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器電路 > 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

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

發布時間:2022-02-02 05:01:55

A. 電子管 晶體管 集成電路的區別

電子管一般是玻璃管封裝,耗電量大,陽極電壓高,靈活應用性高,體積大。現已被淘汰,版但電子愛好權者仍有應用。
晶體管有塑料封裝和金屬封裝,耗電量小,電壓可高可低,靈活應用性高,體積小。現仍在應用。
集成電路一般是塑料封裝,耗電量更小,電壓低,靈活應用性低,體積小。配合晶體管和其他電子元件被大量應用。

B. 電子管和晶體管的區別

電子管和晶體管的區別如下:

1、定義不同

電子管:電子管,是一種最早期的電信號放大器件。被封閉在玻璃容器(一般為玻璃管)中的陰極電子發射部分、控制柵極、加速柵極、陽極(屏極)引線被焊在管基上。利用電場對真空中的控制柵極注入電子調制信號,並在陽極獲得對信號放大或反饋振盪後的不同參數信號數據。

早期應用於電視機、收音機擴音機等電子產品中,近年來逐漸被半導體材料製作的放大器和集成電路取代,但目前在一些高保真的音響器材中,仍然使用低雜訊、穩定系數高的電子管作為音頻功率放大器件(香港人稱使用電子管功率放大器為「膽機」)。

晶體管:晶體管(transistor)是一種固體半導體器件,具有檢波、整流、放大、開關、穩壓、信號調制等多種功能。晶體管作為一種可變電流開關,能夠基於輸入電壓控制輸出電流。

與普通機械開關(如Relay、switch)不同,晶體管利用電訊號來控制自身的開合,而且開關速度可以非常快,實驗室中的切換速度可達100GHz以上。

2、發展歷史不同

電子管:1883年,發明大王托馬斯·愛迪生正在為尋找電燈泡最佳燈絲材料,曾做過一個小小的實驗。

1904年,世界上第一隻電子二極體在英國物理學家弗萊明的手下誕生了,這使愛迪生效應具有了實用價值。弗萊明也為此獲得了這項發明的專利權。

1906年,美國發明家德福雷斯特(De Forest Lee),在二極體的燈絲和板極之間巧妙地加了一個柵板,從而發明了第一隻真空三極體。

1947年,美國物理學家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頓三人合作發明了晶體管——一種三個支點的半導體固體元件。

晶體管:1947年12月,美國貝爾實驗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頓組成的研究小組,研製出一種點接觸型的鍺晶體管。

1945年秋天,貝爾實驗室成立了以肖克萊為首的半導體研究小組,成員有布拉頓、巴丁等人。

1950年,第一隻「PN結型晶體管」問世了,它的性能與肖克萊原來設想的完全一致。今天的晶體管,大部分仍是這種PN結型晶體管。

1956年,肖克利、巴丁、布拉頓三人,因發明晶體管同時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3、組成不同

電子管:陰極:陰極是用來放射電子的部件, 分為氧化物陰極和碳化釷鎢陰極。柵極:電子管的柵極根據它們在管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分為一柵、二柵, 有時也稱為控制柵、簾柵。陽極:陽極是收集陰極發射出來的大部分電子的電極。

晶體管:晶體管有三個極:雙極性晶體管的三個極,分別由N型跟P型組成發射極(Emitter)、基極(Base) 和集電極(Collector);場效應晶體管的三個極,分別是源極(Source)、柵極(Gate)和漏極(Drain)。

C. 第三代計算機邏輯元器件採用的是A晶體管B電子管C集成電路D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C
第一代是電子管,
第二代是晶體管
第三代是集成電路(實際上是中小規模集成電路)
第四代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D. 從電子管到晶體管到集成電路的發展體現在哪兒

體現在電子產品的體積越來越小,耗電越來越小

E. 什麼是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

電子管是一種在氣密性封閉容器(一般為玻璃管)中產生電流傳導,利用電場對真空中的電子流的作用以獲得信號放大或振盪的電子器件。早期應用於電視機、收音機擴音機等電子產品中,近年來逐漸被晶體管和集成電路所取代,但目前在一些高保真音響器材中,仍然使用電子管作為音頻功率放大器件。
晶體管(transistor)是一種固體半導體器件,可以用於檢波、整流、放大、開關、穩壓、信號調制[1]和許多其它功能。晶體管作為一種可變開關,基於輸入的電壓,控制流出的電流,因此晶體管可做為電流的開關,和一般機械開關(如Relay、switch)不同處在於晶體管是利用電訊號來控制,而且開關速度可以非常之快,在實驗室中的切換速度可達100GHz以上。
集成電路板是採用半導體製作工藝,在一塊較小的單晶矽片上製作上許多晶體管及電阻器、電容器等元器件,並按照多層布線或遂道布線的方法將元器件組合成完整的電子電路。它在電路中用字母「IC」(也有用文字元號「N」等)表示。

F. 電子管和晶體管的工作原理分別是什麼,哪一個更優秀

將一支電子管拆開之後,繪於附圖之中,從圖可知,當點亮燈絲,燈絲溫度逐漸升高,雖然是真空狀態,但燈絲溫度以輻射熱的方式傳導至陰極金屬板上,等到陰極金屬板溫度達到電子游離的溫度時,電子就會從金屬板飛奔而出。此時在電子是帶負電的,在屏極加上正電壓,電子就會受到吸引而朝屏極金屬板飛過去,穿過柵極而形成一電子流。柵極猶如一個開關,當柵極不帶電時,電子流會穩定的穿過柵極到達屏極,當在柵極上加入正電壓,對於電子是吸引作用,可以增強電子流動的速度與動力;反之在柵極上加入負電壓,同性相斥的原理電子必須繞道才能到達屏極,若柵極的結構龐大,則電子流有可能全數被阻隔。 $ h7 L9 ?3 M% A& |! G 0 ^- [8 ^$ H0 X! l- p1 k* W7 q 利用柵極可以輕易控制電子流的流量,將輸入訊號連接在柵極上,並且加入適當的偏壓,並且在屏極串上一個電阻,藉此即可達到訊號放大的目的。電子管也與晶體管一樣,具有多種放大形式(事實上,晶體管的放大形式是從電子管延伸過來的應用),結合不同的電子材料如電阻、電感、變壓器以及電容等,就可以創造出千變萬化的電子產品。 E9 `% G9 T A5 {$ d 觀察電子管的管壁內部可以看到一塊類似水銀的薄膜黏附在玻璃壁上,這是延長電子管壽命的設計。除了極少部份低壓電子管外(並非指工作電壓低,而是指電子管內部存在低壓氣體),大部分的電子管必須抽真空才能正常工作。電子管的接腳為金屬腳,雖然以玻璃封裝,但玻璃與金屬接腳之間仍然有漏氣的機會。玻璃管內的金屬蒸鍍物(即消氣劑),會與氣體進行作用,它存在的目的就在於吸收氣體,以維持電子管內部的真空度。這一層薄薄的金屬物氧化之後,會變成白色,表示電子管已經漏氣不行了,所以若打破電子管時,這一層蒸鍍物質也會變成白色,因此購買老電子管時,也要注意蒸鍍物的情況,像水銀一樣的為佳,若開始蒼白、剝落時,就表示這支電子管已經邁入老年了。 晶體管是用半導體材料組成的PN結構成幾個電極,製成二極體、三極體、可控硅等管子,基本就是小信號控制電子運動控制大信號。它不需加熱,可以製成很小體積的晶體管,是集成電路的基本構成電路。筆記本是大規模集成電路製成,可以說是晶體管,但不是單個的晶體管。 晶體管和電子管不能說誰更優秀,晶體管雖說功能強大、發展快速、小巧、省電,但高頻、高壓和一些特殊場合還不能替代電子管的功能,就是互相不能完全取代。

G. 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四個階段的電腦的特點

從電子管到超大規模 一是體積減小,發熱用電量都減少。遠行速度加快。 更容易製造。

H. 電子管是什麼,是不是就是電燈泡。晶體管又是什麼,集成電路又是什麼東西。

電子管就是一個特殊的燈泡,不過除燈絲以外,還有幾個「極」,裡面的燈絲與極都有連線與各自的管腳相連。最簡單的電子管是二極體,它有兩個極(陰極和陽極,有的燈絲還兼作陰極),陰極有發射電子的作用,陽極有接收電子的作用,並有單向導電的特性,可用作整流和檢波。增加一個柵極就成了三極體,柵極能控制電流,柵極上很小的電流變化,能引起陽極很大的電流變化,所以,三極體有放大作用。當然還有多極管,它是在三極體內增加了一個或幾個網柵(稱為控制柵),主要是增加控製作用。晶體管是一種半導體器件,晶體二極體有負極和正極(相當於電子二極體的陰極和陽極),作用與電子管三極體相同;晶體三極體有三個極:集電極、基極、發射極(分別對應於電子管的陽極、柵極和陰極),主要用於放大電路和開關電路。晶體管的體積已比電子管縮小了許多許多,當年用電子管做的有幾間屋子大的計算機,用晶體管已縮小為幾個機櫃了。集成電路是把由晶體管、電阻、電容等等器件組成的電路做到一個模塊內,稱為集成塊。隨著科技的發展,集成塊的體積越來越小,包含的電路越來越多。所以計算機又由幾個機櫃的大小,縮小成一個機箱或「筆記本」,甚至更小,而且,功能還擴大了許多許多。

I. 誰能告訴我電子管和晶體管有什麼區別

這位朋友我詳細為你介紹電子管與晶體管的區別? 一、電子管一般有三個極,一個陰極(K)用來發射電子,一個陽極(A)用來吸收陰極所發射的電子,一個柵極(G)用來控制流到陽極的電子流量.陰極發射電子的基本條件是:陰極本身必須具有相當的熱量,陰極又分兩種,一種是直熱式,它是由電流直接通過陰極使陰極發熱而發射電子;另一種稱旁熱式陰極,其結構一般是一個空心金屬管,管內裝有繞成螺線形的燈絲,加上燈絲電壓使燈絲發熱從而使陰極發熱而發射電子,現在日常用的多半是這種電子管(如圖所示).由陰極發射出來的電子穿過柵極金屬絲間的空隙而達到陽極,由於柵極比陽極離陰極近得多,因而改變柵極電位對陽極電流的影響比改變陽極電壓時大得多,這就是三極體的放大作用.換句話說就是柵極電壓對陽極電流的控製作用.我們用一個參數稱跨導(S)來表示.另外還有一個參數μ來描述電子管的放大系數,它的意義是說明了柵極電壓控制陽流的能力比陽極電壓對陽流的作用大多少倍. www.ShareDIY.net 為了提高電子管的放大系數,在三極體的陽極和控制柵極之間另外加入一個柵極稱之為簾柵極,而構成四極管,由於簾柵極具有比陰極高很多的正電壓,因此也是一個能力很強的加速電極,它使得電子以更高的速度迅速到達陽極,這樣控制柵極的控製作用變得更為顯著.因此比三極體具有更大的放大系數.但是由於簾柵極對電子的加速作用,高速運動的電子打到陽極,這些高速電子的動能很大,將從陽極上打出所謂二次電子,這些二次電子有些將被簾柵吸收形成簾柵電流,使簾柵電流上升這會導致簾柵電壓的下降,從而導致陽極電流的下降,為此四極管的放大系數受到一定而限制. www.ShareDIY.net 為了解決上述矛盾,在四極管簾柵極外的兩側再加入一對與陰極相連的集射極,由於集射極的電位與陰極相同,所以對電子有排斥作用,使得電子在通過簾柵極之後在集射極的作用下按一定方向前進並形成扁形射束,這扁形電子射束的電子密度很大,從而形成了一個低壓區,從陽極上打出來的二次電子受到這個低壓區的排斥作用而被推回到陽極,從而使簾柵電流大大減少,電子管的放大能力得而加強.這種電子管我們稱為束射四極管,束射四極管不但放大系數較三極體為高,而且其陽極面積較大,允許通過較大的電流,因此現在的功放機常用到它作為功率放大 。 二、什麼是晶體管呢?通俗地說,晶體管是半導體做的固體電子元件.像金銀銅鐵等金屬,它們導電性能好,叫做導體.木材、玻璃、陶瓷、雲母等不易導電,叫做絕緣體.導電性能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物質,就叫半導體.晶體管就是用半導體材料製成的.這類材料最常見的便是鍺和硅兩種. 由於硅晶體管適合高溫工作,可以抵抗大氣影響,在電子工業領域是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從1967年以來,電子測量裝置或者電視攝像機如果不是「晶體管化」的,那麼就別想賣出去一件.輕便收發機,甚至車載的大型發射機也都晶體管化了. 另外,晶體管還特別適合用作開關.它也是第二代計算機的基本元件.人們還常常用硅晶體管製造紅外探測器.就連可將太陽能轉變為電能的電池——太陽能電池也都能用晶體管製造.這種電池是遨遊於太空的人造衛星的必不可少的電源.晶體管這種小型簡便的半導體元件還為縫紉機、電鑽和熒光燈開拓了電子控制的途徑.從1950年至1960年的十年間,世界主要工業國家投入了巨額資金,用於研究、開發與生產晶體管和半導體器件.例如,純凈的鍺或硅半導體,導電性能很差,但加入少量其它元素(稱為雜質)後,導電性能會提高許多.但是要想把定量雜質正確地熔入鍺或硅中,必須在一定的溫度下,通過加熱等方法才能實現.而一旦溫度高於攝氏75度,晶體管就開始失效.為了攻克這一技術難關,美國政府在工業界投資數百萬美元,以開展這項新技術的研製工作.在這樣雄厚的財政資助下,沒過多久,人們便掌握了這種高熔點材料的提純、熔煉和擴散的技術.特別是晶體管在軍事計劃和宇宙航行中的威力日益顯露出來以後,為爭奪電子領域的優勢地位,世界各國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為實現電子設備的小型化,人們不惜成本,紛紛給電子工業以巨大的財政資助. 自從1904年弗萊明發明真空二極體,1906年德福雷斯特發明真空三極體以來,電子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迅速發展起來.但是電子學真正突飛猛進的進步,還應該是從晶體管發明以後開始的.尤其是PN結型晶體管的出現,開辟了電子器件的新紀元,引起了一場電子技術的革命.在短短十餘年的時間里,新興的晶體管工業以不可戰勝的雄心和年輕人那樣無所顧忌的氣勢,迅速取代了電子管工業通過多年奮斗才取得的地位,一躍成為電子技術領域的排頭兵.現代電子技術的基礎誠然,電子管的發明使電子設備發生了革命性變化.但是電子管體大易碎,費電又不可靠.因此,晶體管的問世被譽為本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解決了電子管存在的大部分問題.可是單個晶體管的出現,仍然不能滿足電子技術飛速發展的需要.隨著電子技術應用的不斷推廣和電子產品發展的日趨復雜,電子設備中應用的電子器件越來越多.比如二次世界大戰末出現的B29轟炸機上裝有1千個電子管和1萬多個無線電元件.電子計算機就更不用說了.1960年上市的通用型號計算機有10萬個二極體和2.5萬個晶體管.一個晶體管只能取代一個電子管,極為復雜的電子設備中就可能要用上百萬個晶體管.一個晶體管有3條腿,復雜一些的設備就可能有數百萬個焊接點,稍一不慎,就極有可能出現故障.為確保設備的可靠性,縮小其重量和體積,人們迫切需要在電子技術領域來一次新的突破.1957年蘇聯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這一震驚世界的消息引起了美國朝野的極大震動,它嚴重挫傷了美國人的自尊心和優越感,發達的空間技術是建立在先進的電子技術基礎上的.為奪得空間科技的領先地位,美國政府於1958年成立了國家航空和宇航局,負責軍事和宇航研究,為實現電子設備的小型化和輕量化,投入了天文數字的經費.就是在這種激烈的軍備競賽的刺激下,在已有的晶體管技術的基礎上,一種新興技術誕生了,那就是今天大放異彩的集成電路.有了集成電路,計算機、電視機等與人類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設備不僅體積小了,功能也越來越齊全了,給現代人的工作、學習和娛樂帶來了極大便利.那麼,什麼是集成電路呢?集成電路是在一塊幾平方毫米的極其微小的半導體晶片上,將成千上萬的晶體管、電阻、電容、包括連接線做在一起.真正是立錐之地布千軍.它是材料、元件、晶體管三位一體的有機結合. 三、集成電路的問世是離不開晶體管技術的,沒有晶體管就不會有集成電路.本質上,集成電路是最先進的晶體管——外延平面晶體製造工藝的延續.集成電路設想的提出,同晶體管密切相關.1952年,英國皇家雷達研究所的一位著名科學家達默,在一次會議上曾指出:「隨著晶體管的出現和對半導體的全面研究,現在似乎可以想像,未來電子設備是一種沒有連接線的固體組件.」雖然達默的設想並未付諸實施,但是他為人們的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 後來,一個叫基爾比的美國人步達默的後塵,走上了研究固體組件這條崎嶇的小路.基爾比畢業於伊利諾斯大學電機工程系.1952年一個偶然機會,基爾比參加了貝爾實驗室的晶體管講座.富於創造性的基爾比一下子就被晶體管這個小東西迷住了. 當時,他在一家公司負責一項助聽器研究計劃.心系晶體管的基爾比不由自主地想把晶體管用在助聽器上,他果然獲得了成功.他研究出一種簡便的方法,將晶體管直接安裝在塑料片上,並用陶瓷密封.初步的成功使他對晶體管的興趣與日俱增.為尋求更大的發展,基爾比於1958年5月進入得克薩斯儀器公司.當時,公司正參與美國通信部隊的一項微型組件計劃.基爾比非常希望能在這一計劃中一顯身手.強烈的自尊促使他決心憑自己的智慧和努力進入這一計劃.於是,他常常一個人埋頭在工廠,思考採用半導體製造整個電路的途徑.記不清多少次苦苦思索,多少回實驗,多少次挫折,經過長時間的孤軍奮戰,到1959年,一塊集成電路板終於在基爾比的手中誕生了.

閱讀全文

與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摩托車鋁合金cnc件怎麼翻新 瀏覽:1000
貼完磁磚裝什麼家電6 瀏覽:866
緬甸花梨傢具是哪個國家的 瀏覽:872
浙江pvc手套廠家電話號碼是多少 瀏覽:100
華碩筆記本北京維修點 瀏覽:799
涪陵空調維修電話附近 瀏覽:247
宜昌工貿家電在哪裡 瀏覽:527
閃修俠龍崗維修點 瀏覽:845
翻新機怎麼變成真機 瀏覽:111
海清家居服 瀏覽:222
防水灑到啞光磚上怎麼辦 瀏覽:869
鐵路護欄翻新用什麼漆價格是多少 瀏覽:495
湘潭華為維修點查詢 瀏覽:623
史密斯熱水器售後維修這行 瀏覽:921
重慶九陽電器售後維修 瀏覽:91
廣州頂級傢具 瀏覽:807
偉威家電維修部怎麼樣 瀏覽:100
本地傢具回收哪裡好 瀏覽:511
電路板補點 瀏覽:973
西藏口碑好的傢具包括哪些 瀏覽: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