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教:佳能H12272小型復印機電路不工作
78L05輸出電壓不正常,可以斷開負載看電壓是否恢復正常,如果+5V電壓不正常,那CPU無法正常工作.個人認為重點還是檢查+5V供電電路.
② 復印機的主板電路壞了,怎麼檢測是哪裡壞了呢
這位客官:其實你糾結於這個問題有點狹隘了,電源板有輸出的,高壓低壓輸出,若是輸出到主板,無非是低壓電路,5V、24V、12V、等若是電源板輸出到主板的 電路不通,那不就是電源板問題了。還有,一般維修到電路,就必須要有電路時序圖。維修手冊當中一般都有!不然你以為維修手冊干什麼用的呢!
③ 列印機和復印機的充電電路是怎麼檢測的
打開時列印或復印看電極絲有沒有放電弧光
④ 復印機常見的故障分析及維修有哪些呢
復印機復印出的復印件全黑經過復印後,復印件上全黑沒有圖像故障原因與排除方法:
1、曝光燈管損壞。首先觀察曝光燈是否發光,不發光時可檢查燈腳接觸是否良好。是否為曝光燈管損壞、斷線或燈腳與燈座接觸不良等原因。
2、曝光燈控制電路故障。曝光燈控制電路出現故障,檢查各處電壓是否正常,無電壓時應檢查控制曝光燈的電路是否有故障,必要時更換此電路板。
3、光學系統故障。復印機的光學系統被異物遮住,使曝光燈發出的光線無法到達感光鼓表面。清除異物。反光鏡太臟或損壞,以及反光角度改變,光線偏高,無法使感光鼓曝光,清潔或更換反光鏡,調整反光角度。
4、充電部件故障。二次充電部件故障(僅限NP復印法),檢查充電電極的絕緣端是否被放電擊穿,電極與金屬屏蔽罩連通(有燒焦痕跡),造成漏電。復印件全白。復印件全白故障分為感光鼓上有圖像和感光鼓上無圖像兩種情況。
1、光鼓上有圖像,故障原因與故障排除:轉印電極絲接觸不良;重新接通。轉印電極絲斷路;更換電極絲。轉印電極高壓發生器損壞或高壓線接觸不良;檢修更換高壓發生器或重新接通高壓線。
2 感光鼓上無圖像,故障原因與故障排除。充電電極接觸不良或電極絲斷路;重新接通充電電極或更換電極絲。充電電極高壓發生器損壞或高壓線接觸不良;檢修更換充電高壓發生器或重新接通高壓線,控制顯影器的離合器老化或損壞;更換離合器。顯影器脫位或驅動齒輪損壞;重新安裝到位或更換驅動齒輪。感光鼓安裝不到位;重新安裝。
⑤ 復印機中出現IMC電路安全不兼容如何解決
故障原因:
1).主電機損壞;
2).控制線路失靈;
3).正程離合器失靈;
4).離合器電刷不良。
排除方法:
檢修或調換主電機;檢修控制線路;檢修或調換正程離合器;檢修或調換電刷。
⑥ 理光1075復印機電路板老是吱吱響,但是一切運作正常,請教下什麼原因
有尖端放電的現象,徹底清潔電源板和高壓板和清除積炭,現象可以消失。
但不排除變壓器老化的原因。
⑦ 復印機的電路板老壞是什麼原因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你的復印機是什麼牌子的,還有就是電路板的哪一部分壞的,什麼元件壞了,你不說清楚不好回答你的問題啊!
⑧ 復印機的基本工作原理
復印機能快速、便捷的將文件、圖片、書稿等圖文資料進行復制,是辦公室不可缺少的現代辦公設備,因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1、復印機的種類特點
由於復印機大都採用靜電的方式進行復印,又被稱之為靜電復印機。新一代復印機從曝光、圖文稿件的識別和圖像信號的處理等過程中採用了數字技術,這種復印機被稱為數碼機(復印機)。
靜電復印技術通常指的是利用靜電和某些具有光電導特性的材料(感光鼓)在光的作用下從絕緣體變為導電體這一原理對被攝物(原稿)進行照相並以復印品的形式快速輸出的復制技術。
在數碼復印機中,曝光燈照射到放在原稿台上的原稿,得到的光照圖像經過反光鏡、鏡頭等光學系統照射到CCD圖像感測器上,CCD將光圖像變成電信號,再進行數字信號處理,CCD輸出的電信號數字化後,再用數字信號控制激光器對感光鼓進行曝光,使感光鼓形成靜電潛像。
2、 復印機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2.1 靜電復印的基本過程
靜電復印過程可分為七個過程,即:預曝光、充電、圖像曝光、顯影、轉印分離、定影和清潔七個步驟。如圖1所示。
圖1 靜電復印的基本過程
如圖2所示為一部典型復印機的內部結構示意圖。有關成像和復印的結構圖示於圖3。
圖2 復印機的整機結構示意圖
圖3 復印機的成像和復印相關部件示意圖
感光鼓是復印機的核心部件,它位於復印機的中心部位,如圖4所示。欲取下鼓組件要操作代碼程序:打開前蓋,接通電源開關,用細螺絲刀(或牙簽)觸發維修模式開關→面板上會顯示「S」字元,然後操作*→3→*→006,復印機便自動使顯影器與鼓組件分離。卸下固定螺釘便可將鼓組件分離。鼓組件的結構如圖5所示。
圖4 復印機的內部結構(佳能NP-3825)
圖5 鼓組件的結構
感光鼓是在旋轉的過程中進行復印的,在旋轉的過程中,連續復印直至完成一頁的復印過程。因而許多零部件都安裝在感光鼓的周圍,如圖6所示。
圖6 感光鼓及相關部件
2.2 數碼復印機的基本結構
2.2.1 CCD圖像感測器在曝光系統中的應用
數碼復印機在圖像曝光系統中使用了CCD圖像感測。由圖像感測器CCD將光圖像變成電信號。數碼復印機在復印過程採用了激光列印的方式。CCD輸出的圖像信號經處理後去調制激光器,激光器通過激光束在感光鼓上成像(潛像)。利用列印數據存儲器可實現一次掃描多次列印,從而可大大提高列印速度和質量。
原稿的曝光系統如圖7所示。曝光燈在驅動機構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移動對稿件掃描,掃描的圖像經2、3反射鏡後再通過鏡頭照到CCD感光面上,CCD將光圖像變成電信號,在CCD驅動電路的作用下輸出圖像信號,經信號處理後變成圖文信號,再送到激光調制器中去控制激光掃描器。
圖7 數碼復印機的原稿掃描系統
2.2.2 激光曝光系統
激光是由半導體激光器或氣體激光器產生的,它具有色純、能量集中、精度高、壽命長、便於控制的特點。用圖像信號去調制激光束,就是將圖像中有圖文的黑色部分與無圖文的白色部分轉換成激光束的有無,然後經掃描器照射到感光鼓的表面。
圖8是激光曝光系統的示意圖,它同激光列印機的掃描系統基本相同。激光發射器固定在機器中,它所發射的激光束的方向是不變的,而激光反射鏡的方位是變化的。由於反射鏡的方位變化使激光束的投射角度變化,經反射鏡反射的激光束就會發生變化。反射鏡在電機的驅動下旋轉,這樣一條線一條線的排起來就形成了面,原稿的圖像就在鼓感光面上形成了靜電潛像。
圖8 數碼復印機的圖像曝光系統
2.2.3 激光掃描的同步系統
激光束的掃描必須與原稿的掃描,保持同步才能把一幅圖像不失真的復印下來,為此在激光掃描器中設有同步信號檢測器件和同步信號處理電路。BD(Beam Detect)檢測是在掃描的初始位置設置一個光電二極體,如圖9所示,當激光束照射時光電二極體收到激光束的信號表示一行掃描開始了,也可以利用此信號進行紙的對位。
圖9 激光掃描器的同步檢測
⑨ 復印機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現在主流的復印機是數碼機了.復印機的工作原理不是那麼容易就說清楚的,因為它涉及機械,電子元件,電子電路,光和熱的學問,是一個復雜的結構體,要了解復印機的工作原理就要從以上的幾個方面先做了解,這篇幅有限,肯定是給你介紹不完的.但復印機工作原理都圍繞著八個核心的工作步驟,先給你介紹八大步驟吧
靜電復印法
靜電復印的過程本質上是一種光電過程,它所產生的潛像是一個由靜電荷組成的靜電像,其充電、顯影和轉印過程都是基於靜電吸引原理來實惠 的。由於其靜電潛像是在光照下光導層電阻降低而引起充電膜層上電荷放電形成的,所以卡爾遜靜電復印法對感光鼓有如下要求:具有非常高的暗電阻率。這種感光鼓在無光照的情況下,表面一旦有電荷存在,能較長時間地保存這些電荷;而在光照的情況上,感光鼓的電阻率應很快下降,即成為電的良導體,使得感鼓表面電荷很快釋放而消失。卡爾遜靜電復印法所使用的感光鼓主要由硒及硒合金、氧化鋅、有機光電導材料等構成,一般是在導電基體上(如鋁板或其它金屬板)直接塗敷或蒸鍍一薄層光電導材料。其結構是上面是光導層,下面是導電基體。
靜電復印法大致可分為充電、曝光、顯影、轉印、分離、定影、清潔、消電8個基本步驟。
一、充電
充電就是使感光鼓在暗處,並處在某一極性的電場中,使其表面均勻地帶上一定極性和數量的靜電荷,即具有一定表面電位的過程, 這一過程實際上是感光鼓的敏化過程,使原來不具備感光性的感光鼓具有較好的感光性。充電過程只是為感光鼓接受圖像信息准備的,是不依賴原稿圖像信息的預過程,但這是在感光鼓表面形成靜電潛像的前提和基礎。
當在暗處給感光鼓表面充上一層均勻的靜電荷時,由於感光鼓在暗處具有較高的電阻,所以靜電荷被保留在感光鼓表面,即感光鼓保持有一定的電位交具有感光性。對於不同性質的光電導材料 制的感光鼓應充以不同極性的電荷,這是由斗導體的導電是決定的,即只允許一種極性的電荷(空穴或電子)「注入」,而阻止另一種極性電荷(電子或空穴)的「注入」。因此對於N型半導體,表面應充負電;而對P型半導體,則應充下奄。當用正電暈對P型感光鼓充正電時,由於P型半導體中負電荷不能移動。因此光導層表面的正電荷與界面上的負電荷,只能相互吸引,而不會中和。倘若用負電暈對P型感光鼓充負電,則由於光導層及共界面處,感應產生的是正電荷,而P 型半導體的主要載流子是「空穴」,自由移動交為容易(或稱為「注入」),易與感光鼓表面的負電荷中和。這樣,對P型感光鼓充負電時,其充電效率是相當低的。對於N型感光鼓,則由於其主要載流子是電子,若對其充正電時,其充電效率也是極其低的。目前靜電復印機中通常採用電暈裝置對感光鼓進行充電。
二、曝光
曝光是利用感光鼓在暗處時電阻大,成絕緣體;在明處時電阻小,成導體的特性,對已充是的感光鼓用光像進行曝光,使用權光照區(原稿的反光產分)表面電荷因放電而消失;無光照的區域(原稿的線條和墨跡部分)電荷依保持,從而在感光鼓上形成表面電位隨圖像明暗變而起伏的靜電潛像的過程。進行曝光時,原稿圖像經光照射後,圖像光信號經光學成像系統投射到感光鼓表面,光導層受光照射的部分稱為「明區」,而沒有受光照射的部分自然數「暗區」。在明區,光導層產生電子空穴對,即生成光生載流子,使得光導層的電阻率迅速降低,由絕緣體變成良導體,呈現導電狀態,從而使感光鼓表面的電位因光導層表面電荷與界面處反極性電荷的中和而很快衰減。在暗區,光導層則依然呈現絕緣狀態,使得感光鼓表面電位基本保持不變。感光鼓表面靜電電位的高低隨原稿圖像濃淡的不同而不同,感光鼓上對應圖像濃的部分表面電位高,圖像淡的部分表面電位低。這樣,就在感光鼓表面形成了一個與原稿圖像濃淡相對應的表面電位起伏的靜電潛像。
三、顯影
顯影就是用帶電的色粉使感光鼓上的靜電潛像轉變成可見的色粉圖像的過程。顯影色粉所帶電荷的極性,與感光鼓表面靜電潛像的電荷極性相反。顯影時,在感光鼓表面靜電潛像是場力的作用下,色粉被吸附在感光鼓上。靜電潛像電位越高的部分,吸附色粉的能力越強;靜電潛像電位越低的部分,吸附色粉的能力越弱。對應靜電潛像電位(電荷的多少)的不同,其吸附色粉量也就不同。這樣感光鼓表面不可見的靜電潛像,就變成了可見的與原稿濃淡一致的不同灰度層次的色粉圖像。在靜電復印機中,色粉的帶電通常是通過色粉與載體的磨擦來獲得的。磨擦後色帶電極性與載體帶電極性相反。〈br〉
四、轉印
轉印就是用復印介質貼緊感光鼓,在復印介質的背面予與色粉圖像相反極性的電荷,從而將感光鼓已形成的色粉圖像轉移到復印介質上的過程。目前靜電復印機中通常採用電暈裝置對感光鼓上的色粉圖像進行轉印。當復印紙(或其它介質)與已顯影的感光鼓表面接觸時,在紙張背面使用電暈裝置對其放電,該電暈的極性與充電電暈相同,而與色粉所帶電荷的極性相反。由於轉印電暈的電場力比感光鼓吸附色粉的電場力強得多,因此在靜電引力的作用下,感光鼓上的色粉圖像就被吸附到復印紙上,從而完成了圖像的轉印。在靜電復印機中為了易於轉印和提高圖像色粉的轉印率,通常還採用預轉印電極或預轉印燈裝置對感光鼓進行預轉印處理。
五、分離
在前述的轉印過程中,復印紙由於靜電的吸附作用,將緊緊地貼在感光鼓上,分離就是將緊貼在感光鼓表面的復印紙從感光鼓上剝落(分離)下來的過程,靜電復印機中一般採用分離電暈(交、直流)、分離爪或分離 帶等方不來進行紙張與感光鼓的分離。
六、定影
定影就是把復印紙上的不穩定、可抹掉的色粉圖像固著的過程,通過轉印、分離過程轉移到復印紅上的色粉圖像,並未與復印紙融合為一體,這時的色粉圖像極被擦掉,因此須經定影裝置對其進行固化,以形成最終的復印品。目前的靜電復印機多採用加熱與加壓相結合的方式,對熱熔性色粉進行定影。定影裝置加熱的溫度和時間,鳳及加壓的壓力大小,對色粉圖像的粘附牢固度有一定的影響。其中,加熱溫度的控制,是圖像定影質量好壞的關鍵。
七、清潔
清潔就是清除經轉印後還殘留在感光鼓表面色粉的過程。感光鼓表面的色粉圖像由於受表面的電位、轉印電壓的高低、復印介質的干濕度及與感光鼓的接觸時間、轉印方式等的影響,其轉印效率不可能達到100%,在大部分色粉經轉印從感光鼓表面轉移到復印介質上後,感光鼓表面仍殘留有一部分色粉,如果不及時清除,將影響到後續復印品的質量。因此必須對感光鼓進行清潔,使之在進入下一復印循環前恢復到原來狀態。靜電復印機機中一般採用刮板、毛刷或清潔輥等裝置對感光鼓表面的殘留色粉進行清除。
八、消電
消電就是消除感光鼓表面殘余電荷的過程。由於充電時在感光鼓表面沉積的靜電荷 ,並不因所吸附的色粉微粒轉移而消失,在轉印後仍留在感光鼓表面,如果不及時清除,會影響後續復印過程。因此,在進行第二次復印前必須對感光鼓進行消電,使感光鼓表面電位恢復到原來狀態。靜電復印機中一般採用曝光裝置來對感光鼓進行全面曝光,或用消電電暈裝置對感光鼓進行反極性充電,以消除感光鼓上的殘余電荷。
NP靜電復印法
NP法是日本佳能公司發明的一種新的靜電復印方法,這種方法有別於傳統的卡爾遜靜電復印法,它是卡爾遜靜電復印法的改進和發展。NP靜電復印法基本過程它主要由前消電/前曝光、一次充電(主充電)、二次充電/圖像曝光、全面曝光、顯影、轉印、分離、定影、鼓清潔9個基本步驟組成。
從上述步驟我們可以看到,NP法的靜電復印過比典型的卡爾遜法靜電復印過程復雜,基主要原因是NP法採用的光電導材料雖然光敏性很好,但暗阻率太低,充電以後暗衰太快,不能像硒等基它光電導材料那樣能長時間地保存電荷。因此使用硫化鎘等基它光電導材料那樣能長時間地保存電荷。因此使用硫化鎘光電導材料的感光鼓結也與典型卡爾遜法的感光鼓結構不同。卡爾遜靜電復印法的感光鼓一般是兩層結構,即光電導層和導電基本。而NP法的感光鼓則是由透明的絕緣層、光導層和導電基本三層構成。
NP法靜電復印的過程除了靜潛像的形成和顯影過程外,基它都與卡爾遜法靜電復印過程基本相同。NP法靜電潛像的形成包括前消電/前曝光、一次充電、二次充電/圖像曝光和全面曝光4個基本步驟。
一、前消電/前曝光
前消電/前曝光的過程是在第一次充電(主充電)前用負高壓電暈放電來消除感光鼓表面由於前一次復印循環遺留的殘余電荷,同時用熒光燈(前曝光燈)充分照射感光鼓(稱為前曝光),以降低硫化鎘光導層內部的電阻。前曝光的作用,一方面是使光導層的殘余電荷可以充分泄入大地,另一方面則是為以後再對感光鼓進行主充電時,能夠均勻地注入一定數量和極性的電荷提供條件,以防止由於靜電潛像電荷分布不良造成復印濃度不均和黑實心圖像中出現白色斑點的現象。NP法採用硫化鎘分散體作為光電導層,這種材料在暗處放置一段時間後電阻率會大大增加,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復印品產生底灰,甚至使得整個畫面發黑。經過前消電/前曝光這一過程後,由於負高壓電暈放電的影響,會使感光鼓表面略呈負電位。
二、一次充電
NP靜電復印法通過在一次充電電暈器上加正極性直流高壓進行正電暈放電,使感光鼓表面均勻充上一層正電荷,即形成一次電位。
當一次充電電暈器加上直流高壓後,電暈器開始放電,使得電暈絲周圍的空氣電離,正極性的離子在電場的作用下,向感光鼓表面的絕緣層運動,由於絕緣層不導電,起著阻擋層的作用,這樣電暈離子因不能穿過絕緣層而沉積在絕緣層表面,使絕緣表面均勻地充上一層正電荷。由於靜電感應的作用,在接地的導電基體側感應出等量的反極性電荷(負電荷),但因硫化鎘是N型半導體,主要載流子是負電荷(電子),同時由於經過前曝光,光導層(硫化鎘)的阻值下降,使得這些感應出的負電荷比較容易地注入到光導層,並在絕緣層表面正電荷的吸引下向表面正電荷方向遷移,最終到達光導層與絕緣層界面處,使硫化鎘膜層表面帶有與絕緣層表面相反的等量的負電荷,與表面正電荷相平衡,形成穩定狀態。這樣,硫化鎘光導層表面就具有了一定的表面電位,從而在絕緣層表磯與導電基體間形成了一定的電位差,使感光鼓表面(即絕緣層面)具有一定的表面電位。隨著充電時間的增長,表面電荷越積越多,感光鼓表面電位也相應升高。
三、二次充電/圖像曝光
二次充電/圖像曝光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這一過程是利用交流電暈器或反極性直流電暈器對感光鼓表面充電電荷進行消電的同時對感光鼓進行圖像曝光的。二次充電的作用是中和絕緣層表面的正電荷;圖像曝光則是為了在消電過程中使絕緣層表面形成與原稿明暗相對應的靜電電荷分布。
當原稿圖像被照射並通過光學系統投射到感光鼓表面時(即曝光),在感光鼓表面形成兩個區域:帶圖像的「暗區」和不帶圖像的「明區」。在明區,由於光照使光導層(硫化鎘)的電阻率大大降低,成為導體。原先駐留在光導層與絕緣層界面的負電荷(電子),隨著絕緣層表面的正電荷被二次負電暈中和的同時,通過光導層向接地的導電基體泄逸。因此,明區的表面電位迅速下降至0伏左右。在暗區,則由於光導層(硫化鎘)未受光照,基電阻率仍然很高(即保持絕緣狀態)使得駐留在光導層與絕緣層界面的負電荷不能向導電基體方向泄逸。絕緣層表面正電荷受基影響,即由於絕緣層下面負性電荷的吸引,使得消電電暈只能中和掉一部分表面正電荷,大部分正電荷仍然保留在感光鼓暗區表面。此時,由於表面正電荷數量的減少,在絕緣層下面的負電荷多於絕緣層表面的下奄荷,因此在導電基體與光導層界面處又感應出正電荷(導電基體側),基數量與表面正電荷減少的數量相等,以達到正負電荷量的平衡。雖然在感光鼓暗區仍保留有大部分表面電荷,但由於暗區仍保留大部分表面電荷,但由於暗區表面電位低於光導層的電位,因此仍未形成適用的靜電潛像。也就是說,二次充電/圖像曝光的結果,使得無論是在感光鼓的明區還是暗區,表面電位都已降為零電位,沒有形成電位反差。
四、全面曝光
經過圖像曝光、二次充電(逆充電)後,在硫化鎘感光鼓的表面形成了表面電位相同、電荷密度不同的潛像,這種潛像是無法用傳統的靜電顯影方式來顯影的。為了把這種電荷密度潛像表面電位起伏的靜電潛像,必須對感光鼓表面進行全面曝光。
全面曝光就是利用曝光燈對感光鼓表面進行全面、充分、均勻的光照,使感光鼓光導層(硫化鎘)的電阻率下降成為電的良導體。對於明區由於二次充電/圖像曝光時就已失去全部電荷,故全面曝光對基不發生任何作用,其表面電位不變;對於暗區,由於全面曝光使得絕緣層下面的光導層變為導體,使光導層與絕緣層界面處多餘的負電荷穿過光導膜層與導電基體感應上來的一部分負電荷則因有絕緣層表面正電荷的吸引,繼續保持平衡狀態。這樣在感光鼓絕緣層表面和導電基體間就形成電位差,最終使得感光鼓絕緣層表面「暗區」的電位迅速升高。因此,全面曝光的結果,使得感光鼓明區和暗區形成了明顯的電位差,最終在感光鼓絕緣層表面上形成了表面電位隨光學圖像明暗變化的高反差靜電潛像。
五、顯影
NP靜電復印法使用單組分顯影劑跳動顯影。單組分顯影劑中沒有載體,基色粉粒子由磁性材料、炭黑和樹脂等組成,具有磁性和絕緣性。絕緣性有助於色粉的轉印,磁性便於用顯影磁輥來運載色粉。顯影時,色粉與旋轉的顯影磁輥相摩擦而帶負電並且在顯影刮刀刃口的集束磁場作用下,在顯影磁輥表面形成一層薄而均勻的色粉層。當具有靜電潛像的感光鼓與顯影磁輥上的色粉層接近時,在感光鼓表面靜電潛像和顯影磁輥交流偏壓的作用下,使色粉在感光鼓與顯影磁輥之間的跳動顯影。
六、轉印、分離、定影、清潔
NP法的轉印、分離、定影和清潔等過程與卡爾遜靜電復印法一樣。感光鼓上的靜電潛像通過顯影形成可見的色粉像,經轉印裝置轉印到復印紙上,再由分離裝置分離後送到定影部件進行定影,使色粉固著在復印紙上,形成永久的復印品。感光鼓則在清潔後進入下一復印循環。
⑩ 復印機電源板維修常識都有哪些
列印機電源板維修常識
列印機採用低壓供電方式,主要有邏輯電源和驅動電源兩大類。邏輯電源一般是直流+5V,為各種控制晶元提供工作電源。如果是串口列印機,邏輯電源還包括直流+12V,為串列晶元提供工作電壓。
檢修方法。
一、加電後面板指示燈不亮、整機無反應正常情況下給列印機通電並開機後,操作面板上的電源指示燈應點亮,字車返回左端初始位置,然後開始正常的列印操作。電源指示燈點亮是由機內+5V直流電源供給的,+5V電源還用於所有的邏輯電路以及採用「高壓驅動,低壓鎖定」的字車電機。若無+5V電源或+5V電源異常,操作面板的指示燈不會亮,邏輯電路不工作,必然發生字車不能返回至左端,列印機無任何反應的故障。這類故障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幾種。
(1)無交流供電 首先檢查交流220V輸入電壓是否正常,主要檢查交流供電網有無電壓輸出、列印機的電源插頭及導線是否完好、與插座接觸是否良好等。
(2)電源保險管燒斷 通常,保險管熔斷有自然熔斷和破壞性熔斷之分。若為自然熔斷,則保險管內僅是熔絲中間斷裂,而管殼完好,並且熔絲在保險管殼兩端清晰可見。這往往是由於保險管使用時間過長而斷絲;或外界電網偶然出現瞬態高壓(即供電網電壓波動),引起保險絲熔斷;或列印機久置未用,上電啟動列印機(列印機電源無浪涌抑制電路)時,直流濾波電路中的電解電容瞬間流過過大的充電電流,引起保險管熔斷。對此,只要更換新保險管即可。若屬破壞性熔斷,則可以看到保險管內已燒得焦黑不清,甚至於有時玻璃管已裂開。這種破壞性熔斷是由於電路中產生短路而引起,一定要查明導致熔斷保險管的原因後,才能更換新保險管。短路點的檢查可以用割線逐步測試。電源電路的短路現象,很多都是由於電容漏電而造成,例如交流濾波電容、整流後濾波電容等。另外,若整流橋堆中有一臂短路,也會造成交流輸入端短路,燒斷保險管。
(3)電源變壓器內的熱保護器熔斷 如前所述,電源變壓器降壓式電源電路在電源變壓器初級繞組中串有熱保護器,若其熔斷,則會造成變壓器初級繞組開路,無法供電。在排除電源變壓器輸入端和輸出端短路故障後,可採用如下方法進行修復。 卸掉列印機外殼和機架,擰下電源變壓器的安裝螺釘,取下電源變壓器外部所有連線,將變壓器從機殼內取出。卸下變壓器的緊固安裝支架。剝開變壓器線包的青殼紙包層,直至兩個線包都裸露出來為止。剝開無抽頭一側的兩個線包的絕緣層,直到可看到串接著的絕緣黃蠟管,這就是熱保護器。焊下熔斷的熱保護器,將其兩端連線短接。檢測變壓器各繞組的直流電阻及各繞組間是否絕緣良好,全部正常後,再按原樣包好絕緣層的青殼紙,裝好緊固架。最後按原樣裝到列印機上,並恢復相應的連線。在電源開關引線之後,交流濾波電路之前加裝上一隻2A的保險管。至此即可恢復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