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李如圭的造福桑梓
李如圭賦閑在家,除進謁藩府華陽王朱承爝(襲封第六代王)而外,常常觀光孟姜祠、彭思王廟、武當行宮(即上觀宮)和安鄉譙樓等名勝古跡,撰寫了許多文采飛揚的詩文,諸如《記》、《傳》、《五古》、《七津》等,盡抒胸臆,闡發自己志趣。他在「頌彭山思王」詩中贊揚李元則「德在民心崇祀遠,功施社稷荷封榮」,他佩服思王高風亮節,說不盡自己的崇拜和感慨。在游覽華陽王朱默庵領建的武當行宮——上觀宮之後,他在「武當行宮記」中寫道:「頃余家居十載,故時或一造行宮」,「顧神棲其間,獨無所事哉?其必運聰明於冥漠之表,闡威靈於監察之下,善者福之,淫者禍之,御災捍患以佑一方。」他說自己歸鄉居家很快就有十年了,到死的時候也想造一行宮,自己的靈魂就棲息在這里,繼續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顯現威靈,監視人間,對於好人我就幫他,讓他得到幸福;對於干壞事的人我就阻止他,讓他受到懲罰。抵禦天災人禍,保佑一方平安。樂善好施,造福於民,始終如一,至死不變的信念躍然紙上。
李如圭一生給家鄉人民留下的一大財富,就是通過嚴密考證延綏與澧州的孟姜女故事,建祠、作紀、賦詩,完善和宣傳了孟姜女的形象和精神,讓澧州孟姜女聲名遠播,享譽海內外,成為國內四大流傳地之一。
李如圭撰《貞節祠記》雲:孟姜女故事「自秦歷今千餘年,澧人稱誦不衰,往往形之歌詠。但尋夫之後,莫知所終。」嘉靖辛卯(1531)秋,他奉旨撫賑延綏之後歸澧,途經西安府同官縣方始得知,「孟姜女果至長城,獲范喜郎骸骨,負之歸……行至同官而卒。同官人之感其貞烈,鑿石為祠……祀之,然莫識其為澧人也。」他回澧之後,即與澧州知州汪倬議建祠宇,工將就,湖廣巡撫林大輅又來澧籌款增修,塑像祀之。祠曰:「貞節」,堂為「百煉」,百煉堂供專從同官塑來的孟姜女像。傳說接回其像途經千里,接像人一路上虔誠而呼:「魂兮歸來!魂兮歸來!」今九澧一帶仍有這種「喊魂」之俗。
李如圭還帶頭吟詩歌頌孟姜女:「烈女何年失所天?哀號矢死未亡前。聲聲徹骨城傾堵,點點傷心淚湧泉。黃壤無情迷夢蝶,青山有意怨啼鵑。杞梁久已同枯草,尚托清風入汗篇。」
《貞節祠記》以李如圭考勘的史跡、遺存、典籍和傳說,將陝西同官和澧州嘉山的孟姜女故事連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澧州嘉山孟姜女故事。文人騷客隨之撰文賦詩,對孟姜女稱誦備矣。於是,其傳說在澧州一帶幾乎家喻戶曉,貞節祠香火旺盛有加。因此,李如圭為今天將其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造了堅實基礎。
Ⅱ 名字叫倬銳的有什麼寓意
男寶寶名字:子欒;嘉富;晟睿(「晟」是光明、興盛的意思,讀shèng;「睿」是智慧的意思);楷瑞 (楷:楷模;瑞:吉祥);越彬 (彬:形容文雅 );煜城 (照耀城市);思源;正豪 (豪:豪氣);迎浩;立傑;皓軒 (意為:光明磊落,氣宇軒昂);吉浩;慎言;熠彤 (熠:光耀 彤:紅色);浩涵;
女孩名字:心琪(琪是玉的意思。「心琪」就是形容心靈象玉一樣美好);亮然;香茹(香,死後留香百世,茹,沒什麼大意義);惠茜(賢惠,茜只是名字好聽);天一;熙雯 (熙:光明 雯:成花紋的雲彩);凌薇(氣勢、朝氣都凌人,薇,祝她將來成為一代名人);金琪;茹雪(茹,諧音如;全名意思是想雪一般純潔,善良);天瑜 瑜:美玉;瀟然;琪涵(有美玉一般內涵的女孩);彥歆 彥:古代指有才學有德行的人 歆:心悅,歡愉;楚靈;夢璐(如夢幻般的女孩,璐,諧音露,露字為日月結合的靈之美.智慧且不誇張);
名字不僅是一個代號,更是對寶寶一生大有裨益,希望認真對待,起好名就上:太極魚起名算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