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奢廷傢具

奢廷傢具

發布時間:2022-03-08 14:06:04

① 福州 老字型大小傢俱店 三坊七巷歷史

福建省 福州市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 宋以來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這些坊巷中最為著名的要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算"三坊七巷"街區。
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佔地約40公頃現有古民居268幢。
「三坊七巷」地處福州市中心,是南後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
「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
「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
福州自漢始,先後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擴展,整個布局,以屏山為屏障,於山、烏山相對峙,以南街(八一七路)為中軸,兩側成坊成巷,講究對稱,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條街(「街」指南後街)。
三坊七巷全貌「三坊七巷」形成於唐王審知 羅城,羅城南面以安泰河為界,政治中心與貴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區及商業區居城南,同時強調中軸對稱,城南中軸兩邊,分段圍牆,這些居民成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這個街區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牆瓦屋,曲線山牆、布局嚴謹,匠藝奇巧;不少還綴以亭、台、樓、閣、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觀於一體。許多民居的門窗漏花採用鏤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豐富的圖案雕飾,精巧的石刻柱礎、台階、門框、花座、柱桿隨處可見,集中體現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藝和特色,被建築界譽為規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築博物館」。
三坊七巷民宅沿襲唐末分段築牆傳統,都有高、厚磚或土築的圍牆。牆體隨著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線形,翹角伸出宅外,狀似馬鞍,俗稱馬鞍牆。牆只作外圍,起承重作用全在於柱。一般是兩側對稱,牆頭和翅角皆泥塑彩繪,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獨特的牆頭風貌。宅院有一進或多進,每進都有大廳、後廳、正房、後房、左右披榭、前後天井。天井是福州傳統民居的又一特色。它由廳、榭的敞廊圍繞構成矩形空間,為宅內交通樞紐,並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氣流暢,排水便利。室內的門、窗也與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窗以雙層通長排窗為多,底層為固定式,上層為撐開式或雙開式。正房的主門朝大廳敞廊,多為4開式,門上雕有豐富的圖案花飾,以增添大廳的氣派。
三坊七巷圖「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三坊七巷人傑地靈,出將入相的所在,歷代眾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從這里走向輝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當年的風姿和榮耀。
在首屆「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區評選」中,我國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街區———福州市三坊七巷,以高票獲選「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區」。
2009年7月19日,「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後街舉行了隆重的揭牌儀式。

衣錦坊

衣錦坊衣錦坊是三坊的第一坊,舊名通潮巷。據清《榕城考古略》記載:宋朝的「陸蘊、陸藻兄弟典鄉郡居此,名祿錦,後王益祥致江東提刑任,更名衣錦。」宋時稱「祿錦」,明朝更為「衣錦」,其實都是說坊內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現在衣錦還鄉,榮耀鄉里,所以坊名也改過去稱「通潮」,則是因為這個地方是水網地區,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這個坊巷的溝渠里去。
坊中16號為清嘉慶進士鄭鵬程居宅,其中的衣錦坊水榭戲台最具特色。這是一個木構單層平台,四柱單開間,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為閣樓。於此觀看戲劇演出,水清、風清、音清,具有聲學原理和美學價值,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現存的水榭戲台。

文儒坊

三坊中的第二坊為文儒坊。文儒坊這個名字宋時就有了。據《榕城考古略》載,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鄭穆居此,改今名」。鄭穆任國監祭酒,是國家最高學府的重要官員,從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將張經,清代名將福建提督、台灣總兵甘國寶也居住在這里。清代飲譽全國的「民進士」之家(五代都中進士)陳承裘故居也在坊內。陳承裘的長子就是清宣統皇帝老師陳寶琛。清代的著名詩人、《石遺室詩話》作者陳衍的故居也在坊內,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內有光華閣是為入室弟子課業的地主。陳寓隔壁是現代著名法學家柯凌漢教授的住宅,這條坊就因歷代文儒輩出而聞名。

光祿坊

光祿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祿坊 原名玉尺山,又名閩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歷史上,光祿坊內有一座法祥院,俗稱「閩山保福寺」(在今光祿坊公園內)。當時曾任過光祿卿的福州郡守程師孟時常到此吟詩游覽,僧人就刻了「光祿吟台」四字於石上。為了感謝僧人,他吟了一首詩:「永日清陰喜獨來,野僧題石作吟台,無詩可比顏光祿,每憶登臨卻自回。」光祿坊的名字就從此而來的。
光祿坊也是名人聚居的地方。明末有萬曆間舉人、畫家林有台,提學孫昌裔,以及學政許豸,其子許友、許賓,孫許遇,曾孫許鼎、許均,玄孫許良臣、許藎臣,都是詩人、書畫家。清康熙年間有林侗、林佶兄弟。林侗是考古學家,著有《來齋選古》、《來齋金石考》等。林佶精詩文,著有《朴學齋詩文集》,又善書法,他手寫的刻本《漁洋山人精華錄》、《堯峰文抄》、《古夫於亭雜錄》、《午亭文編》非常有名,被稱為「林佶四刻」,在中國印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還有詩人、著名藏硯家黃任,琉球國冊封使齊鯤、同榜兄弟兩進士——劉齊衢和劉齊銜、博物學家郭柏蒼、近代小說翻譯家林紓、著名作家郁達夫等等。還出過不少才女,如黃任之女黃淑宨和黃淑畹,齊鯤之女齊祥棣,郭柏蒼之女郭拾珠姐妹,她們或精書畫,或工詩文。
光祿坊名勝以光祿吟台最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勝,以及宋至清摩崖題刻多處,1961年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光祿吟台西荔枝樹下,原有石刻「鶴磴」,是紀念林則徐晚年放鶴處。還有清代大木構造、寬敞明亮的劉家大院(今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明末古樸木構房的黃任故居,高牆窄道的早題巷,明代石板鋪設的老佛亭橋,都保存了明清建築的特色。
因原來光祿坊旁的房屋都比較老舊,目前該地正在進行整體大修工作,預計2010年國慶節前全部完工。

楊橋巷

楊橋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條巷。楊橋巷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楊橋而改名。民國時因城市建設需要,已被擴建為馬路,所以後來便更名為「楊橋路」。在楊橋路與南後街交叉處的林姓大宅,是林覺民烈士生前的住處,這一烈士故居,後來賣給作家冰心的祖父謝鑾恩。冰心小時候在這里居住過,《我的故鄉》中,亦對故居有生動的描述。巷道擴大為道路後,林覺民烈士和女作家冰心的故居(可參見詞條「福州冰心故居」),有相當部份被保存下來。
楊橋巷(南)有座「雙拋橋」,規模不大但傳奇多。一是此橋所處內河溝道,是東西兩水「合潮」的地方,「萬里潮來一呼吸」的內河奇觀,在此感受得最為真切。二是雙拋橋邊兩岸相向而長的一對榕樹,在空中竟枝葉連理,相擁成陰,於是就有個青年男女殉愛的凄美故事,傳之久遠,以至後人已說不清先有愛後有樹、先有樹後有橋,還是相反。近聞有海外作家將之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絕唱相提並論,更添了幾分悲情。不過,由於河道改造和城市建設的緣故,雙拋橋已經由「橋」慢慢變成了一座街邊的「亭」,成為路人歇腳品茶的場所。

郎官巷

郎官巷,在楊橋巷南,南後街的東側,巷的東頭通福州市內鬧區八一七北路東街口。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據清《榕城考古略》載:宋劉濤居此,子孫數世皆為郎官,故名。宋代詩人陳烈原籍長樂,遷居福州時也住在郎官巷。 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內。郎官巷西頭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對聯:「譯著輝煌,今日猶傳嚴復宅;門庭鼎盛,後人遠溯劉濤居。」

塔巷

塔巷,在郎官巷之南,東能八一七北路鬧市區,西能南後街。據《榕城考古略》載:「舊名修文,宋知縣陳肅改名興文,後改文興。今呼塔巷,以閩國時建育王塔院於此也。」此大塔位於巷北,並有塔院看管,被視為福州文運興盛的象徵。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還在,以後未見記載。清代在巷內砌造半片的小塔,作為古跡紀念。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門之上。 塔巷舊有旌孝坊,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流傳有一首贊譽他詩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灑幽人。」至今仍傳為美談。

黃巷

黃巷在塔巷之南。隔著南後街,與衣錦坊東西相聯。據志載,晉永嘉年間(307-312的)中原黃姓人家避亂入閩,落戶在此,故稱黃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書郎黃璞退隱歸居這里。黃巢軍入福州,因聞黃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過黃巷"滅燭而過",勿擾其家,從此黃巷名聲大振。。巷內歷代多住儒林學士人文薈萃,成為文化名人和社會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撫李馥、楹聯大師梁章鉅、進士陳壽棋、趙新等,都曾居巷內。曾一度改名新美坊,後稱新美里。巷內有一「唐黃璞居」石碥,50年代初期還有人見過。 黃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黃樓」,屬於文物保護單位。

安民巷

安民巷位於黃巷之南,隔著南後街與文儒坊相對,安民巷舊名「錫類坊」,它改名「安民」,與黃巢入閩有關。據《福州地方誌》載:「因唐代農民起義軍黃巢入閩時,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 舊有錫類坊,以宋劉藻以孝聞,後太宰余深居此改曰:「元台育德」。歷史上巷內人家多為社會賢達。元行省都事賈訥居之。巷西側民居舊宅仍保留勻稱格局和古樸風韻。 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駐閩辦事處設在其間。今此老宅列為革命文物保護單位。

宮巷

宮巷宮巷在安民巷之南,東西兩端分別一八一七北路和南後街相接。據清《榕場面考古略》載:「舊名仙居,以中有紫極宮得名。後崔、李二姓貴顯,更名聚英達,明得改英達。」
宮巷裡的豪門住宅結構精巧,單是室內的木雕石刻構件就今人嘆為觀止。如漏花窗戶採用縷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過木格骨骼的各種精心編排構成了豐富的圖案裝飾。在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飾以重點雕刻。各種精巧生動的石刻在柱礎、台階、門框、花座、柱桿上隨處可見。可以說是福州古建築藝術集大成者。

吉庇巷

吉庇巷,福州三坊七巷之一,俗稱「吉避巷」。宋鄭性之中狀元衣錦還鄉時,巷中居民因凌辱過他而趕緊迴避,遂稱「急避巷」。明代以諧音改名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
福州著名的「安泰樓」酒樓也就位於吉庇巷口。

南後街

福州三坊七巷不僅僅是三條「坊」和七條「巷」,還有一條聞名遐邇的南後街。
三坊七巷之南後街福州南後街西起楊橋路口,南至吉庇路達澳門橋,全長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內「三坊七巷」的中軸。它的東側有七巷,西側有三坊,是從福州三坊七巷興起至民國期間主要的商業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賈雲集。
這里柴米油鹽、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業)一應俱全。還有專為文化人服務的刻書坊、舊書攤、裱褙店,以及元宵、中秋兩節的燈市。「正陽門外琉璃廠,衣錦坊前南後街。客里偷閑書市去,見多未見足開懷。」清末舉人王國瑞這道詩中將南後街比為北京正陽門外琉璃廠,體現南後街以前的文化風貌。明、清時期的南後街依舊是「粉牆黛瓦石板路」、兩旁鋪面林立的熱鬧街市。至民國時,將路面拓寬,改成柏油馬路。
南後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軸, 翻修後的南後街將充滿古色古香韻味,路面的寬度將達到12米,包括中間寬7米的步行街和兩側各2~2.5米的路側帶。起於楊橋路、止於吉庇路的南後街全長只有634米,定位上,它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休閑文化商業街。
歷史上的南後街曾聚集了花燈、裱褙、書坊等許多福州傳統工藝行業。有關人士說,根據相關規劃,南後街的定位是傳統文化商業街,初步打算根據老字型大小的經營現狀選擇一部分予以恢復,如「米家船」裱褙店、「聚成堂」書坊、花燈等百年老字型大小,市民喜愛的傳統燈市也初步打算每年定期舉辦。此外,有關部門還有意邀請壽山石刻、脫胎漆器、軟木畫等福州傳統工藝美術大師在南後街設置工藝美術大師展示店,以增加傳統商業氛圍。
現在,在南後街的經營商業業態規劃上,出現了酒吧咖啡、頂尖奢侈品等「新面孔」。這些新面孔的出現,將給傳統的南後街注入現代化的因素。
南後街沿街保護性修復工程於2009年1月全面完成,目前已經開街,再現其「正陽門外琉璃廠,衣錦坊前南後街」的歷史風貌。
[編輯本段]建築特色
習慣上講,我們都先說三坊後講七巷,其實,從建築位置來分析應該是先有七巷後有三坊。唐代的先民們先是沿著城市的軸線--南街,建起了一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後,再隔一條南後街,向西發展,建起一組坊巷,成為以南後街為中心軸線的"非"字形結構的街區。經過千百年的風雨變遷,大多於宋代定下坊巷之名,於明清時代形成今天建築格局,成為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性建築。
從建築空間的處理來看,三坊七巷在中軸線上的主廳堂,比北方的廳堂明顯高、大、寬,與其他廊、榭等建築形成高低錯落,活潑而又極富變化的空間格局。廳堂一般是開敞式的,與天井融為一體。特別要指出的是,為了使廳堂顯得高大、寬敞、開放,一般在廊軒的處理上著力,承檐的檁木,或再加一根協助承檐的檁木,都特意採用粗大的而長的優質硬木材,並用減柱造的辦法,使的廳堂前無任何障礙,這在北方建築及其他南方建築中,都極少見到。例如宮巷林聰彝故居之轎廳以及祠廟的戲台,均是如此處理。這是福州古建築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坊七巷除了在布局結構上與眾不同之外,在圍牆、雕飾、門面上都很有特色。
馬鞍牆
三坊七巷民宅沿襲唐末分段築牆傳統,都有高、厚磚或土築的圍牆。牆體隨著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線型,翹角伸出宅外,狀似馬鞍,俗稱馬鞍牆。牆只作外圍,起承重作用全在於柱。江南建築中,絕大多數是成90度角的直線構成的階梯形的山牆,福州僅個別建築有,包括福建的閩北、閩南、閩東也有存在,惟獨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馬鞍牆是曲線形的馬鞍牆。一般是兩側對稱,牆頭和翹角皆泥塑彩繪,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獨特的牆頭風貌。
雕飾
三坊七巷在建築裝飾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數對門窗扇的雕飾。普通居民樑柱多不加修飾,簡潔朴實,而在門窗扇雕飾上則煞費苦心。其窗欞製作之精緻,鑲嵌的木雕之華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難以企及的。窗飾的類型特別豐富,有卡榫式圖案漏花,有純木雕式窗扇,也有兩者相間使用。可以說是江南藝術的集大成者。在卡榫式漏花中,工匠通過精心編排,構成不同的裝飾效果,有直線型、曲線型、混合型--直線型疏密有致,曲線型富有動感,混合型變化多端,且各有吉祥寓意。在木雕式窗扇中,有透雕,有浮雕,題材有飛禽走獸,人物花卉,整個窗扇雕飾有對稱式有不對稱式。如文儒坊尤恆盛的明代古宅,在二進廂房的門窗隔扇上,透雕了較復雜的瓶花圖案,花瓶寓意住居平安。滌環板上是淺浮雕的花開富貴.這些用卡榫斗拼或木材鏤空精雕而成的花窗雕飾,充分顯示了福建民間工匠的高超技藝。
建築門
三坊七巷建築門的處理也極具特色,約有四種。一種是在前院牆正中,由石框構成的與牆同一平面的矩形師門,另一種則是兩側馬鞍牆延伸作飛起的牌堵,馬鞍牆夾著兩面坡的屋蓋形成較大的樓,像沈葆楨故居、陳承裘故居、林聰彝故居都是這種門樓。
坊巷名人
近代以後的重要歷史事件,如虎門銷煙、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五四運動 、 「一二·九」運動、盧溝橋事變等等,都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關節點。從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這些事件中扮演了時代推手的角色。
林則徐 林則徐:「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1785—1850)是揭開中國近代史序幕的傑出政治家,又是反抗外國侵略的民族英雄。他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對西方文明成果採取積極的了解和吸收並為我所用的態度,故能成為「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之開風氣者」。三坊七巷旁的澳門路有林則徐祠堂。
沈葆楨:中國「船政之父」。沈葆楨(1820—1879)在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中,被推向前台。他擔任福建船政大臣,負責造船、練兵和人才培養,為組建福建水師、南洋水師而努力,成為早期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引進西方科技的先驅,我國近代教育和近代海軍的創始人之一。他腳踏實地、不遺餘力地將林則徐、魏源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付諸實踐。
曾宗彥(1850—1972):近代「陸軍之父」。曾宗彥居於安民巷。他甫任江南道監察御史,便於1898年5月,上書光緒皇帝《時艱孔迫,宜用洋操剋期練軍陸軍折》。他主張:「為今之計,莫若先盡各省已有之餉,練各省洋操之兵,但求其精,不患其少。」即以新法精練陸軍。並提出必須「整頓軍隊,各省陸軍一律政習洋操,尤以東三省為急」。光緒皇帝十分重視,立即下諭:「今日時勢,練兵為第一大政,練洋操尤為操兵第一要著。惟須選教習以勤訓課,核餉力以籌軍實。」曾宗彥的奏摺,引發清廷兵制改革,所以有人稱其為「近代陸軍之父」。
冰心(1900—1999),人稱「世紀老人」,福建長樂人,原名為謝婉瑩,筆名為冰心冰心 。「一片冰心在玉壺」。現代著名詩人,翻譯家,作家,兒童文學家,崇尚「愛的哲學」,母愛,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愛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聖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在南後街與楊橋巷交界處有她的故居,在她的散文名篇《我的故鄉》中,留下了對故居情真意切的描述:「我記得在我11歲那年(1911年),從山東 煙台回到福州的時候,那時我們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內南後街楊橋巷口萬興桶石店後』。這個住址,現在我寫起來還是非常地熟悉、親切,因為自從我學會寫字起,我的父母親就時常督促我給祖父寫信,信封也要我自己寫。這所房子很大,住著我們大家庭的四房人。祖父和我們這一房,就住在大廳堂的兩邊,我們這邊前後房,住著我們一家6口,祖父的前、後房只有他一個人,和滿屋滿架的書。那裡就成了我的樂園……」
林旭(1875—1893):「戊戌六君子」之一。少年即穎絕秀出,為特達奇才。他追隨康有為參與維新變法,歷時百日,被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守舊派殺害,年僅24歲,其英名永載史冊。
林長民(1876—1925):「五四」運動引發者。1919年5月2日北京《晨報》與《國民公報》上出現《外交警報告國民》的文章,作者林長民驚呼:「山東亡矣,國將不國,願四萬萬眾誓死圖之。」言辭懇切而沉痛。事情緣於1918年的巴黎和會:彼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外交總長陸征祥奉命出使巴黎和會,總統徐世昌特設外交委員會,聘林長民為委員會主任兼事務主任。日本與英法三國秘密約定,戰後由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既得侵略權益;並同曹汝霖約定,由日本出資建設「濟順」、「高徐」兩條鐵路,藉此進一步控制中國。林長民知後氣憤難平,決定向國人披露此等外交黑幕與賣國行徑,遂於1919年5月2日發表文章,並由蔡元培校長告知北大學生及北京各高校學生。一石激起千層浪,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12所學校的3000多名愛國學生群情激昂地舉行遊行示威,「五四」運動就此爆發。
陳矩孫(1913—1987):「一二·九」運動組織者。1935年12月9日,北平數千名學生舉行抗日救國示威遊行,史書記載,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大規模學生運動」,之後波及全國各地。北平燕京大學學生陳矩孫時年22歲,參與組織了這次大遊行。在遊行的前一個晚上,是他將參與遊行的大部分學生匿藏在釣魚台。在「一二·九」運動前夕,他以學聯幹部的身份做了大量思想動員工作,將燕京大學的革命學生有效地組織起來,成為「一二·九」運動的中堅力量。
林覺民(1887-1911),字意洞,號抖飛。漢族。福建福州人。1900年入福建高等學堂,開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學說。1905年回鄉與陳意映結婚。1906年自費去日本留學,專攻日語。翌年補為官費生,入慶應大學文科,攻讀哲學,兼習英文、德文。此間積極從事革命活動,並加入同盟會。1911年春,得知黃興、趙聲等在香港建立統籌部,籌劃廣州起義,遂赴香港,後回福建召集革命志士。4月24日夜,在香港給父親及妻子寫下絕命書,情真意切地表達了對親人的愛及為國捐軀的決心。4月27日,陳更新等率福建志士進入廣州。下午5時30分,隨黃興勇猛地攻入總督衙門,縱火焚燒督署。沖出督署後,轉攻督練所,途中與清巡防營大隊人馬相遇,展開激烈巷戰,受傷力盡被俘。清兩廣總督張鳴岐、水師提督李准親自在提督衙門內審訊,他毫無懼色,在大堂上侃侃而談,綜論世界大勢和各國時事,宣傳革命道理。又在堂上發表演說,談到時局險惡的地方,捶胸頓足,憤激之情,不可扼抑。最後奉勸清吏洗心革面,獻身為國,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被關押幾天,滴水米粒不進,泰然自若地邁進刑場,從容就義。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王冷齋(1891—1960):「七七事變」見證者。王冷齋,家住福州黃巷。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時,任河北省第三行政區督察專員兼宛平縣長。在日軍攻擊宛平城前,他轉移民眾,避免了更大的傷亡。事變中,王冷齋調動城內警察積極配合駐軍,堅決反擊敵人,保住了城池。他還專門舉行了一次記者會,向公眾說明日軍主動攻擊盧溝橋的情形。自盧溝橋事變後,日軍開始全面侵華,抗日戰爭爆發。抗戰勝利後,王冷齋作為「七七事變」的重要見證者出席審判日本戰犯法庭,被稱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王牌證人」。
嚴復(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漢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
嚴復
嚴復出生在一個醫生家庭里。1866年,嚴復考入了家鄉的福州船政學堂,學習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學知識,五年後以優等成績畢業。1877年到1879年,嚴復等被公派到英國留學,先入普茨茅斯大學,後轉到格林威治海軍學院。留學期間,嚴復對英國的社會政治發生興趣,涉獵了大量資產階級政治學術理論,並且尤為贊賞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

② 中高檔傢具什麼牌子好

MOLTENI&C從開始從手工家復具作坊到制現在的企業,他用戶行動證明自己的專注與專業。主產品Molteni&C、衍生的櫥櫃產品Dada以及辦公傢具UniFor和Citterio系列,總是給用戶以精細的感官體驗。

③ 宮廷壹號集團怎樣

宮廷壹號是宮廷壹號國際集團旗下一個高端品牌。現在宮廷壹號國際集團已經發展成為擁有五家控股製造子公司的大型國際家居集團。

④ 清末權貴奢糜的幾個細節是什麼

數年前,央視播出電視劇連續劇《走向共和》,讓人再次回首清末民初那段歷史。該劇中塑造的李鴻章,最讓人爭議。這也與上海赫赫有名清史劇專家楊村彬(曾與香港的李翰祥合作電影《火燒圓明園》等)筆下《清宮秘史》中李鴻章呈反勢。歷史真實應該是:李鴻章所有內政外交手段,都是清廷腐朽政治之縮影,而非僅僅個人無奈之舉。(註:上世紀70年代,筆者曾有幸聽過楊村彬、沙葉新等上海著名編劇的劇評)

《走向共和》劇中特別渲染了甲午之戰前,中日兩個皇室的日常餐飲消費上的對比:清慈禧用膳118道菜;日天皇則是為購巨艦而自己餓飯……這背後還有更大的對比:當時大清GDP經濟總量約(41.2億美元)是日本(約4.2183億美元)近十倍。

(註:還有經濟史學者認為,當時中日兩國經濟規模相差達“20倍”);當年清廷年財政收入是日本的3倍之上;清庭皇家的年支費用更是日本天皇4到5倍…… 事實再次雄辯說明:落後挨打,絕不僅指“經濟落後”。體制和理念落後,才是最可怕的。

甲午後的數十年間,曾有不少日本經濟界人士說:中國經濟總量要趕上日本,起碼得百年。而我等看今日中國經濟總已是日本兩倍,早已今非昔比。

百年前,要不是一個糜爛奢侈,一個窮兵黷武,也就沒有今天的日本!要知道,中國史上最強盛時的經濟總量曾達世界經濟總量的35%!遠超今天的美國24%。經濟外文化,中國更是源遠流長……

那麼,當年清廷皇家權貴們是怎樣糜爛奢侈?有史家研究認為,清乾隆時皇家的年耗資約82萬兩銀,到了清光緒後期則達三四百萬兩之巨。此外還另有各種臨時性支出,如光緒大婚用銀500萬兩、造皇陵、修頤和園等(約兩三千萬兩銀),都是動輒數百千萬的巨資。

要知道,當年建設有7400噸巨艦兩艘和五艘兩三千噸輕巡洋艦等主力艦的北洋水師,夠排上世界8強的艦隊(當時日本艦隊規模世界排名11),其耗資也不過二千多萬銀兩。所以,日本朝野就此是惶惶不安,天皇餓飯、明治皇娘捐出首飾並外加國民捐款,集腋成裘買了4150噸“吉野艦”(約七八十萬兩銀)!對比之下可見,清廷奢糜之禍害是多麼嚴重。

圖片說明 光緒三十四年初,新軍湖北第八鎮成立氣球偵察隊,這在當年可是新概念武器。其後江蘇陸軍第9鎮和直隸陸軍第4鎮也相繼裝備偵察氣球。這,或許也可稱是中國原始“空軍”的前奏。圖為新軍在太湖秋操中的氣球偵察隊。

⑤ 請:英文翻譯一段話!希望能比較准確。不要死板的直譯。

Ting cotton centuries of elegant and poised,Ruch half the earth's moving atmosphere,Gold moth furniture, with its simple and stylish appearance and the deep-seated cultural atmosphere,Intoxication of numerous European neo-classical love in the person

⑥ 杭州哪裡有進口傢具呀

杭州大廈D座5樓的史畢嘉國際家居館、餘杭區五常大道1號 西溪印象城L142、景曇路杭州大廈501城市廣場一樓內廷、豐潭路380號城西銀泰城F1層、宜家等。

⑦ 英國著名設計師齊本特是什麼時期

隨著居住環境的改善,使人們有條件可以體驗世界各國的家居設計風格,歐式、美式、日式等不同風格的裝修裝飾日益走進人們的生活。而英式家居更在歐式風格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英國是一個有著很深的文化底蘊的國家,他們的貴族精神、騎士精神和紳士風度等體現在社會中的各個領域。英國的家居文化非常有特點,他們忠實地保留著傳統的文化特徵,他們希望通過傳統的文化特徵體現出對「貴族精神」的崇尚。
四柱床誕生在18世紀歐洲的宮廷中,後來流傳到民間,在這以後的200多年來,四柱床幾乎一直被歐洲人所鍾愛。這套家居的主卧選用帶有床幔的四柱床非常典雅、舒適。
餐廳採用了英國著名設計師齊本特設計的桃花芯木長餐桌,四周壁紙選用典型的英式條紋暖氣壁紙,使整個餐廳給人一種愉快而溫馨的感覺。當今純英式家居的設計一般都適用傳統的洛可可風格,在尊重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襯托出溫馨和浪漫的生活氛圍。
歐式古典傢具主要特點:分為「巴洛克式傢具」和「洛可可式傢具」,後期又出現了比較簡潔的「新古典傢具」,
他們主要有三方面的特點:
1.線條復雜,重視雕工:「巴洛克式傢具」都有復雜而精美的雕刻花紋;「洛可可式傢具」雖然也很注重雕工,但線條就較為柔和一些;而「新古典傢具」的線條則更為明快一些,主要以嵌花貼皮來呈現質感。
2.偏好鮮艷色系:尤其是「巴洛克式傢具」色彩都很強烈,其中又以金色為其主色,多用鍍金或以金箔來裝飾,顯得金碧輝煌;「洛可可式傢具」的色彩較為柔和,米黃、白色的花紋圖案是其主色;「新古典傢具」色彩較偏向暖色系,如原木色等。
3.講究裝飾:不管是「古典」還是「新古典傢具」,常可看到各式綉布、流蘇及鉚釘等裝飾品。
與巴洛克時期同時存在的,還有一個歐式傢具的齊本特時期。這個時期的傢具特點較粗獷,上面往往帶有皇冠頂,主體有鏤雕圖案,腿部帶有凹槽收縮,椅子的椅背呈壺狀,且落在椅座的橫樑上
漫談歐式古典傢具的設計風格
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古典」。
「古」有兩個解釋:
一、代表著已知和未知的遙遠,代表著歷史;
二、代表著一種深度,表示事物有豐富的內涵。
「典」也有兩種解釋:
一、典雅、優美;
二、經典。
那麼,「歐式古典傢具」就可理解為:
在歐洲傢具歷史的長河中沉澱下來的、被歷史無數次證實的、有保存價值的可以作為典範的作品。

在歐洲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傢具的歷史與人類的歷史一樣漫長、精彩。有一點要知道的是,歐式傢具在發展歷史上,都或多或少地吸收了東方的文化元素。兩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源頭,歐洲「十字軍」東征帶回的不僅僅是戰利品,更重要的是帶回了東方的文明與藝術元素。

一講到歐式傢具,人們一般就會想到「金碧輝煌」這四個字。這四個字的內涵是很深的,它不僅是指傢具產品外觀的華貴、用料的考究,還有內在工藝的細致、製作水準的高超和嚴謹,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厚重的歷史,以及歷史中經久不衰的傳奇。當然,古代也有直接用純黃金來打造的傢具,如1922年在埃及的「帝王之谷」發現的距今3000多年前十八王朝的法老圖坦卡蒙陵墓中雕著兩個母獅頭的象徵著王權的黃金座椅。月星集團上海家居廣場四樓在兩年前也曾賣過一套仿製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使用過的用純金包裹的一套卧房傢具,售價高達280萬元。用金碧輝煌來形容這些傢具真是一點不為過。

歐式風格的傢具一般都有歷史淵源。首先,這個產品是給誰用的?其次,這個產品的使用者有什麼嗜好?有什麼價值傾向、信仰?這個時代推崇和欣賞什麼?等等,這都是產品設計師首先要了解清楚的問題。很簡單,早期的歐式傢具是貴族有產階級們的專有奢侈品,他們與生俱來地享有奢華、特權。既然歐式傢具早期的使用者、後期的追崇者、擁有者都是一班有權有勢的人物,因此,歐式傢具肯定會金碧輝煌,這就像盛開的玫瑰園中彌漫著花香一樣自然。

歐式傢具的設計風格直接受歐洲建築、文學、繪畫甚至音樂藝術的影響。對歐式傢具設計影響最深的首推歐式建築,這可以分為五種風格來簡述:

一、羅馬風格,11-13世紀。這是一個以柱式結構為主的時代,講究從教堂圓形弓頂得來的啟示,雕刻、鑲嵌等藝術手法處於次要地位,用料粗大,線條簡單。羅馬柱式結構可以歸納為五種基本柱式。五種柱式中又以克林斯柱式、愛奧尼亞柱式和組合式柱式三種在傢具及傢具展廳裝飾中的運用最為普遍。月星集團生產的帝國藝匠中的W2012翰廷頓系列就是這一風格的作品。

二、哥特式風格,14世紀。以精雕細琢與華麗的鏤花構成的新式傢具,盛行於法國,以尖頂、拱卷和垂直線為主,高聳、輕盈、富麗而精緻,對其影響很深的古建築代表有:英國的西敏寺、法國的巴黎聖母院、德國的科隆大教堂。對「哥特式」建築的形容,人們用了這樣一句話:「它如火焰般躥向天際,剛直、挺拔」。而這一時期的傢具製作,是以模仿建築外形為主的,現存於世的這一風格傢具以西班牙最多和最原汁原味。月星集團生產的帝國藝匠傢具中也有兩個系列,它們的產品型號是W2007公爵系列、W2001世外桃源系列。

三、文藝復興時期,15-16世紀。這一時期的傢具清一色地成了仿古藝術的產品,而且絕對是溫室里的花朵。但這個時期的繪畫藝術對傢具的影響巨大,傢具製造工匠們開始講究木材飾面材料的花紋和顏色,開始用天然有色木材來拼接精美的畫面。人們這樣評價文藝復興時期的傢具作品:平衡、含蓄、節制,且富於理性和邏輯性。重要的是,這一時期的傢具沒有形成自己傳世的風格,這樣就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被淹沒。

仿木傢具選購四大注意
據了解,在目前的傢具市場,木傢具因為款式新穎、色彩鮮艷、木紋清晰等優點已經成為傢具類別中的大類產品。再加上產品價格比較適中,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專家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木質傢具的時候,了解和掌握木傢具的技術要求和區別其優劣,是正確選購木傢具的有效方法。
注重表面質量
木傢具中的人造板傢具以刨花板、中密度纖維板等人造板為基材,表面飾以三聚氰胺、PVC、木質薄木和紙質木紋等覆貼面,仿木紋形的花紋清晰自然,光滑平整,有著良好的視覺效果和手感。選購傢具時主要看傢具用料表面的板材是否有劃痕,壓痕、鼓泡、脫膠起皮和膠痕跡等缺陷。
注重製作質量
木傢具在製作中是將成型的板材經過裁鋸、裝飾封邊、部件拼裝組合而成的。看人造板傢具的製作質量主要看其裁鋸質量,邊、面裝飾質量和板件埠質量。板材在裁鋸中對板塊部件的平直度、垂直度、對角度都有質量要求,一般來說板材的裁鋸技術在每米0.01毫米以內達到精度要求的板材裁鋸後邊廓平整、對角度好,製成傢具後就不會出現板塊傾斜的現象。邊、面裝飾主要看其裝飾部件上塗膠是否均勻,粘結是否牢固、修邊是否平整光滑,零部件旁板、門板、抽屜面板等下口處等可視部位端面是否封邊處理,裝飾精良的板材邊廓上摸不出粘結的痕跡。拼裝組合主要看鑽孔處企口是否精緻、整齊,連接件安裝後是否牢固,平面與端面連接後T形縫有沒有間隙,用手推動有沒有松動現象。門、抽屜的分縫是否間隙過大,一般要求規定為1.5mm至2.0mm之間,門和抽屜的開啟推拉是否靈活自如等。
注重金屬件、塑料件的質量
木傢具中常採用金屬件、塑料件作為緊固連接件,所以金屬件的質量也決定了木傢具內在質量的好壞。金屬件要求靈巧、光滑、表面電鍍處理好,不能有銹跡、毛刺等,配合件的精度要高。塑料件要造型美觀,色彩鮮艷,使用中的著力部位要有力度和彈度,不能過於單薄。開啟式的連接件要求轉動靈活,內部裝有彈簧的要松緊適當,這樣傢具在開啟使用中就會平穩、輕松,無摩擦聲。
注重主要尺寸
木傢具目前市場上主要以成套卧房傢具和辦公傢具為主。另外還有多功能的影視電器櫃等產品。其傢具的主要尺寸(即功能尺寸)國家標准均有規定要求。如大衣櫃規定掛衣櫃內的空間深度應大於等於530mm、掛長衣的掛衣棍上沿至底板上表面間距應大於等於1400mm、桌類傢具規定高度為680mm至760mm、其中寫字桌的中間抽屜下沿至地面高度的中間凈空高應大於等於580mm、書櫃層間凈空高應大於等於230mm至310mm等。以上所指的主要尺寸,主要指在傢具選購時要注意了解,因為傢具如果小於規定尺寸,使用時會帶來諸多不便,影響傢具的使用。如大衣櫃空間深度過小會影響掛衣服,造成門關閉不上等現象。
聞香識實木
對於廣大的消費著來講,不可能認得全部的實木木材,那就要記住以下幾點:
看看木質的立茬有無成圈的紋路或弧形排列的針孔(管孔)是否規則,看木質間有無分成一層層的直線或曲線,如果有這些紋路,可判斷就是人造板(木皮貼面),因為真正的實木材除花梨木,花樟木以外並沒有漂亮的紋路。
聞純木有自己特殊的味道,即使長期存放或塗飾後依然留有氣味,而且有很多木材會保留淡淡的味道,如松木有松脂的味道,柏木有淡香,雪松有辛辣味,衫木具有獨特的氣味,樟木會有很明顯的樟腦味,椴木微有油臭味,紅木的切口處會有濃厚的辛辣香氣,胡桃木會輕微的嗆鼻,很多的國產木材沒有氣味,而人造板會有很濃的化學材料氣味,如甲醛,三潞氫氨等會很好識別。
敲實木製件用手輕敲會發出較清脆的聲音,而人造板則聲音低沉,包廂的木件會發出咚咚的鼓聲。
掂按木材的重量分為三級。輕量級的有乾燥過的泡桐木,中重量級的有松木,椴木,秋木等,在我國北方把中密度的木材稱為軟雜木(除松木外),重量級的除紅木,花梨木,紫檀木等硬木外,柞木,水曲柳和樺木及進口的柳安木均稱為硬雜木,綜上所述的木材傢具均比刨花板,中密度纖維板的傢具輕些。
英式傢具中的紳士

桃花芯木餐廳組,餐椅的背板採用卷葉紋與網格紋相結合,腿和腳採用卷葉紋與鷹爪相組合的造型。(上圖)
十八世紀是英國傢具和室內裝飾設計最成功的時代,也是傢具和室內設計師人才輩出的年代,托馬斯·齊本特(Thomaschippendale)就是這個時期最傑出的四大傢具設計師之一。
1730年齊本特來到了倫敦,在那裡學習傢具設計和製造,學習期滿後自己成立了傢具製造社,從事設計和製造傢具工作。齊本特設計的傢具曲線流暢、自然端莊,有很足的英國「紳士」風度。
齊本特設計的座椅是最有代表性的,他採用材質細膩容易雕刻的桃花芯木,背板採用薄板透雕技術,將卷葉紋與網格紋飾及貝殼巧妙地結合起來。腿和腳是採用流暢的曲線與鷹爪、貓腳等動物腳型相結合的造型。
美麗的桃花芯木的木紋與優美典雅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藝相結合,使齊本特設計的傢具光彩照人、氣質非凡。很快,齊本特的名字,伴隨著他的傢具,在當時的喬治王時期傳遍了整個英國,齊本特傢具也幾乎成了最高水平傢具的代名詞。他的作品不僅在英國國內產生巨大影響,而且對北歐、西班牙、義大利以及美國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從而奠定了英國傢具在世界傢具史中的重要地位。
目前,在中糧廣場地下的優羅莎正出售這種純英式傢具。

對個人而言,選擇了什麼樣的傢具,也就選擇了什麼樣的生活。傢具風格的確立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從選擇傢具上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生活品位和性格。選擇歐式傢具的人,很懷舊、很浪漫;選擇簡約風格傢具的人,肯定有著年輕的心態;選擇中式傳統傢具的人,也一定有著解不開的中國文化情結……
營造整體協調的家居環境,單獨靠傢具也不行。傢具是定家居格調的,統一協調的家居氛圍要靠飾品來烘托,風格配套的飾品是點睛之筆。

⑧ 金絲楠木做傢具好嗎

由於歷史的原因,把金絲楠木傢具稱之為藝術品,至今不過幾十年時間,對其認識與了解仍處於起步階段。一個時期以來,有些人認為金絲楠木傢具的特徵是簡潔而樸素,因而排斥金絲楠木傢具的紋飾與雕刻,乃至出現了非光素不足取的偏激觀點。事實上,紋飾與雕刻在金絲楠木傢具中無所不在,即使被列入光素傢具的一類,也充滿奇異的裝飾色彩。

因美而生感知,是人類的審美本能。通過對金絲楠木傢具雕刻藝術的一定程度的接觸,我們不難品味出其間頗具啟迪人審美靈感的美學意蘊。簡而言之,即有五點:

(一)金絲楠木傢具雕刻藝術的形式美學原則

所謂美學原則,即是富有時代意義的某類藝術作品中所呈現出來的美學規律。這種規律或原則,具有十分精粹的藝術內容,且有著經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金絲楠木傢具之雕刻作品,正散發著這種藝術氣息。

從金絲楠木傢具諸多雕刻作品的藝術形式觀之,筆者以為足可歸納出三項頗為突出的美學原則:一曰點睛之筆,這是指在金絲楠木傢具的顯要位置點綴以紋飾,給傢具安上「眼睛」,使傢具富有生命的活力。這種裝飾在椅具中常放在靠背板上方,力求創造靈動通透,主題突出的美學效果。二曰流動之線,這是指在桌案的牙板四周施以雕刻,以求傢具在靜態中展現動態感,給傢具環繞上一條流動的「飄帶」,以產生流動之美。這些傢具腿足肩部多雕獸面,牙板多雕螭紋、鳳紋、花草紋、紋飾異常生動活潑。三曰工巧之韻,這是指傢具雕刻極力表現奢華與繁縟,以達到熱烈華麗的審美效果。

中國傳統傢具就其整體造型而言,立足於沉穩端莊,方正嚴謹,但雕刻紋飾卻與造型有著迥然不同的風貌,無論山水花卉、鳥獸蟲魚,或是人物故事、神話傳說,大都具有熱烈奔放的特徵。這與端莊肅穆的金絲楠木傢具造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沉靜的形式平添了一筆流動的性情。

這里有更多的文章內容

閱讀全文

與奢廷傢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boost電路原理 瀏覽:225
飛塗外牆防水膠怎麼樣 瀏覽:8
如何查詢百邦維修進度 瀏覽:742
廣東gf防水材料多少錢一公斤 瀏覽:348
膠州仿古傢具市場在哪裡 瀏覽:249
汽車水泵保修期限 瀏覽:101
贛州市哪裡回收舊家電 瀏覽:293
深圳市邸高家居 瀏覽:539
房屋漏水物業如何維修 瀏覽:54
前鋒熱水器瀘州維修點 瀏覽:768
電動車維修技巧免費視頻教程全集 瀏覽:449
電影里的智能家居 瀏覽:277
塔吊維修怎麼寫 瀏覽:373
成都家居用品公司 瀏覽:927
多久壓電路 瀏覽:328
濟南歷城區家電維修地址 瀏覽:429
買華為平板如何注意買到翻新機 瀏覽:162
switch如何驗證是不是翻新 瀏覽:275
濟南lg空調售後維修電話 瀏覽:286
小米虹口維修點 瀏覽: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