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路原理圖讀圖方法
從元器件開始學習
在電子產品的電戰板上有不同外形、不同種類的電子元器件,它們所對應的文字標識、符號及相關參數都標注在元器件的旁邊。元器件是構成電子產品的基礎,也就是說任何的電子產品都是由各種各樣的元器件組合而成的。因此,了解電子元器件的基礎知識,掌握不同元器件在電路圖中的符號和基本功能特點是讀懂電路原理的第一步。這就相當於讀文章,必須先識字是一個道理。
要讀懂電路原理圖,不僅要掌握一些規律、技巧和方法,還要具備一些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才能快速的學會看懂原理圖。需要熟練掌握電子產品中常用電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識,如電阻、電容、電感、二極體、三極體、晶閘管、變壓器、集成電路等,充分了解它們的種類、特徵及在電路中的符號,它們在電路起什麼作用和功能等。對於集成電路,初學者大可不必了解其內部構造及原理,只需要把它看做是一個黑盒子,有輸入信號端和輸出信號端,可以實現什麼功能就行了,剛開始就想深入了解是不可能的,而且容易打信心,導致興趣大減。
從單元電路學習看圖
單元電路就是由常用元器件、簡單電路用基本放大電路構成的可實現一些基本功能的電路,是整機電路的單元模塊,如串並聯電路、RC電路、LC電路、放大器、振盪器等。如果說認識元器件相當於識字的話,那麼學習單元電路就相當於文章中的一個段落。任何的電子產品都有可以實現不同功能的單元電路組成,比如電源電路,因此學習讀原理圖就要先從電源電路入手,了解簡單電路的結構及功能對於讀懂整機原理圖有非常大的幫助。
如上圖,把整機原理圖牙分不同的單元電路。由幾個電子元器件構成的基本電路是所有原理圖的最小單元,如整流電路、濾波電路、穩壓電路、放大電路、振盪電路等。掌握這些基本電路的信號處理和原理,是對識讀原理圖的鍛煉,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基本的讀圖思路,只有具備讀懂基本電路圖的能力,才有可能進一步看懂、讀通較復雜的電路原理圖。
從整機原理出發
簡單的AM收音機電路
電子產品的整機電路是由許多單元電路構成的。在了解單元電路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的同時,弄清電子產品所實現的功能及各單元電路之間的關聯,對於熟悉電子產品的結構和工作原理非常重要。例如,在影音產品中,包含有音頻、視頻、供電及各種控制等多種信號,如果不注意各單元電路之間的關聯,單從某一個單元電路入手很難弄清整個產品的結構特點和信號走向。因此,從整機原理出發,找出關聯,理清順序是最終讀懂
Ⅱ 高中物理電路圖解答思路
學會簡化電路圖,電路的鏈接只有三種,串聯、並聯和兼有串聯和並聯的混合鏈接,老師在出題的時候會把很多電路圖畫的不容易看,所以第一步你要學會簡化電路圖;
搞清楚電源、電壓表(相當於斷路)、電流表(相當於短路和電線效果一樣)、電阻之間關系;
熟練了解各種公式電壓=電流*電阻,電阻的串聯和並聯以及混聯的計算等……;(物理和數學有一點很相似啊,就是公式一點要深刻的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一點要理解各個公式的意義、來源和推導方法。)
有幫助的話,幫忙採納啊,謝謝!
Ⅲ 怎樣看懂電路圖
您好,很高興能為你解決難題..
電路圖:簡單的用一些例子說,准備,1電源
2導線
3開關
4燈泡。
電源分正負兩極,正極是把電流輸出的,而負極則把電流送會電源,形成以個迴路
在看電路圖時,要看清楚電源
的導線是否首先從電源的正極輸出去,到開關的一端接線口,導線再從開光的另一端接線出(這是,開光的第一端接線口就是正極,再從開光的另一端流出,這里就形成負極),接到燈泡。再從電燈泡接回電源的負極。形成迴路。
簡單的說成:無論是怎樣的連接法,首先都必須是從正極出,負極入。
Ⅳ 三步看懂電路圖的方法
電路圖是指用電路元件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下面總結了三步看懂電路圖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1、判斷信號處理流程方向
根據電路圖的整體功能,找出整個電路圓的總輸入端和總輸出端,即可判斷出電路圖的信號處理流程方向。無線話筒的功能是將話音信號調制到高頻信號上發射出去,圖1電路圖中,話筒BM為總輸入端,天線W為總輸出端。從總輸入端到總輸出端即為信號處理流程方向,圖1為從左到右的方向依次排列。
2、劃分單元電路
一般來講,晶體管、集成電路等是各單元電路的核心元器件。因此,我們可以以晶體管或集成電路等主要元器件為標志,按照信號處理流程方向將電路圖分解為若干個單元電路,並據此畫出電路原理方框圖。方框圖有助於我們掌握和分析電路圖。
3、分析直流供電電路
電路圖中通常將電源安排在右側,直流供電電路按照從右到左的方向排列。圖1中,整機電路的直流工作電源是6伏電池,R4、C6和穩壓二極體VD構成穩壓電路,以提高電路工作的穩定性。S為電源開關。
看懂電路圖首先得掌握電路工作原理,接下來會講到如何掌握電路工作原理。
1、分析主電路。從主電路人手,根據每台電動機和執行電器的控制要求去分析各電動機和執行電器的控制內容,如電動機啟動、轉向控制、制動等基本控制環節。
2、分析輔助電路。看輔助電路電源,弄清輔助電路中各電器元件的作用及其相互間的制約關系。
3、分析聯鎖與保護環節。生產機械對於安全性、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實現這些要求,除了合理地選擇拖動、控制方案以外,在控制線路中還設置了一系列電氣保護和必要的電氣聯鎖。
4、分析特殊控制環節。在某些控制線路中,還設置了一些與主電路、控制電路關系不密切,相對獨立的某些特殊環節。如產品計數裝置、自動檢測系統、晶閘管觸發電路、自動調溫裝置等。這些部分往往自成一個小系統,其讀圖分析的方法可參照上述分析過程,並靈活運用所學過的電子技術、交流技術、自控系統、檢測與轉換等知識逐一分析。
5、總體檢查。經過化整為零,逐步分析了每一局部電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各部分之間的控制關系之後,還必須用集零為整的方法,檢查整個控制線路,看是否有遺漏。最後還要從整體角度去進一步檢查和理解各控制環節之間的聯系,以達到清楚地理解電路圖中每一電氣元器件的作用、工作過程及主要參數。
Ⅳ 如何才能看懂電路圖
想要看懂電路圖,那麼我們首先就需要知道電路的各種元件符號是什麼。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去記憶的東西,如果你連元件符號都看不懂,那麼不可能能夠看得懂電路圖。
然後就是了解串聯並聯電流電壓的特點,懂得怎樣簡單的連接電路,並理解電流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這些知識需要我們用心去理解,明白為什麼是這樣的。
最後把電路的各種公式理解清楚,比如歐姆定律、電功率等公式。這些不僅僅需要我們去理解,還要去記憶,不然不懂得怎麼做題。
其實,只要你能夠做到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及時復習,想要看懂電路圖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
Ⅵ 如何掌握看電氣圖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1. 識讀電氣圖的基本方法
有些電氣圖雖然不算太復雜,但如果不從電路原理上掌握其連線規律,診斷線路故障就比較困難,所以要順利修好常用電氣設備,就必須讀懂和掌握電氣圖,尤其是初學者,更要學會識讀電氣圖。對於各類電氣圖的識讀,通常有以下幾種基本識圖方法。
1)結合電工、電子技術基礎知識看圖
在實際生產的各個領域中,所有電路(如輸變配電、電力拖動、照明、電子電路、儀器儀表和家電產品等)都是建立在電工、電子技術理論基礎之上的。因此,要想迅速、准確地看懂電氣圖,必須具備一定的電工、電子技術知識。例如三相籠型非同步電動機的正轉和反轉控制,就利用了電動機的旋轉方向由三相電源的相序來決定的原理,用倒順開關或兩個接觸器進行切換,改變輸入電動機的電源相序,從而改變電動機的旋轉方向。
2)結合電氣元件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看圖
在電路中有各種電氣元件,如配電電路中的負荷開關、斷路器、熔斷器、互感器、電表等;電力拖動電路中常用的各種繼電器、接觸器和各種控制開關等;電子電路中,常用的各種晶體二極體、晶體三極體、晶閘管、電容器、電感器及各種集成電路等。因此在看電氣圖時,首先應了解這些電氣元件的性能、結構、工作原理、相互控制關系及在整個電路中的地位和作用。
3)結合典型電路識圖
典型電路就是常見的基本電路,如電動機的啟動、制動、正反轉控制、過載保護、時間控制、順序控制、行程式控制制電路;晶體管整流、振盪和放大電路;晶閘管觸發電路;脈沖與數字電路等。
不管多麼復雜的電路,幾乎都是由若干典型電路組成的。因此,熟悉各種典型電路,在看圖時就迅速地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從而看懂較復雜的電路圖。
4)結合有關圖紙說明看圖
圖紙說明表述了該電氣圖的所有電氣設備的名稱及其數碼代號,通過閱讀說明可以初步了解該圖有哪些電氣設備。然後通過電氣設備的數碼代號在電路圖中找到該電氣設備,再進一步找出相互連線、控制關系,就可以盡快讀懂該圖,了解該電路的特點和構成。
5)結合電氣圖的制圖要求看圖
電氣圖的繪制有一些基本規則和要求,這些規則和要求是為了加強圖紙的規范性、通用性和示意性而提出的。可以利用這些制圖知識准確看圖。制圖基本知識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a.在繪制電路圖時,各種電氣元件都使用國家統一規定的文字元號和圖形符號。
b.主電路部分用粗線畫出,控制電路部分用細線畫出。一般情況下,主電路畫在左側,控制電路畫在右側。
c.統一電器的各部分不畫在一起,根據其作用原理分散繪出時,為了便於識別,它們用同一文字元號標注。
d.對完成具有相同性質任務的幾個電氣元件,在文字元號後加數碼以示區別。
e.電路中所有電氣元件都按「平常」狀態繪制。
2. 識讀電氣圖的基本步驟
電氣圖的識讀通常有以下幾個基本步驟。
1)閱讀設備說明書
閱讀設備說明書,可以了解設備的機械結構、電氣傳動方式、電氣控制要求;電動機和電氣元件的分布情況及設備的使用操作方法;各種按鈕、開關、熔斷器等的作用。
2)閱讀圖紙說明
拿到圖紙後首先要看圖紙說明,搞清設計的內容和施工要求,就能了解圖紙的大體情況,抓住讀圖的重點。圖紙說明通常包括圖紙的目錄、技術說明、元器件明細表和施工說明等。
3)閱讀主題欄
在認真閱讀圖紙說明的基礎上,接著閱讀主標題欄,了解電氣圖的名稱及標題欄中有關內容。憑借有關的電路基礎知識,對該電氣圖的類型、性質、作用等有明確的認識,同時大致了解電氣圖的內容。
4)識讀系統圖(或框圖)
閱讀圖紙說明後,就要識讀系統圖(或框圖),從而了解整個系統(或分系統)的情況,即它們的基本組成、相互關系及其主要特徵,為進一步理解系統(或分系統)的工作打下基礎。
5)識讀電路圖
為了進一步理解系統(或分系統)的工作原理,需仔細識讀電路圖。電路圖是電氣圖的核心,看圖難度大。對於復雜的電路圖,應先看相關的邏輯圖和功能圖。
識讀電路圖時,先要分清主電路和控制電路、交流電路和直流電路,其次按照先看主電路再看控制電路的順序看圖。看主電路時,通常從下往上看,即從用電設備開始,經控制元件,順次往電源方向看。通過識讀主電路,要搞清用電設備是怎樣從電源取電的,電源經過哪些元件到達負載等。看控制電路時,應自上而下、從左向右看,即先看電源,再看各條迴路。通過看控制電路,要搞清它的迴路構成、各元件間的聯系(如順序、互鎖等)、控制關系和在什麼條件下迴路構成通路或斷路,分析各迴路元件的工作狀況及其對主電路的控制情況,從而搞清楚整個系統的工作原理。
6)識讀接線圖
接線圖時以電路圖為依據繪制的,因此要對照電路圖來看接線圖。看接線圖時,也要先看主電路再看控制電路。看接線圖要根據端子標志、迴路標號,從電源端順次查下去,搞清線路的走向和電路的連接方法,即搞清每個元件是如何通過連線構成閉合迴路的。看主電路時,從電源輸入端開始,順次經控制元件和線路到用電設備,與看電路圖有所不同。看控制電路時,要從電源的一端到電源的另一端,按元件的順序對每個迴路進行分析。接線圖中的線號是電氣元件間導線連接的標記,線號相同的導線原則上都可以接在一起。由於接線圖多採用單線表示,因此對導線的走向應加以辨別,還要搞清端子板內外電路的連接情況。
Ⅶ 怎麼能看懂電路圖,明白電路工作原理
無論閱讀電路圖或者根據電路故障查找,首要的是看懂電路圖,而所謂看懂;是指弄清電路由那部分組成,它們之間的聯系和總的功能,因為電路中各個單元電路的工作原理及功能是分析電路的基礎也是改進電路性能的依據。
讀圖的思路及步驟
電路的主要任務是對輸入信號進行處理及執行動作,因此讀圖時應將電路分為三部分來分析,具體步驟可歸納為1:了解用途,找出通路。2,化整為零,分析功能。3,統觀整體
說明:
第一,
了解用途,通過元器件的功能來了解電路的運行。
第二,找出通路,俗話「順藤摸瓜
」假想電路得以通電,在沿著線路,找出分支,這樣通路就可以大致找出。
第三,
化整為零,將主電路,控制電路,及PCB程序,將電路分為若幹部分,這樣好處在於(便於閱讀,查找故障)
第四,
分析功能,將分好的若干電路,一個一個把他們的
功能分析
出來
第五,
統觀整體,把你的分析結果全部聯系起來,這樣就可以把整體的電路都弄清楚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Ⅷ 咋樣看懂電路圖
要分析電路要對元器件的功能作用了解 電路中各個單元電路的工作原理及功能是分析電路的基礎也是改進電路性能的依據。
讀圖的思路及步驟
電路的主要任務是對輸入信號進行處理及執行動作,因此讀圖時應將電路分為三部分來分析,具體步驟可歸納為1:了解用途,找出通路。2,化整為零,分析功能。3,統觀整體
說明:
第一, 了解用途,通過元器件的功能來了解電路的運行。
第二,找出通路,俗話「順藤摸瓜 」假想電路得以通電,在沿著線路,找出分支,這樣通路就可以大致找出。
第三, 化整為零,將主電路,控制電路,及PCB程序,將電路分為若幹部分,這樣好處在於(便於閱讀,查找故障)
第四, 分析功能,將分好的若干電路,一個一個把他們的功能分析出來
第五, 統觀整體,把你的分析結果全部聯系起來,這樣就可以把整體的電路都弄清楚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Ⅸ 看電路圖 的竅門
Ⅹ 電路圖的識讀方法
電路來圖的識讀方法
(1)識圖的一自般方法先看全圖, 把- 個個單獨的系統框出來
一般來講, 各電器系統的電源和電源總開關是公共的,任何一個系統都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電路, 都應遵循迴路原則。
(2)分析各系統的工作過程、相互間的聯系
在分析某個電器系統之前,要清楚該電器系統所包含各部件的功能、作用和技術參數等。在分析過程中應特別注意開關、繼電器觸點的工作狀態,大多數電器系統都是通過開關、繼電器不同的工作狀態來改變迴路,實現不同功能的。
(3)通過對典型電路的分析,達到觸類旁通
許多車型汽車電路原理圖,很多部分都是類似或相近的,這樣,通過一一個具體的例子, 舉- -反三,對照比較,觸類旁通,可以掌握汽車的一一些共同的規律,再以這些共性為指導,了解其他型號汽車的電路原理,又可以發現更多的共性以及各種車型之間的差異。
汽車電器的通用性和專業化生產使同一國家汽車的整車電路形式大致相同,如掌握了某種車型電路的特點,就可以大致了解相應車型或合資企業的汽車電路的特點。
因此,抓住幾個典型電路,掌握各系統的接線特點和原則,對於了解其他車型的電路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