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家居遣興

家居遣興

發布時間:2022-03-12 09:39:13

⑴ YINaiu 百科詳情

飲酒》是晉代詩人陶淵明的作品。此詩作於陶淵明看破東晉黑暗,辭官隱退之時。陶淵明在偏僻山村,沒有世俗侵擾,時常醉酒之後反而詩興大發,胡亂扯出一張紙,書寫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後,再修改潤色。寫好的詩稿越積越厚,讓老朋友幫忙整理抄錄。一共得到20首詩,陶淵明把這一組詩題為《飲酒》。此詩表現了陶淵明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飲酒》是一組五言古詩。
作品名稱
飲酒二十首
作品別名
飲酒
創作年代
1983年
作品出處
飲酒二十首
文學體裁
古體詩
作 者
陶淵明
目錄
1寫作背景
2作者簡介
3詩詞及賞析
4詳解
5譯文
▪ 一至五首
▪ 六至十首
▪ 十一至十五首
▪ 十六至二十首
6賞析
▪ 主旨
▪ 意境
▪ 詳解

1寫作背景編輯
公元416年,劉裕調集全國的兵力,從東向西,分五路討伐後秦。首發攻克了洛陽,西晉故都得到光復。第二年又攻克長安。長安經過百年滄桑,終於被晉軍收復。消息傳到江南,東晉朝野一片歡騰。 劉裕通過北伐,極大的擴大了他個人的權利。朝廷為了討好劉裕,下詔書封劉裕為相國,總管朝政,又封他為宋公,食邑十個郡,加九錫,位在各諸侯之上,劉裕故作推辭。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控在劉裕手裡,他想要什麼,朝廷就得下詔書給他什麼。他想當朝廷的王,當今的朝廷也得趕快讓位給他,這是早晚的事。 那一年秋天,陶淵明總是悶悶不樂。他早就看透,東晉的氣數已盡,劉裕篡位只是遲早的事,他整天為這件事悲傷鬱悒。只要東晉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績就光輝燦爛,照耀家邦。一旦東晉滅亡,就一筆勾銷了。他又想一切都在發展變化,興衰榮辱也在不斷地交替更換。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莫不如此。為這些事煩惱也沒有用,還是多喝點酒,好好睡一覺吧。 陶淵明只要弄到酒,沒有一個晚上不喝他個一醉方休。他認識到,人生在世像閃電一樣,稍縱即逝,就應該坦盪從容,無憂無慮地度過。 醉酒之後反而詩興大發,胡亂扯出一張紙,書寫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後,再修改潤色。寫好的詩稿越積越厚,讓老朋友幫忙整理抄錄。一共得到20首詩,陶淵明把這一組詩題為《飲酒二十首》。

2作者簡介編輯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又名潛(入劉宋後改名潛),謚號靖節。世稱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陶淵明
他出身於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從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對生活充滿幻想,希望通過仕途實現自己「大濟蒼生」的宏願。自29歲起,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他不滿當時士族地主把持政權的黑暗現實,任彭澤縣令時,因不願「為五斗米而折腰」,僅80多天就辭官回家,作《歸去來兮辭》,自明本志。從此「躬耕自資」,直至63歲在貧病交迫中去世。他長於詩文歌賦,詩歌多描寫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優秀作品隱含著他對腐朽統治集團的憎惡和不願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虛無的「人生無常」「樂天安命」等消極思想。另一類題材的詩,如《詠荊軻》等,則表現了他的政治抱負,頗為悲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記》[1] 最有名。陶淵明的詩文兼有平淡與爽朗的風格,語言質朴自然,又極為精煉。

3詩詞及賞析編輯
其一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
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其二
積善雲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苟不應,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帶索,飢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
其三
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所以貴我身,豈不在一生?
一生復能幾,倏如流電驚。
鼎鼎百年內,持此欲何成!
其四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
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
託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釋】
(1)結廬 :構築房屋。結,建造、構築。廬:簡陋的房屋。
(2)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3)爾:這樣。
(4)日夕:傍晚。
(5)相與﹕相伴。
(6)見在這里讀音為:「xian」,見為通假字通現,出現。
【譯文】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的繁華道,可從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
要問我怎能如此之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
東牆下采擷清菊時心情徜徉,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
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迴翔遠山的懷抱。
這之中隱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說出卻忘記了如何表達。[2]
其六
行止千萬端,誰知非與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譽毀。
三季多此事,達士似不爾。
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
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其八
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
凝霜
祝允明書《飲酒》其八(部分)
殄異類,卓然見高枝。
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
提壺撫寒柯,遠望時復為。
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
其九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
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
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
襤縷茅檐下,未足為高棲。
一世皆尚同,願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
紆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
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注釋】
(1)倒裳:倒著衣服.忙著迎客,還不及穿好衣服.
(2)好懷:好心腸.
(3)乖:違背.
(4)尚同:同流合污.
(5)汩: 音"古".攪混.
(6)紆轡:拉著車倒回去.
(7)詎:豈.
其十
在昔曾遠游,直至東海隅。
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途。
此行誰使然?似為飢所驅。
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餘。
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閑居。
【注釋】
(1)駕:車駕,意謂道路、方向.
其十一
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
屢空不獲年,長飢至於老,
雖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
客養千金軀,臨化消其寶,
裸葬何必惡,人當解意表。
其十二
長公曾一仕,壯節忽失時;
杜門不復出,終身與世辭。
仲理歸大澤,高風始在茲。
一往便當已,何為復狐疑!
去去當奚道,世俗久相欺。
擺落悠悠談,請從余所之。
其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捨邈異境。
一士常獨醉,一夫終年醒,
醒醉還相笑,發言各不領。
規規一何愚,兀傲差若穎。
寄言酣中客,日沒燭當秉。
其十四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
班荊坐松下,數斟已復醉,
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
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其十五
貧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班班有翔鳥,寂寂無行跡。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歲月相催逼,鬢邊早已白。
若不委窮達,素抱深可惜。
其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竟抱固窮節,飢寒飽所更。
敝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
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
孟公不在茲,終以翳吾情。
其十七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遷,鳥盡廢良弓。
其十八
子雲性嗜酒,家貧無由得,
時賴好事人,載醪祛所惑。
觴來為之盡,是諮無不塞。
有時不肯言,豈不在伐國。
仁者用其心,何嘗失顯默。
其十九
疇昔苦長飢,投耒去學仕。
將養不得節,凍餒固纏己。
是時向立年,志意多所恥。
遂盡介然分,拂衣歸田裡,
冉冉星氣流,亭亭復一紀。
世路廓悠悠,楊朱所以止。
雖無揮金事,濁酒聊可恃。
其二十
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
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
鳳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
洙泗輟微響,漂流逮狂秦。
詩書復何罪?一朝成灰塵。
區區諸老翁,為事誠殷勤。
如何絕世下,六籍無一親。
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
若復不快飲,空負頭上巾。
但恨多謬誤,君當恕醉人。
《飲酒》組詩共二十首,前有小序,說明全是醉後的作品,不是一時所寫,並無內在聯系,興至揮毫,獨立成篇。他的一生最喜歡的一個是美酒,一個是菊花,這兩點都非常突出,這兩點在《飲酒》其五中都有生動的體現。

4詳解編輯
飲酒(其五)
東晉 陶淵明
採菊東籬下
結廬(1)在人境(2),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3),心遠地自偏(4)。
採菊東籬下,悠然(5)見(6)南山。
山氣(7)日夕(8)佳(9),飛鳥相與(10)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1)。
注釋:
結廬:建造住宅。這里有居住的意思。結,建造、構築。廬,簡陋的房屋。
人境:人居住的地方。
何能爾:為什麼能夠這樣。爾:如此
心遠地自偏:心遠離世俗,自然覺得住的地方僻靜了。
悠然:悠閑自得的樣子。
見:在這里讀音為:「jiàn」,看見。
山氣:指山中景象,氣息。
日夕:傍晚。
山氣日夕佳:山上的雲氣傍晚時很美。
相與還:結伴而歸。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里邊有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說出來卻忘了要說的話。此中,上面描述的景物之中。真意,從自然景物中領悟到的人生與自然之理,辨:辨識。詩人本想說一說這種「真意」,卻沒有說,因為他認為既然已經領悟到了,就不需用言詞來表達了。想要辨識卻不知道怎樣表達。

5譯文編輯
一至五首
第一首
一隻惶惶不安的失群鳥,日暮還在徘徊獨飛。沒找到合適的棲息之處。夜晚叫聲悲切,依依戀戀,不肯遠去。因遇孤生的松樹,收斂翅歸依。寒冷的勁風使萬木凋謝,而松樹獨自不衰老。我像這只飛鳥一樣,總算找到歸所,千年不相違背。
第二首
自己雖構屋居住人間,但沒有世俗車馬往來的喧鬧。這是因為自己的心遠離塵俗,所以即使身居鬧市,也如同在偏遠的地方一樣,不受干擾。蘇軾說:「因採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這兩句是說無意中偶見南山,從南山勝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情,與自己隱居的生活中,感受到真意妙趣。日落時分,山景尤佳,飛鳥相伴而還。萬物各順其自然,這里有很深的奧妙,欲辨而忘其言不能辨。
第三首
世上人們的行為有千萬種,誰知怎麼叫是,怎麼叫非?有些人只簡單粗略的從事情表面看是非,就隨著別人表示贊譽或詆毀。夏商周三代以來,這種事情很多,但豁達之士有自己的主見,不隨聲附和。世俗中愚妄之輩咄咄逼人,但自己不能雷同,決計歸隱。
第五首
把房屋建在人群聚居的地方,卻沒有世俗往來的喧囂。你問我如何能達到這樣的境界?(那是因為我的)心遠在鬧市之外,自然覺得住的地方僻靜了。在東邊的籬笆下採摘菊花,無意中看見了南山。(傍晚南山)山氣氤氳(yīn yūn ),夕陽西落,傍晚的景色優美,更有飛鳥結伴而歸。這其中蘊含著隱居生活的真正意義,想要說出來,卻忘記了該如何用語言表達。(此中:此時此地的情景,指山中景象,也指隱逸生活。)
六至十首
第六首
清晨聞見扣門聲,沒等穿好衣裳就跑著去開,原來是好心的老農,提著酒,打遠來問候我,勸慰我,懷疑我的所作所為不和時宜,違背世俗。田父說:「破衣茅屋,不是高棲之地,整個社會都崇尚同流合污,希望你也能隨波逐流。屈原在《楚辭·漁父》中說:『世人皆濁,何不汩其泥而揚其波?』」
詩人回答田父說:「深感父老好心相勸,但自己的天性很少能與人和諧一致。重返仕途誠然是可以學的,但違背自己的本性去做,豈非糊塗!暫且一起歡飲吧,我的車駕不可能返回。歸隱的決心已定,再說也沒用。」
第七首
有二客雖同一居處,但取捨態度完全不同。一客常獨醉,一客終年醒。兩個人互相譏笑,對方講的話,誰也聽不進去。醒者小心拘謹是多麼愚鈍,醉者頹然狂放倒比較聰慧。邱嘉穗《東山草堂陶詩箋》說:「醒非真醒而實愚。醉非真醉而實穎」。告訴那些醉酒的人,日落後應該秉燭夜飲。
第八首
少年時很少與外界人事交往,所好者是儒家六經。已經年歲高了,但學業停滯事業無成。自己抱著「君子固窮」的節操隱居田園,歷盡飢寒之苦。悲風襲擊破屋,前庭長滿荒草。因為飢寒不能入睡,所以披衣起來,坐待天明。偏偏晨雞不肯報曉,夜顯更長。沒有能理解自己的知己,所以我的所作所為,終將受到掩蔽而無法表白。
第九首
賞析生長在前庭的幽蘭,飽含芳香,等待清風吹來。因為清風才能把它的芳香吹到遠方,以別蒿艾。我好像失去方向,不認舊路。我想隱居田園,順其自然,路子就能走通。我覺悟到歸田隱居是對的,因飛鳥已盡,良弓該收藏了。
第十首
過去曾經遠離家鄉到外面求官,直至到了東海邊沿。道路漫長遙遠,中途又受阻於動盪不定的風波。是誰促使我離家求官的呢?似乎是飢餓所驅使的吧。極盡全力只為營求溫飽,獲得溫飽只需用少許的精力就可滿足而綽綽有餘了。恐怕這並非良策,還是勒馬回歸避人獨居吧!
十一至十五首
第十一首
陶淵明過著寧靜的鄉居生活。這一天,他邀請友人松下坐飲。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喝酒沒有桌凳可憑,只好鋪荊於地,賓主圍坐。沒有絲竹音樂,只能聽風吹松葉,只能聽父老雜亂言。此情此景,酒不醉人人自醉。
在醉意朦朧中,自我意識消失了,詩人進入物我兩忘的境界,使人看到醉態可掬的詩人形象。
詩人最後說:有些人迷戀於虛榮名利,而我則知「酒中有深味」。魏晉以來,名士崇尚自然,嗜酒如命,他們所追求的是與自然冥合的境界,只有通過飲酒,才能達到這種境界。酒之深味便在於此。
第十二首
人們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事實上可謂至善之人的伯夷、叔齊餓死在西山(首陽山)。伯夷、叔齊是商朝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死後,他們互讓君位。周滅商後,他們恥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終被餓死。詩人緊接著義正嚴詞地提出,既然不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什麼古聖先賢要講那樣的空話呢?
榮啟期是一個安貧樂賤的人,是封建社會的一位善人。孔子說榮啟期:「善乎,能自寬者也。」但這位善人九十歲還是以鹿皮為衣裳,以繩索為衣帶,過著飢寒生活,像他青壯年時一樣。
但是伯夷、叔齊也好,榮啟期也好,他們生前沒有得到善報,死後名聲卻流傳後世。他們所以能名聲傳世,依賴的就是固守貧困的節操。
第十三首
孔子的弟子顏回,可謂仁者也。然而他29歲,頭發盡白,早死。榮啟期也是有名的好人,但九十歲還過著飢寒生活。他們雖留下身後美名,但死後何所知。
人生在世,有些人厚自養身,把身軀看得千金一樣貴重,但臨終時,再寶貴的身軀,也得消滅。西漢楊王孫於病危時,囑其子裸葬,要以身親土。人當解其真意。
第十四首
伏羲、神農是傳說「三皇」中兩位最古老的帝王,已經離我們很久遠了,世上已經罕見那樣純真的人。只有那個一生勤奮奔走的孔子,還想把四分五裂的東周社會彌補復原,讓民風世俗再回到那個淳樸的時代。
孔子的奔走努力雖然沒有達到天下大治,他所期待的鳳鳥雖然沒有飛來,但經他整理研究,殷周以來的詩書禮樂,總算由殘缺不全而恢復一新。可是,自孔子在洙水、泗水之間設壇施教的事業停止以後,他的微言大義就再也聽不見了。世風江河日下,以致出現了那個瘋狂的秦始皇,焚書坑儒,把詩書燒成灰。
好在西漢初還有伏生等幾個老儒生,傳授六經的工作勤勤懇懇。可是為什麼隔世之後,六經就沒人愛好和親近了呢?如今有些人也像孔子那樣成天在外馳車奔走,可是沒有人前來禮賢問津。在這樣令人絕望的世風下,我還能說什麼,做什麼?只好痛痛快快地飲酒,才對得起頭上戴的過濾酒的葛巾。
第十五首
家居貧困缺少勞力,屋前的灌木早已荒蕪。上有翔鳥班班可見,下無人跡寂寂獨居。宇宙是何等悠悠長久,人生卻少有長命百歲。歲月急速流逝催人老,兩鬢早已斑白如雪霜。若不放置對窮達之憂,違背平素之志很可惜。
十六至二十首
十六首
自小不同人交往,一心愛好在六經。行年漸至四十歲,長久隱居無所成,最終抱定固窮節,飽受飢餓與冷,屋風凄厲,荒草掩沒前院庭。披衣坐守漫長夜,盼望晨雞叫天明。沒有知音在身邊,向誰傾訴我衷情。
十七首
幽蘭生長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風。清風輕快習習至,雜草香蘭自分明。前行迷失我舊途,順應自然或可通。既然醒悟應歸去,當心鳥盡棄良弓。
十八首
楊雄生來好酒,家貧不能常得,只能依靠那些喜好追求古事的人,帶著酒餚向他請教釋惑,才能有酒喝。他有酒就飲盡,有疑難問題都能解答。當然,你問他攻伐別國的計謀,他不肯說。因為仁者考慮問題鄭重認真,當言則言,不當言則不言。
十九首
昔日苦於長飢餓,拋開農具去為官。休息調養不得法,飢餓嚴寒將我纏。那時年近三十歲,內心為之甚羞慚。堅貞氣節當保全,歸去終老在田園。日月運轉光陰逝,歸來己整十二年。世道空曠且遼遠,楊朱臨歧哭不前。家貧雖無揮金樂,濁酒足慰我心田。
二十首[3]
伏羲神農已遙遠,世間少有人朴真。魯國孔子心急切,補救闕失使其淳。雖未遇得太平世,恢復禮樂面貌新。禮樂之鄉微言絕,日月遷延至於秦。詩書典籍有何罪?頓時被焚成灰塵。漢初幾位老儒生,傳授經學很殷勤。漢代滅亡至於今,無人再與六經親。世人奔走為名利,治世之道無問津。如若不將酒痛飲,空負頭上漉巾。
但恨此言多謬誤,望君願諒醉鄉人。[4]

6賞析編輯
主旨
本篇是《飲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詩歌的主旨是展示詩人運用魏晉玄學「得意忘象」之說領悟「真意」的思維過程,富於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繹。詩中寫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寫了幽美淡遠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著萬物各得其所、委運任化的哲理;這哲理又被詩人提煉、濃縮到「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給讀者以理性的啟示,整首詩的韻調也更顯得雋秀深長。
這首詩正刻畫了詩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風貌。他不象一般隱士那樣標榜超塵出世,而是「結廬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卻能做到「無車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詩人意味深長地說:「心遠地自偏」。心靜,境自靜。心無雜念,即使身居鬧市,也宛如在山。這深刻的道理被詩人平淡地說出,親切感人。詩歌巧妙地運用了象徵手法。「飛鳥相與還」,那隻在晚照中翩然歸來 的鳥和那個「悠然見南山」的人,心神契合,彷彿都在這幽靜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宿。
意境
陶淵明的《飲酒》組詩共有20首,這組詩並不是酒後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境下借醉酒來逃避迫害。他在《飲酒》第二十首中寫道「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可見其用心的良苦。這里選的是其中的第五首。這首詩以情為主,融情入景,寫出了詩人歸隱田園後生活悠閑自得的心境。
這首詩的意境可分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塵俗煩擾後的感受,表現了詩人鄙棄官場,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後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詳解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寫詩人雖然居住在污濁的人世間,卻不受塵俗的煩擾,這是「忘世之境」。「車馬喧」,正是官場上你爭我奪、互相傾軋、奔走鑽營的各種丑態的寫照。但是,陶淵明「結廬的人境」,並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麼會聽不到車馬的喧鬧呢?詩人好像領會了讀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個設問句「問君何能爾」,然後自己回答「心遠地自偏」。只要思想上遠離了那些達官貴人們的車馬喧囂,其他方面也自然地與他們沒有糾纏了。這四句,包含著精闢的人生哲理,它告訴我們,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凈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只要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可以改變客觀環境對自己的影響,到處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心遠」一詞,反映了詩人超塵脫俗,毫無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年以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有了「心遠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會悠閑地在籬下採菊,抬頭見山,是那樣地怡然自得,那樣地超凡脫俗!這兩句以客觀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詩人的閑適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說明詩人所見所感,非有意尋求,而是不期而遇。蘇東坡對這兩句頗為稱道:「採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境與意會,故可喜也。」「見」字也用得極妙,「見」是無意中的偶見,南山的美景正好與採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種忘機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麼勝景,致使詩人如此贊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也是詩人無意中看見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黃昏景色中,飛鳥結伴飛返山林,萬物自由自在,適性而動,正像詩人擺脫官場束縛,悠然自在,詩人在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諦。「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從這大自然的飛鳥、南山、夕陽、秋菊中悟出了什麼真意呢?是萬物運轉、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則嗎?是對遠古純朴自足的理想社會的嚮往嗎?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嗎?是直率真摯的品格嗎?詩人都沒有明確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問題,讓讀者去思考,而他則「欲辨己忘言」。如果結合前面「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來理解,「真意」我們可以理解為人生的真正意義,那就是人生不應該汲汲於名利,不應該被官場的齷齪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應該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賞大自然的無限清新和生機勃勃!當然,這個「真意」的內涵很大,作者沒有全部說出來,也無須說出來,這兩句哲理性的小結給讀者以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想像餘地,令人回味無窮。
全詩以平易樸素的語言寫景抒情敘理,形式和內容達到高度的統一,無論是寫南山傍晚美景,還是或抒歸隱的悠然自得之情,或敘田居的怡然之樂,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於情趣,又饒有理趣。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那樣景、情、理交融於一體的名句不用說,就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這樣的句子,雖出語平淡,樸素自然,卻也寄情深長,托意高遠,蘊理雋永,耐人咀嚼,有無窮的理趣和情趣。
本詩通過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心遠地自偏」的道理,表達作者從自然景物中尋得樂趣的恬適心情和豐富的精神生活,反映出作者厭惡官場腐敗、決心歸隱自潔的人生追求。

⑵ 西江月遺興辛棄疾賞析

歡笑前加一「且」字體現出作者當時的心態,喝醉酒了暫且圖個痛快。作者對國家憂心於國家的安危然而卻沒有辦法改變,只有借酒,讓自己在虛幻中才能高興一下。

⑶ 辛棄疾的《西江月》全詩是什麼意思

⑷ 豁達的古詩

《南園》李賀(唐)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對酒》白居易(唐)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

《山中與幽人對酌》李白(唐)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自題金山畫像》蘇軾(宋)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西江月·遣興》辛棄疾(宋)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⑸ 西江月·遣興的創作背景

辛棄疾二十二歲時,就在淪陷區的北方舉起抗金義旗,為義軍首領耿京掌書記,並勸耿京南向聯絡宋廷。後耿京為叛徒張安國所殺,辛棄疾率五十騎,將張安國劫出金營,解送南宋的建康斬首。這時的辛棄疾,豪氣干雲。但入南宋後,由於南宋小朝廷對外屈辱求和,主張抗金的辛棄疾不是沉淪下僚,就是被派往遠離前線的後方去任職,不能發揮他抗金的志向與才能,最後還被廢退家居,過著閑居生活達十八年之久。《西江月·遣興》這首詞,大概就是在他廢退閑居時的作品。

⑹ 宋元時期的畫家和書法家的資料

黃庭堅

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後世稱他黃山谷。《宋史·文苑傳》稱他:「庭堅學問文章,天成性得,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游蘇軾門,天下稱為四學士。」他自己說:「余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
他的行書,如《松風閣》,《蘇軾寒食詩跋》,用筆如馮班《鈍吟雜錄》所講:「筆從畫中起,回筆至左頓腕,實畫至右住處,卻又跳轉,正如陣雲之遇風,往而卻回也。」他的起筆處欲右先左,由畫中藏鋒逆入至左頓筆,然後平出,「無平不陂」,下筆著意變化;收筆處回鋒藏穎。善藏鋒,注意頓挫,以「畫竹法作書」給人以「沉著痛快」的感覺。其結體從顏魯公《八關齋會報得記》來,中宮收緊,由中心向外作輻射狀,縱伸橫逸,如盪槳、如撐舟,氣魄宏大,氣宇軒昂。其個性特點十分顯著,學他的書法就要留心於點畫用筆的「沉著痛快」和結體的舒展大度。至於他的草書,趙孟俯說:「黃太史書,得張長史圓勁飛動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嘆。」我們看他的《花氣詩》筆勢蒼勁,拙勝於巧,肥筆有骨,瘦筆有肉,「變態縱橫,勁若飛動」。其美韻不亞於行楷書。《請上座帖》「筆勢飄動雋逸」更是稀世佳作。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老人,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王安石的書法蕭散簡遠,深得晉宋間人用筆之妙,常為土大大所仿效。《欏嚴經旨要》卷,紙本,縱29.9厘米,正書,凡二接,經文計七十二行,行二十三至三十六字不等。《欏嚴經》唐般刺蜜帝譯。十卷。王安石摘錄其中觀世音發妙耳門,從聞思修。此卷,於正書中間有行書,淡墨疾書,筆畫清勁,雖行次緊密,少有空白,然並無繚亂之感。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蘇軾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於四川)人。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以詩文稱著於世,世稱「三蘇」。他的書法從「二王」, 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楊凝式各家吸取營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努力革新。他講自己書法時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講他的書法藝術創作過程時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他重在寫「意」,寄情於「信手」所書之點畫。他在對書法藝術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用傳統技法去進行書法藝術創造,在書法藝術創造中去豐富和發展傳統技法,不是簡單機械的去模古。他在執筆方法上運用異於常人的特殊方法,還注意書寫工具的改革。其代表作有《天際烏雲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春帖子》、《愛酒詩》、《寒食詩》、《蜀中詩》、《醉翁亭記》等。
《黃州寒食詩帖》蘇軾作。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

趙孟頫

字子昂,號雪松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湖州(浙江吳興)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後裔。宋滅亡後,歸故鄉閑居,後來奉元世祖徵召,歷仕五朝,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謚文敏。擅長篆、隸、楷、行、草各體、冠絕古今。著有《松雪齋集》。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元史》本傳講,「孟俯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贊譽很高。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此外,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諸家之大成。誠如文嘉所說:「魏公於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所以,趙氏能在書法上獲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分不開的。尤為可貴的是宋元時代的書法家多數只擅長行、草體,而趙孟頫卻能精究各體。他的文章冠絕時流,又旁通佛老之學。後世學趙孟頫書法的極多,趙孟頫的字在朝鮮、日本非常風行。趙氏楷書中也有上乘之作,如《三門記》結體寬博深穩,運筆酣暢圓潤,最適合當字帖。趙氏傳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筆精到,結字嚴謹,如《赤壁賦》堪稱經典之作。
米芾

(1051—1107),字元章,世居太原,後遷至今江蘇鎮江。米芾工書善畫,為人不拘禮法,時稱「米顛」。徽宗時召為書畫學博士。他曾用過許多歲月臨寫魏晉以來名家法帖、墨跡,而又專學王獻之。他廣取各家之長,熔於一爐,最後形成自己的風格。其傳世作品有《苕溪詩帖》《多景樓詩帖》等。

蔡襄

(1012—1067),字君謨,今福建仙遊人。歷知福州、泉州、杭州,官至端明殿學士。蔡襄的書法各體皆精,行草尤長,傳世墨跡有《謝御賜書詩》《牡丹譜》《萬安橋記》等。

⑺ 紅木傢具雕刻象頭,花鳥有什麼寓意

古人畫花鳥總是有所寓意的,

花鳥「擬人」,即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也有借著畫遣興抒懷。

大雁

古代議婚的時候,

男方請媒人上女方家求婚,

會送一隻親手抓的大雁為禮物 ,

向岳父母表示:

男女雙方信守不渝,

象徵忠貞和白頭偕老 。

鴛鴦

只羨鴛鴦不羨仙」這句詩流傳了千年,

鴛鴦在人們的心目中是永恆愛情的象徵,

是一夫一妻、相親相愛、

白頭偕老的表率,

甚至認為鴛鴦一旦結為配偶,

便陪伴終生,

即使一方不幸死亡,

另一方也不再尋覓新的配偶,

而是孤獨凄涼地度過餘生。

白鷺

「鷺」與「路」諧音,

一幅畫著白鷺、蓮花、荷葉的吉祥圖案,

表示「一路連科」。

玉蘭與碧桃

花鳥的美好寓意,你知道哪些?

摩爾貓貓南京2018-08-01 06:47

玉蘭代表著高潔、芬芳、純潔,

忠貞不渝的愛情,兼有報恩之意。

碧桃代表著在遇到心愛之人時,

會變成愛情的俘虜,

兼有消恨之意。

⑻ 《西江月 遣興》當時的歷史背景

辛棄疾二十二歲時,就在淪陷區的北方舉起抗金義旗,為義軍首領耿京掌書記,並勸耿京南向聯絡宋廷。後耿京為叛徒張安國所殺,辛棄疾率五十騎,將張安國劫出金營,解送南宋的建康斬首。這時的辛棄疾,豪氣干雲。但入南宋後,由於南宋小朝廷對外屈辱求和,主張抗金的辛棄疾不是沉淪下僚,就是被派往遠離前線的後方去任職,不能發揮他抗金的志向與才能,最後還被廢退家居,過著閑居生活達十八年之久。《西江月·遣興》這首詞,大概就是在他廢退閑居時的作品。

閱讀全文

與家居遣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家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53
蘋果指紋保修嗎 瀏覽:270
木質傢具摔裂怎麼固定 瀏覽:296
防水塗料如何用滾筒刷 瀏覽:563
華苑冠華維修電話 瀏覽:698
頂樓雨棚多久需要維修 瀏覽:864
海爾空調武漢維修點 瀏覽:603
北碚長安4s店維修電話號碼 瀏覽:924
小米售後維修大概需要多久 瀏覽:949
電腦保修鍵盤進水保修嗎 瀏覽:398
維修車子需要帶什麼 瀏覽:829
維修電腦與家電怎麼辦理執照 瀏覽:518
瑞士珠寶保修單 瀏覽:284
中式古典傢具質量怎麼樣 瀏覽:296
合肥傢具除甲醛如何處理 瀏覽:457
樓頂開裂用什麼防水材料 瀏覽:441
蘋果廣西售後維修點嗎 瀏覽:739
廣州市蘋果維修電話 瀏覽:46
家電的市場部活動怎麼寫 瀏覽:535
開平二手家電市場在哪裡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