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長沙哪裡有紅木傢具
長沙縣板倉中路聚大廈2樓有,剛上的新款,可以去看看
⑵ 紫禁城簡介
紫禁城(一般指北京故宮)的歷史: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毀。至嘉靖四十年(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嘉靖時期,故宮三大殿名稱改為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開始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部分建築,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清朝入關之後,依照明朝的舊例,順治帝和康熙帝都將乾清宮作為居住和處理朝政的主要場地。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對故宮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同時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國務院頒布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宮博物院現存文物150萬件(套)。 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辟為「故宮博物院」。
(2)千龍軒紅木傢具怎麼樣擴展閱讀:
紫禁城的部分珍品介紹
1、《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公認的千古名畫第一巨作,無價之寶。為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全圖分為三個段落。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550多個各色人物。
該畫首先收藏在北宋宮廷,曾在宮內四進三出。其最後一次出宮,是當年溥儀和溥傑偷偷運出宮廷,然後被帶到長春,最終凌亂地堆在了東北博物館的臨時庫房。1950年冬天,古書畫鑒定專家楊仁愷無意中發現該圖。當時已出現多幅該畫贗品,楊仁愷最初不敢相信這幅就是真品,經多方鑒定方確認其身份。
2、《平復帖》
西晉陸機的《平復帖》在於它在中國書法史上的珍稀性和獨特性,它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書法真跡,被尊為「中華第一帖」。創作時間至少在1700年前,比王羲之的《蘭亭序》還要早60多年,至今不腐。內容為陸機向朋友問候疾病的書札,因有「恐難平復」的字樣,故取名《平復帖》。
《平復帖》本為清宮舊藏,嘉慶帝將其當作珍玩稀品賞給親王,遂流出內府。民國期間,為恭親王後人珍藏。1937年,為了給母親治病籌措費用,恭親王後人意欲出賣,幾經轉手落入英國。張伯駒以4萬大洋購入,並將自己的書房命名為「平復堂」。
3、《梅鵲圖》
沈子蕃緙絲《梅鵲圖》軸為故宮織綉的代表作品。此圖軸絲質,依畫稿緙織。以十五六種色絲裝的小梭代筆,巧妙搭配,畫面色澤和諧。以「通經斷緯」的手法緙織,並嫻熟地運用了多種緙絲技法。所用絲線之經密度20根/cm,緯密度44-46根/cm,精工細密。是南宋時期緙絲工藝傑出的代表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故宮
⑶ 千龍軒紅木有沒有團購
紅木傢具團購,還不如到我們這里紅木廠家自己買。 這個好像是象頭6件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