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電路板起源

電路板起源

發布時間:2021-02-07 16:31:47

電路板上晶元問題

晶元上標出的字母和數字代表該晶元的型號、生產廠家和出廠編號等信息,電容電內阻上標出的數字或色環容代表電阻值或電容值

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晶元可重復擦除和寫入數據。在晶元中可記錄一些系統運行需要的數據。

一個信號從發出到執行動作的過程有很多種,輸入側可輸入數字信號或模擬信號,輸出側可輸出數字信號或模擬信號
信號從輸入到輸出的過程中,輸入信號需要經過數字電路晶元(緩沖器,CPLD,FPGA,單片機,DSP等)、模擬電路晶元或器件(運算放大器,三極體,ADC,DAC等)等的處理和調理,最終得到需要的輸出信號。
其中涉及到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單片機等方面的知識

樓主想詳細了解的話,可以看看電路、數字電路、模擬電路和單片機等方面的書

❷ 電腦的起源

計算機(全稱:電子計算機;別稱:電腦,英文:Computer)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目前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的重要標志。
計算機是由早期的電動計算器發展而來的。1946年,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台電子數字計算機「ENIAC」,用於計算彈道。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工學院製造的。1956年,晶體管電子計算機誕生了,這是第二代電子計算機。只要幾個大一點的櫃子就可將它容下,運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現的是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最初的計算機由約翰·馮·諾依曼發明(那時電腦的計算能力相當於現在的計算器),有三間庫房那麼大,後逐步發展。
1946年面世的「ENIAC」,它主要是用於計算彈道。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氣工程學院製造的,它的體積龐大,佔地面積170多平方米,重量約30噸,消耗近150千瓦的電力。顯然,這樣的計算機成本很高,使用不便。這個說法被計算機基礎教科書上普遍採用,事實上在1973年根據美國最高法院的裁定,最早的電子數字計算機,應該是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物理系副教授約翰·阿坦那索夫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貝瑞(Clifford E. Berry ,1918-1963)於1939年10月製造的"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誤會,是因為「ENIAC」的研究小組中的一個叫莫克利的人於1941年剽竊了約翰·阿坦那索夫的研究成果,並在1946年時,申請了專利。由於種種原因直到1973年這個錯誤才被扭轉過來。(具體情況參閱網路----「約翰·阿坦那索夫」詞條,希望大家記住ABC和約翰·阿坦那索夫,希望以後的教科書能夠修改這個錯誤)。後來為了表彰和紀念約翰·阿坦那索夫在計算機領域內作出的偉大貢獻,1990年美國前總統布希授予約翰·阿坦那索夫全美最高科技獎項----「國家科技獎」。
硬體
所謂硬體,是指構成計算機的物理設備,即由機械、電子器件構成的具有輸入、存儲、計算、控制和輸出功能的實體部件。下面介紹一下電腦主機的各個部件:
(1)電源:電源是電腦中不可缺少的供電設備,它的作用是將220V交流轉換為電腦中使用的5V,12V,3.3V直流電,其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他設備工作的穩定性,進而會影響整機的穩定性。
(2)主板:主板是電腦中各個部件工作的一個平台,它把電腦的各個部件緊密連接在一起,各個部件通過主板進行數據傳輸。也就是說,電腦中重要的「交通樞紐」都在主板上,它工作的穩定性影響著整機工作的穩定性。
(3)CPU:CPU(Central Precessing Unit)即中央處理器,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CPU由運算器、控制器、寄存器、高速緩存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構成。作為整個系統的核心,CPU 也是整個系統最高的執行單元,因此CPU已成為決定電腦性能的核心部件,很多用戶都以它為標准來判斷電腦的檔次。
(4)內存:內存又叫內部存儲器(RAM),屬於電子式存儲設備,它由電路板和晶元組成,特點是體積小,速度快,有電可存,無電清空,即電腦在開機狀態時內存中可存儲數據,關機後將自動清空其中的所有數據。 內存有DDR、DDR II、DDR III三大類,容量1-8GB。
(5)硬碟:硬碟屬於外部存儲器,由金屬磁片製成,而磁片有記功能,所以儲到磁片上的數據,不論在開機,還是並機,都不會丟失。硬碟容量很大,目前已達TB級,尺寸有3.5英寸、2.5英寸、1.8英寸、1.0英寸等,介面有IDE、SATA、SCSI等,SATA最普遍。
移動硬碟是以硬碟為存儲介質,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移動硬碟都是以標准硬碟為基礎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碟(1.8英寸硬碟等),但價格因素決定著主流移動硬碟還是以標准筆記本硬碟為基礎。因為採用硬碟為存儲介質,因此移動硬碟在數據的讀寫模式與標准IDE硬碟是相同的。移動硬碟多採用USB、IEEE1394等傳輸速度較快的介面,可以較高的速度與系統進行數據傳輸。
(6)音效卡:音效卡是組成多媒體電腦必不可少的一個硬體設備,其作用是當發出播放命令後,音效卡將電腦中的聲音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送到音箱上發出聲音。
(7)顯卡:顯卡在工作時與顯示器配合輸出圖形,文字,顯卡的作用是將計算機系統所需要的顯示信息進行轉換驅動,並向顯示器提供行掃描信號,控制顯示器的正確顯示,是連接顯示器和個人電腦主板的重要元件,是「人機對話」的重要設備之一。
(8)網卡:網卡是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網路組件,是區域網中連接計算機和傳輸介質的介面,不僅能實現與區域網傳輸介質之間的物理連接和電信號匹配,還涉及幀的發送與接收、幀的封裝與拆封、介質訪問控制、數據的編碼與解碼以及數據緩存的功能等。網卡的作用是充當電腦與網線之間的橋梁,它是用來建立局網並連接到inerrnet的重要設備之一。
在整合型主板中常把音效卡、顯卡、網卡部分或全部集成在主板上。
(9)數據機:數據機是通過電話線上網時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它的作用是將電腦上處理的數字信號轉換成電話線傳輸的模擬信號。隨著ADSL寬頻網的普及,數據機逐漸退出了市場。
(10)軟碟機:軟碟機用來讀取軟盤中的數據。軟盤為可讀寫外部存儲設備,與主板用FDD介面連接。現已淘汰。
(11)光碟機:電腦用來讀寫光碟內容的機器,也是在台式機和筆記本攜帶型電腦里比較常見的一個部件。隨著多媒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使得光碟機在計算機諸多配件中已經成為標准配置。目前,光碟機可分為CD-ROM驅動器、DVD光碟機(DVD-ROM)、康寶(COMBO)和刻錄機等。
(12)顯示器:顯示器有大有小,有薄有厚,品種多樣,其作用是把電腦處理完的結果顯示出來。它是一個輸出設備,是電腦必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分為CRT、LCD、LED三大類,介面有VGA、DVI兩類。
(13)鍵盤:鍵盤是主要的輸入設備通常為104或105鍵,用於把文字、數字等輸到電腦上。
(14)滑鼠:當人們移到滑鼠時,電腦屏幕上就會有一個箭頭指針跟著移動,並可以很准確切指到想指的們位置,快速地在屏幕上定位,它是人們使用電腦不可缺少的部件之一。 鍵盤滑鼠介面有PS/2和USB兩種。
(15)音箱:通過它可以把電腦中的聲音播放出來。
(16)列印機:通過它可以把電腦中的文件列印到紙上,它是重要的輸出設備之一。目前,在列印機領域形成了針式列印機、噴墨列印機、激光列印機三足鼎立的主流產品,各自發揮其優點,滿足各界用戶不同的需求。
(17)視頻設備,如攝像頭、掃描儀、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電視卡等設備,用於處理視頻信號。

❸ 印製電路板的發展歷史及趨勢

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簡稱PCB,又稱印製板,是電子產品的重要部件之一。用印製電路板製造的電子產品具有可靠性高、一致性好、機械強度高、重量輕、體積小、易於標准化等優點。幾乎每種電子設備,小到電子手錶、計算器,大到計算機、通信設備、電子雷達系統,只要存在電子元器件,它們之間的電氣互連就要使用印製板。在電子產品的研製過程中,影響電子產品成功的最基本因素之一是該產品的印製板的設計和製造。
在電子技術發展的早期,電路由電源、導線、開關和元器件構成。元器件都是用導線連接的,而元件的固定是在空間中立體進行的。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子產品的功能、結構變得很復雜,元件布局、互連布線都受到很大的空間限制,如果用空間布線方式,就會使電子產品變得眼花繚亂。因此就要求對元件和布線進行規劃。用一塊板子作為基礎,在板上規劃元件的布局,確定元件的接點,使用接線柱做接點,用導線把接點按電路要求,在板的一面布線,另一面裝元件。這就是最原始的電路板。這種類型的電路板在真空電子管時代非常流行,由於線路都在同一個平面分布,沒有太多的遮蓋點,檢查起來容易。這時電路板已初步形成了「層」的概念。
單面敷銅板的發明,成為電路板設計與製作新時代的標志。布線設計和製作技術都已發展成熟。先在敷銅板上用模板印製防腐蝕膜圖,然後再腐蝕刻線,這種技術就象在紙上印刷那樣簡便,「印刷電路板」因此得名。印製電路板的應用大幅度降低了生產成本。隨著電子技術發展和印製板技術的進步,出現了雙面板,即在板子兩面都敷銅,兩面都可腐蝕刻線。
隨著電子產品生產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在雙面電路板的基礎上發展夾層,其實就是在雙面板的基礎上疊加上一塊單面板,這就是多層電路板。起初,夾層多用做大面積的地線、電源線的布線,表層都用於信號布線。後來,要求夾層用於信號布線的情況越來越多,這使電路板的層數也要增加。但夾層不能不能無限增加,主要原因是成本和厚度問題。一般的生產廠都希望以盡可能低的成本獲取盡可能高的性能,這與實驗室里做的原形機設計不同。因此,電子產品設計者要考慮到性價比這個矛盾的綜合體,而最實際的設計方法仍然是以表層做信號布線層為首選。高頻電路的元件也不能排得太密,否則元件本身的輻射會直接對其它元件產生干擾。層與層之間的布線應錯開成十字走向,以減少布線電容和電感。
2.1.2 印製電路板的分類
印製電路板根據製作材料可分為剛性印製板和撓性印製板。剛性印製板有酚醛紙質層壓板、環氧紙質層壓板、聚酯玻璃氈層壓板、環氧玻璃布層壓板。撓性印製板又稱軟性印製電路板即FPC,軟性電路板是以聚醯亞胺或聚酯薄膜為基材製成的一種具有高可靠性和較高曲繞性的印製電路板。這種電路板散熱性好,即可彎曲、折疊、卷撓,又可在三維空間隨意移動和伸縮。可利用FPC縮小體積,實現輕量化、小型化、薄型化,從而實現元件裝置和導線連接一體化。FPC廣泛應用於電子計算機、通信、航天及家電等行業。
2.1.3 印製電路板的製作工藝流程
要設計出符合要求的印製板圖,電子產品設計人員需要深入了解現代印製電路板的一般工藝流程。
1. 單面印製板的工藝流程:
下料→絲網漏印→腐蝕→去除印料→孔加工→印標記→塗助焊劑→成品。
2. 多層印製板的工藝流程:
內層材料處理→定位孔加工→表面清潔處理→制內層走線及圖形→腐蝕→層壓前處理→外內層材料層壓→孔加工→孔金屬化→指外層圖形→鍍耐腐蝕可焊金屬→去除感→光膠腐蝕→插頭鍍金→外形加工→熱熔→塗助焊劑→成品。
2.1.4 印製電路板的功能
印製電路板在電子設備中具有如下功能:.
提供集成電路等各種電子元器件固定、裝配的機械支撐,實現集成電路等各種電子元器件之間的布線和電氣連接或電絕緣,提供所要求的電氣特性。
為自動焊接提供阻焊圖形,為元件插裝、檢查、維修提供識別字元和圖形。
電子設備採用印製板後,由於同類印製板的一致性,避免了人工接線的差錯,並可實現電子元器件自動插裝或貼裝、自動焊錫、自動檢測,保證了電子產品的質量,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成本,並便於維修。
2.1.5 印製電路板的發展趨勢
印製板從單層發展到雙面板、多層板和撓性板,並不斷地向高精度、高密度和高可靠性方向發展。不斷縮小體積、減少成本、提高性能,使得印製板在未來電子產品的發展過程中,仍然保持強大的生命力。
未來印製板生產製造技術發展趨勢是在性能上向高密度、高精度、細孔徑、細導線、小間距、高可靠、多層化、高速傳輸、輕量、薄型方向發展。

❹ 電子板報有什麼作用呢它的由來是什麼呢我需要資料

電子板報是指運用文字、圖形、圖象處理軟體所創作的電子報紙。它的結構與印刷出來的報紙回以及教室內的牆報答等基本相同,也由報刊名、刊號、出版單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版面數、導讀欄等要素組成。
電子板報的製作流程:

電子板報的製作流程通常包括:確定主題、收集素材、設計版式、製作作品、保存作品以及發布作品等環節。

❺ 開源電子原型平台arino起源於哪個國家

Arino起源於義大利,是一款便捷靈活、方便上手的開源電子原型平台。

Arino

三、Arino特點:

  1. Arino IDE可以在Windows、Macintosh OS X、Linux三大主流操作系統上運行

  2. Arino的硬體原理圖、電路圖、IDE軟體及核心庫文件都是開源的,在開源協議范圍內里可以任意修改原始設計及相應代碼。

❻ 超聲波熱量表的電路板GP頭式是什麼意思啊 起源於那裡技術成熟了嗎望賜教

如果是,那就是個國外的品牌。。。但是國外的品牌在中國的就那幾個。。。應該不是熱量表的吧。。。

❼ 電子白板到底是什麼時候興起的又是起源於哪裡呢

電子白板最先是在歐美國家興起的,在2001年打出了一片市場,到2006年全球出貨量達到版40萬台,2012年在我國全面發展起來權,僅僅我國就達到了56萬台。大概就這樣了吧,你要是想了解更多的,可以去升皇電子那裡了解了解,他們是國內較早的電子白板的公司。

❽ 流水線的起源

1769年,英復國人喬制賽亞·韋奇伍德開辦埃特魯利亞陶瓷工廠,在場內實行精細的勞動分工,他把原來由一個人從頭到尾完成的制陶流程分成幾十道專門工序,分別由專人完成。這樣一來,原來意義上的「制陶工」就不復存在了,存在的只是挖泥工、運泥工、扮土工、制坯工等等制陶工匠變成了制陶工場的工人,他們必須按固定的工作節奏勞動,服從統一的勞動管理。
韋奇伍德的這種工作方法已經完全可以定義成為「流水線」。
另一說是亨利·福特發明了流水線裝配工藝,但一點顯然不準確,因為亨利·福特出生於1863年,比韋奇伍德所生活的年代晚了九十多年。

❾ 電路板上用的杜邦線的英文翻譯和由來

杜邦線(Dupont Line)
杜邦線是美國杜邦公司生產的有特殊效用的縫紉線。
電子行業的解釋回:杜邦線可用於實驗答板的引腳擴展,增加實驗項目等。
參見:http://ke..com/view/2111733.htm

閱讀全文

與電路板起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照片怎麼翻新到手機里 瀏覽:646
上海蘋果官方維修點地址 瀏覽:335
元氏縣金鵬電動三輪車維修電話 瀏覽:92
楷模傢具在天津哪裡有銷售 瀏覽:431
山東哪些大學能報國家電網 瀏覽:653
小米售後維修點連雲港 瀏覽:552
國美為什麼都沒有人買家電了 瀏覽:136
電路分隔法 瀏覽:227
汽車維修費主營業務成本賬務處理 瀏覽:134
聊城哪裡有回收舊傢具的 瀏覽:758
天貓開傢具店需要多少 瀏覽:493
南京大廠哪個地方有買舊傢具 瀏覽:39
地墊電池翻新怎麼看的出來 瀏覽:849
汽車維修的常用修理方法有哪些 瀏覽:502
統帥冰箱保修期 瀏覽:553
蘋果x後玻璃維修費 瀏覽:892
木蘭傢具官網 瀏覽:9
pcb短路怎麼維修 瀏覽:830
傢具底漆打磨用多少目砂紙打 瀏覽:702
蒂雅家居 瀏覽: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