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 三極體觸發電路求解!!!!!!!!!!!!
建議你先改善下實驗;
1)將兩個100K的電阻改為50K(680K也改為50K);
2)取一段短路線,一端固定在NPN管的發射極上,另一端則懸空;
加電後,如果LED亮了,就用短路線懸空的一端去接觸NPN管的基極,此時LED會滅,移開短路線後就應該不會亮了,這里要求觸發信號,在常態時必須為0電平,而觸發電平大於1.4V。
2. 觸發電路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觸發電路是具有一些穩態的或非穩態的電路,其中至少有一個是穩態的,並設計成在施加一適當脈沖時即能啟動所需的轉變。
概述
晶閘管最重要的特徵是正向導通的可控性。當晶閘管的陽極與陰極間加上正向電壓時,在陰極與控制極之間加上合適的觸發電壓與電流,晶閘管就斷態轉為通態。
向晶閘管供給觸發電壓、電流的電路,叫做觸發電路。觸發信號可以用交流電壓、直流電壓或者用短暫的脈沖電壓,通常多採用脈沖電壓作為觸發信號
觸發要求
為保證能夠可靠地觸發,晶閘管對觸發電路有一定的要求:
1、觸發信號應有足夠的觸發電壓和觸發電流。觸發電壓和觸發電流應能使合格元件都能可靠地觸發。由於同一型號的晶閘管其觸發電壓、觸發電流並不一樣,同一元件在不同的溫度下的觸發電壓與電流也不一樣,為了保證每個晶閘管都能可靠觸發,所設計的觸發電路產生的觸發電壓和電流都應該較大。一般要求觸發電壓在2V以上、10V以下。
2、觸發脈沖的波形應有一定的寬度,一般在10us以上(最好能有20us~50us),才能保證晶閘管可靠觸發,這是由於晶閘管從截止狀態到完全導通需要一段時間。如果負載是大電感,電流上升速度比較慢,觸發脈沖的寬度還應該進一步增大,有時要達到1ms。否則如果脈沖太短,在脈沖終止時,主迴路電流還不能上升到晶閘管的維持電流以上,晶閘管就會重新關斷,不能導通。
3、觸發脈沖前沿要陡,不能平緩上升,前沿最好能在10us以內。否則將會因溫度、電壓等因素的變化而造成晶閘管的觸發時間不一致,導致不準確。
4、觸發電路的干擾電壓應小於晶閘管的觸發電壓,一般在不要求晶閘管觸發時,觸發電路所產生的脈沖電壓應小於0.15V~0.2V。
5、觸發脈沖必須與電源電壓同步,即必須同頻率並保持一定的相位關系。脈沖發出的時間應該能夠平穩地前後移動,移相范圍要足夠大
3. 什麼叫觸發線路
觸發電路是具有一些穩態的或非穩態的電路,其中至少有一個是穩態的,並設內計成在施加一適當容脈沖時即能啟動所需的轉變。就是電力電子里給 全控器件 施加觸發脈沖的電路,觸發電路的作用在,觸發脈沖何時輸出是由電腦控制的,觸發電路可以將電腦發出的信號進行放大,再施加到 全控橋上,就是功率放大的作用
4. 求最簡單觸發開關電路
最簡單的電路應該是《555集成電路組成的「雙穩態單鍵開關電路」》,你搜索一下就能找到!
不過,我試驗過這個電路,在關閉狀態下有5mA左右的電流。
5. 可控硅觸發電路的觸發方式有哪些
可控硅的4種觸發方式:
1、強電觸發: 採用MOC3061、MOC3021等高壓光耦,從可控硅的A極引入觸發電壓,這種專觸發不需要屬其他觸發電源,電路非常簡單,主要元器件工作在400V強脈沖環境,可靠性最差。 採用觸發二極體(DB3)電路與這種結構相似。
2、變壓器隔離觸發: 這是工業上最常用結構,優點是強弱電隔離觸發波形好,缺點是長脈沖觸發時變壓器體積太大,成本高電路復雜。元器件工作在100V脈沖環境,可靠性一般。
3、隔離電源直流觸發: 圖片上的這種觸發結構,缺點是功耗較大,發熱量大。優點是強弱隔離觸發電流大,低頻長脈沖、高頻脈沖串等都適用,電路簡單成本低,元器件工作在20V脈沖環境。可靠性好。這種機構的移相觸發器經半年多實際使用(10kw變壓器負載,鍍鋁機蒸發舟加熱),極少出現燒保險絲和燒可控硅現象,原來是採用變壓器觸發結構,經常燒保險絲,可控硅也有損壞。
4、其過零觸發控制方式由於對電網無污染 ,在許多調功設備中都採用這種觸發方式。可控硅作為大功率電子器件在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 ,
6. 什麼是觸發電路
就是電力電子里給 全控器件 施加觸發脈沖的電路,觸發電路的作用在
,觸發脈沖何時輸出是由電腦控制的,觸發電路可以將電腦發出的信號進行放大,再施加到 全控橋上,就是功率放大的作用
7. 求一個觸發電路,越簡單越好
這個是三極體RC廷時電路,開關不按下時,電源通過電阻R給電容C充電導通Q1三極體,集電回極電流減小答Q3截止,按下開關在松開,Q2導通電容C經過Q2放電Uc下降並拉低Q1基極電流Q1截止集電極為高電平Q3導通LED亮,過一段時間後電源再給電容充電再次導通Q1,Q3截止LED不亮。(改變電阻R值就可以改變電容充電常數)
8. 觸發電路的基本要求
觸發電路對其 產生的要求: 1)觸發信號可為直流、交流或脈沖電壓. 2)觸發信號應有足夠的功率(觸發電壓和觸發電流) . 3)觸發脈沖應有一定的寬度,脈沖的前沿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