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路模型和實際電路的區別
電路模型與實際電路的不同之處有以下幾點:
電路模型一般都是內理想化的元件,去掉容了外部因素對元件的影響,比如,電路模型中的直流電源是不會存在電流越來越小的,但實際的電路中的直流電源,干電池時間長了就沒電了,其它也是一樣的;電路模型中的元件及其電源是穩定的,但實際中它們會有變化,比如電網波動,以及波動後造成的元件影響,這些在電路模型中都不考慮。
實際電路器件是理想電路元件的組合;由電路元件構成的電路,即是實際電路的電路模型,是在一定精確度范圍內對實際電路的一種近似。對於一個實際電路,如何根據它的電路特性,構建其電路模型,需要豐富的電路知識,還需運用相關的專業知識。
『貳』 理想電路元件與實際電路元件有何差別
電路中來對於集成元源件這里不討論,因為集成的元件其實也是基本的元件所做成的。對於電路中三種最基本的元件:電阻,電容與電感來說
理想的電阻R,其阻值是不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它只有自身的材料,長度及橫截面積有關;而實際當中,由於電阻本身會發熱,它的阻值也中慢慢的變化;
同樣的,對於電容與電感來說,理想的電感與電容其電感值或電容值不會變化,而實際的卻會因溫度,或介質的老化等而產生變化。且實際的電感並不是理想的電感,它還含有電阻,還可能有分布電容,實際的電容則有漏電阻、也有分布電感,也就是說,實際的電感與電容它不是一個電感或電容,它可能就是這三個元件的組合或集成了。
『叄』 反應實際電路器件耗能電磁特性的理想電路元件是
反映耗能的理想元件是電阻。
反映電磁場相互關系的理想元件是電感。
『肆』 什麼是電路模型理想電路元件與實際電路元器件有什麼不同
1、用理想的電路元器件代替實際的元器件構成的電路稱為電路模型。(✔)
2、電路的三種工作狀態分別是負載狀態、開路狀態和斷路狀態。(✔)
3、電壓的參考方向(正方向)由人為規定。當實際方向與參考方向一致時,電壓為正,否則電壓為負。(✔)
4、電壓和電流的關聯參考方向即電流從電壓標
「+」極性的一端流入,並從電壓標
「-」極性的另一端流出。(✔)
5、1度電就是1千瓦每小時(kw·h),即功率為1kw的用電設備在1h(3600s)內所消耗的電能。(✔)
6、電感是儲能元件。(✔)
7、電阻串聯時,各個電阻的電壓與其阻值成反比。(×)
8、相位差的概念只對同頻率的正弦量有效,即不同頻率的正弦量之間不存在相位差的概念。(✔)
9、中性線的作用是使不對稱y形連接負載的端電壓保持對稱。(✔)
10、一台降壓變壓器只要將一次、二次繞組對調就可以作為升壓變壓器使用。(✔)
11、理想電路元器件就是將實際元器件做近似地理想化處理。(✔)
12、電路模型只能無限接近實際電路,並不能完全等於實際電路。(✔)
13、電流的參考方向(正方向)由人為規定。當實際方向與參考方向一致時,電流為負,否則電流為正。(×)
14、若電壓和電流為關聯參考方向時,只要在電路圖上標出電壓的參考極性,就可以確定電流的參考方向。(✔)
15、1度電等於1kw·h,即1000×3600j。(✔)
16、電阻元件是耗能元件,電容元件是儲能元件。(✔)
17、電阻並聯時,通過各個電阻的電流與其阻值成反比。(✔)
18、與正弦量熱效應相等的直流電的數值稱為正弦交流電的最大值。(×)
19、三相四線制電網中,中性線不允許斷開,因此不能安裝熔絲和開關。(✔)
20、變壓器高壓端繞組匝數多,通過的電流小。(✔)
『伍』 理想電路元件與實際電器元件有什麼不同
會有很大的不同。以電容為例,實際電容元件
會有容值精度,大的電解電容誤差專達±20%;
實際電容器件隨環境屬變化,容值會發生較大變化,最敏感的就是溫度了,器件都會有個工作溫度范圍;
電容期間會有寄生參數,寄生電阻、寄生電感,這些參數都很重要,特別是在高頻應用中;
實際電容器件還有額定功率的限制;
在選擇電容時,還需要考慮封裝大小(從0201到電解直插大電容);
器件在使用過程中會有老化的問題;
大概想到這些,有想到其他再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