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LC串聯諧振電路考試題及答案
RLC串聯電路發生串聯諧振時,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阻抗角等於零 B、電壓和電流反相 C、電路表現為感性 D、電路表現為純電阻性
2. 電路分析基礎考試題
沒有什麼區別哦,大體都是一樣的東西。看樣子你是學電子的吧,一般電子方面的專業課是版這個樣子的。
大學權數學-普通物理學-電路基礎-模擬電路-數字電路-。。。。。
還有一本電工電子技術,那個一般不是電子專業的,比較簡單。是電路,模電,數電合成一本了。a)電流均為10A 10Ω電阻電壓10x10=100V,左正右負。歐姆定律 電流源電壓100-10=90V,下正上負。KVL b)電壓均為10V 10Ω電阻電流10/10=1A,從上往下。歐姆定律 電流源電流10A,從上往下。 電壓源電流10+1=11A,從下往上。
3. 大學電路考試題
1、電阻5Ω,假定其來電流源I參考方向為向下。由於其兩端電壓為電壓源電壓15V(上正下負),所以:I=15/5=3(A)。根據KCL,15V電壓源的電流為:Ius=Is+I=2+3=5(A),方向向上。2、假定5Ω電阻電流參考方向向上,由於其兩端電壓為電壓源電壓15V(上正下負),所以:I=-15/5=-3(A)。根據KCL,15V電壓源的電流為:Ius=Is-I=2-(-3)=5(A),方向向上。這有什麼差別嗎?
4. 基本電路理論期末考試試卷
解:斜體字母代表相量。
設並聯支路的電壓為U1=U1∠0°,則:I1=j(U1/Xc)∠0°=10∠90°=j10(A)。內
I2=U1/(R2+jXL)=U1∠0°/(R2+jR2)=U1∠0°/√容2R2∠45°=((U1/√2R2)∠-45°=10√2∠-45°=10-j10(A)。——因為R2=XL。
根據KCL:I=I1+I2=j10+10-j10=10∠0°(A)。
同時:U1/Xc=10,U1/√2R2=10√2。U1=10Xc=20R2=20m,U1=20m∠0°(V)。則:R2=XL=m,Xc=2m。
Ur=I×R=10∠0°×5=50∠0°(V)。
KVL:U=Ur+U1=50∠0°+20m∠0°=(50+20m)∠0°,而U=200V,所以:
50+20m=200,m=7.5。
R2=XL=m=7.5(Ω),Xc=2m=15(Ω)。
5. 電路基礎 求《電路》考試重點。或者是您認為的重點,謝謝!
1.判斷吸收還是發出來概率;
2.求等源效電阻;
3.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尤其是結點電壓法)
4.電路定理,其中的疊加定理,最大功率傳輸基本每次必考!很可能和其他知識點復合在一起。
5.儲能元件的性質;
6.一階電路,二階電路的響應;(三要素法分析一階電路)
7.正弦電路的分析;(向量法)
8.耦合電感;(去耦方法!)
9.變壓器,理想變壓器;
10.三相電路(有功功率,無功功率,視在功率,復功率)當然,又有那個,最大功率傳輸;
11.戴維寧,諾頓定理;(必考)
12.非正弦周期信號處理方法,求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等等;
13.線性電路的復頻域分析;拉普拉斯變換,運算電路求解;
14.二埠網路的分析,注意T矩陣的求法以及各種矩陣之間的轉換;
6. 電路分析考試
四、解:將電阻R=1Ω從電路中斷開,上下端分別為節點a、b。j3Ω電感開路,無電流無電壓。
設電容的電流為:Ic(相量),方向向下。根據KCL則2Ω電阻的電流為:Ic(相量)-Is(相量)=Ic(相量)-2∠0°。根據KVL:
2×[Ic(相量)-2∠0°]+(-j2)×Ic(相量)=Us(相量)=4∠90°。
(2-j2)×Ic(相量)=4+j4。
解得:Ic(相量)=(4+j4)/(2-j2)=4√2∠45°/2√2∠-45°=2∠90°。
所以:Uoc(相量)=Uab(相量)=(-j2)×Ic(相量)=(-j2)×2∠90°=4(V)。
電壓源短路、電流源開路,得到:Zeq=j3+2∥(-j2)=j3+1-j=1+j2(Ω)。
戴維南定理:I(相量)=Uoc(相量)/(Zeq+R)=4/(1+j2+1)=4/(2+j2)=4/2√2∠45°=√2∠-45°(A)。
一、解:設電路的電流為I(相量)=I∠0°,則:U1(相量)=15∠0°V,U2(相量)=80∠90°V,U3(相量)=100∠-90°V。
因此:Us(相量)=U1(相量)+U2(相量)+U3(相量)=15∠0°+80∠90°+100∠-90°=15+j80-j100=15-j20=25∠-53.13°(V)。
所以電源電壓的有效值為:Us=25(V)。
二、解:(a)Xc=1/(2×0.5)=1(Ω)。XL=2×2=4(Ω)。
Z1=R1-jXc=2-j,Z2=R2+jXL=2+j4。
Z=Z1∥Z2=(2-j)∥(2+j4)=(8+j6)/(4+j3)=2(Ω)。
Y=1/Z1+1/Z2=1/(2-j)+1/(2+j4)=0.4+j0.2+0.1-j0.2=0.5(S)。
(b)XL=2×1=2Ω,Xc=1/(2×1)=0.5Ω。
Z=1+j2+1∥(-j0.5)=1+j2+0.2-j0.4=1.2+j1.6(Ω)。
Y=1/Z=1/(1.2+j1.6)=0.3-j0.4(S)。
(c)Xc=1/(2×0.1)=5Ω,XL=2×3=6(Ω)。
並聯支路的導納為:Y'=1/(-j5)+1/(6+j6)=j0.2+1/12-j/12=1/12+j7/60(S)。
電路的總阻抗為:Z=4+1/Y'=4+4.054-j5.676=8.054-j5.676(Ω)。
Y=(1/4)∥Y'=0.25×(1/12+j7/60)/(0.25+1/12+j7/60)=(0.02083+j0.02917)/(0.33333+j0.11667)=0.03584∠54.46°/0.35316∠19.29°=0.10148∠35.17°=0.08295+j0.058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