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知道電子鍾什麼樣
1、發貨速度很快,這個牌子的質量很好,家裡有一個這個牌其它款式的,用了三年多還好好,這次果斷又買了這個牌子的,屏幕很大,老人都看的到,用了幾天才評論,時間很准,很滿意,
2、還不錯,不過也不知道為什麼那層膜……O_o
3、很高大上。晚上看也柔和。跟介紹的一樣、
點擊查看
4、絕對之前買了一個質量好,用了一年摔壞了。決定再買一個,結果顯示屏出了點問題。店家果斷換貨,還贈送了一個手機支架,這樣的杠杠的,贊贊贊!
5、鬧鍾只有一種聲音,難聽死了,鬧鍾上的溫度也不準,物流還慢
6、字幕大,選項多,這下不會睡吃飯了!哈哈哈,質量看著挺好的,謝謝店家送的手機架
7、第二次入手了,一如既往地好,謝謝送的小禮物!
科艦電子鍾怎麼樣,好不好更 多 評 價:
8、用了幾天很好用,這價錢物美價廉,做工很好字清晰。
9、收到,挺好看的,就是鬧鈴聲單一切聲音太小,不怎麼鬧。
10、功能好多,但就是 沒有休息日的設定鬧鍾
⑵ 鍾表為什麼放上電池指針就會走這是什麼原理
一提到時鍾,大家一定會想起振動。機械表利用的是機械振動,電子表當然是利用電學振盪。
最早的振盪電路是由電感器和電容器構成,稱為LC電路,但其頻率穩定性卻不大好,後來,科學家們用石英晶體代替LC振盪器,就大大提高了頻率穩定性。石英為規則的六邊形晶體。在石英晶體上按一定方位切割下的薄片叫做三長兩短英晶片。石英晶片有一個可妙的特性:若晶片上加以機械力,則在相應的方向上就會產生電場。這種物理現象稱為「壓電效應」。當在石英晶片的極板上接上交流電場。當外加交變電壓的頻率與石英晶片的固有頻率相等時,就會產生共振。這種現象稱為「壓電共振」。利用這種穩定的振盪特性,人們就創造出了精度極高的電子表和石英鍾。
電子表可分為數字式石英電子手錶、指針式石英電子手錶及自動石英錶和光動能手錶
1.數字式石英電子手錶:石英晶體的壓電效應和兩極管式液晶顯示相結合的手錶,其功能完全由電子元件完成。
2.指針式石英錶:石英錶的能源來自氧化銀扣式電池,氧化銀扣式電池向集成電路提供特定電壓之後,通過其中的振盪電路和石英諧振器使石英振子起振,形成振盪電路源。從振盪電路中輸出的頻率為32768赫茲的電信號進入分頻電路後經過16級分頻產生出0.5Hz的脈沖信號,再經過窄脈沖電路輸出脈沖信號進入驅動電路中去放大,並且形成交替變化的雙向脈沖信號,從而驅動步進電機作間歇性轉動,進一步帶動傳動輪系,使表針准確地顯示時間。
希望滿意回答可以採納
⑶ 在數字電子鍾或電子表上,時間前面的PM和AM是什麼意思
上午AM -- antemeridiem;下午PM -- post meridiem。
電子鍾亦稱數顯鍾(數字顯示鍾),一種用數字電路技術實現時、分、秒計時的裝置,與機械時鍾相比,直觀性為其主要顯著特點,且因非機械驅動,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相較石英鍾的石英機芯驅動,更具准確性。
電子鍾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廣泛用於個人家庭以及車站、碼頭、劇院、辦公室等公共場所,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娛樂帶來極大地方便。
相對於其他時鍾類型,它的特點可歸結為「兩強一弱 」:比機械鍾強在觀時顯著,比石英鍾強在走時准確,但是它的弱點為顯時較為單調,電子鍾更為方便快捷,實用。
(3)lc電路鍾表擴展閱讀
機械表利用的是機械振動,電子表當然是利用電學振盪。最早的振盪電路是由電感器和電容器構成,稱為LC電路,但其頻率穩定性卻不大好,後來,科學家們用石英晶體代替LC振盪器,就大大提高了頻率穩定性。
石英為規則的六邊形晶體。在石英晶體上按一定方位切割下的薄片叫做石英晶片。石英晶片有一個奇妙的特性:若晶片上加以機械力,則在相應的方向上就會產生電場。
這種物理現象稱為"壓電效應"。當在石英晶片的極板上接上交流電場。當外加交變電壓的頻率與石英晶片的固有頻率相等時,就會產生共振。
這種現象稱為"壓電共振"。利用這種穩定的振盪特性,人們就創造出了精度極高的電子表和石英鍾。
⑷ 石英鍾真的是時基石英晶振嗎 我拆石英鍾,石英手錶怎麼沒看到石英晶振 我看到線圈,電容,是LC震盪嗎
哈哈!您看到電路板上有一個直徑大概在2~3mm,長度在10mm左右的一個鋁質圓筒狀的元器件嗎?那就是起振的石英晶體啊。因為石英晶體的頻率很穩定,所以石英鍾的走時精度比較高。
某些答案可不要誤人子弟噢!!!
⑸ LC 電路作用
1、LC電路可以用作電諧振器(音叉的一種電學模擬),儲存電路共振時振盪的能量。
2、LC電路既用於產生特定頻率的信號,也用於從更復雜的信號中分離出特定頻率的信號。
(5)lc電路鍾表擴展閱讀:
任何一個LC電路的實際實現中都會包含組件和連接導線的盡管小卻非零的電阻導致的損耗。
LC電路的目的通常是以最小的阻尼振盪,因此電阻小。雖然實際中沒有無損耗的電路,但研究這種電路的理想形式對獲得理解和物理性直覺都是有益的。
⑹ 電子時鍾的成本是多少,要可以很容易調時間的,有鬧鍾的功能,鬧鍾的這個功能要可以控制電路
真是的搞這么復雜做什麼哦,還手機鬧鍾呢,有現成的不用偏要自己做啊?
現在市場上有微電腦時間控制器(KG316T)價格從幾十元到百元不等。可以設置10組開關時間,還有周六周日設置,同樣的加個光控探頭還可以設置晴雨天,白天和黑夜。
⑺ 時鍾發生器和晶振一樣嗎它們各在什麼位置
只要能產生時鍾頻率的都叫做時鍾發生器,晶振只是時鍾發生器的一種,LC電路等都可當做時鍾發生器。
⑻ LC電路的特點是什麼主要是用來干什麼呢都用在了什麼電子產品中
LC振盪電路,是指用電感L、電容C組成選頻網路的振盪電路,用於產生高頻正弦波信號,常見的LC正弦波振盪電路有變壓器反饋式LC振盪電路、電感三點式LC振盪電路和電容三點式LC振盪電路。LC振盪電路的輻射功率是和振盪頻率的四次方成正比的,要讓LC振盪電路向外輻射足夠強的電磁波,必須提高振盪頻率,並且使電路具有開放的形式。
LC振盪電路運用了電容跟電感的儲能特性,讓電磁兩種能量交替轉化,也就是說電能跟磁能都會有一個最大最小值,也就有了振盪。不過這只是理想情況,實際上所有電子元件都會有損耗,能量在電容跟電感之間互相轉化的過程中要麼被損耗,要麼泄漏出外部,能量會不斷減小,所以實際上的LC振盪電路都需要一個放大元件,要麼是三極體,要麼是集成運放等數電LC,利用這個放大元件,通過各種信號反饋方法使得這個不斷被消耗的振盪信號被反饋放大,從而最終輸出一個幅值跟頻率比較穩定的信號。
頻率計算公式為f=1/[2π√(LC)],其中f為頻率,
單位為赫茲(Hz);L為電感,單位為亨利(H);C為電容,單位為法拉(F)。
lc振盪電路的應用有哪些
用有延遲的元器件接在正反饋放大器輸入的和輸出端,就能產生輸出往復變化。
這個振盪周期的穩定性就取決於這個延遲的元器件的固有振盪頻率的穩定性。
例如在遙遠的過去用汞延遲器、串列寄存器、彈簧延遲器都能產生正弦振盪。
現在常見的RC延遲環節在低頻的時候延遲不足就要三節串聯起來產生大的相位延遲。
⑼ 電子鍾(表)為什麼越走越快
因為電子表晶振決定電子表走的快慢,晶振壞或者漏電就會導致越走越快,所以越走越慢是由晶振絕定的。晶振就是用石英材料做成的石英晶體諧振器,俗稱晶振。起產生頻率的作用,具有穩定,抗干擾性能良好的, 廣泛應用於各種電子產品中。
(9)lc電路鍾表擴展閱讀:
機械表利用的是機械振動,電子表當然是利用電學振盪。最早的振盪電路是由電感器和電容器構成,稱為LC電路,但其頻率穩定性卻不大好,後來,科學家們用石英晶體代替LC振盪器,就大大提高了頻率穩定性。石英為規則的六邊形晶體。
在石英晶體上按一定方位切割下的薄片叫做石英晶片。石英晶片有一個奇妙的特性:若晶片上加以機械力,則在相應的方向上就會產生電場。
這種物理現象稱為"壓電效應"。當在石英晶片的極板上接上交流電場。當外加交變電壓的頻率與石英晶片的固有頻率相等時,就會產生共振。這種現象稱為"壓電共振"。利用這種穩定的振盪特性,人們就創造出了精度極高的電子表和石英鍾。
⑽ 最早的電子手錶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世界第一隻石英錶:精工SEIKO QUARTZ ASTRON,1969年。
世界上的第一隻手錶是於1868年由百達翡麗製造給匈牙利的Koscowicz伯爵夫人的。但這種形式的鍾表,在當時並不流行。
1911年卡地亞正式將這種形式的鍾表商業化,推出了著名的Santos手錶。自此以後,手錶便開始普及。
經歷一個世紀的改進,1967年瑞士人首度將石英鍾做成石英錶,手錶之後也由手動/自動上發條的形式,發展到用石英、電子等動力顯示時間。
第一隻石英錶在1969年首度出現。在這一年,日本的精工公司發現了如何將石英製成音叉的方法。第一個進入生產石英手錶是精工35平方天文學,發布於1957年由漢密爾頓鍾表公司的蘭開斯特,賓夕法尼亞州。和音叉會循某種規律振動一樣,當石英晶體受到電池電力影響時,它也會產生規律的振動。
石英晶體每秒的振動次數高達32768次,我們可以設計簡易的電路來計算它振動的次數,當它數到32768次時,電路會傳出訊息,讓秒針往前走一秒。
因為石英的振動相當規律,即使是便宜的石英錶,一天之內的誤差率也不會超過1秒。最早的振盪電路是由電感器和電容器構成,稱為LC電路,但其頻率穩定性卻不大好,後來,科學家們用石英晶體代替LC振盪器,就大大提高了頻率穩定性。石英為規則的六邊形晶體。在石英晶體上按一定方位切割下的薄片叫做石英晶片。石英晶片有一個奇妙的特性:若晶片上加以機械力,則在相應的方向上就會產生電場。這種物理現象稱為「壓電效應」。當在石英晶片的極板上接上交流電場。當外加交變電壓的頻率與石英晶片的固有頻率相等時,就會產生共振。這種現象稱為「壓電共振」。利用這種穩定的振盪特性,人們就創造出了精度極高的電子表和石英鍾。
電子表是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出現的新型計時器。最早的一款電子表被稱做「擺輪游絲電子表」,它誕生於1955年。這種手錶用電磁擺輪代替發條驅動,以擺輪游絲作為振盪器,微型電池為能源,通過電子線路驅動擺輪工作。它的走時部分與機械手錶完全相同,被稱為第一代電子手錶。
1960年,美國布洛瓦公司最早開始出售「音叉電子手錶」。這種手錶以金屬音叉作為振盪器,用電子線路輸出脈沖電流,使機械音叉振動。它比擺輪式電子手錶結構簡單,走時更精確,被稱為第二代電子手錶。
1969年,日本精工舍公司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石英電子表。石英電子表的出現,立刻成為了鍾表界主流產品,它走時精確,結構簡單,輕松地將一、二代電子表,甚至機械表淘汰出局。石英錶又稱「水晶振動式電子表」,因為它是利用水晶片的「發振現象」來計時的。當水晶受到外部的加力電壓,就會產生變形和伸縮反應;如果壓縮水晶,便會使水晶兩端產生電力。這樣的性質在很多結晶體上也可見到,稱為「壓電效果」。石英錶就是利用周期性持續「發振」的水晶,為我們帶來准確的時間。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軍方意識到「免手提」腕錶的重要性,這才啟發了一般民眾對手戴腕錶的熱切需求。1926年,發明了第一塊自行上弦的腕錶,從1960年起,傳統的圓形表樣普遍受到接受。瑞士對腕錶的進一步改進,就是把懷表所具有的計時、日歷、陀飛輪及自動發條裝置加以微型化,而裝設於腕錶上。1952年在美國、法國和瑞士各生產出一塊電子表。1967年,納沙泰爾的電子鍾表中心開發出第一塊石英手腕錶,並在1970年以不同瑞士品牌的名字開始大量生產。自此,新的技術開始快速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