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cpu供電電路為什麼每一相供電要一組上下管要配一個電感一個電容
電感:在整個供電系統的作用主要有:一方面是過濾高頻信號,二是與MOSFET管、電容等組成直流電轉換電路。電感性能的好壞,與它所採用的銅線粗細、繞線方式、有無磁芯有關系。一個好的電感線圈,如果採用單線繞制,那銅線應該粗大一些,同時纏繞的間隔也應該很均勻,如果採用的是多股銅線繞制,每股銅線之間要相隔均勻,同時在圓周上分布也盡量均勻。
電容的幾大用途有這幾種:
1、隔直流:用來阻止直流通讓交流通過。
2、整流:在計劃的時間內開或關半閉導體開關元件。
3、耦合:充當兩個電路之間的連接,允許交流信號通過並傳輸到下一級電路
4、儲能:儲存電能,用於必要時釋放。例如用在加熱設備等。如今某些電容的儲能水平已經接近鋰電池的水準,一個電容儲存的電能可以供手機用一天。
5、旁路(去耦):為交流電路中某些並聯的元件提供低阻抗通路。
6、溫度補償:針對其它元件對溫度的適應性不夠帶來的影響,而進行補償,改善電路的穩定性。
7、濾波:這個對DIY而言很重要,顯卡上的電容基本都是這個作用。
8、調諧:對與頻率相關的電路進行系統調諧,比如電視機、手機、收音機。
9、計時:電容器與電阻器配合使用,確定電路的時間常數。
⑵ 怎樣區分cpu供電電路中的上管和下管
上管的S極接的是下管的D極,另外下管的D極接線圈電感,電感另一極通CPU供1.75V,現在會區分了吧
⑶ 我家剛開始電路的布管,水電工師傅在卧室一處布下管時,我看到上下管交叉,請問這樣有問題嗎
電路?還是水路?水路加過橋彎,電路不是強弱電的話問題不大~地面會影響地坪高度~
⑷ 三極體在電路中的應用也分上管(高端管),下管(低端管)么
沒聽說,也許有吧,很多名詞、稱謂都與行業有關,同樣的應用電路及元器件,電力的叫法和常規的叫法是有不一樣的。
⑸ 三相逆變主電路上下管不完全導通是什麼問題
本來就是半通半關狀態
⑹ 差分電路中什麼是縱向管,什麼事橫向管
橫向、縱向是集成來晶元制源造晶體管的方法,與是不是差分電路沒有多大關系。
如果晶體管的ebc的排列走向是沿著IC矽片的平面的稱橫向管,如果是深入晶元內部的方向,稱縱向管。在通常的工藝下,NPN管容易採用縱向技術製成,而PNP管難度大,大多用橫向技術,它的性能(主要是β)通常比縱向管差。
⑺ 場效應管怎麼分上管下管
場效應管區分上管下管的方法:
上管指的是P溝道一側的管,下管指的是N溝道一側的管。只要把場效應管連入電路,給合理的導通電平,能夠實現合理放大,那麼高電平端接的就是上管。否則就是接反了,高電平接的就是下管。
場效應晶體管簡稱場效應管。主要有兩種類型(junction FET—JFET)和金屬 - 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metal-oxide semiconctor FET,簡稱MOS-FET)。由多數載流子參與導電,也稱為單極型晶體管。它屬於電壓控制型半導體器件。具有輸入電阻高(107~1015Ω)、雜訊小、功耗低、動態范圍大、易於集成、沒有二次擊穿現象、安全工作區域寬等優點,現已成為雙極型晶體管和功率晶體管的強大競爭者。
⑻ 拆上下管能起到什麼作用
原因是MOS管的G級一旦懸空,MOS管會默認導通,公共點會直接進入後級,少一大片呢,特別是3、5V晶元,所以為了防止虛焊造成上管G級懸空,每次焊接完晶元後要打上管G級的波形,以免造成短路,你不打值拆上管也可以,19V下不來,如果晶元更換後正常工作,上管的G級是5V
報名去實地吧
⑼ 電腦主板cpu供電上下管怎樣區分替換
主板維修電路順序: 分為:開機電路,供電電路包括:(CPU供電電路,內存供電電路,晶元組供電電路)時鍾電路,復位電路,BIOS電路,介面電路,CMOS電路。這幾大電路,檢修流程按照:開機,供電,始終,復位,也就是說,維修一塊主板,上來先看他能不能開機,如果不能開機,先判斷是否是主板短路引起,所以說修主板第一步上來進行對地阻值測量,+12V +5V +3.3V +5VSB PS-ON這幾組,的對地阻值,如果這幾組沒有對地短路,則證明主板無短路故障,可以插電源開機,插上電源以後,通過短接POWER開關針,觸發主板,如果不觸發,則要短接ATX電源綠線和黑線,強制主板開機,能開機的話說明故障在開機電路,則要按照開機電路檢修流程檢修:
開機電路檢修流程:上來測量開關針供電一般為3.3V或5V,低電平觸發一般開關針正極是3.3V,高電平觸發開關針一般是5V電壓,開關針有供電,第二步測量電池.電壓低於2.5V換電池,電池正常量32.768KHZ的晶振兩腳有無0.5V左右壓差有的話說明晶振起振木有換晶振,3.3V開關針的供電一般是1117中間腳的3.3VSB通過電阻接開關,5V開關針供電一般是紫色5VSB通過電阻加到開關。這些都正常如果主板還是無法觸發的話,通過使用蜂鳴檔跑線,一般是觸發電路損壞的多,比如I/O損壞,南橋待機電壓偏低導致無法觸發,南橋待機一般可以量外圍貼片電阻。
如果能開機的話,就要檢查供電電路,有供電,就要有時鍾,有時鍾就要有復位。如果遇到無復位的主板,則要檢查供電,時鍾,都要正常以後如果還是無復位的話,則要檢查復位電路,如果供電時鍾有一項不正常都會無復位。
CPU供電電路檢修:上來先測量4Pin12V口有無對地短路正常為300-600歐姆,如果12V對地短路的話,插上12V鋪助電源主板是不會觸發的 ATX電源保護,一般12V對地短路,上管擊穿的多,12V輸入電容,12V輸入電感,電源管理晶元,串口晶元,這些都是12V的供電,如果12V沒有短路,開機以後,如果主板跑碼00或FF說明CPU不工作,先檢查CPU座有無虛焊,可以按壓CPU座,沒有虛焊的話,先測量上管D級電壓,有無12V輸入,有的話,測量上管G級,上管有控制級電壓的話,那麼上管S級應該有電壓輸出,則下管D級應該有輸入電壓,CPU主供電測量點,可以通過測量上管S級和下管D級來測量,一般測量我們都測量下管D級,為了防止測量上管S,引起將上管DS級短路,所以一般測量CPU主供電都是測量下管D級對地電壓,正常值為1.2V-1.8VCPU主供電,如果上下管,沒有控制級電壓的話,首先要檢查是不是 G級保險電阻燒斷,排除這個,如果上下管還是無控制級電壓的話,則要測量電源IC的VID信號是否為低電平,理論上來講,不插入CPU的話,上下管都是無控制電壓的,沒有插入CPU,VID信號沒有被接地,電源IC不會輸出控制電壓來控制上下管的控制級。
CPU供電電路中,上下管關系:12V介面通過輸入電感接上管D級,上管G級直接進入電源管理晶元,上管S級接下管D級,下管G級直接進入電源管理晶元,下管S級直接接地,每項上下管的關系都是如此。
晶元組供電電路:一般雜牌主板,晶元組供電電路都是用運放控制MOS管產生1.5V供電電壓來給南北橋供電,北橋供電見的多的,一般是 358或324控制MOS管產生1.5V 這應該比較多的了, 南橋供電,一般是1117中間腳輸出3.3V給南橋外圍的貼片電阻,或電感,一般南橋待機測量點。
內存供電電路:一般主板為了降低成本,內存供電電路採用431精密穩壓器,控制MOS管產生2.5V,或使用運放358控制MOS管產生2.5V 有的主板使用專用IC控制一組上下管,也就是說有的主板內存供電採用上下管方式。但它的控制是由專用IC控制。 內存參考電壓測量點一般在內存插槽周圍的貼片電阻上都可以測量到。
時鍾電路:時鍾電路要在開機電路,供電電路工作正常的情況下才會產生,時鍾電路檢修,首先測量時鍾IC供電電壓,一般為2.5V或3.3V 時鍾IC周圍的貼片保險電阻或貼片電感,兩端的電壓,供電正常,則要測量時鍾IC的14.318MHZ的時鍾晶振,兩腳有無起振壓差,如果這些都正常,那麼南橋需要給時鍾IC一個PG信號, PG(power good)在主板開機以後延遲輸出,100-500S當主板幾組供電都輸出以後,則PG信號輸出高電平,說明主板已經正常供電,這個是作用。PG信號正常以後,時鍾IC外圍的貼片電阻,都會有1.幾伏的輸出電壓。 內存的時鍾一般是由北橋給,或時鍾IC直接提供,CPU時鍾一般也是時鍾IC直接給。
復位電路:復位電路,要在供電,時鍾都正常才會產生復位電路,復位電路檢修,主要是,先測量復位開關針有無3.3V電壓,無的話,通過開關跑線,跑到相應元件更換,其次就是如果CPU無復位或復位電壓低,則要檢查的對象是北橋,因為主板上所有復位都是南橋提供的,南橋要像把復位給CPU要經過北橋,所以說如果PCI復位正常,CPU復位不正常,則說明故障在北橋。
電路檢修一般也就這么多,沒有具體寫。
⑽ 新手問題:上管 下管如何區分,各起什麼作用
PWM供電電路中所謂的上下管就是輸出接供電電感的管子,在電路相當於高速電子開關,一般接主供電或高電壓的管子叫上管,接地或接低電壓或負電壓的管子叫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