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種分頻電路各有什麼特點
回想一下吧,好久沒碰數字電路了.
最簡單的用d觸發器,因為一個d觸發器相當於2分頻回,連5個就是答10分頻電路了.
還有專門的74ls90就是十分頻計數器,74ls161印象中好象是模16計數器,可以經過初始的同步或非同步置數用作10分頻電路.
② 什麼是分頻器電路啊
1.音箱中的高音揚聲器一般是球頂振膜的,直徑小,低音揚聲器一般是紙盆的,直徑要大些。
2.音頻信號中當然含有高頻或低頻信號。
3.音箱中有一般都分頻電路。
③ 分頻電路原理
1)從三極體構成電路看,因為存在發射極電阻,所以判斷三極體不工作在非線性區(飽和區、截內止區容),而是工作在線性區,就是對 Uo的交流分量進行放大,然後通過變壓器分離出交流分量,並整流濾波得到一個可方便測量的直流電壓;
那麼要滿足三極體工作在線性區的條件就是基極的靜態工作點電壓 Ubq,這個電壓是Uo的直流分量通過電阻Rb1、Rb2分壓所得;粗略計算就是
Uo(的直流分量)=Ubq*(Rb1+Rb2)/Rb1;
2)方波1經光耦和變壓器的隔離與放大,然後整流濾波得到 Uo,顯然通過參數設置可使得 Uo的大小與方波1的寬度或周期成正比,這樣的一個電壓實際上就是相當於在一個直流電壓上疊加了一個小小的交流電信號,如同穩壓源輸出端上的紋波,後級電路就是要放大並提取這個紋波信號以顯示;
因此,1)沒你題目說的什麼分頻作用;2)兩個方波信號沒有直接的邏輯運算關系,即不存在與或非等關系;
④ 電子分頻名詞解釋
電子分頻也就用小容量的阻容元件及有源器組成分頻網路。將一定帶寬頻率信分隔多個更小的帶寬的信號。
例音頻,將20hZ-20Khz分成三個頻段。
⑤ 電子分頻的關鍵點
關鍵點1
——什麼是電子分頻:
所謂電子分頻,就是將分頻電路提至放大電路之前的電路拓撲設計,就這么簡單。問題是為何要將分頻電路提前呢?這樣做有何好處呢?
關鍵點2
——電子分頻的優勢:
根據實用揚聲器技術編著者王以真老師總結出來的特點,電子分頻(或稱有源、主動分頻)網路有以下優點:1.瞬態響應得到改善;2.每隻放大器工作頻帶變窄;3.低頻過載可能性降低;4.動態范圍提高;5.互調失真小;6.各單元靈敏度便於控制六大優點。我們現在僅就已經掌握的資料對其中幾點進行討論。
1.瞬態響應得到改善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揚聲器的工作原理(實際也並不復雜,普通高中生也應該能明白),揚聲器的最基本的理論基礎就是電磁感應原理。揚聲器的通電螺線圈產生磁場,與揚聲器的磁場相互排斥或吸引令振膜振動發生。而當一個電信號完成它的使命消失的時候,振膜依然有慣性,通過慣性運動,導體切割磁感線也會產生感生電動勢,而此時感生電流產生的磁場將會產生一個與運動相反的力矩,將揚聲器振膜拉回原始位置。
以上即是揚聲器完成一個信號周期運動的最理想、最簡單、最基本的形式(再最理想的狀態下,人們希望揚聲器振膜能夠完全受電磁控制,給出一個電流振膜就應該到達規定位置,不會產生多餘的振動),雖然揚聲器的運動遠沒有這么簡單,但是這即是我們分析問題的基礎(即使是最簡單的信號,對揚聲器進行沖擊後也會產生二次、三次的感生電動勢,原理與上面所提類似)。
在這里,感生電動勢是電子分頻技術的關鍵點,因為產生的感生電動勢與揚聲器加速後的最終速度有關,在產生感生電動勢後,能產生多大的電流需要看功放至揚聲器間的迴路阻抗來決定,而這將是產生力矩大小的關鍵因素。阻抗小的系統,電流相對就會較大,產生的感生力矩也會更大。揚聲器回復到原始位置的速度也就越快。至此我們可以得出比較清晰的結論:功放至揚聲器間的阻抗越小越好。換句話說就是功放至揚聲器的迴路阻抗越小(高阻尼系數,高制動性),其對揚聲器的控制力就越強,在聽感上就會產生聲音干凈、瞬態反映好、速度快的特點,這是第一。
2.每隻放大器工作頻帶變窄
由於採用了先分頻再放大的電路設計,因此每組放大器所接收到的音頻信號頻帶,相對傳統的功率分頻電路放大器來說都會變窄。
3.低頻過載可能性降低
低頻過載可能性降低的問題其實與上面的優勢是相聯系的,可以說低頻過載可能性降低是單個放大器工作頻率變窄的結果或好處之一。由於音頻信號的中低頻占據了整個信號能量的大部分,因此傳統的放大器(假設採用的是同一款功放IC),在回放電平較大的信號時,如果先全頻放大的話,很可能出現削頂失真。
而先分頻再放大的話,則有可能避免這一點。首先,高頻信號可以不受中低頻的影響單獨放大;其次,截掉高頻信號後,降低了放大帶寬要求,功放IC在放大是,冗餘度也更寬裕了,這對提升回放音質的確是有好處的。
關鍵點3
——採用了電子分頻技術的音箱就天下無敵了么?
這其實是一個相當敏感的問題,畢竟目前一些採用電子分頻的廠商在嘗到甜頭後,開始打算將該技術引入到更高端的產品領域。據我們收到的小道消息以及已經確認的消息顯示,惠威與三諾都打算在2.0的頂級產品上引入電子分頻技術。但是電子分頻技術並非完美無缺,從哲理上考慮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那麼電子分頻由何局限性呢?我們援引外設時空Debug老師的結論有三點:1.由於結構限制,電子分頻主要應用於有源音箱,而不適於無源設備;2.電子分頻不能像功率分頻一樣將大部分功率集中於一個頻帶;3.電子分頻提高了對揚聲器的要求。
1.電子分頻主要應用於有源音箱,而不太適合於無源設備
電子分頻網路多用於專業擴音,在高保真系統其實也有人嘗試,不過如果採用則需要整套配置,也就是說考慮到配套問題,您將不得不在整個音頻系統中採用同一品牌的產品(其實高端系列如此也無不可,Hi-End產品有不少廠商是採用整套解決方案的)。不過更多見的是有源系統內。監聽音箱常用的就是電子分頻設計。
其實這一點放在多媒體領域內就不算是缺陷了,畢竟多媒體領域大多是有源音箱,即便是獨立功放的產品,也沒太大的配套問題,這是我們的觀點。
2.電子分頻不能像功率分頻一樣將大部分功率集中於一個頻帶
這個問題是Debug老師首先提出的,由於結構問題,在相同總功率相同的條件下,在分頻後放大的頻段最大功率已經被放大電路限定,而不能事先進行分配;而功率放大器則可以天然的先進行能量分配再分頻,最後將能量足夠的信號送至揚聲器。
不過這個問題並非不可解決,只是涉及到下面的問題第四。不過首先要突破我們剛剛討論的問題的條件,也就是說擴大產品的總功率,不過成本的提升恐怕又不好解決了。總的來說,這個問題是電子分頻將聲音信號的功率在放大前做了固定分配所致,也可以說是功率分頻不靈活。
3.電子分頻提高了對揚聲器的要求
對於這一點,由於太過專業,因此我們援引外設時空Debug老師的原作文字(如果一下援引對您的著作權構成印象請與我們聯系,一下原文)。
對於普通的功率分頻器來說,首要的作用當然是分頻。而次要的作用則包括了阻抗匹配、相位調整、曲線調整等問題。而對於電子分頻來說,阻抗匹配問題先天得到了解決,但在揚聲器相位調整和回放曲線調整上,電子分頻就沒有什麼很明顯的優勢了。
至少在目前來看,使用電子分頻的多媒體音箱在設計上還都沒有考慮到曲線調整的問題,而是靠揚聲器自身的素質硬扛。而實際上,分頻器對於曲線的調整,不僅可以彌補一些揚聲器自身的先天不足,而且可以有意識的體現設計師自身對於聲音的理解。
電子分頻本身依靠有源濾波器也是可以做到對曲線的調整的,但是其實現起來的復雜度並不容易,對於多媒體產品來說,更多依賴揚聲器本身的素質。同時這也是電子分頻往往用在監聽音箱上的原因之一。
關鍵點4
——成本相對要高
這一點是我們附加上去的,從電路結構上看,電子分頻需要有兩個獨立的放大電路,成本相應會有一些提高。並且無論採用傳統的連接方式還是惠威的「一線通」,成本相對普通音箱來說都有一定的提升。
這一點造成的影響是電子分頻的普及問題,為了保證採用電子分頻能提供足夠多的音質加分(也就是說盡可能讓電子分頻方案的比常規方案獲得更明顯的音質改善),需要劃出可觀的成本在電子分頻整個分頻、功放電路上,再加上第三點,成本不可能壓縮得足夠低,以令其能夠沿用到低端產品中。如果不顧這一問題將電子分頻應用於低端產品,或許會造成產品表現還不如功率分頻的同類產品,這將是非常尷尬的。
從一些可靠和非可靠的消息看,採用電子分頻技術的兩大廠商都有意將該技術引至高端產品,三諾的新品N-50G以及惠威可能將在明年推出的 M200MKIII很可能都將採用該技術。雖然電子分頻技術已經出現褒貶不一的聲音,但是它的漸漸普及的確令我們聽到了更動聽的聲音,希望它並不會成為一個被炒爛的概念,能夠為大家帶來切實的受益。
⑥ 數字電路中分頻器的工作原理
數字電路中分頻器的工作原理:
從電路結構來看,分頻器本質上是由電容器和電感線圈構成的LC濾波網路,高音通道是高通濾波器,它只讓高頻信號通過而阻止低頻信號;低音通道正好相反,它只讓低音通過而阻止高頻信號;
中音通道則是一個帶通濾波器,除了一低一高兩個分頻點之間的頻率可以通過,高頻成份和低頻成份都將被阻止。
在實際的分頻器中,有時為了平衡高、低音單元之間的靈敏度差異,還要加入衰減電阻;另外,有些分頻器中還加入了由電阻、電容構成的阻抗補償網路,其目的是使音箱的阻抗曲線心理平坦一些,以便於功放驅動。
位於功率放大器之後,設置在音箱內,通過LC濾波網路,將功率放大器輸出的功率音頻信號分為低音,中音和高音,分別送至各自揚聲器。
連接簡單,使用方便,但消耗功率,出現音頻谷點,產生交叉失真,它的參數與揚聲器阻抗有的直接關系,而揚聲器的阻抗又是頻率的函數,與標稱值偏離較大,因此誤差也較大,不利於調整。
將音頻弱信號進行分頻的設備,位於功率放大器前,分頻後再用各自獨立的功率放大器,把每一個音頻頻段信號給予放大,然後分別送到相應的揚聲器單元。
因電流較小故可用較小功率的電子有源濾波器實現,調整較容易,減少功率損耗,及揚聲器單元之間的干擾。使得信號損失小,音質好。但此方式每路要用獨立的功率放大器,成本高,電路結構復雜,運用於專業擴聲系統。
分頻器的作用:
1、基本分頻
不管什麼類型電子分頻器的主要功能和任務當然還是分頻。由於現在音箱的種類很多,系統中要採用什麼功病能的、幾分頻的電子分頻器還是要靈活配置的,現在通常用的電子頻器有2分頻、3分頻、4分頻等區分,超過4分頻就顯得太復雜和無實際意義了。
分頻器可以合理地進行各單元功率分配,使各單元之間具有恰當的相位關系以減少各單元在工作中出現的聲干涉失真。
2、保護音箱
不同揚聲器的工作頻率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口徑越大的揚聲器其低頻特性也越好,頻率下潛也越低。電子分頻器可以提供不同揚聲器各自需要的最佳工作頻率,彌補單元在某頻段里的聲缺陷,讓各種揚聲器更合理、更安全的工作。
因此,電子分頻器除了分頻任務外,正常的使用它更重要的功能還有:保護音箱設備。
3、增加聲音層次感
如果一個 音響系統中有很多隻不同種類的音箱,而且沒有使用電子分頻器,那不同音箱之間就會有很多頻率疊加、重復的部分,聲干涉也會變得很嚴重,聲音就會變得模糊不清。
若音響系統中使用了電子分頻器進行合理的分頻,讓不同音箱處在最佳工作狀態下,這樣不同音箱之間發出的聲音頻率范圍幾乎不會重復,同時減少了聲波互相干涉的現象,聲音就會變得格外清晰,音色也會更好、更具有層次感。
⑦ 分頻電路的作用
1、合理地分割各單元的工作頻段;
2、合理地進行各單元功率分配;
3、使各單元之間具有恰當的相位關系以減少各單元在工作中出現的聲干涉失真;
4、利用分頻電路的特性以彌補單元在某頻段里的聲缺陷;
5、將各頻段圓滑平順地對接起來。
顯然,分頻電路的這些作用已被人們所認識和接受。
⑧ 音響電路中LC分頻電路和電子分頻電路的優點各是什麼
1、由於結構限制,電子分頻主要應用於有源音箱,而不適於無源設備。顯然,這是專電子分頻最大的缺屬點,由於將分頻做在功放之前,所以電子分頻不能像普通的Hi-Fi音箱、功放一樣自由組合,因此上,在有源監聽音箱上,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電子分頻的設計,而Hi-Fi和AV音響裡面,由於要考慮到功放和音箱組合的需要,就很少有使用電子分頻的設計。
相對來說,很多關於電子分頻的文章中所說的作為電子分頻主要缺點之一的成本高昂,其實倒不是什麼問題。對於Hi-Fi級別的電子分頻設計來說,可能確實如此。但是對於多媒體上的電子分頻來說,一個好的功率分頻器的成本只在幾個運放模塊之上而不在以下,從去年以來的銅材漲價更是大大加大了這個差距。所以說電子分頻會比同等功率的(注意這一點!)功率分頻成本更好,其實在這個層次的產品上是缺乏說服力的。
⑨ 這個分頻電路的工作原理和作用,盡量詳細點,越詳細越好 謝謝!
這個分頻電路的作用就是降頻功能,因為單片機最大計數頻率不高,無法直接測量較高頻率信號,必須將輸入的頻率信號降低後再由單片機進行計數測量。分頻電路原理就是進行降頻,利用脈沖計數方式分頻,即脈沖數除2,或除5、10.。。。等,就得到二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的輸入信號頻率。大致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