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蔡氏電路的理論模型
通過電磁學定來律的應用,源蔡氏電路可以被准確的建立數學模型:這是變數x(t), y(t),和z(t)的一個三個非線性常微分方程的系統,分別是在電容C1和C2上的電壓,和在電感L1上的電流強度。這些方程有:
函數 f(x) 描述了非線性電阻的電子響應,並且它的形狀是依賴於它的元件的特定配置。參數 α 和 β 是由電路元件的特定值來決定的。
被稱為雙渦旋The Double Scroll的一個混沌吸引子,是因為它在(x,y,z)空間的形狀, 被首次觀察到在電子線路中包含一個非線性元件,元件的f(x)是一個三段的線性函數。
作為一個最簡單的實驗實現的電路,並且存在一種簡單而准確的理論模型相結合,使蔡氏電路成為一個研究混沌理論的許多基礎研究和應用的問題的實用系統。正因為如此,它一直是許多研究的對象,並廣泛被人們在文獻中引用。
B. 蔡氏電路的混沌標准
在表現出混沌行為之前,一個由標准部件(電阻,電容,電感)製作的自激電路必須版滿足三個標准權[來源請求]。它必須包含有:
一個或者多個的非線性元件
一個或者多個的本地有源電阻
三個或者更多個能量存儲元件
蔡氏電路是滿足這些標準的最簡單的電子線路[來源請求]。如圖所示,能量存儲元件是兩個電容(標有C1和C2)和一個電感(標有L1)。有一個有源電阻(標有R)。有用兩個二極體製作的一個非線性電阻。在圖的最右邊是一個負阻抗轉換器,它是由三個線性電阻和一個運算放大器構成。右側部分模擬了蔡氏二極體,是一個現在沒有被商業化銷售的元件。
容易程度使它成為了一個無處不在的現實世界的混沌系統的例子,導致一些人聲明它是一個「混沌系統的典範」。
C. 什麼是線性電路和非線性電路
線性電路是指完全由線性元件、獨立源或線性受控源構成的電路,線性就是指輸入和輸出之間關系可以用線性函數表示,齊次,非齊次是指方程中有沒有常數項,即所有激勵同時乘以常數k時,所有響應也將乘以k。
非線性電路含有非線性元件的電路。這里的非線性元件不包括獨立電源。
(3)蔡氏電路圖擴展閱讀:
判斷線性和非線性:非線性電路是含有除獨立電源之外的非線性元件的電路。電工中常利用某些元器件的非線性。例如,避雷器的非線性特性表現為高電壓下電阻值變小,這可用於保護雷電下的電工設備。
非線性電路有2個特點:①穩態不唯一。用刀開關斷開直流電路時,由於電弧的非線性使這時的電路出現由不同起始條件決定的兩個穩態——一個有電弧,因而電路中有電流;另一個電弧熄滅,因而電路中無電流。
②自激振盪。在有些非線性電路里,獨立電源雖然是直流電源,電路的穩態電壓(或電流)卻可以有周期變化的分量,電路里出現了自激振盪。音頻信號發生器的自激振盪電路中因有放大器這一非線性元件,可產生其波形接近正弦的周期振盪。
在眾多的非線性電路中,蔡氏電路因其結構簡單、現象明晰,成為教學實驗 中讓學生接觸、了解混沌現象的最佳選擇,大量基於蔡氏電路的實驗儀器被 廣泛應用於高校實驗教學。 蔡氏電路 的主要元件有可調電阻R (電 路方程中以電導 G=1/R 做參數,以下方程求解過程都用 G 來表示,而涉及實驗 的內容採用 R 表示) 、電容 C1 和 C2、電感 L 以及非線性負阻 Nr。
D. 蔡氏電路的蔡氏電路簡介
蔡氏電路(英語:Chua's circuit),一種簡單的非線性電子電路設計,它可以表現出標准回的混沌理論行為答。在1983年,由蔡少棠教授發表,當時他正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擔任訪問學者。這個電路的製作容易程度使它成為了一個無處不在的現實世界的混沌系統的例子,導致一些人聲明它是一個「混沌系統的典範」。
E. 有人用過multisim10模擬蔡氏電路嗎為什麼按圖連接,波形什麼都沒有啊急求啊!
第一個運放輸出沒連接
F. 蔡氏電路包括哪三部分它們的作用各是什麼。
一種簡單的非線性電子電路設計,它可以表現出標準的混沌理論行為。在1983年,由蔡少棠教授發表,當時他正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擔任訪問學者。
G. 蔡氏電路中非線性電阻工作原理 是什麼
小弟初學混沌電路。哪位大俠幫幫忙,告訴我
蔡氏電路
中非線性電阻是這樣實現的啊。
H. 蔡氏有哪些歷史名人
有:蔡邕、蔡倫、蔡襄、蔡文姬、蔡京等。
1、蔡邕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今河南省開封市圉鎮)人。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早年拒朝廷徵召之命,後被徵辟為司徒掾屬,任河平長、郎中、議郎等職,曾參與續寫《東觀漢記》及刻印熹平石經。後因罪被流放朔方,幾經周折,避難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權時,強召蔡邕為祭酒。
三日之內,歷任侍御史、治書侍御史、尚書、侍中、左中郎將等職,封高陽鄉侯,世稱「蔡中郎」。董卓被誅殺後,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嘆而被下獄,不久便死於獄中,年六十。
蔡邕精通音律,才華橫溢,師事著名學者胡廣。除通經史、善辭賦之外,又精於書法,擅篆、隸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所創「飛白」書體,對後世影響甚大。
唐張懷瓘《書斷》評蔡邕飛白書「妙有絕倫,動合神功」。他生平藏書多至萬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早佚。明人張溥輯有《蔡中郎集》,《全後漢文》對其著作也多有收錄。
2、蔡倫
蔡倫(?-121)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後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斗爭自殺身亡。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 「紙神」。
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明家」中蔡倫上榜。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
3、蔡襄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謨。興化軍仙游縣慈孝里赤嶺(今福建省仙游縣)人。北宋名臣,書法家、文學家、茶學家。
天聖八年(1030年),蔡襄登進士第,先後任館閣校勘、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出任福建路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贈少師,謚號「忠惠」。
蔡襄為官正直,所到之處皆有政績。在福州時,去民間蠱害;在泉州時,與盧錫共同主持建造萬安橋(洛陽橋);在建州時,倡植福州至漳州七百里驛道松,主持製作北苑貢茶「小龍團」。
所著《茶錄》總結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經驗,而《荔枝譜》則被稱贊為「世界上第一部果樹分類學著作」 。其詩文清妙,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傳世。
4、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
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裡,後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並生育了兩個孩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將其嫁給董祀。
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失傳。現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歷史上記載蔡琰的事跡並不多,但「文姬歸漢」的故事卻在歷朝歷代被廣為流傳。
5、蔡京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長,北宋權相之一、書法家。北宋興化軍仙游縣慈孝里赤嶺(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楓亭鎮東宅村)人。
熙寧三年進士及第,先為地方官,後任中書舍人,改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崇寧元年(1102年),為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右相),後又官至太師。
蔡京先後四次任相,共達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稱古今第一人。蔡京興花石綱之役;改鹽法和茶法,鑄當十大錢。北宋末,太學生陳東上書,稱蔡京為「六賊之首」。宋欽宗即位後,蔡京被貶嶺南,途中死於潭州(今湖南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