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

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

發布時間:2022-03-28 06:12:03

㈠ 明史馬文升傳

馬文升,字負圖,鈞州(今河南禹州市)人。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歷按山西、湖廣,風裁甚著。還領諸道章奏。母喪除,超遷福建按察使。成化初,召為南京大理卿,以父喪歸。
滿四之亂,陝西巡撫陳價下吏,即家起文升右副都御史代價。馳至軍,與總督項忠討平之。事具忠傳。錄功進左副都御史,巡撫如故。文升數條奏便宜,務選將練兵,修安邊營至鐵鞭城烽堠,剪除劇賊。西固番族不即命者悉滅之。修茶政,易番馬八千有奇,以給士卒。振鞏昌、臨洮飢民,撫安流移。績甚著。是時,孛羅忽、滿都魯、癿加思蘭比歲犯邊。文升請駐兵韋州,而設伏諸堡待之。遂敗寇黑水口,擒其平章迭烈孫,又敗之湯羊嶺,斬首二百,名其嶺曰:「得勝坡」,勒石紀之而還。文升軍功甚盛,奏捷不為誇張,中亦無主之者,以是賞薄。至九年冬,總制王越以大捷奏,文升亦遣子琇報功。廷臣勘奏不實,坐停俸三月。
十一年春,代越總制三邊軍務,尋入為兵部右侍郎。明年八月,整飭遼東軍務。巡撫陳鉞貪而狡,將士小過輒罰馬,馬價騰踴。文升上邊計十五事,因請禁之,鉞由是嗛文升。文升還部轉左。十四年春,鉞以掩殺冒功激變,中官汪直欲自往定之。帝令司禮太監懷恩等七人詣內閣會兵部議。恩欲遣大臣往撫,以沮直行。文升疾應曰:「善。」恩入白,帝即命文升往。直不悅,欲令其私人王英與俱,文升謝絕之。疾馳至鎮,宣璽書撫慰,無不聽撫者。又請前以也先亂失授官璽書者十餘人,得襲官。事定,直欲攘其功,請於帝,挾王英馳至開原,再下令招撫。文升乃推功與直,然直內慚。文升又與直抗禮,奴視其左右,直益不喜。而陳鉞益諂事直,得直歡。日夜譖文升,思中之未有以發也。文升還,賜牢醴。明年春,以遼東屢失事,遣直偕定西侯蔣琬、尚書林聰等按之。會餘子俊劾鉞,鉞疑出文升意,傾之益急。直因奏文升行事乖方,禁邊人市農器,致怨叛。乃下文升詔獄,謫戍重慶衛。直既傾文升,則與鉞大發兵激功,鉞以是驟遷至尚書。
十九年,直敗,文升復官。明年起為左副都御史巡撫遼東。文升凡三至遼,軍民聞其來皆鼓舞。益禁抑中官、總兵,使不得朘削,眾益大喜。
二十一年進右都御史,總督漕運。淮、徐、和飢,移江南糧十萬石、鹽價銀五萬兩振之。是年冬,召為兵部尚書。明年,以李孜省譖,調南京。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憲宗朝,岳鎮海瀆諸廟,用方士言置石函,周以符篆,貯金書道經、金銀錢、寶石及五穀為厭勝具,宜毀。」從之。又上言十五事,悉議行。帝耕藉田,教坊以雜戲進。文升正色曰:「新天子當使知稼穡艱難,此何為者?」即斥去。御史徐瑁、賀霖失承旨下獄。文升言初政不宜輒罪言官,遂得釋。尋命提督十二團營。
明年,代餘子俊為兵部尚書,督團營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廢弛,西北部落時伺塞下。文升嚴核諸將校,黜貪懦者三十餘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門,或作謗書射入東長安門內。帝聞,詔錦衣緝捕,給騎士十二,衛文升出入。文升乞休,優詔不許。
小王子以數萬騎牧大同塞下,勢洶洶。文升以疾在告,帝使中官挾醫視,因就問計。升謂「彼方敗於他部,無能為。請密為備,而揚聲逼之,必徙去。」已而果然。遭繼母憂,詔起復,再疏辭,不許。西北別部野乜克力,其長曰亦剌思王,曰滿哥王,曰亦剌因王,各遣使款肅州塞,乞貢且互市。巡撫許進、總兵官劉寧為請,文升言互市可許,入貢不可許,乃卻之。
土魯番既襲執陝巴,而令牙蘭據守哈密,僭稱可汗,侵沙州,迫罕東諸部附己。文升議,此寇桀驁,不大創終不知畏,宜用漢陳湯故事襲斬之。察指揮楊翥熟番情,召詢以方略。翥備陳罕東至哈密道路,請調罕東兵三千為前鋒,漢兵三千繼之,持數日糧,間道兼程進,可得志。文升喜,遂請於帝,敕發罕東、赤斤、哈密兵,令副總兵彭清將之,隸巡撫許進往討,果克之,語詳《進傳》。
團營軍不足,請於錦衣及騰驤四衛中選補。已得請矣,中官寧瑾阻之。文升及兵科蔚春等言詔旨宜信,不納。陝西地大震。文升言:「此外寇侵凌之兆。今火篩方跳梁,而海內民困財竭,將懦兵弱。宜行仁政以養民,講武備以固圉。節財用,停齋醮,止傳奉冗員,禁奏乞閑地。日視二朝,以勤庶政。且撤還陝西織造內臣,振恤被災者家。」帝納其言,內臣立召還。
文升為兵部十三年,盡心戎務,於屯田、馬政、邊備、守御,數條上便宜。國家事當言者,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嘗以太子年及四齡,當早諭教。請擇醇謹老成知書史如衛聖楊夫人者,保抱扶持,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若內庭曲宴,鍾鼓司承應,元宵鰲山,端午競渡諸戲,皆勿令見。至於佛、老之教,尤宜屏絕,恐惑眩心志。山東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災,文升請命所司振恤,練士卒以備不虞。帝皆深納之。民困賦役,文升極陳其害,謂:「今民田十稅四五,其輸邊塞者糧一石費銀一兩以上,豐年用糧八九石方易一兩。若絲綿布帛之輸京師者,交納之費過於所輸,南方轉漕通州至有三四石致一石者。中州歲役五六萬人治河,山東、河南修塞決口夫不下二十萬,蘇、松治水亦如之。湖廣建吉、興、岐、雍四王府,江西益、壽二府,山東衡府,通計役夫不下百萬。諸王之國役夫供應亦四十萬。加以湖廣征蠻,山、陝防邊,供饋餉給軍旅者又不知凡幾。賦重役繁,未有甚於此時者也。宜嚴敕內外諸司,省煩費,寬力役,毋擅有科率,王府之工宜速竣。庶令困敝少蘇。更乞崇正學,抑邪術,以清聖心;節財用,省工作,以培邦本。」詔下所司詳議。他所論奏者甚眾。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自太子太保屢加至少保兼太子太傅,歲時賜賚,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書屠滽罷,廷推文升。御史魏英等言兵部非文升不可,帝亦以為然。乃命倪岳代滽,而加文升少傅以慰之。岳卒,以文升代。南京、鳳陽大風雨壞屋拔木,文升請帝減膳撤樂,修德省愆,御經筵,絕游宴;停不急務,止額外織造;振飢民,捕盜賊。已,又上吏部職掌十事。帝悉褒納。一品九載滿,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帝以將考察,特召文升及都御史戴珊、史琳至暖閣,諭以秉公黜陟。又以文升年高重聽,再呼告之,命左右掖之下階。始文升為都御史,王恕在吏部,兩人皆以正直任天下事。疏出,天下傳誦。恕去,人望皆歸文升。迨為吏部,年已八十。修髯長眉,遇事侃侃不少衰。
孝宗崩,文升承遺詔請汰傳奉官七百六十三人,命留太僕卿李綸等十七人,余盡汰之。正德元年,御用監中官王瑞復請用新汰者七人,文升不奉詔。給事中安奎刺得瑞納賄狀,劾之。瑞恚,誣文升抗旨,更下廷議,皆是文升,帝終不聽。文升因乞歸,不許。
是時,朝政已移於中官,文升老,日懷去志。會兩廣缺總督,文升推兵部侍郎熊綉。綉怏怏不欲出,其鄉人御史何天衢遂劾文升徇私欺罔。文升連疏求去,許之。賜璽書、乘傳,月廩歲隸有加。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居三年,劉瑾亂政,坐文升前用雍泰為朋黨,除其名。五年六月卒,年八十五。瑾誅,復官,贈特進光祿大夫、太傅,謚端肅。
文升有文武才,長於應變,朝端大議往往待之決。功在邊鎮,外國皆聞其名。尤重氣節,厲廉隅,直道而行。雖遭讒詬,屢起屢仆,迄不少貶。子璁,以鄉貢士待選吏部,文升使請外,曰:「必大臣子而京秩,誰當外者?」卒後逾年,大盜趙鐩等剽河南,至鈞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攻泌陽,毀焦芳家,束草若芳像裂之。嘉靖初,加贈文升左柱國、太師。

㈡ 高念東少宰家居時文言文翻譯

高念東少宰家居時,夏月獨行郊外,於堤邊柳陰中乘涼,一人車載瓦器抵專堤下,屬屢擁不得上,招公挽其車,公欣然從之。適縣尉張蓋至,驚曰:「此高公,何乃爾?」公笑而去。
達官遣役來候公,公方與群兒浴河內,役亦就浴,呼公為洗背,問高侍郎家何在,一兒笑指公曰:「此即是。」役於水中跪謝,公亦於水中答之。

——高念東以少宰職位而在家裡居住時,夏天獨自在郊外行走,於堤邊柳陰中乘涼時,見一個推車的人車上載滿了陶器來到河堤下,幾次往上拱都沒有推上河堤,招呼高念東拉車,高念東很高興地答應了他。恰恰縣尉張蓋這時候來了,吃驚地說:「這么高身份的人,為何做這種事?」高念東笑一笑走了。
一個大官派遣差役來看望高念東,高念東正與一群小孩兒在河裡洗澡,這個差役也下去洗,喊高念東幫著搓背,並問高侍郎的家在哪裡,一個小孩兒笑著指高念東說:「這就是的。」差役嚇得在水中下跪請罪,高念東也在水中應答他。

㈢ 吾家重所望也,苟輕舉動,使一州史民何以自安的語文翻譯

我的家,是大家都觀望著的,如果輕舉妄動,讓全州的官吏百姓靠什麼來安定自己

㈣ 「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之」是什麼意思

1、釋義:馬文升在朝廷官員中年紀最大又德高望重,孝宗也十分信任他,朝中各位大臣沒有誰敢有怨言。

㈤ 馬文升,字負圖……文言文重點字詞,文言句式翻譯理解

【原文】:
馬文升,字負圖,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歷按山西、湖廣,風裁甚著。成化初,召為南京大理卿,滿四之亂,錄功進左副都御史,振鞏昌、臨洮飢民,撫安流移。績甚著。是時敗寇黑水口,又敗之湯羊嶺,勒石紀之而還。進右都御史,總督漕運。淮、徐、和飢,移江南糧十萬石、鹽價銀五萬兩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議行。帝耕藉田,教坊以雜戲進。文升正色曰:「新天子當使知稼穡艱難,此何為者?」即斥去。明年,為兵部尚書,督團營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廢弛,西北部落時伺塞下。文升嚴核諸將校,黜貪懦者三十餘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門,或作謗書射入東長安門內。為兵部十三年,盡心戎務,於屯田、馬政、邊備、守御,數條上便宜。國家事當言者,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嘗以太子年及四齡,當早諭教。請擇醇謹老成知書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山東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災,文升請命所司振恤,練士卒以備不虞。帝皆深納之。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書屠滽罷,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鳳陽大風雨壞屋拔木,文升請帝減膳撤樂,修德省愆,御經筵,絕游宴;停不急務,止額外織造;振飢民,捕盜賊。已,又上吏部職掌十事。帝悉褒納。正德時,朝政已移於中官,文升老,連疏求去,許之。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長於應變,朝端大議往往待之決。功在邊鎮,外國皆聞其名。尤重氣節,厲廉隅,直道而行。卒後逾年,大盜至鈞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節選自《明史•馬文升傳》)
【翻譯】:

馬文升,字負圖,鈞州人。相貌奇異很有氣力。景泰二年,考中進士,被授予御史之職。歷任山西、湖廣巡按。剛正不阿,非常有名。成化初年,被召為南京大理卿。滿四之亂(滿四,蒙古人,援兵數萬在陝西固原反叛),記功晉升為左副都御史。救濟鞏昌、臨洮飢民,安撫流民,業績突出。當時,在黑水口打敗入侵的敵寇,又在湯羊嶺打敗他們,刻石記功而還。(後又)晉職為右都御史,總督漕運。淮安、徐州、和州發生飢荒,文升從江南調去十萬石糧食、鹽價銀五萬兩救濟。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為左都御史職。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經過討論後全都付諸實行。
孝宗仿古天子親耕籍田(古代天子、諸侯徵用民力耕種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諸侯躬耕藉田,以示對農業的重視),教坊進獻雜戲。文升嚴肅地說:「新任天子應當知道農事的艱難,這些雜戲是什麼意思?」就斥退了他們。第二年,擔任兵部尚書,仍像以前那樣督率團營(明自土木之役後,京軍三大營——五軍﹑三千﹑神機——損失殆盡。景泰中,於謙從三營中選精兵十萬,分十營集中操練,稱為團營。嘉靖時罷團營,恢復舊制)。當時天下持久太平、兵備荒廢鬆弛、西北部落少數民族時時伺機入侵。文升嚴格考查將校,貶退三十餘個貪婪懦弱的軍官,奸人對他十分怨恨,夜間持弓等在他門旁,有的寫謗書射入東長安門內。馬文升在兵部任職十三年,盡心軍務,對於屯田、馬政、邊備、守御等事務,他多次上書分條陳奏。只要是應當說明的國家大事,即使並非他的本職,也言無不盡,曾經因為太子年已四歲,應該及早進行教育。文升請求挑選淳樸嚴謹、老成又熟悉歷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對太子言語舉止都要正確引導。山東久旱無雨,浙江以及南畿發生水災,馬文升奏請命有關部門救濟撫恤,操練士卒以備不測。皇帝都完全接納。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為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誠相待十分信任他。諸大臣沒人敢有怨言。吏部尚書屠滽被罷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書。南京、鳳陽發生大風雨,房屋被毀壞,樹木被拔起,馬文升請求皇帝減少飲食撤去歌舞音樂,修養德行反省過失,開御前講席,斷絕遊玩和宴飲,停辦並不緊急的事務,停止額外織造,賑濟災民,捕捉盜賊。事後,文升又奏陳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表示贊賞並接納之。正德年間,朝政已轉移到宦官手裡,文升年老,接連上疏要求離開,皇帝答應了。文升在家居住時,無事不去州府。外人談及時事,他總是皺著眉頭不回答。五年去世,終年八十五歲。文升有文武兩方面的才能,擅長應變,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來做決定。他在邊疆建立功勛,外國都知道他的名聲。尤其看重氣節,砥礪操守(厲,同「礪」廉隅,稜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行事堅守正道。他去世一年後,大盜到了鈞州,因為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放棄了那裡離開了。

㈥ 古文: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 怎麼翻譯成現在的話。。。。。

(它)在在朝官員中資格最老,才華出眾,皇帝也因此非常信任他。大臣沒有誰敢挑戰他的權威。
它在家時,沒有要事從不到政府機關,當別人談論時事時,常常皺著眉頭,一言不發。

㈦ 索菲布韋在哪個定點醫院買

那就是去大醫院問問吧,這個還是真的不是很清楚的呢。
一般話都是找別人帶哦的。想要聯席 ||盛太康醫療 ||、
...
..
..
...
...
...
馬文升,字負圖,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歷按山西、湖廣,風裁甚著。成化初,召為南京大理卿。滿四之亂,錄功進左副都御史,振鞏昌、臨洮飢民,撫安流移。績甚著。是時敗寇黑水口,又敗之湯羊嶺,勒石紀之而還。進右都御史,總督漕運。淮、徐、和飢,移江南糧十萬石、鹽價銀五萬兩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議行。帝耕藉田,教坊以雜戲進。文升正色曰:「新天子當使知稼穡艱難,此何為者?」即斥去。明年,為兵部尚書,督團營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廢弛,西北部落時伺塞下。文升嚴核諸將校,黜貪懦者三十餘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門,或作謗書射入東長安門內。為兵部十三年,盡心戎務,於屯田、馬政、邊備、守御,數條上便宜。國家事當言者,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嘗以太子年及四齡,當早諭教。請擇醇謹老成知書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山東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災,文升請命所司振恤,練士卒以備不虞。帝皆深納之。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書屠滽罷,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鳳陽大風雨壞屋拔木,文升請帝減膳撤樂,修德省愆,御經筵,絕游宴,停不急務,止額外織造,振飢民,捕盜賊。已,又上吏部職掌十事。帝悉褒納。正德時,朝政已移於中官,文升老,連疏求去,許之。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長於應變,朝端大議往往待之決。功在邊鎮,外國皆聞其名。尤重氣節,厲廉隅,直道而行。卒後逾年,大盜至鈞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譯文:

馬文升,字負圖,相貌奇特很有氣力。景泰二年考中進士,被授予御史之職。歷任山西、湖廣巡按御史,剛直的品格非常顯明。成化初年,被召任南京大理寺卿。平定滿四之亂後,記功晉升為左副都御史。救濟鞏昌、臨洮飢民,安撫流民,業績很突出。當時,在黑水口打敗入侵之敵,又在湯羊嶺打敗他們,刻石記功後返回。後又晉升為右都御史,總督漕運之事。淮安、徐州、和州發生飢荒,文升從江南調十萬石糧食和鹽價銀五萬兩去救濟。孝宗即位,召他入朝擔任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他上奏了十五件事,全都經過討論後付諸實施。孝宗效仿古天子親耕藉田,教坊進獻雜戲。文升嚴肅地說:「新登基的天子應當讓他知道農事的艱難,弄這些雜戲干什麼?」就斥退了他們。第二年,擔任兵部尚書,仍像以前那樣督率團營。當時天下太平已經很久了,兵政荒廢鬆弛,西北的少數民族時時伺機入侵北方邊境地區。文升嚴格考查各位將校,貶退了三十多個貪婪懦弱的軍官。奸佞的人十分怨恨他,夜間拿上弓箭等在他門旁,有的人寫了誹謗的書信射入東長安門內。馬文升在兵部任職十三年,盡心軍務,在屯田、馬政、邊備、守御等事務方面,他多次上疏條陳應當做的事情。只要事關國家應當說的話,即使不是他職分之內的事,也是話沒有不說完的。曾經因為太子年已四歲,應該及早進行教育。文升請求挑選淳樸嚴謹、老成又懂歷史的人,由他們照顧撫養太子,凡是太子的言語舉止都要用正道來引導。山東長久乾旱,浙江以及南畿發生水災,馬文升奏請朝廷命有關部門救濟撫恤,操練士卒以備不測。孝宗完全徹底地接納了他的意見。馬文升在朝廷官員中年紀最大又德高望重,孝宗也十分信任他,朝中各位大臣沒有誰敢有怨言。吏部尚書屠滽被罷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就由馬文升替任。南京、鳳陽發生大風雨,房屋被毀壞,樹木被風拔起,馬文升請求孝宗縮減飲食、撤去樂舞,修養德性、反省過失,開御前講席,斷絕遊玩和宴飲,停辦不太緊急的事,停止額外織造,賑濟災民,捕捉盜賊。事後,文升又上奏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贊賞並接納了。正德年間,朝政已經轉移到宦官手裡,文升年老了,接連上疏要求離開,武宗答應了。文升在家閑居時,無事從不到州府去。談及時政,他總是皺著眉頭不回答。正德五年去世,終年八十五歲。馬文升文武雙全,擅長應對事變,朝中大事往往等他來決斷。他在邊鎮建功立業,國外人都知道他的名聲。他特別注重氣節,磨練節操,一生走正直之道,他去世一年後,大盜趙鐩等到了鈞州,因為馬文升家在此地,就放棄搶劫離開了。他去世一年後,大盜到了鈞州,因為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舍之而去。

㈧ 高中文言文傳記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馬文升,字負圖,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進士,授御史。歷按山西、湖廣,風裁甚著。成化初,召為南京大理卿。滿四之亂,錄功進左副都御史,振鞏昌、臨洮飢民,撫安流移。績甚著。是時敗寇黑水口,又敗之湯羊嶺,勒石紀之而還。進右都御史,總督漕運。淮、徐、和飢,移江南糧十萬石、鹽價銀五萬兩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議行。帝耕藉田,教坊以雜戲進。文升正色曰:「新天子當使知稼穡艱難,此何為者?」即斥去。明年,為兵部尚書,督團營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廢弛,西北部落時伺塞下。文升嚴核諸將校,黜貪懦者三十餘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門,或作謗書射入東長安門內。為兵部十三年,盡心戎務,於屯田、馬政、邊備、守御,數條上便宜。國家事當言者,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嘗以太子年及四齡,當早諭教。請擇醇謹老成知書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山東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災,文升請命所司振恤,練士卒以備不虞。帝皆深納之。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書屠滽罷,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鳳陽大風雨壞屋拔木,文升請帝減膳撤樂,修德省愆,御經筵,絕游宴,停不急務,止額外織造,振飢民,捕盜賊。已,又上吏部職掌十事。帝悉褒納。正德時,朝政已移於中官,文升老,連疏求去,許之。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長於應變,朝端大議往往待之決。功在邊鎮,外國皆聞其名。尤重氣節,厲廉隅,直道而行。卒後逾年,大盜至鈞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節選自《明史·馬文升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登景泰二年進士 登:升職。
B.錄功進左副都御史 錄:記載。
C.振鞏昌、臨洮飢民 振:救濟。
D.勒石紀之而還 勒:銘刻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馬文升勸諫皇上修身愛民內容的一組是(3分)
①新天子當使知稼艱難 ②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
③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 ④文升請命所司振恤
⑤減膳撤樂,修德省愆 ⑥止額外織造,振飢民,捕盜賊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馬文升仕途順利,政績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後,歷任多項職務。功業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處理受災民眾的善後問題;二是擊敗擾亂社會秩序的賊寇。
B.馬文升為人正直,處事嚴明。他敢於直言勸諫,奏事進言均得到採納;又能夠嚴格考察部屬,曾罷免貪婪懦弱者三十餘人,奸人怨恨,對他大肆威脅和污衊。
C.馬文升盡心軍事,關注民生。他任兵部尚書十多年,對屯田、邊備等職責勇於進言。在代吏部尚書時,南京等地遭遇風雨災害,他又請求皇上救助災地百姓。
D.馬文升文武全才,名聲遠揚。朝廷大事往往等他決斷,又有顯赫邊功,外國皆聞其名。為人重氣節,品行端正,以至於大盜各處騷擾,也不去鈞州他的家鄉。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
⑵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

參考答案:
(一)(19分)
4.A(3分) 5.B(3分) 6.D(3分)
7.(10分)
⑴在朝廷官員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誠心誠意任用他,諸位大臣沒有人敢望其項背。(5分)
⑵在家閑居,無事從不到州城去。說道當時政事,總是皺著眉頭不回答。(5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李揆,字端卿,隴西成紀人,而家於鄭州,代為冠族。少聰敏好學,善屬文。開元末,舉進士,獻書闕下,詔中書試文章,擢拜右拾遺。乾元初,兼禮部侍郎。揆嘗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實,徒峻其堤防,索其書策,深昧求賢之意也。其試進士文章,曰:「大國選士,但務得才,經籍在此,請恣尋檢。」由是數月之間,美聲上聞,自此頗承恩遇,遂蒙大用。時京師多盜賊,有通衢殺人置溝中者,李輔國方恣橫,上請選羽林騎士五百人以備巡檢。揆上疏曰:「昔西漢以南北軍相統攝,故周勃因南軍入北軍,遂安劉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區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變,將何以制之?」遂制罷羽林之請。揆在相位,決事獻替,雖甚博辨,性銳於名利,深為物議所非。又其兄自有時名,滯於冗官,竟不引進。同列呂諲,地望雖懸,政事在揆之右,罷相,自賓客為荊南節度,聲問甚美。懼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內抅求諲過失。諲密疏自陳,乃貶揆萊州長史同正員,揆既黜官,數日,其兄改授為司門員外郎。後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晉卿累薦元載為重官。揆自恃門望,以載地寒,意甚輕易,不納,而謂晉卿曰:「龍章鳳姿之士不見用,獐頭鼠目之子乃求官。」載銜恨頗深。及載登相位,因揆當徙職,遂奏為試秘書監,江淮養疾。既無祿俸,家復貧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給。萍寄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則又移居,故其遷徙者,蓋十餘州焉。元載以罪誅,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國子祭酒、禮部尚書,為盧杞所惡。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會盟使,加左僕射。行至鳳州,以疾卒,興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節選自《舊唐書·李揆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而家於鄭州,代為冠族 代:世世。
B.少聰敏好學,善屬文 屬:撰寫。
C.深昧求賢之意也 昧:冒犯。
D.經籍在此,請恣尋檢 恣:任意。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組是(3分)
①獻書闕下,詔中書試文章 ②自此頗承恩遇,遂蒙天用
③遂制罷羽林之請 ④後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為試秘書監,江淮養疾 ⑥入拜國子祭酒、禮部尚書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學,入仕後美名上聞。他出身顯貴人家,聰明敏捷,好學上進,開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張考查進士務必選拔有真實才能的人,受到廣泛好評。
B.李揆有遠見卓識,上疏得到認可。當時京城治安混亂,盜賊殺人,李輔國請求選羽林軍以備巡視。李揆引西漢舊事說明,如羽林警夜則難以應付突然之變。
C.李揆汲汲於名利,深受人們非議。他在相位時,論及大事頭頭是道,卻熱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呂諲地位超過自己,密令捏造呂的過失,最後反而自食其果。
D.李撰與元載交惡,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門望高貴,鄙薄元載出身寒微,元懷恨在心。元登相位後,對他報復,致使他全家衣食無著,在各州飄泊十多年。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其兄自有時名,滯於冗官,竟不引進。
⑵其牧守稍薄,則又移居,故其遷徙者,蓋十餘州焉。

參考答案:
(二)(19分)
4.(3分)C5.(3分)A6.(3分)C
7.(10分)
⑴(5分)他的哥哥當時本有聲望,卻停留在閑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薦。( 譯出大意給2分;「時名」、「滯」、「引進」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⑵(5分)當地州郡長官稍有輕慢,就又遷居,所以他搬遷的地方,大約有十多個州。 (譯出大意給2分;「薄」、「遷徙」、「蓋」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屬京兆。曾祖元,為寧浦太守,遂居交趾。父瑗,字道言,仕州府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遜父子勇壯有權力,威制交土,聞刺史滕遁之當至,分遣二子斷遏水陸津要。瑗收眾斬遜,州境獲寧。除龍驤將軍。遁之在州十餘年,與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將北還,林邑王范胡達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圍州城。時遁之去已遠,瑗與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設權策,累戰,大破之。連捷,故胡達走還林邑。乃以瑗為龍驤將軍、交州刺史。盧循竊據廣州,遣使通好,瑗斬之。義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為州主簿、流民督護,遷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綱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曠職,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辭不就。七年,除使持節、督交州諸軍事、交州刺史。詔書未至,其年春,盧循襲破合浦,徑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長史孫建之。循雖敗,余黨猶有三千人,皆習練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軍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財,以充勸賞。慧度自登高艦,合戰,放火箭雉尾炬,步軍夾兩岸射之。循眾艦俱然,一時散潰,循中箭赴水死。斬循及父嘏,並循二子,傳首京邑。封慧度龍編縣侯,食邑千戶。高祖踐阼,進號輔國將軍。其年,率文武萬人南討林邑,所殺過半,前後被抄略,悉得還本。林邑乞降,輸生口、大象、金銀、古貝等,乃釋之。慧度布衣蔬食,儉約質素,能彈琴,頗好《庄》、《老》。禁斷淫祀,崇修學校。歲荒民飢,則以私祿賑給。為政纖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盜不起,乃至城門不夜閉,道不拾遺。少帝景平元年,卒,時年五十。
(節選自《宋書·杜慧度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為寧浦太守,遂居交趾 遂:於是
B.分遣二子斷遏水陸津要 遏:禁絕
C.與林邑累相攻伐 累:屢次
D.以交土接寇,不宜曠職 曠:空缺
9.以下各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軍政才乾的一組是(3分)
①多設權策,累戰,大破之
②竊據廣州,遣使通好,瑗斬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
④放火箭雉尾炬,步軍夾兩岸射之
⑤一時散潰,循中箭赴水死
⑥禁斷淫祀,崇修學校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杜瑗處事果決而有計謀。他擔任太守時兩次平頂騷亂,先是斬殺作亂的九真太守李遜,境內得到安寧;繼而與玄之擊退來犯的胡達,使之退回林邑。
B.杜慧度為人謙遜而顧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舉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當盧循來犯,雖然任命他的詔書未到達,他還是率眾抗敵。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有諳熟戰略。與盧循決戰前,為激勵將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財產作為獎賞;交戰時他又巧用火攻燒毀敵方一應戰艦,大獲全勝。
D.杜慧度生活儉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彈彈琴,讀讀《庄》《老》。而為政卻細致綿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飢荒,常以私人薪俸賑濟災民。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軍入城乃食。(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由是威惠沾洽,奸盜不起,乃至城門不夜閉,道不拾遺。(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8.B(3分)9.B(3分)10.D(3分)
11.(10分)
⑴六月庚子這天,盧循清晨到達南津,命令三軍攻入城中才能吃飯。(5分。譯出大意給2分;「造」、「入城」、「乃」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⑵從此聲威恩澤及於全境,邪惡偷盜之事不再發生,以至城門夜不關閉,路不拾遺。(5分。譯出大意給2分;「威惠」、「奸盜」、「乃至」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題。
曹彬字國華,真定靈壽人。彬始生周歲,父母以百玩之具羅於席,觀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須取一印,他無所視,人皆異之。
五年,使吳越,致命訖即還。私覿①之禮,一無所受。吳越人以輕舟追遺之,至於數四,彬猶不受。既而曰:「吾終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歸,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嘗造門。群居燕會,亦所罕預,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陽召歸,謂曰:「我疇昔常欲親汝,汝何故疏我?」彬頓首謝曰:「臣為周室近親,復忝內職,靖恭守位,猶恐獲過,安敢妄有結交?」
七年,將伐江南。長圍中,彬每緩師,冀李煜歸服。城垂克,彬忽稱疾不視事,諸將皆來問疾。彬曰:「余之疾非葯石所能愈,惟須諸公誠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殺一人,則自愈矣。」諸將許諾。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與其臣百餘人詣軍門請罪,彬慰安之,待以賓禮,請煜入宮治裝,彬以數騎待宮門外,左右密謂彬曰:「煜入或不測,奈何?」彬笑曰:「煜素懦無斷,必不能自引決。」煜之君臣,卒賴保全。
初,彬之總師也,太祖謂曰:「俟克李煜,當以卿為使相。」副帥潘美預以為賀。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廟謨,乃能成事。吾何功哉,況使相極品乎!」美曰:「何謂也?」彬曰:「太原未平爾。」及還,獻俘。上謂曰:「本授卿使相,然劉繼元未下,姑少待之。」既聞此語,美竊視彬微笑。上覺,遽詰所以,美不敢隱,遂以實對。上亦大笑,乃賜彬錢二十萬。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過多得錢爾。」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駕臨問,手為和葯,仍賜白金萬兩。六月薨,年六十九。上臨哭之慟。
(取材於《宋史·曹彬列傳》)
【注】①覿(dí):相見
6.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遂受而籍之以歸籍:登記造冊
B.太祖典禁旅典:主管,掌管
C.副帥潘美預以為賀預:參與,加入
D.仍賜白金萬兩 仍:於是,又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A.以百玩之具羅於席 吳越人以輕舟追遣之
B.觀其所取 一無所受
C.汝何故疏我 吾何功哉
D.彬之總師也 上臨哭之慟
8.對下列對文中語句的解釋,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使吳越,致命訖即還
出使吳越,傳達旨意完畢即刻返回
B.吾終拒之,是近名也
我若果一直拒絕收禮,就會得到好的名聲
C.請煜入宮治裝
請李煜進入宮殿收拾行李
D.上覺,遽詰所以
皇帝察覺了,急忙追問其中的緣故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曹彬拒絕借公務而取私利,不過他做人處事也講究變通,收下禮品後如數上交。
B.曹彬為官清正,對宋太祖不巴結逢迎,對同僚也不結黨營私,深得太祖的賞識。
C.曹彬突然稱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後不妄殺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禮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眾,宋太祖雖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備,並有所防範。
10.文中第5段寫道「美竊視彬笑」、「上亦大笑」,請分別簡述兩處「笑」的緣由。(4分)
11.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5分)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獲 福 為 惡 者 得 禍 及 其 亂 也 行 善 者 不 獲 福 為 惡 者不 得 禍 變 數 也 知 者 不 以 變 數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之 所 自 來 防 禍 之 所 由 至 也 遇不 遇 非我 也 其 時 也 夫 施 吉 報 凶 謂 之 命 施 凶 報 吉 謂 之 幸 守 其 所 志 而 已 矣
(取材於《中論·修本》)

參考答案:
6.C(3分) 7.D(3分) 8.B(3分) 9.D(3分)
10.(4分)①「美竊視彬微笑」:曹彬已經料到太祖不會兌現許諾,甚至預見到太祖要說的理由。潘美的會心一笑,表達了對曹彬的欽佩。
②「上亦大笑」:太祖被臣下猜透了心思,大笑中含有自嘲和對曹彬的賞識。
11.世之治也 / 行善者獲福 / 為惡者得禍 / 及其亂也 / 行善者不獲福 / 為惡者不得禍 / 變數也 / 知者不以變數疑常道 / 故循福之所自來 / 防禍之所由至也 / 遇不遇非我也 / 守其所志而已矣。(5分)

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公諱堯臣,字伯庸。天聖五年舉進士第一,為將作監丞、通判湖州。召試,以著作佐郎直集賢院,知光州。歲大飢,群盜發民倉廩,吏法當死,公曰:「此飢民求食爾,荒政之所恤也。」乃請以減死論。其後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後廢,居瑤華宮,有疾,上頗哀憐之。方後廢時,宦者閻文應有力,及後疾,文應又主監醫。後且卒,議者疑文應有奸謀。公請付其事御史,考按虛實,以釋天下之疑。事雖不行,然自文應用事,無敢指言者,後文應卒以恣橫斥死。
元昊反,西邊用兵,以公為陝西體量安撫使。公視四路山川險易,還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賊所不攻,某路宜急為備,至於諸將材能長短,盡識之,薦其可用者二十餘人,後皆為名將。是時,邊兵新敗於好水,任福等戰死。今韓丞相坐主帥失律,奪招討副使,知秦州;範文正公亦以移書元昊不先聞,奪招討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兩人天下之選也,其忠義智勇,名動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違節度以致敗,尤不可深責主將。由是忤宰相意,並其他議,多格不行。明年,賊入涇原,戰定川,殺大將葛懷敏,乃公指言為備處,由是始以公言為可信,而前所格議,悉見施行。
初,宦者張永和方用事,請收民房錢十之三以佐國事。下三司,永和陰遣人以利動公,公執以為不可。
京師數為飛語,及上之左右,往往讒其短者。上一切不問,而公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論議有所不同,必反復切劘,至於是而後止,不為獨見。在上前,所陳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嘗自名。
公為人純質,雖貴顯不忘儉約。遇人一以誠意,無所矯飾,善知人,多所稱,薦士為時名臣者甚眾。有文集五十卷。將終,口授其弟純臣遺奏,以宗廟至重、儲嗣未立為憂。天子愍然,臨其喪,輟視朝一日,贈左僕射,太常謚曰文安。
(節選自歐陽修《王堯臣墓誌銘》)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其後遂以著令著:顯著。
B.以釋天下之疑釋:消除。
C.多格不行格:擱置。
D.永和陰遣人以利動公陰:暗中。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堯臣為人正直的一組是(3分)
①公請付其事御史,考按虛實 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責主將 ④由是始以公言為可信
⑤公執以為不可 ⑥公為之亦自若也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6.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堯臣軍事才能傑出。西北邊境因元昊作亂發生戰爭時,王堯臣通過實地考察,對兵力部署、要塞防衛等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B.王堯臣在陝西體量安撫使任上,當現今的韓丞相因好水之戰指揮失當致使任福等人戰死而被貶官時,敢於仗義執言。
C.王堯臣居官任職期間,處理政務遇到意見不一致時,一定與大家反復討論,直到取得共識為止,從不固執己見。
D.王堯臣一生歷任多職,為國為民,臨終仍掛念國事。皇帝親自參加他的喪禮,並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達哀思。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⑴「此飢民求食爾,荒政之所恤也。」乃請以減死論。
⑵遇人一以誠意,無所矯飾,善知人,多所稱,薦士為時名臣者甚眾。

參考答案:
(一)(19分)
4.A(3分)5.B(3分)6.B(3分)
7.⑴「這不過是飢民求食罷了,這應是救濟飢荒的法令所要體恤的。」於是請求以減免死罪論處。(5分。譯出大意給2分,「荒政」「恤」「論」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⑵(王堯臣)對待別人全都真誠,沒有虛假掩飾,他善於識人,常常稱譽別人,所推薦的人成為當時名臣的很多。(5分。譯出大意給2分;「遇」「矯飾」「稱」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㈨ 翻譯,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

在家時,沒有要事從不到政府機關,當別人談論時事時,常常皺著眉頭,一言不發。

㈩ 1,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不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轍顰蹙不答

1,在班列中最為耆碩,帝亦推心任之,諸大臣莫敢望也。
——在朝廷大臣中最為年高德勛,皇上也誠心誠意任用他,其他大臣沒有人能夠望其項背的。
2.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語及時事,輒顰蹙不答。
——在家閑居,無事從不到州城去,說到時事政治,總是皺著眉頭不答話。

閱讀全文

與家居非事未嘗入州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boost電路原理 瀏覽:225
飛塗外牆防水膠怎麼樣 瀏覽:8
如何查詢百邦維修進度 瀏覽:742
廣東gf防水材料多少錢一公斤 瀏覽:348
膠州仿古傢具市場在哪裡 瀏覽:249
汽車水泵保修期限 瀏覽:101
贛州市哪裡回收舊家電 瀏覽:293
深圳市邸高家居 瀏覽:539
房屋漏水物業如何維修 瀏覽:54
前鋒熱水器瀘州維修點 瀏覽:768
電動車維修技巧免費視頻教程全集 瀏覽:449
電影里的智能家居 瀏覽:277
塔吊維修怎麼寫 瀏覽:373
成都家居用品公司 瀏覽:927
多久壓電路 瀏覽:328
濟南歷城區家電維修地址 瀏覽:429
買華為平板如何注意買到翻新機 瀏覽:162
switch如何驗證是不是翻新 瀏覽:275
濟南lg空調售後維修電話 瀏覽:286
小米虹口維修點 瀏覽: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