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電子設計中常用的10位ADC有哪些
那個什麼什麼SI就是指集成電路的規模的縮寫。SSI(Small-scale integration)小規模集成電路;MSI(Middle-scale integration)中等規模集成電路;LSI(Large-scale integration)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Very-Large-scale integration)甚大規模集成電路;ULSI(Ultra-Large-scale integration)超大規模集成電路;ADC(Analog-Digital Convertor)是模數轉換器(也就是將模擬量轉換為數字量的轉換器);DAC(Digital-Analog Convertor)數模轉換器(就是和ADC相反轉換方向的轉換器)。
2. 電路原理圖中導線上標注的ADC是什麼意思
就是表示這個導線上的信號要送去ADC1---模數轉換器1的IN3輸入引腳;
其實就是這個點要與ADC1-IN3引腳相連接。如同 VBAT 表示要連接電池電壓端一樣的;
3. 什麼是Adc電路
Adc電路就是指模數轉換電路。也就是將模擬信號變為數字信號。一般用在數據採集方面。
ADC,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的縮寫,指模/數轉換器或者模擬/數字轉換器。是指將連續變數的模擬信號轉換為離散的數字信號的器件。真實世界的模擬信號,例如溫度、壓力、聲音或者圖像等,需要轉換成更容易儲存、處理和發射的數字形式。模/數轉換器可以實現這個功能,在各種不同的產品中都可以找到它的身影。
典型的模擬數字轉換器將模擬信號轉換為表示一定比例電壓值的數字信號。然而,有一些模擬數字轉換器並非純的電子設備,例如旋轉編碼器,也可以被視為模擬數字轉換器。
數字信號輸出可能會使用不同的編碼結構。通常會使用二進制二補數(也稱作「補碼」)進行表示,但也有其他情況,例如有的設備使用格雷碼(一種循環碼)。
模擬信號在時域上是連續的,因此可以將它轉換為時間上連續的一系列數字信號。這樣就要求定義一個參數來表示新的數字信號采樣自模擬信號速率。這個速率稱為轉換器的采樣率(sampling rate)或采樣頻率(sampling frequency)。
可以採集連續變化、帶寬受限的信號(即每隔一時間測量並存儲一個信號值),然後可以通過插值將轉換後的離散信號還原為原始信號。這一過程的精確度受量化誤差的限制。然而,僅當采樣率比信號頻率的兩倍還高的情況下才可能達到對原始信號的忠實還原,這一規律在采樣定理有所體現。
由於實際使用的模擬數字轉換器不能進行完全實時的轉換,所以對輸入信號進行一次轉換的過程中必須通過一些外加方法使之保持恆定。常用的有采樣-保持電路,在大多數的情況里,通過使用一個電容器可以存儲輸入的模擬電壓,並通過開關或門電路來閉合、斷開這個電容和輸入信號的連接。許多模擬數字轉換集成電路在內部就已經包含了這樣的采樣-保持子系統。
4. adc 電路vdd vss avdd avss 為什麼要用 獨立的引腳
實際電路是會連到一起的,但會相距比較遠,因為數字電路的開關會影響到模擬電路的,雜訊會加大,一個好的PCB板地線的面積會比較大,會把數電和模電分開,包圍起來的,這樣就起到了屏蔽的作用。如果是電源分開的話,它的引腳也會分開,這樣屏蔽的效果更好。
5. ADC電路由哪些部分所構成
基準電壓源、基準電壓分壓網路、N多個精密電壓比較器、編碼、暫存等輔助電路。
6. 常用的幾種類型的ADC基本原理及特點
1)積分型(如TLC7135)
積分型AD工作原理是將輸入電壓轉換成時間(脈沖寬度信號)或頻率(脈沖頻率),然後由定時器/計數器獲得數字值。其優點是用簡單電路就能獲得高解析度,但缺點是由於轉換精度依賴於積分時間,因此轉換速率極低。初期的單片AD轉換器大多採用積分型,現在逐次比較型已逐步成為主流。
2)逐次比較型(如TLC0831)
逐次比較型AD由一個比較器和DA轉換器通過逐次比較邏輯構成,從MSB開始,順序地對每一位將輸入電壓與內置DA轉換器輸出進行比較,經n次比較而輸出數字值。其電路規模屬於中等。其優點是速度較高、功耗低,在低分辯率(<12位)時價格便宜,但高精度(>12位)時價格很高。
3)並行比較型/串並行比較型(如TLC5510)
並行比較型AD採用多個比較器,僅作一次比較而實行轉換,又稱FLash(快速)型。由於轉換速率極高,n位的轉換需要2n-1個比較器,因此電路規模也極大,價格也高,只適用於視頻AD轉換器等速度特別高的領域。
串並行比較型AD結構上介於並行型和逐次比較型之間,最典型的是由2個n/2位的並行型AD轉換器配合DA轉換器組成,用兩次比較實行轉換,所以稱為Half
flash(半快速)型。還有分成三步或多步實現AD轉換的叫做分級(Multistep/Subrangling)型AD,而從轉換時序角度又可稱為流水線(Pipelined)型AD,現代的分級型AD中還加入了對多次轉換結果作數字運算而修正特性等功能。這類AD速度比逐次比較型高,電路規模比並行型小。
4)Σ-Δ(Sigma?/FONT>delta)調制型(如AD7705)
Σ-Δ型AD由積分器、比較器、1位DA轉換器和數字濾波器等組成。原理上近似於積分型,將輸入電壓轉換成時間(脈沖寬度)信號,用數字濾波器處理後得到數字值。電路的數字部分基本上容易單片化,因此容易做到高解析度。主要用於音頻和測量。
5)電容陣列逐次比較型
電容陣列逐次比較型AD在內置DA轉換器中採用電容矩陣方式,也可稱為電荷再分配型。一般的電阻陣列DA轉換器中多數電阻的值必須一致,在單晶元上生成高精度的電阻並不容易。如果用電容陣列取代電阻陣列,可以用低廉成本製成高精度單片AD轉換器。最近的逐次比較型AD轉換器大多為電容陣列式的。
6)壓頻變換型(如AD650)
壓頻變換型(Voltage-Frequency
Converter)是通過間接轉換方式實現模數轉換的。其原理是首先將輸入的模擬信號轉換成頻率,然後用計數器將頻率轉換成數字量。從理論上講這種AD的解析度幾乎可以無限增加,只要采樣的時間能夠滿足輸出頻率解析度要求的累積脈沖個數的寬度。其優點是分辯率高、功耗低、價格低,但是需要外部計數電路共同完成AD轉換。
7. 很多ADC晶元會要求正負兩個電壓源,但只有一個GND,請問這種電路應該如何設計呢拜謝
這就要用到開關電源了,許多開關電源都能夠升壓和反向的,就是正的變成負的,我公司一直用34063這個晶元,這個晶元加上一些外圍電路就能升壓和反向,你可以直接在網路搜索34063,看看具體怎麼實現的!
8. 電路板上是不是都含有ADC
晶元寫入程序可以執行比較復雜的指令,可以升級,外圍電路簡單,但成本較高,不帶程序的晶元執行功能固化不可改變,但相對成本較低。一些所謂的智能電器都使用的是帶程序的晶元,這樣可以根據外部感測器的參數調用不同的內部程序完成相應的功能,如果這種方式使用不帶程序的晶元完成,電路就會很復雜,成本 故障率也會隨之提高。
9. ADC電路電器原理是什麼
籃圈裡的就是個編碼器,你可以用單片機或CPLD實現,具體就不說了,你也可以用數字電路組合,原理就是把採集到的數據(二進制)按一定的規則通過指定介面傳送出去,比如SPI、I2C、UART等。
10. 請教高手分析下此電路的作用,ADC是輸入,ADC_IN是輸出,詳細點原理
1)輸入信號加在第一級運放的同相端,輸出信號取自第一級運放輸出端並經電阻分壓然後輸出;
2)兩級運放則組合構成電壓跟隨器電路,對輸入信號沒有增益貢獻,僅提高了信號的驅動能力;
3)電容C41應該起著消振作用,而電容C18起著高頻抑製作用,就是高頻濾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