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COMS與CCD晶元的區別是什麼,各應用在那種場合,優缺點是什麼
不管,CCD 或 CMOS,基本上兩者都是利用矽感光二極體(photodiode)進行光與電的轉換。這種轉換的原理與各位手上具備「太陽電能」電子計算機的「太陽能電池」效應相近,光線越強、電力越強;反之,光線越弱、電力也越弱的道理,將光影像轉換為電子數字信號。
比較 CCD 和 CMOS 的結構,ADC的位置和數量是最大的不同。簡單的說,按我們在上一講「CCD 感光元件的工作原理(上)」中所提之內容。CCD每曝光一次,在快門關閉後進行像素轉移處理,將每一行中每一個像素(pixel)的電荷信號依序傳入「緩沖器」中,由底端的線路引導輸出至 CCD 旁的放大器進行放大,再串聯 ADC 輸出;相對地,CMOS 的設計中每個像素旁就直接連著 ADC(放大兼類比數字信號轉換器),訊號直接放大並轉換成數字信號。
兩者優缺點的比較
CCD CMOS
設計 單一感光器 感光器連接放大器
靈敏度 同樣面積下高 感光開口小,靈敏度低
成本 線路品質影響程度高,成本高 CMOS整合集成,成本低
解析度 連接復雜度低,解析度高 低,新技術高
噪點比 單一放大,噪點低 百萬放大,噪點高
功耗比 需外加電壓,功耗高 直接放大,功耗低
由於構造上的基本差異,我們可以表列出兩者在性能上的表現之不同。CCD的特色在於充分保持信號在傳輸時不失真(專屬通道設計),透過每一個像素集合至單一放大器上再做統一處理,可以保持資料的完整性;CMOS的製程較簡單,沒有專屬通道的設計,因此必須先行放大再整合各個像素的資料。
整體來說,CCD 與 CMOS 兩種設計的應用,反應在成像效果上,形成包括 ISO 感光度、製造成本、解析度、噪點與耗電量等,不同類型的差異:
ISO 感光度差異:由於 CMOS 每個像素包含了放大器與A/D轉換電路,過多的額外設備壓縮單一像素的感光區域的表面積,因此 相同像素下,同樣大小之感光器尺寸,CMOS的感光度會低於CCD。
成本差異:CMOS 應用半導體工業常用的 MOS製程,可以一次整合全部周邊設施於單晶片中,節省加工晶片所需負擔的成本 和良率的損失;相對地 CCD 採用電荷傳遞的方式輸出資訊,必須另闢傳輸通道,如果通道中有一個像素故障(Fail),就會導致一整排的 訊號壅塞,無法傳遞,因此CCD的良率比CMOS低,加上另闢傳輸通道和外加 ADC 等周邊,CCD的製造成本相對高於CMOS。
解析度差異:在第一點「感光度差異」中,由於 CMOS 每個像素的結構比 CCD 復雜,其感光開口不及CCD大, 相對比較相同尺寸的CCD與CMOS感光器時,CCD感光器的解析度通常會優於CMOS。不過,如果跳脫尺寸限制,目前業界的CMOS 感光原件已經可達到1400萬 像素 / 全片幅的設計,CMOS 技術在量率上的優勢可以克服大尺寸感光原件製造上的困難,特別是全片幅 24mm-by-36mm 這樣的大小。
噪點差異:由於CMOS每個感光二極體旁都搭配一個 ADC 放大器,如果以百萬像素計,那麼就需要百萬個以上的 ADC 放大器,雖然是統一製造下的產品,但是每個放大器或多或少都有些微的差異存在,很難達到放大同步的效果,對比單一個放大器的CCD,CMOS最終計算出的噪點就比較多。
耗電量差異:CMOS的影像電荷驅動方式為主動式,感光二極體所產生的電荷會直接由旁邊的電晶體做放大輸出;但CCD卻為被動式, 必須外加電壓讓每個像素中的電荷移動至傳輸通道。而這外加電壓通常需要12伏特(V)以上的水平,因此 CCD 還必須要有更精密的電源線路設計和耐壓強度,高驅動電壓使 CCD 的電量遠高於CMOS。
盡管 CCD 在影像品質等各方面均優於CMOS,但不可否認的CMOS具有低成本、低耗電以及高整合度的特性。
『貳』 如果用來抄PCB線路板,用CIS跟CCD還是好回答得好追加50
CCD對於抄PCB成像肯定是不好的。
所以說CCD板機
這個最重要就是要創新,只有創新才能有新高!
實力和誠信才能決定一個廠家的品質。
華輝視訊,就是太平洋安防市場專業生產CCD板機的廠家,是監控廠家不錯的選擇。
歡迎關注,
華輝視訊CCD板機,更多新品會在近期出現!
『叄』 CCD和CMOS有什麼區別
普通消費級應該選CCD鏡頭,高檔單反相機很多採用CMOS的鏡頭!目前高檔數碼相機選CCD和CMOS做感光元器件的都有啊!!! 說到CCD的尺寸,其實是說感光器件的面積大小,這里就包括了CCD和CMOS。感光器件的面積大小,CCD/CMOS面積越大,捕獲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CCD/CMOS是數碼相機用來感光成像的部件,相當於光學傳統相機中的膠卷。 CCD上感光組件的表面具有儲存電荷的能力,並以矩陣的方式排列。當其表面感受到光線時,會將電荷反應在組件上,整個CCD上的所有感光組件所產生的信號,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畫面。 傳統的照相機膠捲尺寸為35mm,35mm為對角長度,35mm膠卷的感光面積為36 x 24mm。換算到數碼相機,對角長度約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越大。在單反數碼相機中,很多都擁有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例如尼康德D100,CCD/CMOS尺寸面積達到23.7 x 15.6,比起消費級數碼相機要大很多,而佳能的EOS-1Ds的CMOS尺寸為36 x 24mm,達到了35mm的面積,所以成像也相對較好。 現在市面上的消費級數碼相機主要有2/3英寸、1/1.8英寸、1/2.7英寸、1/3.2英寸四種。CCD/CMOS尺寸越大,感光面積越大,成像效果越好。1/1.8英寸的300萬像素相機效果通常好於1/2.7英寸的400萬像素相機(後者的感光面積只有前者的55%)。而相同尺寸的CCD/CMOS像素增加固然是件好事,但這也會導致單個像素的感光面積縮小,有曝光不足的可能。但如果在增加CCD/CMOS像素的同時想維持現有的圖像質量,就必須在至少維持單個像素麵積不減小的基礎上增大CCD/CMOS的總面積。目前更大尺寸CCD/CMOS加工製造比較困難,成本也非常高。因此,CCD/CMOS尺寸較大的數碼相機,價格也較高。感光器件的大小直接影響數碼相機的體積重量。超薄、超輕的數碼相機一般CCD/CMOS尺寸也小,而越專業的數碼相機,CCD/CMOS尺寸也越大。 其實,CCD也有兩種:全幀(full frame)的和隔行(interline)的。這兩種CCD的性能區別非常大。 總的來說,全幀的CCD性能最好。其次是隔行的CCD。CMOS的綜合性能最差。 full frame CCD最突出的優勢是解析度和動態范圍。最弱的地方就是貴,耗電。 CMOS最差的地方是解析度,動態范圍和雜訊。優勢就是便宜,省電。 interline CCD比CMOS強的地方在於雜訊。 總的來說,兩種CCD的顏色還原都比CMOS強。 現在一般的消費級數碼相機,在宣傳上都不說是Full frame CCD還是Interline CCD。當然多數都是後者。專業級的數碼相機,肯定是前者。所以,Full frame CCD 和Interline CCD間的區別,都存在於專業級數碼相機和消費級機之間。當然,專業級數碼相機彩用的大面積CCD帶來的好處更突出 CCD:電荷藕合器件圖像感測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它使用一種高感光度的半導體材料製成,能把光線轉變成電荷,通過模數轉換器晶元轉換成數字信號,數字信號經過壓縮以後由相機內部的閃速存儲器或內置硬碟卡保存,因而可以輕而易舉地把數據傳輸給計算機,並藉助於計算機的處理手段,根據需要和想像來修改圖像。CCD由許多感光單位組成,通常以百萬像素為單位。當CCD表面受到光線照射時,每個感光單位會將電荷反映在組件上,所有的感光單位所產生的信號加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幅完整的畫面。 CCD和傳統底片相比,CCD更接近於人眼對視覺的工作方式。只不過,人眼的視網膜是由負責光強度感應的桿細胞和色彩感應的錐細胞,分工合作組成視覺感應。 CCD經過長達35年的發展,大致的形狀和運作方式都已經定型。CCD的組成主要是由一個類似馬賽克的網格、聚光鏡片以及墊於最底下的電子線路矩陣所組成。目前有能力生產CCD 的公司分別為:SONY、Philps、Kodak、Matsushita、Fuji,三星和Sharp等。 CMOS: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ctor)和CCD一樣同為在數碼相機中可記錄光線變化的半導體。CMOS的製造技術和一般計算機晶元沒什麼差別,主要是利用硅和鍺這兩種元素所做成的半導體,使其在CMOS上共存著帶N(帶–電) 和 P(帶+電)級的半導體,這兩個互補效應所產生的電流即可被處理晶元紀錄和解讀成影像。然而,CMOS的缺點就是太容易出現雜點, 這主要是因為早期的設計使CMOS在處理快速變化的影像時,由於電流變化過於頻繁而會產生過熱的現象。 CCM:CCM其實就是CMOS鏡頭,只是CCM的畫質比CMOS高一點,拍照時感應速度也較快,但以照片品質來說還是遜色於CCD鏡頭,在實際拍攝中也可以感覺出來,取景速度非常快,就算迅速移動手機攝像頭時,屏幕都可以迅速顯示所捕抓的畫面,過程非常流暢,幾乎沒有什麼延遲。 由兩種感光器件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CCD的優勢在於成像質量好,但是由於製造工藝復雜,只有少數的廠商能夠掌握,所以導致製造成本居高不下,特別是大型CCD,價格非常高昂。同時,這幾年來,CCD從30萬像素開始,一直發展到現在的600萬,像素的提高已經到了一個極限。 在相同解析度下,CMOS價格比CCD便宜,但是CMOS器件產生的圖像質量相比CCD來說要低一些。到目前為止,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消費級別以及高端數碼相機都使用CCD作為感應器;CMOS感應器則作為低端產品應用於一些攝像頭上,若有哪家攝像頭廠商生產的攝想頭使用CCD感應器,廠商一定會不遺餘力地以其作為賣點大肆宣傳,甚至冠以「數碼相機」之名。一時間,是否具有CCD感應器變成了人們判斷數碼相機檔次的標准之一。 CMOS影像感測器的優點之一是電源消耗量比CCD低,CCD為提供優異的影像品質,付出代價即是較高的電源消耗量,為使電荷傳輸順暢,雜訊降低,需由高壓差改善傳輸效果。但CMOS影像感測器將每一畫素的電荷轉換成電壓,讀取前便將其放大,利用3.3V的電源即可驅動,電源消耗量比CCD低。CMOS影像感測器的另一優點,是與周邊電路的整合性高,可將ADC與訊號處理器整合在一起,使體積大幅縮小,例如,CMOS影像感測器只需一組電源,CCD卻需三或四組電源,由於ADC與訊號處理器的製程與CCD不同,要縮小CCD套件的體積很困難。但目前CMOS影像感測器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降低雜訊的產生,未來CMOS影像感測器是否可以改變長久以來被CCD壓抑的宿命,往後技術的發展是重要關鍵。 對於CMOS來說,具有便於大規模生產,且速度快、成本較低,將是數字相機關鍵器件的發展方向。目前,在CANON等公司的不斷努力下,新的CMOS器件不斷推陳出新,高動態范圍CMOS器件已經出現,這一技術消除了對快門、光圈、自動增益控制及伽瑪校正的需要,使之接近了CCD的成像質量。 另外由於CMOS先天的可塑性,可以做出高像素的大型CMOS感光器而成本卻不上升多少。相對於CCD的停滯不前相比,CMOS作為新生事物而展示出了蓬勃的活力。作為數碼相機的核心部件,CMOS感光器以已經有逐漸取代CCD感光器的趨勢,並有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主流的感光器。 告別CCD 單反數碼相機反應快速性能飛升 單反數碼相機市場正在急劇擴大。隨著性能的提高和價格的下降,單反相機涵蓋的用戶層日益廣泛,單反相機普及浪潮的興起得益於最近攝影元件的技術革新。 所謂的攝影元件就是指將鏡頭獲取的光學圖像轉換成電信號,並發送到圖像處理系統的半導體元件。如果將鏡頭比喻為人的眼球、將圖像處理系統比喻為人的大腦,那麼攝影元件就相當於視網膜。現在的鏡頭一體型數碼相機中,攝影元件多使用CCD(電荷耦合器件),但為了提高單反相機的性能,目前一種新的電子元件正在不斷被開發出來。 尼康在上市的數碼單反相機「D2H」中配備了一種名為稱「LBCAST」的攝影元件。D2H是2001年發售的面向專業用戶的高級相機「D1H」的後續機型。與攝影元件使用CCD的D1H相比,D2H的特點是耗電量大幅降低、而且按下快門時的反應速度非常快。 將「時間差」縮短到0.037秒 使用原來的數碼相機拍攝跑動中的孩子等對象時,有時即使是按照把拍攝對象拍攝到畫面中央來按下快門的,實際拍出的照片對象已經跑到了照片的邊角上。這是因為從按快門到實際保存圖像之間存在被稱為「釋放時滯」的時間差。D2H將這一時間縮短到了0.037秒。通過這一改進,新機型實現了8幀/秒的連拍功能。 尼康影像公司開發本部第4開發部經理高木忠雄表示,「D2H主要面向體育和新聞記者等需要拍攝大量照片的專業人士,因此必須配備耗電量小、擅長拍攝運動對象的攝影元件」。 LBCAST以手機相機等使用的攝影元件--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感測器技術為基礎開發而成。那麼,LBCAST、CMOS、CCD之間有何區別呢?為了理解LBCAST的特性,讓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三者的區別。 攝影元件是靠其中的像素獲取光學信號,並將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在這一點上,三者完全相同,但在將電信號傳輸到圖像處理系統時的信號放大方式則不盡相同。 CCD只在信號的「出口」端線上配備了一個信號放大器。因此,必須將像素轉換得來的電信號按順序排列並發送到出口的放大器上。也就是說,每個像素轉換的電信號在布線上如同接力棒一樣被依次傳送。 而LBCAST、CMOS採用了每個像素附帶放大器、分別放大電信號的方式。由於無需像CCD一樣依次排列電信號,因此向圖像處理系統傳送的信號速度大大加快。 攝影元件的像素為有規律地排列的紅、綠、藍三種顏色。在CCD中,由於將這三種類型像素的電信號發送到1個功放中,因此信號的讀取也必須是一個系統。但是,在LBCAST、CMOS中,可以利用多個系統讀取每種顏色,這種方式也有助於提高速度。 下面讓我們看一下LBCAST和CMOS之間的差異。 無論是LBCAST還是CMOS均通過附帶在每個像素中的放大器來放大電信號,但這一動作進行之前,必須測量需要放大的信號的電荷量。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電荷量的測量過程上。 CMOS通過暫時將電信號發送到像素中的「浮動散層」,然後再通過布線傳輸到放大器的門電路來測量電荷量。而LBCAST將這些過程集中進行,與CMOS相比,縮小了相當於「電荷測量CUP」的部分。這樣就擴大了獲取光信號的光電二極體(受光元件)的面積,可進一步提高攝影靈敏度。 去除信號噪音、改進放大器 尼康從1993年開始開發LBCAST。作為取代CCD的攝影元件,著眼於CMOS的未來發展,進行了自主改進。 由於CMOS要對每個像素進行電信號的放大,因此具有信號紊亂較大、畫面易出現色斑的缺點。為解決這一問題,尼康首先從放大器著手開發。「最初只是打算解決造成色斑的信號噪音問題,但後來發現通過改進放大器還可以帶來簡化電路等優點」(高木經理)。經過反復試驗,今年終於開發成功的就是LBCAST。 佳能也很早就開始著手開發去除CMOS信號噪音的技術,並領先於其它公司將其運用於數碼單反相機之中。 CCD的優勢在於成像質量好,但是由於製造工藝復雜,只有少數的廠商能夠掌握,所以導致製造成本居高不下,特別是大型CCD,價格非常高昂。 在相同解析度下,CMOS價格比CCD便宜,但是CMOS器件產生的圖像質量相比CCD來說要低一些。到目前為止,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消費級別以及高端數碼相機都使用CCD作為感應器;CMOS感應器則作為低端產品應用於一些攝像頭上,若有哪家攝像頭廠商生產的攝像頭使用CCD感應器,廠商一定會不遺餘力地以其作為賣點大肆宣傳,甚至冠以「數碼相機」之名。一時間,是否具有CCD感應器變成了人們判斷數碼相機檔次的標准之一。 CMOS影像感測器的優點之一是電源消耗量比CCD低,CCD為提供優異的影像品質,付出代價即是較高的電源消耗量,為使電荷傳輸順暢,雜訊降低,需由高壓差改善傳輸效果。但CMOS影像感測器將每一畫素的電荷轉換成電壓,讀取前便將其放大,利用3.3V的電源即可驅動,電源消耗量比CCD低。CMOS影像感測器的另一優點,是與周邊電路的整合性高,可將ADC與訊號處理器整合在一起,使體積大幅縮小,例如,CMOS影像感測器只需一組電源,CCD卻需三或四組電源,由於ADC與訊號處理器的製程與CCD不同,要縮小CCD套件的體積很困難。但目前CMOS影像感測器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降低雜訊的產生,未來CMOS影像感測器技術的發展是重要關鍵。 目前高檔數碼相機選CCD和CMOS做感光元器件的都有啊!!!由於高檔數碼相機又有高檔和消費旗艦之分,請您看看這些文章: http://tech.qianlong.com/28/2004/06/30/[email protected] http://www..com/s?cl=3&wd=單反+消費旗艦 網上說某一種相機好的帖子太多了,靠您自己去判斷,用什麼樣鏡頭的數碼相機也一樣! 參考資料: http://www.zol.com.cn
『肆』 CCD板概念是什麼
CCD,是英文Charge Coupled Device 即電荷耦合器件的縮寫,它是一種特殊半導體器件
CCD比CMOS的信號採集能力更強、噪音更低,但技術要求很高(據說全世界只有6家公司掌握了CCD研製技術),成品率較低,因此成本較高(尤其是大尺寸CCD);而CMOS勝在集成度高、生產工藝簡單(傳統集成電路的生產線稍加改造即可生產CMOS感光器,有很多廠商都能生產),因此成本低廉,但信號採集和噪音控制能力都比CCD更差,而且由於單個感光單元構造比CCD復雜、龐大,CMOS難以做到高象素密度,所以目前在小型DC上CMOS無法跟CCD競爭!當然,經過CANON、SONY等諸多廠家的技術改經,目前大尺寸CMOS的性能已經可以跟CCD相媲美了,加上成本優勢,所以在DSLR上得到廣泛應用!
衡量CCD好壞的指標很多,有像素數量,CCD尺寸,靈敏度,信噪比等,其中像素數以及CCD尺寸是重要的指標。像素數是指CCD上感光元件的數量。攝像機拍攝的畫面可以理解為由很多個小的點組成,每個點就是一個像素。顯然,像素數越多,畫面就會越清晰,如果CCD沒有足夠的像素的話,拍攝出來的畫面的清晰度就會大受影響,因此,理論上CCD的像素數量應該越多越好。但CCD像素數的增加會使製造成本以及成品率下降,而且在現行電視標准下,像素數增加到某一數量後,再增加對拍攝畫面清晰度的提高效果變得不明顯,因此,一般一百萬左右的像素數對一般的使用已經足夠了。
單CCD攝像機是指攝像機里只有一片CCD並用其進行亮度信號以及彩色信號的光電轉換,其中色度信號是用CCD上的一些特定的彩色遮罩裝置並結合後面的電路完成的。由於一片CCD同時完成亮度信號和色度信號的轉換,因此難免兩全,使得拍攝出來的圖像在彩色還原上達不到專業水平很的要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出現了3CCD攝像機。3CCD,顧名思義,就是一台攝像機使用了3片CCD。我們知道,光線如果通過一種特殊的棱鏡後,會被分為紅,綠,藍三種顏色,而這三種顏色就是我們電視使用的三基色,通過這三基色,就可以產生包括亮度信號在內的所有電視信號。如果分別用一片CCD接受每一種顏色並轉換為電信號,然後經過電路處理後產生圖像信號,這樣,就構成了一個3CCD系統。
和單CCD相比,由於3CCD分別用3個CCD轉換紅,綠,藍信號,拍攝出來的圖像從彩色還原上要比單CCD來的自然,亮度以及清晰度也比單CCD好。但由於使用了三片CCD,3CCD攝像機的價格要比單CCD貴很多。
數碼相機規格表中的CCD一欄經常寫著「1/2.7英寸CCD」等。這里的「1/2.7英寸」就是CCD的尺寸,實際上就是CCD對角線的長度。
現有的數碼相機一般採用1/2.7英寸、1/2.5英寸和1/1.8英寸等尺寸的CCD。CCD是受光元件(像素)的集合體,接收透過鏡頭的光並將其轉換為電信號。在像素數一樣的情況下,CCD尺寸越大單位像素就越大。這樣,單位像素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線,因此,理論上可以說有利於提高畫質。
但是,數碼相機畫質的好壞不僅是由CCD決定的。鏡頭以及通過CCD輸出的電信號形成圖像的電路的性能等也能夠影響到相機的畫質。所謂的「大尺寸CCD=高畫質」是不正確的。例如,雖然1/2.7英寸比1/1.8英寸尺寸小,但配備1/2.7英寸CCD的數碼相機並沒有受到畫質不好的批評。
現在,袖珍數碼相機日趨小巧輕便,出於設計上的考慮,其中大多採用1/2.7英寸的小型CCD。
順便說一句,1/2.7英寸的「型」有時也寫作「inch」,不過,在這里不是普通的「1英寸=25.4mm」。由於結合了CCD亮相前攝像機上使用的攝像管和顯示方式,因此,習慣上採用比較特殊的尺寸。1/2.7英寸為6.6mm,1/1.8英寸約為9mm。
『伍』 pcb板線路ccd對位出現偏孔應是哪裡出現的問題!
使用激光光源DI 機曝光,只要調好光照對比度、使用形狀統一規則的pad即可確保對位精度;
使用CCD 曝光也能保證較好精度;
如果使用傳統油墨曝光機,可以從以下方面控制曝光精度:
(1)盡量保持板面平整;
(2)量好菲林漲縮值;
(3)手工對位使用容易對位和確認精度的較小Pad。
『陸』 監控CCD板什麼是單板CCD板和雙板CCD板
可以從字面上理解啊,單板就是一塊PCB板上,就完成了電源供電,CCD驅動,信號處理,視頻信號輸出等功能。
雙板就是兩塊PCB板了,基本功能就是上面說的那些,只不過是分到兩塊電路板上了。
評價哪個好壞,不是說看單板還是雙板。要看具體的性能參數。
比如說解析度線對數高的好,一般評測監控攝像頭,也就是看線對數了。
『柒』 數碼相機CCD電路是什麼電路是不是和光學攝像頭相連
你的問題問的有點那啥,CCD就是圖像感測器,他能把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版,然後把電信號送入到DSP中處理。你說權的光學攝像頭是指什麼啊,如果你指的是光學鏡頭的話,那麼他倆其實並不直接相連,鏡頭是通過鏡頭座固定在電路板上的,當然,像單反那樣的鏡頭也有可拆卸的。
『捌』 計算機視覺/機器視覺,工業CCD攝相機電路板可以拆開使用CCD0、CCD0B,CCD1、CCD1B,……,這樣的介面嗎
哈哈,你這個問題我估計我們北京的硬體同事比較熟悉,你可以打電話到北京大恆圖像的硬體部問問吧,只能幫你到這里了
『玖』 更換CCD晶元應該要多少錢
樓主,更換CCD晶元價格不會很貴,大概在500元左右吧。你的相機要是沒有摔過相機的話,那麼這個裂紋應該是屬於質量問題。樓主可以簽直接送去售後維修就可以了,以為內保修期內非人為損壞都是免費維修的。只有認為損壞,例如你把相機摔過肯定都是收費維修的。樓主,我建議你還是送去客服看看吧!
CCD含義
CCD晶元可以稱為CCD圖像感測器。CCD是一種半導體器件,能夠把光學影像轉化為數字信號。 CCD上植入的微小光敏物質稱作像素(Pixel)。一塊CCD上包含的像素數越多,其提供的畫面解析度也就越高。CCD的作用就像膠片一樣,但它是把圖像像素轉換成數字信號。CCD上有許多排列整齊的電容,能感應光線,並將影像轉變成數字信號。經由外部電路的控制,每個小電容能將其所帶的電荷轉給它相鄰的電容。
『拾』 單板CCD板和雙板CCD板哪種好啊
可以從字面上理解啊,單板就是一塊PCB板上,就完成了電源供電,CCD驅動,信號處理,視頻信號輸出等功能。
雙板就是兩塊PCB板了,基本功能就是上面說的那些,只不過是分到兩塊電路板上了。
評價哪個好壞,不是說看單板還是雙板。要看具體的性能參數。
比如說解析度線對數高的好,一般評測監控攝像頭,也就是看線對數了。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