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武漢理工大學電氣自動化專業在全國的排名
認知度還是可以的,至於排名,現在除了清華、北大之外,都在說自己的排名怎樣怎樣,其實,關鍵是看自己的想法,你覺得是第一,就是第一。
至於工作,還是研究生畢業,恕我直言,現在社會變化之快,大家都有目共睹,一年之後會怎樣都沒人感保證,誰都無法考慮那麼長遠的!!!!
B. 武漢理工大學哪些專業比較好
個人覺得專業沒有值不值得讀這一說吧,專業好不好我個人覺得得從多方面綜合考量。比如說專業學的知識的深度專業性、專業的發展前景、專業的就業情況、還有學校專業的質量。
1.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是一個比較綜合性的專業,集機械、計算機、信息、光學於一身的綜合交叉性學科,像信息工程專業、機械工程專業與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課程有很大部分是一樣的。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優勢就在於此,學的內容廣,但都不如信息工程專業、機械工程專業等那樣學的深,這樣的好處就在於學這個專業的人可以自己去選擇往哪個方面側重發展,比如你喜歡編程,則可往計算機科學方面發展,對控制入迷則可偏自動化方面發展。
理工的材料實驗室之一
C. 尋武漢理工大學(余家頭校區)2008級學生公共選修課課表.........................謝!
武漢理工大學2009-2010學年第二學期2008級公選課表1.(馬區)
核心類課程
大學生學習與生涯指導課
4-11周開課,每晚6:30-9:00
上課時間 課 程 名 稱 學時 任課教師 教 室 備 注
周一晚 信息檢索 24 張梅 鑒主-401
社會調查與社會實踐 24 陳誠 新2-301
鄭暢 新2-302
孟芳兵 新2-306
周二晚 人性與人際關系 24 梅運彬 鑒3-301
社會調查與社會實踐 24 金琴 新2-301
沈華東 新2-302
高國偉 新2-308
周三晚 信息檢索 24 張梅 教4-713
人性與人際關系 24 李堅評 新2-210
社會調查與社會實踐 24 曾慶東 新2-301
周慧 新2-302
周四晚 情商管理 24 魏超 新2-210
人性與人際關系 24 梅運彬 新2-303
社會調查與社會實踐 24 王珺婷 新2-301
李潮欣 新2-302
人文文化課
上課時間 課 程 名 稱 學時 任課教師 教 室 備 注
周一晚 宗教與文化 24 張金桃 鑒3-304
俄羅斯與大國關系 24 袁順芝 鑒3-201
周二晚 解讀俄羅斯 24 袁順芝 鑒3-201
德國社會與文化 24 扈明麗 鑒3-203
周三晚 宗教與文化 24 張金桃 新2-208
歐洲文化導論 24 祁琦 新2-209
周四晚 俄羅斯影視名著欣賞 24 袁順芝 新2-208
當代文化熱點研究 24 肖萍 新2-209
科技文化課
上課時間 課 程 名 稱 學時 任課教師 教 室 備 注
周一晚 中國傳統民居文化 24 張奕 鑒3-203
周一、周三晚 數學建模 48 楚揚傑 鑒3-401 信計、統計學專業的學生不選
周二晚 電子電路創新設計實踐 24 李向舜 鑒主-614
周二、周四晚 數學建模 48 何朗 鑒3-401 信計、統計學專業的學生不選
周三晚 智能測量與控制系統設計 24 徐華中 鑒主-614
資源環境與社會可持續發展 24 楊紅剛 鑒3-304
周四晚 數字處理系統創新設計實踐 24 夏定元 鑒主-614
資源環境與社會可持續發展 24 楊紅剛 鑒3-304
武漢理工大學2009-2010學年第二學期2008級公選課表2.(馬區)
藝術類
4-11周開課,每晚6:30-9:00
上課時間 課 程 名 稱 學時 任課教師 教 室 備 注
周一晚 影視鑒賞 24 劉艷 鑒3-202
楊聖華 鑒3-204
交響音樂賞析 24 唐志遠 鑒3-302
周二晚 影視鑒賞 24 郭靜舒 鑒3-202
楊聖華 鑒3-204
交響音樂賞析 24 唐志遠 鑒3-302
周三晚 影視鑒賞 24 龔文莉 新1-506
藝術導論 24 李世葵 新1-502
中外名曲賞析 24 唐志遠 新1-507
周四晚 影視鑒賞 24 龔文莉 新1-503
郭靜舒 新1-506
中外名曲賞析 24 唐志遠 新1-507
拓展類任意選修課
上課時間 課 程 名 稱 學時 任課教師 教 室 備 注
周一晚 中葯學概論 24 徐海星 新1-107 制葯專業的學生不選
經濟哲學導論 24 彭攀 新1-204
計算方法 24 高秉建 新2-209
能源科學導論 24 魏明銳 新2-210
現代生物技術與應用 24 李俊麗 新2-303
世界汽車動態及發展 24 宋曉冰 新2-304
無損檢測技術 24 魏莉 新2-305
周二晚 數學實驗 24 尹強 新2-208 信計專業的學生不選
葯理與健康 24 程小霞 新2-209
現代生物技術與應用 24 李俊麗 新2-210
環境保護概論 24 呂波 新2-303
產品藝術造型 24 吳捷 新2-305
世界汽車動態及發展 24 王宇寧 新2-306
周三晚 中葯學概論 24 劉小平 鑒3-102 制葯專業的學生不選
人類基因信息與健康 24 熊雄 鑒3-104
經濟哲學導論 24 彭攀 鑒3-202
現代生物技術與應用 24 鄭連爽 鑒3-204
光子學與信息化時代 24 楊應平 鑒3-302 光信科專業的學生不選
電影藝術的形式與風格 24 李浩 鑒3-402
葯理與健康 24 程小霞 鑒3-501
周四晚 陶藝創作 24 陳飛 鑒3-201
外國文學概要 24 劉義斌 鑒3-202
資料庫應用基礎 24 張華偉 鑒3-203 計算機、信息學院、信管專業的學生不選
現代生物技術與應用 24 鄭連爽 鑒3-204
環境保護概論 24 呂波 鑒3-302
D. 武漢理工大學大二開學電工電子實驗室招新考試的內容
主要是模電跟電路的知識,基本功扎實的話是可以進去的,也沒那麼難,
E. 高頻小信號調諧放大器課程設計
通信電子線路課程設計說明書
高頻小信號調諧放大器
系 、 部: 電氣與信息工程系
學生姓名: 陳 穎
指導教師: 賈雅瓊 職稱 講師
專 業: 電子信息工程
班 級: 電子0903班
完成時間: 2011年12月6日
引 言
隨著電子技術的飛躍發展,社會發展步入了信息時代,隨著信息時代對人才高素質和信息化的要求,隨著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對精神文明生活的要求也跟著提高,這對電子領域提出了跟更高的要求。
通信電子線路學是一門應用很廣泛的科學技術,發展及其迅速。要想學好這門技術,首先是基礎理論的系統學習,然後要技術訓練,進而培養我們對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設計電路的能力,實際操作的能力,以及培養正確處理數據、分析和綜合實驗結果、檢查和排除故障的能力。同時也加深我們對電子產品的理解。
在無線通信中,發射與接收的信號應當適合於空間傳輸。所以,被通信設備處理和傳輸的信號是經過調制處理過的高頻信號,這種信號具有窄帶特性。而且,通過長距離的通信傳輸,信號受到衰減和干擾,到達接收設備的信號是非常弱的高頻窄帶信號,在做進一步處理之前,應當經過放大和限制干擾的處理。這就需要通過高頻小信號放大器來完成。這種小信號放大器是一種諧振放大器。
高頻小信號放大器廣泛用於廣播、電視、通信、測量儀器等設備中。高頻小信號放大器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諧振迴路為負載的諧振放大器;另一類是以濾波器為負載的集中選頻放大器。它們的主要功能都是從接收的眾多電信號中,選出有用信號並加以放大,同時對無用信號、干擾信號、雜訊信號進行抑制,以提高接收信號的質量和抗干擾能力。
高頻小信號放大器是通信設備中常用的功能電路,它所放大的信號頻率在數百千赫至數百兆赫。高頻小信號放大器的功能是實現對微弱的高頻信號進行不失真的放大,從信號所含頻譜來看,輸入信號頻譜與放大後輸出信號的頻譜是相同的。
任務書
一、設計題目:高頻小信號調諧放大器
二、適用班級:電子0901~0903
三、指導教師:賈雅瓊
四、設計目的與任務:
學生通過理論設計和實物製作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鞏固和運用在《通信電子線路》中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掌握通信電子系統的一般設計方法,提高設計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為以後從事電子電路設計、研發電子產品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設計要求
設計一個高頻小信號調諧放大器。要求中心頻率為20MHz,電壓增益,通頻帶為4MHz,負載電阻100,電源電壓+12V。
概 序
高頻小信號放大器是通信設備中常用的功能電路,它所放大的信號頻率在數百千赫至數百兆赫。高頻小信號放大器的功能是實現對微弱的高頻信號進行不失真的放大,從信號所含頻譜來看,輸入信號頻譜與放大後輸出信號的頻譜是相同的。
高頻小信號放大器的分類:
按元器件分為:晶體管放大器、場效應管放大器、集成電路放大器;按頻帶分為:窄帶放大器、寬頻放大器;按電路形式分為:單級放大器、多級放大器;按負載性質分為:諧振放大器、非諧振放大器;高頻小信號放大器的特點:
頻率較高中心頻率一般在幾百kHz到幾百MHz頻帶寬度在幾KHz到幾十MHz,故必須用選頻網路小信號信號較小故工作在線性范圍內(甲類 放大器)即工作在線形放大狀態。
採用諧振迴路作負載,即對靠近諧振頻率附近的信號有較大的增益,對遠離諧振頻率附近的信號其增益迅速下降,即具有選頻放大作用。
其中高頻小信號調諧放大器廣泛應用於通信系統和其它無線電系統中,特別是在發射機的接收端,從天線上感應的信號是非常微弱的,這就需要用放大器將其放大。高頻信號放大器理論非常簡單,但實際製作卻非常困難。其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自激振盪,同時頻率選擇和各級間阻抗匹配也很難實現。本文以理論分析為依據,以實際製作為基礎,用LC振盪電路為輔助,來消除高頻放大器自激振盪和實現准確的頻率選擇;另加其它電路,實現放大器與前後級的阻抗匹配。
第一章 高頻小信號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標簡介
高頻小信號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標包括電壓增益與功率增益、頻帶寬度、矩形系數、工作穩定性。
1. 電壓增益與功率增益
電壓增益等於放大器輸出電壓與輸入電壓之比;而功率增益等於放大器輸出給負載的功率與輸入功率之比。
2.頻帶寬度
由於諧振迴路的選頻作用,當工作頻率偏離諧振頻率時,放大器的電壓放大倍數下降,習慣稱電壓的放大倍數Av下降到諧振電壓放大倍數Avo的0.707倍時所對應的頻率范圍稱為放大器的通頻帶BW,其表達式:
BW=2Δ= 式1-1-1
上式中為諧振迴路的有載品質因數。可知放大器的諧振電壓放大倍數Av與通頻帶BW的關系為: 式1-1-2
上式說明,當晶體管選定即確定,且迴路總電容為定值時,諧振放大倍數Avo與通頻帶BW的乘積為一常數。這與低頻放大器的增益為一常數的概念是相同的。由於諧振迴路失調後電壓放大倍數下降,所以放大器的頻率特性曲線如圖1-1-1所示。由式1-1-1可得:
式1-1-3
通頻帶越寬放大器的電壓放大倍數越小。要得到一定寬度的通頻帶,同時又能提高放大器的電壓增益,由式1-1-2可知,除了選用較大的晶體管外,還應盡量減少調諧迴路的總電容量。如果放大器只是用來放大來自接收天線的某一固定頻率的微弱信號,則可減少通頻帶BW,盡量提高放大器的增益。
其頻率特性曲線如圖(1-1)所示:
圖(1-1-1)頻率特性曲線
3.矩形系數
矩形系數是表徵放大器選擇性好壞的一個參量。用表示。矩形系數為為電壓放大倍數下降到0.1Avo時對應的頻率范圍與電壓放大倍數下降到0.707Avo時對應的頻率偏移之比,即
= 式1-1-4
式1-1-4中, 為放大器的通頻帶,為放大器的電壓增益下降至最大值的0.1倍時所對應的頻帶寬度。矩形系數越接近1,鄰近波道的選擇性越好,濾除干擾能力越強。一般單級諧振放大器的選擇性較差,因其矩形系數遠大於1,為提高放大器的選擇性,通常採用多級諧振放大器。
4.工作穩定性
指放大器的直流偏置、晶體管參數、電路元件參數等在可能發生變化時,放大器主要性能的穩定程度。放大器的性能盡可能地不受溫度、電源電壓等外界因素變化的影響,內部雜訊要小,特別是不產生自激,加入負反饋可以改善放大器的性能。有無反饋對其穩定性影響的比較曲線圖如下圖(1-2)所示:
圖(1-2)反饋對放大器諧振曲線的影響
第二章 電路設計原理
2.1單調諧諧振放大器
小信號諧振放大器是通信機接收端的前端電路,主要用於高頻小信號或微弱信號的線性放大。其實驗單元電路如圖1-1所示。該電路由晶體管Q1、選頻迴路T1二部分組成。它不僅對高頻小信號進行放大,而且還有一定的選頻作用。本實驗中輸入信號的頻率fS=10.7MHz。基極偏置電阻W3、R22、R4和射極電阻R5決定晶體管的靜態工作點。調節可變電阻W3改變基極偏置電阻將改變晶體管的靜態工作點,從而可以改變放大器的增益。
高頻小信號調諧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標有諧振頻率f0,諧振電壓放大倍數Av0,放大器的通頻帶BW及選擇性(通常用矩形系數Kr0.1來表示)等。
圖2-1-1 單調諧放大器
2.1.1諧振頻率
放大器的調諧迴路諧振時所對應的頻率f0稱為放大器的諧振頻率,對於圖1-1所示電路(也是以下各項指標所對應電路),f0的表達式為
式中,L為調諧迴路電感線圈的電感量;
為調諧迴路的總電容,的表達式為
式中, Coe為晶體管的輸出電容;Cie為晶體管的輸入電容;P1為初級線圈抽頭系數;P2為次級線圈抽頭系數。
諧振頻率f0的測量方法是:用掃頻儀作為測量儀器,測出電路的幅頻特性曲線,調變壓器T的磁芯,使電壓諧振曲線的峰值出現在規定的諧振頻率點f0。
2.1.2電壓放大倍數
放大器的諧振迴路諧振時,所對應的電壓放大倍數AV0稱為調諧放大器的電壓放大倍數。AV0的表達式為
式中,為諧振迴路諧振時的總電導。要注意的是yfe本身也是一個復數,所以諧振時輸出電壓V0與輸入電壓Vi相位差不是180º 而是為180º+Φfe。
AV0的測量方法是:在諧振迴路已處於諧振狀態時,用高頻電壓表測量圖1-1中輸出信號V0及輸入信號Vi的大小,則電壓放大倍數AV0由下式計算:
AV0 = V0 / Vi 或 AV0 = 20 lg (V0 /Vi) dB
2.1.3通頻帶
由於諧振迴路的選頻作用,當工作頻率偏離諧振頻率時,放大器的電壓放大倍數下降,習慣上稱電壓放大倍數AV下降到諧振電壓放大倍數AV0的0.707倍時所對應的頻率偏移稱為放大器的通頻帶BW,其表達式為
BW = 2△f0.7 = f0/QL
式中,QL為諧振迴路的有載品質因數。
分析表明,放大器的諧振電壓放大倍數AV0與通頻帶BW的關系為
上式說明,當晶體管選定即yfe確定,且迴路總電容為定值時,諧振電壓放大倍數AV0與通頻帶BW的乘積為一常數。這與低頻放大器中的增益帶寬積為一常數的概念是相同的。
通頻帶BW的測量方法:是通過測量放大器的諧振曲線來求通頻帶。測量方法可以是掃頻法,也可以是逐點法。逐點法的測量步驟是:先調諧放大器的諧振迴路使其諧振,記下此時的諧振頻率f0及電壓放大倍數AV0然後改變高頻信號發生器的頻率(保持其輸出電壓VS不變),並測出對應的電壓放大倍數AV0。由於迴路失諧後電壓放大倍數下降,所以放大器的諧振曲線如圖1-2所示。
可得:
通頻帶越寬放大器的電壓放大倍數越小。要想得到一定寬度的通頻寬,同時又能提高放大器的電壓增益,除了選用yfe較大的晶體管外,還應盡量減小調諧迴路的總電容量CΣ。如果放大器只用來放大來自接收天線的某一固定頻率的微弱信號,則可減小通頻帶,盡量提高放大器的增益。
2.1.4選擇性
調諧放大器的選擇性可用諧振曲線的矩形系數Kv0.1時來表示,如圖1-2所示的諧振曲線,矩形系數Kv0.1為電壓放大倍數下降到0.1 AV0時對應的頻率偏移與電壓放大倍數下降到0.707 AV0時對應的頻率偏移之比,即
Kv0.1 = 2△f0.1/ 2△f0.7 = 2△f0.1/BW
上式表明,矩形系數Kv0.1越小,諧振曲線的形狀越接近矩形,選擇性越好,反之亦然。一般單級調諧放大器的選擇性較差(矩形系數Kv0.1遠大於1),為提高放大器的選擇性,通常採用多級單調諧迴路的諧振放大器。可以通過測量調諧放大器的諧振曲線來求矩形系數Kv0.1。
單調諧放大器的矩形系數遠大增益與帶寬的乘積是一個常數。這就是說明單調諧放大器的增益和通頻帶是一對矛盾,要增大增益,必然要減小通頻帶。將變窄。但是這對矛盾在低增益或窄帶放大器的情況下並不沖突。一般的解決方法是盡可能選擇大的晶體管,設計較小的迴路總電容。
第三章 高頻小信號調諧電路的設計
3.1單級調諧電路設計
3.1.1電路結構的選擇
根據設計任務書的要求,因放大器的增益大於20dB,且,,可採用單級放大器實現,擬定高頻小信號諧振放大器的電路原理圖如圖3-1-1所示。
圖3-1-1高頻小信號單級調諧放大電路
圖3-1-1中變壓器T1為耦合元件,變壓器T2為耦合元件;初級線圈與電容器C組成選頻迴路;晶體管T放大元件;電阻Rb1、Rb2為偏置電阻,固定晶體管的基集靜態電位;電阻Re 發射極直流負反饋電阻,穩定靜態工作點;電容C與CT、T2初級線圈組成晶體管集電極諧振負載,起選頻作用;電容器CT諧振迴路諧振頻率調節電容;電阻RT諧振迴路可調電阻,調節諧振迴路品質因素,實現阻抗匹配;電容器Cf電源濾波電容;電容器Cb基極旁路電容;電容器Ce發射極旁路電容;Vcc為直流電源。
靜態工作過程當輸入信號ui=0V時,放大器處於直流工作狀態(靜態)。理想情況下,變壓器T1的次級、變壓器T2的初級視為短路,電容器Cb、Ce、Cf視為開路,放大器的直流通路如圖3-1-2(a)所示。此時,輸出信號為0。
圖3-1-2 放大器交流和直流通路
動態工作過程當輸入信號ui不等於0V時,放大器處於交直流工作狀態(動態)。理想情況下,電容器Cb、Ce、Cf視為短路,放大器的交流通路如圖3-1-2(b)所示。
3.1.2電路參數的計算與元件選擇
(一)選擇晶體管與計算Y參數
根據晶體管Y參數等效電路可知,為了保證當大氣工作穩定,應該選擇yre小的晶體管。為了能在給頂的工作頻率上正行工作,要求晶體管的頻率特性要好,一般選用的管子。在要求電壓增益高的情況下,應選取|yfe|大的晶體管。
由於設計要求,,且電壓增益不是很大,選用晶體管3DG6C在性能上可以滿足需要。晶體管選定後,根據高頻小信號諧振放大器應工作於線性區,且在滿足電壓增益要求的前提下,應盡量小些以減小靜態功率損耗。值得注意的是,變化會引起Y參數的變化,在正常的取值范圍內,隨著的增加,|yfe|變大,gie、goe略有增加。這里採用等於1mA進行Y參數計算,看是否能滿足增益的需要,否則將進行調整。
已知晶體管3DG6C的參數為,,,,。據此可求得:
(1)發射結的結電阻3;
(2)發射結的結電導-3S;
(3)晶體管的跨導-3S;
(4)發射結電容-12F = 24.5pF。
2、由混合參數求Y參數
由於,,可以按下列公式計算:
共射晶體管輸入導納
(3-1-1)
由此可得:,-12F
共射晶體管輸出導納
(3-1-2)
由此可得:,-12F
共射晶體管正向傳輸導納
(3-1-3)
由此可得:,。
共射晶體管反向傳輸導納
(3-1-4)
由此可得:,。
確定靜態工作點
根據晶體管的混合參數已知條件可知:晶體管為3DG6C,,,。為了穩定靜態工作點,晶體管分壓式偏置電阻上流過的電流一般需設置為(5~10),這里取10倍關系,並設置,,則
;
取標稱值為13K,得到實際流過偏置電阻上的電流為:
。
在實際製作過程中,可用30的電阻和50的電位器串聯,以便調整靜態工作點。
計算諧振迴路參數
高頻小信號諧振放大器的Y參數等效電路和簡化等效電路,分別如圖1-3、1-4所示。
圖3-1-3 Y參數等效電路
圖3-1-4簡化等效電路
計算諧振迴路總電容
由圖可知諧振迴路的總電容為
(3-1-5)
式中,,,,。
選取,,,,則有諧振迴路總電容為
,為了計算方便,可通過調節可變電容CT使。
根據諧振頻率選取電感L
由公式可得:
=44.38
根據中心頻率可得迴路的損耗電導
(3-1-6)
其中有載品質因數,故
0.542mS
由圖3-1-4可知迴路損耗電導
(3-1-7)
式中,為空載品質因素,其表達式為
(3-1-8)
若取迴路空載品質因素,則有。
在式(3-1-7)中代入,,,可得
解得。
電壓增益
(3-1-9)
第四章 EWB模擬分析
4.1 EWB軟體簡介
EWB是一種電子電路計算機模擬軟體,它被稱為電子設計工作平台或虛擬電子實驗室,英文全稱為Electronics Workbench。EWB是加拿大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ogies公司於1988年開發的,自發布以來,已經有35個國家、10種語言的人在使用。EWB以SPICE3F5為軟體核心,增強了其在數字及模擬混合信號方面的模擬功能。SPICE3F5是SPICE的最新版本,SPICE自1972年使用以來,已經成為模擬集成電路設計的標准軟體。
EWB建立在SPICE基礎上,它具有以下突出的特點:
(1)採用直觀的圖形界面創建電路:在計算機屏幕上模模擬實實驗室的工作台,繪制電路圖需要的元器件、電路模擬需要的測試儀器均可直接從屏幕上選取;
(2)軟體儀器的控制面板外形和操作方式都與實物相似,可以實時顯示測量結果。
(3)EWB軟體帶有豐富的電路元件庫,提供多種電路分析方法。
(4)作為設計工具,它可以同其它流行的電路分析、設計和制板軟體交換數據。 (5)EWB還是一個優秀的電子技術訓練工具,利用它提供的虛擬儀器可以用比實驗室中更靈活的方式進行電路實驗,模擬電路的實際運行情況,熟悉常用電子儀器測量方法。
4.2利用EWB模擬軟體模擬高頻小信號單調諧放大電路
4.2.1高頻小信號單調諧放大器模擬電路
圖4—1-1 高頻小信號單調諧放大器模擬電路
4.2.2靜態測試
選擇「Analysi」→「DC Operating Point」,設置分析類型為直流分析,可得放大器的直流工作點如下圖4-1-2圖所示。
圖4-1-2 放大器的直流工作點
4.2.3動態測試
電壓增益當接上信號源Ui時,開啟模擬器實驗電源開關,雙擊示波器,調整適當的時基及A、B通道的靈敏度,即可看到如下圖所示的輸入、輸出波形。如圖4-1-3所示。
圖4-1-3 高頻小信號諧振放大器輸入、輸出波形圖
矩形系數,雙擊波特圖儀,適當選擇垂直坐標與水平坐標的起點和終點值,即可看到如下圖4-1-4所示的高頻小信號諧振放大器的特性曲線
圖4-1-4 高頻小信號諧振放大器的特性曲線
4.3利用EWB模擬軟體模擬高頻小信號共發射極雙調諧放大電路
4.3.1高頻小信號雙調諧共發射極放大器模擬電路
如下圖4—2-1所示
圖4—2-1高頻小信號雙調諧共發射極放大器模擬電路
4.3.2動態測試
(1)電壓增益
當接上信號源Ui時,開啟模擬器實驗電源開關,雙擊示波器,調整適當的時基及A、B通道的靈敏度,即可看到如下圖所示的輸入、輸出波形。如圖4-2-3所示。
圖4-2-2 高頻小信號雙諧振共發射極放大器輸入、輸出波形圖
4.3.3矩形系數
雙擊波特圖儀,適當選擇垂直坐標與水平坐標的起點和終點值,即可看到如下圖4-2-3所示的高頻小信號諧振放大器的特性曲線
圖4-2-3 高頻小信號雙調諧共發射極放大器的特性曲線
4.3諧振參數對輸出波形的影響
當輸入信號參數不變、改變諧振網路的參數其輸入信號與輸出信號波形圖如圖4-3-1所示。
圖4-3-1 諧振參數對輸出波形的影響
當輸入信號的頻率大小不在諧振頻率的頻帶范圍內則會發生嚴重的失真。甚至為一條直線。因為小信號諧振放大就是利用晶體管的非線性特性將集電極直流按一定特性轉化為高頻信號。
設計心得體會
通過課程設計不但鍛煉了我們最基本的通信電子線路的設計能力,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更深刻的認識了通信電子線路這門課程在實際中的應用。
在此次設計時我們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和問題,但在同伴們的共同努力下,辛苦的去專研去學習,最終都克服了這些困難,使問題得到了解決。其中遇到的問題很多都是在書上不能找到的,所以我們必須自己查找相關資料,利用圖書館和網路,這是一個比較辛苦和漫長的過程,你必須從無數的信息中分離出對你有用的,然後加以整理,最後才學習到變為自己的並用到設計中的問題去。也正是在這個查找與整理的過程中,使我們初步學會了如何去找到於自己有用的資源。因為在信息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外,還必須學會利用更多其他人的知識,這樣我們才能快速的掌握知識和能力。當然這個過程是一個積累的過程,當你做的多了以後你就會積累相當多的經驗,會注意在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那些問題,那些方法可以使設計一次完成而不用再不斷的返工。不像我們剛開始的時候什麼都不知道,真的就是憑著自己上課的一點知識來做的。當然設計會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在後期的工作中去修改和完善。
生活就是這樣,汗水預示著結果也見證著收獲。勞動是人類生存生活永恆不變的話題。通過本次課程設計,我才真正領略到「艱苦奮斗」這一詞的真正含義。我想說,設計確實有些辛苦,但苦中也有樂,在如今單一的理論學習中,很少有機會能有實踐的機會,但我們可以,而且設計也是一個團隊的任務,一起的做課程設計,相互幫助,配合默契,多少人間歡樂在這里灑下,平時相處還趕不上這十來天的合作,我感覺我和同學們之間的距離更加近了;同時也培養了我們的團隊意識。我想說,確實很累,但當我們看到自己所做的成果時,心中也不免產生興奮。更加激發了我們對後續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
對我們而言,知識上的收獲重要,精神上的豐收更加可喜。挫折是一份財富,經歷是一份擁有。這次課程設計的過程必將成為我人生旅途上一個非常美好的回憶!
通過這次課程設計使我懂得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起來,從理論中得出結論,才能真正為社會服務,從而提高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在此忠心的感謝老師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次難得的鍛煉機會。
參考文獻
[1]胡宴如.模擬電子技術[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湖南工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系電工電子實驗室. 電路分析與電子技術試驗指導書[M].2005.
[3]謝自美.電子線路設計.實驗.測試.[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
[4]曹才開.電路分析.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5]劉泉,通信電子線路——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6]張肅文,高頻電子線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劉騁,高頻電子技術——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F. 我想知道所有100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名稱和具體分布單位
中國科學院
1.計劃生育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2.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3.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4.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科院力學所
5.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6.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7.微細加工光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
8.感測技術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
9.凍土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10.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11.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12.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13.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15.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16.紅外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17.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18.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科院自動化所
19.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0.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21.瞬態光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22.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科院半導體所
23.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24.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25.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26.科學與工程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27.磁學和磁性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物理所
28.新葯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上海葯物研究所
29.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30.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31.煤轉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32.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33.植物細胞與染色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34.微生物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
35.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36.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37.農業蟲害鼠害綜合治理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38.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39.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40.金屬腐蝕與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41.金屬有機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沈陽材料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42.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43.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44.分子動態與穩態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45.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46.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47.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48.聲場聲信息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49.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50.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教育部
1 粉末冶金 中南大學
2 汽車安全與節能 清華大學
3 重質油加工 石油大學
4 暴雨監測和預測 北京大學
5 爆炸災害預防和控制 北京理工大學
6 材料復合新技術 武漢理工大學
7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 武漢大學
8 超快速激光光譜學 中山大學
9 超硬材料 吉林大學
10 程式控制交換技術與通信網 北京郵電大學
11 蛋白質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 北京大學
12 電力設備電氣絕緣 西安交通大學
13 電力系統及大型發電設備安全控制和模擬 清華大學
14 動力工程多相流 西安交通大學
15 微生物技術 山東大學
16 分子動態及穩態結構 中科院化學所 北京大學
17 高分子材料工程 四川大學
18 高速水力學 四川大學
19 工業控制技術 浙江大學
20 工業裝備結構分析 大連理工大學
21 固體表面物理化學 廈門大學
22 固體微結構物理 南京大學
23 光學儀器 浙江大學
24 硅材料 浙江大學
25 海岸和近海工程 大連理工大學
26 海洋工程 上海交通大學
27 毫米波 東南大學
28 河口海岸動力沉積和動力地貌綜合 華東師范大學
29 化工聯合 清華大學 天津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浙江大學
30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 清華大學 中科院生態所 北京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31 黃土高原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32 混凝土材料研究 同濟大學
33 火災科學 中國科技大學
34 機械傳動 重慶大學
35 機械結構強度與振動 西安交通大學
36 機械製造系統工程 西安交通大學
37 激光技術 華中科技大學
38 集成光電子學 清華大學 吉林大學 中科院半導體所
39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 浙江大學
40 計算機軟體新技術 南京大學
41 金屬材料強度 西安交通大學
42 金屬基復合材料 上海交通大學
43 近代聲學 南京大學
44 晶體材料 山東大學
45 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 天津大學 清華大學
46 理論化學計算 吉林大學
47 流體傳動及控制 浙江大學
48 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燒技術 清華大學
49 煤燃燒 華中科技大學
50 摩擦學 清華大學
51 內燃機燃燒學 天津大學
52 內生金屬礦床成礦機制研究 南京大學
53 凝固技術 西北工業大學
54 農業生物技術 中國農業大學
55 配位化學 南京大學
56 汽車動態模擬 吉林大學
57 牽引動力 西南交通大學
58 區域光纖通信網路與新型光通信系統 上海交通大學 北京大學
59 染料及表面活性劑精細加工合成 大連理工大學
60 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 北京大學
61 軟體工程 武漢大學
62 軟體開發環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63 三束材料改性 復旦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64 生物反應器 華東理工大學
65 生物防治 中山大學
66 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 中科院動物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67 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 武漢大學
68 視覺與聽覺信息處理 北京大學
69 塑性成型模擬及模具技術 華中科技大學
70 天然葯物及仿生葯物 北京大學
71 土木工程防災 同濟大學
72 湍流與復雜系統研究 北京大學
73 微波與數字通信技術 清華大學
74 文字信息處理技術 北京大學
75 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 同濟大學 南京大學
76 吸附分離功能高分子材料 南開大學
77 稀土材料化學應用 北京大學
78 纖維材料改性 東華大學
79 現代焊接生產技術 哈爾濱工業大學
80 新金屬材料 北京科技大學
81 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 清華大學
82 信息安全 中國科技大學
83 醫學神經生物學 復旦大學
84 醫學遺傳學 中南大學
85 醫葯生物技術 南京大學
86 移動與多點無線通信網 東南大學
87 遺傳工程 復旦大學
88 應用表面物理 復旦大學
89 應用有機化學 蘭州大學
90 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 西南石油學院 成都理工學院
91 元素有機化學 南開大學
92 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 東北大學
93 振動沖擊噪音 上海交通大學
94 制漿造紙工程 華南理工大學
95 智能技術與系統 清華大學
96 專用集成電路與系統 復旦大學
97 綜合業務網理論及關鍵技術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98 作物遺傳改良 華中農業大學
99 化學生物感測與計量學 湖南大學
100 無機合成與制備化學 吉林大學
101 作物遺傳與種質創新 南京農業大學
102 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 山西大學
103 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 中國農業大學
農業部
1.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
2.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3.熱帶作物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華南熱帶農業大學
衛生部
1.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
2.分子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3.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4.病毒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
5.醫學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醫學科學院
G. 武漢理工大學 電子信息工程如何
無論如何,你現在已經沒有退路了,只能向前走,
電子信息工程屬於比較難的專業,跟數學有關的課程比較多,
如果將來考研的話,學好英語和數學,
如果將來當工程師、技術人員的話,多泡實驗室,多動手做些小產品,
歡迎來網路電子信息工程吧、通信工程吧,
專業論壇:老古開發網、52rd、電子工程專輯,
軟體開發論壇:csdn,驅動開發網
H. 哪個學校的電氣研究生好考專業課只考電路的
西南交通大學的電氣研究生比較好考且性價比高。
本科在這畢業的,不得不說這里的電氣研究生和師資、設備都是極好的。而且畢設曾有機會去研究生那邊的實驗室,比如說國家重點軌道交通實驗室(具體可以參考校官方網站http://www.swjtu.e.cn) 我們學校的電力牽引和軌道交通方面做得很好排名很高。
如果說想讀電力系統方向的話,每個省的名字命名的大學是比較吃香的。如川大,山大等等。因為電力系統(國家電網南方電網)都是重點在這些院校招生,很認可這些院校。但是考的分數要求相對高一些了。
I. 國家工程實驗室的項目清單
國家工程實驗室項目清單(截至2012年底) 序號 名稱 主要依託單位 獲批年份 1 真空冶金國家工程實驗室 昆明理工大學 2005 2 生物冶金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2007 3 大型鑄鍛件數值模擬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2007 4 高速鐵路建造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2007 5 高速鐵路系統試驗國家工程實驗室 鐵道科學研究院 6 高壓電氣國家工程實驗室 西安電力機械製造公司 2007 7 數字化造船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2007 8 下一代互聯網寬頻業務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2006 9 汽車節能環保國家工程實驗室 奇瑞汽車有限公司 2008 10 特高壓工程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武漢) 國網武漢高壓研究院、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2008 11 石化工業水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 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 2008 12 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2008 13 製革清潔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四川大學 2008 14 電力系統模擬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2008 15 艾滋病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 吉林大學 2008 16 葯物基因和蛋白篩選國家工程實驗室 東北師范大學 2008 17 西北瀕危葯材資源國家工程實驗室 陝西師范大學 2008 18 免疫診斷試劑國家工程實驗室 曲阜裕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景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008 19 哺乳動物細胞高效表達國家工程實驗室 魯南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齊魯制葯有限公司 2008 20 再生型醫用植入器械國家工程實驗室 廣東冠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08 21 棉花轉基因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 2008 22 工業酶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8 23 中葯標准化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上海葯物研究所 2008 24 西南瀕危葯材資源國家工程實驗室 廣西壯族自治區葯用植物園 2008 25 醇醚酯化工清潔生產國家工程實驗室 廈門大學 2008 26 煤間接液化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2008 27 煤直接液化國家工程實驗室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08 28 生物飼料安全與污染防控國家工程實驗室 浙江大學 2008 29 獸用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 金宇保靈生物葯品有限公司 2011 30 酶高效表達國家工程實驗室 福建福大百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2008 31 特高壓工程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昆明、廣州)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2010 32 抗腫瘤蛋白質葯物國家工程實驗室 清華大學 2008 33 特高壓變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沈陽變壓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特變電工沈陽變壓器集團有限公司 2008 34 鋼鐵製造流程優化國家工程實驗室 冶金自動化研究設計院 2008 35 先進金屬材料塗鍍國家工程實驗室 新冶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2008 36 作物細胞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2008 37 南方林業生態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2008 38 林木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林業大學 2008 39 生物質化學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林科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 2008 40 高速列車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北方) 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2008 41 高速列車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南方) 南車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2008 42 現代絲綢國家工程實驗室 蘇州大學 2008 43 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 長慶石油勘探局 2008 44 油氣管道輸送安全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 2008 45 油氣鑽井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石油集團鑽井工程技術研究院 2008 46 畜禽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農業大學 2008 47 作物分子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2008 48 瀕危葯材繁育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研究所 2008 49 煤礦深井建設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中煤礦山工程有限公司、中煤礦山建設集團公司 2008 50 煤礦採掘機械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太原研究院 2008 51 信息內容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2008 52 TFT-LCD工藝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08 53 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 2008 54 超導材料制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西部超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008 55 光纖感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武漢理工大學 2008 56 難冶有色金屬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南大學 2008 57 結構性碳纖維復合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2010 58 下一代互聯網互聯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交通大學 2008 59 濕法冶金清潔生產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2008 60 功能性碳纖維復合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 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 2008 61 燃煤污染物減排國家工程實驗室 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參與建設 2008 62 塑料改性與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 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8 63 多晶硅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洛陽中硅高科技公司 2008 64 真空技術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沈陽科學儀器研製中心有限公司 2008 65 船舶動力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 上海船用柴油機研究所 2009 66 中葯過程式控制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葯研究所、中國葯材集團公司 2009 67 電子信息產品協同互聯國家工程實驗室 深圳閃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2009 68 數字家庭網路國家工程實驗室 海爾集團公司 2009 69 新能源汽車及動力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 同濟大學 2009 70 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理工大學 2009 71 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上海交通大學 2009 72 碳纖維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 2009 73 電子信息產品標准化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電子技術標准化研究所 2009 74 數字音頻編解碼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廣州廣晟數碼技術有限公司 2009 75 數字視頻編解碼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參與建設 2009 76 TFT-LCD關鍵材料及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 2009 77 高密度集成電路封裝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江蘇長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9 78 生物質發電成套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華北電力大學 2009 79 信息內容分析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上海交通大學 2009 80 碳纖維制備及工程化國家工程實驗室 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 2009 81 醫用植入器械國家工程實驗室 威高集團有限公司 82 下一代互聯網接入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 華中科技大學 2009 83 災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郵電大學 2008 84 制漿造紙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輕工業杭州機電設計研究院參與建設 2009 85 下一代互聯網核心網國家工程實驗室 清華大學 2011 86 煤礦生態環境保護國家工程實驗室 淮南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0 87 新一代移動通信測試驗證國家工程實驗室 工業和信息產化部電信研究院 2010 88 新一代移動通信設備與終端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2010 89 新一代移動通信無線網路與晶元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大唐電信科技產業控股有限公司 2010 90 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項目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 2010 91 特種顯示國家工程實驗室 安徽華東光電技術研究所,合肥工業大學 2010 92 海洋石油勘探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海石油總公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2011 93 糧食儲運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河南工業大學、吉林大學和南京財經大學 2011 94 農業生產機械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2011 95 糧食加工機械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糧食儲備局無錫科學設計院 2011 96 糧食發酵工藝及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江南大學 2011 97 稻穀及副產物深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2011 98 小麥玉米國家工程實驗室(濟南)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 2011 99 小麥國家工程實驗室(鄭州)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 2011 100 水稻國家工程實驗室(南昌) 江西省農科院、福建省農科院、江西農業大學、浙江省農科院作物與核技術利用研究所 2011 101 水稻國家工程實驗室(長沙)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牽頭,湖南農業大學、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1 102 輪胎設計與製造工藝國家工程實驗室 三角集團 2011 103 輪胎先進裝備與關鍵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 青島科技大學、軟控股份有限公司、賽輪股份有限公司 2011 104 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科技大學、安徽科大訊飛公司 2011 105 PDP國家工程實驗室 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 2011 106 土肥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山東農業大學 2011 107 土壤養分管理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 2011 108 耕地培育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2011 109 玉米國家工程實驗室(沈陽)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 2011 110 玉米國家工程實驗室(長春)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2011 111 玉米國家工程實驗室(哈爾濱)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 2011 112 旱區作物高效用水國家工程實驗室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1 113 作物高效用水與抗災減損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2011 114 口腔數字化醫療技術和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大學 2011 115 數字電視國家工程實驗室(北京) 北京數字電視國家工程實驗室有限公司 2011 116 數字電視國家工程實驗室(深圳) 深圳數字電視國家工程實驗室股份有限公司 2011 117 高效節能環保內燃機國家工程實驗室 廣西玉柴機器集團有限公司 2011 118 無線網路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1 119 神經調控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項目 清華大學 2012 120 公路養護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項目 河南省高遠公路養護技術有限公司 2012 121 新型道路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項目 江蘇交通科學研究院 2012 122 公路隧道建設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重慶交科院 2012 123 港口水工建築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 2012 124 陸地交通氣象災害防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雲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 2012 125 陸地交通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西南交通大學 2012 序號 實驗室名稱 依託單位 1 電子政務建模模擬國家工程實驗室哈爾濱工程大學2 油氣鑽井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石油鑽井工程技術研究院 3 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石油西安長慶石油勘探局等 4 油氣管道輸送安全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石油管道局等 5 南方林業生態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6 高速鐵路建造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南大學等 7 難冶有色金屬資源高效利用 中南大學 8 工業酶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 9 真空技術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沈陽科學儀器研製中心等 10 中葯標准化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上海葯物所等 11 煤炭間接液化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 12 碳纖維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 13 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 14 功能性碳纖維復合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航科技集團航天材料及工藝所 15 石化工業水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 16 中葯過程式控制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葯研究所 17 制漿造紙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 18 瀕危葯材繁育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研究所 19 高壓電氣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西電集團公司 20 下一代互聯網寬頻業務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網通等 21 畜禽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農業大學 22 旱區作物高效用水國家工程實驗室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3 作物分子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24 作物細胞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25 生物質化學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林科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 26 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等 27 濕法冶金清潔生產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28 電子信息產品標准化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電子技術標准化研究所 29 大型鑄鍛件數值模擬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30 數字化造船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十一所 31 船舶動力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船重工711所等 32 生物飼料安全與污染防控國家工程實驗室 浙江大學等 33 鋼鐵製造流程優化國家工程實驗室 冶金自動化研究院 34 先進金屬材料塗鍍國家工程實驗室 新冶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35 醇醚酯化工清潔生產國家工程實驗室 廈門大學 36 超導材料制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西部超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37 光纖感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武漢理工大學 38 碳纖維制備及工程化國家工程實驗室 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 39 醫用植入器械國家工程實驗室 威高集團 40 新能源汽車及動力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 同濟大學 41 現代絲綢國家工程實驗室 蘇州大學 42 高速列車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南方) 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43 製革清潔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四川大學 44 特高壓變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沈陽變壓器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45 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上海交通大學 46 信息內容分析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上海交通大學 47 TFT-LCD關鍵材料及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等 48 西北瀕危葯材資源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 陝西師范大學 49 電子信息產品協同互聯國家工程實驗室 閃聯公司等 50 (昆明、廣州)特高壓工程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南方電網公司 51 (武漢、北京)特高壓工程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網武漢高壓研究院 52 煤礦採掘機械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煤科總院太原分院等 53 多晶硅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 54 真空冶金國家工程實驗室 昆明理工大學 55 TFT-LCD工藝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 56 塑料改性與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 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7 高密度集成電路封裝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江蘇長電科技股份公司等 58 艾滋病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 吉林大學 59 下一代互聯網接入系統國家工程實驗室 華中科技大學等 60 生物質發電成套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華北電力大學 61 免疫診斷試劑國家工程實驗室 湖南遠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 62 數字家庭網路國家工程實驗室 海爾集團 63 燃煤污染物減排國家工程實驗室 哈爾濱工業大學等 64 數字音頻編解碼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廣州廣晟數碼技術有限公司 65 西南瀕危葯材資源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 廣西葯用植物園 66 酶高效表達國家工程實驗室 福大百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67 葯物基因和蛋白篩選國家工程實驗室 東北師范大學 68 高速列車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北方) 長春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69 煤礦深井建設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中煤礦山工程公司 70 生物冶金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71 災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郵電大學等 72 林木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林業大學 73 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理工大學 74 下一代互聯網互聯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交通大學 75 結構性碳纖維復合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76 數字視頻編解碼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北京大學等 77 汽車節能環保國家工程實驗室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78 稻米及副產物深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79 小麥和玉米深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 河南工業大學 80 糧食儲運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糧食局、南京財經大學、河南工業大學 81 糧食發酵工藝及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江南大學 82 糧食加工機械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國家糧食局無錫科學研究設計院 83 輪胎先進裝備與關鍵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 青島科技大學等 84 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85 陸地交通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西南交通大學 86 海洋石油勘探國家工程實驗室 中海油研究總院 87 無線網路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88 公路養護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長沙理工大學 89 港口水工建築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 90 新型道路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 江蘇省交通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91 公路隧道建設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招商局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 92 公路養護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河南省高遠公路養護技術有限公司 93 陸地交通氣象災害防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雲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