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有邱關源的《電路》第一章至第三章,求電子版,或者圖片。我急用。
建議最好不要完全自學。這門課是電學的基礎課,其他專業肯定有,系統聽一遍比自學要省很多功夫。一般授課課時在80學時左右,即一學期。它就是一普通課程,和其他課程的學習整體上區別不大。主要內容可概括為直流電路和交流電路以及他們的延伸,數學工具比電工學要深些。學習中要清楚概念,掌握分析方法及適用范圍,做些習題,並要不斷總結,一定能學好。
2. 電路分析基礎 第一章 求解釋
c)
設電流i方向從左到右,R兩端所產生壓差極性如圖,這個極性跟Us極性是相反的,
所以 Uab=iR-Us,代入已給條件,10=5i-(-2)
i=(10-2)/5=8/5=1.6A。
3. 電路原理第一章的這題怎麼做的啊
先把左邊電壓源轉換成電流源,得電流I1=Us/Rs,並聯內阻Rs
再把兩電流源合並,得總電流:I1-Is=Us/Rs-Is,內阻為兩電阻並聯:R1R2/(R1+R2)
答題不易,如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4. 電工電子技術第一章 電路基本概念與分析方法
但我給你記住,第1張電路記得帶上你身上艾森克的人格理論(Eysenck'sPersonalityTheory)H.J.艾森克從特質理論出發,以因素分析方法和傳統的實驗心理學方法相結合長期研究人格問題,並把研究興趣從特質轉向維度,從而確立了自己的人格理論。
艾森克反對把人格定義抽象化,他在其《人格的維度》(1947)一書中指出「人格是生命體實際表現出來的行為的模式的總和」。艾森克認為這種行為模式的總和包括認知(智力)、意動(性格)、情感(氣質)和軀體(體質)四個主要方面。後來他又強調人格具有穩定持久性。
一、人格維度
艾森克繼承先前實驗心理學家的工作,通過對由實驗、問卷與觀察所得到的大量的人的特質資料的因素分析,深入研究了人格維度。他認為研究人格特質有時可能會含混,只有研究人格維度才能清楚。他指出,維度乃是代表一個連續的尺度。每一個人都可以被測定在這個連續尺度上所佔有的特定的位置,即測定每一個人具有該維度所代表的某一特質的多少。19世紀已有心理學家提出人格圖解的雛形。他們認為人格可以從兩個直角維度來進行描寫。按德國心理學家W.馮特的假設,一個維度是從情緒性強過渡到情緒性弱,另一個維度是從可變性過渡到不變性。艾森克則提出外-內傾、神經質、精神質、智力和守舊性-激進主義五個維度,但認為外-內傾、神經質和精神質是人格的三個基本維度。
最早對外-內傾概念做過研究的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O.格羅斯。以後在瑞士心理學家C.G.榮格的著作中把外-內傾概念引入人格研究。後來又有不少學者對外-內體面型的人做了不少實際研究。艾森克的外-內傾概念,除了具有其本身的一般含義外,還與神經系統的興奮過程與抑制過程相聯系。興奮過程可以易化正在進行的感覺、認知和活動;抑制過程可以干擾或影響有機體正在進行的感覺、認知和活動。他發現高外傾性的人興奮過程發生慢、強度弱、持續時間短,而抑制過程發生快、強度強、維持時間長。這種人難以形成條件反射。高內傾性的人興奮過程發生快、強度強、持續時間長,而抑制過程發生慢、強度弱、維持時間短。這種人容易形成條件反射。1976年雷維爾等人作了一項有關工作效果的研究。他們推論內傾的人在正常條件下,大腦皮層上已具有高度的興奮水平,如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興奮水平,那麼就會降低被試的工作效果;外傾的人正常條件下大腦皮層興奮水平相對較低,若提高他們的興奮水平,就會提高被試的工作效果。他們的實際研究結果,證實了上述推論,支持了艾森克的觀點。
艾森克的對情緒性、自強度、焦慮(包括驅力)等進行研究後發現它們都有是同一的。他把這一維度稱為神經質。在他的用語中神經質與精神疾病並無必然的關系。艾森克指出情緒性(神經質)不穩定的人喜怒無常,容易激動;情緒性(神經質)穩定的人反應緩慢而且輕微,並且很容易恢復平靜。他又進一步指出情緒性(神經質)與植物性神經系統特別是交感神經系統的機能相聯系。艾森克認為可以用外-內傾和神經質兩個維度來表示正常人格的神經症以及精神病態人格。
艾森克認為精神質獨立於神經質。它代表一種倔強固執、粗暴強橫和鐵石心腸的特點,並非暗指精神病。研究表明,精神質也可以用維度來表示,從正常范圍過渡到極度不正常的一端。它在所有的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得高分者表現為孤獨、不關心他人、心腸冷酷、缺乏情感和移情作用、對旁人有敵意、攻擊性強等特點。低分者表現為溫柔、善感等特點。如果個體的精神質表現出明顯程度,則易導致行為異常。艾森克認為精神質與神經質維度一起可以表示各種神經症和各種精神病。
艾森克認為,有關外-內傾和神經質兩個維度的實驗研究,幾乎完全同意在人格測量描述系統中這兩相因素處於醒目和穩定的地位。他又將外-內傾和神經質作為兩個互相垂直的人格維度,且以外-內傾為緯,以神經質為徑(表現為情緒穩定的一端和情緒不穩定的一端),繪製成人格結構圖(見圖1)。艾森克在圖1的兩維空間組織起他認為基本的32種人格特質,且與古代的四種氣質類型相對應。這種人
格結構的圖解為許多心理學家所接受。從圖上不僅可能以看出人格的四種類型(穩定外傾型、穩定內傾型、不穩定外傾型和不穩定內傾型)范圍內所包含的8種人格特質,還可以根據個體某一高分數的特質,看圖查出其所屬的人格類型,或從維度的結合預測某個體可能會出現的特定的人格問題。
艾森克以外-內傾、神經質與精神質三種人格維度為基礎,於1975年制定了艾森克人格問卷(EPQ)。它是由艾森克早期編制的若幹人格量表形成的。EPQ是一種自陳量表,有成人(共90個項目)和少年(共81個項目)兩種形式,各包括四個量表:E-外-內傾;N-神經質;P-精神質;L-謊造或自身隱蔽(即效度量表)。由於該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用其所測得的結果可同時得到多種實驗心理學研究的印證,因此它亦是驗證人格維度的理論根據。
二、人格結構層次的假說
艾森克還對大量的人的特質資料採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獨特的人格結構層次理論。該理論概括性的圖解如圖2。從圖2可以看到艾森克把人格結
構分為類型、特質、習慣反應和特殊反應四個水平。最底層特殊反應水平,是個體對一次實驗性試驗的反應或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一些最基本的「個別反應」(如最簡單的一舉一動),屬誤差因素,其上為習慣反應水平,例如重復實驗或生活情境重新出現,一個人就會以相似的方式反應,屬特殊因素。特質水平,是由一個人的習慣反應所構成的個人的人格特質,屬群因素。最上層的類型水平,是基於人格特質的相互關系而顯示的類型(例如,由社會性、沖動性、活動性、活潑性、興奮性等人格特質構成的外傾類型,由持續性、僵硬性、主觀性、羞恥性、易感性等人格特質構成的內傾類型),屬一般因素。
三、影響
艾森克對人格的研究從人格的特質轉向人格維度,提出了人格的三個基本維度。這不
僅為實驗室內許多實驗所證實,且得到數學統計和行為觀察之佐證,受到各國心理學家的重視,且已廣泛地應用於醫療、教育和司法領域。艾森克人格問卷(EPQ)是用途較廣的人格量表,它已被一些國家譯出或修訂。中國的艾森克測驗由陳仲庚等於1981修訂。艾森克的人格研究不像許多美國心理學家從事或偏重特質水平,而是集中於類型。他認為特質是觀察到的個體的行為傾向的集合體,類型是觀察到的特質的集合體。他把人格類型看作某些特質的組織。他提出的人格理論主要是屬於層次性質的一種類型。每一種類型結構的層次明確,因此人格就可分解為有據可查、有數可計的要素。這是心理學家多年來一直探討而難以確定的東西。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在特質和類型的關繫上,艾森克解決得相當出色。在其類型結構的層次的論述中,表明了他的人格觀點並沒的排除環境的作用,但人格的生物傾向性仍是他的理論的主要方面。
(陸庭玉)
5. 誰看過劉耀年的電路。 第一章的例題1-4,為什麼他寫的電流源發出功率都是-的啊。求詳細解答。感激不盡。
會不會以電子流動方向考慮的
6. 我學習物理電學很吃力 第一章實物圖和電路圖把我弄暈了 第二章我更學不好了 希望大家給我點訣竅
當初我對物理十分感興趣,甚至不需要老師教就能自學。我個人認為,物理來源於生活,多動手,平時自己動手做做實驗,將模糊的理論和明了的實踐相結合,就會發現物理的電學不過如此。
7. 求解答一題,電工學與電氣設備,第一章電路分析基礎
解:標注節點和電流如下圖:
條件:I0=5A,I1=2A,I2=3A;R1=200Ω,R2=100Ω,R3=50Ω。求I4、I5。
由Ω定律:Uab=I1×R1=2×200=400V,Uac=I2×R2=3×100=300V。
所以:Ubc=Ub-Uc=(Ub-Ua)-(Uc-Ua)=Uba-Uca=-Uab-(-Uac)=Uac-Uab=300-400=-100(V)。
因此:I3=Ubc/R3=-100/50=-2(A)。
根據KCL:I1=I3+I5,I5=I1-I3=2-(-2)=4(A);
I4=I2+I3=3+(-2)=1(A)。
8. 電工電子技術 第一章 習題 1-1 對圖1-38所示電路,試分析計算:(1)分別求電壓U和電流I
a)電阻電流為6/2=3A,根據KCL,I+1-3=0,解得I=2A。
電壓源發出功率6x2=12W,電流源發出功率6x1=6W。
b)電阻上電壓為1x2=2V,根據KVL,U+2-6=0,解得U=4V。
電壓源發出功率6x1=6W,電流源吸收功率4x1=4W。
9. 數字電路基礎第一章:用卡諾圖法將下列函數化簡為最簡與或式。 回答(5),(7),(9)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