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明式傢具名稱

明式傢具名稱

發布時間:2022-02-24 09:31:32

⑴ 明代傢具的地位及特色

明代傢具是我國傢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現在國際社會上承認並追求的中國古典傢具,主要是指這一時期的作品。但也有一些業內人士在談到明代傢具時,往往與清代傢具並稱為「明清傢具」,這是不妥切的。因為這兩個時期的傢具,工藝、造塑、裝飾等藝術風格及歷史價值都是兩個概念。風格,直接孕育了明代傢具。那麼明代傢具的主要特徵何在呢?一般不使用動物膠,而且其光潔度非常高。這樣的傢具結構,如果沒有相當的先進工具是辦不到的。明代傢具是在宋元傢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尤其是宋代傢具重比例、結構嚴謹、線條優美的首先是製作工具先進。…中國傳統傢具從明代至清前期發展到了頂峰,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而且在世界傢具史上獨樹一幟,自成體系,具有顯赫的地位。這個時期的傢具,採用了性質堅硬的硬木材料,在製作上榨卯嚴密精巧,造型上簡練典雅,風格獨特。由於這一時期的傢具具有共同的時代風貌與特色,而且製作年代以明朝為主,因而被稱為「明式傢具」明朝中期以後,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市民文化與市民審美意識逐漸生長,新的文化思想與審美趣味開始為文人所接受.在繪畫方面出現了抒發個性又富於獨創精神的文人畫諸家諸派。當時的蘇州因為遠離帝京…明代古典傢具風格特點的了解和掌握,是我們欣賞傢具、鑒定傢具時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細細分析有以下四點: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嚴格的比例關系是傢具造型的基礎。我們看以上圖中的明代傢具,其局部與局部的比例、裝飾與整體形態的比例,都極為勻稱而協調。如椅子、桌子等傢具,其上部與下部,其腿子、棖子、靠背、搭腦之間,他們的高低、長短、粗細、寬窄,都令人感到無可挑剔地勻稱、協調。並且與功能要求極相符合,沒有多餘的累贅,整體感覺就是線的組合。其各個部件的線條,均呈挺拔秀麗之勢。剛柔相濟線條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現出簡練、質朴、典雅、大方之美。2. 結構嚴謹、作工精細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極富有科學性。不用釘子少用膠,不受自然條件的潮濕或乾燥的影響,製作上採用攢邊等作法。在跨度較大的局部之間,鑲以牙板、牙條、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棖、羅鍋棖、卡子花等等,既美觀,又加強了牢固性。明代傢具的結構設計,是科學和藝術的極好結合。時至今日,經過幾百年的變遷,傢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見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有很高的科學性。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明代傢具的裝飾手法,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雕、鏤、嵌、描,都為所用。裝飾用材也很廣泛,琺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樣樣不拒。但是,決不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據整體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積的透雕或鑲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雖然已經施以裝飾,但是整體看,仍不失樸素與清秀的本色;可謂適宜得體、錦上添花。4.木材堅硬、紋理優美從以上圖片中,可以明顯看出,明代傢具的木材紋理,自然優美,呈現出羽毛獸面等膝隴形象,令人有不盡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勢,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這是明代硬木傢具的又一突出特點。明代硬木傢具用材,多數為黃花梨、紫檀、鸂鶒木等。這些高級硬木,都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工匠們在製作時,除了精工細作而外,同時不加漆飾,不作大面積裝飾,充分發揮、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調、紋理的特長,形成為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形成為自己的獨特風格。這是明代傢具的又一特點。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概括起來,可用造型簡練、結構嚴謹、裝飾適度、紋理優美四句話予以總結。以上四句話,也可說四個特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了明代傢具的風格特徵。當我們看一件傢具,判斷其是否是明代傢具時,首先要抓住其整體感覺,然後逐項分析。只看一點是不夠的,只具備一個特點也是不準確的。這四個特點互相聯系,互為表裡,可以說缺一不可。如果一件傢具,具備前面三個特點,而不具備第四點,即可肯定他說,它不是明代傢具。後世模仿上述四個特點制的傢具,稱為明式傢具。明代傢具種類:燈掛椅:因其造型好似南方掛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燈燈盞的竹製燈掛而得名。燈掛椅是明代最為普及的椅子樣式。也可以說是自五代和宋以來的普及樣式。明代燈掛椅的基本特點是:圓腿居多,搭腦向兩側挑出,整體簡潔,只作局部裝飾。有的在背板上嵌一小塊玉,或嵌石、嵌木,或者雕一簡練的圖案。座面下大都用牙條或券口、圈口予以裝飾。四邊的棖子,有單棖、有 雙棖、有的用「步步高」式(即是前棖低,兩側棖次之,後棖最高。)而在落地棖(也叫踏腳棖)下,一般都用牙條。兩後退有側腳和收分。整體 感覺是挺拔向上,簡潔清秀,這是明代傢具造型的特點。所以,燈掛椅的造型,可以說是明代傢具的代表作。燈掛椅的木質,民間多用據木和榆木,高級傢具多用黃花梨、紫檀、雞翅木等。四齣頭官帽椅:基本特點是搭腦和扶手的兩端,都要出頭。這種搭腦出頭的樣式,好似明代官員所帶的有帽翅的官帽,即由此而得名。四齣頭官帽椅的扶手、聯幫棍(扶手與座面之間的豎棖,也叫鐮把棍,因其形如鐮刀之柄) 、鵝脖(扶手前端與座面之間的豎棖,即前腿的上半截),這些棖子的線形變化豐富多樣。橫豎支架的交角處,也用牙子裝飾。這些是四齣頭 官帽椅的主要特徵。官帽椅:也叫南式官帽椅,它的主要特徵是搭腦和扶手都不出頭。余者與四齣頭官帽 椅是一樣的。圈椅:自五代《宮中圖》和宋人畫《會昌九老圖》以後,見者不多,到了明代圈椅始又興起。圈椅,俗稱羅圈椅,就是言其後背搭腦與扶手,是由一條流暢的曲線組成。這條曲線圓滑、流暢似羅圈,它的椅背搭腦,與元代的圈交椅很相似,一條曲線順勢滑至前方,形成兩只扶手。扶手兩端或出頭向外翻卷,或者不出頭、直接與鵝脖 相接而下,成為一個整體。玫瑰椅:名稱來歷,不得而知。明代傢具中,流傳下來的玫瑰椅事物,為數不少。可見玫瑰椅在明代,是很受歡迎的流行式樣。玫瑰椅的基本造型是:椅背較低、背高度與扶手高度,相差無幾。扶手、靠背與腿子,圓棍形居多。靠背無側腳,直立於座面。玫瑰椅的座部以上部分,獨自特色,以秀美著稱。靠背上,大都有裝飾,或用券口牙子,或用雕花板。在座面之上,大都設橫棖,橫棖中間或取矮老支撐、或取卡子花支撐、起到打破低矮靠背的沉悶感。明代玫瑰椅,多為圓腿。方腿 圓的玫瑰椅,多為清代作品。交椅:是馬扎的發展,也可以說是帶靠背的馬扎。在宋代和元代,有直背交椅,也有圈背交椅。可是到了明代,直背交椅就比較少見,只留下圈背的一種了。所以也就將圈背的交椅,直接呼為交椅了。交椅的椅圈,由三節或五節榫接而成。整個椅圈也是一條流暢自如的曲線。座面有皮製與繩編之分,背板有光潔與雕嵌之別。靠背之下,依然是八根棍交結而成。可以折疊,便於交遊或野外露天使用。古時行軍、作戰,或郊遊,多攜交椅。見於畫作和文字記載是很多的。因為可以折疊,必有許多交叉的關節,凡是交關之處,多用金屬件。不僅堅固,更增光彩。有的在背板兩側、扶手、或腿子上,施以牙子裝飾方凳:凳子的祖先,原是指上床用的登具,相當於腳踏,後來才被用來作為坐具。最早見的凳子形象,是漢代墓室壁畫上的腰鼓形圓凳,和北魏敦煌壁畫上的方凳。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到了明代,凳子式樣已經很多,造型也更優美了。明代凳子分方凳、圓凳兩大類。造型方面,主要有無束腰和有束腰兩種。無束腰的都是直腿,有束腰的方腿為多,而且多用曲腿或三彎腿。腿下端,多作內翻、外翻等處理。有的地區把方凳和圓凳,統稱為;有的地區則統稱為。不論有多少叫法,他們的基本特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指沒有靠背的坐具。按現代的習慣,還是稱凳子為好。條凳:是長條形座面的凳子,四腿向外撇成八字形,俗稱「四腿八七」。這種條凳為普通式樣。與條凳類似的還有春凳、板凳等。春凳的典型作法是:使用硬雜木本色或刷色罩油,四邊加牙子、吊頭,座面是落堂式,有硬木或藤心等不同處理。板凳也是條形座面,只是比較簡單、質朴。一般只是用硬板座面,雜木製作的粗用凳子。坐墩:明代坐墩以圓形為多,又多在座面之下,底座之上的兩端,雕一道弦紋,在弦紋餓中間,又雕出一排鼓釘。既簡單、又有古雅之趣。因此,坐墩也被稱作鼓墩。坐墩的造型,有開光和不開光之區分。開光就是在鼓身雕出不同形狀的亮洞。座面的式樣有海棠、梅花、瓜形、橢圓形等等不同形狀。木製坐墩多用紫檀、花梨、紅木等貴重木材。也有仿藤、仿竹節的木製坐墩。冬天上面覆蓋皮、毛織物,夏屬就用藤面。墩,是一種精巧的、富於裝飾性的傢具,所以貴族和士大夫家中,不可缺少坐墩。月牙桌:就是半圓桌,取圓桌的一半。月牙桌有直腿、三彎腿、螞炸腿等不同形式。腿下有馬蹄足或帶有托泥,桌面之下,有的有束腰,有的無束腰。炕桌:此是配合人們坐在炕上使用的矮桌,所以也可以叫矮桌。炕桌是北方特有的傢具,因為地理和氣候的原因,北方形成了屋廣炕大,多在炕上活動的生活習俗。無論是吃飯、喝茶、讀書、寫字、甚至冬日待客等,都在炕上。一年裡,在炕上活動的時間和機會較多,所以北方興用炕桌。炕桌還有體積小、重量輕、易於搬動的優點,用時擺上,不用時可撤下來立於不礙事的角落。在夏季,還可以移到室外。炕桌的用途很廣,是北方家庭必備的傢具。明代炕桌,是矮桌的輝煌時代,造型更加美觀,式樣更加豐富,用材和作工也更加講究。成為明代傢具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品種。平頭案:其特徵就是案面平直,兩端無飾。平頭案的式樣也是豐富多彩的。在卯榫結構、裝飾,以及局部處理上,可說千變萬化、千姿百態。翹頭案:其主要特徵就是案面兩端向上翹起,明代稱為"飛角"。翹頭案多用擋板加以美化。架幾案:其造型特徵是:兩端為兩只幾子,架起案面。其特點是兩頭幾子與案面,不是一體,而是分體的傢具,裝配靈活、搬運方便。歷來受文人的寵愛。圓角櫃:其特徵是都用圓料,四立柱與腿子連成一氣,是一塊木料製成。更主要的是它沒有合頁,其門與櫃子的結合,是門軸插入的作法。圓角櫃有明顯的側腳。櫃頂也有噴出的櫃沿。方角櫃:其特徵是櫃體的各面都是垂直的,沒有側腳。櫃頂也沒有噴出的櫃沿。而門扇與立柱之間是銅合頁。悶戶櫥:它是桌案與櫃櫥的結合體。陳放、儲存兩種功能兼而有之羅漢床:是一種三面設圍子的床,又稱作彌勒榻。大概是因為僧人常用,或者是因為在崇尚佛教的時期,世人與僧人談經論道時常坐此床而得名。架子床 :其三面設圍,四角又設立柱、床頂有床蓋,形成一個四面搭架子、中間為獨立空間的大床。因為床上有架子,所以叫架子床。江南民間至今仍喜用架子床。面盆架:面盆架有高低之分,高面盆架多為六腿、整體結構。兩條後腿高長,上部搭腦兩端出頭,上挑,中有花牌。搭腦之下常有掛牙護持。低面盆架,一般都取樸素無飾的式樣。有三腿、四腿、六腿等不同式樣。結構上有整體和折疊兩種。隨著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傢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許多文人雅士參與了室內設計和傢具造成型研究。這些都促成了明代傢具的大發展。明代傢具在繼承宋代傢具傳統的基礎上,發揚光大,推陳出新,不僅種類齊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實大方,製作嚴謹准確,結構合理規范,逐漸形成穩定,鮮明的明代傢具風格,把中國古代傢具推向頂峰時期。

⑵ 什麼叫南宮椅

南宮椅,其實就是南官帽椅。官帽椅分四齣頭管帽,和不出頭的南官帽椅。古傢具典籍中沒有「南宮椅」這個詞只有「南官椅」。
「官」和「宮」這兩個字外形十分相近,同時現代人們說:南官帽椅,一般指的是王老舊藏的紫檀扇形官帽椅,為了加以區分,故有了南宮椅一說!
毫無疑問,在中國古典傢具的璀璨明珠中,最為耀眼的當屬明式傢具。而明式傢具中耀眼的,則是南宮椅。
對於南宮椅,從不缺少「溢美之詞」:
選料考究、造型洗練、結構合理、做工精巧
質朴美觀、疏朗大方、雅緻秀麗、意蘊非凡
它更富有哲學意味:
大道至簡、大智若愚、有容乃大、上善若水、
厚德載物、天道酬勤、共贏精神
……
然而南宮椅之美,言語尚不能及其萬一。
或唯有一詞可形容,即: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南宮椅是明式傢具的代表作之一,風格為明式,以扶手和搭腦不出頭而向下彎扣其直交的棖子為特徵,在宋元期間的畫作上,可見到這類型椅子的早期證據。

⑶ 東方簡奢風格傢具有哪些品牌

中國人對木頭的感情在傢具上體現得十分具體,他們都很喜歡一些有特殊木性的木頭,比如,他們會用一種叫老鷹茶樹的木材做碗櫃,這是因為這種木材有防止食物變餿的功能;他們會用柏木做棺材,因為這種木材埋在地下很不容易腐爛;他們會用檀木做斧頭把,因為這種木頭很不容易變形,從而在安全上更有保證。
就是這種紫檀木,素有木中王者之稱。紫檀生長得極其緩慢,民間的說法是,此木百年生一寸,五寸方成材,換算下來就得生長五百年,又因其越大就越有可能中空,所以又只有百分之一的終能一用。所謂「百年寸檀,寸檀寸金」 也就是這樣來的,再根據中國的傳統,只要是很不容易得來的好東西,大都要升格為皇室專用,所以,在清朝的某些年間,只有北京紫禁城、頤和園、北海等皇家御苑才可以使用紫檀,而民間是禁絕使用的。

紫檀之好,細究之下,有這樣幾個原因,一是紫檀含有相當的油份,所以成品不會斷裂;二是真正的紫檀木花紋本身已十分天然地美麗,不需上漆著色;三是質地堅硬,且纖維極為細膩,相互膠合力比一般木頭強得多,所以,它最適合刻工精美的雕龍畫鳳,並且在成形後只需磨光上蠟,就能產生如錦緞般的色澤。也因其寶貴,所以,在「制料」的階段,它就受到了特殊的待遇,首先是要經過長達十年的反復微烘與風干,直到它的油份被逼出來。所以,只要一家之中有一件紫檀木器,大都會當傳家寶。上有所好,民風影從,皇室拚命征伐,民間也偷偷地開采,以至於中國清朝後期紫檀木就已很難一見,只有從國外去尋覓。

紫檀就這樣只能活在中國人的記憶里,好在20世紀末期的北京建起了一座 25000平方米的紫檀博物館,在這里不僅可以欣賞到花費大量時間收藏的明清傢具,還可以領略到傳統傢具材料、造型、結構的展示,當然,這里也還可以看到各種佛教文化的藝術品、圓雕、浮雕、透雕等雕刻工藝、320條姿態各異的蛟龍、微縮的故宮角樓、紫禁城御花園中的千秋亭與萬春亭等中國古建築景觀。

紫檀里邊暗含了太多中國韻味的東西,紫檀又太難找了,它所代表的東方性格與神韻,所呈現的透亮、細膩、流暢與精細的自然追求,必須要有個東西來承接與代替,找來找去,紅木被發現出來,它已是當今的小康之家採用最多、最貴重的優質硬木,只是,這個傳統紅木的品種和名稱多達十幾種,如酸枝、老紅木、新紅木、香紅木、紅豆木、花梨木、新花梨、老花梨等等。

紋理與漆飾
中國人喜歡帶自然色彩的東西,當然,這主要是指士大夫的口味來說的。 這個色彩,可不僅包含了木頭原始的色彩、紋理,還有木頭本身發出來的味道。這個幾乎可以作為中國人集群審美趣味的追求是一步步演變而來的,所謂絢爛之極,歸於平淡,正是一個民族及其文化慣見了繁瑣冗雜的裝飾之後的一次心靈回歸。只不過這種回歸有時並不是漸進式地發展,而是,一個朝代繁榮既久,千紋萬華,去除喧囂,又加物阜民風,外界的刺激就有可能慢慢轉到向內心的退守,而要是一朝傾覆,一切都被打亂,一切便都有可能重來一次。這也是所有文化逃不脫的一個周期率。

我們在一個大周期律上來討論中國式傢具,也就是試圖通過傢具這種具體的實物來認識中國文化,在這部木頭構創的絢麗詩篇里,試圖從它的歷史體系中,去探尋一種共通的民族風格和東方特點,這才是我們的目的。

早在新石器時代起,中國人就認識到了漆的性能並加以利用。歷經商周直至戰國時期,中國的漆器就已很精美了,把漆塗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所製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美術品等,都可稱為漆器。漆,一般稱生漆,也叫土漆,是從漆樹上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成分為漆酚、漆酶、樹膠質及水分。土漆的厲害在於它作塗料時有耐潮、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殊功能,而且還可以根據濃稠程度或往裡添加一些別的成分而配製出不同的色漆,這種漆在任何時候都散發著透亮的光彩。

漆像是一道圍繞在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光圈,也可以看作是一道美學的光環。隨心所欲,隨物敷色,那個經過美化的器物就和人的內心保持了一種高度的對稱,這種對稱是溫暖的,也是自然的,就像是和樹木商量好了,從自然中去借了一定的木頭,加工打造成一個家庭里的成員,然後,再通過油漆印上這一家人的標記,不論是人,還是傢具,或是這個家裡的每一樣家什,都就籠結為一個整體。

油漆成了一種習慣,就像把生食加工成熟食,油漆也是一種方法,一切東 西都要描成心裡的那種顏色,那顏色當然也有自己的厚度和溫度,精心陳設在家裡的每一個地方,就為的是改變心裡的顏色、厚度或是溫度。所以,它一定是家居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可以增值的附加的一部分。

油漆產生了很多種方法,如描金、熗金,都是為了把自然的某些圖案引入到傢具之中,中國人在這方面一直都喜歡生氣勃勃的動物形象,把動物描畫在家裡,在木頭搭建的這個類生態里,人就跟動物很和諧地生活在一起了。比較起古希臘人,他們很喜歡用植物葉子構成各類花紋圖案,而中國人一直就喜歡有著自己強烈的民族符號的龍、虎、鳥、蛇這一類動物,中國傢具也有植物花紋,但那是在唐以後才逐漸興盛起來的
油漆與木頭的膠合如果可以看作是一對陰陽的話,那麼在更多的實木傢具中,還有著更多的陰陽膠合。通常,在相連接的兩個木構件上會採用到一種凹凸處理的接合方式,也就是木工常說的榫卯,其中,凸出部分叫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卯不但在木頭傢具中普遍使用,同時也常見於其他竹、石制的器物中。

中國由於地緣遼闊,族群眾多,各地的方言土語在指稱一個事物時往往有很大差異,榫卯的通用稱呼或種類就有:棕角榫、抱肩榫、夾頭榫、插肩榫、格肩榫、抱角榫、透榫、燕尾榫、勾掛榫、煙袋鍋榫,還有羅鍋棖、霸王棖等,其中講究太多,名以其區別而設。榫卯是直追天然的努力,它連接木頭構件的實用性,都可以視為木頭傢具的一個靈魂—這就又有點像說中國文化的靈魂一樣,它藏得很深,它本來拒絕被拆,可對於一個外來者,你又只有拆開了才能看得出些名目,只是,就這一拆,什麼好東西都就可能成為了糟粕,對待傳統文化也往往有同樣的情形。

榫卯在河姆渡遺址中就已有發現,當時的榫卯已有燕尾榫和企口等多種形式,不同類型的榫卯被用於受力不同的構件上。就這一個開頭,定位了中國古代一些技術高超的工匠的努力方向,那就是不用外加鐵釘等輔助連接方式,完全只靠榫卯連接起眾多木構件,這個方法一點點成熟,直到蓋起了體量巨大的建築而仍不用一枚鐵釘。

榫卯一般有六種結合方式:柱頭、柱腳出榫;橫向構件如額、伏、串之類,與豎向構件如柱之類結合;構件對接,均一頭出榫,一頭開卯口;縱、橫向構件直角平接;兩構件上下疊合、上下兩構件於相對位置開簫眼,受暗簫;鋪作上用斗。

榫卯有點像連接所有木構件的一種組織形式,它像軟泥一樣不擇地方均可使用,它是一種結構精神,它本身不是為了復雜而復雜,是為了追求牢固、實用和精美。舉T形結構來說,如果簡單地用鐵釘楔進,不但很容易改變木棖之間的角度,還會因鐵釘的腐爛和銹蝕而使傢具變形,而榫卯精確的插入式結構就可以完全保障其牢固度,並且不會老化;還有,最好的硬木傢具材質都很堅硬,如果用鐵釘還易造成木材爆裂,而用榫卯,萬一出現磕碰,拆卸、維修或是搬運起來都很便利;再加之,傢具畢竟是放置在家裡的,隨著氣溫濕度等等變化,難免會出現開口、張嘴等現象,本身就來自木頭的榫卯結構多少也會相應地具有一定的適應性。這就好像木頭之間的事,也只有木頭自己能解決。

榫卯結構提升了中式傢具的藝術價值,中式傢具不使用鐵釘,變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傳統,它就像一個持守了幾千年規矩的老人一樣,不變祖制,雖顯滄桑,但仍能保護著木質的堅硬如初。

明清傢具
明清兩代是中國傳統傢具的黃金時期,油漆技術和工藝發展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由於社會的經濟條件和時代風潮的偏向,這兩個朝代的傢具都競相尋找高級硬木,並在一般情況下拋棄了一貫的漆飾加工製作方法,而代之以突顯木材自身的高雅材質、天然紋理和光潤色澤,這就使得此時的傢具產生了一種嶄新的意韻,其品質和審美價值,使其進入了藝術品的行
此時為什麼有了那麼多高昂的硬木?因為有了海運,特別是鄭和下西洋,東南亞的花梨木與紫檀木大量湧入,又加之成為皇室的首選,慢慢產生出一種宮廷趣味,也就是使這些硬木傢具負載了很多政治及倫理意義,並促成其在外在形制上的繁復奢華,雕漆、填漆、描金鑲玉、陶瓷琺琅、文竹貝殼、寶石珍珠、字畫題刻,沒有一樣不是藝術品,湊在一起就更是彌足珍貴了。

明式傢具的總體風格依然是「高雅」和「典雅」。明代傢具已是品種齊全、造型豐富,藝術風格漸趨成熟,可以說是中國傳統傢具的成熟期。目前的故宮博物院以及蘇州的古典園林里,都收藏有大量明代傢具實物。為什麼好的傢具發軔於蘇州呢?由於鄭和是從蘇州七下西洋的,這個起錨地因而就成了明式傢具產生和發展的橋頭,即使到清代前期,中國很多地方的明式硬木傢具都不難看出其蘇州風格。當時,鄭和七下西洋,曾到過越南、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和蘇門答臘、斯里蘭卡、印度和非洲東海岸,給這些國家帶去了中國的絲綢和瓷器,而帶回來的主要就是紅木,紅木份量很重,正好做壓艙之用。

明代開一代傢具的新紀元,其典型特徵就是硬木的開發,此前,中式傢具或有強調油漆或繁復的形制,但明式傢具因用材反而講究古樸雅緻。這是因為他們找到了堅致細膩、高強度、色澤紋理均美的硬木,和西洋傢具追求多雕刻、多手工、鑲嵌木紋等特徵相比,中國古典傢具至此確立的風格是講究硬度並也開始追求木紋,在木紋上飾蠟以表現其天然紋理和色澤,這或許可以看作是明代文人的追求。

明代傢具注重了人體與傢具交流時的柔婉滑潤,這是一個具有很大可塑性的開口,清代在繼承這個傳統的基礎上,又吸收了些外來文化,並逐漸形成如廣式、蘇式、京式等各具體系的傢具,總體特徵上,清式傢具造型渾厚穩重、裝飾上富麗繁縟、工藝則以技術精湛而著稱。

簡單總結一下東方中國的傢具,商周時的傢具大多笨拙神秘;春秋戰國至秦漢,也許是說客多,方便於坐的矮型傢具發育成熟;魏晉南北朝時期談玄使性,傢具婉雅秀逸,漸漸升高;有唐一代,傢具跟國風一樣的華麗潤妍;宋時也許因了理學,傢具簡潔雋秀,像人一樣高;至明式奠基了中國古典傢具的鼎盛,並通過雍容華貴的清朝,不斷分化而至今日。

⑷ 請問明式傢具中都有哪些構件,如牙頭、牙條、棖子等,最好能有圖片作對應說明。

硬木傢具的結構部件:
面板
柬腰
托腮
牙板

矮老和卡子花
腿式

托泥
搭腦

關於結版構部件的圖片網上不權太好找,建議買書閱讀。
上文的結構部件名稱出自《明清傢具式樣識別圖鑒》部分目錄。
若有古物需要鑒定,本人可以現場為你介紹部件名稱、鑒別木質、風格、年代等無償服務!估價、辨偽暫不受理,因為本人尚未取得這方面資質,僅給予參考意見。望諒解!

⑸ 花梨木的名稱由來

黃花梨是我們傳統傢具中所使用的名貴木材,上海亦稱為「老花梨」,廣州稱為「降香」,心材色澤由淺黃至黃色,紋理美觀有香味。其在植物學上的學名稱為「降香黃檀」,我國海南島有此樹木,當地人稱為「海南檀」,有書中記載:「海南島物產……為森林植物,喜生於山谷陰濕之地,木材頗佳,邊材色淡,質略疏楹,心材色紅褐,堅硬,紋理精緻美麗,適於雕刻和傢具之用……本植物海南原稱花梨木,但此名與廣東木材商所稱為花梨木的另一種植物混淆,故新擬此名(即海南檀)以別之。」黃花梨木因其紋理美觀,色澤艷麗,是明清以來製作傢具的良材。傳世的古典傢具中,多有以黃花梨木製成的傢具,這些傢具,以其造型端莊大方、線條委婉流暢成為流芳百世的經典之作。
黃花梨在歷史上曾有過「花櫚」、「花梨」、「花黎」等不同稱呼,古代的許多文獻資料對於這種木材的紋理特徵及產地都有著明確的記載,如有書中寫道:「花櫚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幾,似紫檀而色赤,性堅好。」
一直以來,對於「黃花梨」這個字眼的由來,有多種說法,有人認為是由於清末大量使用新的低檔花梨,才在花梨之前加了一個「黃」字,也有人認為是20世紀初,由著名學者梁思成等組建的中國營造學社為了在明式傢具研究中將新老花梨區別,便將明式傢具中的老花梨之前加上「黃」字,但「黃花梨」之名究竟何時才出現的,許多古典傢具專家因未能在歷史文獻中找到明確記載而莫衷一是。
但是從清代的一些書籍中不難看出,清末光緒年間,當初有人提議陵寢內的建築材料使用「黃花梨木」,並在慈禧陵寢大殿東西兩側及吉地寶龕,「大殿木植,除上下檐斗科,仍照原估,謹用南柏木外,其餘擬改用黃花梨木,以歸一律。」此人上折的時間是光緒二十三年六月,也就是公元1897年,這是筆者目前所看到的關於「黃花梨木」在歷史文獻上出現的最早、最明確的記載。據此可知,「黃花梨」之名最遲在清末光緒年間就已出現。

⑹ 古式家俬的木質是怎樣區分的,請各位賜教一下,多謝!

明代及前清時期是中國古典傢具生產的黃金鼎盛時期,其技術、工藝精益求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採用堅硬緻密、色澤幽雅、花紋華美的珍貴木材是一個重要原因。

明代傢具

一般稱為明式傢具。明式傢具主要採用印度、緬甸和東南亞一帶出產的硬質木材,如:紫檀木、花梨木、鐵力木、酸枝木等,這些木材色澤沉重,紋理優美,而且質地堅硬細膩。

清式傢具在造型藝術上的風格與明式截然不同,傢具在用材上也略有不同,清式傢具以紫檀木、紅木為主。

1、紫檀木:在各種硬木中紫檀木質地最為細密,木材的份量最重,木紋不明顯。紫檀木的木花放在白酒中,木花將立即分解成粉紅色,且與酒形成較粘的膠狀物,傾倒時能連成線。這是鑒別紫檀木的有效方法,紫檀木的產地主要在印度,我國的雲南、兩廣等地也有生產。紫檀是豆科的一屬,約有十五種,多產於熱帶。其中有兩種分布於我國:一為紫檀,俗稱小葉檀;一為薔薇木,俗稱大葉檀。小葉檀很少有大料,材料直徑多在20厘米以內,再大就會空心而無法使用,小葉檀木紋不明顯,色澤紫黑,有的黝黑如漆,幾乎看不出紋理。一般認為中國從印度進口的紫檀木是薔薇木,即大葉檀。大葉檀紋理較粗些,顏色較淺些。打磨後有明顯木線,即棕眼出現。

我國自古認為紫檀木是最名貴的木材,由於過於名貴,故紫檀器物比黃花梨的要少,若是大型傢具,因材料難得,更視為珍品。雖然紫檀不及黃花梨那樣華美,但靜穆沉古是任何木材都不能比擬的。

2、黃花梨:在明清傢具中首選材料是黃花梨木,這種材料顏色不靜不喧,恰到好處,紋理或隱或現,生動多變,得到很多傢具愛好者的珍視。

花梨木顏色從淺黃到紫赤,木質堅實,花紋精美,成八字型,鋸解時芳香四溢,中國海南產的花梨木最佳,其顯著特點是花紋面上有鬼臉,即樹結子為最佳,花粗色淡者為低。另一特點是其心材和邊材差異很大,其心材紅褐至深紅褐或紫紅褐色,深淺不勻,常帶有黑褐色條紋。其邊材灰黃褐或淺黃褐色。

黃花梨古無此名,只有"花梨"或寫作"花櫚",後來冠之黃花梨,主要是區別現在還大量用來製造傢具的所謂"新花梨",因為海南花梨早在明朝末年就已砍伐殆盡,所以現在用料多為緬甸等東南亞國家進口花梨木,但品種繁多,質次各異,品質相差很大。

3、雞翅木:雞翅木屬紅豆科,計約四十到六十種,在我國有二十六種,主要產於福建省。因其花紋秀美似雞翅膀而改名。北京匠師普通認為雞翅木有新、老兩種,新雞翅木木質粗糙,紫黑相間,紋理渾濁不清,僵直無旋轉之勢,且木絲有時容易翹裂、起茬。老雞翅木肌理細致緊密,紫褐色深淺相間成文。尤其是縱切面絲細浮動,具有禽鳥頭翅那樣燦爛閃耀的光輝。清中期以後,傢具用老雞翅木的很少,新的則一直用到現在,目前市場的雞翅木,絕大部分是新雞翅木。

4、鐵力木:鐵力木或作"鐵犁木"或"鐵栗木",在幾種硬木中長的最高大,價值又較低廉。鐵力木因材料大,不少大件傢具用它做成,有時用在傢具後背或抽屜內部。鐵力木有時有花紋,似雞翅木而較粗,過去傢具商曾用它冒充雞翅木出售。

鐵力木是較大的常綠喬木,樹干直立,高可十餘丈,直徑達丈余。原產東印度。我國兩廣皆有分布:木質堅硬耐久,心材暗紅色,色澤及紋理略似雞翅木,質糙紋粗,棕眼顯著。在熱帶多用於建築,廣東用來製造傢具,極經久耐用。

5、紅木:紅木是繼黃花梨、紫檀以後採用量最多最貴重的優質硬木,其品種和名稱多達幾十種:如酸枝、紅木、老紅木、新紅木、香紅木、紅豆木、花梨木、新花梨木、老花梨木等。近年來還有:巴西紅木、泰國紅木、緬甸紅木、寮國花梨、越南花梨等。

在古典傢具的製作中主要採用老紅木、酸枝、黃花梨等優質木材,老紅木近似紫檀,但光澤較暗,顏色較淡,質地不緊密,有香味,現代紅木傢具生產則完全不同。採用酸枝和黃花梨木製造的傢具很少。那些所謂的"緬甸紅木"、"寮國紅木"、"巴西紅木"等成為主要材質,甚至有將新鐵力木製作紅木傢具。許多木材既沒有紅木的色澤,更無紅木的材質,但經過打磨、著色、揩漆後一般人很難分別。真想分辨清楚,唯一的辦法是親臨生產單位,在產品著色前鑒別木材的真面目。

6、櫸木:櫸木屬榆種,產於江、浙等地,別名櫸榆或大葉榆,木材堅致,色澤兼美,用途極廣,頗為貴重,其老齡木材帶赤色故名"血櫸"。又叫紅櫸。它比一般木材堅實,但不能算是硬木,在明清傢具中占重要位置,故老匠師及明式傢具的真正愛好者都予以重視,認為不應因用料較差而貶低它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櫸木材質堅硬,色紋兼美,有很美麗的大花紋,層層如山巒重疊,蘇州木工稱之為"寶塔紋"。

7、癭木:癭木不是樹種名稱,而是老乾盤根錯節,結瘤生癭處的木材叫癭木,北京匠師稱之為"癭子",一般認為任何一種樹都可能有癭子,而生癭處的木材總是有旋轉的細密花紋,大樹根部容易生癭,能開出較大板片的,首推楠木。而所謂的"滿面葡萄"就是一串串葡萄來形容楠木癭子的花紋秀美。

8、榆木:榆木亦稱"白榆",廣布性樹種,產於我國的平原地區,紋理直,花紋較大,結構稍粗,棕眼顯著,質地較軟,歸為柴木或叫軟木類。易於加工和雕刻。榆木以張家口一帶和山東境內黃河兩岸的為最佳。山西、山東、河北、京津等地民間傢具以此木為主。

9、杉木:顏色呈白色或淡黃色,木紋平直,結構細致耐朽,易加工,木材產於江浙等南方,故蘇式傢具柴木以此木為主。

10、楸木:我國廣布性樹種,多產於北方平原,木紋平直,且紋路較小,結構細致,木質較輕、較軟,易於加工,木性較小,不易縮漲,適於加工傢具。

⑺ 紅木傢具品牌排行榜有哪些

紅木傢具最好的品牌是永琦紫檀,其次還有巧奪天工,友聯,年年紅。

中國頂級品牌的紅木傢具在中國有三家,江蘇的永琦紫檀,廣州的伍氏興隆,西安的盛百世紅木。這幾個品牌屬於紅木傢具的第一梯隊,三家都是只做直營店。

永琦紫檀的董事長是顧永琦,伍氏興隆的老闆是伍炳亮,盛百世紅木的董事長是樓增良,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家頂級品牌的老闆都是原來輕工部評選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永琦紫檀主營小葉紫檀和紫光檀,伍氏興隆主營寮國大紅酸枝,盛百世紅木主營寮國大紅酸枝、小葉紫檀。

⑻ 我想知道裝修裝飾設計里有多少設計風格分別叫什麼名稱

風格太多了,但大多是在設計中產生的,其中有中式風格,簡中式風格,地中海風格,北歐風格,現代風格,日韓式風格,自然風格,混搭風格,簡歐式風格,田園風格,美式風格,這些風格分別都有典型的作品的

⑼ 明清傢具特點的比較

明式傢具是獨具特色的傳統傢具。指自明代中葉以來,能工巧匠用紫檀木、杞梓木、花梨木等製作的硬木傢具。雖然明式硬木傢具在全國很多地方都生產,但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能工巧匠製作的傢具最得大家認可。因此,人們公認蘇式傢具是明式傢具的正宗,也稱它為"蘇州明式傢具",簡稱"蘇式"。造型優美,選材考究,製作精細是明式傢具的三大特點。中國傢具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發展到明代開始形成獨特格式,因而被後人稱為明式傢具。明式傢具是傢具文化風格的代表,裝飾精微,雕飾精美,散發出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明式傢具,特徵鮮明,魅力無窮,體現在以下幾點:
1、文人參與設計,極具意匠美。明式傢具的設計者大多是文化氣息甚濃的文人雅士,由他們設計出傢具圖樣後,再交由出色的木工製作而成。在傢具設計之時,設計者往往會將自己的奇思妙想融於設計之中,使傢具的造型優美、穩重、簡朴,各組件的比例講求實用與審美的一致,裝飾講究少而精,淡而雅。明式傢具,乍看之下,一般感覺毫不起眼,但細品之下,卻散發出獨特的魅力,每一個細節都值得欣賞、推敲。明式傢具好比一杯好茶,入口味淡,再三品嘗則回味無窮。所以,有設計師甚至認為,明式傢具是用來觀賞而不是用來使用的。
2、選料考究流露天然之美。明式傢具在造型上,講求物盡其用沒有多餘的東西,簡潔到不能再簡潔了,強調傢具形體線條優美、明快、清新。通體輪廓講求方中有圓、圓中有方,整體線條一氣呵成,在細微處有適宜的曲折變化。明式傢具注重委婉含蓄,干凈簡朴之曲線,若有若無、若虛若實,給人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體現了虛無空靈的禪意。明式傢具在選材時追求天然美,凡紋理清晰、美觀的「美材」,總是被放在傢具的顯著部位,並常呈對稱狀,巧妙地運用木材天生的色澤和紋理之美,而不做過多的雕琢,在不影響整體效果的前提下,只在局部作小面積的雕飾,這與現代人返璞歸真的審美時尚是完全契合的。
3、結構簡單、合理,連接牢固,極具工巧美。明式傢具的結構源於建築學的梁架結構,橫者為梁,豎者為架,結構嚴謹,用材合理,絕無多餘與浪費,各部件間採用榫卯連接,膠粘輔助牢固,顯示出高超的製作工藝。
清式傢具指清朝的雍正、乾隆時期形成的帶有當時時代氣息的傢具。這種傢具在形式和格調上與傳統傢具的樸素大方、典雅內斂的風格大相徑庭甚至格格不入,形成強烈對照,故在我國傢具史上稱之為「清式」傢具。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期,在我國工藝美術史上出現了一味追求富麗華貴、繁縟雕琢的風氣。這時正值「廣式傢具」盛行,加上清官內院的追隨和提倡,清代中葉以後,傢具以造型厚重、形體龐大、裝飾繁瑣而風靡一時。
具體而言,清式傢具具有以下特點:
其一、品種及造型上追求創新。清式傢具的品種可謂繁多,許多傢具都具有前代所沒有的風格和特點。比如,清代的李漁就主張幾案多設抽屜,櫥櫃多加擱板,從而開清式書案、多寶格之先河。據史載,生炭火避寒的暖椅,貯冷水祛暑的涼炕,都是李漁的創造。清式宮廷傢具更喜標新立異。比如有一種木床,床上不僅有帽架、衣架、瓶托、燈台、懸余架,甚至還有可以升降的痰桶架。此外,清式傢具的造型也變化多端。多年來,海內外的博物館及收藏家雖搜集了難以計數的清式傢具,但至今仍不時發現前所未見的清式傢具的奇特品種,有些傢具竟難猜測其為何物。
其二、用材上視野廣闊。在用料選材上,清式傢具推崇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尤以紫檀為首選。
清中期以前的宮中傢具,選料最為講究。如用料講究清一色,或紫檀或紅木,各種木料互不摻用,有的傢具甚至用同一根木料製成;選材時要求無癤無疤,無標皮,色澤均勻,稍不中意,就棄之不用,絕不將就。在製作上,為了保證外觀的色澤和紋理的一致,也為了堅固牢靠,往往採用一木連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如有的床榻為鼓腿澎牙結構,盡管腿足曲率極大,也多採用一木挖成而不是拼接。不少宮廷紫檀傢具透雕的花牙,往往與腿足和牙條一木連做。這樣一來,用料很大,浪費極多。
其三、工藝上裝飾豐富。注意裝飾性,是清式傢具最顯著的特徵。為了達到瑰麗多姿、千變萬化的裝飾效果,清式傢具的設計者和製作者幾乎使用了當時一切可以利用的裝飾材料,嘗試了一切可以採用的裝飾手法。在傢具製作與各種工藝品相結合上更是殫精竭智,力求新奇。其中採用最多的裝飾手法當屬雕飾和鑲嵌。
其四、藝術風格上融會中西。從傳世的清式傢具中,人們很容易感受到外來文化,特別是西方藝術的濃濃氣息。清式傢具不僅繼承了明式的優點,而且,對西方文明也進行了大膽借用。從現存的清式傢具來看,採用西洋裝飾圖案或裝飾手法者佔有相當的比重。

閱讀全文

與明式傢具名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家電活動怎麼做 瀏覽:527
電路平均功率 瀏覽:597
德高防水如何看真假 瀏覽:341
老羽絨服翻新多少錢 瀏覽:122
陶瓷維修電話 瀏覽:286
大千傢具官網 瀏覽:643
維修費稅金用什麼票抵扣 瀏覽:101
清遠現代汽車維修中心 瀏覽:109
福州索尼遙控維修點 瀏覽:157
汽車電路電器維修怎麼樣 瀏覽:657
老房子房屋維修費 瀏覽:487
小區監控消防維修費由誰出 瀏覽:558
維修費計入什麼會計分錄 瀏覽:626
陽光房如何隔熱防水 瀏覽:854
汽車為什麼做不到防水呢 瀏覽:882
電梯維修費業主與物業沖突 瀏覽:656
濮陽清豐縣熱水器維修電話 瀏覽:74
全自動波輪洗衣機維修費多少 瀏覽:715
老酸枝傢具包漿是什麼樣 瀏覽:160
雷達香港維修中心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