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路使用運演算法求電壓,具體步驟謝謝
步驟:1)計算初值,iL(0)=-2 A , uc(0)=12+4*2=20 V; 2)畫出運算阻抗等效電路,L,C怎麼等值教材上有的,開關合專上後屬,電流源被短路了,只剩一個電源12/s ,3)按普通電路求出Uc(s), 4)做拉氏反變換得uc(t)。無非就是數學運算。
❷ 電路的工作原理和計算公式是什麼
由兩級三極體直耦構成的放大器,經R2和C支路提供正反饋,引發自激振盪。通過調節R2和C的值,將振盪頻率設定在人耳最敏感的音頻頻段,用來報警或提示音用。
具體原理:電路接通後,某種原因(如電源電壓波動、外界電磁干擾、電路雜訊干擾等)導致三極體G1基極電流有所增加,經G1和G2連續兩級放大,G2集電極電流必然增大,喇叭兩端電壓升高,喇叭兩端電壓為R2和C提供向左流經G1基極的充電電流,結果使得G1電流變得更大,G2集電極電流更大,喇叭兩端電壓更高,向左流過R2、C和G1基極的充電電流更大,……。如此正反饋的結果是迅速導致G1和G2進入飽和狀態。
當C充電後期,隨著充電接近充滿,充電電流越來越小,流過G1基極的電流越來越小,當G1基極電流減小到一定值時,G1退出飽和狀態,其集電極電流開始減小、G2集電極電流隨之減小,G2也退出飽和狀態。喇叭兩端電壓開始減小,導致電容器開始放電,放電電流有電阻R1提供,放電電流路徑為:電源正極→R1→C→R2→喇叭→電源負極。此時G1的be結開始逐漸失去偏置電流甚至最終被反偏,必然導致G1、G2的集電極電流進一步減小、喇叭兩端電壓進一步減小,C的放電加劇、G1基極電流加劇衰減,……。正反饋的結果是G1和G2迅速進入截止狀態。
等C放電到一定程度,放電電流減小到幾乎為零時,G1重新獲得偏置電流導通,又開始了前面正反饋導致G1和G2飽和的過程,如此反復進行,形成自激振盪。喇叭獲得方波電壓發出聲音。
喇叭獲得的方波電壓高電平持續周期大概為t1=3R2*C,放電時間大概為t2=3(R1+R2)*C,因此振盪周期為T=t1+t2=3R1*C+6R2*C,振盪頻率為f=1/(3R1*C+6R2*C)。
當然,以上計算並不很嚴格,僅供參考,實際可能略有出入,以實際調試結果為准。之所以公式中反復出現3,是因為RC充放電迴路,經過3RC的時間電容C充放電基本差不多結束了。
❸ 電路相關計算
一、電感串聯時總電感量的計算電感串聯時總電感呈增加狀態,為串聯電路中所有電感內量的總容和。規律與電阻串聯時等效電阻的計算相似。串聯時總電感量計算公式: L=L1+L2+L3+L4…… 二、電感並聯時總電感量的計算同樣,電感並聯與電阻串聯時的計算公式也是相似的,電感並聯時,總電感量減少。其變化規律用公式可以表示為 1/L並=1/L1+1/L2+1/L3+1/L4+…… 所以,電感並聯計算公式 L並=1/(1/L1+1/L2+1/L3+1/L4+……) 三、貼片電感串聯插件電感能否串聯,怎麼計算電感量?不同類別的電感量,在滿足電路工作環境的情況下,都是可以串聯和並聯在一起的。也就是說串聯時總電感量只是串聯電感的電感量有關系,與串聯電感的類別,封裝形式,規格尺寸是沒有關系的。四、電路中存在電感串聯,也存在電感並聯,如何計算總電感量?計算的基本原理是一樣的,可以按照電感串聯並聯的先後順序,先依次算出支路的等效電感量,再計算總電感量。
❹ 電路計算中「// 」是什麼意思
RL// rz的意思是這二個電阻並聯的簡化的寫法。不是很規范,但是時間長了,大家版都能看懂.
你後面的權比如給的數字不恰當。不能計算。
修改一下:
RL// rz=10 已知rz=20 求 RL
RL*rz/(RL+rz)=10
20RL/(20+RL)=10
20RL=200+10RL
10RL=200
RL=20Ω
❺ 電路計算題
計算機(computer)俗稱電腦,是現代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
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等。
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計算機的應用在中國越來越普遍,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計算機用戶的數量不斷攀升,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互聯網、通信、多媒體等領域的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1996年至2009 年,計算機用戶數量從原來的630萬增長至6710 萬台,聯網計算機台數由原來的2.9萬台上升至5940萬台。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3.16 億,無線互聯網有6.7 億移動用戶,其中手機上網用戶達1.17 億,為全球第一位。
基本簡介
計算機(computer)俗稱電腦,是一種用於高速計算的電子計算機器,可以進行數值計算,又可以進行邏輯計算,還具有存儲記憶功能。是能夠按照程序運行,自動、高速處理海量數據的現代化智能電子設備。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所組成,沒有安裝任何軟體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可分為超級計算機、工業控制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個人計算機、嵌入式計算機五類,較先進的計算機有生物計算機、光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神經網路計算機。蛋白質計算機等。
折疊運算速度快
當今計算機系統的運算速度已達到每秒萬億次,微機也可達每秒幾億次以上,使大量復雜的科學計算問題得以解決。例如:衛星軌道的計算、大型水壩的計算、24小時天氣預報的計算等,過去人工計算需要幾年、幾十年,而現在用計算機只需幾天甚至幾分鍾就可完成。
折疊計算精確度高
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尖端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高度精確的計算。計算機控制的導彈之所以能准確地擊中預定的目標,是與計算機的精確計算分不開的。一般計算機可以有十幾位甚至幾十位(二進制)有效數字,計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幾到百萬分之幾,是任何計算工具所望塵莫及的。
折疊有邏輯判斷能力
隨著計算機存儲容量的不斷增大,可存儲記憶的信息越來越多。計算機不僅能進行計算,而且能把參加運算的數據、程序以及中間結果和最後結果保存起來,以供用戶隨時調用;還可以對各種信息(如視頻、語言、文字、圖形、圖像、音樂等)通過編碼技術進行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甚至進行推理和證明。
折疊有自動控制能力
計算機內部操作是根據人們事先編好的程序自動控制進行的。用戶根據解題需要,事先設計好運行步驟與程序,計算機十分嚴格地按程序規定的步驟操作,整個過程不需人工干預,自動執行,已達到用戶的預期結果。
❻ 電路復數運演算法則
建議你好好看看 《電路原理》的正弦穩態電路一章,你就全明白了!
❼ 電路基礎計算
一、填空題 1、 電路的組成:電源 中間環節 負載_開關__。 2、 如果5A的電流流經2的電阻,則電阻兩端的電壓是10 伏。 3、 1度電= 1 KW·h = 3.6×10^6 J。一個「220V/100W」 的燈泡正常發光20小時,消耗的電能為2度。 4、 在直流電路中,電容相當於 (短路/斷路),電感相當於 (短路/斷路)。 5、 已知 阻抗是3+4j,則用電流表測量得的電流=沒有電壓沒法計算電流 A。 6、 正弦交流電的三個基本要素為: 幅值、頻率和初相位 。我國工業及生活中使用的交流電頻率=50Hz ,單相交流電的最大值=220√2 伏。已知正弦交流電壓 ,它的最大值為 V ,頻率為Hz, 周期 T= S ,角頻率 ω = rad/s ,初相位為 7、 感抗的表達式XL=ωL_,當L一定的情況下,頻率越高,感抗越大 。容抗的表達式= 1/(ωC) ,當C一定的情況下,頻率越高,容抗越小 。 8、 三相交流電源和負載的連接方式有:星型和三角形 。 9、 在三相電路中,通常用不同的顏色來區分各相。A用 黃色表示,B用 綠色表示,C用 色表示紅色 10、 在工業中,常用提高功率因數的方法: 並聯電容器 。提高功率因素的意義為: 降低損耗 、提高帶負載能力 。 11、 實驗室中的功率表,是用來測量電路中的有功 功率。 12、 斷路器(直流)在220V電壓下的額定電流為15A,則其功率為3300W 。 13、 已知對稱交流電壓的3個有效值均為100V,則在t=0時刻,3個電壓的瞬時值的和= 零 。 14、 一台三相發電機,當三相繞組結成星型時,測得各線電壓為380V,當改成三角形時,相電壓=220V。 15、 為了防止負載短路導致線路被燒毀,在中線上 (可以/不可以)裝設熔斷器來實現負載的短路 16、 三個同頻率、有效值相等、相位依次互差120度的正弦量稱為對稱三相正弦量 17、 功率因數= cosφ=P/S 。 18、 視在功率、有功功率(一般是表頭的讀數)、無功功率的公式:S=UI,P=UIcosφ,Q=UIsinφ。 19、 某電路有3各節點和7條支路,若採用支路電流法求解各支路電流時,能夠列出KCL方程和KVL方程個數是 9 。 20、 電阻、電感、電容的性質:(純電阻電路,相位角應為0°;純電感電路,相位角應為 90°;純電容電路,相位角應為-90°) 21、 對稱三相正弦電壓性質:①三個電動勢的幅值相等, 頻率相同,相位互差 120°②對稱三相電源電壓的代數和= 0 。 22、 一隻標有「220V,40W」的白熾燈其額定電壓=220V 。
❽ 電路計算中// 是什麼意思
RL//
rz的意思是這二個電阻並聯的簡化的寫法。不是很規范,但是時間長了,大家都能回看懂.
你後面的比如給的數字答不恰當。不能計算。
修改一下:
RL//
rz=10
已知rz=20
求
RL
RL*rz/(RL+rz)=10
20RL/(20+RL)=10
20RL=200+10RL
10RL=200
RL=20Ω
❾ 求電路的運算關系
A1一A3是跟隨電路,A4是同相比例加法電路。運用疊加原理分別求各輸入時的輸出(附圖是ui1輸入的輸出),可根據對稱特性求得:
uo=1.4(ui1+ui2+ui3)
❿ 分別求解所示各電路的運算關系
第一個是同相比例運算電路加上電壓跟隨器,電壓跟隨器起到正反饋的作用。 第二個是全波整流電路,這種全波整流由於反饋的作用使得整流效果很好,不會由於二極體的導通壓降而導致的電壓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