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路符號I/I含義
你好。
電路符合I表示:電流。
科學上把單位時間里通過導體任一橫截面的電量叫做電流強度,簡稱電流,電流符號為I,單位是安培(A),簡稱「安」(安德烈·瑪麗·安培,1775年—1836年,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在電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對數學和物理也有貢獻。電流的國際單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
導體中的自由電荷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做有規則的定向運動就形成了 電流。
電學上規定:正電荷定向流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工程中以正電荷的定向流動方向為電流方向,電流的大小則以單位時間內流經導體截面的電荷Q來表示其強弱,稱為電流強度。
大自然有很多種承載電荷的載子,例如,導電體內可移動的電子、電解液內的離子、等離子體內的電子和離子、強子內的誇克。這些載子的移動,形成了電流。
『貳』 物理電路中,I U V R分別代表什麼急急急
I表示電流。電流的強弱用電流強度來描述,電流強度是單位時間內通過導體某一橫截面的電量。
U代表電壓(voltage),是衡量單位電荷在靜電場中由於電勢不同所產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其大小等於單位正電荷因受電場力作用從A點移動到B點所做的功,電壓的方向規定為從高電位指向低電位的方向。
電壓的國際單位制為伏特(V,簡稱伏),常用的單位還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等。
V是伏特。伏特是國際單位制中表示電壓的基本單位,簡稱伏,符號V。
R是電阻。電阻(Resistance,通常用「R」表示),是一個物理量,在物理學中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導體的電阻越大,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
不同的導體,電阻一般不同,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特性。電阻將會導致電子流通量的變化,電阻越小,電子流通量越大,反之亦然。而超導體則沒有電阻。
『叄』 帶點在電路中的意思
相量就是只考慮量的大小和初相位。相量法由德國科學家斯坦梅茨一個多世紀之前,1893年創立。相量法是人們研究交流電的好方法。可以說,我們能用上交流電及3G技術等,離不開斯坦梅茨的相量法的貢獻。
斯坦梅茨是一個駝背人。可他人殘志堅,體殘心明,為世人留下好方法!
總結起來,電路磁路有三種相量:
電壓符號U帶點表示電壓相量。
電流符號I帶點,İ,表示電流相量。
磁通符號Φ 帶點表示磁通相量。
放大倍數是兩個電壓的比值,阻抗是電壓與電流相量的比值,都不是相量。
放大倍數A的大小應當用A加上絕對值符號就是|A|來表示。
阻抗Z 的大小,也叫做阻抗模,應當用Z加上絕對值符號就是|Z|來表示。
可惜相量法被當今一些偽科學家糟蹋了。那些偽科學家,自以為聰明,把放大倍數的符號A加上點,把阻抗Z加上點,真是五穀不分、胸無點墨、弄巧成拙。誘使好多人上當,極大地擾亂學生的思維,真是誤人子弟,罪不可恕!
那些偽科學家身體可能是健康的,但是他們的腦袋好像被驢子踢了糊塗了,所以留下A點、Z點、……,這些笑柄在人間!
還有,表示電壓的符號本來是U,很多書寫成V,結果如果電壓是3V,就出現V=3V的笑話
兄台警惕性很高,給一個贊!!!
『肆』 正弦電路中U和I上面有一點是什麼意思
這表示電壓相量、電流相量,正弦交流電的三要素中,上面不帶點的U、I只表示有效值大小,而相量不但包括大小,還包括初相位。
『伍』 plci點在什麼情況下有電
PLC輸入端子有電的時候。
plc中的i是輸入繼電器意思。輸入繼電器通常有與之對應的PLC輸入端子,用於接收外部開關信號。當外部開關信號閉合時,輸入繼電器的線圈通電,其常開觸點閉合,其常閉觸點在程序中斷開。一些輔助繼電器具有特殊功能或用於存儲系統的狀態變數、控制參數和信息。我們稱它們為特殊繼電器。輸入(plc正面下方)有兩個公共端1m/2m,1m是i0.0至i1.4的公共端,2m是i1.5至i2.7的公共端;當接入pnp感測器時,1m或2m端接24v-;當接入npn感測器時,1m或2m端接24v+;廠家使用的,內容不可更改,斷電不消失。
用戶存儲器分為用戶程序存儲區和工作數據存儲區。由隨機存取存儲器組成。用戶使用的。斷電內容消失。常用高效的鋰電池作為後備電源。H0FFFF,其中H是十六進制常數的標志,後面0FFFF就是一個十六進制數,十六進制數開頭如果不是1~9前面應該加個0。在PLC裡面不允許直接使用數字,前面必須加K或H,其中K表示十進制,H表示十六進制。K3Y50表示從Y50開始的3組(每組4位)軟繼電器。即Y50~Y57,Y60~Y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