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CB走線串擾
你遇到這個問題,應該布線布的是單面板,你可以把交叉的線刪除掉,然後手工調整。實在不能夠繞過,可以加兩個焊盤。從頂層跳一根跳線!
2. 測試電路板的時候電路板短路怎樣找點修理
短路有很多種:
1,銅皮短路 。 也就是線路板製造的時候,銅線路沒有蝕刻干凈,造成兩條相鄰的導線連通了,從而導致短路。 需要用小刀小心的割開,這個活需要一點點耐心的。
2,焊接短路。 在裝焊元器件的時候,焊錫太多,導致相鄰焊腳間導通了。 用熱烙鐵加松香一般都可以處理。
3,元器件老化短路。如電容本來是不導通,只傳輸交流信號。當電容高負荷運行時,質量差的電容會發生擊穿,從而導致引腳短路。 處理方法需要更換元器件了。
3. 電路板焊接的時候相鄰的孔之間能多用點焊錫用來充當導線連接嗎
焊錫不會融化的,我焊的時候有時候拖一條很長的呢,沒有問題的
4. 有時候畫PCB時,為什麼要增大走線層和相鄰電源平面的間距,減少走線層和相鄰地平面的間距
主要是為了防止信號干擾。
5. 請問集成電路晶元各個相鄰的引腳距離有沒有標准規定謝謝
當然有規定。否則很路板及插件設計就大麻煩了早期雙直列是十分之一英寸。更密的是二十分之一英寸。
6. 安規中 電路板距離塑膠殼的要求是多少
安規中 電路板距離塑膠殼的距離由工作電壓及絕緣等級,決定距離。
——對工作電壓不超過50V(71V交流峰值或直流值),無厚度硬性要求,附加絕緣最小厚度應為0.4mm。
安全距離包括電氣間隙(空間距離),爬電距離(沿面距離)和絕緣穿透距離
1、電氣間隙:兩相鄰導體或一個導體與相鄰電機殼表面的沿空氣測量的最短距離。
2、爬電距離:兩相鄰導體或一個導體與相鄰電機殼表面的沿絕絕緣表面測量的最短距離。
電氣間隙的決定:
根據測量的工作電壓及絕緣等級,即可決定距離
一次側線路之電氣間隙尺寸要求,見表3及表4
二次側線路之電氣間隙尺寸要求見表5
但通常:一次側交流部分:保險絲前L—N≥2.5mm,L.N PE(大地)≥2.5mm,保險絲裝置之後可不做要求,但盡可能保持一定距離以避免發生短路損壞電源。
一次側交流對直流部分≥2.0mm
一次側直流地對大地≥2.5mm (一次側浮接地對大地)
一次側部分對二次側部分≥4.0mm,跨接於一二次側之間之元器件
二次側部分之電隙間隙≥0.5mm即可
二次側地對大地≥1.0mm即可
附註:決定是否符合要求前,內部零件應先施於10N力,外殼施以30N力,以減少其距離,使確認為最糟情況下,空間距離仍符合規定。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link?url=Q7X1z8MbLPHIS5UOc0EI__
7. PCB,為什麼說書上說「兩相鄰層的布線要互相垂直,容易產生寄生耦合」
二線在同一層不影響,但二個面的就不同了,它們的距離最多隻有1.5毫米,產生電容耦合,主要是二線相互接觸面大。
8. 關於畫PCB時相鄰兩層板布線垂直的問題,我是第一次畫PCB,沒經驗
這個明顯是自動布線的結果, 是可以美化一下。
你說的拉直拉平的確是增加美觀的很好方法,手動調整一下吧。
然後安全距離可以適當調大。你的線不密集,所以不會有太大問題。
然後個人建議 線與線的交叉角不小於90度 ,繞線太長的 可以考慮打過孔。
9. PCB電路板與外殼的間隙有要求么
如果外殼沒有開口,距離可以沒有要求,但是外殼得滿足0.5J沖擊要求和厚度要版求(如果厚度不夠權的話,外殼會增加測試)
如果PCB板附近有開孔,則開孔大小有要求,測試指不能觸及到PCB上元器件,PCB一般與外殼得距離有5mm,就差不多夠要求了,
一般爬電距離會大於等於電氣間隙
10. 如何辨別電路板上的交流或直流
經過整流橋堆或二極體後的電流為直流電;電解電容正負極所接的也是直流電。
測量電壓時,如果搞不清電壓大小,先用電壓表高量程檔位先測量大概電壓值,然後再減小到合適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