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避雷防雷!
家用電器保護
1、雷雨天氣里應盡量避免使用家用電器,並拔掉電器電源插頭和信號插頭。
2、有條件的情況下,應在電源入戶處安裝電源避雷器,並在有線電視天線、電話機、傳真機、電腦MODEN數據機入口處、衛星電視電纜介面處安裝信號避雷器。但是安裝時要有好的接地線,同時做好接地網。
3、每天收聽氣象預報,得知當天有雷暴時應在上班前將家用電器的電源插頭、信號插頭拔掉,並且出門時不要忘記關門窗,以防止滾球雷的侵入。
據《中國防雷行業市場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室外防雷要注意以下5點:
1、不要停留在山頂、山脊或建(構)築物頂部。
2、不要停留在鐵門、鐵柵欄、金屬曬衣繩、架空金屬體以及鐵路軌道附近。
3、應迅速躲入有防雷保護的建(構)築物內,或有金屬殼體的各種車輛及船舶內。不具備上述條件時,應立即雙腳並攏下蹲,頭部向前彎曲,降低自己的高度,以減少跨步電壓帶來的危害。因為雷電流經落雷點會沿著地面逐漸向四周釋放能量。此時,行走之中人的前腳和後腳之間就可能因電位差不同,而在兩步間產生一定的電壓。
4、不要在大樹(在野外有時也可以憑借較高大的樹木防雷,但千萬記住要離開樹干、樹葉至少兩米的距離。)、電線桿、廣告牌、各類鐵塔底下避雨。因為此時,大樹潮濕的枝幹相當於一個引雷裝置,如果用手接觸大樹、電線桿、各類鐵塔就彷彿手握防雷裝置引下線一樣,就很可能會被雷擊。
5、不要在水邊(江、河、湖、海、塘、渠等)、游泳池、窪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乾燥的住房中去避雷雨。
(1)現在的家用電器怎麼防雷擴展閱讀
防雷安全技術
1、保護零線必須採用絕緣導線。配電裝置和電動機械相連接的PE線應為截面不小於2.5mlIf的絕緣多股銅線。手持電動工具的PE線應為截面不小於1.5m玉的絕緣多股銅線。
2、PE線上嚴禁裝設開關或熔斷器,嚴禁通過工作電流,且嚴禁斷線。
3、相線、N線、PE線的顏色標記必須符合以下規定:相線Ll(A)、L2(B)、L3(C)相序的絕緣顏色依次為黃、綠、紅色;N線的絕緣顏色為淡藍色;PE線的絕緣顏色為綠/黃雙色。任何情況下上述顏色標記嚴禁混用和互相代用。
4、當施工現場與外電線路共用同一供電系統時,電氣設備的接地、接零保護應與原系統保持一致。不得一部分設備做保護接零,另一部分設備做保護接地。
5、採用TN系統做保護接零時,工作零線(N線)必須通過總漏電保護器,保護零線(PE線)必須由電源進線零線重復接地處或總漏電保護器電源側零線處,引出形成局部TN—S接零保護系統(圖2)。
6、在TN接零保護系統中,通過總漏電保護器的工作零線與保護零線之間不得再做電氣連接。
7、在TN接零保護系統中,PE零線應單獨敷設。重復接地線必須與PE線相連接,嚴禁與N線相連接。
8、使用一次側由50V以上電壓的接零保護系統供電,二次側為50V及以下電壓的安全隔離變壓器時,二次側不得接地,並應將二次線路用絕緣管保護或採用橡皮護套軟線。
當採用普通隔離變壓器時,其二次側一端應接地,且變壓器正常不帶電的外露可導電部分應與一次迴路保護零線相連接。以上變壓器尚應採取防直接接觸帶電體的保護措施。
『貳』 家裡電路有空氣開關,這樣能防雷嗎
一、空氣開關一般是用來控制供電線路的通斷功能的,兼具防短路、超載等,但本身並不具備防雷功能。
二、家庭電路中安裝空氣開關後,還需要做可靠的保護接地和防雷接地,或者安裝必要的防雷設備。比如防雷器。空開與防雷器是不能等同的,是兩種不同的電路保護設備。防雷器是用來保護電力系統中各種電器設備免受雷電過電壓、操作過電壓、工頻暫態過電壓沖擊而損壞的一種電器。
三、如果線路中只安裝了空氣開關,雷擊時的感應電流會順著供電線路到達被保護設備,不但是造成設備的損壞,還會使整個供電線路終端,信息數據的丟失。因此,供電線路中還是要安裝防雷器或者規范做好防雷接地的。
『叄』 在家如何防雷
在家防雷的方法:
現在家庭住房一般在房頂都設有避雷針、避雷帶或避雷網,可以防止「直接雷」的破壞,也就是在天空帶電雲層靠近架高、突出的避雷裝置時,能夠先期將雷電引入大地(稱為:先導放電),從而保護建築物不受損壞。不過,在雷電發生的同時,還會在附近金屬管線上形成很強的感應電荷,以「感應雷」的形式進入家庭室內,造成對電源、通訊、視聽設備的侵害,所以,家庭居室的防雷主要針對的是感應雷電的防護。
感應雷電的傳播需要導電金屬載體,家庭住宅與外界連通的金屬管線主要有:供電部門設置的電源線、電信部門設置的電話線、廣電部門設置的視頻線以及物業部門設置的安防門禁線等,各種線路在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成為感應雷電可能入侵的途徑。因而家庭的防雷也就要在這些途徑上著手,採用不同的防雷裝置或器件,以「堵」、「疏」、「卡」的方式有效地阻斷雷電傳播的通道。
為了做好電源防雷,就要將每家都有的普通配電開關箱改換成「電源防雷箱」,在保留防短路的空氣開關和防觸電的漏電保護器基礎上,增加了相當重要的「電源防雷器」,在電源線路的進線端首先接入防雷器,一旦電源線上受到瞬時感應雷電的沖擊,就能迅速形成對地放電的通路,並在放電的同時將高壓限制到較低的保護水平,使家用電器設備免受雷電侵擾。如要將安全防護做得更為完善,可採用「多功能安防配電箱」,其中增加了過壓和欠壓保護器,可在電源線路故障(如中性線開路)引起過高電壓或在電壓偏低很多時,快速切斷電源,待故障排除後自動回復供電,使室內用電系統得到全方位的安全保護。
在做好電源防雷以後,對信號線路的防雷也要加強,可將普通家用信息箱改換成「多媒體信號防雷箱」,在箱內各信號線路進戶埠,加裝相應的信號防雷器。保護電話、傳真設備的有電話信號防雷器;保護電視機的有視頻信號防雷器;保護門禁裝置的有音頻開關信號防雷器;對於網路線路,因為一般是由電話線路部通過modem裝置在室內轉接的,所以不需配接專用的網路信號防雷器,如果網路線路是直接從室外接入,就要用網路信號防雷器來保護電腦設備;如果是以光纖形式將寬頻信號通入室內的,由於不是金屬材料,則不必接網路信號防雷器,還有一種帶信號介面的電源防雷插座也是保護電子設備的很好選擇。
『肆』 夏天打雷下雨,家用電器如何防雷電
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使用具有防雷功能的開關插座。
雷擊後,可使導體瞬間感應極大的電壓和電流,對建築物內的用電設備造成傷害。而避雷針只能防直擊雷,且只能對建築物形成保護。它在防直擊雷的時候,還會泄放大量感應雷,感應雷會在瞬間沿著天線、饋線、信號線和電源線等侵入電器內部,給電器帶來巨大的傷害。
現在有不少廠家推出了具有防雷功能的插座產品,能夠防止電涌對電器造成傷害。比如突破電氣推出的「天下無雷」系列產品,就擁有自主研發的361°TSP室內防雷技術,不僅可以阻擋電源線中的電涌和感應雷的傷害,更可以在與電器相連的有線電視電纜、計算機網線和電話線中有效消除各種電涌和感應雷,防雷功能十分強大。
『伍』 家用電器防雷措施
雷雨季節就要來了,家用電器的安全問題就讓大家比較擔心起來。現推薦幾款回家用電器的防雷器供大答家選擇。
一、家用電腦防雷器,型號:HI-E-TECHMPD/2-PN,這是一款電源+電腦網線一起保護的二合一防雷器。
二、家用電話線防雷器,型號:HI-E-TECHMPD/2-PT,這是一款電源+電話線一起保護的二合一防雷器,有很多家庭的電腦網路採用電話線接入,安裝這種防雷器可以連同電話+電腦+電源一起保護。
三、用線電視防雷器,型號:HI-E-TECHMPD/2-PV,這是一款電源+有線電視一起保護的二合一防雷器,能有效地保護電視的電源線和有線信號線不受雷擊。
以上三種防雷器介面採用直插式接法,安裝不需要輔助別的工具,直接串接。簡單方便。
『陸』 請教家用電路如何防雷
1
家用電器如何防雷
雷電對人類的危害一般分為直擊雷、雷電波侵入和感應雷擊。直擊雷不難理版解,一般人都知權道。而後兩種卻需要解釋一下。雷電波侵入是指雷電產生的雷電波沿著管線侵入屋內,危及人身安全或損壞設備。感應雷擊是指雷電放電時,在附近導體上產生的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它可以使金屬部件之間產生火花而損害設備。
影響家用電器安全的主要原因是感應雷的侵入。所以,遇到雷雨天氣時,首先應關好門窗,避免雷電進屋;盡量不用電器,最好拔掉電源插頭。條件允許的,可選擇在電視信號線上安裝防雷裝置。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在電源入戶處安裝電源避雷器,並在有線電視天線、電話機、傳真機、電腦MODEN數據機入口處、衛星電視電纜介面處安裝避雷器。
家電防雷的常識:首先,建築物應按防雷規范設防直擊雷;其次,進入住宅的電源線、電話線、電視天線應屏蔽接地引入,雷雨天要拔掉各種插頭;第三,家用電器在安裝時應與建築物外牆保持一定距離;第四,在相應的線路上安裝家用電器過電保護器。
對一般家庭而言應安裝3個避雷器:單相電源避雷器安裝在供電線路入戶電源開關處;電視機饋線避雷器安裝在電
『柒』 關於家用電器避雷,正確的是
通常,雷雨季節影響家用電器安全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感應雷的侵入而引起。而感應雷危害家庭電器設備主要有二種形式:一是傳導性危害,傳導性危害是指雷電電磁脈沖通過金屬導體(如電線、電話線、有線電視信號線、金屬管線等)導入室內,對電子設備造成損壞;二是輻射性危害,輻射性危害是指雷電發生雷電流泄入大地時,雷電流通道或引下線周圍產生的強瞬變電磁場通過空間輻射電磁波,對電器設備的損壞。防止感應雷對家居電器設備的危害,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注意了解家庭居室的防雷接地系統,查驗室內電源配電箱接地情況;二是了解家庭外牆結構柱子被利用作防雷引下線分布情況,由於雷電流經引下線到地是,其周圍會產生電磁波輻射,了解其分布情況目的在於確定電器設備的安全距離。三是了解布線系統,電源線、信號線不宜與引下線平行敷設。四是注意家居內電器設備的擺放位置。電器設備的擺放要與外前牆保持安全距離。
感應雷侵入家居主要有四條途徑:供電線、電話線、有線電視或無線電視天線的饋線、外牆用作引下線柱子的輻射。其中前三個途徑都是與家用電器有直接的外部線路連接,當這些線路是屬於架空入室時則危害更為嚴重。因為強烈的雷電感應作用將在這些架空導體上產生很高的雷電電磁脈沖,電磁脈沖沿著這些導體直接進入家用電器而造成危害。目前常被人們忽略的感應雷入侵的第四個途徑,即家用電器的安裝未與建築物的外牆柱子保護一定距離。因為當住戶所在的建築物發生直擊雷或側擊雷時,強大的雷電流將沿著建築物的外牆及柱子流入地下。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建築物的外牆或柱子有強大的雷電流流過,便在周圍的空間產生電場和磁場,如果家用電器與外牆或柱子靠得太近,則可能受到損壞。
過去,許多人提出雷雨天不要使用家用電器,如拔下電視機的電源插頭、天線插頭,打雷時不要打電話。當然,這些措施對於傳導性危害是很有效的,但是對輻射性危害是毫無作用的,同時會讓我們的生活感到很不方便,比如說,有人打電話來接還是不接?電冰箱、空調機拔了電源便無法使用。打雷時家裡沒人怎麼辦?因此,室內安裝電源、信號線(電話線、電視電纜)避雷器是很有必要。
『捌』 家用防雷器怎麼選擇
家用防雷器一般有三種:防雷插座、電腦防雷器、信號防雷器。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
防雷插座
電源防雷插座用於室內220VAC供電的小功率配電設備的電源精細防雷保護。其配有三個多用輸出插孔,獨立開關,內有失效指示,符合IEC61643-1:1998、GB18802.1-2002和GA173-2002標准。可以使用於書房、客廳。由於客廳屬於開放式環境,電源使用者眾多,該插座還具有絕氧阻燃、保鏢防過載、愛心雙動保護門、自動劣化保護等設計和功能,保護家電及家人安全更全面、更貼心。
●採用多級保護電路、核心元件選用國際名牌產品、性能穩定;
●具有通流容量大、埠箝位電壓低、反應靈敏;
●安裝方便、無需特別維護、使用壽命長等特點;
● 老化熱脫扣和短路過流脫扣、指示燈可視告警
計算機防雷器
計算機防雷器是專門為ETHERNET網路設計的過電壓保護器。用於伺服器、工作站、HUB等RJ45介面,以防止雷電過電壓對設備造成的損壞。該產品輸入/輸出端採用RJ45介面、響應快、箝位電壓低、傳輸信號速率可達到155Mbps。符合IEC61643-21:2000、GB18802.21-2004和TD/T 1542-2006標准。
電話防雷器
電話防雷器用於使用RJ45介面的信號線路,電話線路,能將信號線纜引入的雷電過電壓、電磁脈沖、靜電電壓等箝制在設備所能承受的電壓范圍內,從而起到保護設備的作用。 主要特點:採用兩級保護電路、殘壓水平低、信號埠間箝位電壓低;具有通流容量大,最大放電電流可達到10kA;核心元件選用國際名牌產品,響應快、性能穩定、工作性能可靠;安裝方便、無需特別維護、使用壽命長。
『玖』 家用電器如何防雷
據省氣象局有關專家介紹,雷電對人類的危害一般分為直擊雷、雷電波侵入和感應雷擊。直擊雷不難理解,一般人都知道。而後兩種卻需要解釋一下。雷電波侵入是指雷電產生的雷電波沿著管線侵入屋內,危及人身安全或損壞設備。感應雷擊是指雷電放電時,在附近導體上產生的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它可以使金屬部件之間產生火花而損害設備。
影響家用電器安全的主要原因是感應雷的侵入。所以,遇到雷雨天氣時,首先應關好門窗,避免雷電進屋;盡量不用電器,最好拔掉電源插頭。條件允許的,可選擇在電視信號線上安裝防雷裝置。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在電源入戶處安裝電源避雷器,並在有線電視天線、電話機、傳真機、電腦MODEN數據機入口處、衛星電視電纜介面處安裝避雷器。具體到實際生活中,防雷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打手機。下雨天打手機「惹」來感應雷目前還沒有科學依據,只能作為一種猜想和推測,但最好不要打。就算有來電,也應躲避到安全的地方接電話。
開車。打雷天開車,車內要比戶外安全,但最好不要聽收音機,不然很有可能會導致收音機設備損壞,要收回車外的收音機天線。
洗澡。安有太陽能熱水器的居民,假若房子的避雷設施安裝得不錯,而且太陽能熱水器的接地系統也做得很到位,那麼在打雷天洗澡是安全的,假若你不敢100%地確定上述安全措施,那就不要洗,因為雷電很可能會通過水導致人死亡。
看電視。這兩天有一些居民家的電視機受損,有線電視信號中斷。打雷產生電磁場,電磁場形成的干擾源在打雷強度很大的時候,會進入到電源線破壞電視機。感應電壓很大時,避雷針是沒有抵禦作用的,建議在打雷時最好連有線電視也不要看,還要把電源插頭拔掉。
電腦上網。最乾脆的方法就是打雷時把電腦的電源插頭拔掉,讓電腦與電源、信號線徹底斷開,電腦就不會被損壞。
出行候車。行人避雨時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樓、電桿、屋檐,更不能站在空曠的高地上或到大樹下躲雨。那等公交車會不會安全呢?這就要看公交站台是否考慮到防雷問題了,公交站台是水泥製成的,裡面是鋼筋,倘若在建造時考慮到了等電位這個問題,那市民在等公交車時是安全的。
(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晚報 網路編輯:閆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