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51單片機復位電路中的按鍵復位
【求電路高手指教,我模擬已經通電並充電完成,然而此時按下按鍵,電容被短路,那麼電容放電電流的流向呢?】經過51歐姆電阻回到負端。
【是經過51歐姆電阻嗎?】是的。
【此時出現了類似兩個電源,並且電容作為類電源居然和電阻並聯,這不是不允許嗎?】
那裡說的?
【假設沒有那51歐姆的電阻可以嗎?】瞬間電流大·,對開關按鍵的觸點不利。
【是不是就無法放電了?迴路沒有電阻。】迴路沒有電阻時,瞬間放電電流大。
Ⅱ 急停和復位電路圖
在控制迴路里加裝一個緊停按鈕即可啊。 這個按鈕按下停止,旋轉一下復位。
Ⅲ 單片機上位復位電路與按鍵與上電復位的區別
一、用途不同:
上電復位是為下載程序做准備的,單片機在在上電的前兩個周期(由於電容電壓不能突變,復位端為開始為高電平)檢測是否有程序下載,如果前兩個周期沒有檢測到程序下載信號,逐漸在復位電阻把復位端下拉成低電平後開始運行程序。
按鍵復位是在調試程序或者程序運行不正常時手動復位使程序從新運行的。
二、原理不同:
單片機要復位,本質上是在其RESET腳上保持一定時間的高電平,單片機檢測到這個電平保持時間大於它要求的時間就會自動復位。
上電復位電路是用一個電容與一個電阻串聯組成,電容接VCC,電阻接地,RESET腳接在它們中間,當上電時,電容相當於短路,此時電阻上的電壓等於VCC,經過一段時間後電阻電壓逐漸變小直至為0,只要RC時間選擇合適,就可以用來上電復位。
三、操作不同:
電路圖是上電復位+手動復位。
圖中上電瞬間,電容等效為短路,那麼單片機復位埠接高電平,即進行復位動作,後續時間電容斷開,恢復低電平,單片機復位完成。
手動按鍵接通瞬間,等於再接高電平,那麼單片機復位。松開後低電平,復位動作完成。資料裡面說的按鍵也稱為上電復位也是准確,畢竟包含這個意思:按鍵下去後等於上電得高電平而復位。
(3)復位電路開關擴展閱讀:
復位電路的基本功能是:系統上電時提供復位信號,直至系統電源穩定後,撤銷復位信號。為可靠起見,電源穩定後還要經一定的延時才撤銷復位信號,以防電源開關或電源插頭分-合過程中引起的抖動而影響復位。RC復位電路可以實現上述基本功能,左邊的電路為高電平復位有效,右邊為低電平有效,Sm為手動復位開關,Ch可避免高頻諧波對電路的干擾。
Ⅳ 電腦主板復位電路
1、手動按鈕復位
手動按鈕復位需要人為在復位輸入端RST上加入高電平(圖1)。一般採用的辦法是在RST端和正電源Vcc之間接一個按鈕。當人為按下按鈕時,則Vcc的+5V電平就會直接加到RST端。手動按鈕復位的電路如所示。由於人的動作再快也會使按鈕保持接通達數十毫秒,所以,完全能夠滿足復位的時間要求。
2、上電復位
AT89C51的上電復位電路,只要在RST復位輸入引腳上接一電容至Vcc端,下接一個電阻到地即可。對於CMOS型單片機,由於在RST端內部有一個下拉電阻,故可將外部電阻去掉,而將外接電容減至1uF。上電復位的工作過程是在加電時,復位電路通過電 容加給RST端一個短暫的高電平信號,此高電平信號隨著Vcc對電容的充電過程而逐漸回落,即RST端的高電平持續時間取決於電容的充電時間。為了保證系統能夠可靠地復位,RST端的高電平信號必須維持足夠長的時間。上電時,Vcc的上升時間約為10ms,而振盪器的起振時間取決於振盪頻率,如晶振頻率為10MHz,起振時間為1ms;晶振頻率為1MHz,起振時間則為10ms。復位電路中,當Vcc掉電時,必然會使RST端電壓迅速下降到0V以下,但是,由於內部電路的限製作用,這個負電壓將不會對器件產生損害。另外,在復位期間,埠引腳處於隨機狀態,復位後,系統將埠置為全「l」態。如果系統在上電時得不到有效的復位,則程序計數器PC將得不到一個合適的初值,因此,CPU可能會從一個未被定義的位置開始執行程序。
3、積分型上電復位
常用的上電或開關復位電路如圖3所示。上電後,由於電容C3的充電和反相門的作用,使RST持續一段時間的高電平。當單片機已在運行當中時,按下復位鍵K後松開,也能使RST為一段時間的高電平,從而實現上電或開關復位的操作。
根據實際操作的經驗,下面給出這種復位電路的電容、電阻參考值。
C=1uF,Rl=lk,R2=10k
Ⅳ 51單片機「上電/按鍵復位電路」的按鍵復位原理和其中電容C的作用
開機時,電容器是空的,上電後就對電容充電。
充電電流,在電阻上版形成正電壓,使得RST為高電平,權單片機處於復位狀態。
充電電流逐漸減弱,電阻上電壓逐漸接近於0,RST降為低電平,單片機即開始正常工作。
手動按下SW,對電容放電,電容器裡面又空了。
手鬆開後,電源又對電容充電,再次出現開機時的現象。
Ⅵ 復位電路中四個引腳的開關怎麼接啊
按鍵雖然是四腳,但其實是兩兩連在一起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萬用表測一下電阻,復位電路鏈接如下圖:
Ⅶ 按鍵復位電路中的開關是鎖存的還是非鎖存的
如果鎖住了下次還要多一道動作吧。
Ⅷ 51單片機復位電路原理圖
51單片機復位51單片機的復位電路原理圖很簡單,只需要一個47k電阻,10uf電容,以及一個復位開關即可。電阻接在5v和復位引腳rst上,電容和開關接在rst和地之間。
Ⅸ 復位電路原理圖
(1)復位電路之一。所示是微控制器中的一種實用復位電路。電路中,A105是機芯微控制器集成電路,A101是主軸伺服控制和數字信號處理集成電路, A104是伺服控制集成電路。
微控制器實用復位電路之一
這一電路的工作原理是這樣:在電源接通後,+5 V直流電壓通過電阻R216和電容C128加到集成電路A105的復位信號輸入引腳⑨腳,開機瞬間由於電容C128兩端的電壓不能突變,所以A105的⑨腳上是高電平,隨著+5 V直流電壓對C128充電的進行,⑨腳的電壓下降。
由此可見,加到集成電路A105的復位引腳⑨腳上的復位觸發信號是一個正脈沖。這一正脈沖復位信號經集成電路⑨腳內電路反相處理,使內電路完成復位。
重要提示
這一復位電路在使集成電路A105復位的同時,A1的⑥腳還輸出一個低電平復位脈沖信號,分別加到集成電路A101的復位信號輸入端16腳和集成電路A104的復位信號輸入端①腳,使A101和A104兩個集成電路同時復位。
(2)復位電路之二。所示是微控制器中的另一種實用復位電路。電路中, A1是微控制器集成電路,其42腳是電源引腳,33腳是復位引腳。
這一電路的工作原理是這樣:在電源開關接通後,+5 V直流電壓給集成電路A1的電源引腳42腳供電,當電源開關剛接通時,+5 V 電壓還沒有上升到穩壓二極體VZ1 的擊穿電壓,所以VZ1處於截止狀態,此時VT1管截止,這樣+5 V電源電壓經電阻R3加到VT2管的基極,使VT2管飽和導通,其集電極為低電平,即使集成電路A1的復位引腳33腳為低電平。
實用復位電路之二
隨著 +5 V 電壓升到穩定的 +5 V 後,這一電壓使穩壓二極體VZ1擊穿,導通的VZ1和R1給VT1管的基極加上足夠的直流偏置電壓,使VT1飽和導通,其集電極為低電平,這一低電平加到VT2管的基極,使VT2 管處於截止狀態,這樣+5 V 電壓經電阻R4加到復位引腳33腳上,使33腳為高電平。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在電源開關接通後,復位引腳33腳上的穩定直流電壓的建立滯後一段時間,這就是復位信號,使集成電路A1的內電路復位。
斷電後,電容C1充到的電荷通過二極體VD1放掉,因為在電容C1上的電壓為上正下負,+5 V 端相接於接地,C1 上的充電電壓加到VD1上的是正向偏置電壓,使VD1導通放電,將C1中的電荷放掉,以供下一次開機時能夠起到復位作用。
(3)復位電路之三。所示是微控制器中的另一種實用復位電路。電路中, A1是微控制器集成電路,其41腳是電源引腳, 24腳是復位引腳,VZ002是穩壓二極體,VT002是PNP型三極體。
Ⅹ 什麼是復位開關復位開關和一般開關有什麼區別
復位開關在IC復位腳會自動復位 有一定的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