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多層PCB電路板最小線寬與間距是多少
這個沒有規定。對應線路板廠來說,肯定間距大點,線條寬點,那麼報廢率就稍微少點。關鍵是線路板廠有能力做你的板子。
Ⅱ PCB板線路之間間距.
正常低頻單面板間距沒有很特別要求,只要能滿足線路板的生產工藝就行(若有信號專線就得屬另按相關標准),通常低頻單面板線距線徑在0.25mm以上都能滿足正常生產工藝,注意的是焊接位與線的間距盡量保證在0.4mm以上,這樣對焊錫時操作有保障些。在極限時,線距線徑在0.2mm以上也行,這樣生產時品質保障就困難很多了。
你可以到我公司網www.hjele.cn上看看有關專業知識。我們是做線路板的廠,希望能對你有點幫助。
Ⅲ 220v電路板兩線之間留多大間隙
根據UL要求,220V PCB電路板的L、N兩線之間的電氣間隙要求至少3.5mm。
Ⅳ 安規中 電路板距離塑膠殼的要求是多少
安規中 電路板距離塑膠殼的距離由工作電壓及絕緣等級,決定距離。
——對工作電壓不超過50V(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無厚度硬性要求,附加絕緣最小厚度應為0.4mm。
安全距離包括電氣間隙(空間距離),爬電距離(沿面距離)和絕緣穿透距離
1、電氣間隙:兩相鄰導體或一個導體與相鄰電機殼表面的沿空氣測量的最短距離。
2、爬電距離:兩相鄰導體或一個導體與相鄰電機殼表面的沿絕絕緣表面測量的最短距離。
電氣間隙的決定:
根據測量的工作電壓及絕緣等級,即可決定距離
一次側線路之電氣間隙尺寸要求,見表3及表4
二次側線路之電氣間隙尺寸要求見表5
但通常:一次側交流部分:保險絲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險絲裝置之後可不做要求,但盡可能保持一定距離以避免發生短路損壞電源。
一次側交流對直流部分≥2.0mm
一次側直流地對大地≥2.5mm (一次側浮接地對大地)
一次側部分對二次側部分≥4.0mm,跨接於一二次側之間之元器件
二次側部分之電隙間隙≥0.5mm即可
二次側地對大地≥1.0mm即可
附註:決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內部零件應先施於10N力,外殼施以30N力,以減少其距離,使確認為最糟情況下,空間距離仍符合規定。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link?url=Q7X1z8MbLPHIS5UOc0EI__
Ⅳ PCB板引腳安全間距怎樣設置
那是因為你設置的規則比EP2C5的腳間距還要小,修改規則就好了.
Ⅵ PCB板上的線與線之間算爬電距離嗎間隙距離呢
看您是什麼電路了。在高頻、高壓電路中要考慮爬電距離,主要是耦合與擊穿,按具體參數計算。一般在1.5mm以上的間距是沒有問題的。而普通電子線路(單片機等),不考慮爬電距離,在0.2mm以上即可。
但在設計本安電路時必須多方面考慮爬電距離。在國家標准中有如下敘述——
當本質安全電路和非本質安全電路分別在分隔的外殼內用定位端子進行隔離,或在同一保護罩內用端子間絕緣隔板或接地金屬隔板進行隔離時,應滿足下列規定:
1)用於隔離接線端子的隔板應延伸到外殼壁內1.5mm,或確保在隔板四周任一方向測量
時,接線端子之間的最短距離不小於50mm;
2)金屬隔板應接地,並且應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以保證隔板在現場布線時不至於被
損壞。隔板厚度應不小於0.45mm,否則應符合10.6.3規定。另外,金屬隔板還應有足夠的載流能力,以防止在故障條件下,接地被燒穿或接地連線脫落;
3)非金屬隔板應有合適的CTI、足夠的厚度和支撐能力,即不易變形而失去作用。這種
隔板厚度應至少為0.9mm,如果隔板厚度小於0.9mm,應符合10.6.3的規定。
不同本質安全電路接線端子的裸露導體部件之間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應等於或大於
表5給出的值。
Ⅶ PCB電路板與外殼的間隙有要求么
如果外殼沒有開口,距離可以沒有要求,但是外殼得滿足0.5J沖擊要求和厚度要版求(如果厚度不夠權的話,外殼會增加測試)
如果PCB板附近有開孔,則開孔大小有要求,測試指不能觸及到PCB上元器件,PCB一般與外殼得距離有5mm,就差不多夠要求了,
一般爬電距離會大於等於電氣間隙
Ⅷ 電路板上為什麼2隻電容要留有一定的間隙
這個問題很容易理解啊,沒間隙,都擠壓在一起的話,那不叫電容,叫電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