅豆東苑其中一個味道更好,有葡萄乾,玫瑰葉,黑豆煮。
餅干:我們去門口買第一人民醫院,競爭是強大的,價格便宜。
>
五香花生:汴京橋北側家街勃艮第的重點花生(5元),趙記,秀水胡同市場的一個小路口也不錯,買的時候
熱/>
美圖:填充,寺門是小的路口南有一種特殊的脂肪老太太賣三刀,綠豆糕,花生糕。
老的書店街中間的一個三刀甜點為孩子而不是其他更昂貴的金記在中間的街道
煎餅果子:書店!
雞蛋灌餅,春卷:第二小學南交集的。
向日葵:丁角街照屋軸旁邊,旁邊的兩個
雞:三盛公
爆米花:大粱門老三屆飯店西臭乾子房子,一個人,有很多固定的客戶,下班後更好吃挑選了一些通過。
穆加貝的烤魚伊斯蘭齒輪的烤黑魚和羊肉串腎臟,砂鍋也可以打90分(位置在夜市最南邊)
三個少女小吃攤,烤茄子,燒大腸,整鍋砂鍋(夜市從北數第三或第四家,是最好的大排檔夜市業務)
老闆的牛肉麵,拉麵王(三個女孩排擋隔壁,每當兩個顯著遭受)
今天只是吃的泡饃,味道不錯,冷盤組合?也很好吃,在西坡街三毛超市將在這條路上,兩快5個小碗名稱是:相同和軒泡饃,上面還說的頭發,我吃了
西司附近的地鍋雞是非常好的
馬華拉麵學院門
土街小巷炒紅豆:地點勞動路口休閑餐吧提供美味實惠的價格,3 /(如果)
上當一回:位置,向西50米,西南角,新街口特色,麻辣鮮價格,工資少,市場吧!
擀麵皮:地點,五福路東段路南擀麵皮王「的特點辛辣的價格為1.5元/碗2.0元/大碗中
胡辣湯:地點,勞動路南頭路東特色,許多市民和美味的(嘻嘻)的價格為0.5元/碗(肉的哦)在那裡吃早餐,吃一塊錢!(油條0.25元/根)
朝鮮的杏仁茶,八寶粥,干凈的味道
曹門東側勞動路再向北一點,路西,義盛齋羊肉湯,美味的湯西司廣場夜市,肉的味道不錯,全系列,3元的朋友品嘗
1200米東汴京公園勞動路10珠10米路東以北的「臭乾子。」菜串步行10米再往北兩個辣椒巨大的功能!
美味的雞湯
地址在禹王台小學對面的小攤,每天早上9:00之前如果我們在傍晚後每股5.30不知道禹王台小學一直往東走,看到一個地下道的權利,在開封高中的道路上,一直走,可以看到,小學。
她有沒有昂貴的,小碗1.5,大肝和丸子許多不同類型
京西賓館CC Pro的紅扇西域面館味道不錯,值得一游的價格實惠!環境也不錯。金星是鳥買啤酒!沒有汴京
名稱:和記糖果崇拜的地方:宋御街牌坊東側,朋友吃就有8年的原料中,她描述了其中的甜酸苦辣都天然的,自製的,甜而不膩,口味純正,品種很多。特別是玫瑰汁,牛奶,橙汁,和關鍵的是價格低廉
勞動涮路南側菜真叫一個必須,夜市海灘!每個人都必須試試啊再叫上一瓶冰鎮啤酒,味道美極了!
寺門往西走,7,往東走,路北一個小洞穴,隱藏的超級美味胡辣湯的味道比閃光的味道!每天早晨的海灘10:00是難喝,賣完了!
小碗0.7元0.8元一個中碗大的碗1.0
喝胡辣湯啊,最好不要吃的蛋糕,麵包吃更好吃------幾次喝出來的經驗
書店街北頭,曹心中,這家店是很老了,紅豆很好吃黑色的果凍內的汁也不錯
每次我必須指出,我們可以嘗試
爆米花,書店街北頭,也被稱為曹心中,另一個東苑賓館路口,也許稻花香奶油按時間順序,但晚上出來
丁角街,一個快樂的米線館米線砂鍋米線,味道清淡可口,顏色一清二白三個黃色的,非常好,他的家擀麵皮,吃夠我吃一輩子,總是大碗里太少
白芨包子廣場西司在伊拉克在酒店門口,一位阿姨賣吃大軟包子,不油膩被困的比脂肪首爾此外,她還切青椒丁,隨個人口味任意添放。</面是主梁門,一個叫麻老五,但永遠不會忘記那種味道,我也喜歡吃面條,我吃了合記燴面的感覺也不是他們的美味
麻老五未來銷售雞皮膚,也是著名的開封,但店的名稱,我忘了什麼,然後隔壁彭記砂鍋米線,我也喜歡他們的對面就是萬佳,裡面的裝飾擺設好,心情,或者,更關鍵的是它有一個很好的傢伙,尤其是炒冰冷的
麻老五再向西,過小橋,有一個聰明的孩子粉條粉絲一般不會很黃米粉湯,一種特殊的味道,夏天的朝鮮冷麵,也很好吃。的
書店的街有兩家店,中間的街道在書店裡,名字我不記得了,做酸辣粉,環境非常好,一杯果汁,冰,飲料去很舒服。
馬道最南端的巷子里,有很多賣早點的,街道孫記御街的馬道多店的店員在這里吃早餐,一個賣荊芥托的特好吃側
西司廣場東天橋對面的家天惠粉絲超好吃
羊雙腸去,牌樓西120米路南。
❷ 湯有哪些種類
①滑肉湯。滑肉湯是一種著名的傳統小吃,製作原料主要有豬瘦肉、澱粉、香菇等。特點是味道鮮美,並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拓展材料:
①中國大陸:雞湯
②上海:老鴨粉絲湯杏香紅棗雞腿湯
③四川:酸辣湯
❸ 成都有什麼好吃的特產
閬中張飛牛肉、郫縣豆瓣、蒲江獼猴桃、蒲江米花糖、水井坊酒
❹ 中國的名菜美食有哪些
山 東 菜
簡稱魯菜,素有『北方代表菜『之稱。春秋戰國時,魯地就以治饌著名,歷經漢唐,成為『北菜『主角。宋代所謂『北食『,主要即指魯菜。元明清時還宮廷御膳支柱。現代仿膳仍多有魯菜特色。主要由濟南和膠東地方菜組成。濟南菜以爆、燒、炒、炸見長,菜品以清、鮮、脆、嫩著稱,講究清湯和奶湯的調劑。膠東菜擅長爆、炸、扒、蒸,口味以鮮為主,偏重清淡。其名菜有九轉大腸、糖醋黃河鯉魚、德州扒雞、油燜魚、清氽赤鱗魚、煎白條魚餅、韭青炒海腸子、福山燒小雞、烤小雛雞等。
廣 東 菜
簡稱粵菜。源於西漢。《淮南子》載:『越人得蚺蛇以為上餚『。南宋《嶺外代答》也說越人『不問鳥獸蟲蛇,無不食之『。宋末王朝南遷,眾多御廚驟集羊城,促成了粵菜的長足發展。今粵菜已名播中外,有『吃在廣州『之說。粵菜主要由廣州、潮州、東江三種地方菜組成。擅長爆、炒,多變化,配料豐富,講究鮮、嫩、爽、滑。潮州菜以烹制海鮮見長,湯菜更具特色。刀工精細,口味清純。東江菜,朴實大方,有鄉土味,下油重,味偏咸。粵菜對魚蝦、禽獸、野味等烹制均有特長,尤其對蛇的製作,更有獨到之處。其名菜有豹狸燴三蛇(俗名龍虎鬥)、片皮乳豬、潮州凍肉、東江鹽焗雞、滿壇香、鼎湖上素、大良炒牛奶、炒田螺等。
安 徽 菜
簡稱徽菜,由皖南、沿江、沿淮三種地方風味所組成。相傳起於漢唐,興於宋元,盛於明清。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稱,重油,重醬色、重火工。多用砂鍋木炭煨燉,故有『吃徽菜,要能等『之說。皖南菜擅長燒、燉,芡大油重,樸素實惠。沿江菜善烹河鮮、家禽,講刀工,重形色,尤以煙熏技術見長。沿淮菜咸中帶酸、湯汁濃重。徽菜名菜有無為熏鴨、符離集燒雞、徽州丸子、腌鮮鱖魚、毛峰熏鰣魚、清蒸鷹魚、奶油肥王魚、蜂窩豆腐等。
北 京 菜
簡稱京菜,由本地菜與山東菜、宮廷菜融合發展而來。它從元、明、清宮廷御廚和王府家廚逐步流傳演變而成。元代,由於其符合蒙古王公口味,一躍而登大雅之堂。入明以後,其勢不衰。到清代蔚為大觀,以滿漢全席為京菜高峰。做法以烤、爆、炸、溜、炒為主,兼用燒、燴。菜餚質地講究酥、脆、鮮、嫩。選料廣泛,刀法精細,烹調講究,造型美觀。主咸,兼合其他口味。名菜有烤鴨和涮羊肉等,有『國菜『之譽。
四 川 菜
簡稱川菜,以成都風味為正宗,包含重慶菜、東山菜、江津菜、自貢菜、合川菜等。相傳漢魏六朝,川菜即具特色,至今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以小煎、小炒、干燒、干煸見長,以味多、味廣、味厚著稱。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譽。調味多用辣椒、胡椒、花椒和鮮姜、味重麻、辣,麻味為其他地方菜所少有。其名菜有回鍋肉、魚香肉絲、燈影牛肉、夫妻肺片、水煮牛肉、清蒸江團、干煸魷魚網、宮保雞丁、麻婆豆腐、怪味雞塊等。
浙 江 菜
簡稱浙菜,由杭州、寧波、紹興三種地方風味菜所組成,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南宋時在『南食『中佔主要地位,明清時更大為發展。杭州菜以爆、炒、燴、炸為主,工藝精細,清鮮爽脆。寧波菜以『鮮咸合一『,蒸、烤、燉制海味見長,講究嫩、軟、滑。紹興菜長於烹制河鮮、家禽,入口香酥綿糯,湯味濃重,富有鄉村風味。浙菜名菜有西湖醋魚、龍井蝦仁、賽蟹羹、香酥燜肉、絲瓜鹵蒸黃魚、三絲拌蟶、兩湖蒓菜湯、油燜春筍等。
江 蘇 菜
簡稱蘇菜,主要以南京、揚州,蘇州三種地方菜組成。早在二千多年前,吳人即善制炙魚、蒸魚和魚片。一千多年前,鴨為已金陵美食。南宋時,蘇菜和浙菜同為『南食『的兩大台柱。蘇菜擅長燉、燜、蒸、炒,重視調湯,保持原汁,風味清鮮,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鬆脫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南京菜口味和醇,玲瓏細巧;揚州菜清淡適口,刀工精細;蘇州菜口味趨甜,清雅多姿。其名菜有烤方、水晶餚蹄、清燉蟹粉獅子頭、金陵丸子、黃泥煨雞、清燉雞孚、鹽水鴨(金陵板鴨)、金香餅、雞湯煮干絲、肉釀生麩、鳳尾是、三套鴨、無錫肉骨頭、陸稿薦醬豬頭肉、沛縣狗肉等。
福 建 菜
簡稱閩菜。由福州、漳州、廈門、泉州等地方菜所組成。以清湯、干炸、爆炒為主,調味常用紅糟,味重甜酸。名菜有佛跳牆、閩生果、七星丸、桔燒巴、太極明蝦、燒生糟雞、高麗海蚌、梅開三度、白炒鮮竹蟶、菊花鱸魚球、干炸三肝花捲、淡糟炒鮮竹、桔汁加吉魚、雪花雞。
以下是各種信仰風俗菜
巴蜀田席
四川農村民間喜慶宴席,又稱三蒸九扣席。始於清代中葉,最初是秋後農民為慶豐收宴請鄉鄰親友舉辦的。以後發展為婚娶、祝壽、迎春以及辦喪事時聚宴應用的筵席。因其源於田野鄉村而得名。
田席一般多用豬、雞、鴨、魚和自產的蔬菜瓜果為原料,烹製成豐盛而樸素實惠的菜餚。上席的菜餚以蒸扣為主,習慣稱為『三蒸九扣『或『八大碗『、『九斗碗『。
四川田席的許多菜,後來被一些城市餐館吸收消化,成為大眾川菜,如:清蒸雜燴、攢絲雜燴、鮓肉、扣肉、扣雞、甜燒白、咸燒白、夾沙肉、酥肉、清蒸肘子等。
寺 院 菜
主要是指素菜,以非動物原料(蛋、奶除外)烹制的菜。其興盛發展與佛教有關。佛教本無吃素的戒律,自釋迦牟尼弟子提婆達多提倡素食,傳入我國後,為漢族信徒所接受。自此入寺吃素成為佛教教規。我國佛教僧尼所制食饌葷素均有,如宋代金山寺僧佛印的燒豬肉,清代揚州小山和尚的大燒馬鞍橋,法海寺的爛燒豬頭等,都是以葷取勝,但更多的是以素聞名。佛寺素宴為持齋茹素的佛門僧眾善男信女所重。素食之風盛於南朝梁代,當時已達相當水平。賈思勰《齊民要術》一書有素食專章,是我國第一部素菜譜。起初,僧尼素食只限於寺院內部食用,或做佛事人家招待僧尼進用。後來,朝山進香的施主、香客來了,需就地素食,於是有些較大的寺院就兼營寺食了。再後來又擴大到市肆和宮廷,形成寺院素菜、宮廷素菜、民間素菜三大流派。如宋代汴京、臨安肆上已有素食店,宋人林洪《山家清供》所載傍森鮮、玉灌腸、東坡豆腐等,都是頗具特色的素菜。清宮廷飲食中也有素菜,光緒朝御膳房素局就有廚師二十七人,專門製作素菜。素菜的特點,一是為寺院所創,執鼎者多是僧廚;二是忌用動物性原料和韭、蔥、蒜等植物原料;三是以葷托素,即吸收葷菜烹制技術,仿製葷菜菜形,借用葷菜菜名。其名菜有羅漢齋、鼎湖上素、素魚翅、釀扒竹筍及八寶雞、糖醋魚、炒毛蟹、油炸蝦等,象形菜如孔雀、鳳凰、花藍、蝴蝶等花色冷盤菜。
宮 廷 菜
我國的宮廷風味菜餚,主要以幾大古都為代表,有南味、北味之分。南味以金陵、益都、臨安、郢都為代表,北味以長安、洛陽、開封、北京、沈陽為代表。其共同特點是華貴珍奇,配菜典式有一定的規格。這種傳統從商周以來一直保留。如《禮記·內則》中說的『八珍『(所指有許多不同說法,後世以龍肝、鳳髓、豹胎、鯉尾、號鳥炙、猩唇、熊掌、酥酪蟬為八珍),兩千多年來,一直沿用不衰。不過具體內容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唐代的水陸八珍有『紫駝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盤行素鱗『之說,不僅有陸產,而且有水產。以後的迤北八珍、天廚八珍,野味佔主導地位。到清代,則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跳出宮廷,出現於市肆,有山八珍、海八珍、上八珍、下八珍等名目。元明以來,宮廷菜主要是指北京宮廷菜,其特點是選料嚴格,製作精細,形色美觀,口味以清、鮮、酥、嫩見長。著名的菜點有溜雞脯、荷包裡脊、四大抓、四大醬、四大酥、小糖窩頭、豌豆黃、芸豆黃等。現在北京的仿膳仍經營這種傳統的宮廷風味菜點。西安也仿製成功了唐代宮廷菜,對外供應,主要有長安八景、龍鳳宴、燒尾宴、沉香宴等四種宴席,有五十多個品種。
譚 家 菜
譚家菜是中國最著名的官府菜之一,由清末官僚譚宗浚的家人所創。譚氏為廣東人,一生酷愛珍饈美味,他與兒子刻意飲食並以重金禮聘京師名廚,得其烹飪技藝,將廣東菜與北京菜相結合而自成一派。
譚家菜咸甜適口,南北均宜,調料講究原汁原味,製作講究火候足、下料狠,菜餚軟爛、因而味道鮮美、質地軟嫩。
譚家菜近兩百種佳餚,其海味菜最為有名,尤其是譚家菜中的清湯燕菜更有其獨道之處。
清 真 菜
回族菜的總稱。因回族信仰伊斯蘭教,居住地都建有清真寺,故名清真菜。約有上千年的歷史。所用肉類原料以牛、羊、雞、鴨為主。製法以溜、炒、爆、涮見稱。慣用植物油、鹽、醋、糖調味。其特點是清鮮脆嫩,酥爛濃香。尤以烹制羊肉最為擅長,其『全羊席『更是膾炙人口。名菜有哈爾尾、卷煎餅、禿禿麻失、八耳塔、古剌赤、碗蒸羊、釀燒味、釀燒兔、琉璃肺、聚八仙、水晶羊頭、涮羊肉、烤羊肉片、五香醬羊肉、清燜羊肉、酥羊肉、煨牛筋、鍋燒填鴨等。
宮 觀 寺 院 菜
中國的宮觀寺院菜泛指道家、佛家宮觀寺院烹飪的以素食為主的饌餚。漢晉以後,道佛宮觀寺院遍布名山大川,其間多有齋廚、香積廚、善烹三茹六耳及瓜果蔬茹。豆腐問世以後,寺院菜更是名目繁多。宋元至明清,竟有『全素席『和以素托葷的素雞、素魚、素鴨、素火腿等菜餚。到現在,上海的『玉佛寺『,揚州的『大明寺『,新都的『寶光寺『等處,仍有不同風味的宮觀寺院菜。
宮觀寺院菜的烹飪特色有以下幾點:就地取材,擅烹蔬菽,以素托葷。多品種匯集而成的素席,在就地取材、擅烹蔬菽,以素托葷的特色上再現得更充分。
❺ 曲阜過年的習俗
孔子故里過年講究多——曲阜過年習俗
守歲
臘月三十除夕,是一年中最後一天的夜晚,俗稱「歲尾」,這天晚上,人們照例要「守歲」(點上蠟燭,一夜不睡覺)。這時,過年的一切用品早已准備就緒,庭院室內衛生也煥然一新,人們開始把新春聯和門神張貼在門上。曲阜的門神分武門神和文門神兩種,武門神是貼在外大門上的,中國傳統的門是兩扇,武門神也是兩位,叫「神荼」「郁壘」,傳說是古代降妖伏魔的煞神,後來又演繹為唐朝的兩位武將秦瓊和尉遲敬德的形象。文門神貼在堂屋和廂房的門上,一般是「招財進寶」、「五子登科」之類的彩畫。曲阜當地以左為上,右為下,兩位門神誰在左誰在右,位置是固定的,不能隨意更動,如果貼錯了,叫反貼門神,會招致一年中諸事不遂順,左右為難,因此曲阜有句俗話,叫做「反貼門神左右難」。
儒家文化特色的春聯
曲阜的春聯極為講究,許多聯句代代相傳,比如「真人品五倫做起,大文章六經得來」,「天地間詩書最貴,家庭內孝悌當先」,「家居魯國多君子,地接尼山近聖人」,「至樂無聲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等等,儒家文化意味很濃。對聯多用黃丹紙或大紅灑金紙寫成,這種色紙大多有白邊,俗稱「白頭」,並不裁去,而是故意留在對聯的下端,取「白頭到老」之意。
除了門上的春聯和門神,在大門外正對著大門的牆或者樹上要貼「出門見喜」,在影壁、二門、堂屋門的兩側貼「福」字(這個「福」字貼的時候要頭朝下,取「福到了」的諧音),還要在磨、缸、盆等用具上貼一種類似「酉」字的符號,象徵著除舊布新。
祭祀
祭祀是春節整個慶典活動的核心,因此,除夕這天最重要的事情是為祭祀作準備。祭祀天地是在堂屋門外東側的香台上,台上用新秫秸(高粱桿的上端)圍成一個方形的棚子,叫做」天地棚」,裡面擺放著天地牌,上寫:「天地三屆萬靈十方真宰之神位」。牌位前置有兩尊蠟燭台和一座香爐。
祭祀祖先是在堂屋(正中的主房)里,堂屋正中靠牆的位置擺放八仙桌和條幾,條幾正中是寫著「外本音門中三代宗親之神位」的總牌位,兩側和後側是寫著已故父祖及內外親戚長輩、三代以上至五代已故本族及內外已故親族名諱的神位,均一左一右按照昭穆排列。八仙桌上擺放兩尊蠟燭台,燭台中間是一座香爐。
有的人家還在堂屋東間里供奉「保家上仙」的牌位。祭祀灶君還是在廚房裡。
擺放好這些牌位後,就開始准備火紙,火紙是一種做工比較粗糙、松軟易燃、顏色發黃的紙。人們相信,火紙焚燒後,會到達已故親人的手裡,成為能在另一世界使用的冥幣。因此,人們准備火紙時非常精心。准備火紙的第一道工序,是在火紙上一排排打滿過去曾使用過的方孔制錢的印痕。第二道工序,是把打好印痕的火紙一張張地折疊成元寶或金磚的形狀,並在裡面裝上幾根香頭,火紙就算準備好了。
除夕傍晚,是迎祖先神靈回家過年的時間,各家的男人在家長率領下,打著燈籠、端著托盤(窮人無托盤用簸箕),裡面放上「三代宗親」牌位、三根香、四個紙元寶,去迎祖先的神靈回家過年,叫「迎老的」。這項儀式很重要,往往是到通衢大街的路口上進行,將牌位放在通向祖林方向的路上,周圍劃個圈兒,將香、元寶一起在牌位前點著焚燒,家長要向牌位磕四個頭。待香紙焚化後,再將牌位放回托盤,嘴裡念叨著:「各位老爺奶奶回家過年嘍!」然後鄭重地由長子或長孫端著托盤中的牌位,迎回家中,將牌位再放到大桌子上的眾牌位行列正中,接著在香爐內插上點著的香,燒元寶。自此之後,直到過完年送「老的」為止,爐內香煙必須日夜接續,不能中斷。
迎「老的」神靈回家之後,大門口內的地上要橫放一根木棍,叫做「欄門棍」。據說是為了防止無家可歸的遊魂野鬼闖進家門。歲尾除夕的晚飯沒有特別講究,大多以餃子為主食,貧寒人家可以隨便用餐。不論什麼飯食,必須先供饗天地、祖先,然後家裡人才可以吃飯。因為這頓飯是一年中最後一頓飯,也叫「辭舊飯」。祭祀活動是在夜裡五更進行,晚飯後,就開始「攢供菜」(准備供菜),就是先把上供的菜,分別裝盛碗內,放在廚房大鍋的蒸籠或篦子上,以備午夜「餾供」(用蒸籠加熱)後祭祀之用。供菜主要供奉在四個地方:一為天地棚,二為祖宗靈,三為保家仙,四為灶君爺。每處供菜數量不同,但都是單數,天地神靈前一般是五樣五碗,祖宗和保家仙神靈前是三樣三碗,灶君只一碗。三樣的供菜是熟肉塊一大方,酥肉一碗,丸子一碗;五樣的供菜在三樣的基礎上,再加一樣蒸熟的整公雞、一樣油炸整鯉魚,取年年「吉(雞)慶有餘(魚)」的意思;一碗的供菜是三樣菜攢成一碗的雜花全供。攢供菜時,每碗供菜下都附有燙熟的白菜幫,叫「菜底」,菜底越多越好,寓為家底厚實。上面的方肉、酥肉、丸子要擺的少而且勻,要蓋嚴菜底,意思為不能「露底」,可以免禍。清寒人家,置辦不起整雞、整魚,便只置辦三樣供菜,這叫做「稱家之有無」。攢供菜時,所有百姓都可用鯉魚,獨有孔姓人家不能用,原因是孔氏二世祖名孔鯉,不僅不能用鯉祭祖,連鯉魚的名字也因避祖諱而改稱「紅魚」,曲阜人也都因此稱鯉魚作「紅魚」了。
「攢供」之後,女主人圍餾供的大鍋撒一圈麥麩子,同時,順大門內的欄門棍、庭院牆根、屋檐下也撒麩子,寓示家庭內彌漫著麩(福)氣。也有農戶人家撒點芝麻秸,取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吉祥意。
入夜,一切祭品准備就緒,人們便抓緊時間睡一會兒。也有人通宵不睡,這叫「守歲」。曲阜當地把開始祭祀叫做「發禡」,除夕夜的五更子時零點以前,家家戶戶的人們便紛紛起床,洗手洗臉。男人們忙著分散「元寶」,從大門開始往院里發散,雙扇門每邊放一對,單扇門靠轉扇放一對,天地棚放四對,祖宗前放三對、保家仙放二對,灶君前放一對,其餘牛圈、廁所、井台、磨道、雞窩、庫房等各放一對。同時散蠟燭,大門、二門、堂屋門、天地棚內、祖宗牌位前、保家仙位前各一對,灶君前一隻。散香時各門側的柏枝上各一根,天地棚及祖宗靈前都是整股香,保家仙前三根,灶君一根,其他放元寶的地方皆為一根。同時,每桌前要放酒盅各兩個,灶君前一個。另外,還要把鞭炮挑掛起來,准備燃放。婦女們起床洗刷之後,立即下廚房燒大鍋「餾供菜」、饃饃、花糕等。餾好之後,便由家裡的男性按順序將供菜先送到天地棚,由男家長接過來擺在供案上。先上雞,雞頭朝里,叫「雞獻頭」;再上魚,脊朝里,叫「魚獻脊」;然後上方肉、酥肉、九子。每樣菜都撒有菠菜,叫「菜帽」。最後上饃饃、花糕各兩盤,左右對稱擺放。每盤裝五個饃饃,底下三個,上面兩個要平面相壘疊放饃頂皆點五個紅點兒。花糕是發面棗糕,每個三至五層。上完天地棚供菜,再上堂屋祖先靈前的三樣供菜。祭祖先的供菜,一般要少於祭天地的供萊,大都沒有雞、魚,往往是在發完禡後,才將天地棚內的雞、魚移放過來,讓「老的」分享,表示以天地為尊,「老的」為次。最後上保家仙靈前的供菜。灶君前的一碗供菜,直接從鍋里端出來擺上就可以了。
擺完供萊,每個祭案上的酒盅要倒滿酒。所有供菜都上完了,也就接近午夜了。於是,開始點蠟燭、點香,從大門外依次往內點。天地、祖先、保家仙、灶君等地方的香必須由男家主點著,恭插於香爐內。同時,在天地棚前焚燒神禡(一種版印諸神畫圖),點燃各處的元寶,點放鞭炮。一時間香火彌漫,光輝滿院,鞭炮震天。這一刻就是辭舊歲迎新年的隆重儀式——發禡。在城區,人們是聽到孔府的鞭炮聲才陸續「發禡」的,因為所有百姓人家都不能早於「聖人家」先過年。而在農村民間,都是看星宿或以燃香計算時間自行安排了。總之,勤儉人家叫過年,越早越好。
在鞭炮聲和香煙籠罩的燈燭輝煌的氣氛里,家家戶戶的人們開始磕頭祭奠。首先有家庭男性年尊輩高的主人由兒孫侍候,在天地棚前祭拜天地神靈。磕頭前,先將供奉的酒倒灑在祭台前,叫做「澆奠」,然後作揖,跪下磕四個頭,起來再作揖,再奠酒。隨後到堂屋內磕頭祭祖,儀式與祭天地同;再到東上房內祭拜保家仙,最後到廚房祭奠灶君爺。家長祭拜完,要端著天地棚內的蠟燭滿院子到處照耀一遍。在照耀期間,家中所有男子、包括男孩都按長幼依次在天地、祖先、保家仙,灶君前磕頭奠酒。這期間,婦女們已經在廚房下完了素餡餃子,由青年男人依次送往各祭奠處供饗,除灶君供一碗外,其餘都是兩碗。上供完餃子,婦女們才按長幼依次磕頭,祭拜天地、祖宗、家仙、灶君。
祭拜完天地、祖先、諸神仙之後,開始在堂屋祖先之前給家中尊長磕頭。讓家中輩分最高的男女老人坐在八仙桌兩側的椅子上受禮。由長子領先,重新給祖宗磕四個頭,起來作揖時要說:「給俺爹磕頭!」再跪下磕一個頭,再站起來作揖,說道:「給俺娘磕頭!」這樣,老大磕完頭,老二、老三、老四等依次再拜祖先、再為爹娘磕頭,還要為兄嫂磕頭。兒子輩磕完,孫子輩接著磕;男人磕完,女家庭成員們接著各依輩份順序為尊長磕,不論男女。磕頭時都要先向祖宗牌位磕四個頭,起來作揖時,嘴裡要說出為哪位尊長磕頭的稱呼,再跪下起來一個一個地磕。最小的孩子磕頭最多,要向老爺、奶奶、爹、娘、大爺、大娘、二大爺、二大娘……或叔、嬸子、姑、哥哥、姐姐等依次磕,絕不能遺漏一個。這是家庭中最熱烈祥和的時刻。為長輩磕完頭,老人和各長輩要向未成年的男女孩子們賞磕頭錢,叫「代歲錢」。晚輩向長輩祝賀長壽,長輩也祝賀孩子們長大一歲。對於頭一年新娶的媳婦,做公婆的也要封賞「壓歲錢」。
年夜飯
祭奠磕頭儀程進行完後,全家人開始吃年飯,吃壓歲饃饃,喝壓歲酒。下酒菜多是現成的過油菜和涼拌菜,冷盤必須有生菜或菠菜,取「生財」和「多財」的吉祥意思。飯食主要吃素餡包子。這頓飯人人都要吃,而且要有剩餘。因事外出不在家過年的,要由別人代吃。
年夜飯吃餃子特別有趣,因為每個人大都可以吃到表示特別意義的餃子。盛餃子多半由主婦親自動手,按各類餃子製作特點盛在碗里,囑端餃子的人明白這碗給誰。如包麩子、花生、長果的包子一般給老年人,包錢的包子給當家的男人,包棗和栗子的包子給新婚夫婦。小孩子就沒有什麼講究,只是為了取樂,什麼樣的都可以給。不過孩子們卻往往十分認真,他們若吃到有特殊意義的包子,常常會高興一年,吃不到就會一年不高興,他們並不知道這是大人特意安排的,只求吉利。
農家所飼養的馬、牛、羊、雞、狗、豬等畜禽,也都由家長等親到它們的欄、圈前呼喚,賞給它們吃包子,以圖一年的六畜興旺,吉祥平安。
拜年
祭拜天地祖先和吃完年夜飯之後,人們開始互相拜年。先從本家族支份最近、最尊者開始,逐戶到他們家中磕頭,然後到近鄰、街坊、鄉里家中磕頭拜年。
鄰里街坊之間的拜年方式,不同於本家本族間年尊者受晚輩磕頭禮那樣心安理得,而是格外客氣。凡到別門外姓磕頭,那家的長子(或其他兒子)要屈半膝托住磕頭人的右臂擋駕,不能讓客人跪拜,以示「不敢當」。假如客人執意要拜,這家兒子輩要陪著客人向祖先牌位磕四個頭。站起來作揖之後,客人再向這家長輩招呼磕頭時,這家長子便再次擋駕;如果該磕的頭而又擋不住時,便讓客人磕拜,而這家兒子須恭立在東側彎腰拱手,向客人還半禮,以示謙謝。如果拜年者輩份低,要逐步向這家每一位長輩一個一個地磕頭,這家陪拜者也一次一次地婉阻,結果還是一直到磕完為止。至於平輩之間互相磕頭拜年時,主人家要絕對屈半膝攔擋,最後主客互相作揖,言歡作罷。本家族中相互拜年,男人們要在天明前做完,然後再相繼到鄰里間拜年。一般中午前都要拜完。鄰里間相互串門,拜完稍寒喧幾句就走,一般不坐。
清晨之後,婦女們都梳洗打扮,穿戴整潔,開始串門拜年。其順序也是同男人一樣,先本家,後鄰里。她們到每家拜年磕頭時,要由這家主人媳婦輩擋駕辭謝。不論男女,在街上或家庭中,第一次見面,都要互道「過年好」或「恭喜發財」等祝賀的吉祥話,男人拱手作揖,婦女不作揖,僅問好。近年來多不行拱手禮,只是相互問好。
拜年習俗之所以經久不衰,因為這種禮節可以調節人際關系,加深入們的感情。通過拜年,晚輩更加尊重長輩,長輩越發愛護晚輩,鄰里之間如有發生過口角或有矛盾積怨,一旦踏進門里向老人一個頭磕下去,就表示已經捐棄前嫌,消除隔閡。千百年來,這種風俗在民間不知幫助人們解決了多少矛盾,使人們在新的一年裡重歸於好,和睦相處了。
走親戚
自正月初二之後,民間開始互相走親戚拜年,過去都要向尊長磕頭,還要到親戚的近支本家磕頭拜年。這種走親戚拜年禮儀是先走近親,後走老親。親戚多的要互相走好多天,加上等待循來的禮(肉),往往走到初七、八,甚至一直走到正月十五前。過去,大部分人們的生活條件都不太富裕,年菜籌備得不會太多。如果招待客人能達到「白面饃饃細面湯,酥肉丸子白菜幫」的標准,那就是中等人家的水平了。因此民諺說:「親戚走到初七八,也沒豆腐也沒渣。」
曲阜風俗中從初一到初十,這「十日」是十項人、事、物的代表日,俗稱「雞一、犬二、貓三、狗(野狗)四、豬五、羊六、人七、谷八、果九、菜十」。也就是正月初一是雞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貓日,初四是野狗日,初五是豬日,初六是羊日,初七是人日,初八是穀日,初九是果日,初十是菜日。人們認為,這十天當中,天氣的陰晴、風雨,各主相應「日」的吉凶、災祥。如初一那天晴和,這一年的雞都不會遭瘟疫,如陰雨天,則這一年雞的災病甚多。又如初八為穀日,這天天氣晴和,則五穀豐登,如遇陰雨或刮大風,那麼這年播種的穀物可能歉收。所以,曲阜農諺就有:「過年十好天,不用問神仙」的說法,意思是這一年必定是天無災、人無禍的好年頭。
在這「十日」內,曲阜人對初七、初八兩日最為重視。初七有用於菜葉做小豆腐吃的風俗。據說,這天人吃菜豆腐可以免災病。初八那天,曲阜人不用米面做飯,不推碾,意在防止傷害穀物。其他八日無特別禁忌。由此可以看出,在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曲阜,春節一直保持著極為傳統、原汁原味的過法。當地政府十分重視開發春節旅遊產品,「孔子故里除夕游」和「回家過年」兩個專項產品是其中成功的代表。從農歷十二月二十三開始,直到農歷正月十五,這期間,外賓和海外同胞可以到當地百姓家中,完全按照當地的風俗,與孔子故里人民一起過春節,和主人一起體驗節日的快樂。學習中國人「過大年」的各種傳統儀式、程序,動手包餃子、貼春聯、放鞭炮、舞龍舞獅、看花燈,與主人一起「守歲」,互相拜年,體驗濃濃的親情、友情和溫馨的家庭氛圍。
❻ 家常湯的做法
1. 白花蛇舌草抗癌解毒佳功效:白花蛇舌草加半枝蓮煲水飲, 有抗癌功效, 並消炎解毒
加鹽的白花蛇舌草水有減肥功效. 可作家居保健飲品
材料:白花蛇舌草(半斤), 半枝蓮(半斤), 片糖(3片), 水(15碗)
做法:將材料洗凈放進煲內, 水滾後轉慢火煲2-1/2 小時, 再加入片糖滾一會即可
2. 猴頭菇燉北菇功效:固本扶正, 強身健體, 抗癌, 補血, 強胃, 治十二指腸
材料:猴頭菇(3隻), 冬菇(4隻), 當歸(8片), 紅棗(15粒), 滾水(3碗)
做法:猴頭菇出水, 冬菇浸軟, 紅棗去核, 將材料洗凈放入燉盅內, 用慢火燉2小時即可
3. 咸檸薏米湯功效:去濕, 醒胃, 助消化, 吸收, 有防癌功效
材料:咸檸檬(2個), 生薏米(四兩), 燉肉(4塊), 水(8碗)
做法:將生薏米, 燉肉(切片)放進煲內用慢火煲1小時. 咸檸檬去心, 榨出檸汁加入湯內, 檸皮則放入湯中浸15分鍾即成
4. 栗米須水功效:降低血糖, 利尿減肥. 糖尿病患者可作長期性飲料
材料:粟米須(二兩), 水(4碗)
做法:將粟米須洗凈, 放入煲內用慢火煲45分鍾即可
5. 甘苦茶抑製糖尿消炎功效:甘苦的葯味對現代人有一定的好處, 油柑子的天然酸澀味,
可助消化及抑製糖尿
材料:綠茶葉(少許), 苦瓜(半隻), 油柑子(10粒), 水(適量)
做法:苦瓜去核切片, 油柑子拍扁後一起煲水, 煲至出味後再用來泡綠茶
6. 栗子粟米湯功效:降膽固醇, 補腎益腸增氣, 養顏潤膚
材料:栗子(二兩), 粟米(3條), 冬菇(10隻), 紅蘿卜(1隻), 花,生(二兩),
姜(2片), 水(10碗)
做法:栗子, 花生洗凈, 粟米切段, 紅蘿卜去皮切塊, 冬菇浸軟, 將材料放入煲內, 水滾轉慢火煲2小時, 加鹽即可
7. 白背木耳蘋果湯降脂軟化血管功效:適合高血脂者飲用, 因白木耳能軟化血管, 紅棗能強心補血兼補脾胃, 蘋果則調理腸胃助消化
材料:白背木耳(3隻), 蘋果(4個), 紅棗(15粒), 燉肉(3塊), 果皮(1個),
水(適量)
做法:蘋果去皮核切塊, 木耳及果皮浸軟, 紅棗去核. 水滾後下材料, 用慢火煲2小時, 加鹽即可
8. 昆布海藻煲黃豆湯功效:治單純性甲狀腺腫慢性淋巴結炎, 高血壓, 宜作暑天清涼飲料
忌體質虛寒, 胃寒者
材料:昆布(一兩), 海藻(一兩), 黃豆(四兩), 水(10碗)
做法:昆布浸洗切段, 黃豆白鑊炒香, 海藻浸洗乾凈, 將材料放入煲內煲1小時, 加鹽或加糖即可
9. 草菇勝瓜蛋花湯功效:清熱下火, 生津止渴, 身體燥熱, 口乾口渴, 尿液黃, 血壓高, 頭痛等
材料:草菇(四兩), 勝瓜(2條), 雞蛋(2隻), 生薑(2片), 水(適量)
做法:草菇出水切開邊, 勝瓜去皮切方塊, 水滾後下薑片, 草菇, 勝瓜再滾15分鍾, 打入蛋花, 加鹽即成
10. 黑木耳煲紅棗湯功效:潤燥利腸, 養血, 止血, 常用於痔瘡出血, 血小板減少, 出血性疾患及因以上原因致貧血者. 大便滑泄者忌用
材料:黑木耳(五錢至一兩), 紅棗(20-30粒), 水(5碗)
做法:木耳浸軟, 紅棗去核. 將材料洗凈放入煲內煎水至2碗即可
11. 紅棗紅糖煮南瓜功效:補中益氣, 健肺氣, 治支氣管哮喘, 慢性支氣管炎
材料:南瓜(一斤), 紅棗(15粒), 紅糖(適量), 水(適量)
做法:南瓜去皮去核切塊, 紅棗去核. 將材料洗凈放入煲內煲至南瓜腍身即可
12. 清肺火祛痰止咳湯功效:清肺火, 祛痰止咳潤心肺, 慢性支氣管炎, 精神疲勞, 補氣和胃寒痰
材料:玉竹(五錢), 沙參(5枝), 百合(一兩), 雪耳(1隻), 黑棗(5粒), 燉肉(1塊), 白鬍椒(1茶匙), 水(6碗)
做法:將材料洗凈後放進煲內用慢火煲1小時, 煲至4碗加鹽即可
13. 黃耳燉鮮奶肌膚幼嫩功效:潤肺, 滋陰, 養顏, 清心安神, 滋潤肌膚
材料:黃耳(浸軟發大2朵), 鮮百合(1個), 鮮蓮子(10粒), 鮮奶(1瓶),
冰糖(適量), 滾水(1碗)
做法:將材料洗凈放進燉盅內, 用文火燉1小時
14. 雪耳桂肉雞蛋茶功效:潤燥養顏, 補腦益智, 寧神安心, 治心悸失眠, 記憶力減退, 腎虛耳鳴,
肺陰虛燥熱, 咳嗽, 大便秘結者
材料:雪耳(一兩), 圓肉(五錢), 雞蛋(4隻), 冰糖(適量), 水(適量)
做法:雪耳浸軟, 雞蛋煮熟去殼, 將材料洗凈放進煲內, 水滾後轉慢火煲20分鍾, 加入雞蛋冰糖即可
15. 木瓜薏米玉竹湯功效:木瓜含蛋白質可分解脂肪, 配合生熟薏米等材料後, 則利水去濕去暑,滋潤中氣, 健睥胃, 潤腸通便, 皮膚光滑, 治濕疹, 益皮膚
材料:木瓜(一斤), 生熟薏米(三錢), 玉竹(三錢), 淮山(三錢), 燉肉(3塊),
水(10碗)
做法:木瓜去皮切塊, 將材料洗凈放進煲內, 水滾轉慢火煲2小時, 加鹽即可
16. 蜜瓜蓮子湯功效:滋潤, 健脾, 潤肺養顏
材料:蜜瓜(1磅), 百合(一兩), 白蓮子(二兩), 茨實(一兩), 蜜棗(6粒),
果皮(1個), 水(13碗)
做法:蜜瓜去核切塊, 將材料洗凈放入煲內, 水滾轉慢火煲2小時, 加鹽即可
17. 治虛不受補之婦女材料:田七片(三錢), 黨蔘(五錢), 燉肉(1塊), 紅棗(5粒), 滾水(2碗)
做法:將材料洗凈放入燉盅內, 用慢火燉2小時, 加鹽即可
18. 首烏黑豆素肉湯養血烏發功效:補血養血, 使頭發不易變白, 面色紅潤
材料:首烏(六錢), 黑豆(四兩), 圓肉(15粒), 紅棗(10粒), 生薑(2片),
燉肉(2塊), 水(8碗)
做法:將所有材料洗凈放進瓦煲內, 水滾轉慢火煲2小時即可
19. 雪耳辣椒燉肉湯多飲手腳
免冰冷功效:祛風散寒, 活血祛瘀, 增加血液循環
材料:雪耳(八錢), 紅辣椒(2隻), 燉肉(3塊), 紅棗(10粒), 水(9碗)
做法:雪耳浸軟切小塊, 紅棗去核, 燉肉切片. 將材料放進煲內, 水滾後轉慢火煲1 小時, 加鹽即可
20. 人參附子湯功效:治四肢冰冷, 面色無華, 驅寒補陰
材料:高麗蔘(五錢至一兩), 熟附子(三錢), 燉肉(3塊), 生薑(2片), 水(8碗)
做法:將材料放入煲內, 水滾轉慢火煲2小時即可
21. 圓肉黑豆素肉湯補血氣不足功效:補血益心, 健脾補腎, 治貧血, 怕冷頭暈目眩, 心悸等
材料:圓肉(五錢), 黑豆(二兩), 大豆腸一段(四兩), 甘草(6片), 生薑(2片),
水(9碗)
做法:黑豆用白鑊炒香, 大豆腸切方塊. 將材料放進煲內, 水滾後轉慢火煲2 小時, 加鹽即可
22. 補血氣湯材料:大黨參(半兩), 杞子(1湯匙), 淮山(8片), 燉肉(2 塊), 果皮(1片),
滾水(2碗)
做法:將材料洗凈放入燉盅內, 用慢火燉2小時, 加鹽即可
23. 田七片煲燉肉湯促進新陳代
謝功效:此湯甘中帶微苦, 常飲可加速新陳代謝, 活血祛風, 防止瘀阻腫瘤硬結不適的症狀. 如面色鯬, 口唇顏色深紫, 肌膚甲錯, 婦女兼有月經不調, 痛經之症狀, 均可以此湯佐膳作食療, 孕婦不宜多飲
材料:田七片(三錢), 燉肉(3塊), 紅棗(10粒), 姜(一兩), 水(8碗)
做法:紅棗去核, 姜切片, 將材料洗凈放進煲內, 用武火煲滾後轉文火煲2 小時, 加鹽即可
24. 雞蛋川芎湯治行經腹痛功效:活血. 宜婦女月經不調, 經痛或閉經, 身體虛弱及貧血者
材料:雞蛋(2隻), 川芎(五錢), 水(5碗)
做法:將材料洗凈放進煲內用慢火煲45分鍾即可
25. 燉肉當歸湯功效:補血行氣
材料:燉肉(3塊), 當歸(一兩), 紅棗(10粒), 黑豆(二兩), 生薑(2片), 水(10碗)
做法:將材料放入煲內, 水滾轉慢火煲2小時即可
26. 紅黑綠健康湯功效:補血強身. 四季豆能強肝並易吸收
材料:紅棗(15粒), 白背黑木耳(2朵), 四季豆(6條), 水(4碗)
做法:紅棗去核, 木耳浸軟切粗條, 四季豆切段. 將材料洗凈放進煲內用慢火煲30分鍾, 後加四季豆滾1分鍾, 加鹽即可
27. 杏仁黑豆湯功效:補血活血, 化痰, 通絡, 開竅, 祛風補腎
材料:杏仁(三錢), 黑豆(二兩), 紅糖(一兩), 水(4碗)
做法:黑豆白鑊炒至豆衣裂開再洗凈. 將黑豆杏仁放入煲內, 用慢火煲35分鍾, 後加黃糖滾1分鍾即可
28. 茯神合桃糖水功效:補血養心, 治失眠
材料:茯神(四錢), 合桃肉(二兩), 龍眼肉(二錢), 冰糖(少許), 水(適量)
做法:將材料洗凈後放進煲內用慢火煲30分鍾, 加糖煲至2碗即可
29. 紅棗雞蛋茶功效:滋陰養血補虛, 婦女產後風痛風寒, 強身平胃氣, 助十二經等
材料:雞蛋(2隻), 紅棗(15粒), 黑豆(二兩), 水(6碗)
做法:雞蛋煲熟去殼, 紅棗去核, 黑豆白鑊炒香. 將材料放入煲內, 水滾轉慢火煲1小時即可
30. 紅棗茶功效:養血補脾, 補中益氣, 強身平胃氣
材料:紅棗(15粒), 當歸(5片), 黑眉豆(2湯匙), 水(5碗)
做法:紅棗去核. 將材料洗凈放入煲內, 水滾轉慢火煎至1碗半水即可
31. 圓肉茶功效:適合貧血, 面色不華, 腰膝酸痛, 頭暈眼花者
材料:圓肉(四錢), 何首烏(二錢), 當歸(一錢), 紅棗(6粒), 水(4碗)
做法:紅棗去核, 將所有材料洗凈放入煲內, 水滾轉慢火煎成1碗水即成
32. 玫瑰提子茶功效:提子乾補血減肥又易被身體吸收, 適合工作過勞者, 最好加入鮮奶.
睥胃差的人則不能用鮮奶, 改為煲茶較好
材料:玫瑰花(十幾朵), 提子乾(2湯匙), 水(2 碗)
做法:將提子乾放入煲內, 水滾後轉慢火煲5分鍾加入玫瑰花焗1分鍾即可
33. 蓮藕增顏湯功效:補血養血. 治貧血病, 心跳失眠, 面色不華者. 特別是婦人產後貧血者
材料:蓮藕(一斤), 紅棗(一兩), 圓肉(一兩), 水(適量)
做法:蓮藕洗凈切段拍松, 紅棗去核. 將材料放入煲內, 水滾轉慢火煲2小時, 加鹽即可
34. 蓮藕湯補血強身功效:消除疲勞, 滋補凈化血液, 養顏潤膚
材料:蓮藕(一斤), 紅蘿卜(半斤), 花生(四兩), 冬菇(10隻), 水(13碗)
做法:蓮藕洗凈切段拍松, 紅蘿卜去皮切段, 冬菇浸軟. 將材料放入煲內, 水滾轉慢火煲2小時, 加鹽即可
35. 補血明目湯材料:素羊腩(3粒), 圓肉(1湯匙), 杞子(1茶匙), 淮山(3片), 南棗(4粒),
滾水(2碗)
做法:南棗去核. 將材料洗凈放入燉盅內, 用慢火燉2小時, 加鹽即可
36. 補血祛濕茶(一)材料:天麻(二錢), 全歸(四錢), 川芎(三錢), 首烏(四錢), 南棗(3粒), 水(4碗)
做法:將材料洗凈用4碗水煎成1碗水飲用
37. 補血祛濕茶(二)材料:茯神(五錢), 雲苓(五錢), 黨參(2枝), 淮山(3片), 紅棗(10粒), 水(4碗)
做法:將材料洗凈用4碗水煎成1碗水飲用
38. 宣木瓜燉肉湯祛風除濕功效:祛風濕, 舒筋活絡, 治腳氣病, 水腫, 腰膝酸痛, 四肢乏力
材料:宣木瓜(一兩), 燉肉(3塊), 花生(四兩), 眉豆(三兩), 姜(2片), 水(適量)
做法:將材料洗凈放進煲內, 水滾後轉慢火煲2 小時, 加鹽即可
39. 薏米粥治腳氣祛風濕功效:祛風濕, 清水腫, 治腳氣水腫, 風濕關節痹痛
材料:薏米(一兩半), 粳米(一兩), 水(適量)
做法:將所有材料洗凈放進煲內, 水滾轉慢火煲至薏米腍身, 加鹽即可
40. 木瓜茶紓緩風濕功效:治風濕關節炎痹痛, 舒筋活絡, 緩和胃腸平滑肌痙攣等
材料:宣木瓜(2片), 桑葉(7片), 紅棗(3粒), 水(1-1/2碗)
做法:宣木瓜, 桑葉洗凈後, 待乾則磨粉. 將紅棗去核與其他材料一起放進煲內煲15分鍾即可
41. 黑豆獨活湯紓筋活絡功效:治腰膝酸軟, 肢體乏力, 風濕痹症, 並可益氣養血, 散寒止痛, 祛風活絡
材料:黑豆(四兩), 獨活(六兩), 燉肉(3塊), 水(12碗)
做法:黑豆放入鑊中用慢火炒至豆衣裂開, 再將材料洗凈放進煲內, 水滾後轉慢火煲2 小時, 加鹽即可
42. 菌陳茶解毒清熱功效:此涼茶葯味不重, 能清熱, 解毒, 祛濕熱, 濕毒.
對熱毒性毒瘡, 皮膚紅斑熱毒, 濕重之腸胃熱毒, 肛門熱毒等, 均有功效
材料:菌陳(一兩), 土銀花(一兩), 夏枯草(一兩), 大生地(一兩), 土茯苓(一兩), 綠豆(二兩), 水(12碗)
做法:將所有材料加水一起煎至4碗
43. 銀杏甘草燉蜜糖功效:止咳潤肺, 清熱解毒, 治療小兒夜尿和尿頻
材料:銀杏(二兩), 甘草(三錢),蜜糖(適量), 滾水(2碗)
做法:銀杏去殼出水去衣去芯, 將銀杏, 甘草, 滾水放進燉盅內, 用慢火燉1小時, 取出待涼後加入蜜糖便可
44. 木瓜生薑糖水功效:開胃健脾, 增加食慾並迅速恢復體力. 適合發育中的兒童
材料:木瓜(1片), 生薑(一兩), 洋薏米(一兩), 冰糖(適量), 水(8碗)
做法:木瓜去皮去核洗凈切塊, 生薑去皮切片拍松, 將材料效進煲內, 水滾轉慢火煲1 小時, 加冰糖滾一會即可
45. 降眼火湯溫和見效功效:適合眼睛長期偏紅和血絲者.
(患者若不加理會, 日子久了, 眼和肝都會慣性有毛病)
材料:大海欖(10粒), 羅漢果(1個), 甘菊花(一 兩), 水(8碗)
做法:將材料洗凈放進煲內, 煎成2碗, 分2 次飲用
46. 杞子明目茶功效:治視力衰退, 夜盲, 白內障, 肝虛眼病等目疾
材料:枸杞子(二至三錢), 白杭菊(二錢), 水(3碗)
做法:將材料洗凈用3碗水煎至1碗即可
47. 杜仲湯補筋骨功效:補腎, 溫肺潤腸, 固陽益精, 補養氣血
材料:杜仲(五錢), 北氏(三錢), 黨蔘(三錢), 栗子(四兩), 燉肉(1塊), 水(8碗)
做法:將材料洗凈後放進煲內用慢火煲2小時, 加鹽即可
48. 補腎氣湯材料:田七(三錢), 巴戟(五錢), 杜仲(五錢), 黨參(一兩), 雲苓(五錢),
蜜棗(2粒), 水(6碗)
做法:將材料洗凈用6碗水慢火煎成2碗水飲用
49. 醒腦寧神湯功效:適合氣血消耗過度, 精神衰弱或疲勞者
材料:花旗參(一兩), 淮山(二兩), 圓肉(二兩), 燉肉(3塊), 水(10碗)
做法:將材料洗凈放進煲內用武火煲滾, 後轉文火煲2 小時, 加鹽即可
50. 貧血性營養不良致耳鳴材料:大棗(即黑棗)(6粒), 蜂蜜(五錢), 水(適量)
做法:大棗去核, 煎水待溫加蜂蜜. 飯後一碗, 連飲數天或1個月始見效
51. 茅根水治乾燥多痰功效:治乾燥多痰. 茅根雖寒涼, 但老桑枝卻能抵消其涼性並補其不足
材料:茅根(一兩), 老桑枝(一兩), 水(4碗)
做法:將材料洗凈放入煲內, 水滾後轉慢火煲1小時即可. 另外, 可加入羅漢果或燉肉(一塊)同煲至2碗水即可
62. 黨參炒米茶功效:補中益氣, 調理脾胃, 補血降壓
材料:炒米(半兩), 黨參(一兩), 水(4碗)
做法:將粘米白鑊炒香(即炒米), 黨參切粒. 將材料放入煲內用4碗水煎至1碗半即可
63. 竹蔗茅根甘荀湯清潤滋養功效:清潤滋養, 宜四季飲用, 乃家居之保健飲品
材料:新鮮竹蔗(半斤), 茅根(二兩), 甘筍(半斤), 冰糖(適量), 水(9碗)
做法:將竹蔗茅根切段, 紅蘿卜切片, 水滾後下材料, 用慢火煲2-1/2小時, 加糖煲2分鍾即可
64. 五果湯潤五臟六腑功效:此湯能滋潤心, 肝, 脾, 肺, 宜秋冬時節, 天氣乾燥, 皮膚爆裂的日子飲用
材料:龍利葉(五錢), 枇杷葉(五錢), 羅漢果(六分一邊), 無花果(3-5個),
蘋果(3個), 水(5碗)
做法:蘋果去皮去核切塊, 將材料洗凈放進煲內用慢火煲1 小時即可
65. 三潤姜湯材料:雪梨(4個), 蜜棗(8粒), 腐竹(2塊), 老薑(8片), 水(8碗)
做法:雪梨去芯切塊, 將材料放進煲內, 水滾後轉慢火煲1 小時, 加冰糖即可
66. 清潤湯材料:玉竹(二錢), 沙參(三錢), 熟地(一兩), 淮山(8片), 百合(一兩),
燉肉(2塊), 杞子(2湯匙), 蜜棗(8粒), 水(適量)
做法:(5人用) 將材料洗凈放入煲內, 用慢火煲1-1/2小時即可
67. 雪耳紅蘿卜湯功效:清潤滋陰, 順氣化痰, 潤肺止咳, 利尿清熱, 健胃消化
材料:雪耳(二兩), 紅蘿卜(一斤), 燉肉(3塊), 果皮(1個), 水(10碗)
做法:雪耳, 果皮浸軟洗凈, 紅蘿卜去皮切塊, 水滾後下材料用慢火煲2小時, 加鹽即可
68. 鮮蓮藕雪梨汁治流鼻血功效:蓮藕汁能清熱潤燥, 止血, 止咳. 常飲此汁, 可清燥, 去痰, 防止熱氣發生. 對於因熱流鼻血, 口乾鼻渴, 頭部不適, 唇舌乾燥, 大便秘結, 食慾不振, 聲音嘶啞, 咳嗽痰多, 痰中帶血絲, 乾咳等均有功效
材料:蓮藕(半斤), 雪梨(2個)
做法:蓮藕洗凈切塊, 雪梨去皮去芯切塊. 將蓮藕雪梨放入榨汁機內榨汁即可
69. 菊花蜜糖山楂露功效:化積消滯, 健胃生津, 可清熱解毒明目
材料:白菊花(三錢), 金銀花(三錢), 山楂(一兩), 蜜糖(少量), 水(5碗)
做法:將山楂加入水中, 用慢火煲20分鍾, 熄火後加入白菊花, 金銀花焗5分鍾, 最後再加蜜糖便可
70. 雙瓜豆腐湯清熱解毒功效:清熱氣, 解煩渴
材料:西瓜(半斤), 絲瓜(半斤), 豆腐(1塊), 姜(2 片), 燉肉(2塊), 水(適量)
做法:西瓜, 豆腐切塊, 絲瓜去皮切塊, 燉肉切片. 水滾後下薑片, 將其餘材料全放入煲內用中火煲20分鍾, 加鹽即可
71. 蕹菜(通菜)馬蹄蜜棗湯功效:清熱, 利尿, 涼血解毒, 生津滑腸
治血熱流鼻血, 口乾咽涸, 有感肌膚灼熱, 煩燥胸悶, 大便不暢
材料:蕹菜(通菜) (十二兩), 馬蹄(14粒), 蜜棗(4粒), 水(6碗)
做法:馬蹄去皮切片, 通菜洗凈切段. 將馬蹄, 蜜棗放進煲內用慢火煲20分鍾, 加入通菜滾3分鍾, 後加鹽油調味即可
72. 北菇白菜豆腐湯功效:適合身體燥熱, 腸胃積熱, 牙肉腫痛, 血壓高, 大便秘結者
咳嗽痰延清稀者不宜
材料:北菇(一兩), 白菜(十二兩), 豆腐(2塊), 姜(4片), 水(8碗)
做法:北菇浸軟, 白菜洗凈切段, 豆腐1塊切開4小塊, 水滾後下材料再滾15分鍾, 加油鹽調味即可
73. 杏仁雪梨蜜棗湯功效:清熱除痰, 潤燥止咳. 適合身體燥熱, 喉乾口渴, 咳嗽痰多痰黃, 黏稠或咳痰帶血絲, 大便不順或秘結者. 咳嗽痰涎清稀之人不宜
材料:南杏仁(一兩), 北杏仁(四錢), 雪梨(2個), 蜜棗(4粒), 生薑(3片),
水(8碗)
做法:雪梨洗凈去芯切塊, 再將所有材料放入煲內用慢煲1小時, 加鹽即成
74. 木瓜湯功效:清熱明目, 清腸熱, 養顏潤膚
材料:木瓜(一斤), 眉豆花生(各二兩), 枝竹(3條), 冬菇(10隻), 果皮(1個),
水(13碗)
做法:木瓜去皮切塊, 冬菇果皮浸軟. 將材料洗凈放入煲內, 水滾轉慢火煲2小時, 加鹽即可
75. 西洋菜湯功效:清熱潤肺
材料:西洋菜(一斤), 黃豆(四兩), 果皮(1個), 蜜棗(6粒), 水(12碗)
做法:西洋菜洗凈, 黃豆白鑊炒香, 果皮浸軟. 將材料放入煲內, 水滾轉慢火煲2小時, 加鹽即可
76. 清熱解渴湯功效:下火, 清熱毒, 生津止渴
材料:涼瓜(半斤), 黃豆(四兩), 鹹菜(三兩), 姜(2片), 水(12碗)
做法:涼瓜切條去核洗凈, 鹹菜切粗條, 黃豆白鑊炒香. 將材料放入煲內, 水滾轉慢火煲2小時即可
77. 金針木耳合掌瓜湯功效:清熱氣, 除煩燥, 使人心境平和, 精神愉快
材料:金針菜(五錢), 白背木耳(三錢), 合掌瓜(半斤), 燉肉(2塊), 水(適量)
做法:金針木耳浸軟, 合掌瓜去皮去核切塊, 燉肉切片, 水滾後下材料, 用慢火煲1小時, 加鹽即可
78. 決明子煲白菜仔湯功效:清熱利尿, 清肝明目, 潤腸通便
材料:決明子(一兩), 白菜仔(一斤), 燉肉(3塊), 蜜棗(5粒), 生薑(3片),
水(適量)
做法:決明子用布袋盛載, 將材料洗凈, 水滾後下材料用慢火煲1小時, 加鹽即可
79. 杏仁蘋果豆腐湯功效:清熱下心火, 生津解渴, 化熱祛痰. 治身體燥熱, 大便秘結, 肺燥咳嗽,
口乾口渴, 口腔潰瘍, 唇舌損爛, 小便不暢, 尿液黃赤
材料:南杏仁(三錢), 北杏仁(二錢), 蘋果(1個), 豆腐(1塊), 雪菜(一兩),
生粉(適量), 麻油(少許), 水(適量)
做法:蘋果去皮去芯切粒, 雪菜切小段, 豆腐切小塊. 水滾後下各材料, 滾15分鍾後加豆腐, 麻油, 鹽調味, 生粉開水放入湯內埋獻即可
80. 節瓜湯功效:預防感冒, 清腸胃利小便, 補腎, 養顏潤膚
材料:節瓜(一斤), 紅蘿卜(1個), 花生(二兩), 栗子(二兩), 冬菇(10隻), 姜(2片), 水(13碗)
做法:節瓜去皮切段, 紅蘿卜去皮切塊, 冬菇浸軟. 將材料放入煲內, 水滾轉慢火煲2小時, 加鹽即可
81. 烏梅茶功效:強壯肝臟
材料:烏梅(六兩), 金錢草(三兩), 甘草(一兩), 甘菊花(一兩), 黃糖(四兩),
水(20碗)
做法:將所有材料放進煲內煎成8碗水, 每天飲1碗
82. 補血強腰益腎湯材料:紅棗(20粒), 合桃(二兩), 腰果(二兩), 三角豆(一兩), 冬菇(10隻),
果皮(1個), 水(10碗)
做法:紅棗去核, 合桃出水, 冬菇, 果皮浸軟, 將材料洗凈放入煲內, 水滾轉慢火煲2小時, 加鹽即可
83. 風栗健脾湯功效:補腎止瀉, 益腸增氣, 強壯助消化
材料:栗子(四兩), 燉雞(半隻), 淮山(一兩), 冬菇(10隻), 紅蘿卜(1隻),
水(13碗)
做法:燉雞切塊, 冬菇浸軟, 紅蘿卜去皮切塊. 將材料放入煲內, 水滾轉慢火煲2小時, 加鹽即可
84. 花旗參杞子百合湯功效:潤肺養胃, 生津解燥, 明目緩胸肺, 開肝鬱補腸胃
材料:花旗參(一兩), 杞子(1茶匙), 百合(一兩), 燉肉(2塊), 滾水(5碗)
做法:花旗參, 燉肉切片. 將材料洗凈放入大燉盅內, 用慢火燉2小時, 加鹽即可
85. 花旗參西瓜皮雲茯苓湯功效:解暑熱, 暑濕, 生津止渴, 暑天多飲有益, 老少皆宜
材料:花旗參(一兩), 西瓜皮乾品(三兩)或鮮品(一斤), 雲茯苓(一兩),
鮮荷葉(1塊), 扁豆(二兩), 竹茹(一兩), 薏米(二兩), 陳皮(一塊),
水(適量)
做法:將材料洗凈放入煲內用慢火煲2小時即可
86. 蕃茄皮蛋湯治小便黃功效:適合夏天, 解暑清熱, 治口渴火燥小便黃
材料:蕃茄(十兩), 皮蛋(4隻), 綠色蔬菜(三兩), 姜(3片), 水(適量)
做法:蕃茄去皮切塊, 皮蛋去掉外殼切塊, 菜洗凈切段. 水滾後下材料, 滾20分鍾, 加鹽調味即可
87. 金菇芽菜燉肉湯功效:健脾開胃, 去濕除煩, 更可消除疲勞, 暢通小便, 可預防肝臟疾病和降低膽固醇
材料:金菇(1扎), 大豆芽菜(四兩), 燉肉(2 塊), 姜(4片), 水(適量)
做法:燉肉切片, 大豆芽菜白鑊炒香加水燒滾, 再下其他材料再滾10分鍾, 加鹽即成
88. 玉竹煲沙參湯功效:降血壓, 補中氣, 潤肺, 化痰止熱咳, 平肝燥.
適合多吃煎炸刺激食物, 燒烤人士
材料:玉竹沙蔘(各五錢), 西洋蔘(四錢), 黃豆(二兩), 陳皮(小塊), 水(適量)
做法:將材料洗凈, 水滾後下, 用慢火煲1小時, 加鹽即成
89. 海底椰滋陰養腎湯功效:滋陰養腎, 潤肺養顏, 強身健體
材料:海底椰乾(二兩), 南杏(五錢), 北杏(四錢), 燉肉(4塊), 無花果(8粒),
栗子(10粒), 水(適量)
做法:將材料洗凈放入煲內, 水滾後轉慢火煲2小時, 加鹽即可
90. 大芥菜煲蕃薯姜湯治感冒功效:健胃生津, 通暢胃腸, 強身健體
適合感冒風寒, 惡寒, 無汗, 大便不暢, 食慾不振人士
材料:大芥菜(一斤), 蕃薯(半斤), 姜(4片), 水(適量)
做法:大芥菜洗凈切段, 蕃薯去皮切塊. 將材料洗凈放入煲內滾20分鍾, 加鹽即可
91. 慈菇煲湯祛濕利尿功效:預防貧血, 抵抗力弱所引起之水腫, 便秘及腳氣病, 能解毒涼血,
消除疲勞, 促進食慾, 治肺熱肺燥
材料:慈菇(半斤), 土茯苓(一兩), 燉肉(3塊), 蜜棗(5粒), 姜(2 片), 水(適量)
做法:慈菇去皮切厚塊, 將材料洗凈放進煲內, 水滾後轉慢火煲2小時, 加鹽即可
92. 椰子燉北菇功效:強胃, 十二指腸, 補血, 滋腎, 強身
材料:大椰子(1個), 黃耳(4隻), 冬菇(4隻), 淮山(4片), 紅棗(10粒),
杞子(1茶匙), 滾水(適量)
做法:椰子開蓋, 倒去內裏的水, 將材料洗凈浸軟後全放進注滿滾水的椰子內, 蓋上椰蓋並放入煲內用慢火燉3小時即成
93. 淮山燉香菇素雞功效:補血, 明目, 滋腎, 強身
材料:淮山(一兩), 燉雞(四份一隻), 杞子(1湯匙
棒骨蘑菇湯
主料:棒骨
❼ 青椒肉段最正宗做法
青椒肉段的做法
做法:
1、腿肉切成小塊,很小的那種塊,加胡椒粉,料酒,少許生抽腌一會
2、碗里放入大量干澱粉和水,攪一攪,然後放著不動,一會,你會發現水與粉分離了,水在上,粉在下,把上面的水倒掉,留著下面的粉。 (這是一夫的方法,最後我發現不行,在攪拌肉里又加了些乾的澱粉)
3、剛才的肉塊和澱粉混合攪拌均勻,這里多加點干澱粉才能保持黏度.
4、油鍋燒熱,小火,一定要小火啊!把肉擠成肉圓放入鍋中炸到定型、發白撈出。
5、把油鍋轉中火再大些,定型的肉段再下油鍋炸,炸成金黃色撈出控油。
6、再取一個碗,碗中放少許醬油,料酒,白糖,鹽,胡椒粉,蔥姜蒜末和水澱粉攪拌均勻成芡汁。
7、鍋里留少許油,先把辣椒片下鍋翻炒至表面翠綠,撈出,再把6倒入鍋中,攪拌濃稠後,大火下肉段與辣椒,快速翻炒幾下,芡汁均勻的裹在肉段上就好了。
青椒溜肉段
材料:青柿子椒、紅尖椒、豬精肉
做法:
1、先將豬肉切成粗一點的小條,加雞蛋清、鹽和水澱粉攪拌均勻,腌十分鍾
2、鍋內的油燒熱,中火將肉段炸成金黃色,大約一兩分鍾即可,盛出濾油
3、再復炸一遍,一分鍾即可
4、鍋內留少許底油,加蔥姜蒜碎炒香,青椒紅椒切成小塊,放進去,炒一會
5、再加肉段翻炒
6、醋、料酒、白糖加少許腌肉段的澱粉汁,倒進鍋里,翻炒均勻即可
特點:青椒綠,紅尖椒紅,肉段黃,色澤鮮艷,酸甜可口
❽ 白族人在門頭上放 紅盤子什麼意思
八碗:葷菜類--紅肉、白肉、酥肉、千張肉;咸鴨蛋,素菜類--豆類、木耳、粉絲、五花菜(五花菜:由紅蘿卜絲、白合、青菜桿絲、蝦仁、油炸豆腐絲組成)。一座盤:由墊底和蓋頭組成。墊底:各種酸淹菜,各種涼拌菜。蓋頭:由五香組成--淹鴨蛋或雞蛋,吹肝,裡脊,蝦片。據民族學家調查分析,在全國少數民族中,文化習俗最先進的要數白族和朝鮮族了。不論是白族的飲食文化,建築文化,家居文化,或者是對新生代的教育文化,思想道德文化……都具有深厚的內涵。而白族文化的結晶,都可以通過最具有白族飲食內涵的「八碗一座盤」來完美地表達出來。一個民族的所有的高科技,可以通過汽車製造業來表達。那麼,一個民族的文化可以通過飲食和建築來顯現,甚至還可以通過風俗習慣來展示。而白族人的「八碗一座盤」,不僅僅是一個民族的飲食文化,更是一部白族人的《網路全書》。白族人不論是紅白喜喪大小事,款待賓客的都以「八碗一座盤」為主角。也不論世事如何滄桑變遷,這「八碗一座盤」也只不過隨著時代的步伐,作了一些與時俱進的小調整,小變化而已,其大主題被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相信白族人也會世世代代將這「八碗一座盤」永遠傳襲下去的。「八碗一座盤」由「八碗」和「一座盤」組成。「八」是一個淵遠流長的吉祥數學,在白族的生活中,是離開「八」字的,它不僅僅是「發」字的諧音,更重要的是「八」是力量的象徵。所以,結婚挑新娘的兩張喜櫃要「八」人挑,送死去的親人上山(挑到墓地上)要「八仙」挑,新建一所房子是四間,兩層就是「八」間,連白族人吃飯用的桌子,也是「八仙」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是白族地區用得最多的漢族典故。體現了白族人自強自立自主的處世原則。當然,白族文化有百川納海的氣度,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同時,也講究合作精神,所以「八大碗」的葷素搭配,土洋菜蔬的兼容,也正是這種思想內涵的具體表達式。甲:「八大碗」由葷素兩大類組成:一、葷菜--四大碗:傳統正宗的葷菜類四大碗,主要由豬肉構成,有肥肉、瘦肉、骨頭、肥瘦夾雜肉……幾乎將一頭豬的部位都用上了。表現了白族人大方、好客、對自己所有東西毫不吝嗇的大度氣質。這四大碗葷菜具體為:第一碗:紅肉。用紅粬米染成啞紅色,表示各方各面都紅紅火火,順順當當,主要原料用的是肥肉。第二碗:白肉。顧名思義,就是顏色是白白凈凈的,用豬頭肉和豬蹄肉組成,肥中有瘦,瘦中有肥,表示希望日子過得清清白白,吉祥如意。第三碗:酥肉。酥肉可以有酥肉和酥骨兩種,可視家境的不同而定,家境好的可以用酥肉,家境不是很好的可以用酥骨,由於辦席面有一定的彈性,不同的家庭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經濟,作一些調整和增刪。酥肉則有日子舒舒坦坦之意。第四碗:千張肉。千張肉是用豬肚皮上的三線肉做成,千張肉下面墊干淹菜。金黃金黃的,酸膩結合,香氣濃郁,而不膩人,是高貴典雅的象徵。這四大碗採用的製作工藝,包括了煮、熬、炸、蒸。其中的一些工藝也是挺有講究的,煮--就得用農村裡的大鐵鍋,用雲南十八怪中的「草帽當鍋蓋」中的草帽作鍋蓋,這鍋蓋是用山上的茅草編織而成的,在煮的過程中,水蒸氣被鍋蓋吸收,那蒸氣也會均勻地上升到空中,使煮出來的肉純乳白色,有一股子天然的純味。肉也不是去街上買的,哪家辦事了,如果能預料得到的話,都要在事前喂上一兩頭大肥豬,辦事前的一兩天,就專門把那一兩頭自家喂的大肥豬(不添半點現代化生產出的豬飼料,喂的是自家地里出產的純自然糧食和植物的桔桿粉粹出來的糠),請上幾個朋友給宰了,並收拾好後,等著村裡的廚子來下鍋。熬:用的是祥雲縣燒制出的一種土砂鍋,用來煮白肉。那煮出來的豬肉味道,是任何一種現代化的電子什麼爐和微波什麼灶,所無法企及的,純純的,濃中帶股子清香。那色是純化了的乳白,沒有其它的任何一點雜色。炸:用的是自家菜地里種出來的白菜或者青菜籽,用手工榨出來的菜籽油。在土灶或者土磚臨時搭起來的地灶上,將那調制好的酥肉炸成純金黃色。香氣襲人,讓人垂涎三盡。蒸:也是用木甑子在大鐵鍋里一碗一碗製作好了,那碗叫扣碗。蒸的時候,為了讓千張的味更濃更純,就將千張肉放在下面,干淹菜放在肉的上面,取出來後倒扣在另一隻碗里,那千張肉就在干淹菜上面了,所以那碗也叫扣碗,很有創意的吧!其實你在席面上看到,已經是做過手腳的千張肉了。當然上面的葷菜四大碗,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已經注入了新的內容。除了那碗紅肉是必不可少的外,其它的三大碗,根據各家的經濟條件,已經改成了雞、魚、鴨、牛、羊……肉了。可是一般的家庭還是保持著過去的傳統席面,因為那傳統席面不用花費多少錢,就是百十桌的席面,也花費不了千把元,也就十元錢左右一桌了,因為那裡面大部菜蔬,都是自家辛勤勞動得來的,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講求勤儉持家的美德,也是勞動光榮,只有勞動才能有收獲的家庭教育的具體表現。因此在白族地區,不管貧富懸殊如何大,請幾桌客是沒有什麼問題的。白族人喜愛勞動,崇尚勞動也是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