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三相電路中只要各相負載的阻值
1.線路的電阻和導線截面有關,但線損顯然和很多因數都有關(不僅是電阻).相同電壓等級,傳送的功率越大,電流越大,線損就越大(I^2*r).
2.對稱三相和負載及源都有關,每相負載阻抗相等,僅是對稱三相負載,但源可能不對稱.
3.R在諧振電路中起阻尼作用,和品質因數Q有關.要調節容性還是感性,需要調節L或C的值.
4.不管電壓幅值和頻率如何,感抗的電流始終滯後電壓90度相位.
(純電感L的感抗XL=w*L,對於交流相量V,電流在相位上一定是滯後電壓90度的,但電流的頻率與所加電壓相同,幅值由電壓幅值決定)
B. 請問一下這兩道電路的題目怎麼做關於對稱三相電路高次諧波的
第一題題目給的太含糊,那一串表達式指的是什麼?是否是埠的電壓信號?如果是,為什麼把直流分量的20、15√2兩個值分開寫?
不給出各個元件的參數值,怎麼計算?
第二題:要使RL無三次諧波電壓,就必須使L1、C1的並聯電路發生諧振,三次諧波阻抗為∞。ω=2πf=2×3.14×50=314(rad/s),則3ω=3×314=942(rad/s)。
設XL13=3ωL1,Xc13=1/(3ωC1)。發生諧振時,XL13=Xc13,則:
3ωL1=1/(3ωC1),L1=1/(9ω²C1)=1/(9×314²×1/1000000)=1.127(H)。
——最後說一句,這些題目屬於電路的諧振、非正弦周期電路的頻譜的問題,不屬於三相電路的問題。
C. RLC串聯諧振電路中,當諧振時,電容兩端的電壓Uc是否會超過電源電壓,為什麼
在串聯諧振發生時,電容或電感上的電壓約等於外加電壓的Q倍。電感和電容有能量儲存的功能,當電路諧振時,實際是電感和電容不斷儲存能量再釋放能量的過程,當釋放能量和原電源能量疊加時電壓就會增高。
串聯諧振時,電路阻抗達到最小值,電流最大,此時電感電壓為jw0LI.電容電壓是 I /(jw0C)。w0是諧振頻率可見電流變大,他們的電壓確實變大了。而且是等幅反相的諧振時,感抗等於容抗,互相抵消,對外相當於純電阻(阻抗最小),所以電流最大。
(3)三相電路諧振擴展閱讀:
三相電路。三相交流電源指能夠提供3個頻率相同而相位不同的電壓或電流的電源,最常用的是三相交流發電機。三相發電機的各相電壓的相位互差120°。它們之間各相電壓超前或滯後的次序稱為相序。三相電動機在正序電壓供電時正轉,改為負序電壓供電時則反轉。
使用三相電源時必須注意其相序。一些需要正反轉的生產設備可通過改變供電相序來控制三相電動機的正反轉。三相電路是一種特殊的交流電路,由三相電源、三相負載和三相輸電線路組成。 世界上電力系統電能生產供電方式大都採用三相制。
D. 系統發生分頻諧振時,三相電壓會有變化嗎
發生分頻諧振時,三相對地電壓依相序次序輪流升高或同時升高,並在(1.2~1.4)倍相電壓間做低頻擺動,大約每秒一次。
E. 三相電路中,在同一容值電容星形接法或三角形接法時如何計算諧振頻率
容抗為電容的倒數,同理推得電容等效為3倍 而不是三分之一,還需努力啊少年
F. 串聯諧振和並聯諧振在負載電路上功率是什麼
並聯電路,IGBT工作頻率只能比諧振頻率高,或者相等,工作在容性區或者諧振狀態,不能工作在感性區,而且並聯諧振電路是不適合用調IGBT工作頻率來調功率的,因為諧振功率是最小,離諧振功率增大但是增大的功率其實效率很低的比如你工作頻率越高直流電流是大了,到感應器上的電流卻並不大。作在容性區也不要偏離太遠,保持電壓和電流相位差30度電角度內為宜,主要從安全方面考慮的,工作在諧振點上功率因數是最高的,這個是對諧振迴路來說的,也就是說諧振迴路無功損耗最小,並不是對3相電網,因為並聯電路需要接入電抗器,以於三相電網並聯諧振電路工作在容性區也是感性負載。串聯電路,只能工作在諧振狀態或者感性區,不能工作在容性區,那樣肯定的炸管,因為採用的是電壓源供電,若工作在容性區浪涌電流會非常大,由此造成的在線路漏電感產生的尖峰電壓也很高。串聯電路可以採用調工作頻率來調功,因為它是諧振功率最大,效率又最高,越偏離諧振功率越小。還有一個要討論的是為什麼串聯偏離諧振功率越小,而並聯正好相反呢。我們可以舉兩個極端,先說串聯,當頻率非常之高時,我們串聯的電感是否阻抗也會很高呢,那功率自然起不來的。並聯的話,當我工作頻率也很高時那麼我容抗也是越來越小,電流也就大,這也就是並聯不適合調電源頻率調功率的一個原因。際上串聯電源工作到容性區也不容易炸管,雖然其工作狀態變得比感性區差了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偏離諧振點功率就小了,即便工作狀態不好關系也不大。到是並聯電源到感性區後,狀態不但不好,其功率也是越來越大。即便是往容性區偏離過大,也會因為反壓過高而擊穿串聯在igbt上的二極體。
G. .電壓互感器發生基波諧振的現象是三相電壓同時或依次輪流升高是對還是錯
系統的中性點不接地系統,當系統遭到一定程度的沖擊擾動,從而激發起鐵磁共振現象。由於對地電容和互感器的參數不同,可能產生三種頻率的共振:基波共振、高次諧波共振和分頻諧波共振。各種共振的表現形式如下:
基波共振。系統二相對地電壓升高,一相對地電壓降低。中性點對地電壓(可由互感器輔助繞組測得電壓)略高於相電壓,類似單相接地,或者是二相對地電壓降低,一相對地電壓升高,中性點有電壓,以前者為常見。
分頻諧波共振,三相電壓同時升高,中性點有電壓,這時電壓互感器一次電流可達正常額定電流的30~50倍以致更高。中性點電壓頻率大多數低於1/2工頻。
高次諧波共振,三相電壓同時升高,中性點有較高電壓,頻率主要是三次諧波。
在正常運行條件下,勵磁電感L1=L2=L3=L0,故各相對地導納Y1=Y2=Y3=Y0,三相對地負荷是平衡的,電網的中性點處於零電位,即不發生位移現象。
但是,當電網發生沖擊擾動時,如開關突然合閘,或線路中發生瞬間弧光接地現象等,都可能使一相或兩相對地電壓瞬間升高。如果由於擾動導致A相對地電壓瞬間升高,這使得A相互感器的勵磁電流突然增大而發生飽和,其等值勵磁電感L1相應減小,以致Y1≠Y0,這樣,三相對地負荷變成不平衡了,中性點就發生位移電壓。如果有關參數配合得當,對地三相迴路中的自振頻率接近於電源頻率,這就產生了嚴重的串聯諧振現象,中性點的位移電壓(零序電壓)急劇上升。
三相導線的對地電壓UA、UB、UC等於各相電源電勢與移位電壓的向量和,當移位電壓較低時向量迭加的結果可能使一相對地電壓升高,另外兩相則降低;也可能使兩相對地電壓升高,另一相降低。一般以後者為常見,這就是基波諧振的表現形式。
電壓互感器的一組二次側繞組往往接成開口三角形式,當線路發生單相接地時,電力網的零序電壓(即中性點位移電壓)就按比例關系感應至開口三角繞組的兩端,使信號裝置發出接地指示。顯然在發生上述鐵磁諧振現象時,位移電壓同樣會反映至開口三角繞組的兩端,從而發生虛幻接地信號,造成值班人員的錯覺。
由模擬試驗中得出,分次諧波諧振時過電壓並不高,而電壓互感器電流極大,可達額定電流的30~50倍,所以常常使電壓互感器因過熱而爆炸。基波諧振時過電流並不大,而過電壓較高。高次諧波諧振時,一般電流不大,過電壓很高,經常使設備絕緣損壞。
三次諧波電壓的產生可以認為是由電壓互感器的激磁飽和所引起的。如中性點絕緣的電源對三相非線性電感供電。由於未構成三次諧波電流的通路,故各相中出現三次諧波電壓,並在輔助繞組開口三角處產生各相三次諧波電壓合成電壓。當不大的對地電容與互感器並聯形成振盪迴路,其振盪迴路的固有頻率為適當數值時將引起甚高的三次諧波過電壓。三次諧波共振的發生,需要足夠高的運行電壓,因為電壓低時互感器飽和甚微,它所含的三次諧波將極校基頻情況下的電壓升高,是因為隨鐵心電感飽和程度不同,合成導納可能呈電容性或電感性。迴路中電流變化時,合成導納的數值和相位將顯著變化,顯然隨三相線路各相中電壓電流數值不同,各相合成導納的數值和相位差別將很大,因而引起中性點位移,並使某些相電壓升高。
在分次諧波諧振時,三相電壓同時升高;在基波諧振時,兩相電壓升高,一相電壓降低;在三次諧波諧振時三相電壓同時升高。
為了消除這種諧波過電壓,在中性點非直接接地的系統中,可採取下列措施:
1選用勵磁特性較好的電磁式電壓互感器或只使用電容式電壓互感器。
2在電磁式電壓互感器的開口三角形中,加裝R≤0.4Xm的電阻(Xm為互感器在線電壓下單相換算到輔助繞組的勵磁電抗),或當中性點位移電壓超過一定值時,用零序電壓繼電器將電阻投入1min,然後再自動切除。
3在選擇消弧線圈安裝位置時,應盡量避免電力網的一部分失去消弧線圈運行的可能。
4採取臨時的倒閘措施,如投入事先規定的某些線路或設備等。
5中性點瞬間改為電阻接地。
我局在劉家嶺、茶山坳、松柏變電站電磁式電壓互感器的二次開口三角線圈兩側加裝了燈泡,用以消除電感、電容中的交換能量,破壞諧振的條件,達到了消除鐵磁諧振的目的。
H. 電路問題三相電路 串聯諧振問題
三相電是三個幅度和頻率相等的正弦交流電,只是相位角差120°。串聯諧振是說電容與電感串聯連接,並且輸入信號的頻率等於它的固有諧振頻率{f=1/(2π√LC)},電路中產生較強的電流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