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並聯電路豐

並聯電路豐

發布時間:2022-02-04 09:58:40

① 物理的一些問題

V排÷V物=P物÷P液(F浮=G物)
V露÷V排=P液-P物÷P物
V露÷V物=P液-P物÷P液
V排=V物時,G÷F浮=P物÷P液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註: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參考系、時間與時刻〔見第一冊P19〕/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瞬時速度〔見第一冊P24〕。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ax=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
(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質點的運動(2)----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豎直方向位移:y=gt^2/2
5.運動時間t=(2y/g)1/2(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根號(Vx^2+Vy^2)=根號[Vo^2+(gt)^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tgβ=Vy/Vx=gt/V0 )
7.合位移:s=根號(x^2+y^2)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tgα=y/x=gt/2Vo )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豎直方向加速度:ay=g
註:
(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
(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y)決定與水平拋出速度無關;
(3)θ與β的關系為tgβ=2tgα;
(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5)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與頻率:T=1/f 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周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註:
(1)向心力可以由某個具體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圓心;
(2)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於合力,並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向心力不做功,但動量不斷改變。
3)萬有引力
1.開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軌道半徑,T:周期,K:常量(與行星質量無關,取決於中心天體的質量)}
2.萬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3.天體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體半徑(m),M:天體質量(kg)}
4.衛星繞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根號(GM/r);ω=根號(GM/r3);T=根號((4π^2r^3)/GM){M:中心天體質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衛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徑}
注:
(1)天體運動所需的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F向=F萬;
(2)應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體的質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衛星只能運行於赤道上空,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相同;
(4)衛星軌道半徑變小時,勢能變小、動能變大、速度變大、周期變小(一同三反);
(5)地球衛星的最大環繞速度和最小發射速度均為7.9km/s。
三、力(常見的力、力的合成與分解)
1)常見的力
1.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N/m),x:形變數(m)}
3.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4.靜摩擦力0≤f靜≤fm (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fm為最大靜摩擦力)
5.萬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6.靜電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7.電場力F=Eq (E:場強N/C,q:電量C,正電荷受的電場力與場強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為B與L的夾角,當L⊥B時:F=BIL,B//L時:F=0)
9.洛侖茲力f=qVBsinθ (θ為B與V的夾角,當V⊥B時:f=qVB,V//B時:f=0)
注:
(1)勁度系數k由彈簧自身決定;
(2)摩擦因數μ與壓力大小及接觸面積大小無關,由接觸面材料特性與表面狀況等決定;
(3)fm略大於μFN,一般視為fm≈μFN;
(4)其它相關內容:靜摩擦力(大小、方向)〔見第一冊P7〕;
(5)物理量符號及單位B:磁感強度(T),L:有效長度(m),I:電流強度(A),V:帶電粒子速度(m/s),q:帶電粒子(帶電體)電量(C);
(6)安培力與洛侖茲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則判定。
2)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餘弦定理) F1⊥F2時: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圍:|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註:
(1)力(矢量)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等效替代關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圖法求解,此時要選擇標度,嚴格作圖;
(4)F1與F2的值一定時,F1與F2的夾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線取正方向,用正負號表示力的方向,化簡為代數運算。
四、動力學(運動和力)
1.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別,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 {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條件:適用於解決低速運動問題,適用於宏觀物體,不適用於處理高速問題,不適用於微觀粒子〔見第一冊P57〕
注: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狀態,或者是勻速轉動。
五、振動和波(機械振動與機械振動的傳播)
1.簡諧振動F=-kx {F:回復力,k:比例系數,x:位移,負號表示F的方向與x始終反向}
2.單擺周期T=2π(l/g)1/2 {l:擺長(m),g:當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條件:擺角θ<100;l>>r}
3.受振動頻率特點:f=f驅動力
4.發生共振條件:f驅動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應用〔見第一冊P175〕
5.機械波、橫波、縱波〔見第二冊P2〕
6.波速v=s/t=λf=λ/T{波傳播過程中,一個周期向前傳播一個波長;波速大小由介質本身所決定}
7.聲波的波速(在空氣中)0℃:332m/s;20℃:344m/s;30℃:349m/s;(聲波是縱波)
8.波發生明顯衍射(波繞過障礙物或孔繼續傳播)條件:障礙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長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條件:兩列波頻率相同(相差恆定、振幅相近、振動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應:由於波源與觀測者間的相互運動,導致波源發射頻率與接收頻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頻率增大,反之,減小〔見第二冊P21〕}
註:
(1)物體的固有頻率與振幅、驅動力頻率無關,取決於振動系統本身;
(2)加強區是波峰與波峰或波谷與波谷相遇處,減弱區則是波峰與波谷相遇處;
(3)波只是傳播了振動,介質本身不隨波發生遷移,是傳遞能量的一種方式;
(4)干涉與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動圖象與波動圖象;
(6)其它相關內容:超聲波及其應用〔見第二冊P62〕/振動中的能量轉化〔見第一冊P63〕。
六、沖量與動量(物體的受力與動量的變化)
1.動量:p=mv {p:動量(kg/s),m:質量(kg),v:速度(m/s),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
3.沖量:I=Ft {I:沖量(N?s),F:恆力(N),t:力的作用時間(s),方向由F決定}
4.動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動量變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動量守恆定律:p前總=p後總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彈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統的動量和動能均守恆}
7.非彈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損失的動能,EKm:損失的最大動能}
8.完全非彈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後連在一起成一整體}
9.物體m1以v1初速度與靜止的物體m2發生彈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論-----等質量彈性正碰時二者交換速度(動能守恆、動量守恆)
11.子彈m水平速度vo射入靜止置於水平光滑地面的長木塊M,並嵌入其中一起運動時的機械能損失
E損=mvo2/2-(M+m)vt2/2=fs相對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對子彈相對長木塊的位移}
註:
(1)正碰又叫對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們「中心」的連線上;
(2)以上表達式除動能外均為矢量運算,在一維情況下可取正方向化為代數運算;
(3)系統動量守恆的條件:合外力為零或系統不受外力,則系統動量守恆(碰撞問題、爆炸問題、反沖問題等);
(4)碰撞過程(時間極短,發生碰撞的物體構成的系統)視為動量守恆,原子核衰變時動量守恆;
(5)爆炸過程視為動量守恆,這時化學能轉化為動能,動能增加;(6)其它相關內容:反沖運動、火箭、航天技術的發展和宇宙航行〔見第一冊P128〕。
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1.功:W=Fscosα(定義式){W:功(J),F:恆力(N),s:位移(m),α:F、s間的夾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體的質量,g=9.8m/s2≈10m/s2,hab:a與b高度差(hab=ha-hb)}
3.電場力做功:Wab=qUab {q:電量(C),Uab:a與b之間電勢差(V)即Uab=φa-φb}
4.電功:W=UIt(普適式) {U:電壓(V),I:電流(A),t:通電時間(s)}
5.功率:P=W/t(定義式) {P:功率[瓦(W)],W:t時間內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時間(s)}
6.汽車牽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 {P:瞬時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車以恆定功率啟動、以恆定加速度啟動、汽車最大行駛速度(vmax=P額/f)
8.電功率:P=UI(普適式) {U:電路電壓(V),I:電路電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電熱(J),I:電流強度(A),R: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10.純電阻電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動能:Ek=mv2/2 {Ek:動能(J),m:物體質量(kg),v:物體瞬時速度(m/s)}
12.重力勢能:EP=mgh {EP :重力勢能(J),g:重力加速度,h:豎直高度(m)(從零勢能面起)}
13.電勢能:EA=qφA {EA:帶電體在A點的電勢能(J),q:電量(C),φA:A點的電勢(V)(從零勢能面起)}
14.動能定理(對物體做正功,物體的動能增加):
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
{W合:外力對物體做的總功,ΔEK:動能變化ΔEK=(mvt2/2-mvo2/2)}
15.機械能守恆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的變化(重力做功等於物體重力勢能增量的負值)WG=-Δ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轉化多少;
(2)O0≤α<90O 做正功;90O<α≤180O做負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與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時該力不做功);
(3)重力(彈力、電場力、分子力)做正功,則重力(彈性、電、分子)勢能減少
(4)重力做功和電場力做功均與路徑無關(見2、3兩式);(5)機械能守恆成立條件:除重力(彈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動能和勢能之間的轉化;(6)能的其它單位換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7)彈簧彈性勢能E=kx2/2,與勁度系數和形變數有關。
八、分子動理論、能量守恆定律
1.阿伏加德羅常數NA=6.02×1023/mol;分子直徑數量級10-10米
2.油膜法測分子直徑d=V/s {V:單分子油膜的體積(m3),S:油膜表面積(m)2}
3.分子動理論內容:物質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大量分子做無規則的熱運動;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1)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現為斥力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勢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現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勢能≈0
5.熱力學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對物體做的正功(J),Q:物體吸收的熱量(J),ΔU:增加的內能(J),涉及到第一類永動機不可造出〔見第二冊P40〕}
6.熱力學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熱量由低溫物體傳遞到高溫物體,而不引起其它變化(熱傳導的方向性);
開氏表述: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收熱量並把它全部用來做功,而不引起其它變化(機械能與內能轉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類永動機不可造出〔見第二冊P44〕}
7.熱力學第三定律:熱力學零度不可達到{宇宙溫度下限:-273.15攝氏度(熱力學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顆粒越小,布朗運動越明顯,溫度越高越劇烈;
(2)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
3)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同時存在,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但斥力減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勢能減小,在r0處F引=F斥且分子勢能最小;
(5)氣體膨脹,外界對氣體做負功W<0;溫度升高,內能增大ΔU>0;吸收熱量,Q>0
(6)物體的內能是指物體所有的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對於理想氣體分子間作用力為零,分子勢能為零;
(7)r0為分子處於平衡狀態時,分子間的距離;
(8)其它相關內容:能的轉化和定恆定律〔見第二冊P41〕/能源的開發與利用、環保〔見第二冊P47〕/物體的內能、分子的動能、分子勢能〔見第二冊P47〕。
九、氣體的性質
1.氣體的狀態參量:
溫度:宏觀上,物體的冷熱程度;微觀上,物體內部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的標志,
熱力學溫度與攝氏溫度關系:T=t+273 {T:熱力學溫度(K),t:攝氏溫度(℃)}
體積V:氣體分子所能占據的空間,單位換算:1m3=103L=106mL
壓強p:單位面積上,大量氣體分子頻繁撞擊器壁而產生持續、均勻的壓力,標准大氣壓:1atm=1.013×105Pa=76Hg(1Pa=1N/m2)
2.氣體分子運動的特點:分子間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間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運動速率很大
3.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p1V1/T1=p2V2/T2 {PV/T=恆量,T為熱力學溫度}
公式: F=PS 【S:受力面積,兩物體接觸的公共部分;單位:米2。】
1個標准大氣壓=76厘米水銀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液面到液體某點的豎直高度。]
公式:P=ρgh h:單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於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3.浮力計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壓力差
4.當物體漂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懸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上浮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當物體下沉時:F浮<G物 且 ρ物>ρ液
⒈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力臂: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通過調節杠桿兩端螺母使杠桿處於水位置的目的:便於直接測定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長度。
定滑輪:相當於等臂杠桿,不能省力,但能改變用力的方向。
動滑輪:相當於動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桿,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變用力方向。
⒉功:兩個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②物體在力方向上通過距離。W=FS 功的單位:焦耳
3.功率:物體在單位時間里所做的功。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體做功快。
W=Pt P的單位:瓦特; W的單位:焦耳; t的單位:秒。
⒋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質 光路圖 應用
u>2f f<v<2f 倒縮小實 照相機
f<u<2f v>2f 倒放大實 幻燈機
u<f 放大正虛 放大鏡
⒌凸透鏡成像實驗: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燭焰中心、凸透鏡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個高度上。
物理必考公式(課改區的)
速度:v=s/t
密度:ρ=m/v
重力:G=mg
壓強:p=F/s(液體壓強公式不直接考)
浮力:F浮=G排=ρ液gV排
漂浮懸浮時:F浮=G物
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功:W=FS
功率:P=W/t=Fv
機械效率:η=W有用/W總=Gh/Fs=G/Fn(n為滑輪組的股數)
熱量:Q=cm△t
熱值:Q=mq
歐姆定律:I=U/R
焦耳定律:Q=(I^2)Rt=[(U^2)/R]t=UIt=Pt(後三個公式適用於純電阻電路)
電功:W=UIt=Pt=(I^2)Rt=[(U^2)/R]t(後2個公式適用於純電阻電路)
電功率:P=UI=W/t=(I^2)R=(U^2)/R

② 有道電場題不太懂 希望朋友們幫忙解答下 幫忙寫下過程

題目是不是弄錯了?應該是沿x軸運動.由位移式求出加速度為a=-0.04(求2次導)進而可求電場力F=ma,位移令t=5代入即可.就提示到這,下面你應該可以自己解決

③ 關於年夜飯的科學問題

1:年夜飯時,用高壓鍋燉牛肉為什麼會熟的更快?
答:因為高壓鍋增大了壓強,提高了水的沸點,牛肉熟的更快。
2:大年夜,家裡的窗戶上都籠上了一層水汽。這是為什麼呢?
答:因為房間內氣溫高,玻璃冷。房間內熱空氣遇冷凝結成了水滴。
3:吃飯後,人體內的什麼激素會增多?答:胰島素
4:這種激素有什麼作用?答:使血糖含量降低。
5:在喝湯時,大家覺得湯太淡了,就加了一些鹽,請問有什麼量增大了?
答:鹽的質量分數。
6:弟弟喝湯時被飛濺出的油燙了一下,手立刻縮回,請問這是什麼反射?
答:非條件反射。
7:這種反射有什麼好處?
答:速度快,不用經過大腦,能更快的使人擺脫危險。
8:弟弟被燙後的痛覺在哪裡產生?
答:大腦。
9:請問樹上的節日小彩燈是怎麼連接的?答:混聯
10:混聯有什麼好處?答:可以讓小燈泡不受其他燈泡影響,又沒有幹路電流過大的危險。
11:混聯有什麼壞處?答:連接復雜。
12:新年就要到了,大家都很激動,弟弟更是睡不著覺,請問這是為什麼?
答:因為甲狀腺激素的分泌。
13:這種激素有什麼作用?
答:可以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14:這種激素有什麼壞處?答:讓大人得甲亢,小孩得呆小症。
15:奶奶撒了些鹽在湯里,為什麼鹽一下子就沒了?
答:因為鹽溶解成了分子,人眼是看不見的。
16:吃飯時,弟弟把熱鍋蓋放在桌子上,過了一會兒卻很難把它拿起來了,這是為什麼?答:因為鍋蓋內空氣受熱膨脹,氣壓變低,大氣壓就把鍋蓋壓在桌子上了。
17:高壓鍋直叫喚,這是為什麼?答:鍋中的氣壓高於限氣閥的重力,把它頂了起來,空氣從孔中噴出,所以高壓鍋直叫喚。
18:高壓鍋的限氣閥有什麼好處?答:防止鍋內氣壓過高,爆炸。
19:大年夜,門外的風很大,風是什麼呢?
答:風是空氣的水平流動。
20:為什麼風吹來人覺得冷?答:風吹來讓人體上的水分蒸發,帶走了熱量,人就覺得冷。

④ 電路圖的觀察方法!!跪求啊

第一個問題答案為是,第二個問題你可以在每一個節點上標號,如果兩個節點之間沒有電路元件,則可視為同一節點,最後按節點空間順序畫出電路圖。

⑤ LC並聯電路接在電壓源上是否具有選頻能力

你的
電壓源
必須有豐富的諧波,LC
並聯電路
才能選出所需要的頻率。如果是正弦波,就不會選頻了。

⑥ 我的情況怎麼學物理

初中物理公式還是比較少,也比較簡單的,多做題是很有幫助的,不懂就問,把一道不會的題目完整過程思路了解對下次很有幫助的

⑦ 畢業論文是「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求論文寫作構思,好的話追加分數,亟需解答

新課程背景下的物理課堂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理念的主渠道、主陣地,也是學生獲得新知識的主要途徑。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教師從講授者與傳遞者發展為設計者、決策者和引導者、組織者,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課堂從教師向學生直接傳遞學科知識轉為由教師與學生共創的場所。如何實現教師教學理念的轉型,實施新課程理念,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增效「減負」,在很大程度上與課堂教學設計的優劣有關。教學設計以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為理論基礎,突出教學規范的轉型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學設計有利於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有利於教育技術的開展。下面就新課程背景下並針對我校學生實際情況,如何進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談談本人的看法。
一、新課程教學設計的幾個重要理念
1、幫助個體的學習
新課改要求學生不僅要重視知識的獲得,而且更重視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更加突出了學生的學。教學設計的目的不在於教師如何講完知識內容,而在於如何幫助學生個體的學習,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人,因此教學設計應盡可能考慮到有利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
2、重視個人的發展
系統設計的教學能極大地影響個人的發展。教學設計要明確沒有一個人是「教育上的不利者」,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獨立性、自主性,關心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完善,並確保所有學生都得到最充分地運用自己的潛能的平等機會。新課程側重於學生對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設計必須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條件的基礎上,不僅要讓學生知道所知道的東西,更要讓學生懂得如何去學習這些知識,重視學生能力的發展,並在此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情感,引導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3、教學設計的階段性
教學設計的階段性指對知識的延續性、傳承性和系統性而言,也與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身心狀態這一條件有關,分為即時的或長期的,長期的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對於課程的一種整體設計,即時的教學設計即課堂教學設計要考慮到課程的整體設計和學生的現狀: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等。課堂教學設計要注意「一口吃不成胖子」,要遵循教育規律的漸進性。
4、教學設計的整體性
課堂教學是由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師和學生等多種要素組成的復雜的系統。只有從整體的角度,深入分析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各要素及其關系,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
二、新課程教學設計的一般程序
1、學習任務分析
學習任務分析即學習需要分析,這是教學設計模式中首先要進行的內容,它是指學習者目前的學習狀態(教學問題的起始狀態)水平與期望達到的學習狀態(教學問題的終態)水平之間的差距分析。期望達到的學習狀態主要是由教學大綱和學習內容所決定的。教師通過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對教學大綱進行分析,以明確某一知識點的學習任務,即學生學什麼。
例如:初中物理《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一節教學中,知識與技能的要求是:(1)知道電路有串聯和並聯兩種基本連接方式。(2)會連接簡單的串、並聯電路,並能畫出相應的電路圖。(3)能利用串、並聯電路的特點,分析、判斷出生活中電路的連接方式。過程與方法的要求是:(1)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得出電路兩種基本連接方式,並讓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對比,得出串、並聯電路的基本特點。(2)組織學生觀察生活中一些實際電路,並判斷它們的連接的方式,從而讓學生從物理課本走向實際生活,激發學習物理和熱情。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是:在連接和排除電路故障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並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學會交流與合作,體會成功的喜悅。
2、教材內容分析
教材內容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載體,教材內容的分析是教學設計的基礎。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就是要明確教師教什麼、所教內容在整個物理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這部分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與其他知識之間的聯系、在社會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中的應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所具有的功能和價值、知識教學的深度、廣度、重點、難點以及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如實驗條件、課件、習題)等進行分析。
例如:對《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一節的分析:第十三章《電路初探》是初中電學的基礎,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為以後的綜合應用奠定堅實基礎是這一章教學的基本原則。電路的兩種基本連接方式,是本章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掌握好「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的基本特點可以為今後電學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本節內容蘊涵著典型的物理思想方法,在研究復雜問題時的「從簡到繁、從易到難」的科學研究方法等,故在物理知識教學的同時,應結合物理思想方法的教育。關於「電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表性了解,本節重點是要讓學生理解串、並聯電路特點;按要求畫電路圖及根據電路圖連接電路。教學的難點是串、並聯電路的識別。
3、學生特徵分析
學生特徵分析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物理新內容之前的生活經驗和經歷。這些經驗和經歷將影響學生的物理學習,甚至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學習遷移現象。學生特徵分析包括: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現有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在教學設計中要堅持以學生為學習的中心,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從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出發分析,不僅要了解學生具有哪些影響學生學習的一般因素,具有哪些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初始知識技能,而且還要分析學生用原有的認知結構將會怎樣地去認識新的知識和對新內容的情感態度,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哪些學生能適應,哪些學生不能適應,學生「應該做什麼」、「能夠做什麼」和「怎樣做」等。
例如:對《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一節分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表性的了解,通過第一節內容的學習,對電路也有簡單的理解,但由於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思維能力還有一定欠缺性,做好實驗尤其重要。教師利用學生對初學電學的興趣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探究、分析、討論得出什麼是串、並聯電路及特點。
4、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設計是要解決教什麼(或學什麼)、達到什麼水平的問題,它是在學習任務分析、教材內容分析和學生特徵分析基礎上,分析教材內容中的學習結構與學生原有的學習結構之間的差距,提出教學過程中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它為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選擇提供了依據,也為教學的組織、教學的評價提供了依據。教學目標應該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來制定,突出綜合性。
例如:對《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一節的設計:知識與技能方面;過程與方法方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設計如上面所示。
5、教學策略設計
教學策略是為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而設計的教學模式,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體現教學策略的靈活性,即同一教學內容,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我們可以依照新課程理念、依據學生和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最適合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
例如:對《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一節設計:可為教師的實驗演示和學生分組實驗相結合的實驗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抓住知識的產生過程,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參與觀察、實驗、分析、討論、思考、應用等多項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實驗能力,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激勵學生勇於探索新知,並結合課件輔助教學和實例分析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和串、並聯電路的基本特點等。
5、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是要解決怎麼教、如何學的問題。設計教學過程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具體體現。教學過程的設計首先要將教學內容分解成若干個組成部分,並明確各組成部分的意義與作用,然後安排恰當的順序進行組織。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至少應包括導入、新課和結尾三個環節。一般情況下教學策略的設計與教學過程的設計往往是同時進行的。
例如:對《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一節的設計:可設置 「什麼是串聯電路」、「什麼是並聯電路」、「串並聯電路特點有何不同」3個課題討論,每個課題以「提出問題、實驗與觀察、分析與歸納、總結與結論」為認知程序,引導學生既研究物理規律,又掌握研究物理規律的方法。
6、教學媒體的選擇與應用
現代教學輔助媒體的發展,為教育提供了新的活力。教學媒體可分為五類:
(1)非視覺投影媒體:包括印刷材料、黑板、掛圖、模型、實物、實驗器材等;
(2)投影視覺媒體:幻燈機、投影器等;
(3)聽覺媒體:錄音機、收音機等;
(4)視聽媒體:電影放映機、電視機、錄像機等;
(5)綜合媒體操作:計算機教學系統及相應的教學軟體等。
教學媒體的選擇,需依據學校現有的設施條件,將各種教學媒體的特性和教學內容的特點有機結合來設計,所選的媒體要能有效實現相應的教學事件和教學目標。物理教師在課堂上,合理地選擇、組合和使用模型、投影、視頻等直觀手段,展示或再現,不僅可以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傳授物理學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學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及增加課堂信息容量。
例如:在《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一節中:可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各種各樣的日常生活中的電路引起學生興趣。然後充分利用實驗器材讓學生自由連接電路,讓學兩只小燈泡亮起來,最後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連接的電路畫出電路圖,分析它們的異同點,從而得出什麼是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同樣利用實驗器材引導學生繼續實驗得出串並聯電路的特點。這樣可以給學生很深刻的印象。
7、課堂教學評價設計
教學評價包括實際教學中的目標體系是否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在實施的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對教學問題的分析和對教學策略的決策是否准確及有效等。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改進並提高教學設計的能力,對教學效果未達到目標要求的部分進行必要的補救改進,是教學設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在確定本節課的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是否有不足和遺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的選擇是否恰當;教學順序(或線索)是否合理;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手段、教學媒體的選擇是否有效;設置接收教學反饋信息的問題是否具有針對性,有否考慮到學生的主動學習、有否最大限度增加每個學生活動的機會、有否擴大師生間交流合作、有否考慮如何控制課堂秩序等。
當今社會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面對這一挑戰,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認真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學理念,通過教學設計實現優化教學過程,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課堂增效」之目的。

備註:資源共享

⑧ 我想快速提高物理成績,怎麼辦

從初二開始,開設了一門新的學科——物理。在初三以及高中各年級,將要繼續學習這門學科。怎樣才能學好初中物理呢?
一、帶著求知的渴望進入物理的世界
物理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在我們的周圍,大至整個宇宙,小至我們身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種種的物理現象。千變萬化、日新月異的科技信息,有如五光十色的萬花筒。要問:"天有多高?"那就要研究大氣層及更遙遠的空間。在大自然,會發生驚天動地的雷鳴和劃破長空的閃電。可是,你有沒有注意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雷"和"電"?電話給人類交往帶來很多方便,它有什麼不足之處?也許不少同學都看過雜技"飛車走壁"吧,在傾斜度很大的牆壁上,一輛摩托車或小汽車在高速行駛,卻不會掉下來,坐在汽車里的演員顯得那樣悠然自得。你在驚訝之餘,也許會佩服演員高超的技藝和過人的膽量。其實,這些都是運用了物理中力學的一些原理。為什麼大型拖拉機和坦克要安裝上履帶,自行車的車輪外胎及鋼絲鉗口上要有花紋?保溫瓶為什麼既能保持物體"高溫",又能保持物體的"低溫"?這些問題,學習了物理,就能得到答案。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剛剛向物理學宮邁進的學生,首先需要的是興趣。自然界萬物的運動和變化,以及人們創造的一切,都是我們興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讓我們在自己的心靈中點燃起強烈的求知的火花,以濃厚的興趣進入物理的大千世界,在學習中體驗自己智慧的力量,體驗求得知識的歡樂。讓強烈的求知慾望使你處於欲罷不能,頑強奮進的狀態吧。
二、讀書是獲得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
翻開每一個科學家成功的奮斗史,都看到"著迷"地讀書的篇章。讀書,首先要認真精讀課本。物理課本是經過很長時間教學實踐後編寫出來的,講述的是本學科的最基礎的知識,裡面珍藏著"科學巨人們"的智慧之果。閱讀課本時,不能"一目十行",而要按照老師的指導,非常認真地一個概念一個概念,一個公式一個公式仔細琢磨,反復推敲,消化吸收。要注意課文的思路~它要說明什麼問題,是怎樣說明的。對重點的段落和關鍵的內容,要特別用心細致地閱讀,一字一句地理解。對物理中說明問題的特點——有事實的根據,有充分的理由,要注意領會。對書中的例題,不能只看它如何應用公式,還要看它是怎樣分析問題的,看看自己合上課本後能否重做出來,看看自己還能不能有別的方法去做。在學完每章之後,還應把整章內容做一個小結,把內容整理成有綱有目的系統內容,系統地掌握它。還要學習應用課本的知識解釋一些常見現象。不要對課本不讀不看,一味只是趕著完成作業,這樣是決不能學好物理基礎知識的。
除了精讀課本外,同學們還可以廣泛閱讀更多的物理課外書刊。在閱讀中可能會遇到一些自己讀不懂或讀得不大懂的內容,這不要緊,從閱讀中知道有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處的。這種閱讀的主要意義在於開闊眼界,擴充知識回,使自己的思維和想像,在更廣闊的物理世界中翱翔。
三、樂於觀察善於觀察
觀察也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們每一個人,從嬰兒時起。由於對周圍千變萬化的現象感到好奇,留心地觀察,逐步積累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這些經驗有真有偽,要去偽存真。特別是在學習物理時,更要認真採用觀察的方法,要從單純的好奇的觀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觀察。
怎樣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呢?首先,在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時.要大量挖掘我們已經通過日常觀察積累起來的有關經驗,並去偽存真。例如,一個物體受力時是否可能沒有別的物體作用於它?在日常接觸到的各種物質中,哪些較易或不易傳熱?要用正確經驗做基礎,深入理解有關知識。
觀察演示實驗,要目的明確,在做演示實驗之前,老師往往會講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採用什麼儀器,儀器如何放置,實驗怎樣做,希望同學們觀察些什麼。這些話都是很重要的,是我們觀察的依據,我們都要聽清楚,還要邊聽邊思考,想一想將會得到什麼結果。
看演示實驗必須全神貫注,因為演示實驗是在講台上做,儀器有時比較小,而實驗現象往往變化很快,這就需要集中注意才能把現象看到,而且最忌只看結果而不看過程。我們必須全神貫注跟著老師的操作,看清每一步驟中的變化。實驗中的每一步驟有的快,有的慢,快的要不遺漏,慢的要有耐心。很多實驗往往又分幾個步驟。例如做證明運動著的小車停下來是因為受阻力的緣故這一演示實驗時,是讓小車先後3次從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而桌面處3次分別放上光滑程度不同的表面。我們要認真注意到3次放的高度是相同的,並要想一下為什麼,然後注意觀察在3個不同表面上運動的小車所走距離有什麼不同,這3個不同的表面提供了什麼不同的條件等等。
觀察演示實驗,不但要在觀察時思考,還應在實驗後繼續思考。除了沿著老師指導的方向得出結論外,還要想一想,這個實驗還有什麼不完善的地方,自己能不能提出更好的實驗方法。而且,聯系這一演示實驗,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類似的現象。例如,聯繫上面提到的實驗,我們很容易想到,如果坐自行車從斜坡沖下來,在柏油路上就會比在沙路上沖得更遠。
四、手腦並用做好實驗
實驗,在學習物理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它能加深我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培養能力。在實驗中應通過自己動手,邊觀察、邊分析、邊總結,解決下面的問題:
1.通過實驗,對許多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定律有豐富生動的感性認識,從而易於理解。如物質的三態變化,從固態到液態要吸熱,晶體熔解時溫度不變,這些現象通過苯的熔解實驗後,將深信不疑,印象深刻。
2.通過動手操作,更仔細地認識各種物理儀器、裝置的構造和性能,知道怎樣正確使用常用儀器。物理實驗使用的各種基本儀表和裝置,就是今後工農業生產和科研中使用的各種儀器裝置的基礎,今天學會了操作,將來就有了操作的技能基礎。
3.在實驗中掌握一些基本測量方法。例如測定細小金屬絲的直徑,採用多繞很多圈來測量的"以大量小"法;在測定未知電阻值時可以用"替代法","比較法";為了減少實驗誤差進行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等等。這些實驗的基本方法都將大大提高我們的實驗能力。
4.在實驗中應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遵守實驗室紀律,愛護儀器;實驗課前做好預習;實驗時認真操作,細心觀察,忠實記錄,按時完成;保持清潔,做好收尾工作,完成實驗報告。養成這些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品質,將來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生產者和科學工作者。
五、開動腦筋勤於思考
沒有積極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我們從初中開始,就要養成積極動腦筋想問題的習慣。
要理解和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要研究和思考這個概念是怎樣引入的?定義如何?有什麼物理意義?例如對於電阻,要搞清楚:根據什麼實驗事實而引入電阻概念?電阻的定義是什麼?它的單位是怎樣規定的?怎樣測量導體的電阻?等等。
有比較才能鑒別。應用對比法,是我們在學習物理過程中,分清一些概念和規律的區別,使它們不會混淆起來,從而正確地理解這些概念和規律的一種好方法。
首先,接觸到每一個新的物理概念或規律時,把它和日常生活中已經形成的觀念相對比,看哪些是一致的,哪些是不同的,糾正生活中對概念的模糊看法。例如,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是物體速度變化的原因,但日常生活中往往有這樣錯誤的感性認識,認為要保持物體具有恆定的速度,是要用力的。我們必須把這一錯誤的看法拿出來對比,然後才能正確地掌握力的概念,對物體慣性的認識和應用慣性定律分析問題,才不會產生錯誤。
其次,把我們前後學過的相互聯系的概念進行對比,例如質量與密度,壓力和壓強,功和功率,熱量和比熱等等。這一對對概念,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後者是前者的伸延,既相互聯系又有區別,要從定義、物理意義、單位、實際應用加以對比。對一些類似的概念和規律可以用列表法進行對比,例如列表對比串聯、並聯電路的概念和特點等。
在物理學習中,還應經常運用分析綜合這一思維方法。如學習簡單機械時,我們應先是對各種不同的簡單機械(杠桿、輪軸、動滑輪、定滑輪等)的特點進行分析,然後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它們都是杠桿的不同形式,因而都是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來計算動力和阻力關系;它們都遵從功的原理,只能省力,不能省功。
六、要正確使用數學工具
數學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工具,在學習物理時,我們一定要正確地運用好這一工具。應用數學工具學習物理,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把概念、規律的數學公式,與用文字、語言敘述結合起來,真正理解式子的物理含意,不要單從純數學關繫上理解公式,避免產生物理意義上的錯誤。例如,物質密度的定義式是D=m/v,我們能不能根據這個式子的數學關系,說物質的密度ρ與質量m成正比,與體積V成反比呢?不能,因為密度ρ是描述每種物質固有特性的物理量。例如,鋁的密度是2.7 X 103千克/米3,不管把鋁做成小鉚釘,還是大鋁塊,ρ都是這個數值,怎能說它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呢?所以公式ρ=m/v只是提供了一種測量和計算密度的方法,即,當測出物體的質量和體積,就可利用這一公式計算出構成這一物體的物質的密度。
(2)在進行物理計算、推理時,要把物理計算和簡潔的文字說理結合起來,才能使解決問題的過程物理思路清晰,方法簡明嚴格。計算得到的結果,也要明確它的物理意義。
(3)要養成用作圖來表示物理過程和規律的習慣,如畫物體受力圖,簡單機械的力圖,晶體的熔解曲線,物體的運動情況圖,光路圖等。自覺學會按題畫圖,看圖識義,提高正確用圖的能力,克服做練習不畫圖,不用圖的壞習慣。
七、做好練習
在課文每一單元後面,都有一些練習題。這些練習題,可分為四類:
1.問答題。在描述某些物理現象後,提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等問題,要求我們應用剛學過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分析解答。
2.討論題。根據題目所提出的物理現象和條件,應用物理規律進行分析比較,研究可能出現的各種變化,回答題中提出來的"是什麼"、"如何變化"、"情況又如何"等問題。
3.計算題。應用物理規律和公式,根據題目所提供的已知數值計算未知結果。
4.實驗題。應用所提供的實驗儀器,或聯接線路,或進行實驗驗證物理定律,或測定某些數值,並作出分析、判斷和討論。
上述第1、2、4類又叫說理題(第4類在實驗基礎上也要進行說理)。
下面著重談談解說理題的問題。
說理題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物理練習題中,佔有很大的比重。第一冊練習題184道,說理題就有115道之多,佔63%。忽視了它,就忽視了課外練習的主要內容,而完成它,能使我們學會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鞏固和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和全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一定要認真完成每一道說理題。
怎樣解答說理題呢?我們要做到下面幾點:
1.認真剖析題意,正確理解題目要求,看明白它所講述的物理現象,有哪些已知條件,要求我們討論和回答什麼問題。
2.判斷它是屬於什麼物理現象或過程,確定解題的依據。要准確運用物理概念和規律,結論要符合科學性,不要含糊,不能模稜兩可。
3.解答要有論據,條理要清楚,前後過程不要顛倒,原因和結果不要混亂。
4.用自己的文字表述,要簡練,不重復羅嗦。
八、既要懂得,又要記得
我們反對在對物理概念、規律、公式不理解的情況下,把它們硬背下來的死記硬背的方法,我們必須學會在理解的基礎上,用科學的方法,把學過的大量物理概念、規律、公式、單位記憶下來,成為自己知識信息庫中的信息。前面學過的知識,是後面學習的基礎,高中要應用初中學過的東西,大學要應用高、初中學過的東西。學過的東西記住了,到時才能從大腦信息庫中將信息提取出來。如果學過後就不記得了,"竹籃打水一場空",那就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的樓房是無法建立起來的。
怎樣才能加強自己的記憶呢?
理解是正確、完整、鞏固的記憶的基礎,要通過分析綜合,將知識的理解強化和深入,記憶才能深刻。對一個概念的分析,要突出它的要素,抓住關鍵。例如,分析功的概念時,要注意它的兩個要素是:力和距離。一個關鍵是:距離是指"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對於多個類似的概念和規律,就要進行相互比較,知識將在不斷相互比較和聯系中不斷強化、提高和深印在腦海中。
反復自我檢查,反復應用,是鞏固記憶的必要步驟。有人以為,理解了就一定能記住,這是對人的思維和記憶規律的誤解。一個人的一生見過、理解過無數的事物,但只有那極少數(有人統計認為不足5%)經常反復作用在我們頭腦中,而且反復應用的事物,我們才能記住。所以每次課後的復習,單元復習,解題應用,實驗操作,學期學年復習等,都應有計劃做好安排,才能不斷鞏固自己的記憶。
九、學知識,學方法,長能力
在初中物理課中,我們將學到什麼呢?不少同學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學到物理知識。"這一回答最多隻算對了一半。因為學習物理學,不但要掌握物理學的基礎知識,還要掌握一些研究自然科學的方法,培養從事生產和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只要按照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在學習階段,可以學得快而好,參加建設工作後,就具有獨立工作能力,有所創造發明。

⑨ 兩個電網並聯有哪些方式

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動力資源和電力負荷中心分布是不一致的。如水力資源都是集中在江河流域水位落差較大的地方,燃料資源集中在煤、石油、天燃氣的礦區。而大電力負荷中心則多集中在工業區和大城市,因而發電廠和負荷中心往往相隔很遠的距離,從而發生了電能輸送的問題.水電只能通過高壓輸電線路把電能送到用戶地區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火電廠雖然能通過燃料運輸在用電地區建設電廠,但隨著機組容量的擴大,運輸燃料常常不如輸電經濟。於是就出現了所謂坑口電廠,即把火電廠建在礦區,通過升壓變電站、高壓輸電線、降壓變電所(站)把電能送到離電廠較遠的用戶地區。隨著高壓輸電技術的發展.在地理上相隔一定距離的發電廠為了安全、經濟、可靠供電.需將孤立運行的發電廠用電力線路連接起來。首先在一個地區內互相連接,再發展到地區和地區之間互相連接,這就組成統一的電力系統。
通常將發電廠、變電所、用電設備之間用電力網和熱力網連接起來的整體,叫做動力系統。
動力系統中的電氣部分,即發電機、配電裝置、變壓器、電力線路及各種用電設備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統一整體。稱為電力系統。
電力系統中由各級電壓等級的輸配電線路及升降壓變電所組成的部分,稱為電力網。在我國習慣將電力系統稱作電網,例如華中電力系統稱為華中電網。
電力線路是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擔負著輸送和分配電能的任務。由電源向電力負荷中心輸送電能的線路,稱為輸電線路或送電線路。送電線路的電壓較高,一般在110kV及以上。主要擔任分配電能任務的線路,稱為配電線路,配電電壓較低,一般在35kV及以下。
為了研究和計算方便,通常將電力網分為地方電網和區域電網。電壓在110kV及以上、供電范圍較廣、輸送功率較大的電力網,稱為區域電力網。電壓在110kV以下、供電距離較短、輸電功率較少的電力網,稱為地方電力網。電壓在6~10kV的配電阿.稱為中壓配電網。城市電網中35kV的配電網亦稱為中壓配電網。電壓為380/220V的配電網。稱為低壓配電網。但這種劃分方式,其間井投有嚴格的界限。
根據電力網的結構方式,又分為開式電力網和閉式電力網。凡用戶只能從單方向得到電能的電力網,稱為開式電力網;凡用戶至少可以從兩個或更多方向同時能得到電能的電力網,稱為閉式電力網。
根據電壓等級的高低,電力網還可分為低壓、高壓、超高壓幾種。通常把1kV以下的電力網稱為低壓電網,1~220kV的電力網稱高壓電網,330kV及以上稱超
高壓電網。
二、聯合電力系統(又稱大電網)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小型電力系統用電網連接起來並聯運行,即可組成地區性電力系統。若干個地區性電力系統用電網連接起來.即組成聯合電力系統。聯合電力系統在技術上和經濟上都有很大的優越性。
1.提高供電可靠性和電能質量
因為大電力系統中備用發電機組較多,容量也比較大。個別機組發生故障對系統影響較小,從而提高了供電可靠性。此外,由於聯合電力系統容量較大,個別負荷變動,即使是較大的沖擊負荷,也不會造成電壓和頻率的明顯變化,故可增強抵抗事故能力,提高電網安全水平,改善電能質量。
2.可減少系統的裝機容量,提高設備利用率
大電力系統往往佔有很大的地域,因為存在時差和季差,各系統中最大負荷出現時間就不同,綜合起來的最大負荷,也將小於各系統最大負荷相加的總和,因此系統中總的裝機容量可以減少些。同時,備用容量也可減少些。如果裝機容量一定,則可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增加供電量。
3.便於寄裝大機組,降低造價
由於聯合電力系統容量大,按照比例(一般100~l000萬kw電力系統中,最經濟的單機容量為系統總容量的6%~l0%)可裝機容量較大的機組,而大機組每千瓦設備的投資和生產每千瓦.時電能的燃料消耗以及維修費用都比裝小機組便宜,從而可節約投資,降低煤耗,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電力建設速度。
4.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運行的經濟性
水電廠發電受季節影響,在夏秋豐水期水量過剩,在冬春枯水期水量短缺.水電廠容量占的比例較大的系統(如湖北省)將造成枯水期缺電,豐水期棄水的後果。組成聯台電力系統後,水火電聯和運行,豐水期水電廠多發電,火電廠少發電並適當安排檢修;枯水期火電廠多發電,水電廠少發電並安排檢修,這樣充分利用水動力資源,減少燃料消耗,從而降低電能成本,提高運行的經濟性。

⑩ 為什麼繼電器要並聯二極體

1、繼電器要並聯二極體的情況一般是該繼電器是接在PLC輸出端的,因為PLC輸出端接感性負載(如繼電器,電磁閥)時,應在感性負載兩端並聯一個阻容迴路或二極體,起抑製作用。防止線圈在通斷電時的感應電勢損壞驅動器或其他元件

2、防止直流繼電器斷開時產生的反電勢對電路造成影響或元器件損壞,反向並聯二極體為的是給反電勢一個迴路。這個二極體叫做續流二極體或者叫做吸收二極體。一般我們接電路時,繼電器的線圈和開關是分開接的(即接在不同的支路)。我們可以簡單的用一個三極體去控制線圈的導通(當然其它的也可以)。

拓展資料:

在繼電器控制系統中,要完成一個控制任務,需由導線將各種輸入設備與若干中間繼電器、時間繼電器、計數繼電器等組成的具有一定邏輯的控制電路相連接,然後通過輸出設備去控制被控對象動作或運行,這種控制系統稱做接線控制系統,所實現的邏輯稱為布線邏輯,即輸入對輸出的控製作用是通過「接線程序」來實現的。

在這種控制系統中,控制要求的變更或修改必須通過改變控制電路的硬接線來完成。因此,雖然其結構簡單易懂,在工業控制領域中被長期廣泛使用,但設備體積大、動作速度慢、功能單一、接線復雜、通用性和靈活性差,已愈來愈不能滿足現代生產中生產過程及工藝復雜多變的控制要求。

閱讀全文

與並聯電路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津海信電視售後維修服務電話 瀏覽:106
蘇寧海爾洗衣機維修電話 瀏覽:849
專業維修電動工具直流焊機怎麼樣 瀏覽:711
電動剪電路 瀏覽:560
湖南索尼相機維修點 瀏覽:237
家電清洗行業有哪些公司 瀏覽:256
手機無線充電路燈 瀏覽:960
廚房裝修怎麼配家電最適用 瀏覽:620
小米全屋智能家電哪些要多少錢 瀏覽:183
伊卡蘭歐式傢具好嗎 瀏覽:427
水PH電路 瀏覽:165
有多少種傢具材料 瀏覽:97
日默瓦傢具哪個牌子好 瀏覽:699
原裝輪胎怎麼翻新 瀏覽:418
家用電器短路6 瀏覽:871
愛樂樂傢具 瀏覽:585
奧克斯空調售後維修官網 瀏覽:32
華為售後維修app 瀏覽:531
切改電路 瀏覽:15
查找家電數據去哪些網站 瀏覽: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