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號發射器和接收器原理
一、信號發射器工作原理:
信號發生器用來產生頻率為20Hz~200kHz的正弦信號(低頻)。除具有電壓輸出外,有的還有功率輸出。所以用途十分廣泛,可用於測試或檢修各種電子儀器設備中的低頻放大器的頻率特性、增益、通頻帶,也可用作高頻信號發生器的外調制信號源。射頻部分,又是由接受信號部分和發送信號部分組成。
另外,在校準電子電壓表時,它可提供交流信號電壓。低頻信號發生器的原理:系統包括主振級、主振輸出調節電位器、電壓放大器、輸出衰減器、功率放大器、阻抗變換器(輸出變壓器)和指示電壓表。
主振級產生低頻正弦振盪信號,經電壓放大器放大,達到電壓輸出幅度的要求,經輸出衰減器可直接輸出電壓,用主振輸出調節電位器調節輸出電壓的大小。
二、接收器原理:
其作用與發送器的作用相反,主要是將信道中的信號接收下來,並將其變換成與發送時物理形式相同的信息,再傳給信宿,即完成所謂的解碼過程。接收器的基本要求是,能夠從受干擾的信號中最大限度地提取信源輸出的信息,並盡可能復現信源的輸出。
衛星電視接收器俗稱"鍋",是一種能夠接收衛星電視節目的裝置,由拋物面天線、饋源、高頻頭、衛星接收機組成。
衛星電視接收器為部分農村了解外界信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引發了一定隱憂。衛星接收器有正饋天線和偏饋天線兩種,正饋天線的反射面面積比較大,因此俗稱為"大鍋";相對的偏饋天線反射面面積比較小,稱為"小鍋"或"小耳朵"。
(1)接收機電路擴展閱讀:
信號發射器結構:
1、內部帶有掃頻輸出功能(全頻段掃頻時間小於5秒)
是指低頻信號發生器具有從低頻開始到高頻(或反之)自動變化的功能即完成100Hz——20KHZ中間所有頻率的低到高或高到低的變化過程,而這一次過程的時間為5秒。
2、帶有外部掃頻控制輸入介面(控制信號為電壓0-5V,控制電流小於1mA)
是指低頻信號發生器所輸出的頻率可以由外部進行控制(有外部控制介面),外部控制頻率變化的電壓是0-5V,控制電流小於1mA。當外部控制電壓在0-5V變化時,低頻信號發生器可以輸出可以在100HZ到20KHZ之間變化。
2. 在接收機中,為什麼需要採用AGC電路
AGC電路是一種在輸入信號幅度變化很大的情況下,使輸出信號幅度保持恆定或僅在較小范圍內變化的自動控制電路。AGC的基本原理是產生一個隨輸入電平而變化的直流AGC電壓,利用AGC電壓去控制某些放大部件(如中放)的增益,使接收機總增益按照一定規律而變化。AGC電路主要由控制電路和被控電路兩部分組成。控制電路就是AGC直流電壓的產生部分,被控電路的功能是按照控制電路所產生的變化著的控制電壓來改變接收機的增益。
3. 你好!請教一下衛星電視接收機的工作原理和電路方框圖
衛星接收機電路詳解
以東芝乃 R - C4 衛星接收機為例,介紹一下構成衛星接收機的各單元電路的專基本結構和工作原屬理。在衛星廣播接收站使用的接收機其型號和品牌很多,電路結構和所用的元器件也是多種多樣的,東芝 TSR 一 C2 、TSR 一 C3 、 TSR 一 C4 、 TSR 一 C5 等衛星接收機是使用最多的,通過對電路的詳解,進一步熟悉衛星接收系統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檢修的基本方法。
一、東芝TSR 一 C4 衛星接收機的整機構成東芝巧 R 一 C4 衛星接收機的整機方框圖如圖 3 一 l 所示,衛星接收系統是由衛星接收天線、高頻頭(包括一次輻射器)、第二變頻器和音視頻電路等部分構成的。高頻頭安裝在天線上,一次輻射器(饋源)同高頻頭製成一體化結構。在高頻頭中完成變頻的任務。接收 C 波段衛星節目和接收 Ku 波段衛星節目所用的高頻頭是不同的,而室內接收單元可以共用。高頻頭將衛星天線接收的 C 波段或 Ku 波段的微波信號變頻後輸出較低頻率的信號
4. 衛星電視接收機的電路組成
一台最基本的衛星電視接收機,通常應包括以下幾個部分:電子調諧選台器、中頻放大與解調器
、信號處理器、伴音信號解調器、前面板指示器、電源電路。插卡數字機還包括卡片介面電路等。
1、電子調諧選台器。其主要功能是從950-1450MHz的輸入信號中選出所要接收的某一電視頻道的頻率,並將它變換成固定的第二中頻頻率(通常為479.5MHz),送給中頻放大與解調器。
2、中頻AGC放大與解調器。這將輸入的固定第二中頻信號濾波、放大後,再進行頻率解調,得到包含圖像和伴音信號在內的復合基帶信號,同時還輸出一個能夠表徵輸入信號大小的直流分量送給電平指示電路。
3、圖像信號處理器。它從復合基帶信號中分離出視頻信號,並經過去加重、能量去擴散和極性變換等一系列處理之後,將圖像信號還原並輸出。
4、伴音解調器。它從復合基帶信號中分離出伴音副載波信號,並將它放大、解調後得到伴音信號。
5、面板指示器。它將中頻放大解調器送來的直流電平信號進一步放大後,用指針式電平表、發光二極體陳列式電平表或數碼顯示器,來顯示接收機輸入信號的強弱和品質。
7、電源電路。它將市電經變壓、整流、穩壓後得到的多組低壓直流穩壓電源,為本機各部分及室外單元(高頻頭)供電。
5. 有線電報機和接收機的電路圖
1.有線電報機電路圖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5%E7%B1%A8%BB%FA+%B5%E7%C2%B7%CD%BC&in=32674&cl=2&cm=1&sc=0&lm=-1&pn=0&rn=1&di=1228389560&ln=1
2.接收機的電路圖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D%D3%CA%D5%BB%FA+%B5%E7%C2%B7%CD%BC&in=8415&cl=2&cm=1&sc=0&lm=-1&pn=11&rn=1&di=1758867528&ln=68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6. 超外差接收機電路圖
什麼元件都不是,只是一根導線。
打個叉的意思是讓你把在此處剪斷後可以串聯一個電流表測量電流,並在旁邊標上了正常的電流數值。
這是比較老式的電路了,晶體管的工作點是要「調試」的,才設計了這些電流測量點。
7. 最簡單的調幅接收機電路
就這個吧……
我做過
8. 衛星電視接收機直流供電電路圖
這要實際看一下接收機的內部電源結構,一般若是只輸出直流12V,則可以直接將其斷開,專換上電屬池12V的供電。內部電源部分一般較好區分找到,不必電路圖,斷開部位在直流12V穩壓前,怕剛充好的電池電壓較高。還要看接收機用電功率,佶計選擇安時大一點的電池用。
9. AM、FM接收機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接收機基本上和一般收音機工作原理是大同小異,只不過收音機解調的是聲音,遙控器解調的是脈沖調制。現行遙控器接收機分二大主流,亦即是一段差頻及二段差頻。調制波又分PPM、PCM.茲分述如下:
調制之區別
現行主流PCM(編碼調制方式),是多數製造商之基本商品,有很多讀者問到為何各家PCM不能相容,其實並不是技術有差異,而是因為各家編解碼有其智慧財產權之問題,故各家編解碼速度都相同,但內容不同故也無法相容,所以在美國,您可以買到各型式適用各廠牌之PPM(FM)接收是為調頻接收機而買不到PCM方式之接收機,其說文解字就是依據轉成TTL訊號至伺服機作動,基本在轉之過程中PPM會略快過於PCM。PCM方式有其較特殊之功能,就是可以設入干擾鎖定,原理也很簡單,廠家在軟體設定在解調漏碼率超過基本率時,它會自行啟動原發射機設入之參數,例如油門動作OR其它之特殊機能,如果在發射機不設任何干擾鎖定,則接收機會依最終動作鎖定,而使伺服機定位於不動,直至訊號再次輸入,而發射機鎖定之參數碼,約是每20秒一次,(各廠不一)所以當您把發射機開啟後發射機就把參數碼傳輸接收機了。
接收差頻
很多讀者也對所謂簡單差頻及雙差頻有何不同,又有何差異不甚了解,現用一些數據來作說明,一般單差頻之接收機,內有一455KHZ之混頻線路,故以發射機頻率41.000MHZ來說,基本上接收機晶體主振應是41.000-0.455=40.545它和455k不低於帶通濾波器產生一個對差頻率,而去響應主頻率,但二段差頻則是於單差線路前再加一段差頻線路,基本上都使用10.700MHZ之石英帶通濾波器,故以上述頻率值接收機,晶體應是41.000-10.700=300MHZ,可是不管改變差頻,其發射機晶體都不會改變,但雙差頻又有何好處呢?雙差頻比單差頻多了一次濾波,相對於雜訊抗性較強,故比單差頻有較好之抗干擾度,您了解嗎?
上下調制波之說明
此點是很多讀者不明究理之所在,同是標准之PPM接收機又不牽涉到PCM產權問題,何以JR及FUTABA之FM接收機不能通用,其實是因為JR使用上調制波,因兩相解調相位皮周率不同,而使得兩廠牌接收無法相容之故,讀者可以在國外雜志發現,他們賣接收機都會註明適合那廠牌使用,當然現在也有適合兩種主流品牌之全功能接收機,例如GWS及韓國HI-TEC,其基本上在中頻IC後做一個上下弦波之選擇線路,讓後段能同步處理相位,故可以依您之所需改變接收機之上下波,也是不錯的的選擇。
選擇度及感度
所謂選擇就是接收機之頻率響應度,一般而言選擇度愈高之接收機,當然抗干擾愈好,不過也愈會受石英晶體老化影響,故兩者很難共存,只能以較中性之方式處理,而感度之良否,是依其線路設計及元件值數而定,評論一個好壞,也只能用過才說得准。
天線長度
任何頻率都有相對應之匹配長度,在接收機上一般都使用1米之長度,然後在天線前有一個匹配電桿,讓1米長度天線去對應,故自行改變天線長度是會影響接收距離的,勸各位不要任意改變長度以免造成損失。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FM/PCM的優點:
高可靠性和高抗干擾性。大家知道,一般PPM遙控設備都要求在操作時先開發射機後開接收機,先關接收機後關發射機。其原因是在沒有發射信號時,接受機會因自身內部的噪音或外界的干擾產生誤動作;即使是帶靜噪電路的接受機,在有同頻干擾的情況下也會出現誤動作。而採用了PCM編解碼方式,在程序設計中包含了多種信號校驗功能,即使在發射機關機、只開接收機的情況下,也不會產生誤動作。因此,當每次發射機定時關機後,接收機仍可處於開機待命狀態,避免了頻繁開關接收機的麻煩。
無信號自動回**能:如不預置接收機輸出狀態,接收機在無信號後約2秒種自動回中。
PPM和PCM的工作原理:
前面提到了PPM和PCM編解碼技術,那麼,究竟什麼是PPM和PCM呢?兩者又有什麼區別呢?
PCM是英文pulse-code molation的縮寫,中文的意思是:脈沖編碼調制,又稱脈碼調制。PPM是英文pulse position molation的縮寫,中文意思是:脈沖位置調制,又稱脈位調制,這里順便提一句,有些航模愛好者誤將PPM編碼說成是FM,其實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信號脈沖的編碼方式,後者指的是高頻電路的調制方式。比例遙控發射電路的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操作通過操縱發射機上的手柄,將電位器組值的變化信息送人編碼電路。編碼電路將其轉換成一組脈沖編碼信號(PPM或PCM)。這組脈沖編碼信號經過高頻調制電路(AM或FM)調制後,再經高放電路發送出去。
目前,比例遙控設備中最常用的兩種脈沖編碼方式就是PPM和PCM:最常用的兩種高頻調制方式是FM調頻和AM調幅:最常見的組合為PPM/AM脈位調制編碼/調幅、PPM/FM脈位調制編碼/調頻、PPM/FM脈沖調只編碼/調頻三種形式。通常的PPM接收解碼電路都由通用的數字集成電路組成,如CD4013,CD4015等。對於這類電路來說,只要輸入脈沖的上升沿達到一定的高度,都可以使其翻轉。這樣,一旦輸入脈沖中含有干擾脈沖,就會造成輸出混亂。由於干擾脈沖的數量和位置是隨機的,因此在接收機輸出端產生的效果就是「抖舵」。除此之外,因電位器接觸不好而造成編碼波形的畸變等原因,也會影響接收效果,造成「抖舵」。對於窄小的干擾脈沖,一般的PPM電路可以採用濾波的方式消除;而對於較寬的干擾脈沖,濾波電路就無能為力了。這就是為什麼普通的PPM比例遙控設備,在強干擾的環境下或超出控制范圍時會產生誤動作的原因。尤其是在有同頻干擾的情況下,模型往往會完全失控。
PPM的編解碼方式一般是使用積分電路來實現的,而PCM編解碼則是用模/數(A/D)和數/模(D/A)轉技術實現的。
首先,編碼電路中模/數轉換部分將電位器產生的模擬信息轉換成一組數字脈沖信號。由於每個通道都由8個脈沖組成,再加上同步脈沖和校核脈沖,因此每個脈沖包含了數十個脈沖信號。在這里,每一個通道都是由8個信號脈沖組成。其脈沖個數永遠不變,只是脈沖的寬度不同。寬脈沖代表「1」,窄脈沖代表「0」。這樣每個通道的脈沖就可用8位二進制數據來表示,共有256種變化。接收機解碼電路中的單片機(單片計算機,下同)收到這種數字編碼信號後,再經過數/模轉換,將數字信號還原成模擬信號。由於在空中傳播的是數字信號,其中包含的信號只代表兩種寬度。這樣,如果在此種編碼脈沖傳送過程中產生了干擾脈沖,解碼電路中的單片機就會自動將與「0」或「1」脈沖寬度不相同的干擾脈沖自動清除。如果幹擾脈沖與「0」或「1」脈沖的寬度相似或乾脆將「0」脈沖干擾加寬成「1」脈沖,解碼電路的單片機也可以通過計數功能或檢驗校核碼的方式,將其濾除或不予輸出。而因電位器接觸不良對編碼電路造成的影響,也已由編碼電路中的單片機將其剔除,這樣就消除了各種干擾造成誤動作的可能。
PCM編碼的優點不僅在於其很強的抗干擾性,而且可以很方便的利用計算機編程,不增加或少增加成本,實現各種智能化設計。例如,將來的比例遙控設備完成可以採用個性化設計,在編解碼電路中加上地址碼,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對一控制。另外,如果在發射機上加裝開關,通過計算機編程,將每個通道的256種變化分別發送出來;接收機接收後,再經計算機解碼後變成256路開關輸出。這樣,一路PCM編碼信號就可變成256路開關信號。而且,這種開關電路的抗干擾能力相當強,控制精度相當高。從上述可以看出,PCM編碼與PPM編碼方式相比,具有很大的優越性。雖然以往將這兩種編碼方式都說成是數子比例遙控設備,但從嚴格意義上說,只有PCM編碼才稱得上真正的數字比例遙控。值得指出的是:各個廠家生產的不同型號的PCM比例遙控設備,其編碼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同樣是PCM設備,只要是不同廠家生產的,即使是相同頻率,也不會產生互相干擾,而只會影響控制距離。
在很多航模愛好者心目中,PCM比例遙控設備都是昂貴的高檔產品,可望不可及。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方面是前些年單片機的價格很高,功能還不夠強大;另一方面是進口的PCM比例遙控設備設計的功能很多,造成成本偏高。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10. 急求調頻接收機電路原理圖
自製45--470MHZ調頻接收機
www.avrw.com
接收機具有高靈敏度線路簡單,易於安裝調試,由電池供電,工作穩定耗電少,體積小,便於攜帶等特點。電原理圖見圖1。
工作原理:由高頻頭將天線接收到的微弱調頻信號進行放大和混頻,混頻後產生的31.5MHz伴音中頻信號由IF端輸出。ICl為調頻接收集成塊(由於高頻頭具有良好的調諧接收性能,而TDA7010T是專用調頻接收1C,接收靈敏度達3uV,從而保證了整機具有很高的接收靈敏度),中頻信號輸入ICl的(11)腳,經ICl進行中頻放大、調頻檢波後由②腳輸出音頻信號,IC2用於音頻信號功率放大。T1、T2及LEDI等組成調諧指示電路。
T3、DWI、T4及相關元件組成6V穩壓電路,為高頻頭及ICl提供穩定工作電壓。T5、T6、B及相關元件組成升壓逆變電路,通過T6、D3、DW3檢測輸出電壓,以控制T5的振盪強度,達到穩壓節能的目的。逆變電路輸出33V調諧電壓,供高頻頭調諧選台之用。Rt為溫度補償電阻,用於補償開機初始因電容初充電造成33V調諧電壓輕微不足(極輕微,用萬用表測量不出)。圖2為預選台電路,與K1配合使用。元件選擇與製作:高頻頭可選用TDQ-3型470MHz全增補高頻頭,AFC腳留空,R1、R2、Cl選用微型或貼片元件,可直接焊接在高頻頭屏蔽盒內。調諧電位器W2選用100k多圈電位器,使調諧選台更方便,更穩定。ICl外圍電路宜選用貼片元件安裝,L用0.4mm漆包線在3mm的圓珠筆心上密繞23匝而成。升壓逆變器B用1Omm小磁環作磁心(可從舊電子鎮流器上拆用),用透明膠布包一層作絕緣處理,用0.25mm漆包線繞制,數據見圖1上標注的數值。L3的作用是為6V穩壓電路提供比電源電壓略高(約0.8V)的偏置電壓,以保證當電池電壓下降至6.2V時仍有6V穩定電壓輸出。T4作恆流管用,DWI提供穩定的偏置電流。由於電源供電電路採取了相應措施,使6V輸出電壓和33V調諧電壓非常穩定,保證了高頻頭和中放鑒頻電路的高穩定性。電源選用6節7號鎳氫充電電池或兩塊鋰充電電池,CZ2為外接電源插孔。喇叭選用中50mm內磁式,整機可安裝在14.5cmx8cmx2.2cm的塑料盒內。調試本接收機唯一需要調試的就是ICl的接收頻率。為了保證其調諧為31.5MHz,可用正常接收的電視機配合調試:即用導線連接電視機高頓頭IF端與TDA70IOT的天線輸入端(即(11)腳),並連接地線;調整L,使之能收到伴音信號即可。測升壓逆變電路工作電流約12mA;整機靜態電流應小於45mA;電源電壓在6.2~9V之間變化時,整機電流基本不變。使用效果本接收機經筆者半年多的使用和檢驗,效果令人非常滿意。接收靈敏度很高(接收當地調頻廣播和電視台信號只需幾厘米長的天線即可),工作穩定可靠;功耗低,小巧玲瓏,令人愛不釋手。由於高頻頭採取了低電壓供電方式,使其工作電流大為下降。因此整機工作電流很小,從而利於用電池供電。本接收機的不足之處是開機初始需經過約3秒鍾時間才能進入穩定工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