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介紹一下中國傳統傢具
傳統傢具
我國傢具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有文字可考和有形象可證的就有三千多年。隨著人們起居形式的變化和歷代匠師們的逐步改進,到明代時,已發展為高度科學性、藝術性以及實用性的優秀生活用具。不但為國人所珍愛,在世界傢具體系中也獨樹一幟,享有盛名,被譽為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它象徵一個國家和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成為我國民族文化遺產的一個組成部分。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特點和文化傳統。傳統傢具作為社會物質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和人們朝夕相處,伴隨人們同生共存。它不僅僅是提供人們使用的生活必需品,也不只是匠技藝術的記錄和表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內,傢具的使用功能還體現著濃厚的民族思想觀念、民族道德觀念、民族行為模式等。數千年來,傢具始終和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及人們的風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著極其密切的聯系,並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後人,有的已成為中華民族,特別是漢民族的傳統美德和風俗習慣而流傳至今。我們今天研究、借鑒、總結前人為我們留下的這份寶貴遺產,目的在於繼承和發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藝術和傳統傢具藝術,總結歷史經驗,為發展社會主義新型傢具服務。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大使命,也是我們宣傳祖國歷史文化知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課題。
② 中國傢具老品牌有哪些
比較知名的是曲美傢具,成立了二十多年,集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還有紅蘋果、聯邦、皇朝等。
③ 中國傳統傢具風格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傢具到明代發展到巔峰,成為人類文明的瑰寶,繼後的清式傢具,在康乾時期,仍具有很高的藝術品味,隨後就每況愈下,走入了尺度厚重但用料過大、裝飾格調低俗而且過度的誤區,出現了頹勢。其社會原因是封建制度日趨沒落,吏治腐敗,暗無天日;貪污已呈結構性,統治者驕奢淫逸,爭闊鬥富;經濟上在"閉關鎖國"的狀態下,農業社會的自然經濟已無法養活不斷膨脹的人口,生產力凋蔽,更談不上創新和發展。實際上,東方文明正面臨著巨大危機,積弱積貧,大禍臨頭卻渾然不覺。歷史延續到清代末期至民國,傳統社會崩壞,民族處在流血、死亡、掙扎和災難的深谷之中,中國的傢具及其設計已由舊日的輝煌走向式微。從歷史的斷代來看,可以認為在19世紀的中葉,或者把它定為1851年,中國傢具的風格就出現了斷流。其理由為: (1)1841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和185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西方文明用"堅船利炮"摧毀了東方文明的自信心。1851年清朝皇帝結婚,宮廷竟然從西方進口傢具。(2)19世紀中葉,奧地利人托耐特(Michael Thonet)已掌握了實木彎曲技術,大量生產曲木傢具,而幾乎同時有美國人比爾特(John Henry Belter)開發出層積木技術,英國人普拉特(Samuel Pratt)第一個獲得了"彈簧軟包"的專利。這些實際上表明了現代傢具的誕生。(3)自19世期中期起,西方傢具在傢具風格動盪、變革的進程中,發生了許多根本性的變化,開始了對現代傢具的探索,從重裝飾向重功能轉變,從重手工向重機械轉變。更重要的是,歐洲的理論家如拉斯金(John Ruskin)、科爾等人提出了"藝術與技術結合"等"工業設計"的思想。(4)19世紀初期,歐洲各國都先後完成了工業革命。英國為了向世界炫耀工業革命帶來的偉大成就,在19世紀中葉提出舉辦世界博覽會的建議,很快得到了歐洲各國的響應。1851年,世界上第一個國際博覽會在倫敦開幕。展覽大廳全部採用鋼材和玻璃結構,稱之為「水晶宮」。從19世紀中葉,西方傢具開始實現現代化,而中國傢具卻走向了沒落。值得指出的是,盡管從總體上來說中國的傢具風格出現了斷流,但是在局部仍然有著亮點,如上海一帶出現的西式傢具作坊如水明昌等,採取「西式中做」的方式,做出了一批很好的西式傢具,並且在裝飾方面應用了大量的中式紋樣。另一個亮點就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上海及周邊地區生產的「新式傢具」,它與二次大戰後英國推行的「實用傢具體制」有異曲同工之妙。中國傢具市場是在改革開放以後才真正面向世界的,消費者也才真正開始了解國際傢具的風格和潮流。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傢具業如飢似渴地模仿歐洲傢具、美式傢具及和式傢具是毫不奇怪的
④ 這種老式傢具有收藏價值嗎
您的問題,這種老式傢具有收藏價值的;可以當一個「民俗傢具」品種收藏,一定要好好保存!
⑤ 中國古典傢具的材料有那些
中國古典傢具的材料有很多種,較名貴的有紫檀木,黃花梨木,紅木,楠木等,這些材料都專是明清皇宮種中傢具屬的主要用材。北京故宮中有很多這些材料製作的傢具(有機會的朋友一定要去看下,都是我們國家的國寶)。
製作中國古典傢具的材料中硬木主要有:紫檀,黃花梨木,紅木,雞翅木,鐵力木和烏木。
軟木中較名貴的是楠木,其他軟木還有:核桃木,榆木,櫸木,樟木等等。
強調一點,在中國古典傢具的製作中還有一個及其特殊的例子,就是用癭木製作的傢具。所謂癭,即為樹瘤。
⑥ 過去(老一輩)的傢具與現在傢具有什麼區別
老式家居製作工藝比較復雜,花紋圖案繁復,而現代家居注重的是簡單,人體的舒適度
⑦ 中國傳統傢具的演變過程嗎有什麼發展趨勢嗎
中國傳統傢具可以說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了,中國傳統傢具起源於夏朝,那時候的傢具只是有一個簡單的雛形,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有了比較低矮的傢具,但是這個時期的傢具為以後的傢具的發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高形傢具,傢具有了明顯的增高,種類也開始漸漸增多。
還有就是我覺得傢具的發展會越來越人性化,我個人傢具除了美觀之外,主要還得是以實用為主,所以只有傢具做得越來越人性化,我們才會越來越喜歡。
⑧ 老式舊實木傢具翻新怎麼做 翻新老舊實木傢具的方法
第一道工序是清洗
老傢具進門斷胳臂缺腿,蓬頭垢面,得除去浮塵和積土,有時還有水泥漿、瀝青、化學油漆什麼的。然後用水沖,邊沖邊用特製的刷子刷,積垢深厚的,可以加一點鹼水。洗過的舊傢具得陰干。不然遇水膨脹後,榫頭拆開後就難以復原。在有些負責的店家裡,還會對老傢具進行熏蒸消毒,以去除蟲子與蟲卵。
第二道工序是去漆部分
一般是用細砂紙輕輕摩擦,如果遇到較硬的部位得就用刀刮。做這個活得膽大心細,稍不留神就會破壞精雕的部分,有時一條纖細的線腳,被磨平了,再怎麼修也回不過神來。
第三道工序是整修木器部分
缺損的部分得找同樣的材質補完整,斷胳膊缺腿的還好補,最難的就是浮雕的部位,比如仕女,蝙蝠什麼的,得以同樣的風格修補好。而每個時期,每個地方的工匠手法又不盡相同,修理的工匠心裡得有譜,得虛心與前輩匠人對話,也不能逞技而壞了原件。不然的話,內行人上眼就看出破綻了。
第四道工序是配銅活
有些箱櫃的銅活壞了,也得按原來的式樣做一個,如吊牌、面葉、活頁、套腳、包角、牛鼻環子等都是中國傳統傢具不可忽視的飾件。從製作工藝上分鏤空、鏨花、打毛、做舊等,連點點斑斑的綠銹也做得出,很有滄桑感。
第五道工序是精打磨,以便上蠟或上漆
木質好的老傢具修復,按收藏界的原則應該是盡可能地保留原來的模樣,所以負責的店家在接洽客人時會從藝術鑒賞和老傢具保護等方面勸說客人,最好在傢具表面燙蠟,使木質的肌理紋路畢現無遺,這種樸素的美是最最耐看的。比如柏木和櫸木,經過打磨後,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包漿,光潔度不比硬木傢具差。
最後一道工序是做漆面
做漆面的意思不是簡單地刷漆,而是盡可能保留原有漆面,只不過收拾干凈而已。不可避免地要上漆,也是有限地進行,比如描金櫃的花飾磨淡了,漆皮起殼了,有些顧客要求維持原狀,有些顧客會要求補一下,那些小面積修補,不會走失原韻,是可以的。有些老傢具還是用披麻帶灰工藝做漆面的,如今這種工藝很少有人會做,就得請高手來復原,如果用化學漆一刷,一臉賊光,這件老傢具的價值就會大大降低。
⑨ 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傳統傢具是什麼
是明清時期的傢具吧,這類傢具程官帽結構非常具有收藏jia。
⑩ 中國最古老的傢具是什麼時代出現的
傢具的產生是伴隨著人們對於家的概念而產生的。對於有著悠長歷史的中國而言,最古老的傢具產生在距今5000年之前的神農氏時代。當時的人們,給自己建築起了遮雨的棚。人們在棚下飼養牲畜。隨著這些的發展,家的概念也逐漸深入人心。因為這些的出現,也就讓人們逐漸出現了許多的傢具。最早出現的傢具便是在人們搭建的房屋底下可以供人們坐的——席。而隨著席的出現,其他的傢具也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席作為中國最古老的一個傢具,發揮了自己獨特的用途。而在後來,人們慢慢的改變演進。讓簡單的席變成了木椅,繼而又出現了青銅的椅子。這也是人類歷史上不斷發展進步的表現。人們不斷的追求讓自己的居住環境更加的輕松,也讓人們不斷的創新。這就是時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