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明代和清代兩種傢具的分各個差異是什麼
一、明式傢具
1、造型上,以線為主,洗練大方
在所有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中,幾乎都採用「線」的形式來表現。「線」最能靈活確切地抓住形象的表現特徵,能概括生動地表現物體的形象。「線」在我們的民族藝術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明式傢具就是通過框架結構,以線為主要造型語言,來塑造各種形體特徵的。明代工匠集前代智慧、創造之大成,在傳統技法的基礎上提煉成簡潔、流暢、舒展、剛勁的線型變化。明式傢具在造型中多採用曲線與直線的對比與變化,集中了直線與曲線的優點,柔中帶剛,虛中見實。明式傢具的線型還借鑒青銅器、古玉器、陶瓷、建築、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中線型的運用,深得剛柔相濟、流暢舒展之妙。明式傢具一方面在傢具形體的每個部件,進行線型的設計與加工,使構成傢具的所有構件都能呈現出特定的線型感,另一方面,又將構件的線型融合在傢具整體的形體造型中,成為傢具整體形象的直接體現。
明式傢具不同構件線型變化,以及組合結構表現線型的的同時,還尤其注意線腳的應用和變化。運用不同的線腳,不僅可以把區別傢具的平面,將較大的平面轉化為不同的較小平面,表現出起伏和線型的變化,更重要的是,線腳在視覺中具有方向感、運動感和明暗變化。運用線腳來貫通整體,使傢具的視覺形象完整地統一起來,使傢具的造型更富有渾然一體的線型美。形態各異的線型和線腳,是工匠在長期的生產實踐的總結和創造,都是運用「線」的形式特徵,在曲直方圓的對變化中,取得相輔相承的效果。明式傢具具有嚴密的比例關系,舒適宜人的尺度,傢具的外形比例、尺度與其使用功能緊密聯系起來,力求達到形式與功能的和諧一致。許多明式傢具的尺寸比例,尤其是關鍵部位的人體尺度,是經過認真推敲後確定的,基本上與現代的人體工程學原則相一致。此外,明式傢具的椅凳、桌案、櫥櫃等類傢具中,都可以看到收分,傢具的腿部根據其長短,大多是從下端向上逐漸收細,並略向里傾,使傢具有穩健、挺拔和輕盈的視覺效果。
明式傢具落落大方的洗練造型,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這在明式圈椅、燈掛椅、圓角櫃、架子床等傢具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以被 王世襄先生譽為海內圈椅第一的黃花梨透雕圈椅為例,可以清楚地看出明式傢具的造型特色。該椅椅座面的矩形符合黃金分割比,從正面看,椅腿略有收分,椅腿內側呈梯形空間,這些幾何學上的比例關系,使傢具取得了美的和諧效果。椅圈三接,圓中略呈扁狀,椅圈向前方兩側延伸,與扶手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婉轉流暢的優美曲線。這一大麴率的曲線,突出地成為該傢具造型上的主調,其它部件與之相呼應,襯托這一主題,椅腿的直線與椅圈的曲線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使各自的線型特徵更為突出。圈椅上圓下方的設計,源於中國古代的「天圓地方」、「承天象地」的哲學思想。
2、結構上,嚴謹科學,榫卯合理
從狹義的范圍來說,結構就是把傢具各個具體、特定構件合理地裝配起來,將其連結成一個完善的整體式樣。因此,結構件及其連結方法,便成產傢具結構兩個主要組成部分。對於任一件明式傢具來說,其長邊短抹、橫棖、腿足等都是具體的結構件,必須將它們按照結構所需要的實際大小、形狀和間距組合裝配在一起,才能構成傢具特定的實體形式,表現出傢具形體的條理性、明晰性。
明式傢具多種多樣的構件,在結構中的作用均十分明確,根據受力情況和形式效果,在用料、做工上無不做到精益求精,在比例和關繫上正確和諧。即使一些看起來只起裝飾作用的構件,也多是結構構件的加工變化,在傢具形體中顯得自然、緊湊。比如卡子花,一般用在矮老的位置,是連接邊抹和橫棖的一個結構件,其實質可看作是裝飾化的矮老。類似的構件,常常被稱為裝飾結構件,如牙條、角牙、券口等,它們對傢具整體結構都起到了加固、充實和美化的作用。這些也體現了明式傢具裝飾與結構的高度一致性,達到了結構裝飾這一完美的境界。
3、裝飾上,繁簡相宜,手法靈活
明式傢具在注重結構、功能、造型、材料的諸多前提下,講究適宜的裝飾,採用雕刻、鑲嵌、髹飾等多種用法,或結構裝飾、或細部刻劃,使結構與裝飾、裝飾與傢具整體渾然融合,適宜的裝飾,既為傢具增飾添華,又與傢具整體的簡潔形成對比。
4、選材上,多用硬木,紋理優美
明式傢具之所以能在海內外亨有美譽,其大量選用質地堅硬、色澤幽雅、肌理華美的珍貴木材是一個重要因素。如前文所述,明式傢具所選用的黃花梨、紫檀、雞翅木、櫸木等木材,其木質自身就有著優美的色澤和肌理,黃花梨溫潤,紫檀靜穆,烏木深沉等。這些木材經磨光打蠟,充分展示了木材本色的自然美,加之銅飾件等的襯托,更顯得精美絕侖,富有藝術感染力。
二、清式傢具
1、形制上,式樣豐富,體態凝重
清式傢具,品種繁多,有很多是前代沒有的品種和式樣。比如,出現了茶幾、多寶格、太師椅等,還出現了多功能、可折疊、拆裝的新型傢具,如套幾等。此外,清式傢具的造型更是變化無窮,就單件傢具的設計則注意造型的變化。在形式上常見的還有仿竹、仿藤、仿青銅器、甚至仿假山石的木製傢具。
從造型上看,清式傢具的形態優美凝重,線型圓潤流暢,有富麗堂皇、氣勢雄偉之感。總體來說,清式傢具,尤其是廣式傢具體態要比明式傢具寬大、厚重。凝重則不呆笨,華麗憨厚而不臃腫繁瑣的清式傢具,與當時的政治色彩、民族特點、建築環境、室內空間等相一致,與明式傢具的簡練俊美形成明顯對比。
2、用料上,選材考究,作工精細
在用料選擇上,清式傢具推崇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以紫檀為首選。特別是清中期以前的宮中傢具,選料更為講究。用料清一色,各種木料互不混用,有的傢具甚至不同一根木料製成;選材上要求無疤無節,無表皮,色澤均勻;在結構製作上,為了外觀色澤紋理的一致,也為了堅固,往往採用一木連作,而不用小料拼接。清式傢具的珍品,是選用名貴材料,經精心設計與精心加工而成的一種日用工藝品,它以手工製作為主,帶有明顯的歷史繼承性,是一種典型的傳統手工藝,也是現代化機器設備所不能完全代替的。
3、裝飾上,手法多樣,繁縟華貴
注重裝飾性,是清代傢具的最顯著的特徵,為了達到瑰麗多姿,千變萬化的效果,清式傢具的設計者幾乎使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裝飾材料,嘗試了一切可以採用的裝飾手法,在傢具製作與各種工藝品相結合上更是殫精竭慮,力求新奇。
清式傢具採用最多的裝飾手法是雕飾和鑲嵌。清代的木雕工繼承了前代成熟的技藝,又借鑒了牙雕、竹雕、石雕、漆雕等多種工藝手法,形成了特有風格。清式傢具自乾隆以後又出現了雕飾過濫過繁的弊病,所制傢具幾乎無一不雕,不分造型,不論形式,不管部位地滿雕。鑲嵌是將不同材料按設計好的圖案嵌入器物表面。由於所嵌材料的色澤、紋理、質地不同,而且鑲嵌後還可施加表面雕飾或下襯底漆,因而可構成千變萬化的花樣。
傢具上嵌木、嵌竹、嵌石、嵌瓷,嵌螺鈿乃至百寶嵌,明代已有採用,但清式傢具應用的手法更為靈活,使用更為普遍。清式傢具大量採用螺鈿嵌飾,鑲嵌琺琅器也曾流行一時,鑲嵌琺琅包括嵌掐絲琺琅和畫琺琅。琺琅器本身是一種裝飾性極強的器物,與清式傢具的風格十分和諧,這是清式傢具嵌琺琅盛行的主要原因。琺琅色彩艷麗,與色澤紫黑、紋理緻密的紫檀木相配,形成強烈的色調與質地對比,呈現出別具一格的悅目效果。
4、藝術上,博採眾長,融匯中西
傳世的清式傢具,尤其是清中晚期後的傢具,明顯受到外來文化特別是西方藝術品影響,採用西洋裝飾圖案或裝飾手法的佔有相當比例,尤以廣式傢具更為突出。受西洋影響的清式傢具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採用西洋傢具的式樣與結構,另一種則是採用傳統的中國傢具造型與結構,但或多或少地採用西洋傢具部件的式樣或裝飾,最常見的雕飾西洋圖案。
B. 請問明式傢具中都有哪些構件,如牙頭、牙條、棖子等,最好能有圖片作對應說明。
硬木傢具的結構部件:
面板
柬腰
托腮
牙板
棖
矮老和卡子花
腿式
足
托泥
搭腦
關於結版構部件的圖片網上不權太好找,建議買書閱讀。
上文的結構部件名稱出自《明清傢具式樣識別圖鑒》部分目錄。
若有古物需要鑒定,本人可以現場為你介紹部件名稱、鑒別木質、風格、年代等無償服務!估價、辨偽暫不受理,因為本人尚未取得這方面資質,僅給予參考意見。望諒解!
C. 紅木傢具上的圓球是做什麼
什麼是紅木復傢具中的「圓包圓制」
紅木傢具製作工藝圓包圓,從字面上理解為,圓形的腿足被圓混面的裹腿棖、垛邊所包裹,當然邊抹也要倒棱做成混面。從側面看,圓形的腿足被圓弧形外輪廓的邊抹、垛邊、裹腿棖一層層包裹。更講究一點的,在垛邊、裹腿棖上還有劈料的造法,即一根料做出雙混面甚至更多的混面,從視覺上增加厚度更增加包裹的層次,再做雙圈形的卡子花,令人贊嘆不已。
一、圓包圓的結構講究。圓方圓並非皆用圓材。垛邊、裹腿棖採用方材做出混面,你看不到的內面還是方材,還有圓形腿足與裹腿棖交接的一小段須削圓成方,以便嵌納棖子。
二,圓包圓的榫卯結構講究。棖子盡端外皮切成45度角,與相鄰的一根格角相交;裹皮留榫,納入腿足上的榫眼;榫子有的格角相抵,有的一長一短。每根垛邊兩端均格角並鑿透眼,腿足頂端長短榫須先貫穿垛邊上的榫眼,然後再與面子四角的榫眼拍合。因此,有裹腿做的腿足頂端的長短榫要長一些。
D. 什麼是卡子花
卡子花是花明清傢具部件名稱。為傢具上的雕花飾件。多用在「矮老」的位置,實際就是裝飾化了的矮老。 矮老多與羅鍋棖配合使用。如桌案的案面下、四周橫棖上多用矮老。起到支撐桌面、加固四腿的作用。
E. 中式傢具的特點有哪幾種 四種中式傢具特點介紹
導語:大家在選擇裝修材料裝修房間的時候還需要選擇一些合適的傢具放置在每個房間中,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房間的整體性,而且也有一定的實用性。大家在選擇傢具的時候會發現傢具,有許多種類型。近年來,中式傢具特別受人們的歡迎。大家在選擇的時候可以根據中式傢具的特點,選擇一些合適的傢具類型。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中式傢具的特點都有哪些?
中式傢具的特點有哪幾種?
中式傢具風格特點(一)
中式傢具在選材上極為講究,且常常充分利用原有的紋理特點,挖掘木材本身的自然美。這也是紅木為什麼成為中式傢具主要材料的重要原因之一。工匠們在用這些材料製作傢具時,常常不再進行覆蓋式的表面塗飾,而是用打蠟、上清油等方法,讓木材本身的紋理、色調充分顯現。嚴格的比例關系是傢具造型的基礎。典型的中式傢具局部與整體的比例、圖案與結構的形態關系都極為勻稱而協調。如椅子、桌子等傢具,其上部與下部,腿、面、靠背、搭腦的高低、長短、粗細、寬窄,幾乎無可挑剔;並且與功能要求完全符合,沒有多餘的累贅;其各個部件的線條,挺拔秀麗,剛柔相濟。
中式傢具風格特點(二)
中式傢具的結構設計,是科學和設計的極好結合。中式傢具最典型的連接方式-榫卯結構極具科學性。很多傢具幾乎不用一枚鐵釘,其結構受空氣濕度的影響較小。在跨度較大部件之間的連接處,常常鑲以牙板、牙條、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棖、羅鍋棖、卡子花等,既美觀,又加強了牢固性。經過千百年的發展,中國傢具藝人積累了大量的裝飾經驗,裝飾技法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就裝飾技法而言,鑲、嵌、雕、鏤、描,無所不能。然而,在具體的某件傢具上,決不因為材料技法多樣而隨意堆砌或進行炫耀式的裝飾,而是局部裝飾服從整體,以襯托整體的簡潔之美,做到錦上添花。
中式傢具風格特點(三)
中式傢具分為明式傢具和清式傢具,明式傢具主要看線條和柔美的感覺,清式傢具主要看做工。傳統意義上的中式傢具取材非常講究,一般以硬木為材質,如雞翅木、海南黃花梨、紫檀、非洲酸枝、沉香木等等珍稀名貴木材。此類中式傢具成本高、價格昂貴。明式風格傢具簡潔明快,線條極富韻味;清式傢具重視雕刻工藝,觀賞品鑒價值已經遠遠超過傢具本身。古典傢具使用榫卯結構,這種藝術性的創造讓人感嘆和回味。打磨、雕刻、鑲嵌、塗飾等精湛做工,紋飾、鑲嵌等元素承載的藝術符號,貫穿著祥瑞、格致等多重傳統觀念。
中式傢具風格特點(四)
中式傢具給人的歷史是古老、滄桑,眉宇間沾染了厚厚的塵埃,與前衛美觀的現代傢具比起來總是有些失色。不過在巧妙的搭配之下,這些凝聚了前人智慧與後人再制工藝的陳品新作,一時之間躍上舞台,在現代的家居裝修中顯得氣勢恢弘、壯麗華貴、精雕細琢、瑰麗奇巧。現代社會的中式傢具表達的是對清雅含蓄、端莊豐華的東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雕花上只保留傳統傢具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皇室傢具的「萬字紋」和「回」型紋!「官帽」型,在傢具腳的處理上多採用「馬蹄」型腳!
結束語: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的中式傢具的特點,相信大家看了以後應該對中式傢具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在選擇中式傢具裝修房間的時候,一定要選擇一些質量好的中式傢具,因為質量好的中式傢具使用壽命長,可以使用很長的時間。另外,中式傢具只適合於中式裝修風格,如果不匹配的話,會有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希望下面的建議能夠幫助大家選擇到合適的中式傢具。
F. 明清傢具鑒賞 明清傢具圖片
明清傢具就是明清時代的傢具吧,現代這個發達的社會,想要擁有明清時代的傢具是很容易的。那麼,讓我們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對清明傢具鑒賞另附有清明傢具圖片。
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由席地而坐到以居榻為中心,以後又進人到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中國古代的傢具,在不斷的演進中呈現出了各種不同的歷史面貌。尤其是經過唐宋時代的變化,到明清兩代,很快地發展到了它的歷史高峰。明清傢具漸漸地成為蜚聲中外的藝術瑰寶,折射出了舉世無雙的藝術光輝和獨特的文化魅力。
明式傢具
明代是中國古典傢具發展的黃金時期.明式傢具多採用硬木,以黃花梨,紫檀木最為常見.結構採用小結構拼接,使用榫卯,造型上注重功能的合理性與多樣性,既要符合人的生理特點,又富貴典雅,是藝術與實用的結合,明式傢具極少漆,也沒有過多的裝飾,突出木色紋理,體現材質美,形成清新雅緻,明快簡約的風格。明式傢具質朴簡潔、豪放規整,清代傢具工藝精湛、雍容典雅。明式傢具以黃花梨木為主,極少使用其他木材。而黃花梨木傢具,又以桌椅、櫥櫃較多,沒有鑲嵌和雕鏤,只有極少雕刻。明末清初由於黃花梨木匱乏而改用紫檀木加工製作。紫檀木傢具大件甚少,木材寬一般不過八寸,木材材質好,雕刻的較少,不做鑲嵌。據行家介紹,紫檀木木種就有十幾種,根據不同的材質,其價格差別較大,最昂貴的為金星紫檀。
清代傢具
清代傢具與明代傢具不同,大體來說明式簡約,清代繁瑣;明式的造型取勝,清式裝飾見長。清中期以後逐漸使用雞翅木、酸枝木、鐵力木、花梨木等,而新傢具大多是用酸枝木和紅木作材料。酸枝木傢具,大件較多,雕刻花樣多,嵌玉和牙、石、木、螺、景泰藍等。花梨木傢具也多雕刻、多鑲嵌,並且近代產品多。明及清前期的傢具式樣紛呈,常有變化。明朝在造型上設計出了圈椅、四齣頭官帽椅、圓角櫃、大畫案等。清朝在延續了明傢具風格的基礎上,又設計出了特有的傢具,如紅木福壽如意太師椅、炫琴案、紫檀圓凳、釘綉墩等傢具。
明代傢具的特點
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細細分析有以下四點:
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
嚴格的比例關系是傢具造型的基礎。明代傢具的局部與局部的比例、裝飾與整體形態的比例,都極為勻稱而協調。其各個部件的線條,均呈挺拔秀麗之勢。剛柔相濟,線條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現出簡練、質朴、典雅、大方之美。
2.結構嚴謹、作工精細
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極富有科學性。不用釘子少用膠,不受自然條件的潮濕或乾燥的影響,製作上採用攢邊等作法。在跨度較大的局部之間,鑲以牙板、牙條、券口、圈口、矮老、霸王棖、羅鍋棖、卡子花等等,既美觀,又加強了牢固性。明代傢具的結構設計,是科學和藝術的極好結合。
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
明代傢具的裝飾手法,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雕、鏤、嵌、描,都為所用。裝飾用材也很廣泛,琺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樣樣不拒。但是,決不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據整體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積的透雕或鑲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雖然已經施以裝飾,但是整體看,仍不失樸素與清秀的本色;可謂適宜得體、錦上添花。明式傢具紋飾題材最突出的特點是大量採用帶有吉祥寓意的母題,如方勝、盤長、萬字、如意、雲頭、龜背、曲尺、連環等紋,與清式傢具相比,明式傢具紋飾題材的寓意大都比較雅逸,更增強了明式傢具的高雅氣質。
4.木材堅硬、紋理優美
明代傢具的木材紋理,自然優美,呈現出羽毛獸面等膝隴形象,令人有不盡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勢,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這是明代硬木傢具的又一突出特點。明代硬木傢具用材,多數為黃花梨、紫檀等。這些高級硬木,都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工匠們在製作時,除了精工細作而外,同時不加漆飾,不作大面積裝飾,充分發揮、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調、紋理的特長,形成為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形成為自己的獨特風格。
清代傢具的特點
清代傢具,從發展歷史看,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清初至康熙初,這階段不論是工藝水平、還是工匠的技藝,都還是明代的繼續。
所以,這時期的傢具造型、裝飾等,還是明代傢具的延續。造型上不似中期那麼渾厚、凝重,裝飾上不似中期那麼繁縟富麗,用材也不似中期那麼寬綽。而且,清初紫檀木尚不短缺,大部分傢具還是用紫檀木製造。中期以後,紫檀漸少,多以紅木代替了。清初期,由於為時不長,特點不明顯,沒有留下更多的傳世之作,這時期還是處於對前代的繼承期,傢具風格可以稱為明式。
第二階段是康熙至嘉慶。
這段時間是清代社會政治的穩定期,社會經濟的發達期,是歷史上公認的「清盛世」時期。這個階段的傢具也隨著社會發展、人民需要和科技的進步而興旺發達。到了清朝黃金時代的乾隆時期,傢具生產達到了高峰。這些傢具材質優良,作工細膩,尤以裝飾見長,充分展示了盛世的國勢與民風。這些盛世傢具風格,與前代截然不同,代表著清代的主流,被後世稱為「清式風格」。
清式傢具的風格,概括來說有如下兩點:
1.造型上渾厚、莊重
從雍正年開始,傢具新品種、新結構、新裝飾不斷涌現,如折疊式書桌、炕格、炕書架等。在裝飾上也有新的創意,如黑光漆面嵌螺鈿、婆羅漆面、掐絲琺琅等。另外用福字、壽字、流雲等描畫在束腰上,也是雍正時的一種新手法。這時期的傢具一改前代的挺秀,而為渾厚和莊重。突出為用料寬綽,尺寸加大,體態豐碩。清代大師椅的造型,最能體現清式風格特點。它座面加大,後背飽滿,腿子粗壯。整體造型像寶座一樣的雄偉、莊重。
2.裝飾上求多、求滿、富貴、華麗
清中期傢具特點突出,成為「清式傢具」的代表作。清式傢具以雕繪滿眼絢爛華麗見長,其紋飾圖案也相應地體現著這種美學風格。清代傢具紋飾圖案的題材在明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拓寬,植物、動物、風景、人物無所不有,十分豐富。清式傢具的裝飾,求多、求滿、求富貴、求華麗。多種材料並用,多種工藝結合。甚而在一件傢具上,也用多種手段和多種材料。雕、嵌、描金兼取,螺甸、木石並用。此時傢具,常見通體裝飾,沒有空白,達到空前的富麗和輝煌。吉祥圖案在這一時期亦非常流行,但這一時期所流行的圖案大都以貼近老百姓的生活為目的,與明式傢具的陽春白雪相比,顯得有些世俗化。晚清的傢具裝飾花紋多以各類物品的名稱拼湊成吉祥語,如「鹿鶴同春」、「年年有餘」「早生貴子」等,宮廷貴族的傢具則多用「祥雲捧日」、「雙龍戲珠」、「洪福齊天」等等。明末清初之際,西方文化藝術逐漸傳入中國,雍正以後,仿西洋紋樣的風氣大盛,特別是清代廣式傢具,出現了中西結合式傢具,即以中國傳統做法製成器,而雕刻西式紋樣,通常是一種形似牡丹的花紋,這種花紋出現的年代要相對晚些。
清代工匠崇尚在一件傢具上同時採用幾種工藝手法,如雕刻加鑲嵌,彩繪加貼金、包銅或琺琅等,材料的運用也趨多樣,常見的有傢具上加玉、牙、藤、瓷等等。處理手法比起明代更趨多樣化、復雜化。如這一時期出現的紫檀嵌瓷扶手椅、玻璃香幾、嵌玉璧插屏、掐絲琺琅寶座等都是清代特有的傢具裝飾技法。
第三階段是道光以後至清末。
至同治、光緒時,社會經濟每況愈下。同時,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文化、以及教會的輸入,使得中國原本是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發生了變化,外來文化也隨之滲入中國領土。這時期的傢具風格,也不例外的受到影響,有所變化。造型上接受了法國建築和法國傢具上的洛可可影響。追求女性的曲線美,過多裝飾。木材不求高貴,作工也比較粗糙。
明清傢具鑒賞:材質
中國明清傢具的製作材料,多採用極為名貴的紫檀、黃花梨、雞翅木、鐵力木等製作,明代傢具主要以黃花梨為代表,清代傢具主要以紫檀為代表。這些木材在比重、色澤、紋理等方面有其特有的物理性質。
明清傢具鑒賞:工藝
中國明清傢具的工藝包括木材乾燥工藝、打樣工藝、打坯工藝、雕刻工藝、打磨工藝、上蠟和髹漆工藝。雕刻是明清傢具的重要裝飾手段,明清傢具的雕刻,特別講究細部的精緻性。明清傢具的製作中,有「三分做工,七分打磨」的說法。有的紫檀傢具甚至是用竹片一點一點刮磨出來的。明清傢具的髹漆工藝是「揩漆」,首先對傢具進行打磨,以體現木材的天然紋理,然後用天然漆髹。所以,傳世的優秀明清傢具,一般都是「材美工巧」的完美結合,具有深邃的人文內涵,經得起細觀慢品。
明清傢具鑒賞:造型
明代傢具的造型樸素、大方、流暢、舒適。清代傢具沉穆、莊重、華麗、富貴。但總的來講它們都有合理的比例、優美的線條、人性化的設計。比如整體的長、寬、高,整體與局部的權衡比例,線條的應用,曲線的流轉等方面的處理都能從視覺上給人以美的感受。並且中國明清傢具由於文人和皇室的參與,在造型上柔和了「佛、道、儒」的思想。空與空、空與實、方與圓的對比、穿插,點線面的搭配等等都無不透露出豐富的思想內涵。
明清傢具鑒賞:韻味
明代傢具承載著濃厚的文人情趣與風格,清代傢具傳承了皇家風范的宮廷文化。明清深遠的歷史文化賦予了明清傢具的獨特韻味。如,清代傢具的吉祥圖案中,就強烈地體現著「九五之尊」的皇家風范。「龍」的圖案更是宮廷紅木文化的典範。明清傢具傳承了中國古典傢具的文化韻味,共同組成了「紅色收藏」的國粹精華。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清明傢具鑒賞,希望能夠幫助到您。更多關於明清傢具的相關資訊,請繼續關注土巴兔學裝修。
G. 分析說明明代傢具造型`裝飾的審美特徵與實用功能的完美結合!
明代傢具風格特點的了解和掌握,是我們欣賞傢具、鑒定傢具時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細細分析有以下四點:
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
嚴格的比例關系是傢具造型的基礎。我們看以上圖中的明代傢具,其局部與局部的比例、裝飾與整體形態的比例,都極為勻稱而協調。如椅子、桌子等傢具,其上部與下部,其腿子、棖子、靠背、搭腦之間,他們的高低、長短、粗細、寬窄,都令人感到無可挑剔地勻稱、協調。並且與功能要求極相符合,沒有多餘的累贅,整體感覺就是線的組合。其各個部件的線條,均呈挺拔秀麗之勢。剛柔相濟,線條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現出簡練、質朴、典雅、大方之美。
2.結構嚴謹、作工精細
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極富有科學性。不用釘子少用膠,不受自然條件的潮濕或乾燥的影響,製作上採用攢邊等作法。在跨度較大的局部之間,鑲以牙板、牙條、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棖、羅鍋棖、卡子花等等,既美觀,又加強了牢固性。明代傢具的結構設計,是科學和藝術的極好結合。時至今日,經過幾百年的變遷,傢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見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有很高的科學性。
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
明代傢具的裝飾手法,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雕、鏤、嵌、描,都為所用。裝飾用材也很廣泛,琺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樣樣不拒。但是,決不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據整體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積的透雕或鑲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雖然已經施以裝飾,但是整體看,仍不失樸素與清秀的本色;可謂適宜得體、錦上添花。
4.木材堅硬、紋理優美
從以上圖片中,可以明顯看出,明代傢具的木材紋理,自然優美,呈現出羽毛獸面等膝隴形象,令人有不盡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勢,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這是明代硬木傢具的又一突出特點。明代硬木傢具用材,多數為黃花梨、紫檀、鸂鶒木等。這些高級硬木,都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工匠們在製作時,除了精工細作而外,同時不加漆飾,不作大面積裝飾,充分發揮、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調、紋理的特長,形成為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形成為自己的獨特風格。這是明代傢具的又一特點。
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概括起來,可用造型簡練、結構嚴謹、裝飾適度、紋理優美四句話予以總結。以上四句話,也可說四個特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了明代傢具的風格特徵。當我們看一件傢具,判斷其是否是明代傢具時,首先要抓住其整體感覺,然後逐項分析。只看一點是不夠的,只具備一個特點也是不準確的。這四個特點互相聯系,互為表裡,可以說缺一不可。如果一件傢具,具備前面三個特點,而不具備第四點,即可肯定他說,它不是明代傢具。後世模仿上述四個特點制的傢具,稱為明式傢具。
H. 中式古典傢具的特點介紹
傢具的體積一般都比較大,而且都是擺放在比較顯眼的地方,所以傢具不僅有很強的實用功能,還對家庭的整體裝修效果有很大的影響,不同風格的傢具帶來的視覺效果也是不一樣的。中式古典風格的傢具是目前比較受歡迎的,雖然沒有歐式風格的傢具那麼精美,但是簡單中流露著高雅,總體感覺非常的簡潔大氣,下面就是中式古典傢具的特點。
工藝精良
中式古典傢具的結構設計,是科學和設計的極好結合。中式古典傢具最典型的連接方式是榫卯結構極具科學性。很多傢具幾乎不用一枚鐵釘,其結構受空氣濕度的影響較小。在跨度較大部件之間的連接處,常常鑲以牙板、牙條、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棖、羅鍋棖、卡子花等,既美觀,又加強了牢固性。
紋理雅緻
中式古典傢具在選材上極有講究,且常常充分利用原有的紋理特點,挖掘木材本身的自然美。工匠們在用這些材料製作傢具時,常常不再進行覆蓋式的表面塗飾,而是用打蠟、上清油等方法,讓木材本身的紋理、色調充分顯現。
裝飾合理
經過千百年的發展,中國傢具藝人積累了大量的裝飾經驗,裝飾技法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就裝飾技法而言,鑲、嵌、雕、鏤、描,無所不能。然而,在具體的某件傢具上,決不因為材料技法多樣而隨意堆砌或進行炫耀式的裝飾,而是局部裝飾服從整體,以襯托整體的簡潔之美,做到錦上添花。
結構嚴謹
嚴格的比例關系是中式古典傢具造型的基礎。典型的中式傢具局部與整體的比例、圖案與結構的形態關系都極為勻稱而協調。
中式古典傢具要點
中式風格的構成主要體現在傳統傢具(多為明清傢具為主上,格調高雅,造型簡朴優美,色彩濃重而成熟。中國傳統室內陳設包括掛屏、屏風、博古架等,追求一種修身養性的生活境界。端正穩健,而在裝飾細節上崇尚自然情趣,花鳥、魚蟲等精雕細琢,富於變化,充分體現出中國傳統美學精神。
傳統的中式傢具工藝非常的精良,使用壽命也很長,不會輕易的出現破損或者是介面斷開等現象,非常的牢固。中式傢具講究材料的自然色彩,所以在外觀上不會太花哨,但是表面的紋理非常的流暢自然。中式傢具的整體感覺比較質朴,沒有太多的裝飾,但是細節處理的比較精細,而且在傢具的樣式上精心的設計,特別是面積不大的房屋,使用中式傢具非常的舒適。
I. 中國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
造型簡潔、結構合理、線條挺秀舒展、比例適度、不施過多裝飾的那種素雅端莊的自然美而專形成屬獨特的風格.一、外形輪廓的舒暢與忠實; 各部線條的雄勁而流利,更加上它顧全到人體形態的環境,為體現處處適用的功能,而做成適宜的比例和曲度。
J. 明清海黃傢具雙圓卡子花是用膠沾上的嗎
明清海黃傢具雙源子花是用膠粘上的吧?我覺得應該差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