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鋰電池充電電路(模擬電路)
首先要知道設計者的目的。該電路的前級是一個鋰電池充電管理電路,後級是一個5V轉3.3V電路,這兩部分比較簡單,主要分析由SD1、SD2、Q1、R10組成的這部分電路。加入這部分電路的目的是鋰電在充電時,3.3V穩壓電路由VUSB供電,撤去VUSB後3.3V由電池供電。本來實現這個目的只需要SD1即可,但是設計者考慮到SS14肖特基二極體也會有0.2V左右的壓降,電池電壓送到3.3V穩壓電路會被減去0.2V,為了使壓降更小,這里使用了Q1來實現。當外接VUSB時,Q1柵極電位高於源極,Q1截止,撤去VUSB後,Q1柵極接地,電位低於源極,Q1導通。MOS管導通電阻非常小,電流不大時壓降可以忽略。通過分析可以知道去掉Q1電路仍可以正常工作,只不過鋰電池低於3.5V(假設3.3V穩壓IC是低壓降的)3.3V穩壓電路就不能輸出穩定的3.3V,而加入Q1後,鋰電池低於3.3V(假設3.3V穩壓IC是低壓降的)後,3.3V穩壓電路輸出才低於3.3V。如果鋰電池不會用到低於3.6V且3.3V穩壓IC又是低壓降的則可以去掉Q1。另外補充一點:該電路有個非常大的缺點,鋰電池充電時,VUSB可以通過Q1的內部反向保護二極體給電池充電,鋰電池管理電路的恆流充電過程被破壞,鋰電池等於是恆壓充電,也就說該電路把鋰電池充電電路去除也沒多大影響了。
2. 求一張簡單的充電器電路圖 最好有說明 謝謝
3. 求簡單的手機無線充電器電路圖或原理圖和原理分析
1、電磁感應式
初級線圈一定頻率的交流電,通過電磁感應在次級線圈中產生一定的電流,從而將能量從傳輸端轉移到接收端。
2、磁場共振
由能量發送裝置,和能量接收裝置組成,當兩個裝置調整到相同頻率,或者說在一個特定的頻率上共振,它們就可以交換彼此的能量,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教授Marin Soljacic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該技術點亮了兩米外的一盞60瓦燈泡,並將其取名為WiTricity。
該實驗中使用的線圈直徑達到50cm,還無法實現商用化,如果要縮小線圈尺寸,接收功率自然也會下降。
3、無線電波式
這是發展較為成熟的技術,類似於早期使用的礦石收音機,主要有微波發射裝置和微波接收裝置組成,可以捕捉到從牆壁彈回的無線電波能量,在隨負載作出調整的同時保持穩定的直流電壓。此種方式只需一個安裝在牆身插頭的發送器,以及可以安裝在任何低電壓產品的「蚊型」接收器。
(3)雙擊充電電路擴展閱讀
無線手機無線充電器技術參數
輸入工作電壓:交流110V~240V;接收輸入電壓:4.2V;接收電流:180mA;充電時間:在機充4-5小時,電池直接放板上充3-4小時。
功能及特點
1、採用了優異先進的識別控制技術,能夠微耗待機、電池充飽自動關機、自動飽和指示,無接收器自動停止工作等全部智能化無線控制功能。
2、使用簡單、方便,不需更改手機內部器件,不需外置適配器(影響手機外觀),只需配上用戶相應機型的無線充電電池便可工作。
4. 【跪求】電動車行駛自充電電路原理電路圖
所謂自充電充其量也就是能在滑行狀態下利用電機發電把燈泡帶亮,沒有真正的自充電電動車,
電動車利用電能轉化成動能,自充電是利用動能在轉化成電能來給電池補充電能,首先要說理論是可行的,但中間的技術環節比電動車的研製過程還要難,再有在電能轉化成動能的過程中會出現損耗,然後通過動能轉化電能會增加負荷,嚴重降低行駛速度,增加電池的放電電流,並產生損耗,所以電動車在未來的發展中主要方向是讓電機利用有效的電能行駛出更多的里程,減少電機的損耗,增加電機對電能的利用率.
電動車行駛自充電作為很多廠家招攬眼球的一個幌子,將會在使用過程中越來越難圓其說
5. 摩飛榨汁杯充電亮白燈雙擊不啟動是什麼原因
摘要 出現這種不能啟動的原因如下
6. 最簡單的手機電池充電電路
這么麻煩幹嘛!花5元買個萬能充,拆開把主板一掰兩半,USB5V電壓接在電容上不就行了。麻煩!
7. 最簡單的充電電路圖
我是用一隻220V,100W的燈復泡再串聯一制只高壓整流二極體對我的摩托車電瓶充電的.已經用了7年了,一切正常.
說明:
就是半波整流不必加濾波設備.因為脈動直流對電瓶充電效果比純凈直流好!
一個燈泡串一個二極體這就是我為你准備的"最簡單的充電電路了"。請放心,它是恆流充電不會傷及電瓶。12V,24V的電瓶一樣用。
這個方法貴在你要求的"最簡單"
補充:你的12V變壓器不能用來充12V電瓶,因為它電壓太低.要想使用變壓器來充電的話最少要15V.
改裝的辦法只有重新繞次級繞組.但是你的變壓器有足夠的功率嗎?有足夠的窗口嗎?否則只有用我建議的辦法,但是要注意安全.
8. 最基本的充電電路分析
圖打不開,只能回答你第二個問題:
發光二極體確實是閃爍的,只是閃爍太快,人眼分辨不過來,才感覺一直是亮的。(市電220v頻率為50Hz,發光二極體每秒閃50次)
9. 求簡易快速充電器的原理和電路圖
鋰離子電池的抄原理及充電器:
鋰離子電池是前幾年出現的金屬鋰蓄電池的替代產品,它的陽極採用能吸藏鋰離子的碳極,放電時,鋰變成鋰離子,脫離電池陽極,到達鋰離子電池陰極。鋰離子在陽極和陰極之間移動,電極本身不發生變化。
這是鋰離子電池與金屬鋰電池本質上的差別。鋰離子電池的陽極為石墨晶體,陰極通常為二氧化鋰。充電時,陰極中鋰原子電離成鋰離子和電子,並且鋰離子向陽極運動與電子合成鋰原子。
放電時,鋰原子從石墨晶體內陽極表面電離成鋰離子和電子,並在陰極處合成鋰原子。所以,在該電池中鋰永遠以鋰離子的形態出現,不會以金屬鋰的形態出現,所以這種電池叫做鋰離子電池。
10. 充電電路原理圖解釋
上圖為充電器原理圖,下面介紹工作原理。
1.恆流、限壓、充電電路。該部分由02、R6、R8、ZD2、R9、R10和R13等元件組成。當接通市電叫,開關變壓器T1次級感應出交流電壓。經D4、C4整流濾波後提供約12.5V直流電壓。一路通過R6、R1l、R14、LED3(FuL飽和指示燈)和R15形成迴路,LED3點亮,表示待充狀態:另一路電壓通過R8限流,ZD2(5V1)穩壓,再由並聯的R9、R10和R13分壓為Q2b極提供偏置,使Q2處於導通預充狀態。恆流源機構由Q2與其基極分壓電阻和ZD2等元件組成。當裝入被充電池時12.5V電壓即通過R6限流,經Q2的c—e極對電池恆流充電。這時由於Ul(Ul為軟封裝IC型號不詳)與R6並聯。R6兩端的電壓降使其①腳電位高於③腳,②腳就輸出每秒約兩個負脈沖。
使LED2(CH充電指示燈)頻頻閃爍點亮,表示正在正常充電。隨著被充電池端電壓的逐漸升高,即Q2 e極電位升高,升至設定的限壓值(4.25V)時,由於Q2的b極電位不變,使Q2轉入截止,充電結束。這時Q2c極懸空,Ul的③腳呈高電位,U1的②腳輸出高電平,LED2熄滅。這時電流就通過R6、R11、R14限流對電池涓流充電,並點亮LED3。LED3作待充、飽和、涓流充電三重指示。
2.極性識別電路。此部分由R12和LEDl(TEST紅色極性指示燈)構成。保護電路由Q3和R7等元件構成。假設被充電池極性接反了。
LED1就正偏點亮,警告應切換開關K,才能正常充電。如果電池一旦接反,Q3的I)極經R7獲得正偏置,Q3導通,Q2的b極電位被下拉短路而截止,阻斷了電流輸出(否則電池就會被反充而報廢),從而保護了電池和充電器兩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