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郵通信工程考研有哪些專業課考試
通信原理 信號與系統 綜合考試
通原用北郵的教材
信號用高教鄭君里的那本
『貳』 北京郵電大學通信工程考哪些課程
http://grs.bupt.e.cn/zsgz/zsjz/02_2.htm
專業目錄說明·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院所、專業、研究方向
招生人數
招生導師
考試科目
備注
001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727
其中全日制專業學位招生人數為160
081001 通信與信息系統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03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專業基礎綜合
01無線信號處理與網路
王文博、靳浩、郭文彬、紀曉東、胡春靜、全慶一、彭木根、鄭侃、吳湛擊、趙慧、孫少凡、蔣華、李景春、吳廣穎、孫震強、陳運清
02寬頻無線移動通信系統新理論及技術
張平、劉寶玲、張建華、王瑩、陶小峰、田輝、李立華、康桂霞、馮志勇、崔琪楣、唐曉晟、姜軍、張治
專業課可選802電子電路
03寬頻無線移動通信、下一代網路及信息處理
溫向明、武穆清、劉勇、廖青、徐春秀、苗建松、陳德榮、陳自清、張成良
04寬頻通信系統與網路技術
紀越峰、陸月明、孫詠梅、田慧平、喬耀軍、王宏祥、李慧
05移動通信
桑林、楊大成、楊鴻文、常永宇、張欣、王亞峰、張智江
06下一代網路
劉韻潔、陳建亞、孫禮、王振凱、崔鴻雁、余浩、鄧澤林
07寬頻無線移動通信網路與新技術
曾志民、馮春燕、石晶林、徐強、張同須、朱新寧
08移動通信與寬頻信息網路
劉丹譜、郝建軍、尹長川、羅濤、李劍峰
09移動通信與系統
啜鋼、李廣成、劉辛越
10無線通信與網路、移動通信技術
紀紅、高澤華、孫文生
11光纖接入、無線接入、網路測試
郭志剛、壽國礎、胡怡紅
12無線寬頻通信新技術、信號處理、嵌入式系統
蔣挺、趙成林、陳萍
13移動通信與計算機應用、無線通信理論、無線網路技術
黃小軍、陳佃軍、張陸勇
14數字電視、無線多媒體、移動通信
陳磊、孫松林、蘇放
15多媒體通信、圖像處理與識別
蔡安妮、蘇菲、趙衍運
16多媒體通信、數字電視、多媒體感測器網路
全子一、門愛東、周繼鑫
17移動多媒體信息處理
李紹勝、黃孝建、白金榜
18寬頻移動互聯網技術與應用
王曉平、程衛東
19無線通信新技術
周正、鄒衛霞
20移動互聯網技術與應用、下一代網路安全
紀陽、裘曉峰
21圖像處理、信息安全
景曉軍、李佳
22新一代移動互聯電視手機終端和測試技術研究
樓培德
23寬頻通信
劉培植
24無線通信與電磁兼容
李書芳
25寬頻通信與網路安全
王雷
26數字視頻處理與傳輸、多媒體通信
王海嬰
27通信中的信號處理
劉文京
28嵌入式無線終端設備研究與信息處理
白長清
29移動多媒體通信、嵌入式移動終端
游向東
081002 信號與信息處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03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專業基礎綜合
01數字移動通信與移動網際網路、移動信息安全
周炯盤、田寶玉、林家儒、牛凱、賀志強、羅新龍
02移動通信網與無線通信新技術
周炯盤、呂鐵軍、張惠民、靳東濱、蘇駟希、吳曉非、張琳、劉雨
03 Web多媒體搜索與挖掘、網路智能信息處理
郭軍、藺志青、張洪剛、劉剛、徐蔚然、張彬、張闖、楊文川、劉瑞芳、陳光、張學紅、包秀國
外國語可選203日語
04寬頻IP網路
雷振明、何剛、周文莉、楊潔
05多媒體信息處理、數字媒體技術
李學明、別紅霞、魏芳
06寬頻移動通信與網路融合
王曉湘、王玉良
07移動通信、軟體無線電、嵌入式系統設計
趙振綱、郭莉
08電視節目內容的多媒體音視頻分類、檢索與推薦
董遠
09無線寬頻通信
呂旌陽
10無線通信、網路測試、移動定位、網路規劃優化
袁超偉
11未來移動通信
李道本
110503 軍事通信學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301數學一④803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專業基礎綜合
01軍事通信網路
王文博
02模式識別、信息安全
景曉軍
03軍事無線通信
周正、宋琦軍
04電磁兼容
李書芳
430109 電子與通信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4英語二③302數學二④801通信原理或804信號與系統
本專業為全日制專業學位招生專業
01 Web多媒體搜索與挖掘,網路智能信息處理
郭軍、藺志青、張洪剛、劉剛、徐蔚然、張闖、陳光、劉瑞芳、董遠、楊文川、張彬
02無線信號處理與網路
王文博、郭文彬、全慶一、胡春靜、紀曉東、靳浩、彭木根、鄭侃、趙慧、吳湛擊
03寬頻通信系統與網路技術
紀越峰、陸月明、喬耀軍、孫詠梅、田慧平、王宏祥、李慧
04寬頻無線移動通信系統新理論及技術
張建華、康桂霞、田輝、崔琪楣、張治、唐曉晟、姜軍
05移動通信
楊大成、楊鴻文、常永宇、桑林、王亞峰、張欣
06面向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應用研究與開發
呂鐵軍、蘇駟希、吳曉非、張琳、劉雨
07寬頻無線通信技術
李劍峰、劉丹譜、尹長川、郝建軍、羅濤
08寬頻無線移動通信、下一代網路及信息處理
武穆清、徐春秀、廖青、苗建松、溫向明
09下一代接入網路與測試,移動互聯網與智能終端
郭志剛、壽國礎、胡怡紅
10多媒體信息處理與傳輸
李學明、別紅霞、魏芳
11下一代網路
陳建亞、王振凱、崔鴻雁
12寬頻無線移動通信網路
馮春燕、曾志民、朱新寧
13多媒體通信、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
蔡安妮、蘇菲、趙衍運
14寬頻移動通信與網路融合
王曉湘、王玉良
15數字移動通信與移動網際網路、移動信息安全
牛凱、賀志強
16移動通信,軟體無線電,嵌入式系統設計
郭莉、趙振綱
17無線通信新技術
周正、鄒衛霞
18無線通信及信號處理
陳萍、趙成林
19移動互聯網應用與技術,網路安全
紀陽、裘曉峰
20移動多媒體通信
黃孝建、李紹勝
21移動通信理論與技術
啜鋼
22無線信號處理
呂旌陽
23無線通信與網路
紀紅
24無線通信與計算機應用
孫文生
25移動通信與互聯網
高澤華
26移動通信技術、無線網路規劃與優化
袁超偉
27數字電視手機終端和系統測試,移動信息化和移動數字媒體藝術與技術
樓培德
28寬頻通信
劉培植
29無線通信(側重網路優化與規劃,無線頻譜管理及分配新技術技術)與電磁兼容
李書芳
30網路技術與無線接入
孫禮
31寬頻無線通信新技術
蔣挺
32無線寬頻通信技術
張陸勇
33移動通信與計算機應用
黃小軍
34圖像處理、信息安全
景曉軍
35無線多媒體通信與信號處理、嵌入式系統
孫松林
36移動通信與網路融合
蘇放
37多媒體通信與網路安全
王雷
38多媒體信息處理與通信
王海嬰
39數字電視,網路視頻,數字圖像處理
門愛東
40移動多媒體通信、嵌入式無線終端
游向東
41多媒體信息處理及通信中的信號處理
劉文京
42無線通信技術與系統
白長清
『叄』 韓娟的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
2000年月-2004年7月,北京郵電大學,通信工程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2004年9月-2009年6月,北京郵電大學,電路與系統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2009年6月-2012年10月,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2012年10月至今,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 [1] Juan Han, Qiuju Wang, Wei Ren, Shan Tan, Jinglin Shi, 「A Simplified MMSE PSIC MIMO Detector for Turbo Receivers」 ,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in China (Chinacom12), Kunming, China, August 2012; Best Paper Award;[2] Juan Han, Xiaofeng Tao, Ping Zhang, 「SER bound for ordered ZF-SIC receiver in M-QAM MIMO System」 , 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2010 Vol. 17 (1): 51-55;[3] Juan Han, Qimei Cui, Xiaofeng Tao, Ping Zhang, 「MMSE PSIC MIMO detector for iterative process」, The 15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Mobicom 2009), Beijing, China, September 20th-25th, 2009;[4] Juan Han, Xiaofeng Tao, Ping Zhang, 「Lower Bound of BER in M-QAM MIMO System with Ordered ZF-SIC Receiver」, IEEE 69th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09-spring),), Barcelona, Spain, April 26th-29th, 2009;[5] Juan Han, Xiaofeng Tao, Ping Zhang, 「Simplified SINR-Based User Pairing Scheling for Virtual MIMO」, IEEE 69th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09-spring),), Barcelona, Spain, April 26th-29th, 2009;[6] Juan Han, Xiaofeng Tao, Bo Tan, 「Adaptive Turbo Receiver with Improved MIMO Detector for AMC MIMO Systems,」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in China (Chinacom』08), Hangzhou, China, August 2008, 25-27, pp. 1086-1089;[7] Juan Han, Xiaofeng Tao, Bo Tan, 「Novel Hybrid BICM Scheme with MIMO-Turbo Receiver,」 3rd China-Ire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CIICT』08), Beijing, China, September 2008, 26-28, pp.539-542;[8] Ping Zhang, Juan Han, 「Gbi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3rd Triangle Symposium on Advanced ICT (TriSAI』08),Korea,Oct. 2008;[9] Yanchao Hu, Juan Han, Shan Tang, et al, A Method of PRACH Detection Threshold Setting in LTE TDD Femtocell System,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in China (Chinacom12), Kunming, China, August 2012;[10] Jin Xu, Jing Zhang, Juan Han, Xiaofeng Tao, Lihua Li, Ping Zhang, 「Multi-user joint Doppler spread estimation in generalized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IEEE 66th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07-fall), Baltimore, USA, Sept.30-Oct.3, 2007, pp: 735-739;[11] Jin Xu, Xiaofeng Tao, Jing Zhang, Juan Han, Ping Zhang, 「Iterative Multi-User Doppler Shift Estimation based on Distributed Cellular Network,」 IEEE 1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ersonal, Indoor and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PIMRC』07), 3-7 Sept. 2007, pp. 1-5;[12] 徐瑨,陶小峰,張靜,韓娟,張平,「MIMO系統中基於野值剔除的最大多普勒頻移估計」,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第30卷,第1期,2007年2月,pp. 53-57;[13] 尤明厚,陶小峰,張平,韓娟,徐瑨,李立華,「一種新穎的低復雜度MIMO-BICM迭代接收機設計,」電子學報,第35卷,第6A期,2007年6月,pp. 127-130 。
『肆』 北郵信通院2011年的招生簡章網址我打不開,麻煩誰幫我復制下
801通信原理
一、 考試內容
1.預備知識
希爾伯特變換、解析信號、頻帶信號與帶通系統、隨機信號的功率譜分析、窄帶平穩高斯過程。
2.模擬調制
DSB-SC、AM、SSB、VSB、FM的基本原理、頻譜分析、抗雜訊性能分析。
3.數字基帶傳輸
掌握:數字基帶基帶信號,PAM信號的功率譜密度分析;數字基帶信號的接收,匹配濾波器,誤碼率分析;碼間干擾的概念,奈奎斯特准則,升餘弦滾降,最佳基帶系統,眼圖;
了解:均衡的基本原理,線路碼型的作用和編碼規則,部分響應系統,符號同步演算法的基本原理。
4.數字信號的頻帶傳輸
信號空間及最佳接收理論,各類數字調制(包括OOK、2FSK、PSK、2DPSK,QPSK、DQPSK、OQPSK、MASK、MPSK、MQAM)的基本原理、頻譜分析、誤碼性能分析,載波同步的基本原理。
5.信源及信源編碼
掌握:信息熵、互信息;哈夫曼編碼;量化(量化的概念、量化信噪比、均勻量化)
了解:對數壓擴,A率13折線編碼、TDM;
6.信道及信道容量
掌握:信道容量(二元無記憶對稱信道、AWGN信道)的分析計算;
了解:多徑衰落方面的概念(平衰落和頻率選擇性衰落、時延擴展、相干帶寬、多普勒擴展、相干時間)
7.信道編碼
信道編碼的基本概念,糾錯檢錯、漢明距
線性分組碼,循環碼、CRC;
卷積碼的編碼和Viterbi解碼;
8.擴頻通信及多址通信
沃爾什碼及其性質;
m序列的產生及其性質,m序列的自相關特性 ;
擴頻通信、DS-CDMA及多址技術、擾碼;
二、參考教材
《通信原理》,第3版,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8,周炯?等編著。
802 電子電路
模擬部分
一、 考試要求
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模擬電子技術的基本概念、基本電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並能靈活應用於實際,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考試內容
1、了解PN結及其特性;掌握常用二極體、雙極型晶體管及場效應管的特性和主要參數。
2、掌握雙極型晶體管組成的三種基本組態電路的特點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場效應管放大電路。
3、了解多級放大電路的常用耦合方式,掌握多級放大電路的特點及分析方法。
4、掌握集成運放的基本組成、工作特點、內部典型電路及主要技術指標。
5、了解頻率響應的基本概念及波特圖;掌握雙極型晶體管及場效應管的高頻等效模型;了解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
6、掌握反饋的基本概念、判斷方法、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及深度負反饋放大電路的分析方法;了解負反饋放大電路的穩定性問題。
7、掌握運放工作在線性區的特點及由集成運放組成的基本運算電路;了解有源濾波電路及其它放大電路。
8、掌握正弦波振盪電路的原理及組成;掌握電壓比較器、三角波(矩形波)發生器的電路組成和工作原理。
9、了解功率放大電路的特點及集成功率放大電路的應用,掌握互補功率放大電路。
10、 了解直流穩壓電源的原理,掌握整流、濾波及穩壓電路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三、 試卷結構
1、考試時間:1.5小時;滿分:75分
2、題目類型:填空、選擇、簡答、計算(包括簡單設計)及讀圖題。
數字部分
一、考試要求
掌握數字邏輯電路的基本概念和中小規模邏輯器件的工作原理,掌握數字邏輯電路的分析和設計方法。具備分析常用數字電路邏輯功能的能力,能使用中小規模器件和可編程邏輯器件進行邏輯設計的能力。
二、考試內容
1、數制和編碼及邏輯代數基礎
1)各種數制之間的互相轉換及BCD編碼
2)邏輯代數的基本定理
3)邏輯函數的表示方法
4)邏輯函數的公式法和卡諾圖法化簡
2、門電路
1)TTL門、CMOS門(含OC門、OD門和三態門)的內部電路邏輯分析
2)TTL門、CMOS門(含OC門、OD門和三態門)的靜態輸入、輸出特性
3、組合邏輯電路
1)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設計
2)常用中規模組合邏輯晶元(編碼器、解碼器、數據選擇器、加法器)的功能、使用
3)競爭冒險(包括邏輯冒險和功能冒險)現象和產生原因,掌握判斷方法和消除方法
4、觸發器
1)觸發器的狀態方程、動作特點
2) 不同觸發器之間的轉換
5、時序邏輯電路
1)中、小規模同步時序電路的分析
2)常用時序電路(計數器、移位寄存器、序列信號發生器、順序脈沖發生器)晶元的分析與設計
3)常用同步時序電路的設計
4)狀態機(復雜時序邏輯)電路的設計
6、半導體存儲器與可編程邏輯器件
1)ROM、RAM、FPLA、PAL、GAL、EPLD、CPLD、FPGA 的結構特點
2)用存儲器設計組合邏輯電路
7、數-模和模-數轉換
1)D/A、A/D的轉換精度與轉換速度
2)權電阻型和倒T電阻網路型D/A工作原理
3)並聯比較型、反饋比較型A/D工作原理
三、試卷結構
考試時間:1.5小時; 滿分:75分
題目類型:填空與選擇題、判斷題、分析題、設計題
803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專業基礎綜合
通信原理部分(約佔60%)
一、 考試內容
1.預備知識
希爾伯特變換、解析信號、頻帶信號與帶通系統、隨機信號的功率譜分析、窄帶平穩高斯過程。
2.模擬調制
DSB-SC、AM、SSB、VSB、FM的基本原理、頻譜分析、抗雜訊性能分析。
3.數字基帶傳輸
掌握:數字基帶基帶信號,PAM信號的功率譜密度分析;數字基帶信號的接收,匹配濾波器,誤碼率分析;碼間干擾的概念,奈奎斯特准則,升餘弦滾降,最佳基帶系統,眼圖;
了解:均衡的基本原理,線路碼型的作用和編碼規則,部分響應系統,符號同步演算法的基本原理。
4.數字信號的頻帶傳輸
信號空間及最佳接收理論,各類數字調制(包括OOK、2FSK、PSK、2DPSK,QPSK、DQPSK、OQPSK、MASK、MPSK、MQAM)的基本原理、頻譜分析、誤碼性能分析,載波同步的基本原理。
5.信源及信源編碼
掌握:信息熵、互信息;哈夫曼編碼;量化(量化的概念、量化信噪比、均勻量化)
了解:對數壓擴,A率13折線編碼、TDM;
6.信道及信道容量
掌握:信道容量(二元無記憶對稱信道、AWGN信道)的分析計算;
了解:多徑衰落方面的概念(平衰落和頻率選擇性衰落、時延擴展、相干帶寬、多普勒擴展、相干時間)
7.信道編碼
信道編碼的基本概念,糾錯檢錯、漢明距
線性分組碼,循環碼、CRC;
卷積碼的編碼和Viterbi解碼;
8.擴頻通信及多址通信
沃爾什碼及其性質;
m序列的產生及其性質,m序列的自相關特性 ;
擴頻通信、DS-CDMA及多址技術、擾碼;
二、參考教材
《通信原理》,第3版,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8,周炯?等編著。
信號與系統部分(約佔40%)
一、 考試內容
1、 緒論
信號與系統概念,信號的描述、分類和典型信號,
信號運算,奇異信號,信號的分解
系統的模型及其分類,線性時不變系統,系統分析方法。
2、 連續時間系統的時域分析
微分方程式的建立、求解,起始點的 跳變,
零輸入響應和零狀態響應,
系統沖激響應求法,利用卷積求系統的零狀態響應,
卷積的圖解法,卷積的性質。
3、 傅里葉變換
周期信號的傅里葉級數,頻譜結構和頻帶寬度,
傅里葉變換---頻譜密度函數,
傅里葉變換的性質,周期信號的傅里葉變換,
抽樣信號的傅里葉變換,時域抽樣定理。
4、 連續時間系統的s域分析
拉氏變換的定義,拉氏變換的性質,復頻域分析法,
系統函數H(s),系統的零、極點分布決定系統的時域、頻率特性,
線性系統的穩定性。
5、 傅里葉變換應用於通信系統
掌握:利用系統函數求響應,無失真傳輸,理想低通濾波器,從抽樣信號恢復連續時間信號
了解:利用希爾伯特變換研究系統函數的約束特性、頻分復用、時分復用。
6、 信號的矢量空間分析
掌握:矢量正交分解,信號正交分解,復變函數的正交特性,
任意信號在完備正交函數系中的表示法,帕塞瓦爾定理,能量信號與功率信號,信號通過線性系統的能量譜和功率譜,
了解:相關系數與相關函數,相關與卷積比較,相關定理,匹配濾波器。
7、 離散時間系統的時域分析
常用的典型離散時間信號,系統框圖與差分方程,
常系數線性差分方程的求解,
離散時間系統的單位樣值響應,離散卷積。
8、 離散時間系統的Z域分析
z變換定義、性質,典型序列的z變換,
利用z變換解差分方程,
離散系統的系統函數H(z)定義,
系統函數的零、極點對系統特性的影響,
離散時間系統的頻率響應特性。
9、 系統的狀態變數分析
信號流圖,連續時間系統狀態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三、 參考書目
《信號與系統》(第2版上、下冊)鄭君里 2000年5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下冊涉及第七章、第八章和第十一章。
804 信號與系統
一.考試要求
1. 掌握確定性信號的時域變換特性和奇異信號的特點,系統零輸入響應、零狀態響應和全響應的概念,沖激響應的概念和求解,利用卷積積分求系統零狀態響應的方法和物理意義。
2. 理解信號正交分解;掌握周期信號和非周期信號的頻譜及其特點,重點掌握傅里葉變換及其主要性質,了解在通信系統中的應用,熟悉連續系統的頻域分析方法。
3. 掌握單邊拉氏變換及其主要性質,熟悉連續時間系統的復頻域分析方法,重點理解系統函數的概念和由系統函數分析系統的特性。
4. 熟練掌握典型離散信號及其表示;熟悉建立差分方程的過程;z 變換的概念和典型信號的z 變換,利用z變換求解離散系統的差分方程的方法。重點掌握離散時間系統的單位樣值響應;利用卷積和求系統的零狀態響應方法;離散時間系統的系統函數和離散時間系統的頻率響應特性。
5. 系統的狀態變數分析的概念及連續時間系統的狀態方程時域解法。
二.考試內容
1.緒論
信號與系統概念,信號的描述、分類和典型信號,
信號運算,奇異信號,信號的分解
系統的模型及其分類,線性時不變系統,系統分析方法。
2.連續時間系統的時域分析
微分方程式的建立、求解,起始點的 跳變,
零輸入響應和零狀態響應,
系統沖激響應求法,利用卷積求系統的零狀態響應,
卷積的圖解法,卷積的性質。
3.傅里葉變換
周期信號的傅里葉級數,頻譜結構和頻帶寬度,
傅里葉變換---頻譜密度函數,
傅里葉變換的性質,周期信號的傅里葉變換,
抽樣信號的傅里葉變換,時域抽樣定理。
4.連續時間系統的s域分析
拉氏變換的定義,拉氏變換的性質,復頻域分析法,拉氏逆變換
系統函數H(s),系統的零極點分布決定系統的時域、頻率特性,
線性系統的穩定性。
5.傅里葉變換應用於通信系統
利用系統函數求響應,無失真傳輸,理想低通濾波器,帶通濾波器,調制與解調
希爾伯特變換的定義,利用希爾伯特變換研究系統函數的約束特性,
從抽樣信號恢復連續時間信號,頻分復用與時分復用,PCM信號
6.信號的矢量空間分析
矢量正交分解,信號正交分解
任意信號在完備正交函數系中的表示法,
帕塞瓦爾定理,能量信號與功率信號,能量譜與功率譜,
相關系數與相關函數,相關與卷積比較,相關定理。
7.離散時間系統的時域分析
常用的典型離散時間信號,系統框圖與差分方程,
常系數線性差分方程的求解,
離散時間系統的單位樣值響應,離散量的卷積、
8.離散時間系統的Z域分析
z變換定義、性質,典型序列的z變換,z逆變換
利用z變換解差分方程,
離散系統的系統函數H(z)定義,
系統函數的零極點對系統特性的影響,
離散時間系統的頻率響應特性。
9.系統的狀態變數分析
信號流圖,連續時間系統狀態方程的建立,
連續時間系統狀態方程的求解。
三、試卷結構
可以有以下題型 填空、判斷、選擇、畫圖、計算、證明
沒有你說的招生簡章啊 !
『伍』 有沒有模擬信號調理電路方面的書籍推薦一下,最好是經典的
日本人 鈴木雅臣的 兩本 晶體管電路設計(上下)
還有就是模電基礎知識 電路原理(羅偉雄翻譯,很好理解比國內的書實在強的太多)
李立華 翻譯的 模擬電子技術 比國產高校用的要好很多,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