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傢具修復及翻新方法
導語:現代社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有著許許多多的對於古典的東西的收藏愛好者,尤其是古傢具,既具有觀賞性,又具有實用性,並且它的收藏價值也比較高,所以呢,深受廣大古董收藏愛好者的喜愛。古董傢具不管如何美觀,也都是經過了歲月的沉澱的,所以難免有一些受損以及掉漆現象等,這就需要用到有關古董傢具翻新以及修復的知識了,現在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翻新以及修復古董傢具的過程。
翻新傢具
製作流程:打開---選料---配料---打磨---拼板---試裝---組裝
1、打開:觀察結構,小心拆開,盡量保持整件傢具的完整性。
2、選料:必須選用同質木材的老料,特殊情況無法滿足時,保證木質紋理相近,才能使用。
3、配料:根據加工要求和每件傢具各部位的承受力,進行配料,要求無裂、無疤節、無腐爛。
4、打磨:傢具整修漆面可直接用角磨機打磨,厚的桐油漆面需用噴燈烤化漆面後進行打磨;薄漆處可直接轉入刮磨車間,用刮刀進行處理,打磨的要求是各部件打白到位,不留死角,不留表漆,油污,深淺一致。
5、拼板:完整可用的板,用鋼刷清板邊,上膠後,拼接。彎板要進行調直:在彎料的四面刷水,用微火烘烤凸起的一面,待烤透後,將凹面向下,放在調直架中,一端固定,另一端用木棍向下頂,一段時間後,即直(勿把木料烤焦,勿用力太猛,把木料折斷)。拼接後的板要求用卡子固定加壓,常溫需保持4-8小時。
6、試裝:試裝同保舊傢具的試裝要求。
7、組裝:組裝要求用特殊膠粉,按原結構組裝,榫卯結構嚴緊,框類的對角線對稱。整件傢具無粉膠,四腳操平。
留皮傢具,留皮即是舊傢具脫漆後保留花皮做簡單處理,保留老傢具的色調和木質效果,留皮殼經過油漆後,仍屬古典傢具。
保舊傢具,保舊是指木工修理後,透白花的部位刮磨,其他舊漆面和裝飾不做處理,必須保證古舊的特徵。
修復傢具
製作流程:選傢具----打開-----配料-----拼板-----試裝-----組裝
1、選傢具:觀察傢具的霉爛程度,確定其能夠保舊後再進行修理。
2、打開:觀察結構後小心拆開,拆卸時,一般追循與原傢具組裝時相反的順序,盡量不損壞原漆,盡量避免動用刨刀。
3、配料:看清傢具本身的木質及損壞程度及部位,實在需要配料,需找到同質,同色,同紋的木料搭配,且要選擇相對色淺的材料。
4、拼板:拼板時拼板面和側面要成九十度角,膠合拼接要經過壓力和一定溫度處理。一般採用卡子固定4-8小時,卸出,停放24-48小時,拼合後的整板要求無縫,平直,外表無膠印,無開裂現象。
5、試裝:將各部位紅木傢具修整後的零件進行初裝。為避免傢具添新料,可根據側板和門子的大小進行縮框。要求:保持原來外觀各部件及框架結構嚴緊、合理。
6、組裝:按傢具原結構進行合理組裝,榫卯結構嚴緊,邊框平直,無膠印,表面光滑,四腳操平。
櫃類、要求門與門之間、門與框之間,縫隙均勻一致,不能超過5mm,抽屜開關自如,四周縫隙不能超過3mm,後背加立撐,底部是托帶的換穿帶以保傢具的耐用。
椅類、要求根據破損情況,拼接按原來的榫卯結構桌類要求子口嚴密,加穿帶。
好啦,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編輯整理的有關於對於古董傢具翻新以及修復的方法步驟的介紹了,相信大家對這一技術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不過不管大家對於這個方法學習的如何,小編還是建議大家如果有古董傢具需要翻新或者修復的話,最好還是去專業的地方找專業修復專家比較好,畢竟古董傢具還是比較名貴的,自己弄壞了也不太好。
㈡ 對於古典傢具的修復,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在修復古典傢具的時候要避免破壞傢具的表面,使用溫和的清潔液或者修復液對傢具進行清潔或修復。古典傢具的風格和樣式都偏老,而且一般年份也比較久遠,所以在修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和小心處理,避免對傢具造成二次傷害。不同材料的傢具在修復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問題也不同,所以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傢具去制定不同的修復方案。下面就來聊一聊不同材料的傢具該怎麼樣去修復。
一、用珍稀木材製成的高古名貴傢具,如其外觀狀態良好,應較多留下包漿 。
包漿是很多木質的玩物或者傢具都會形成的一種保護層,包漿的形成證明了這件傢具的年份久遠,而且如果是用珍稀木材製成的高古名貴傢具,它的包漿就應該保留,因為包漿能夠讓這件傢具的收藏價值更上一個檔位,包漿的形成非常不容易,有包漿的傢具看起來更加的圓潤和有光澤,非常適合收藏和展覽。
你認為古典傢具的修復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歡迎來評論區與我交流。
㈢ 明清古舊傢具的修復和保養
古舊傢具修復把傳統文化、傳統工藝與現代科學技術結合起來,是一項技術性、藝術性很強的工作,古舊傢具的類別不同,修復方法也不同,因此要綜合掌握多方面的知識,結合科學的措施靈活運用。修復古舊傢具時應嚴格遵循「按原樣修復」和「修舊如舊」的原則,要熟悉所修傢具的年代、背景,盡量保證使用原來的材料和傳統工藝,按原來的大小修復,達到恢復原汁原味的目的。其形式特徵、製作手法、構造特點和材料質地等,都不能隨意拆改、加減,必須保持原物的原貌和完整性。在特殊情況下,迫不得已採取新材質和新工藝時,仍舊要確保傢具修復以後,如果不是仔細觀察,不應看出新舊構件間的明顯區別。
1、古舊傢具損壞的自然因素
導致古舊傢具損壞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溫、濕度、紫外線、紅外線、有害氣體、黴菌、害蟲等方面。
由於木材是天然高分子復合材料,硬度適中,營養豐富,因此,木質傢具很容易遭到各種真菌、昆蟲的危害。引起木材缺陷損壞的真菌主要有木腐菌、軟腐菌、黴菌或細菌等,危害古舊傢具木材的昆蟲主要有長蠢、粉蠢及某些種類的天牛、白蟻等。當室溫超過30 ℃ 、相對溫度高於70%時為高溫高濕,這時易滋生黴菌、害蟲等,並使其生長繁殖速度加快,加速了對古舊傢具的侵蝕及污染,各種化學反應速度也會因高溫高濕環境而加劇,使各種腐蝕過程加快。此外,溫濕度的變化還會引起木材的濕脹干縮現象,導致木質古舊傢具乾裂或變形。
2、古舊傢具常見的缺陷及相應的修復方式
傳世的古舊傢具,歷經歲月滄桑,除極少部分是完好無損之器以外,絕大多數均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如松動、散架、缺件、折斷、豁裂、變形、腐朽等。在古舊傢具修復過程中,面對不同的傢具對象,修復方式要各有側重,不能用一個模式套用,在動手修復前,首先要弄清其類型、特性及用途,把握合理的度,不能變修復為修理,也不能變修復為作偽。
2 . 1 分清傢具類型,區別對待留「舊」的程度
面對一件古舊傢具,首先要分清它是屬於哪一類型的傢具,查找它的歷史檔案,弄清楚它的來龍去脈後,再根據不同的類型有所側重的保「舊」。通常來說,古建築園林、名人故居、博物館館藏、考古出土等文物價值極高的古舊傢具,除對結構破損和鬆散之處給予特別關注以外,要盡量保持其原貌,以免丟失珍貴的文物信息,影響其文物價值。凡傳世在大富人家一直沿用的用珍稀木材製成的名貴傢具,如其外觀狀態良好,應較多留下包漿;如殘破缺損,除在腿足、頂底、背面等傢具隱蔽處保留些自然風化之「舊」外,應適度恢復其原始之精美工藝,並還原其名貴木材的美麗天然紋理和質地,如:紫檀的深沉肅穆、黃花梨的明快亮麗、楠木的文靜不喧、鐵力木的蒼勁古樸、烏木的細膩滑潤等特色;且在保證其結構牢固端正的前提下,對榫肩結合處不必苛求嚴絲合縫,因為結構處適度的鬆弛現象正是傢具年代久遠的見證,也是木材幹縮濕脹固有特性的體現。對於木質較好、存世量較多,年代不甚高古的舊傢具,如清晚期的紅木、櫸木、柏木、樟木、核桃木等傢具,原來就因其木質的華美精細而受到世人歡迎。在修理過程中,對其外表的過度風化,過度破損、過度使用的不良之「舊」應盡力清除。對其破散的結構也應盡力使其嚴密工整,還其原來精美的外觀,只要在足底背板等處留下些殘損跡象以備驗「舊」即可。對於民間傳世的絕大多數漆木傢具,同樣也要認真區別對待。1 .對於漆皮已完全或大部分脫落的柴木傢具,因年代久遠,常常糙筋畢露,除必要的結構修整外,修復師可盡情地去梳理其機理的「風化之舊」,強化其歷經滄桑之態,體現其所蘊含的古老神韻。2 .對於在正常使用下的漆皮尚好的擦漆罩油傢具因其實用性強,故良性磨損較多,也往往帶有較濃的人情味之「舊」,其漆木相間的斑駁之舊,正是其人文價值之所在,對此切不可脫漆打磨,可在清潔其污垢,修整其結構的同時,用適宜的方法對其年久失光的漆色進行封護潤澤,以再現民間傢具親切實用的樸素美。3 .對於披麻掛灰、描金彩繪的大漆傢具,其價值全在漆藝繪畫。考慮到其整體觀感的完整性,可對其殘損較大的漆皮進行補漆補色,但對於已失金褪色的漆畫,原則上則不應去描補,而應保留其殘缺美與虛幻美的觀賞價值,留給後人更多的想像空間。這也正是「 修舊如舊」原則在大漆傢具上的體現。
2 . 2 突出修復對象個性,尊重收藏者個人品味
每件古舊傢具歷經崢嶸歲月,都有其不同的閃光點,它們或是工精,或是料美,或是型好,如:雕刻精、打磨細、造型美、結構巧、用材妙,花紋多等等,各具特色。這些在同類傢具中比較突出的個性,應在修復工作中給予足夠的關注和充分的體現。
在收藏者方面,每個收藏者對自己的藏品都有獨到的見解和個人獨特的藝術品味,如有人愛古舊感,有人愛華麗氣派,有人愛人情味,這些收藏者的個性化要求,在修復工作中都要加以考慮和尊重,要在「修舊如舊」中加以體現。但對於有悖文物保護宗旨的不當要求則應勸阻、解釋和拒絕,維護修復師的職業道德。
㈣ 古典傢具如何維修
您好,請問損壞到什麼情況啊?我是賣紅木傢具的,以前用過傢具維修材料來修的,效果還不錯
㈤ 古董傢具翻新怎麼處理
翻新傢具
製作流程:
打開---選料---配料---打磨---拼板---試裝---組裝
1、打開:觀察結構,小心拆開,盡量保持整件傢具的完整性。
2、選料:必須選用同質木材的老料,特殊情況無法滿足時,保證木質紋理相近,才能使用。
3、配料:根據加工要求和每件傢具各部位的承受力,進行配料,要求無裂、無疤節、無腐爛。
4、打磨:傢具整修漆面可直接用角磨機打磨,厚的桐油漆面需用噴燈烤化漆面後進行打磨;薄漆處可直接轉入刮磨車間,用刮刀進行處理,打磨的要求是各部件打白到位,不留死角,不留表漆,油污,深淺一致。
5、拼板:完整可用的板,用鋼刷清板邊,上膠後,拼接。彎板要進行調直:在彎料的四面刷水,用微火烘烤凸起的一面,待烤透後,將凹面向下,放在調直架中,一端固定,另一端用木棍向下頂,一段時間後,即直(勿把木料烤焦,勿用力太猛,把木料折斷)。拼接後的板要求用卡子固定加壓,常溫需保持4-8小時。
6、試裝:試裝同保舊傢具的試裝要求。
7、組裝:組裝要求用特殊膠粉,按原結構組裝,榫卯結構嚴緊,框類的對角線對稱。整件傢具無粉膠,四腳操平。
留皮傢具,留皮即是舊傢具脫漆後保留花皮做簡單處理,保留老傢具的色調和木質效果,留皮殼經過油漆後,仍屬古典傢具。
保舊傢具,保舊是指木工修理後,透白花的部位刮磨,其他舊漆面和裝飾不做處理,必須保證古舊的特徵。
㈥ 如何修復古傢具:我有個老桌子面開縫啦
上 圖片告訴你!
㈦ 傳統古舊傢具如何修復
老木匠妙手回春,古舊傢具修復的七個步驟
你知道一件古舊傢具修復成功,需要多少道工序嗎?妙手回春的修復師傅們,如何在保留其古舊神韻的同時,讓古舊傢具煥然一新?關於這些,中木商網陳昌文還要從古舊傢具修復的「六步經」說起。
1.拆解
對於古舊傢具缺損的部分修復應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簡單說,就是找同質同色的老料修補完整。即使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也要盡量使用木材紋理相近,顏色稍淺的材料代替。如腿足、扶手、角牙等部件,如果還有對稱的另外一半在,就必須按照原樣復制。如果同時缺失,則需要根據整件傢具的形態風格,進行搭配和補充。
膠合前需要注意一點,在刨光粘合的表面,盡量控制紋理方向一致,以消除明顯的粘合縫隙,如不行則需要重新製作。最難修復的是雕刻的部位,圖案缺失後,需用同樣的風格修補,而每個時期,每個地方的工匠手法又不盡相同,即使使用同樣的材質,明眼人也能看出破綻,何況大多雕刻部位的損傷是由於部件過於纖細,一旦局部腐朽或碰撞後,只能保留這種殘缺美。
繼續閱讀:老木匠妙手回春,古舊傢具修復的七個步驟
㈧ 古舊傢具如何維修和保養
普通傢具
1、用砂紙清除污垢,使版面平整
2、刷膩子壓毛刺。
3、刷底油版
4、等底油幹了權,做面油
5、結構破損,可以在背面打幾個木楔子,
6、板面破損,開裂,用木膠粉粘接小木塊,而後刨平,,在背面加木條加固。
如果是比較珍貴的傢具最好不要自己做,找專業人士修飾
如果是年代比較久遠的傢具,最好還是不要動了,沒了滄桑時代感,就失去了價值。
㈨ 古舊傢具如何修復與保養
古陶瓷的修復可分為研究修復、商品修復和展覽修復。
研究修復是為考古學版研究提供實物資權料,損壞程度不嚴重的器物如剝釉、土蝕等只需清理表面污垢。損壞嚴重的器物要在清理干凈的基礎上把斷裂部分連接起來,缺損處用石膏補平,對風化嚴重的進行適當加固處理。
展覽修復的目的是為了讓大眾參觀欣賞。這種修復的技術要求比商品修復的要求略低一點,只要隔著玻璃看不出大面積損傷就可以了,有時還要有意留下殘缺部位。
文物在長期曝光和氧化過程中容易繼續損傷,所以需要重復修復。陶瓷的修復應遵循以下原則:修復前要全面、細致地了解其胎質、造型、色彩和損壞程度。修復過程中的所有方法和材料都必須已被證明有效,新的工藝和材料必須先在仿製品上試驗,證實不會繼續損壞文物後方可採用。實施修復時,要遵循器物原貌,不可任意改變。並根據不同情況採用清潔、粘接、配補、如固、作色、仿釉和作舊七項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