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選擇題在組合邏輯電路的常用設計方法中,可以用什麼來表示邏輯函數
組合邏輯電路有5種表示方法,分別是;
1、邏輯函數表示法。
2、邏輯電路表示法(邏輯代數)。
3、真值表表示法。
4、卡諾圖表示法。
5、邏輯波形表示法。
最好這些方法都掌握並相互變換。
2. 常見的組合邏輯電路有哪些分別用在那些地方
74ls147:抄***可以這樣:147有9個輸入襲和4個輸出,某個輸入為0,代表輸入某個十進制數,輸出端輸出相應bcd碼,如1腳(i
4)為低電平,那麼進行的就是對十進制數4的編碼。如果9個輸入端都為1(就是任何沒有輸入),那麼進行的就是對十進制數0的編碼。(這個器件是低電平有效的器件)
****i
9最高,i
1最低賽。。。
74ls48:lt(3腳)--高電平1,bi/rbo(4腳)--高電平1,,3腳接低電平時可以顯示整個7段(也就是顯示8)。。用於測試器件是否是好的。。
3. 關於電工電子基礎實驗的相關問題(單級放大電路,組合邏輯電路,解碼器,比例求和運算電路,常用電子儀器
我來回答一下吧。說實話,本人對模擬並不是很熟悉,現在也還在熟悉工。我的工作主要是單片機編程。挑一些能回答的回答吧。
單級放大電路
1.首先要明確電壓的概念。電壓只是一個電勢差!既然是差,就不是針對一個而言,而是兩個,就像運放的差分輸入。兩個輸入端都接信號時,輸入為同相-反相。比如你拿一節5V電池,它的電壓是1.5V對吧。我們這時說的1.5V是相對地而言的。也就是大地是參考點。但是如果你拿1.5V做參考點呢?那麼電池的電壓就是0V了。如果兩個儀器不共地,那麼發送端的信號到了接收端就沒有辦法被正確接收,因為它們沒有統一的參考點。你發送端將5V定義為邏輯1,等接收端接收到以後會按照自己的參考點來判斷這個電平。由於不共地,那麼很可能會誤判,認為他是2V,3V等。。。
2。放大器的性能指標Au很大,理想運放的Au趨近於無窮大。即,輸入一個非常微小的信號,比如幾uV,放大器也能把它「無限」放大,以至接近電源電壓。我的理解是,在此情況下,你的萬用表根本就達不到測量輸入的微小信號的精度。Ri和Ro是輸入和輸出阻抗,Ri是相對於前級電路而言的,表徵的是它從信號源索取電流的大小,Ro是相對於後級負載而言的,表徵的是驅動負載的能力。這兩個參數是計算出來的。
3。對於運放,我覺得不必像三極體那樣考慮他的靜態工作點。運放是把管子封裝在一個黑盒子里,你知道怎麼用就行了。電阻的增大和減小你只需要看和放大有關的電阻即可。進行計算就行了。學習,真的沒有必要按照書本上來,國內的教材很多都是垃圾,誤人子弟。
4.這個是否有意義,要看你的信號是什麼類型的。如果是正弦波,那你用萬用表測量的只是有效值。
比例求和電路
1。運放為什麼要調零。運放的輸入級為差分對管形式,但是由於工藝的問題,兩個管子肯定不會完全對稱,世界上就沒有完全一樣的東西。所以實際運放的特性必定不是理想的。即當輸入為0的時候輸出不為0。因此在使用前我們要調零。
要說明的一點是,這在早期的運放中較為常見,現在的晶元一般都有自動調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好了。
2.3。不確定。但是我覺得調零應該是在開環的狀態下進行。理想運放就是輸入為0時輸出為0。當你調零的時候可以認為輸入端沒有信號,那你反饋回來以後影響誰?影響輸入那你此時的輸入就不是0了,還如何調零呢。相位補償這回事不存在。
任何放大器,既然叫放大,那就是增大了信號的幅度。不會影響相位和頻率。
解碼器
不可以直接加5V,因為數碼管就是一個二極體,其正向電阻較小,有一個最大電流限制,一般10幾個mA左右。超過的話就會燒掉。要串聯電阻才可以。
2一個7段數碼管裡面有7個二極體,它們都是獨立的。所謂共陰就是他們共用一個地,這個地就是COM端。當分別給各個段施加高電平時,對應的段會點亮。所以叫共陰
所謂共陽,就是他們共用一個電源端,這個電源端也是COM端,當分別對各個段施加低電平時,對應的段會被點亮。
5,毫伏表我沒用過。不過他們之間的關系應該是根號2倍的關系,即峰值與有效值的關系。
媽呀,累死我了。你給30分太少了。。。。。。。。有問題的話發我郵箱吧[email protected]
4. 常用的組合邏輯電路有哪些急!!
與、或、非、同或、異或
與非、或非
加器乘器比較器路選擇器編碼器解碼器等
5. 常見的組合邏輯電路有哪些
編碼器,解碼器,數據選擇器和分配器,數值比較器
6. 消除組合電路的競爭冒險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消來除競爭冒險的方自法有:輸入端加濾波電容、加封鎖、選通脈沖、修改邏輯設計等。
數字電路中的競爭與冒險出現在組合邏輯電路中。組合邏輯電路中,同一信號經不同的路徑傳輸後,到達電路中某一會合點的時間有先有後,這種現象稱為邏輯競爭,而因此產生輸出干擾脈沖的現象稱為冒險。
7. 在數字電子技術中常用的組合邏輯部件有哪些
兩者的去邊在於邏輯電路是否包含記憶元件---觸發器: 組合邏輯電路不包含觸發內器;時序邏輯容電路包含觸發器。 不包含記憶元件的組合邏輯電路的輸出僅僅與當前的輸入有關。而包含了記憶元件的時序邏輯電路的輸出還與之前的輸入有關,或者說與當前輸入及初始狀態有關。 解碼器、加法器屬於組合邏輯電路。 寄存器、計數器屬於時序邏輯電路。
8. 組合邏輯電路的常用組合邏輯電路
1.半加器與全加器
①半加器
兩個數A、B相加,只求本位之和,暫不管低位送來的進位數,稱之為「半加」。
完成半加功能的邏輯電路叫半加器。實際作二進制加法時,兩個加數一般都不會是一位,因而不考慮低位進位的半加器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
②全加器
兩數相加,不僅考慮本位之和,而且也考慮低位來的進位數,稱為「全加」。實現這一功能的邏輯電路叫全加器 。
2.加法器
實現多位二進制數相加的電路稱為加法器。根據進位方式不同,有串列進位加法器和超前進位加法器兩種 。
①四位串列加法器:如T692。優點:電路簡單、連接方便。缺點:運算速度不高。最高位的計算,必須等到所有低位依此運算結束,送來進位信號之後才能進行。為了提高運算速度,可以採用超前進位方式 。
②超前進位加法器:所謂超前進位,就是在作加法運算時,各位數的進位信號由輸入的二進制數直接產生 。 1.基本概念
用代碼表示特定信號的過程叫編碼;實現編碼功能的邏輯電路叫編碼器。編碼器的輸入是被編碼的信號,輸出是與輸入信號對應的一組二進制代碼 。
2.普通編碼器
①三位二進制編碼器:二進制編碼器:用n位二進制代碼時,對m=2n個一般信號進行編碼的電路 。
②二∕十進制編碼器:把0~9十個十進制數字編成二進制代碼的電路。n位二進制代碼共有2n種,可以對m≤2n個信號進行編碼。因二∕十進制編碼器的輸入是十個十進制數,故應使用四位二進制代碼表示制。從2n=16種二進制代碼中取十種來代表0~9這是個十進制數碼,方案很多,最常用的是8421BCD碼。在二∕十進制編碼器中,代表0~9的輸入信號也是互相排斥的,其工作原理及設計過程與三位二進制編碼器完全相同,不再重復 。
3.優先編碼器
定義:允許若干信號同時輸入,但只對其中優先順序別最高的信號進行編碼,而不理睬級別低的信號,這樣的電路叫優先編碼器 。 1.基本概念
定義:把二進制代碼按照願意轉換相應輸出信號的過程叫解碼。完成解碼功能的邏輯電路叫解碼器。解碼器的n個輸入,m個輸出應滿足2n≥m。解碼器有二進制解碼器、二—十進制解碼器、數字顯示解碼器等類型 。
2.二進制解碼器
把二進制代碼的各種狀態,按照其原意轉換成對應的信號的輸出。這種電路叫二進制解碼器。在二進制解碼器中,若輸入代碼有n位,則輸出信號就是2n個。因此它可以譯出輸入變數的全部狀態。(有時又稱為變數解碼器,或最小項產生器 。 1.數據分配器的邏輯功能
數據分配器(Demultiplexer)又稱為多路分配器,它只有一個數據輸入端,但有2n個數據輸出端。根據n個選擇輸入的不同組合,把數據送到2n個數據輸出端中的某一個。從其作用看,與多位開關很相似,從邏輯功能看,與數據選擇器恰好相反 。
2.用解碼器作數據分配器
凡是帶使能控制端的解碼器都能作數據分配器使用 。
3.多路信號分時傳送
數據選擇器和數據分配器結合,可以實現多路信號的分時傳送。原理:選擇輸入C2C1C0=001時,數據選擇器是把XIN1的狀態送到輸出端。對數據分配器而言,則是把送來的XIN1分配到XOUT1端。各路信號不是同時傳送,但傳輸線減少了 。 1.1位數值比較器
兩個1位二進制數比較時,有4種可能,3種結果
2.多位數值比較器
設:A=A3A2A1A0,B=B3B2B1B0
用li =1,表示Ai>Bi;
mi =1,表示Ai<Bi;
gi =1,表示Ai=Bi。
比較時,應從高開始,若高位比出結果,則低位不用再比。當高位相等時,再去比較低位 。
9. 描述組合邏輯電路功能的常用方法有哪幾種
真值表,時序圖,狀態轉換圖,狀態轉換表。別的就看你具體幹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