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關於全相應電路中的零狀態響應和零輸入響應分別怎麼求呀
兩個2Ω電阻中無電流、無電壓,因此:Uc(∞)=U(∞)=2i1+4i1=6i1。
此時,i1=2A,所以:U(∞)=6×2=12(V)。
將電流源開路,從電容兩端外加電壓U,設流入電流為I。顯然,此時I=i1。
所以:U=2I+2I+4i1+2i1=4I+6i1=10I。R=U/I=10(Ω),時間常數:τ=RC=10×0.1=1(s)。
三要素法:U(t)=U(∞)+[U(0+)-U(∞)]e^(-t/τ)=12+(9.6-12)e^(-t/1)=12-2.4e^(-t) (V)。——這就是電路的全響應。
U(t)=9.6e^(-t)+12(1-e^(-t))=零輸入響應+零狀態響應。
暫態響應分量=2.4e^(-t)——會隨著t→∞而逐步減小為零;
穩態響應分量=12,最終(即t=∞)時的穩態值。
零輸入響應:假定沒有外部激勵時,即原圖中2A電流源為零時,開關由a轉向b後,電壓U(t)的響應表達式;零輸入——外部激勵為零。
零狀態響應:在t=0+時,儲能元件(電容)未儲存能量,即Uc(0+)=0情況下,開關裝換後,U(t)的響應表達式;零狀態——儲能元件為零。
❷ 電路全響應
先說第二個問題。i是受控源的控制量,在電路變換中,控制量的參考方向專是不能變的,否則必屬錯。第二張圖用外加電壓法求等效電阻,外加電壓U的極性是任意假設的,激勵的電流I的方向由U決定(從U的+極發出)。但控制量i必須保持原方向。如果把第二圖中U的極性改成附圖(見圖)那樣,可能容易懂些。
再說問題一:第一張圖中電源是16v電壓源,電壓源、2Ω電阻、1Ω電阻成一個迴路,1Ω的電流與電壓源極性一致,所以朝下。而第二張圖,電壓源被短路後,1Ω與2Ω成並聯關系,它們的電流方向應該是一致的,所以都朝上。
❸ 電路分析里的幅頻響應和相頻響應什麼理解
幅頻響應是探討頻率與其幅度的關系,一個信號通常包含很多頻率,通過某版電路時,不權同頻率所獲得的增益(或衰減)是不同的,要探討的就是要如何避免或者降低這些不一致所造成的影響;
而相頻響應,則是探討不同頻率通過某電路時所造成的相位偏移問題,
❹ 大學電路分析基礎中的激勵和響應是什麼
電路中的激勵是指無論是電能的傳輸和轉換電路,還是信號的傳遞和變換電專路,其中電源屬或信號源向電路輸入的電壓和電流起推動電路工作的作用。
電路中的響應是指激勵在電路中各部分引起的電壓和電流的輸出,也稱記憶函數。系統的響應除了激勵所引起外,系統內部的「初始狀態」也可以引起系統的響應。
在「連續」系統下,系統的初始狀態往往由其內部的「儲能元件」所提供,例如電路中電容器可以儲藏電場能量,電感線圈可以儲存磁場能量等。
通信信道會對經過的信號產生作用(例如減弱、增強,改變頻率等),不同的信道作用效果不一,例如沖擊響應,當輸入一個單位脈沖信號時,信道輸出端的響應即為輸出信號。
例如,交換機等響應是指MSC收到來自對端設備的消息後,經過響應和處理,再發出信令消息的過程。而無線側等響應是指無線設備收到來自MSC的消息後,經過響應和處理,再給MSC返回響應消息的過程。
❺ 電路的一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跟全響應 零狀態響應有什麼區別
零狀態是起始電壓和電流都為0。零輸入就沒有電壓和電流輸入
❻ 如何理解電路的激勵和響應
可以設想一個電路,原本沒有電源,加進去一個電源的話,產生電壓,這就是激勵。而這個電路里的某一個電阻原本兩端電壓為零,加入電源後,產生了電壓就是響應。
❼ 求電路的響應
設有電流 i 順時針從 Us1流向 a 點, 已知 Uab=8v, iR=0.2A, R = (8-4)/0.2=20歐, 最右10歐兩端電壓一樣 = 8v,流入其電流 i1=8/10=0.8A, 流入a點電內流=流出, i+4A=0.8+0.2,i =-3A; i2=1A + iR +i1 = 1+0.2+0.8=2A, i+i3+1A=0,-3A+i3+1A=。容
❽ 電路零輸入響應的性質為,謝謝
解:R=5Ω,來L=2mH=0.002H,C=3μF=0.000003F。自
L/C=0.002/0.000003=2000/3。
2√(L/C)=2×√(2000/3)=51.64。
所以:R<2×√(L/C),因此電路為振盪放電過程,二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為欠阻尼,選擇:C。
❾ 根據三要素法算電路的全響應
三要素法求全響應,考驗
❿ 一階電路的零狀態響應和零輸入響應有何區別
零輸入響應是僅由電容元件的初始狀態響應,實質是RC電路的放電過程;
零狀態響應僅由電源激勵所產生的電路響應,實質是RC電路的充電過程。
相同之處:都是求t>=0時電容電壓Uc的變化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