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個月的嬰兒聽的歌曲有哪些
適合嬰幼兒聽的歌曲有很多,建議給嬰兒聽以前給他做胎教的音樂,那是他最熟悉的聲音。一般來說,睡前應該給嬰兒播放比較舒緩的輕音樂,剛剛睡醒可播放一些節奏比較歡快的樂曲或者歌曲。比如睡前可以放做胎教用的《莫扎特鋼琴曲》,睡醒時放幼兒學英語兒歌,節奏明快,有助於寶寶盡快清醒,擁有快樂的心情。 嬰兒的聽覺很好,父母或其他親人最好經常哼輕柔、寧靜的催眠曲。聲音、音調、節奏的變換是轉移一個煩躁不安嬰兒的注意力或撫慰他的最好辦法。同時,也可以將一些適合嬰兒聽的一些歌曲放給嬰兒聽;父母還可以自編育兒曲。 以下樂曲建議父母播放給嬰兒聽: 睡前:《田園交響曲》、《聖母頌》《藍色狂想曲》、《仲夏夜之夢》、《斷情殤》、《魔笛》、《春之聲圓舞曲》、《寂靜山林》、《拉德斯基進行曲》、《小步舞曲》、《安魂曲》、《月光奏鳴曲》、《日落》、《森林狂想曲》、《夢幻曲》、《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魂斷藍橋》、《神秘園之歌》、《雨中漫步》、《思鄉曲》、《永恆的愛》、《命運交響樂》、《斯卡布羅斯集》、《克羅埃西亞狂想曲》、《杜鵑圓舞曲》、《迷霧森林》、《萬福瑪麗亞》、《睡眠曲》、《G弦上的詠嘆調》、《四小天鵝》、《維也納森林》等。 醒後:《西班牙鬥牛士》、《清晨》、《紅梅花兒開》、《英雄交響曲》、《Jimmy Crack Corn撬開裂紋玉米》、《Reuben Reuben魯賓魯賓》、《噢,蘇珊娜》、《賓果》、《Honkey Pokey》、《Good Night晚安》、《Pat a Cake做個麵包》、《Tikkabilla Jive啼咔比拉搖擺舞》、《Little Canin In The Wood森林中的小木屋》、《The Family家庭》、《Whats This這個是什麼?》、《Ali Babas Farm阿里巴巴的農場》等等。 貼心提醒 建議睡前每次播放的音樂聲音不能大大,以嬰兒能聽到為宜,如果是圃舞曲這樣比較長的樂曲每次最好播三首曲子,連續播放一個星期,第二個星期再換三首曲予,兩個星期輪流持續三個月。醒後的歌曲可以聲音稍微大一點,也可以隨機播放,但是最好常循環反復。
2. 舒曼鋼琴和珠江鋼琴哪個好
珠江鋼琴還不錯,畢竟是一個老品牌了。
珠江鋼琴是全國首批16家「向世界名牌進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企業」之一。依靠多年的質量經營、追求卓越,於2009年一舉榮獲廣州市第一家、中國樂器行業唯一一家「全國質量獎」。
在多少年以前,人們習慣說這牌子是南方的不適合北方,或者這牌子是北方的不適合南方。我說,不適合的說法代表你這牌子工藝已經落後很多了。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鋼琴生產國,中國鋼琴90%以上的品牌都在南方,包括世界產銷量第一的珠江鋼琴,包括一些二三線非主流品牌基本都在南方建有生產線。
但是珠江型號特別繁雜,800多個型號,建議價格上注意一些,不要單獨請老師買。
選購珠江鋼琴最好是去當地正規的珠江鋼琴專賣店、珠江鋼琴代理商購買,除了可以看到比較全的型號之外,無翻新二手鋼琴現象,品質售後都有保障。你可能會發現,一些非珠江鋼琴代理商那裡的珠江鋼琴不是音色很差就是手感很差。而在珠江鋼琴正規代理哪裡,珠江鋼琴的手感和音色都很不錯。
3. K1-122和K8-122有啥區別天津看的舒曼!
買個主流品牌吧,舒曼以前是做傢具廠的,這你都敢買
4. 愷撒堡鋼琴和舒曼哪個比較好
音色,手感,技術,品質,配置,售後等多方面毋庸置疑挑選愷撒堡鋼琴是正確的
舒曼鋼琴也並不是德國鋼琴,是以演奏家舒曼來命名的鋼琴,是小眾品牌
舒曼鋼琴前身是南京傢具廠,剩餘木材來做鋼琴,後來改為摩德利鋼琴廠
現在更名為舒曼鋼琴廠。
無論雜牌與小眾都是市場回饋率不高,產品價格不透明的「優勢」
與老師合作推薦拿學生購買從而拿返點的模式進行。
5. 珠江,星海,施特勞斯,舒曼應該買哪個人在天津買鋼琴!
這要看你的傾向了,
要是給老人買可以考慮星海,老人喜歡這個牌子。
要只是接短過度琴圖便宜就考慮珠江,珠江專做低端教學琴,用料做工差點但是同高度能便宜1000多,後期不太穩定。
要是想買性價比高的可以考慮施特勞斯,國營企業中華老字型大小品牌。也是這裡面專業度最高的,鋼琴生產國標就是上海施特勞斯制定的。目前上海專業考級一直用的施特勞斯。在入門價位里算是不錯的了!
舒曼沒聽說過,剛查了一下是南京一家琴廠生產的,好像做木製傢具挺專業的。。。
天津的話我記得這幾個品牌佳音海豚琴行都有。一定對比著選比較好,買自己喜歡的。
6. 急求舒曼鋼琴曲狂歡節的詳細資料 謝謝!
貝多芬、莫扎特、舒曼、大施特勞斯、小施特勞斯、
肖邦、海頓、舒伯特、馬赫、李斯特、
比才、勃拉姆斯、門德爾松、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
布里頓、車爾尼、德彪西、狄蓋特、福斯特、
格什文、格里格、西貝柳斯、柯達伊、卡爾·奧爾夫、
羅西尼、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威爾第、斯特拉文斯基、普羅科菲耶夫、
普契尼、帕格尼尼、維瓦爾第、韋伯、斯美塔那、
聖桑、馬勒、穆索爾期基
詳細介紹:
世界著名音樂家介紹(http://club.yelige.net/dispbbs.asp•;boardid=18&id=6206)
--------------------------------------------------------------------------------
--發布時間:2004-11-19 23:08:49
--音樂資料:世界著名音樂家介紹
貝多芬 (Ludwig von Beethoven, 1770-1827)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屬於受到了法國大革命強烈影響的一代人,自由和個人尊嚴的憧憬哺育了他。時間、地點和個性這三者結合在一起,產生了一個對新世紀的脈搏最為敏感的藝術家。他創造了一個英雄時代的音樂,用人們難以忘懷的音調全力頌揚「人有權決定自身命運」這一時代信念。
生平簡介
貝多芬生於德國萊茵河流域的波恩,他的父親和祖父是當地的選帝侯馬克斯•弗雷德里奇的宮廷歌手。這個家庭是個不幸福的家庭,父親嗜酒成癖,使貝多芬很早就被迫接過了撫養母親和兩個弟弟的擔子。十一歲半,他在宮廷教堂里擔任了助理風琴手,一年後,成為宮廷樂隊的古鋼琴手。十七歲那年,他訪問了維也納。在那裡他有機會為莫扎特演奏,他用莫扎特給的一個主題作了輝煌的即興演奏,使得莫扎特對朋友說:「注意他,有一天他將名揚全世界。」幾年後,選帝侯出錢安排他在維也納跟海頓學習。他在二十二歲時離開了自己出生的城市,以後再也沒有回來。不幸的是,上了年紀的海頓看不慣年輕的貝多芬那種暴烈的氣質和獨立的精神。當貝多芬和其他名家研究音樂時,其中一位最學究氣的宣稱:「他什麼也沒學到,他不會用正統風格寫出任何東西來。」
這時候,他在維也納的貴族家庭中受到有勢力的贊助者的歡迎,這些贊助者的名字出現在他的作品的獻辭中,其中有李希洛夫斯基親王、洛布科維茲親王、拉祖莫夫斯基怕爵,等等。這些音樂內行和一般人一樣,被貝多芬那種有強烈個性的即興演奏、他的豐富樂思、他對這些樂思的新穎處理手法以及其中蘊藏的激情所深深激動。在一個革命的時代,這個年輕的天才成為熱情的反叛者,他把王公們稱作「高貴的烏合之眾」,並迫使他們把他當作平等人和朋友來對待。
正當年輕的小鷹要展翅高飛時,命運在最脆弱的地方打擊了他:他開始失去聽覺。他面對這苦惱卻無能為力,這對他的驕傲是一次毀滅性的打擊。他接受了醫生的錯誤勸告,於1802年隱居到維也納郊外一個名叫海利根施塔特的避暑勝地。他精神上的痛苦和對生活與創作的願望在內心進行著激烈的沖突,他寫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遺書》:「是藝術,是她留住了我。呵!我認為,在我還沒有完成交給我的全部使命以前,就離開這個世界,這簡直是不可能的。就這樣,我在熬過這痛苦的生活,真痛苦呵!」
生活拒絕給他歡樂,但藝術將給予他,他振作起來,表現了斗爭的願望。「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絕不能使我屈服。噢,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該有多美!」貝多芬戰勝了自身的混亂,結果使他相信人是能夠戰勝混亂的。這成為他的音樂中的英雄主題:從絕望到斗爭、從斗爭到平靜、從平靜到凱旋和歡樂的發展過程。
在貝多芬的余年,他為了表達所追求的理想,達到完美的境界,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當時的音樂家和批評家可能會對他思想的大膽吹毛求疵,但他的勝利是確定無疑的。不斷增長的公眾,尤其是青年一代,響應了他那種強有力的音樂、他的生活從表面上看來是平靜的,但他與同事和朋友卻無休止地爭吵。他越來越多疑、易怒,在最後幾年他完全耳聾時更是如此。他與出版商的復雜交易、他的煩惱的愛情、他與侄子卡爾的令人痛苦的關系,所有這一切構成了極為緊張的內心生活。但是他精神世界的不斷發展,卻產生了更為深刻的洞察力,並為音樂藝術開辟了新的領域。
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逝世時,維也納的學校停課致哀,兩萬多維也納人參加了他的盛大葬禮。
作品風格
貝多芬是音樂最高級的建築師,他的天才在奏鳴曲-交響曲的思想結構形式中得到了表現。他的速記本顯示出他構想的樂思是怎樣一步步地最後形成的,也顯示出他將這些素材注入必然的形式時付出了多麼艱卒的勞動。
貝多芬繼承了海頓和莫扎特的奏鳴曲式,並把它改造成龐大的結構適於自己的思想。他把第一樂章的規模擴大了,特別是擴大了尾聲。他向海頓和莫扎特一樣,把展開部看作是奏鳴曲式的動力中心。他的短小而深刻的主題為擴展和發展提供了無限的機會,它們以猛烈的力量和氣勢展開。慢樂章在貝多芬手中具有贊美詩的特點,體現了貝多芬式的悲愴。他把小步舞曲樂章變為諧謔曲樂章,成為具有節奏動力的樂章,情緒從「縱情大笑」到神秘的和驚奇的。他把終曲擴大,成為在規模和意境方面與第一樂章相仿的一個樂章,使交響曲在凱旋中結束。
在貝多芬的藝術中,鋼琴曲占據了中心位置,他的32首奏鳴曲,無論是對業余的鋼琴家還是對音樂會獨奏家來說,都是曲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們被恰當地稱為是鋼琴家的「新約全書」(「舊約全書」是指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力度的對比。爆炸性的重音、高低音區的對置、切分音以及強有力的漸強都是貝多芬鋼琴風格的基本特徵。他對主題變奏曲的愛好也很有特點,在這方面他是一個高明的建築師,他運用無窮盡的思想把最簡單的素材建造成高聳雲天的大廈。
貝多芬認為交響樂是向人類致詞的理想手段,他的9部交響曲是有普遍感染力的精神戲劇。它們以席捲一切和激動的氣勢肯定了生活。在《第三交響曲(英雄)》中,貝多芬的風格成熟了。這個作品最初是題獻給拿破崙的,他認為拿破崙是革命精神和人類自由的體現。當拿破崙稱帝的消息傳來時,貝多芬對他不報幻想了。被激怒的作曲家從剛剛完成的作品上撕下題有獻詞的一頁,改寫為「英雄交響曲,為紀念一個偉大的人物而作」。
人們普遍認為《第五交響曲》是交響樂的原型,它具有一部交響曲所具有的一切。《第七交響曲》在多方面的感染力可與之匹敵。《第九合唱交響曲》奏出了貝多芬最後期的深刻音調,它的終曲中,由人聲唱出了席勒那著名的《歡樂頌》,那是響徹雲霄的時代預言。
--------------------------------------------------------------------------------
--發布時間:2004-11-19 23:09:12
--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巴赫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18世紀上半葉歐洲最偉大、最有影響的作曲家。他是巴洛克音樂時期的重要代表人物。由於他一生傑出的創作活動和對音樂藝術的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在世界音樂史上,巴赫素有「音樂之父」的美稱。
巴赫於1685年3月21日出生在德國的埃森納赫城。幼年的巴赫對音樂抱有濃厚的興趣。很快便掌握了風琴、小提琴等樂器的演奏方法,同時也開始在作曲方面嶄露鋒芒。巴赫在上中學時就開始廣泛地參加各種音樂活動,以後又在呂奈堡的教堂里擔任歌手。從1708年開始,巴赫一直擔任樂師,並創作出了許多具有很高價值的作品。
巴赫的音樂是徹底的德國風格的音樂。他是一位著名的復調音樂大師。他的作品風格莊重而嚴謹,純潔而虔誠,寫作技巧十分高超,作品的內容也十分深刻。他以許多音樂形式都作了重要的發展和創新,如協奏曲、管弦樂曲和鋼琴曲等等。
巴赫一生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體裁形式也十分多樣,其中有風琴曲、鋼琴曲、小提琴曲、大提琴曲、長笛曲、康塔塔、管弦樂曲及許多宗教內容的聲、器樂作品等。這些作品中最著名的有《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平均律鋼琴曲集》、《法國組曲》、《英國組曲》、《賦格的藝術》、《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六首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及組曲》、《六首大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及組曲》、《布蘭登堡協奏曲》以及《農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馬太受難樂》和《b小調彌撒曲》等等。
巴赫精雕細刻的音樂技藝以及作品中深刻的哲理意蘊使他成為樂壇的巨人。他的音樂在風格上雖然還與復調音樂的舊傳統有著密切的聯系,但由於他積極地發展了主調和聲思維,從而把復調音樂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巴赫的音樂具有哲理性,但他的作品中的哲理性是與抒情、寫景相結合,因而他的音樂使人聽來更親切、更易於為人們所接受。巴赫是一個承前啟後的人物,他的音樂吸收了前幾個世紀音樂創作的最高成就,並為日後貝多芬等偉大音樂家的出現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
--發布時間:2004-11-19 23:09:26
--
柴科夫斯基 (Piotr Ilich Tchaikovsky,1840~1893)
生平簡介
柴科夫斯基生在俄羅斯一個邊遠省份里的沃廷斯克,是一個政府官員的兒子。他十九歲時畢業於彼得堡的法學學校,並在司法部供職。二十三歲時他辭去公職,進了新成立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三年就完成了學業。校長安東•魯賓斯坦推薦他到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在繁忙的教學之餘他勤奮地致力於作曲,創作了一些成功的作品。柴科夫斯基的性格敏感,草率的婚姻又加劇了他的不幸,幾乎要使他精神崩潰。這時一位仁慈的女贊助人梅克夫人出現了。她資助他到國外去,直至恢復健康;也使他擺脫了教學工作,開始了一個多產的創作時期。就這樣開始了他們之間通過通信結成的友誼。此後,柴科夫斯基的名聲逐漸傳開了,他成為第一個以其音樂吸引了西方趣味的俄國人。他在最後幾年的通信中吐露出他不再報有幻想,懷疑自己不再有東西要表達了。但他還是創作出兩部最好的交響曲。在他剛剛完成《第六交響曲》即《悲愴》時,突然染上霍亂去世,時年五十三歲。
很少有作曲家像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那樣能代表十九世紀末的情緒。他屬於這樣一代人,他們看到自己的信仰已經破滅,而且沒有東西可以代替它。沒有一個人像他那樣表現了伴隨著浪漫主義運動最後階段的悲觀主義。
斯特拉文斯基說:「他是我們所有人中最徹底的俄羅斯人。」在同胞的眼裡,柴科夫斯基是一個民族藝術家,在他的音樂中他把俄羅斯的因素擺在很有分量的位置上。「因為簡朴的俄羅斯風景、夏天漫步在俄羅斯田野和森林裡,或是晚間在草原上的散步都能感動我,我會被一陣熱愛自然的思潮所攫服,茫然的躺在地上。」同時,在創作音樂時,柴科夫斯基又是一個世界主義者。他被義大利歌劇、法國芭蕾舞、德國的交響樂和歌曲迷住了,他把這些都吸收到他作為一個俄羅斯人而繼承來的民間旋律中,並在這種混合物上打上了個性鮮明的印記。
--------------------------------------------------------------------------------
--發布時間:2004-11-19 23:09:42
--
德沃夏克 (Antonin Dvoark,1841-1904)
捷克民族我派最重要的作曲家。出身鄉村小商之家。曾在布拉格管風琴學校學習3年,1862年入布拉格國家劇樂隊演奏中提琴並從事創作。後辭掉樂隊職務,主要進行創作、教學和演出活動。曾獲劍橋大學榮譽音樂博士學位,並出任紐約音樂院院長,布拉格音樂學院院長。他的音樂與捷克人民的生活與爭取民族獨立斗爭緊密相關,第一部成功作品既是為合唱和樂隊寫的愛國主義《贊歌》作品音樂語言通俗易解,形象鮮明生動。膾炙人口的交響樂《新世界(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既抒發了他對美國生活的感受,又表達了他在異國作客時對故鄉的懷念之情。
--------------------------------------------------------------------------------
--發布時間:2004-11-19 23:10:44
--
比才 (Geoges Bizet,1833-1875)
法國作曲家。10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1857年曾獲羅馬大獎。比才是現實主義歌劇的先驅,對法國和歐洲的歌劇創作產生過關鍵性的影響。管弦樂組曲《阿萊城姑娘》是他創作道路上起決定作用的作品,而最後一部歌劇《卡門》則標志著他創作上的最高成就。這部最優秀的作品是法國歌劇史上重要里程碑,是19世紀下半葉現實主義歌劇的傑作,並直接啟發了義大利真實主義歌劇的興起。其它作品還歌劇《采珍珠者》、《唐•普羅科皮奧》及雙鋼琴組曲《兒童游戲》,鋼琴曲《半音變奏曲》、《夜曲》等。
--------------------------------------------------------------------------------
--發布時間:2004-11-19 23:11:06
--
布里頓 (Benjamin Britten,1913-1976)
英國作曲家。早年就學於格雷莎姆學校,開始學習音樂。1930年入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從本傑明學習鋼琴,從艾爾蘭學習作曲。1935年至1939年,主要為電台廣播、戲劇、電影作曲。1939年赴美國。1942年回國後,作為鋼琴家在英國各地演出並繼續作曲。代表作有:合唱《一個孩子的誕生》、《聖誕頌歌的典禮》、《春天交響曲》;器樂曲《弗蘭克•布里奇主題變奏曲》、《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為女聲和豎琴而寫的聲樂作品《頌歌的儀式》;歌劇《彼得•格蘭姆斯》等。此外他還為中國古詩譜寫了首歌曲。
--------------------------------------------------------------------------------
--發布時間:2004-11-19 23:11:18
--
勃拉姆斯(Jkhannes Brahms 1833•1897)
德國作曲家。他是德國音樂史上最後一個有重大影響的古典作曲家,被視為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時期的「復古」者。那宏偉的四部交響曲中《第一交響曲》被譽為「貝多芬第十交響曲」,在繼承古典樂派交響樂的結構形式的同時,勃拉姆斯又賦予作品浪漫主義的色彩和氣質。作品結構嚴謹,情思蘊藉,規模龐大。他還將德國古典作曲家嚴密的復調技術和動機發展手法運用到交響曲的創作中。重要作品還有《D大調小琴提協奏曲》,《匈牙利舞曲》第五、第六,管弦樂《學院典禮序曲》及樂作品《搖籃曲》等優秀曲目。
--------------------------------------------------------------------------------
--發布時間:2004-11-19 23:11:39
--
車爾尼 (Carl Czerny,1791-1857)
奧地利作曲家,鋼琴家,鋼琴教育家.幼年從父學習鋼琴.1800年從貝多芬學鋼琴並受胡梅爾和克萊門蒂的影響,鑽研他們的教學法.15歲起開始做鋼琴教師,曾教過李斯特等一些優秀的鋼琴家.作為人民服務9世紀上半葉維也納鋼琴學派創始人,蓍有系統性很強的在批鋼琴教學用書,如<<快速流暢練習曲>>,<<指法技巧預科教材>>,<<左手教材>>,<<高級技巧教材>>以及論蓍<<古今鋼琴作品演奏術>>等.作曲作品體裁廣泛,包括彌撒曲,交響曲,協奏曲,序曲,三重奏,合唱曲,歌曲等,已出版的將近千首.他還把許多其它類體裁的名作改編為鋼琴曲.如以羅西尼歌劇<<塞彌拉彌斯>>和<<威廉-退爾>>的序曲改編的由8架鋼琴組成,每架鋼琴四手聯彈的大型鋼琴曲.
--------------------------------------------------------------------------------
--發布時間:2004-11-19 23:11:51
--
德彪西(Claude Deb ussy,1862-1918)
法國作曲家。印象派音樂的開創者。作品常取材於詩、畫以及自然景物而著意於表現其感覺世界中的主觀印象。他根據馬拉美同名詩歌的意境所作的管弦樂前奏曲《牧神午後》和為梅特林克的同名話劇改寫的歌劇《佩利亞斯與梅利桑德》都充分表現了他具有獨特的創作個性。重要作品還有鋼琴曲《月光》、《亞麻色頭發的少女》、《水中倒影》,管弦樂曲《大海》、《夜曲》等。
--------------------------------------------------------------------------------
--發布時間:2004-11-19 23:12:06
--
狄蓋特 (pierre Degeyter,1848-1932)
法國工人作曲家。生於比利時的根特城,後入法國籍,定居里爾。年輕時曾在里爾教堂唱歌,後一直當工人(傢具製作工、雕花工、制模工),參加過工人運動。1887年起任里爾「工人之聲「合唱團指揮。業余創作歌曲,作有工人歌曲20餘首,代表作是1888年6月為工人詩人歐仁 .鮑狄埃所作」全世界無產者之歌「-《國際歌》的普曲。其它還有狄蓋特作詞的《起義歌》、《前進,工人階級》;自己作詞的《共產黨之歌》、《兒童支部》、《紅色聖女》等。
--------------------------------------------------------------------------------
--發布時間:2004-11-19 23:12:37
--
福斯特(Stephen Collins Foster,1826•1897)
美國作曲家。沒受過正規訓練,自學成才。曾在家鄉匹茨堡倉庫任保管員,並在業余男聲五重唱團任歌手。黑人工人歌曲對其影響甚大,以歌曲《噢,蘇珊娜》走紅,共創作歌曲近200首。多數作品旋律簡潔流暢、感情質朴深沉,略帶傷感色彩,流傳甚廣,幾可視為民歌。如《故鄉的親人》、《我的肯塔故鄉》、《老黑奴》、《主人長眠冷土中》、《美麗的夢神》等。
--------------------------------------------------------------------------------
--發布時間:2004-11-19 23:12:51
--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莫扎特的音樂中含有一些不可思議的東西。人們知道他的音樂是怎樣構成的、它向什麼地方發展以及它怎樣達到目的,但它的美妙的音響和完美的風格,它的深刻和優雅卻難以分析和用筆墨來形容。在音樂史中有這樣一個時刻:各個對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緊張關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個燦爛的時刻。
人們一直認為,是莫扎特教會了樂器歌唱。莫扎特把過去時代偉大聲樂藝術中的抒情性融入他精美的器樂形式之中。莫扎特的音樂靈感既不來自民歌,也不來自大自然。他的音樂是室內的音樂,深奧而微妙,它植根於兩個音樂城市——薩爾茨堡和維也納——的文化。
生平簡介
莫扎特生於奧地利的薩爾茨堡,以十八世紀最聞名的音樂神童開始了他的音樂生涯。從六歲開始,他的父親列奧波德•莫扎特帶著他和他的姐姐南內爾在歐洲巡迴演出,演出地點包括巴黎、倫敦和慕尼黑。十六歲他回到薩爾茨堡時,老的大主教去世,新的大主教更加嚴厲專橫。莫扎特屢次和大主教發生沖突,最後終於遞交辭呈,與之公開決裂。莫扎特在二十五歲時來到維也納,開始了一個自由藝術家的生涯。1782年,莫扎特違背父願,和康施坦莎•韋貝爾結婚。康施坦莎是個平凡的女子,但莫扎特一直深深地依戀著她。1786年,莫扎特根據洛倫佐•達•龐特寫的腳本創作了歌劇《費加羅的婚禮》,這部歌劇在維也納和布拉格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達到了他事業上的頂峰。莫扎特次年又與達•龐特合作,創作了歌劇《唐•璜》,然而當時膚淺的觀眾卻難以理解這部作品。莫扎特最後幾年的生活越來越困難,為了維持日常的生活,他忙於教課、演出和寫作,常常陷入貧病交加的境地。他賤價出賣作品還不免常常負債。他的創作減少了。但在生命的最後一年,他鼓足力量作出了最後的努力。他創作了歌劇《魔笛》。1791年12月,莫扎特在寫作《安魂曲》的當中與世長辭。當時他的妻子正患重病,家裡連一個小錢也沒有。葬禮極為簡陋,沒有一個親屬給他送葬。他被葬在一個貧民的墓地里。在一陣暴風雪過後,他的墓地已經永遠地找不著了。
--------------------------------------------------------------------------------
--發布時間:2004-11-19 23:13:12
--
李斯特 (Liszt Ferencz. 1811-1886)
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早年即以卓越的鋼琴琴藝馳譽歐洲各國,同時也從事創作與評論。他的絕大部分創作都明顯地反映了對祖國,人民,對生活和自然的熱愛,體現了強烈的民族特點和民族精神。李斯特極大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充分發揮出鋼琴的演奏技法和獨奏音色,使鋼琴音樂不僅具有室內樂抒情小品的詩情畫意,還具有交響性的宏偉氣魄和輝煌效果。他同柏遼茲一起倡導新型標題音樂。他首創了單樂章標題交響詩體裁,從而擴大了管弦樂的表現領域。主要作品有:交響詩《塔索》,《普羅米修斯》,交響曲《浮士德》,19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大量練習曲,鋼琴小品名曲《愛之夢》等。
--------------------------------------------------------------------------------
--發布時間:2004-11-19 23:13:30
--
格什文 (George Gershwin,1898-1937)
美國現代派作曲家、爵士音樂鋼琴家。早年即開始流行歌曲創作,1919年後開始創作歌劇和器樂作品。他的音樂成功地吸收了黑人舞曲及爵士音樂的節奏、旋律和配器風格特點,深受人們歡迎。主人作品有《藍色狂想曲》(鋼琴與爵士樂隊)、《第二狂想曲》;音詩《一個美國人在巴黎》、《F大調鋼琴協奏曲》;取材黑人生活全部由黑人演出的歌劇《波吉與貝絲》等。是美國流行歌曲作曲家代表之一。
--------------------------------------------------------------------------------
--發布時間:2004-11-19 23:13:42
--
舒曼 (Robert Schumann,1810-1856)
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曾在萊比錫大學學法律,19歲起師從維克學鋼琴,1834年創辦《新音樂報》,刊發了大量評論文章,成為當時德國音樂藝術生活中革新與進步藝術傾向的喉舌。1840年與維克之女德國鋼琴家克拉拉結婚。1854年精神錯亂,後死於精神病院。代表作有鋼琴曲《蝴蝶》,《狂歡節》,《童年情景》等,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和生活》,《詩人之戀》;藝術歌曲《月夜》,《奉獻》,《核桃樹》等。舒曼繼承發展了舒伯特歌曲創作傳統,進一步豐富了鋼琴伴奏的表現方法,注重選擇富有詩意的歌詞,故享有「詩人音樂家」的稱號。
--------------------------------------------------------------------------------
--發布時間:2004-11-19 23:13:54
--
格里格 (Edvard Grieg,1843-1907)
挪威作曲家。挪威民族音樂派自19世紀下半葉以來第一位獲得歐洲聲譽的作曲家。9歲開始作曲,1862年畢業於萊比錫音樂學院。在音樂創作上,他把西歐的音樂技術和19世紀浪漫樂派肖邦、舒曼、瓦格納等人和聲特點,與挪威民間音樂融為一體,形成獨特的北歐音樂風格。他為易卜生詩劇《培爾 . 金特》配樂中,《索爾維格》的旋律就和挪威民歌有著血緣關系。作為音樂家中的抒情詩人,格里格被稱為「北歐的肖邦」。主要作品有樂曲:序曲《秋天》、《培爾 . 金特》組曲,弦樂組《從霍爾貝格時代》;鋼琴曲:《e小調奏鳴曲》、《抒情曲 》10冊;合唱《在南方一座修道院門前》;戲劇音樂《西古爾德 . 約薩法爾》等。
--------------------------------------------------------------------------------
--發布時間:2004-11-19 23:14:08
--
肖邦(Fredric Chopin, 1810-1849)
在第一流的藝術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創作生活集中於鋼琴上的大師。從一開始,他的想像就獻給了鍵盤......
我的生活……是一首沒有開始但有悲傷結尾的插曲。
波蘭作曲家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有一半的法國血統。他的父親從法國移居華沙,教貴族子弟學法語。肖邦在孩童時代就顯示了音樂天才,並就學於新成立的華沙音樂學院。在校期間,他戀上了年輕的歌手康斯坦西婭•格拉特科芙斯卡。十九歲時他寫下了《f小調鋼琴協奏曲》,據說就是這位少女激發了肖邦的創作靈感。 1831年9月,肖邦來到巴黎,他的餘生便和這座城市的藝術生活聯系在一起。肖邦在沙龍中與許多傑出的藝術家來往,如音樂家李斯特、柏遼茲,文學家雨果、巴爾扎克、喬治•桑、海涅,畫家德拉克洛瓦。通過李斯特,肖邦結識了「有一雙憂郁的眼睛」的奧羅爾•杜德旺夫人,也就是聞名於世的小說家喬治•桑。肖邦對她的第一印象並不好,但不久就被她的魅力征服。在一種他從未經歷過的激情支配下,他的音樂想像力達到高度興奮的程度。其後的八年中,每年的夏天肖邦都是在諾昂喬治•桑的別墅里度過的。這些年也是肖邦創作最旺盛的時期。但他的健康逐漸變壞,他和喬治•桑的關系也走向破裂。在他最後的信件中充滿了孤獨的絕望。1848年他在英國演出,返回巴黎後幾個月便逝世了,時年三十九歲。他的葬禮在莫扎特的《安魂曲》和他自己的《葬禮進行曲》中舉行。他被安葬在拉雪茲公墓,一位朋友在他的墓上撒下了波蘭的泥土。
肖邦是浪漫主義時代最有獨創性的藝術家之一,他的風格完全是他自己的,絕不會把他的風格與其他人的相混淆。在第一流的藝術家中,肖邦是唯一把他的創作生活集中於鋼琴上的大師。從一開始,他的想像就獻給了鍵盤,他在這狹窄的結構中創造出了一個世界。他的天才甚至把鋼琴的局限性也轉變成美的源泉。不能演奏任何時間長度的持續音當然是鋼琴的主要局限,肖邦卻巧妙地克?/ca>
參考資料:JR論壇
7. 哪裡有鋼琴家ThePianist(2002)艾德里安·布洛迪和托馬斯·克萊舒曼主演的鏈接地址,有百度雲鏈接最好
《鋼琴家》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YuOsnrIce0VrEmetepy7yw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編劇:羅納德·哈伍德
主演:艾德里安·布洛迪/托馬斯·克萊舒曼/艾米莉婭·福克斯/米哈烏·熱布羅夫斯基/埃德·斯托帕德/穆琳·利普曼/弗蘭克·芬萊/茱莉亞·蕾娜/傑西卡·凱特·梅耶爾/理查德·賴丁斯
類型:劇情/音樂/傳記/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英國/法國/波蘭/德國/美國
語言:英語/德語/俄語
上映日期:2002-05-24(戛納電影節)/2002-09-25(法國)
片長:150分鍾
又名:鋼琴戰曲(港)/戰地琴人(台)/戰地琴聲/鋼琴師
史標曼(艾德里安•布洛迪AdrienBrody飾)是波蘭一家電台的鋼琴師。二戰即將爆發之時,他們全家被迫被趕進華沙的猶太區。在戰爭的顛沛流離中,家人和親戚最終被納粹殺害,而標曼本人也受盡種種羞辱和折磨,他僥幸得到一位朋友的幫助,暫時有了藏身之處。戰爭愈加猛烈,朋友不得不拋下他回老家尋得安全的住所養育兒女。此時史標曼惡病纏身,卻還要在搜捕中逃亡。在廢墟的閣樓上他遇見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要求下他彈奏了鋼琴曲。美妙的琴聲令德國軍官萌發了惻隱之心,他暗暗幫助標曼直到蘇軍對波蘭的解放到來……影片根據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WladyslawSzpilman)的自傳體小說《死亡城市》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