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子、X射線和放射性現象,這三大發現是19世紀末物理學的重要成就。在此基礎上,20世紀初產生了( )。
根據我所查到的知識,電子管就是真空管.在此應該是A、B都符合答案。
參考資料:
電子管、晶體管和集成電路
1883年,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在研製燈泡中無意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把一塊金屬 板與燈絲一起密封在燈泡內,給燈泡通電後,如給金屬板加正電壓,則發熱的燈絲與金屬 板之間有電流流過,相反則沒有電流流過。這一現象後來被稱為愛迪生效應,但當時愛迪 生沒有更多地去研究它。直到1897年湯姆遜發現電子,人們才知道,原來燈絲加熱後有電 子射出。1904年,英國發明家弗萊明(1849—1945年)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驗,終於造出 了一隻二極體。他在真空管中放置兩塊金屬板,一個當正極,一個當負極,當加熱負極時 ,就有電子射向正極。利用它,可以檢測到無線電信號,但電信號非常微弱。主要原因是 ,人們無法控制二極體內的電子流大小。
1905年,美國物理學家德福雷斯特(1873—1961年)製成了第一隻三極體,它是在二極體的正極和負極之間加一個金屬柵網(即金屬柵極)構成的,其特點是電子流更大,檢 波更靈敏。後來認識到,改變柵極電壓,即可以改變電子流的大小,這樣,三極體就有了 放大作用。
三極體的發明為無線電通訊和廣播開辟了道路。1906年,美國物理學家費丁生( 1866—1932年)發明了調幅波,使高頻信號帶著聲音的振幅發射出去。這年底,他成功地 進行了首次無線電廣播。收音機誕生了。 由於早期的三極體真空度不高,收音質量不好,直到1914年,高真空管問世,無線電廣播 方有大規模發展。1920年11月2日,美國威斯汀豪斯公司在匹茲堡建成了第一座廣播電台, 1926年,美國成立全國廣播公司,使無線電廣播在全美普及。
電子管元件在三極體發明後又有了很大的發展,四極管、五極管、微波管相繼問世, 使可利用的電波頻率區段大大擴展,電子設備功率大大增加。1928年,美國發明家茲沃里 金發明了電視顯像管。1939年,美國無線電公司推出了現代意義上的電子電視。第二次世 界大戰後,電視技術突飛猛進。今天,彩色電視機已經進入了千家萬戶,成為現代生活的 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
本世紀初,有些無線電愛好者發現某些半導體礦石有單向導電性,因此很適合做檢波 器,這使科學家們想到,用半導體可以製作與電子管同樣性能的晶體管。由於許多理論和 技術問題沒有解決,真正發明晶體管時已經到了40年代末。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的肖克萊 (1910年—)、巴丁(1908年—)和布拉坦(1902年—)經十幾年的努力,終於在1947年 12月23日研製成功了第一隻晶體管。1950年,肖克萊等人又發明了晶體三極體。
與電子管相比,晶體管具有體積小、重量輕、耗能低、壽命長、製造工藝簡單、使用 時不需預熱等優點,它的問世大大加速了電子技術的發展。
晶體管出現後,50年代人們又推出了集成電路。所謂集成電路就是將電子元器件(即 晶體管)與電子線路組合起來,構成一個整體。它能完成從前需要幾個分立電子元件才能 完成的功能。集成電路是在晶體管的微型化基礎上出現的,它開創了晶體管微型化的新思 路和新方向。隨著工藝水平的不斷提高,集成電路的集成度不斷上升,價格則不斷下降。
1959年,美國德克薩斯儀器公司率先推出了第一塊集成電路。
60年代以來,集成電路向大規模集成電路甚至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發展,其集成度越來 越高,功能越來越強。70年代中期,出現了在一塊矽片上包含有十萬個晶體管的超大規模 集成電路。由於電子元件的變革,電子產品的價格性能比急劇下降,達到了空前的普及, 使人類進入了電子化時代。電子技術扶持了一大批高精尖技術的發展,其中包括航空航天 技術、自動化技術、激光技術,電子計算機是電子技術的最高成就。
http://ke..com/view/142438.htm(真空管網路)
㈡ 輻射的原理是電流產生磁場,磁場產生電場,這個科學嗎
輻射的概念被模糊了
它分為好多種
有有益的也有有害的
有益的比如熱的輻射等
有害的比如核輻射等
不可以一概而論
而且,輻射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不可以分割開來
㈢ 電路板的小零件有放射性么
沒有!為了你的健康,有放射性的材料不會用來做成零件安裝在電路板上!
㈣ 急!核電站採用兩個迴路將內能轉移出來的目的是
認真看完,你就會明白了!
一:核電站有2個迴路:1迴路(或稱「核島」)連接反應容器與蒸汽發生器,2迴路(或稱「常規島」)連接蒸汽發生器和汽輪機
二:能量轉換過程:
(1)1迴路的冷卻水流過反應容器時,吸收核反應的熱量,溫度升高;流過蒸汽發生器時,將熱量傳給2迴路的水,同時溫度降低,流回反應容器重新吸熱。
(2)2迴路的水流經蒸汽發生器時,吸收了1迴路冷卻水的熱量而變成水蒸汽,然後進入汽輪機,推動汽輪機旋轉,汽輪機通過一根軸帶動發電機轉子旋轉發電;水蒸汽在汽輪機內做功後,又變成液態水,流回蒸汽發生器重新吸熱。
三:蒸汽發生器里兩個迴路的水是始終隔開的,以保證2迴路不帶放射性
㈤ 請問電磁輻射和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有什麼不同
手機的輻射是電磁輻射,但其波長很長,遇到金屬可以感應為電路信號,並消耗能量,所以可在音箱附近感應信號並探測出來,用金屬罩可以屏蔽。放射性元素輻射有阿爾法、貝塔、伽瑪輻射,分別是氦原子核、電子、高能光子,和物質的相互作用不是通常感應電信號,比較復雜,所以不能用音箱探測。盡管伽瑪射線是一種電磁波,但是波長極短,表現為粒子性,和物質的相互作用主要為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電子對效應等。
放射性元素的測量有專門的儀器設備。
㈥ 大學物理放射性
(1)τ 這是一個希臘字元. 讀音(tao),代表時間常數(2)τ表示過渡反應的時間過程的常數。指該物理量從最大值衰減到最大值的1/e所需要的時間。對於某一按指數規律衰變的量,其幅值衰變為1/e倍時所需的時間稱為時間常數。在不同的應用領域中,時間常數也有不同的具體含義。電路中的時間常數表示過渡反應的時間過程的常數。在電阻、電容的電路中,它是電阻和電容的乘積。若C的單位是μF(微法),R的單位是MΩ(兆歐),時間常數 的單位就是秒。在這樣的電路中當恆定電流I流過時,電容的端電壓達到最大值(等於IR)的1-1/e時即約0.63倍所需要的時間即是時間常數 ,而在電路斷開時,時間常數是電容的端電壓達到最大值的1/e,即約0.37倍時所需要的時間。 RLC暫態電路時間常數是在RC電路中,電容電壓Uc總是由初始值UC(0)按指數規律單調的衰減到零,其時間常數 =RC。註:求時間常數時,把電容以外的電路視為有源二端網路,將電源置零,然後求出有源二端網路的等效電阻即為R在RL電路中,iL總是由初始值iL(0)按指數規律單調的衰減到零,其時間常數 =L/R 電機的機械時間常數電機的機械時間常數是指此電機在額定電壓給定,空載情況下,轉速達到額定轉速的63%時所需的時間。此參數衡量的主要是電機的啟動特性,如空心杯的電機,一般都是1-50ms左右。時間常數用希臘字母傳熱學的時間常數熱電偶的時間常數是指採用集總參數法分析時,物體過余溫度降到初始過余溫度的36.8%所需要的時間。在用熱電偶測定流體溫度的場合,熱電偶的時間常數是說明熱電偶對流體溫度變動響應快慢的指標。放射性測井儀器中的時間常數放射性測井儀器中計數率表的時間常數由積分迴路中電阻和電容的乘積確定,其值根據計數率、測井速度和要求的測量精度選定。計數率低,則需較大的時間常數才能保證必要精度;但時間常數大,儀器惰性大,測井速度即相應降低。
㈦ 放射式,樹乾式,樹干與放射混合式,環式都是低壓供電線路嗎,分別有什麼優缺點
樹形和環形,都有一個最致命的弱點,就是它們的主線有一點斷的話,會使整個網路癱瘓,樹形還有一個弱點,後端用戶的電壓會有所下降(雖然並聯電路電壓不變),放射性優點,一個故障不影響其他用戶,且便於查找故障點
㈧ 經常接觸放射線,對人體都有哪些傷害
對人體有八大傷害:
1、細胞癌化促進作用
2、荷爾蒙不正常
3、鈣離子激烈流失
4、痴呆症的引發
5、異常妊娠異常生產
6、高血壓心臟病
7、電磁波過敏症
8、自殺者的增加
.
放射線、放射性物質是有害的。究竟對人體有哪些危害呢?
人體受到放射線的照射,隨著射線作用劑量的增大,有可能隨機地出現某些有害效應。例如它可能誘發白血病、甲狀腺癌、骨腫瘤等惡性腫瘤;也可能引起人體遺傳物質發生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造成先天性畸形、流產、死胎、不育等病症。不過,這種情況發生的幾率很低,其危險度一般沒有超過目前人們可以接受的范圍。
在事故情況下,如果人體所受射線的劑量達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出現一些明確的預期的有害效應。如人體眼晶體一次受到2戈瑞以上的X或γ射線的照射,在3周以後就可能出現晶狀體混濁,形成白內障;人體皮膚受到不同劑量的照射,可分別出現脫毛、紅斑、水泡及潰瘍壞死等損害;另外,還可能引起貧血、免疫功能降低、壽命縮短以及內分泌和生殖機能失調等。
當人體在短時間(數秒至數日)受到大於1戈瑞劑量的射線照射後,就會產生急性放射病,危及生命;機體在較長時間內受到超劑量限值的射線作用後可能導致慢性放射病,造成以造血組織損傷為主的全身慢性放射損傷。這種情況主要針對從事射線工作的職業人員,很少在公眾中發生,也不包括局部的醫療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