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光和電流哪個速度快
1 關於光速; 真空中的光速是最古老的物理常量之一。伽利略曾經建議,使光行一段7.5千米的路程以測定其速度,但因所用的設備不完善而未成功。
1676年,丹麥天文學家羅邁第一次提出了有效的光速測量方法——利用木星衛星的成蝕。惠更斯根據羅邁提出的數據和地球的半徑,第一次計算出了光的傳播速度約為200000千米/秒;1728年,英國天文學家布拉德雷得出光速為310000千米/秒;1849年,法國人菲索測得光速是315000千米/ 秒;1850年,法國物理學家傅科測出光速是298000千米/秒;1874年,考爾紐測得光速為299990千米/秒。接下來以光速測定為終身目標的是邁克耳孫
邁克耳孫1873年畢業於美國海軍學院,並留校教物理和化學。大約在5年後,開始進行光速的測量工作,隨後游學歐洲,在德國和法國學習光學。回國後離開海軍成為凱斯學院物理學教授。邁克耳孫因為精密光學儀器和和藉助這些儀器進行的光譜學和度量學的研究工作作出的貢獻獲得190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邁克耳孫自己設計了旋轉鏡和干涉儀,用以測定微小的長度、折射率和光波波長。1879年,他得到的光速為299910±5千米/秒;1882年,他得到的光速為299853±6千米/秒。這個結果被公認為國際標准,沿用了40年。邁克耳孫最後一次測量光速在加利福尼亞兩座相差35千米的山上進行的,光速測量精確度最後達到了299798±4千米/秒。他就在這次測量過程中中風,於1931年去世。
在激光得以廣泛應用以後,開始利用激光測量光速。其方法是測出激光的頻率和波長,應用c=λν計算出光速c,目前這種方法測出的光速是最精確的。根據 1975年第15屆國際計量大會決議,把真空中光速值定為c=299 792 458米/秒。在通常應用多取c=3×10^8米/秒。
2 關於電的速度: 光的傳播速度就是光子的移動速度,而電的傳播速度是指電場的傳播速度(也有人說是電信號的傳播速度,其實是一樣的),不是電子的移動速度。導線中的電子每秒能移動幾米(宏觀速度)就已經是很高的速度了。
電場的傳播速度非常快,在真空中,這個速度的大小約為接近於光速
。「電」的傳播過程大致是這樣的:電路接通以前,金屬導線中雖然各處都有自由電子,但導線內並無電場,整個導線處於靜電平衡狀態,自由電子只做無規則的熱運動而沒有定向運動,當然導線中也沒有電流。當電路一接通,電場就會把場源變化的信息,以大約光速的速度傳播出去,使電路各處的導線中迅速建立起電場,電場推動當地的自由電子做漂移運動,形成電流。那種認為開關接通後,自由電子從電源出發,以漂移速度定向運動,到達電燈之後,燈才能亮,完全是一種誤解
B. 怎麼把一個12V的直流電源直接升壓到10000V以上,而且電流不能太大,加振盪器 變壓器,還有沒有直接升壓的
並大容量電容,用開關控制瞬間脈沖電流對一隻高變比變壓器放電,可達到10KV甚至更高電壓。
C. 電流有速度嗎速度是多少是光速
電線導電是因為電子移動,而電子移動的速度大約是光速的0.8倍左右,不過我們是感覺不出來的了。根電阻也有關系,是電子流動速度,屬於物質的特性之一。如果足夠長是會延時的。
電場是電流產生的根零線火線沒關系,只要有電流就會生成電場,然後是磁場,無限的生成,越來越弱的。
-------------------------------------
你太強調零線和火線了,你知道火線有電壓零線其實沒有電壓,就是一根沒有電的電線,它只是構成迴路的一個部分而已。
零線火線沒有質的區別,都是電線啊,我們打比方說吧,零線火線接上燈泡,那麼現在火線+燈泡的鎢絲+零線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迴路,現在無論火線零線鎢絲通過它們的電流都是相等的,你可以理解為瞬間產生電流,但這個電流就是電子從零線到鎢絲到火線流動的。磁場也是同時在三者產生啊,零線火線鎢絲都產生了電流也都生成了磁場。
ThisisSmeagol 的答案我不贊同,它跟水管流水的問題不一樣的,電流是電子在動,是磁場導致的運動,是場力,而水是普通力作用是同時動,而電子動從原理上是有時間差的。雖然極短!
---------------------------------------
##關於電子移動和電場產生
首先在接通的一瞬間,電壓瞬間使電子在局部移動,(電子移動的方向是無方向性的,總的方向是逆電流方向),從而在局部產生了電場,電場周圍生成磁場,這個磁場又使局部電子移動從而推動下去,形成電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