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googlenest智能家居

googlenest智能家居

發布時間:2021-02-19 18:25:06

① 只有2款產品,Google Nest憑什麼成為智能家居中心

從本質上講,所有與Nest合作的企業,其設備可以與Nest產品協同工作。這樣一來,例如:當你開啟房屋前門時,恆溫器會調整到你偏好的溫度,房屋的燈光就會打開,你的乾衣機將切換到靜音模式。產品之間可以協調互動相比以前一堆各自孤立的產品,距離創造智能家居的生態系統 更進一步。這些企業也把Nest從單純的智能恆溫器或煙霧探測器變成了一種遙控家裡其餘家電的控制中心。

② 谷歌為什麼要收購Nest

今天相信很多人在瀏覽了各大科技媒體之後,都在不停追問一個問題:一個只生產煙霧探測器和智能溫控器的公司怎麼值得了32億美金?淘寶上一搜,差不多的東西也就百十塊錢嘛。對此,小西只想說兩點,第一,貨比貨的確得扔;第二,谷歌在此時此刻的「築巢感」如此強烈,以至於願意花32億美金買下Nest 這家智能家居創業企業,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把這事說得更透徹一點。

其一,物聯網(或者智能家居)的真正落地,需要一款明星級產品的引領

Nest有什麼?已經成為傳奇的創始人,iPod 之父 Tony Fadell;月出貨量超過5萬台的產品,「在眾多主要零售商處成為暢銷品,安裝在全球各地的家庭里」。對於這一點的重要性,Nest 創始人兼工程師副總裁Matt Rogers 說的明白:

「在建立一個開放平台之前,Nest 首先要創造出偉大的產品、用戶體驗和團隊,我們要先給其他的開發者定義一個良好的用戶體驗是什麼樣的,之後才能把大家接入進來。」

而對於谷歌來說,除了谷歌眼鏡之外,其實依然缺乏夠酷的硬體產品。或者說,他雖然發布過幾個比較驚艷的產品,但目前還沒有一樣真正在市場上取得成功。在2013年末,即便谷歌眼鏡,發展似乎也遇上了瓶頸,遭到不少吐槽。看看那些群眾的呼聲,「在2014年,如果這東西賣600美元而且長成這蠢樣(Dorky Looking),那前景將會一片暗淡,因為大眾期待實在是太高了」。

在智能家居領域,谷歌之前只是發布過一個軟體產品PowerMeter,後來還因為反響寥寥而關閉了。一直以來,谷歌雖然對蘋果的封閉性商業模式有所指摘,但對蘋果的產品設計理念還是佩服有加的。谷歌想從Nest 得到的一切應該正如Tony Fadell所說:「我們將繼續對我們家裡面的那些不受人喜愛的產品進行重新想像和徹底改造,正如我們此前一樣。(加入 Google 後)我們的產品交付大家手中的速度只會更快。」

簡單說,在谷歌的布局裡面,Nest之於物聯網(至少智能家居),就像iPod 之於數字音樂、iPhone之於智能手機以及APP市場一樣,無疑將起到開路先鋒的關鍵作用。

其二,與傳統產業合作夥伴的商業模式已經得到驗證

如果說第一部分的分析說明了Nest在產品上很牛逼的話,那麼,這一部分的工作將說明他在線下產業鏈的整合上一樣到位。

根據目前資料,Nest已經跟美國的一些最大的能源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甚至還「有一支超過 25000 人的專業認證人員隊伍幫助在美國和加拿大安裝 Nest」。這說明了什麼?Nest不但具備在產品上的超級創新能力,而且還具備了很強大的商業拓展能力。其實關於互聯網公司這兩種能力的鍛造,我們在國內已經探討很多,比如大家會傾向於認為騰訊強於產品而弱於商業營銷,而阿里則強於商業營銷弱於產品。Nest在短時間內兼具了這兩種能力,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其創始團隊的牛逼之處。

當然, Tony Fadell也提到,Nest之所以與谷歌合作,也是因為預料到將會遭遇到諸如法律、物流配送、本地化等各方面的挑戰。但小西也認為,這其中的關鍵之一是,Nest已經向谷歌證明,其與傳統產業的合作模式已經在線下得到初步驗證。

其三,谷歌將基於智能家居的開放平台,進行垂直產業整合

簡單說,物聯網(或者智能家居)的產業鏈條可以細分為平台運營商、方案集成商、終端設備商、基礎感測器供應商等幾個層面。Nest目前已經證明了他是一個成功的終端設備商,但正如在互聯網領域中「得平台者得天下」一樣,未來的智能家居產業鏈中,平台運營商的地位也將占據食物鏈的頂端位置。所謂物聯網,在前期的終端嵌入到生活場景之後,更關鍵的還在於在業務和管理方面實現「物與物」和「人與人」通信的結合。

也正是基於此,在2013年9月,Nest就正式宣布將在2014年初開放Nest API 介面給所有開發者,Nest 將通過其Web 開放平台提供API 介面,允許第三方開發者創建軟體、硬體、服務等並將其和自動調溫器連接在一起,通過利用Nest 的感測器、控制晶元和演算法等,來更好的檢測、調整房間里的各個家電的運行情況。

但要做到這些,無疑需要在通信管道、產品互操作性、產業合作模式等多個層面具備極大的撬動力量。單憑Nest 一己之力,顯然做起來會比較費時費力。這期間難度有多大?Tony Fadell就抱怨說,之前他 90% 的精力都放在了公司的基礎設施建設上面,所以沒有辦法抽出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即設計產品和體驗)。這種做法顯然不科學。

反過來我們看谷歌的定位,他給自己的使命「整合全球范圍的信息,使人人皆可訪問並從中受益」。顯然,成為物聯網平台運營商正是他的目標之一。在Nest看來,「Google 擁有加速 Nest 在家庭軟硬體及服務方面發展所需的一切商業資源,全球性的規模以及平台」,雙方在一起顯然是一個再雙贏不過的結局。

③ Google 為什麼 32 億收購 Nest Labs,如何評價

曾經3次有機會去nest都放棄了,作為衰神一員說點想法。

1,智能家居只是泛泛而談,但是nest有希望成為家庭信息搜集與處理平台,而且這部分信息是Google現在拿不到的,溫度,濕度,包括可能的各種其他sensor 數據是Google平台沒有的,這對於致力整合信息的Google是互補。更不用說和其想進入家庭的戰略目標一致

2, Google收購在理,但為啥出這么高?原因我想是這個家庭信息這個平台不會太多,入口可能就一個,nest現在有這個趨勢,Google不差錢,至於本身就是Google投資也受page和布林青睞算是錦上添花

3,nest數據價值還是很高的,Google最喜歡獨特有價值數據,這個可能比nest軟硬體能力對Google還重要,Google負責推廣和數據,nest負責產品是可以想到未來可能

4,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要是連點成線,那麼nest這樣類似就是連點成面,唯一不變的是信息越來越豐富,數據越多價值越高,如果這次收購能促成更多公司致力於生活行為信息化數據化,本身就是對Google大利好,極端說千金買馬骨也值得

5,最後八卦下為啥不是蘋果,nest從創始人到主力都是iPod前員工,產品也很蘋果化,所以一直有說蘋果會收購。不過要知道Fadell當年就是因為在iOS主導權戰爭中輸給Forstall,沒有拿下iPhone和iPad大權才走人,現在再回去恐怕也難

④ 谷歌插手智能家居領域 能後來居上嗎

首先,google在智能家居領域並非後來居上,早在2009年其推出的Powermeter智能電表水表項目,回就已經是智能家居的應用了(那時答候蘋果還沒有智能家居概念產品,微軟的維納斯計劃雖然自1999年左右推出,但未形成市場),在後面,google做了Google TV 、Nexus Q、Chromecast等產品嘗試,可以說並沒有找到感覺,直到2014年花了32億美金收購Nest,google才找到了真正的智能家居產品的理解。從目前來看,google、蘋果、微軟雖然都有智能家居產業的布局和動作,但決心最大,產出最豐富,前瞻更遠的,個人認為還是google。最近,google貌似要回歸到平台概念了,硬體產品會更多地依靠合作夥伴去設計和生產,個人比較看好這個思路,所以,回到提問,google在智能家居領域並非後來,業已居上。

⑤ 看兩台google home爭論自己是不是人類

Paul Miller 是一位專業科技作家,也是著名科技博客 The Verge 的專欄記者。他對 Google 剛剛在 I/O 大會(開發者大會)上發布的智能家居系統 Google Home 以及最大的對手——亞馬遜的王牌智能家居產品 Echo 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昨天是 Google 開發者大會的第一天,Google 帶著自己引以為傲的智能家居設備 Google Home,加入了 「智能助手」 領域的競爭游戲。顯而易見,Google Home 不僅是對亞馬遜 Echo 的強勢回應,也被認為是智能助手系統的再一次升級:「坐」 在你的廚房裡,聽你的一切調遣。 亞馬遜曾經將 「Echo」 的誕生看成一個偉大的突破(36 氪曾對 「Echo 的誕生始末」 進行過深度報道)。而現在,Google 卻有點小無恥地將這個概念裝進了自己嶄新的梨形揚聲器中。當然,Echo 身上也沒有一個組件是 「原裝」 的:無線喇叭是 Jambox 提供的,環境感知收聽配件是微軟 Kinect 的,自然語言查詢技術是 Google 的。當然,購物平台是由亞馬遜提供的。所以,亞馬遜做到的,就是把漂浮在各處的理想化概念集中起來,轉化為一個完美的組合產品,並給這個 AI 產品起了個好記的名字:Alexa。 而現在,Google 也有點兒手癢了。 很顯然,Google 是有一些優勢的。畢竟它是 Google,一個在人人都需要的中國站索引領域 「摸爬滾打」 十年以上的中國絡巨頭。但沒有誰能保證這個新設備是否會轟動全球,因為……還記得那個被評為 2012年 最令人失望的十大產品之一的 Google Nexus Q(36 氪曾經為 Nexus Q 寫過相關專欄文章)嗎? 但是至少我們有幾個靠得住的理由來證明,Google Home 的誕生的確給了亞馬遜不少的壓力。 讓我們不妨來說說看,Google之所以拚命與 Amazon「搶飯碗」 以及亞馬遜應該感到憂慮重重的幾個理由: 1、Google 搜索是大部分中國站內容的必入 「關卡」,同時,Google 搜索也正在讓自己的新助手(Google Home)學會引導人們更加頻繁地使用它。Google Home 可以回答很多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基於搜索來處理後續問題並根據問題跟蹤更大的內容範圍。 2、你可以通過 Google Home 控制自己的 Chromecast 電視棒。 3、如果你是個土豪,擁有一個超多房間的大別墅,而且不介意在每個房間里放置一個或多個 Google Home。OK,打開音樂,就可以通過多個 Google Home 及 Google Cast 揚聲器同時播放。 4、Google日歷與 Gmail 通常是使用者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與 Alexa 相比,Google Home 將為用戶的待辦事項列表與郵件提供更加簡便的時間管理服務。 5、Amazon Echo 可能只限於美國及英語國家使用(說英文);而 Home 將很可能沒有這些限制。所以,那些非英語國家終於能感受到,跟自己的智能家居對話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6、根據一些 Echo 買家的反映,它的音質有點糟糕。所以,這一點我想應該難不倒 Google。 當然也有這種說法:兩者之間也許只是打了個平局,很多人把 Echo現在的處境描述地過於困窘。原因大致如下: 1、這兩個智能家居設備都可以向你報告天氣情況、設定時間提醒、播放音樂……反正功能基本涵蓋了大多數人類渴望的實際交互應用。 2、可能 Google Home 的音質並不比 Echo 好聽到哪裡去,很多人只是對前者過於樂觀。 3、Google 可以將 Google Home 與你的 Google 賬號進行捆綁?但如果你想在賬號之間隨意切換,這還只是一個理論優勢而已。目前你還不能,所以現在這還沒什麼好自誇的。 4、家居的自動化仍然是一團亟待深入研究的迷霧。Amazon 正在這方面進行一些碎片化地革新。這也意味著,Echo 在用戶端還有很多工作及內容要去解決。Google 雖然承諾要將一些更尖端的東西融入 Google Home,比如說 Google Nest(曾被 Google 以 32 億美元天價收購的智能家居公司)的一些基礎性材料。但是 Google 從來沒說到底什麼時候進行操作,所以這一切還是想像。 基於以上原因,我們就可以把這次 「對決」 看成平局。 好了,Echo的支持們也可以反駁。以下是我認為 Amazon正掌握著該領域的主動權,而 Google應該為變成 「跟風者」 而感到難過的原因: 1、重要的事情強調三遍:API、API、API!在某種程度上,亞馬遜已經將 Alexa 相關技術的 「大門」 向開發者們廣泛敞開。這就意味著,Alexa 可以做任何亞馬遜從沒有計劃過的事情。為了控制這些嶄新的功能,未來你可能必須記住各種不同的指令。感覺很煩?但至少 Alexa 有可能做到這些。而 Google Home 卻不支持 API,感覺是不是也不怎麼好? 2、盡管我們最好不要去將一些非人類的東西進行人格化及性別化,但對著智能家居時,用嘴唇和舌頭發出 「Alexa」 這個單詞好像比 「OK Google」 要容易很多。 3、你喜歡通過發出聲音來買東西嗎?OK, 亞馬遜在 「智能化購物」 這方面更擅長一些。 4、是不是覺得 「Amazon 可能正在聽你講話」 聽起來有點恐怖?但有些人覺得 「Google 隨時都在潛意識地聽你講話」 這一點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5、很多人都辦理了亞馬遜的全年99 美元的 「亞馬遜金牌會員制」(Amazon Prime),裡麵包含了一項免費的流媒體音樂服務。值得 Echo 買家高興的是,Echo 已支持全球最大的流媒體音樂平台 Spotify;但 Google 方面目前還不清楚會有什麼動作。但是 Google 真的希望讓我去注冊 Google 音樂播放器嗎?當我想聽某一個頻道時,Google Home 真的能識別 Google 音樂播放器是個什麼東西? 最後要說的是,如果你現在想問我的個人意見,我估計,亞馬遜現在正處於焦慮狀態。Google 的整個商業模式是 「善於搜索」,而且正在往裡注入數十億美元進行完善。不得不承認的是,Alexa 是一個很好的概念產品,而且在去年大多數時間里都被認為是該領域 「最值得驕傲的產品」,並且為人工智慧行業帶來了無數歡樂。但與最前沿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最前沿的信息儲存及檢索技術進行競爭,亞馬遜能負擔得起巨額的資金和精力嗎? 從 Google 方面來講,如果其可以在開發 Home 的過程中不出現漏洞,不中國功近利,不把產品的 「地基」 弄得太糟糕,Google Home 將對 Google 生態系統的建立產生長時間的積極推動作用

⑥ homekit和nest哪個強

蘋果公司在這周發布了加入智能家居革命的消息,並且表示將會構建一個以iPhone為中心的智能家居系統。這個被命名為HomeKit的系統核心是蘋果的移動設備,換言之,用戶可以通過iPhone控制包括門鎖、照明、調溫器等等的傢具設備。 雖然Google公司並未宣布創建類似的智能家居系統,但是,Google很在就在虎視眈眈家居設備自動化這個領域。Google公司最近才向專門研發智能調溫器以及火警預報器的公司Nest投資了32億美元顯然,Google早就有計劃進入智能家居領域了。

⑦ Google Home或Amazon Echo值得買嗎

Paul Miller 是一位專業科技作家,也是著名科技博客 The Verge 的專欄記者。他對 Google 剛剛在 I/O 大會(開發者大會)上發布的智能家居系統 Google Home 以及最大的對手——亞馬遜的王牌智能家居產品 Echo 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昨天是 Google 開發者大會的第一天,Google 帶著自己引以為傲的智能家居設備 Google Home,加入了 「智能助手」 領域的競爭游戲。顯而易見,Google Home 不僅是對亞馬遜 Echo 的強勢回應,也被認為是智能助手系統的再一次升級:「坐」 在你的廚房裡,聽你的一切調遣。
亞馬遜曾經將 「Echo」 的誕生看成一個偉大的突破(36 氪曾對 「Echo 的誕生始末」 進行過深度報道)。而現在,Google 卻有點小無恥地將這個概念裝進了自己嶄新的梨形揚聲器中。當然,Echo 身上也沒有一個組件是 「原裝」 的:無線喇叭是 Jambox 提供的,環境感知收聽配件是微軟 Kinect 的,自然語言查詢技術是 Google 的。當然,購物平台是由亞馬遜提供的。所以,亞馬遜做到的,就是把漂浮在各處的理想化概念集中起來,轉化為一個完美的組合產品,並給這個 AI 產品起了個好記的名字:Alexa。
而現在,Google 也有點兒手癢了。

很顯然,Google 是有一些優勢的。畢竟它是 Google,一個在人人都需要的網站索引領域 「摸爬滾打」 十年以上的網路巨頭。但沒有誰能保證這個新設備是否會轟動全球,因為……還記得那個被評為 2012年 最令人失望的十大產品之一的 Google Nexus Q(36 氪曾經為 Nexus Q 寫過相關專欄文章)嗎?
但是至少我們有幾個靠得住的理由來證明,Google Home 的誕生的確給了亞馬遜不少的壓力。
讓我們不妨來說說看,Google之所以拚命與 Amazon「搶飯碗」 以及亞馬遜應該感到憂慮重重的幾個理由:
1、Google 搜索是大部分網站內容的必入 「關卡」,同時,Google 搜索也正在讓自己的新助手(Google Home)學會引導人們更加頻繁地使用它。Google Home 可以回答很多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基於搜索來處理後續問題並根據問題跟蹤更大的內容範圍。
2、你可以通過 Google Home 控制自己的 Chromecast 電視棒。
3、如果你是個土豪,擁有一個超多房間的大別墅,而且不介意在每個房間里放置一個或多個 Google Home。OK,打開音樂,就可以通過多個 Google Home 及 Google Cast 揚聲器同時播放。
4、Google日歷與 Gmail 通常是使用者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與 Alexa 相比,Google Home 將為用戶的待辦事項列表與郵件提供更加簡便的時間管理服務。
5、Amazon Echo 可能只限於美國及英語國家使用(說英文);而 Home 將很可能沒有這些限制。所以,那些非英語國家終於能感受到,跟自己的智能家居對話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6、根據一些 Echo 買家的反映,它的音質有點糟糕。所以,這一點我想應該難不倒 Google。
當然也有這種說法:兩者之間也許只是打了個平局,很多人把 Echo現在的處境描述地過於困窘。原因大致如下:
1、這兩個智能家居設備都可以向你報告天氣情況、設定時間提醒、播放音樂……反正功能基本涵蓋了大多數人類渴望的實際交互應用。
2、可能 Google Home 的音質並不比 Echo 好聽到哪裡去,很多人只是對前者過於樂觀。
3、Google 可以將 Google Home 與你的 Google 賬號進行捆綁?但如果你想在賬號之間隨意切換,這還只是一個理論優勢而已。目前你還不能,所以現在這還沒什麼好自誇的。
4、家居的自動化仍然是一團亟待深入研究的迷霧。Amazon 正在這方面進行一些碎片化地革新。這也意味著,Echo 在用戶端還有很多工作及內容要去解決。Google 雖然承諾要將一些更尖端的東西融入 Google Home,比如說 Google Nest(曾被 Google 以 32 億美元天價收購的智能家居公司)的一些基礎性材料。但是 Google 從來沒說到底什麼時候進行操作,所以這一切還是想像。
基於以上原因,我們就可以把這次 「對決」 看成平局。
好了,Echo的支持們也可以反駁。以下是我認為 Amazon正掌握著該領域的主動權,而 Google應該為變成 「跟風者」 而感到難過的原因:
1、重要的事情強調三遍:API、API、API!在某種程度上,亞馬遜已經將 Alexa 相關技術的 「大門」 向開發者們廣泛敞開。這就意味著,Alexa 可以做任何亞馬遜從沒有計劃過的事情。為了控制這些嶄新的功能,未來你可能必須記住各種不同的指令。感覺很煩?但至少 Alexa 有可能做到這些。而 Google Home 卻不支持 API,感覺是不是也不怎麼好?
2、盡管我們最好不要去將一些非人類的東西進行人格化及性別化,但對著智能家居時,用嘴唇和舌頭發出 「Alexa」 這個單詞好像比 「OK Google」 要容易很多。
3、你喜歡通過發出聲音來買東西嗎?OK, 亞馬遜在 「智能化購物」 這方面更擅長一些。
4、是不是覺得 「Amazon 可能正在聽你講話」 聽起來有點恐怖?但有些人覺得 「Google 隨時都在潛意識地聽你講話」 這一點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5、很多人都辦理了亞馬遜的全年99 美元的 「亞馬遜金牌會員制」(Amazon Prime),裡麵包含了一項免費的流媒體音樂服務。值得 Echo 買家高興的是,Echo 已支持全球最大的流媒體音樂平台 Spotify;但 Google 方面目前還不清楚會有什麼動作。但是 Google 真的希望讓我去注冊 Google 音樂播放器嗎?當我想聽某一個頻道時,Google Home 真的能識別 Google 音樂播放器是個什麼東西?
最後要說的是,如果你現在想問我的個人意見,我估計,亞馬遜現在正處於焦慮狀態。Google 的整個商業模式是 「善於搜索」,而且正在往裡注入數十億美元進行完善。不得不承認的是,Alexa 是一個很好的概念產品,而且在去年大多數時間里都被認為是該領域 「最值得驕傲的產品」,並且為人工智慧行業帶來了無數歡樂。但與最前沿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最前沿的信息儲存及檢索技術進行競爭,亞馬遜能負擔得起巨額的資金和精力嗎?
從 Google 方面來講,如果其可以在開發 Home 的過程中不出現漏洞,不急功近利,不把產品的 「地基」 弄得太糟糕,Google Home 將對 Google 生態系統的建立產生長時間的積極推動作用。

⑧ 只有2款產品,Google Nest憑什麼成為智能家居中心

一流的企業做標准 由於智能家居目前缺乏一個統一的標准 導致市面上各家產品相專對獨立 用戶如果想要使用屬多個品牌的智能家居就需要安裝多個APP 如果谷歌能夠制定出一個標准協議出來 那麼即便它沒有產品也可以作為智能家居中心 現在說谷歌是智能家居中心有點太早了

⑨ 如何讓智能家居兼容homekit

簡單說,HomeKit要打破現在各個智能硬體廠家各自為政,用戶體驗參差不齊的混亂市場格局,讓各個廠家的智能家居設備能在iOS層面互動協作,而無需這些廠家直接對接。仔細研究這個架構後,我們發現Home Kit是一套協議,是一個iOS上的資料庫,更是智能家居產品互聯互通的新思維模式。蘋果留給了智能硬體開發商以及第三方開發者很多的發展空間。
首先說說通訊協議。 HomeKit規范了智能家居產品如何和iOS終端連接和通信。蘋果軟體高級副總裁 Craig Federighi 在WWDC Keynote里輕描淡寫地說通過Home Kit協議的綁定功能(Secure Pairing)能確保只有你的iPhone能夠開你的車庫門。當然軟硬體通信協議學問大了。在宣布的晶元合作夥伴里有Broadcom, Marvell和Ti,這幾家都是植入式Wi-Fi晶元的主流供應商,所以可以確認HomeKit前期主要支持Wi-Fi或者直連乙太網的設備。目前Wi-Fi智能硬體開發上有不少難點要克服,包括設備如何與手機配對, 如何得到Wi-Fi密碼並且加入家裡的熱點,如何保證穩定和安全的遠程連接等等。
在資料庫層面,蘋果推出了一個有利於行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在iOS上建立了一個可以供第三方app查詢和編輯的智能家居資料庫。這個資料庫包含幾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對現在的智能硬體開發商有借鑒意義的:家庭,房間,區域,設備,服務, 動作,觸發。
HomeKit把家庭看作一個智能家居設備的集合,通過家庭,房間,區域把這些設備有機的組合起來。設備和服務這兩個概念很有意思。這里蘋果引入了一個對於硬體產業相對陌生,但是相當「互聯網」的概念:面向服務設計(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硬體設備被定義成一個提供一個或者多個服務的單元,而這些服務可以被第三方應用發現和調用。例如飛利浦的Hue LED燈就可以理解成提供照明服務的設備,其中開關控制,顏色和亮度的控制都是屬於這個服務的具體功能。同樣,海爾的天尊空調可以理解為一個提供製冷,制熱,空氣凈化等多個和空氣質量相關的服務的設備。
家庭里所有的支持HomeKit標準的智能設備把支持的服務發布出來,通過iOS的發現機制被收錄到一個統一的資料庫里。 在設備和服務這些基本單位之上,HomeKit定義了家,房間,區域(多個房間的組合)等場景單元來讓家裡的多台設備形成有機的組合。例如睡房裡的電器(例如燈和窗簾)可以被組織成一個場景,統一控制。區域可以把多個房間的設備組合起來一起控制。
HomeKit除了遙控還能幹什麼?
說到控制,HomeKit的設計遠遠不像有些媒體解讀的那樣,簡單地把iPhone變成一個萬用搖控器。Home Kit的控制體系裡有兩個重要的自動化概念: 觸發 (Trigger)和操作 (Action)。 這個非常像國外比較火的IFTTT應用,用戶可以用簡單的「IF X THEN Y」 公式和很多現成的數據介面實現非常多元化的自動提醒和操作功能。同樣,通過Home Kit的觸發和操作機制可以實現各種場景的自動化操作:例如 「當睡房燈被打開時把窗簾拉上」等。
當然以蘋果的做事風格,他們把HomeKit作為一個開發框架,不會也不可能參與到這些具體的場景的定義和實現。就好比在iOS上可以具有開發游戲的基礎設施,但蘋果不會做游戲一樣,HomeKit開放數據介面給開發者,方便他們實現智能家居的創新。Home Kit的一個賣點是Siri的整合。用戶可以通過語音輸入控制指令。這其實也是為開發者所用的設施,因為指令本身是開發者定義的。
通過對HomeKit架構和第一批合作夥伴的分析,我們可以認為蘋果在智能家居其實是在打造一個廠家+開發者共同服務用戶的生態環境。通過一個開放的設計理念,蘋果預留了相當大的空間給合作方,同時也細化了他們的分工。硬體廠家的專長在提供好的產品,而在手機上建立良好的用戶體驗則是開發者,特別是第三方開發者的長處。而蘋果本身則繼續以平台的定位。在公創造推進智能家居行業發展的環境,在私鞏固iOS設備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
HomeKit這張拼圖還缺了什麼?
但是我們也能看到HomeKit這個智能硬體+iOS+Apps/Siri的智能家居組合顯然是不完整的。當用戶拿著iOS設備在家時,手機可以暫時成為 智能家居的中樞神經,但iOS的高度移動性作為part-time中樞神經顯然是不合適或者說是不足夠的:當用戶離開家,原來完美的智能的家庭馬上被打回到石器時代。
這里蘋果留出了一個空缺:在iOS以外協調智能硬體的hub。這里有兩種可能性:一個是偏硬體的做法 —— 蘋果可以把自己的Apple TV,Airport路由器,以及未來要推出的iTV,作為persistent的智能家居中樞。另外一個偏軟體的可能性是這個責任放在iCloud。
最關鍵的是,HomeKit給國內創業團隊和硬體廠家提供了什麼機會?
最後我來分析一下智能家居市場的現狀和HomeKit帶來的的機會。目前智能家居產品的市場策略主要有4種:
第一類是像海爾uHome或者美國的Control4這樣的整體智能家居系統,通過物理布線或Zigbee等無線通訊方式把兼容的照明,影音,安防電子設備連接到一個中控系統實現統一控制。這種整體方案功能完整,用戶體驗統一,但需要專業的安裝,而且價格不菲。國內廠家一般選擇跟房地產開發商合作,主打前裝市場,但是普及速度比較慢。
第二類是國際一線的家電企業先制定一套軟體協議先把自家產品連接起來成為一個平台,然後通過協議的開放讓其他廠家的產品加入其生態系統。三星的Smart Home和海爾的U+智慧家庭操作系統都是這個理念。三星是從強勢的電視和手機方面切入,海爾則憑著白色家電的領先優勢入場。
第三類是以路由器/網關方式切入,用取代路由器這樣的普及性產品來降低進入家庭的門檻,佔領家庭的數據入口,然後逐漸整合其他產品。最近市面上智能路由器的玩家不少。小米更是高調地用小米智能家居樣板間來展示小米路由器的整合能力。
這三類走的是平台思維,門檻高而且周期長。大多數創業團隊和廠家選擇的是第四種策略:把單一功能的產品做到極致,單點突破進入家庭,然後逐漸擴展產品線,嘗試整合其他產品。Nest(Google收購前),Dropcam,Belkin WeMo,Smartthings,Hue,墨跡天氣, 幻騰智能,博聯,以及大多數的家電企業和智能硬體創客都是走的這個產品方向 。
顯然 HomeKit的定位對第四類的玩家更為友好,而前三類玩家將在未來受到較大沖擊。
蘋果希望通過一個比較開放的模式來吸引這些單品硬體廠家與其對接。除了提供完善的協議,通用資料庫和龐大的iOS用戶群,還引入了第三方開發者,使其為廠家產品所用,給不同場景的應用提供軟體支持。
於是,有能力和野心操作前三種平台模式的玩家局面就有點尷尬。那些在硬體產品上和蘋果沒有直接競爭產品的企業,倒是可以盡量與蘋果HomeKit兼容。而三星,小米這些定位和蘋果類似的平台的發展必然會使市場形成多個具有規模的智能家居平台同時存在的群雄割據局面,給希望能與這些平台同時兼容的硬體廠家帶來非常高的研發和維護成本。
幫助這些硬體廠家克服這些智能家居平台之間的兼容性問題也給物聯網技術和雲端服務的供應商帶來了新的機遇。機智雲,還有像Arrayent和Ayla Networks這些與我們定位類似的物聯網服務平台在提供完善的硬體雲端支持服務基礎上,可以通過提供硬體產品的跨平台的接入能力而被更多的智能家居廠家接受。
總的來說,蘋果HomeKit的推出對整個智能家居產業的發展是個利好。iOS8在10月份推出後會大大提升消費者對相關智能硬體的關注度。在手機操作系統上搭建了合理的架構,留出來給各路玩家的機會也相當的巨大。Google馬上就要召開的Google IO開發者大會也一定會有相應的動作,讓智能家居市場的熱度繼續升溫。Show Time!

⑩ 最近聽說有一家主打全場景智能家居的企業,有知道的嗎

深圳市雲圖數字科技推出的,有品位的全場景智能家居品牌商。物聯體驗帶入每個家庭,構建萬物互聯的智慧生態。

閱讀全文

與googlenest智能家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molteni傢具 瀏覽:543
ps4返港維修要多久 瀏覽:619
滄州家電舊貨市場在哪裡 瀏覽:631
石家莊長豐家電維修 瀏覽:136
三極體電路圖講解 瀏覽:459
課桌怎麼翻新 瀏覽:394
如何檢驗小米手機是否維修過 瀏覽:81
宏冠傢具學校如何 瀏覽:350
怎麼讓舊家電變成智能家電 瀏覽:571
戀岩家居 瀏覽:715
杭州花園傢具配飾怎麼搭配 瀏覽:807
蘋果手機按鍵維修大概需要多久 瀏覽:348
庫爾勒寬頻維修電話 瀏覽:504
邢台誠信家電維修中心 瀏覽:506
多門鈴電路 瀏覽:892
舊房翻新怎麼刷植物纖維牆衣 瀏覽:607
大連機場傢具市場 瀏覽:647
長虹3D42A3000液晶電視維修視頻 瀏覽:154
東風天龍廠家電話多少 瀏覽:320
工業開關電路 瀏覽: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