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編碼集成電路工作原理
編碼電路都是時序邏輯,電路都是由is觸發器,什麼Jack觸發器,各種觸發器組成的,輸入一些信號觸發器,不停的觸發轉化成另一種信號編碼,輸出工作原理就是這樣的。
㈡ IC的工作原理
晶元的工作原理是:將電路製造在半導體晶元表面上從而進行運算與處理的。
集成電路對於離散晶體管有兩個主要優勢:成本和性能。成本低是由於晶元把所有的組件通過照相平版技術,作為一個單位印刷,而不是在一個時間只製作一個晶體管。
IC晶元(Integrated Circuit Chip)是將大量的微電子元器件(晶體管、電阻、電容等)形成的集成電路放在一塊塑基上,做成一塊晶元。IC晶元包含晶圓晶元和封裝晶元,相應 IC 晶元生產線由晶圓生產線和封裝生產線兩部分組成。
晶元中的晶體管分兩種狀態:開、關,平時使用1、0 來表示,然後通過1和0來傳遞信號,傳輸數據。晶元在通電之後就會產生一個啟動指令,所有的晶體管就會開始傳輸數據,將特定的指令和數據輸出。
(2)集成電路工作原理擴展閱讀
根據一個晶元上集成的微電子器件的數量,集成電路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小型集成電路(SSI英文全名為Small Scale Integration)邏輯門10個以下或 晶體管100個以下。
2、中型集成電路(MSI英文全名為Medium Scale Integration)邏輯門11~100個或 晶體管101~1k個。
3、大規模集成電路(LSI英文全名為Large Scale Integration)邏輯門101~1k個或 晶體管1,001~10k個。
4、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英文全名為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邏輯門1,001~10k個或 晶體管10,001~100k個。
5、極大規模集成電路(ULSI英文全名為Ultra Large Scale Integration)邏輯門10,001~1M個或 晶體管100,001~10M個。
6、GLSI(英文全名為Giga Scale Integration)邏輯門1,000,001個以上或晶體管10,000,001個以上。
㈢ 集成晶元的工作原理
晶元的工作原理是:將電路製造在半導體晶元表面上從而進行運算與處理的。
集成電路對於離散晶體管有兩個主要優勢:成本和性能。成本低是由於晶元把所有的組件通過照相平版技術,作為一個單位印刷,而不是在一個時間只製作一個晶體管。
性能高是由於組件快速開關,消耗更低能量,因為組件很小且彼此靠近。2006年,晶元面積從幾平方毫米到350 mm²,每mm²可以達到一百萬個晶體管。
數字集成電路可以包含任何東西,在幾平方毫米上有從幾千到百萬的邏輯門、觸發器、多任務器和其他電路。
這些電路的小尺寸使得與板級集成相比,有更高速度,更低功耗(參見低功耗設計)並降低了製造成本。這些數字IC,以微處理器、數字信號處理器和微控制器為代表,工作中使用二進制,處理1和0信號。
(3)集成電路工作原理擴展閱讀:
集成晶元由微控制器集成,隨著微控制器的小型化和廉價化,許多外部元件正在被直接集成到微控制器之中。
8位微控制器具有多種封裝尺寸、RAM和ROM容量、串列通信匯流排以及模擬輸入和輸出方式,從而使得設計者能夠選擇一款與其設計要求和成本約束條件相匹配的微控制器。
如今,有些微控制器集成了微控制器和嵌入式設計中常見的所有相關的、模擬和數字外圍電路,這種混合信號集成減少了使用的元件數量,從而極大地改善了系統質量和可靠性,並大幅降低了材料成本。
㈣ LM393集成電路工作原理
不能。
lm393
是雙電壓比較器集成電路。
工作溫度范圍:0°c
--
+70°c
器件標號:393
通道數:2
邏輯功能號:393
工作電源電壓專范圍寬,屬單電源、雙電源均可工作,單電源:
2~
36v,
雙電源:±1~±18v;
消耗電流小,
icc=0.8ma;
輸入失調電壓小,
vio=±2mv;
共模輸入電壓范圍寬,
vic=0~vcc-1.5v;
輸出與ttl,dtl,mos,cmos
等兼容;
輸出可以用開路集電極連接「或」門;
採用雙列直插8
腳塑料封裝(dip8)和微形的雙列8
腳塑料封裝(sop8)。
㈤ 集成電路原理及運用
1.集成電路應用電路圖功能
集成電路應用電路圖具有下列一些功能:
(1)、它表達了集成電路各引腳外電路結構、元器件參數等,從而表示了某一集成電路的完整工作情況。
(2)、有些集成電路應用電路中,畫出了集成電路的內電路方框圖,這時對分析集成電路應用電路是相當方便的,但這種表示方式不多。
(3)、集成電路應用電路有典型應用電路和實用電路兩種,前者在集成電路手冊中可以查到,後者出現在實用電路中,這兩種應用電路相差不大,根據這一特點,在沒有實際應用電路圖時可以用典型應用電路圖作參考,這一方法修理中常常採用。
(4)、一般情況集成電路應用電路表達了一個完整的單元電路,或一個電路系統,但有些情況下一個完整的電路系統要用到兩個或更多的集成電路。
2.集成電路應用電路特點
集成電路應用電路圖具有下列一些特點:
(1)、大部分應用電路不畫出內電路方框圖,這對識圖不利,尤其對初學者進行電路工作分析時更為不利。
(2)、對初學者而言,分析集成電路的應用電路比分析分立元器件的電路更為困難,這是對集成電路內部電路不了解的原緣,實際上識圖也好、修理也好,集成電路比分立元器件電路更為方便。
(3)、對集成電路應用電路而言,大致了解集成電路內部電路和詳細了解各引腳作用的情況下,識圖是比較方便的。這是因為同類型集成電路具有規律性,在掌握了它們的共性後,可以方便地分析許多同功能不同型號的集成電路應用電路。
3.集成電路應用電路識圖方法和注意事項
分析集成電路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主要有下列幾點:
(1)、了解各引腳的作用是識圖的關鍵
了解各引腳的作用可以查閱有關集成電路應用手冊。知道了各引腳作用之後,分析各引腳外電路工作原理和元器件作用就方便了。例如:知道①腳是輸入引腳,那麼與①腳所串聯的電容是輸入端耦合電路,與①腳相連的電路是輸入電路。
(2)、了解集成電路各引腳作用的三種方法
了解集成電路各引腳作用有三種方法:一是查閱有關資料;二是根據集成電路的內電路方框圖分析;三是根據集成電路的應用電路中各引腳外電路特徵進行分析。對第三種方法要求有比較好的電路分析基礎。
(3)、電路分析步驟
集成電路應用電路分析步驟如下:
①、直流電路分析。這一步主要是進行電源和接地引腳外電路的分析。注意:電源引腳有多個時要分清這幾個電源之間的關系,例如是否是前級、後級電路的電源引腳,或是左、右聲道的電源引腳;對多個接地引腳也要這樣分清。分清多個電源引腳和接地引腳,對修理是有用的。
②、信號傳輸分析。這一步主要分析信號輸入引腳和輸出引腳外電路。當集成電路有多個輸入、輸出引腳時,要搞清楚是前級還是後級電路的輸出引腳;對於雙聲道電路還分清左、右聲道的輸入和輸出引腳。
③、其他引腳外電路分析。例如找出負反饋引腳、消振引腳等,這一步的分析是最困難的,對初學者而言要藉助於引腳作用資料或內電路方框圖。
④、有了一定的識圖能力後,要學會總結各種功能集成電路的引腳外電路規律,並要掌握這種規律,這對提高識圖速度是有用的。例如,輸入引腳外電路的規律是:通過一個耦合電容或一個耦合電路與前級電路的輸出端相連;輸出引腳外電路的規律是:通過一個耦合電路與後級電路的輸入端相連。
⑤、分析集成電路的內電路對信號放大、處理過程時,最好是查閱該集成電路的內電路方框圖。分析內電路方框圖時,可以通過信號傳輸線路中的箭頭指示,知道信號經過了哪些電路的放大或處理,最後信號是從哪個引腳輸出。
⑥、了解集成電路的一些關鍵測試點、引腳直流電壓規律對檢修電路是十分有用的。OTL電路輸出端的直流電壓等於集成電路直流工作電壓的一半;OCL電路輸出端的直流電壓等於0V;BTL電路兩個輸出端的直流電壓是相等的,單電源供電時等於直流工作電壓的一半,雙電源供電時等於0V。當集成電路兩個引腳之間接有電阻時,該電阻將影響這兩個引腳上的直流電壓;當兩個引腳之間接有線圈時,這兩個引腳的直流電壓是相等的,不等時必是線圈開路了;當兩個引腳之間接有電容或接RC串聯電路時,這兩個引腳的直流電壓肯定不相等,若相等說明該電容已經擊穿。
⑦、一般情況下不要去分析集成電路的內電路工作原理,這是相當復雜的。
㈥ 集成電路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定時電路有兩種,一種是用電阻和電容組成充放電路,當電容充滿電時輸出電路就會翻轉,變成通電或者斷電。又或者是當電容放完電時電路就會翻轉,變成通電或者斷電。調節電容或者電阻的參數就可以調節定時的時間。
另一種是用計數器和一個震盪電路。震盪電路每發出一個脈沖,計數器就進行加1計數,當加到某個數值時輸出電路就翻轉,變成通電或者斷電。調節計數器的數值就可以調節定時的時間。
㈦ Sg1731集成電路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SG1731型PWM集成電路是專門針對直流電動機控制而設計的單片IC。它可以實現兩個象限的脈寬調制。圖示為SG1731單片PWM集成電路的功能結構圖。它包含一個三角波發生器;一個用於誤差電壓放大的寬頻帶運算放大器;一個用於平行移動三角波電平的加/減網路,外部可編程的PWM比較器和具有續流二極體的且可提供±lOOmA、±32V的圖騰極(totempole,推挽電路)全橋輸出的驅動器;一個與TTL電平兼容的封鎖端子,呈低電平時輸出驅動器呈高阻狀態。該電路可雙電源(正、負電源)使用,也可單電源應用。
其主要功能有:
(1)允許有極寬的電源工作范圍,控制電源為±3.5~±15V;驅動電源為士2.5~±22V。
(2)輸出極可提供lOOmA的正、反向驅動電流。
(3)三角波頻率的可調范圍:100~350kHz;三角波的峰一峰調整范圍為1~10V;振盪定時電容的取值范圍為200pF~2.5μF。
(4)誤差放大器的轉換速率高,典型值為15V/μs,單位增益帶寬為1MHz。
(5)具有死區調節功能,即在誤差為零時,調節土UT,的大小,可在輸出端得到相位相差180°的初始脈沖。
(6)關斷控制功能:當管腳(15)端低電平(TTL電平兼容)作用時,輸出級晶體管就瞬時地被強制到截止狀態。這種功能可用來對系統提供各種保護。
㈧ 集成放大電路工作原理
集成電路簡介
集成電路是在一小塊 P型硅晶片襯底上, 製成多個晶體管 ( 或FET)、電阻、電容,組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電路。
集成電路在結構上的特點:
1. 採用直接耦合方式。
2. 為克服直接耦合方式帶來的溫漂現象,採用了溫度補償的手段 ----輸入級是差放電路。
3. 大量採用BJT或FET構成恆流源 ,代替大阻值R ,或用於設置靜態電流。
4. 採用復合管接法以改進單管性能。
集成電路分為數字和模擬兩大部分。
㈨ 請問集成電路的工作原理
您好
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採用一定的工藝,把一個電路中所需的晶體專管、屬二極體、電阻、電容和電感等元件及布線互連一起,製作在一小塊或幾小塊半導體晶片或介質基片上,然後封裝在一個管殼內,成為具有所需電路功能的微型結構;其中所有元件在結構上已組成一個整體,使電子元件向著微小型化、低功耗和高可靠性方面邁進了一大步。它在電路中用字母「IC」表示。集成電路發明者為傑克·基爾比(基於硅的集成電路)和羅伯特·諾伊思(基於鍺的集成電路)。當今半導體工業大多數應用的是基於硅的集成電路。
請參考資料:
集成電路_網路
http://ke..com/view/1355.htm
㈩ 三端穩壓集成電路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這種穩壓電路的穩復壓工作原理如下:制
電路的輸出接在一個穩壓二極體的輸入端和一個三極體的發射極。所以,只要三極體能夠穩定工作,穩壓二極體能夠保持擊穿,那麼輸出電壓等於穩壓二極體電壓+pn結電壓,是個定值。
穩壓二極體,利用pn結反向擊穿狀態,其電流可在很大范圍內變化而電壓基本不變的現象,製成的起穩壓作用的二極體。此二極體是一種直到臨界反向擊穿電壓前都具有很高電阻的半導體器件。在這臨界擊穿點上,反向電阻降低到一個很小的數值,在這個低阻區中電流增加而電壓則保持恆定,穩壓二極體是根據擊穿電壓來分檔的,因為這種特性,穩壓管主要被作為穩壓器或電壓基準元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