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路板印製線路與原理圖有哪些區別
電路板印製線抄路與原理圖有哪襲些區別?電路板是承載電子元件的板子,通常以絕緣板為基礎,單面或雙面敷有銅箔,便於刻制或腐蝕電路。
印製板,也稱印刷電路板,用軟體把設計好的電子電路圖生成可以安裝元件的板路圖,用印刷的方法把絕緣漆印製敷銅板上,再用三錄化鐵水溶液腐蝕出掉不需要的銅箔,製成可用的電路板。
原理圖,是在紙上畫的、或用軟體製作的用線條把元器件的符號按一定規律連接在一起,以說明電路工作原理的圖
2. 一般情況下,總是先有電路圖,才有印刷電路。那麼反之,有沒有根據印刷電路能自
沒有,暫時只有人工抄板。
3. 印刷電路是怎麼發明的
現在,通信產品、計算機和其他幾乎全部的電子產品,都使用了印刷電路。專印刷電路技術的發屬展和完善,為改變世界面貌的發明——集成電路的問世,創造了條件。
印刷電路是奧地利電氣工程師保·艾斯勒於20世紀30年代中期發明的,但直到40年代中期,印刷電路的作用才為世人所知。
在印刷行業,為了在紙上印刷出圖片,通常採用照相製版技術。即通過照相,把拍攝下來的圖片底版,蝕刻在銅版或鋅版上,用這種銅版或鋅版,就可印刷出許許多多的圖片來。
艾斯勒在製造電路板時,也採用與印刷業類似的製版方式進行嘗試。他先畫出電子線路圖,再把線路圖蝕刻在覆蓋有一層銅箔的絕緣板上,使不需要的銅箔被蝕刻掉,只留下導通的線路。這樣,各個電子元件,就通過這塊板上銅箔所形成的電路相互連接起來了。這種印刷線路,既能提高電子產品的可靠性,又能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對開發電子新產品有極大的價值和潛力。
4. 怎樣把印刷電路畫成直觀電路圖
要看你電路元件的多少;另外就看你的耐心和自身電路功底了。拿著pcb板觀察電路走向一點一點畫在圖紙上。然後將其整理成比較直觀的電路圖
5. 什麼是印刷電路的描繪
一、印刷電路的描繪方法
(1)根據設計在白紙上的印刷電路圖,在雙面復寫紙上再畫一次。在白紙背面即得到所需繪制的印刷電路圖了。在描圖前,用去污粉輕輕將銅箔去污,然後再用復寫紙把電路描繪到印製板有銅箔的一面上。
(2)將繪制(復寫上的)在銅箔上的電路與各元器件的實際尺寸(可用實物)逐個核對位置和孔距,為描圖做好充分准備。
(3)在基板上描圖可以用小楷毛筆或鴨嘴筆蘸上調好的油漆細心描繪。此法質量雖好,但油漆易干而要現用現配,比較麻煩。描好後,還要等油漆干後才能腐蝕。
可以用記號筆(市上有售)直接在敷銅板上描繪。記號筆描制後的墨跡幹得快,而且耐水。對於較細的線條就要使用細尖的記號筆,因而要同時准備幾支不同粗細的筆備用。記號筆液極易揮發,用後要插緊筆套。
簡單易行的方法是將松香末溶於小瓶中的無水酒精中,再滴數滴紫葯水,使之變為紫色,然後用鴨嘴筆或細毛筆繪出粗細不同的線條。用此法繪圖線條鮮明,描好的線路易干,描圖液配製簡易、造價低廉。
二、描圖要求
不論採用哪種方法描圖都要求描出的線條光潔,點要圓滑,線與線間的距離最好不要小於1毫米,點的直徑應不小於2毫米,以便於在鑽孔後,點的邊緣仍有0.5毫米的銅箔,而利焊接組件。
6. 電路是如何印刷到晶圓上的
不是印刷上去的,而是用像照相機拍照一樣照上去的。
事先做好一塊母版,然專後放到半導體材料(事先在屬表面刷上一層感光材料)上,材料的有些地方被母版遮住了,有些地方沒被遮住,然後光照。被光照過的地方感光材料發生了化學反應形成了其他物質,而沒有被照過的地方保持原樣。然後用化學腐蝕劑把感光材料去除掉,這時候,材料上就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情況。有些地方被腐蝕,凹進去,有些地方沒被腐蝕,凸出來,然後再進行摻雜,形成希望的半導體結構。多次重復,半導體電路就形成了。
這裡面沒有一根金屬線,全部靠半導體材料形成的圖形實現電路功能。
7. 印刷電路板,什麼是印刷電路板,印刷電路板介紹
印刷電路板是指裸板-即沒有上元器件的電路板。
目前的電路板,主要由以下組成
1、線路與圖面(Pattern):線路是做為原件之間導通的工具,在設計上會另外設計大銅面作為接地及電源層。線路與圖面是同時做出的。
2、介電層(Dielectric):用來保持線路及各層之間的絕緣性,俗稱為基材。
3、孔(Through hole / via):導通孔可使兩層次以上的線路彼此導通,較大的導通孔則做為零件插件用,另外有非導通孔(nPTH)通常用來作為表面貼裝定位,組裝時固定螺絲用。
4、防焊油墨(Solder resistant /Solder Mask) :並非全部的銅面都要吃錫上零件,因此非吃錫的區域,會印一層隔絕銅面吃錫的物質(通常為環氧樹脂),避免非吃錫的線路間短路。根據不同的工藝,分為綠油、紅油、藍油。
5、絲印(Legend /Marking/Silk screen):此為非必要之構成,主要的功能是在電路板上標注各零件的名稱、位置框,方便組裝後維修及辨識用。
(7)電路印刷擴展閱讀
印刷電路板本身的基板是由絕緣隔熱、並不易彎曲的材質所製作成。
在表面可以看到的細小線路材料是銅箔,原本銅箔是覆蓋在整個板子上的,而在製造過程中部份被蝕刻處理掉,留下來的部份就變成網狀的細小線路了。這些線路被稱作導線(conctor pattern)或稱布線,並用來提供PCB上零件的電路連接。
通常PCB的顏色都是綠色或是棕色,這是阻焊(solder mask)的顏色。是絕緣的防護層,可以保護銅線,也防止波焊時造成的短路,並節省焊錫之用量。
在阻焊層上還會印刷上一層絲網印刷面(silk screen)。通常在這上面會印上文字與符號(大多是白色的),以標示出各零件在板子上的位置。絲網印刷面也被稱作圖標面(legend)。
在製成最終產品時,其上會安裝集成電路、電晶體、二極體、被動元件(如:電阻、電容、連接器等)及其他各種各樣的電子零件。借著導線連通,可以形成電子訊號連結及應有機能。
8. 印刷電路技術是怎樣的
印刷電路技術使電子設備的批量生產變得簡單易行,為電子產品的機械化、自動化內生產奠定了基礎。50年代容以來,包括通信設備在內的各種電子產品取得的大幅度進展都與採用印刷電路工藝密不可分。
隨著印刷電路製造水平的不斷提高,製作出的印刷電路可達到很高的精度,從而把電路板的生產製造推向一個嶄新的階段。在印刷行業進行製版時,通過拍攝可以將一幅很大的圖片縮小到一定的尺寸。在製造印刷電路時,同樣也可以把電子線路圖縮小製版,使之成為面積很小、線路復雜而可靠性卻又很高的電子線路板。這種印刷電路板,對於線路復雜、可靠性要求很高的通信設備和計算機來說,是十分適用的。印刷電路技術的發展,為隨後集成電路的發明,奠定了必要的技術基礎。
9. 印刷電路是怎麼發明的
現在,通信產品、復計算機和其他幾制乎全部的電子產品,都使用了印刷電路。印刷電路技術的發展和完善,為改變世界面貌的發明——集成電路的問世,創造了條件。
印刷電路是奧地利電氣工程師保·艾斯勒於20世紀30年代中期發明的,但直到40年代中期,印刷電路的作用才為世人所知。
在印刷行業,為了在紙上印刷出圖片,通常採用照相製版技術。即通過照相,把拍攝下來的圖片底版,蝕刻在銅版或鋅版上,用這種銅版或鋅版,就可印刷出許許多多的圖片來。
艾斯勒在製造電路板時,也採用與印刷業類似的製版方式進行嘗試。他先畫出電子線路圖,再把線路圖蝕刻在覆蓋有一層銅箔的絕緣板上,使不需要的銅箔被蝕刻掉,只留下導通的線路。這樣,各個電子元件,就通過這塊板上銅箔所形成的電路相互連接起來了。這種印刷線路,既能提高電子產品的可靠性,又能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對開發電子新產品有極大的價值和潛力。
10. 印刷電路是誰發明的
現在,通信產抄品、計算機和其他幾乎全部的電子產品,都使用了印刷電路。印刷電路技術的發展和完善,為改變世界面貌的發明——集成電路的問世,創造了條件。
印刷電路是奧地利電氣工程師保·艾斯勒於20世紀30年代中期發明的,但直到40年代中期,印刷電路的作用才為世人所知。
在印刷行業,為了在紙上印刷出圖片,通常採用照相製版技術。即通過照相,把拍攝下來的圖片底版,蝕刻在銅版或鋅版上,用這種銅版或鋅版,就可印刷出許許多多的圖片來。
艾斯勒在製造電路板時,也採用與印刷業類似的製版方式進行嘗試。他先畫出電子線路圖,再把線路圖蝕刻在覆蓋有一層銅箔的絕緣板上,使不需要的銅箔被蝕刻掉,只留下導通的線路。這樣,各個電子元件,就通過這塊板上銅箔所形成的電路相互連接起來了。這種印刷線路,既能提高電子產品的可靠性,又能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對開發電子新產品有極大的價值和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