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鍵盤內部的4根線是什麼順序連接到電路板上的
鍵盤內部的4根線從左到右,那些觸片連接的線對應的功能分別是:地線回(G)、讀數據線(D)、寫數答據線(C)、+5V線(V);如果出錯,把DC線互換。最好有個萬用表一測電壓和正負極就非常清楚了。
一般的排列方式是:紅白綠黑從左到右定義:
紅色-USB電源 標有-VCC、Power、5V、5VSB字樣
綠色-USB數據線(正)-DATA 、USBD 、PD 、USBDT
白色-USB數據線(負)-DATA-、USBD-、PD-、USBDT
黑色-地線 -GND、Ground
⑵ 電腦沒用的軟盤驅動器能否變成USB軟碟機就像把硬碟改為移動硬碟那樣
如果只是想讀一下的話
找一條接軟碟機的線(和接硬碟的不一樣,窄一些)
把電腦拆開(主板上要有軟碟機的介面,老一點的應該都有)
把軟碟機裝在機箱架子上,接到主板上(軟碟機上方向我一時記不起,主板上是紅線對1(粗))
插好軟碟機電源
開機在CMOS里把軟碟機打開就可以了
(A驅1.44M 3.5寸)
至於改USB軟碟機,我也沒聽說過,不好意思
現成的到的確有賣
話說,電腦主板上的介面是通用的,不可能說「不是普通的」吧?
品牌機沒有軟碟機位置?你把軟碟機線和軟碟機電源線(小4pin)從機箱後面的擴展槽擋板拉出來好了
使用的時候最好不要亂動軟碟機,也不要放在很灰的地方,我有個軟碟機似乎是這么壞的?
注意軟碟機的介面和並口硬碟的相似,但比較窄,線也比較窄
有圖有真相
http://www.hongen.com/pc/diy/hard/ruanqu/rq0003.htm
http://www.hongen.com/pc/diy/diy/ruansj/index.htm
要是實在沒有這個軟碟機介面,或者實在不好操作,你就另外去借一台有軟碟機的電腦吧。
⑶ 把電源的軟碟機線接到主板jusb介面上會不會把主板弄壞
電子計算機來很多採用了防呆設源計,意思是介面形狀不同,你根本不可能把軟碟機的線接到USB那個位置的埠去,假如這個介面就算可以連接上去,那麼由於它的電源功率,運行方式等等各種不同,也會直接把USB給徹底燒毀。
⑷ 一、軟碟機正確安裝步驟然 二、主板有七種介面及七種介面的各自特點
一:
先從面板上取下一個3寸槽口的檔板,用來安裝軟碟機。
然後把小軟碟機放到3固定架上,採用與安裝光碟機同樣的方法,保持軟碟機的前面和機箱面板齊平。先擰一側的螺絲,用力要適當,以免對部件造成損害。
由於在機箱的另一側安裝螺絲不方便,需要將3寸固定架卸下來,去除固定架的螺絲並把它拉出;然後再固定軟碟機的另一側。
二:
介面是指主板和某類外設之間的適配電路,其功能是解決主板和外設之間在電壓等級、信號形式和速度上的匹配問題,不同類型外設需要不同的介面。PC機從其誕生以來就採用了介面結構方式以實現與外部設備的連接。先進的介面技術對於解決系統瓶頸提高整個微機系統的性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在PC機30年來的發展過程中,介面技術也不斷地發展變化。在微機系統中採用標准化介面技術,得到多個廠商的廣泛支持,便於廠商生產與之兼容的外部設備和軟體。
不同的介面是不通用的。例如,硬碟和軟盤驅動器的介面是不兼容的,不能在硬碟介面上接入軟盤驅動器。隨著微機所配的外部設備越來越多,微機與外設的介面也越來越多。目前的一些新型介面標准,如USB、IEEE1394等,允許同時連接多種不同的外設,因此也把它們稱為外設匯流排。此外,連接顯示系統的新型介面AGP,由於習慣上的原因(原來的顯示卡插入ISA或者PCI匯流排插槽中),也被稱為AGP匯流排,但是實際上它應該是一種介面標准。本文介紹新型微機中流行的各種介面。
AGP介面
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即加速圖形埠。它用於主機與顯示器連接的介面,是為了提高視頻帶寬而設計的一種介面規范。它支持的AGP插槽可以插入符合該規范的AGP顯卡。
早期的顯示介面卡通過ISA匯流排與主板連接,隨後出現的PCI顯示介面卡通過PCI匯流排與主板連接,但是ISA、PCI顯卡均不能滿足3D圖形/視頻技術的發展要求。PCI顯卡處理3D圖形有兩個主要缺點,一是PCI匯流排最高數據傳輸速度僅為133MB/S,無法滿足處理3D圖形對數據傳輸率的要求。二是需要足夠多的顯示存儲器,這將導致顯示卡的成本很高。AGP介面能為顯示卡提供高達1064MB/S(AGP 4x)的數據傳輸速率,還能利用系統主內存存放3D數據,有效地解決了上述兩個問題,完全能滿足當前處理3D圖形的要求。
AGP分為1x、2x和4x三種工作模式,數據傳輸率分別為266MB/S、533MB/S、1064MB/S。要真正達到良好的3D圖形算是能力,應該選購支持AGP 2x以上的主板和AGP顯卡。注意,如果你的主板只支持2x,即使顯卡支持4x,系統也只能在2x模式下工作。Intel i820和VIA Apollo Pro 133A晶元組均支持AGP 4x,目前市面上已出現了不少支持AGP 4x的主板,與AGP 4x顯示卡配合,使PC的圖形處理功能大為增強。
由於AGP 4x顯示卡消耗電能大,發熱量高,因此要求主板為AGP顯示卡提供低電壓(1.5V)、大電流的電能和足夠的散熱空間。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又制定了一種「AGP Pro」規范。AGP Pro的工作頻率和數據傳輸率與AGP 4x相同,但為AGP Pro插槽提供的電能是標准AGP的四倍,高達110W;並為AGP顯示卡提供有足夠大的散熱空間,能有效地解決AGP 4x顯示卡面臨的技術難題。目前有些主板(如華碩P3C系列主板)即採用了AGP Pro技術。
IEEE1394介面
IEEE1394是一促串列介面標准,這種介面標准允許將硬碟、列印機、掃描儀、數碼相機、DVD播放機、視頻電話、數碼攝像機、VCR、HDTV、音響等各種外設和家用電器連接起來。當電腦家電化之後,只需拿起遙控器就能上Internet、玩網路游戲、控制視聽影音器材,還能控制家裡的電燈、電話等電器,真正實現居室智能化。
IEEE1394在一個埠上最多可以連接63個設備,允許熱即插即用,不必關機即可隨時動態配置外部設備,增加或拆除外設後IEEE1394會自動調整拓樸結構,重設整個外設網路狀態。IEEE1394標準定義了兩種匯流排數據傳輸模式,即:Backplane模式和Cable模式。其中Backplane模式支持12.5、25、50Mbps的傳輸速率,Cable模式支持100、200、400Mbps的速率,在400Mbps時,只要利用50%的帶寬就可以支持不經非壓縮的高質量數字化視頻信息流。IEEE1394正在開發1G的版本。IEEE1394可在同一傳輸介質上可靠地傳輸音頻、視頻和計算機數據,PCI匯流排可以充分利用1394進行通訊。由於支持IEEE1394匯流排標準的晶元組最近才推出,支持1394的外設產品也為數甚少,因此IEEE1394在短期內尚難形成氣候。
主板廠商已經開始地主板上提供IEEE1394介面,如華碩P3BF-1394。晶元組廠商威盛也發表代號為VT6305的1394晶元VIA Fire,並將於今年第1季度開始量產,以後還准備將IEEE1394整合在主板晶元組中。
USB匯流排
USE(Universal Serial Bus)稱為通用串列匯流排。是由Compaq、DEC、IBM、Intel、Microsoft、NEC和NT(北方電訊)7大公司共同推出的介面標准,是一種連接外圍設備的機外匯流排,主要用於連接鍵盤、滑鼠、游戲桿、軟碟機、列印機、掃描儀、數碼相機等設備。
USB匯流排通過集線器級聯的方法進行USB設備的連接,一個USB控制器可以連接多達127個外設,而每個外設間距離(線纜長度)可達5米。USB統一的4針圓形插頭將取代機箱後部眾多的串/並口(滑鼠、Modem)、鍵盤等插頭。USB能智能識別USB鏈上外圍設備的插入或拆卸。隨著USB設備的流行,串列口、並行口、軟碟機介面、擴充卡、DIP開關、路線、IRQ、DMA通道、I/O地址等都將成為歷史。
IDE介面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集成驅動器電子部件)介面是主板上連接硬碟和光碟機的介面,它的最大特點是把控制集成到驅動器內,以解決驅動器和控制器之間的數據丟失問題,使數據傳輸十分可靠。目前大多數主板均提供EIDE(Enhanced IDE,增強型IDE)介面,可連接4台EIDE設備。
目前主板EIDE介面大多支持UDMA33或UDMA66介面標准,UDMA33突發數據傳輸率理論上可達到33MB/S,實際測試帶寬在26MB-30MB左右。UDMA66(或者Ultra ATA-66)是由Quantum和Intel在98年2月份提出的最新標准,突發數據傳輸率理論上可達66.6MB/S,UDMA66改用80針的排線(保留了與現有的電腦兼容的40針排線,增加了40條地線),以保證在高速數據傳輸中降低相鄰信號線間的干擾。
UDMA66介面已是新型主板的標志,VIA Apollo Pro/Pro 133A和Intel i8X0晶元組均支持UDMA66。雖然440BX晶元組不支持UDMA66,但有些使用440BX晶元組的主板也採用外加的UDMA66介面晶元提供了對UDMA66的支持。如微星「千禧星」主板(採用440BX晶元組)除提供支持DMA33的IDE1、IDE2介面以外,還提供2隻藍色的DMA66介面,還附帶了一條80針的排線。
SCSI介面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即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是智能化的系統級介面標准。SCSI設備在數據傳輸過程呂起主動作用,並能在SCSI匯流排內部具體執行,直至完成再通知CPU,設備之間通信可不增加CPU的負擔。而在IDE(EIDE)設備之間傳輸數據時,CPU必須介入,因此SCSI在各種性能上要優於IDE。SCSI介面除了可連接硬碟和光碟機外還可以連接掃描儀、列印機、磁帶驅動器等標準的外部設備。SCSI介面設備必須和SCSI介面卡配合使用。目前SCSI設備增多,價格下降,已開始進入家庭。
IrDA
IrDA(Infrared Data)即紅外線數據傳輸介面。使用紅外線通訊不需要連接任何連線。只需將兩設備的紅外裝置基本對准,就可以實施通訊。
紅外線介面目前的標准有SIR(Serial Infrared,串列紅外)、FIR(Fast Infrared,快速紅外)和VFIR(Very Fast Infrared,超速紅外)三種標准,數據傳輸速率分別為115.2Kbps-9.6Kbps、1.152Mbps和4Mbps、16Mbps。
目前幾乎所有主板均提供符合SIR標準的5針紅外線介面,只需連接好紅外介面連接器,在BIOS中打開紅外介面(在大多數主板上,紅外介面佔用COM2),支持紅外通訊的操作系統(如Windows98)即可自動安裝紅外通訊協議、通訊軟體,與帶有紅外介面的外設,如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行動電話、數據機、列印機、掃描儀、數碼相機、游戲控制器、滑鼠、鍵盤、傳真機、復印機、攝影機等設備實現紅外通訊。利用主板紅外線介面實現紅外通訊的優點是廉價、低功耗、保密性強,缺點是距離很近,有0.3m和3m兩種標准。PC紅外線通訊技術還支持無線近程遙控,適用於無線鍵盤、無線滑鼠、雙路遙控操作桿、游戲控制器等裝置對主機的控制。
SB-LINK
PCI音效卡運行DOS游戲時會出現兼容性問題,有些主板提供有SB-LINK介面,在使用Creative或Yamaha音效卡時連接好主板和音效卡之間的SB-LINK連線,能有效地解決音效卡的兼容性。
DFP/TV-out
DFP(Digtal Flat Panel)即數字視頻,TV-out即電視輸出。由SiS 630晶元組製作的主板可以提供數字視頻介面和電視輸出介面,整合有128位AGP 4X的3D顯示晶元SiS 300,因而沒有提供AGP插槽,但在主板上原AGP插槽位置沒有一隻與AGP插槽外型、結構完全相同的ADIMM插槽,此插槽可以插入一塊採用SiS 301製作的介面卡,此介面卡功能強大,支持數字視頻、TV輸出和第二顯示器。
RJ11
RJ11即普通的家用電話線介面,如今也來到PC主板上,這是SiS 630晶元組為支持Home PNA技術提供的一個介面。Home PNA(Home Phoneline Networking Alliance)即家庭電話線網路系統,它不但可以將列印機、掃描儀、筆記本電腦等外設連接在一起,還能將家庭中所有智能設備(傳真機、個人電腦、游戲平台、機頂盒、電視、家庭視聽娛樂中心)通過室內電話線、Modem,全部連接至Internet。今後Home PNA技術還將向寬頻網路發展,通過Cable Modem(有線電視數據機)、ADSL(非對稱數字用戶迴路)、DBS(直播衛星)或是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路),共享頻寬。
AMR
在近期的新主板上,出現了一隻短短的AMR擴展槽,插入一塊集成了音頻、Modem解碼器的AMR介面卡,就可以使系統支持音效卡或Modem。AMR(Audio/Modem Riser,聲音/數據機插卡)是一套開放工業標准,它定義的擴展卡可同時支持聲音及Modem功能。採用這種設計可有效降低成本,同時解決主板集成聲音與Modem子系統後在功能上的一些限制。基本的AMR架構支持聲音及Modem子系統的硬體加速,加速器位於預處理數據源與處理數據目的地之間,它直接從主內存取得預先處理好的數據,再通過AC鏈路,將其直接傳遞給解碼晶元。正是由於硬體上的這種伸縮性,系統廠商可選擇將哪個控制器作為AC鏈路主控來使用。以後越來越多的硬體設備將會集成到一起,既節約空間,也能降低成本。
⑸ 請問只有幾個4pin介面和一個小4pin軟碟機介面,是什麼標准版本的電源
2.1ATX
⑹ 軟盤的軟盤驅動器
軟盤驅動器對軟盤進行讀寫操作,現我們使用的都是3寸軟碟機,可以讀寫專1.44M的3寸軟盤。軟碟機的主要屬組成有:控制電路板、馬達、磁頭定位器和磁頭。磁頭其實是很小的,上下各有一個,我們看到的是它的滑軌。
軟碟機讀寫出現故障,先不要著急去維修,這可能是磁頭太臟的
緣故,一個清洗盤就可能解決問題。清洗盤的外觀和普通軟盤一樣,但它的裡面是一層清洗膜,把少許特製的清洗液滴在上面,然後把清洗盤插入軟碟機,再讓軟碟機讀盤,嘗試幾次後清洗工作就完成了,之後,需等待一段時間以使磁頭上的清洗液揮發。 對於軟碟機工作頻繁的人來說,定期清洗磁頭是有好處的。安裝軟碟機比較簡單,它有一個電源插座和數據介面。數據介面有 34根針,這是一根連接軟碟機的數據排線。
⑺ 電源軟碟機線接到了機箱風扇上 線燒了 主板會不會也出問題
這個不好說,最好去售後或者電腦店檢查一下!!
⑻ 電腦的CPU,內存,硬碟,主板,光碟機,軟碟機,顯卡,網卡,音效卡分別是干什麼的 (通俗語+專業語)
CPU :中央處理器 ----就相當於人的大腦,運行速度快慢取決於他它
內存: ..中央處理器處專理數據時的轉接屬空間..越大越好 ----內存小電腦就比較卡
硬碟:儲存數據的地方 ----相當於手機內存卡,存儲數據的
主板:就是機箱裡面那塊電路板板[平台] (笑) ..鏈接各種設備,是決定整機性能的關鍵----相當於人身體上的筋脈,那邊線路故障了那邊就出問題。
顯卡: 鏈接顯示器的組件~ 有的顯卡也集成在主板上。----有個插口連接顯示器的
音效卡: 鏈接音箱的組件 很多都集成在主板上 ----顧名思義,沒音效卡就沒聲音,沒音效卡需要耳機才能聽到聲音
網卡: 鏈接 調制調節器 的組件~ 用來上網,品牌機多數集成在主板上。----電腦能上網離不開網卡
⑼ 軟碟機是什麼
說白了,軟碟機就時用來讀軟盤的;硬碟(盤等存儲設備)知道不,它需要插在USB接空里;軟盤就應該放在軟碟機里讀出來;光碟就放在光碟機里讀出來了!
不過現在一般都不用軟盤了,軟盤易壞,容量也小(一般只有一百多兆,存部電影都沒空間了),還不方便!所以軟碟機就用不到了!不過如果你自己不介意也可以裝上一個的軟碟機!
下面詳細的介紹一下:(網路里說的不錯啦)
軟盤驅動器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軟碟機,英文名稱叫做「Floppy Disk」,它是讀取3.5英寸或5.25英寸軟盤的設備。現今最常用的是3.25英寸的軟碟機,可以讀寫1.44MB的3.5英寸軟盤,5.25英寸的軟盤已經淘汰,很少會見到。
軟碟機分內置和外置兩種。內置軟碟機使用專用的FDD介面,而外置軟碟機一般用於筆記本電腦,使用USB介面。
軟碟機有很多缺點,隨著計算機的發展,這些缺點逐漸明顯:容量太小,讀寫速度慢,軟盤的壽命和可靠性差等,數據易丟失等,因此目前軟碟機有被其他設備取代的趨勢。但是由於軟碟機是計算機的標准設備,在各種操作系統下無需額外安裝驅動程序就可以使用,同時價格低廉,因此在很多情況軟碟機有其獨到的便利之處,因此目前計算機上仍然普遍帶有軟碟機。
世界上第一個5.25英寸的軟碟機,是1976年的時候由Shugart Associates公司為IBM的大型機研發的。後來才用在IBM早期的PC中。1980年,索尼公司推出了3.5英寸的磁碟。到90年代初時到現在,3.5英寸、1.44MB的軟盤一直用於PC的標準的數據傳輸方式。
早期的計算機一般使用5.25英寸軟碟機,5.25英寸軟碟機主要有兩種。一種為5.25英寸雙面高密軟碟機(也叫5.25寸1.2M軟碟機),可讀寫5.25英寸雙面高密軟盤(1.2M)、5.25英寸雙面低密軟盤(360K)、5.25英寸單面低密軟盤(180K)。另一種為雙面低密軟碟機,與前者的主要區別是不能讀寫5.25英寸雙面高密軟盤(1.2M)。後來生產出3.5英寸雙面高密軟碟機(也叫3.5寸1.44M軟碟機),可讀寫3.5英寸雙面高密軟盤(1.44M)和3.5英寸單面高密軟盤(720K)。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計算機一般帶有兩個軟碟機,分別為5.25寸1.2M軟碟機和3.5寸1.44M軟碟機,而現在一般只配3.5寸1.44M軟碟機。
普通軟碟機的特點是容量小,單位容量成本高;軟盤容易出錯,可靠性差;速度慢。筆記本一般都採用內置3.55」 1.44MB的軟碟機或外置的軟碟機。
⑽ 軟碟機是什麼軟盤是什麼他們有什麼用
軟碟機是用來讀寫軟盤的。
軟盤是一種移動存儲介質,現在用的人很少了。
就是以前電腦用戶用來存數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