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助聽器的原理是什麼
耳內、耳道型助聽器的工作原理
耳內型助聽器依其外形特徵可以具體分為:耳內型(英文縮寫ITE)、耳道型(英文縮寫ITC或CC)、迷你耳道型(英文縮寫MITC)、隱形深耳道型(英文縮寫CIC或TYM)。但由於它們都是戴於耳內的,所以也簡稱耳內型助聽器。
耳內型助聽器的特點:適合個人的耳朵;容易戴入或取下助聽器;充分利用外耳的聲音收集功能;配戴舒適;比較不引人注目;可以正常方式來使用電話:在你睡覺時也可以配戴;可依你的聽力需要來定製耳內型助聽器。
耳內型助聽器可能是助聽器中最令人感覺方便與舒適的一種型式。更重要的是:它在音響上所能達到的效果,確實可以增進使用者聽的能力。我們與人溝通時,最大的問題,並不是聽不見,而是雖然聽見了聲音,卻不能了解其中所含的意義。我們常以為一個字只包含一個音,事實上,每個字都是由幾個不同的音所組成的。現在,拿「三」這個字來做例子:SAN音中的「s」且桓齦咂德實囊?若你聽出「S」這個音,就知道,所聽到的字是「三」,而不是「安」因此可知,字音中所含的高頻率聲音,才是我們了解意思的關鍵所在。語音裡面所含的能量,有60%是集中在500赫以下(低頻率),也就是在韻母上(如AN,EN,IA···);35%能量集中在500赫-1000赫之間(中頻率);所剩下極微少的能量才存在於語音了解息息相關的高頻率聲音上。通常,語音的這種特性,對聽力正常的人來說,不至於構成問題,但對於有聽力障礙的人而言,則不然。當聽力損失主要發生在高頻率帶時,因為高頻率語音中所含的聲能量十分微弱,因此,所造成的問題也就更加復雜。任何一種助聽器都不能使已受損的聽覺系統恢復正常。助聽器只是把聲音擴大,使你易於聽取。耳內型助聽器與一般助聽器不同之處,即在於:耳內型助聽器是在一個較有利的焦點上--耳道口,接受聲音,因此能達到更有效的擴音效果。我們外耳,能把能量微弱的高頻率語音,集中在耳道附近,以加強這些極其重要的聲音。當助聽器戴在耳朵外部時,需有一條較長的管子與耳部相連,這條管子會產生共振作用。共振的結果,往往使中頻率的聲音不自然地增強,增強後的中頻率聲音,會很容易遮蔽住音量微弱的高頻率聲音。相形之下耳內型助聽器,只需用極短的管子,所以可有效的減少這種遮蔽的作用。與其他型助聽器比較,耳內型助聽器的另一項優點是麥克風的位置。通常麥克風把語音與環境噪音一起傳送到擴大器。而環境中多數的噪音是以低頻率音為主的。如果麥克風同時接收了低頻率的噪音與重要的高頻率的語音,那麼音量強的噪音就會遮蓋住音量弱的語音。耳內型助聽器,其麥克風的位置設計在高頻率聲音最強的焦點--耳道口上,即可去除高頻率語音被遮蔽的缺點。耳內型助聽器還有許多顯著的優點。它在外觀上較不惹人注目,同時,使用者可從事於各種活動,不受到行動上限制。耳內型助聽器的上述優點與其外型極為密切。外形越小,上述的優點越明顯。因此隱形深耳道助聽器是最好的,其次是耳道型助聽器,再次是耳內型助聽器。
助聽器的基本結構包括傳音器、放大器、耳機、電源四個主要部分。助聽器把聲音信號轉變為電信號(電能)送入放大器,放大器則將輸入很弱的電信號放大後,再傳至輸出換能器,輸出換能器由耳機或骨振動器構成,其作用是把放大的強信號由電能再轉換為聲信號(聲能)或動能輸出。因此,耳機或骨振動器傳出信號比之傳聲器原來接收的信號強多了,這就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彌補聽覺障礙者的聽力損失。
2. 助聽器工作原理
定製型助聽器的基本性能
--------------------------------------------------------------------------------
所有的定製型助聽器全部是為每一位客戶單獨設計與製做的,充分發揮人耳的自然功能,保證您得到滿意的效果。除有上述共同優點外,各型產品均有其獨到之處。我們將各型產品的簡要情況歸納如下,供您在選型時參考。
耳內式助聽器(ITE)
主要特點:
1、適應范圍寬,適合聽力損失35dB~95dB的客戶使用。
2、體積較大,裝有電源開關和音量大小控制旋鈕,調整很方便。
3、可根據用戶需要加裝電話開關。
4、價格相對低。
耳道式助聽器(ITC、CC)
主要特點:
1、適合聽力損失35dB~8OdB的客戶使用。
2、體積較小,較ITE型更為美觀,裝有電源開關和音量大小控制旋鈕,調整方便。
3、可根據用戶需要加裝電話開關。
4、價格相對較低。
迷你型耳道式助聽器(MITC)
主要特點:
1、適合聽力損失35dB~70dB的客戶使用。
2、體積小,隱蔽性好,配戴後不易為人發現,裝有電源開關和音量大小控制旋鈕,調整較為方便。
3、價格適中。
隱形深耳道式助聽器(CIC)
主要特點:
1、適應范圍較寬,適合聽力損失35dB~100dB的客戶使用。
2、音量自動控制,配戴後一般不需要再調整音量。
3、體積小,極隱蔽,配戴舒適美觀。
4、可以完全避免打電話、聽立體聲耳機時產生的嘯叫聲。因此無需另外加裝防電話干擾裝置。
5、可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耳鳴,約有70%的客戶配戴後發現耳鳴消失。(其它型號亦有此功能,但抑制能力弱)。
6、可以降低風雜訊,麥克風隱蔽於耳道深處,因而受風的影響較小。
7、減小堵塞感,助聽器配戴於耳道深處,大大減小了軟骨的共振作用,進而使堵塞感減小到最低點。
如何看待助聽器的作用?
--------------------------------------------------------------------------------
作為本質上是放大裝置的助聽器是如何助聽的呢?
首先,助聽器可以將聲音信號放大,最大限度地保證使用者感受到聲音。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太小的聲音不容易聽清;其次,助聽器可以按照使用者的聽力損失情況有選擇地放大不同頻率的聲音(比如,對高頻聽力損失重的患者,高頻多放大;對低頻聽力損失重的患者,則更多地放大低頻),努力保證使用者既能聽到又盡量聽清:第三,絕大多數助聽器都重點放大語言頻率,重點保證語言溝通:第四,加上一些特殊電路後,一些助聽器在放大弱小聲音的同時,還可以按需要限制較大的聲音輸出。由於具備了上述功能,助聽器能使絕大多數使用者受益。
然而,助聽器又非"萬能",做不到十全十美,也解決不了耳聾患者存在的全部問題。比如,正常聽覺的高頻上限是20000Hz,而助聽器的頻響范圍能到8000Hz就己經很不錯了,對頻率超過8000Hz的聲音很少反應。從這個意義上講,耳聾患者無論戴用多好的助聽器也不會獲得比正常人更好的聽力。因此,認為戴用助聽器就不再有聽覺障礙的想法是完全不現實的。
客觀地說,助聽器的確有效,但助聽器的作用也有限度。這種現象有些像戴用義齒(假牙),沒有義齒恐怕硬一點的食物就對付不了:有了義齒也同樣不能去啃硬骨頭。
助聽器咨詢熱線:020-61006032
3. 助聽器工作原理是什麼
助聽器名目繁多,但所有電子助聽器的工作原理是一樣的。任何助聽器都包括6個基本結構。
1、話筒(傳聲器或麥克風)接收聲音並把它轉化為電波形式,即把聲能轉化為電能。
2、放大器放大電信號(晶體管放大線路)
3、耳機把電信號轉化為聲信號(即把電能轉化為聲能)。
4、耳模(耳塞)置入外耳道。
5、音量控制開關
6、電源供放大器用的干電池。
助聽器除有上述6部件外,大多數型號的助聽器還有3個附件,或稱3個附加電路(音調控制、感應線圈、輸出限制控制)。現代電子助聽器是一放大器,它的功能是增加聲能強度並盡可能不失真地傳入耳內。因聲音的聲能不能直接放大,故有必要將其轉換為電信號,放大後再轉換為聲能。輸入換能器由傳聲器(麥克風或話筒)、磁感線圈等部分組成。其作用是將輸入聲能轉為電能傳至放大器。放大器將輸入電信號放大後,再傳至輸出換能器。輸出換能器由耳機或骨導振動器構成,其作用是把放大的信號由電能再轉為聲能或動能輸出。電源是供給助聽器工作能量不可缺少的部分,另外還設有削峰(PC)或自動增益控制(AGC)裝置,以適合各種不同程度耳聾病人的需要。
(二)主要技術指標
要了解助聽器的聲學效果,首先要對助聽器的聽感特性的技術指標進行分析。主要的技術指標包括增益、頻率響應、最大聲輸出、失真、等級輸入雜訊和動態范圍等,這些技術指標均可通過助聽器分析儀測出。
4. 助聽器主要工作原理是什麼
一) 工作原理
助聽器名目繁多,但所有電子助聽器的工作原理是一樣的。任何助聽器都包括6個基本結構。
1、話筒(傳聲器或麥克風)接收聲音並把它轉化為電波形式,即把聲能轉化為電能。
2、放大器放大電信號(晶體管放大線路)
3、耳機把電信號轉化為聲信號(即把電能轉化為聲能)。
4、耳模(耳塞)置入外耳道。
5、音量控制開關
6、電源供放大器用的干電池。
助聽器除有上述6部件外,大多數型號的助聽器還有3個附件,或稱3個附加電路(音調控制、感應線圈、輸出限制控制)。現代電子助聽器是一放大器,它的功能是增加聲能強度並盡可能不失真地傳入耳內。因聲音的聲能不能直接放大,故有必要將其轉換為電信號,放大後再轉換為聲能。輸入換能器由傳聲器(麥克風或話筒)、磁感線圈等部分組成。其作用是將輸入聲能轉為電能傳至放大器。放大器將輸入電信號放大後,再傳至輸出換能器。輸出換能器由耳機或骨導振動器構成,其作用是把放大的信號由電能再轉為聲能或動能輸出。電源是供給助聽器工作能量不可缺少的部分,另外還設有削峰(PC)或自動增益控制(AGC)裝置,以適合各種不同程度耳聾病人的需要。
(二)主要技術指標
要了解助聽器的聲學效果,首先要對助聽器的聽感特性的技術指標進行分析。主要的技術指標包括增益、頻率響應、最大聲輸出、失真、等級輸入雜訊和動態范圍等,這些技術指標均可通過助聽器分析儀測出。
1、聲增益
助聽器的放大率用增益來表示,即助聽器耳機輸出聲壓級與傳聲器輸入聲壓級的差值。例如:輸入60dB輸出130dB,增益=130-60=70dB。增益會隨音量的控制而改變。
2、頻率響應(ferquencyrange)
助聽器輸出增益的變化隨輸入信號頻率變化的關系曲線稱為頻響曲線。這上頻響曲線不是根據最大增益得出的。若把縱坐標改為輸出聲壓級,得出來的曲線就是頻響曲線。人耳的聽覺范圍是20-20000Hz,語言頻率范圍為500-2000Hz,實驗證明低頻主要提供語言的能量,而高頻的聽力補償對語言的清晰度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助聽器從250-4000Hz的頻響曲線的增益值,對助聽器的選配十分重要。
3、最大聲輸出(output sateretion sound pressure level)
當外界信號由60dB逐漸增大到90dB輸入時,輸出信號,但當輸入信號≥90dB時,輸出信號不再相應增大此時的輸出為最大聲輸出。聲輸出=輸入+增益。
4、動態范圍(dynamic range)
動態范圍是助聽器的最大輸出與增益之間的差值。動態范圍可承受音量控制的調整而改變。
5、失真(total hamonic distortion)
當外界聲音經過助聽器放大後,除波幅的放大外,其它任何在摨、上的變化比為失真。如諧波失真最為常見(如5-17)。盒式助聽器應≤5%。
6、等級輸入雜訊(equivalent input noise level)
當輸入信號為0時,本機固有的雜訊輸出稱為等效雜訊,要求在30dB以下,此值越小越好。
7、感應線圈靈敏度(inction pick-up coil sensitivity)
當輸入10Ma/mfeild場強時,助聽器的輸出聲壓級越大,靈敏度越高。
8、聲反饋
在一放大迴路中,放大的聲音被話筒拾音並再次放大而產生的尖叫聲就叫聲反饋。聲反饋是一種普通音頻放大系統中常有的現象。假如某一頻率的聲反饋量達到一定程度時,電路就變成該頻率信號的振盪電路,助聽器會產生較強的振盪信號,外加信號就"淹沒"在振盪信號中。助聽器往往產生尖叫聲的原因也在於此。不同助聽器峰的頻率不同,所產生反饋的音量也不同。
這一過程是一迴路,發生在聲漏源與話筒之間。放大的聲音逸出有被話筒拾音並再放大。在低、中等增益助聽器,泄漏的聲音在到達話筒時已丟失了很大的能量,故不會造成大問題。高功率助聽器的高強度信號可到達話筒形成再放大的迴路過程。如此反復不斷,一個信號被一再的放大,起到產生音頻振盪,即發出嘯叫。這時助聽器已處於一個無用的狀態,尤其是大功率助聽器的用戶常常受到這種令人討厭的刺耳反饋的干擾,而不得不將助聽器音量調低,以至於無法得到更大的音頻增益。若該系統頻率響應相當平,缺乏共振峰,就不太可能產生聲反饋。然而助聽器都不存在這樣的系統,總是有峰值和反饋問題。
助聽器發展的基本方向是:
1、體積更小(全部向深耳道機發展);
2、智能程度更高(自動適應環境、更好地提升信噪比);
3、耗電更少(電池三個月一換);
4、失真更小(發燒級音色);
5、可靠性更高(五年不用修,過後就扔掉)。
要達到以上目標,有幾個條件:
1、換能器(麥克風和受話器)和電池這兩種器件有突破性的發展;
2、DSP的製造工藝有很大提高(集成度、內部存貯器容量、工作頻率);
3、聽力-電子學能跟上前兩點的發展充分發揮其作用。
5. 助聽器的WDRC線路是什麼意思
WDRC是動態范圍,指的是患者聽覺范圍,是從純音聽閾到不舒適閾,如一個正常人聽閾為0dB SPL,不適閾為120dB SPL,則他的動態范圍為120dB 。動態范圍因人而異,兩個聽力圖相同的患者,他們的響度增長函數是不同的,對響聲的敏感程度也是不同的,對於比較嚴重的重振患者,他的動態范圍比正常人要窄。wDRC線路能最有效的解決他們的問題。對於小聲音,WDRC將其放大;對於大聲音,放大量響應減少。這樣,患者聽小聲音沒問題,聽大聲音又不至於太吵。與壓縮限制不同的是,WDRC線路將正常的聲音壓縮到患者的聽覺動態范圍內,對任何輸入級均進行壓縮,採用低壓縮閾和低壓縮比。對柔和的聲音和強聲的放大量不同。圖7-13是一個WDRC線路的I/O曲線,壓縮拐點在65dB,壓縮比為2:1。
究竟選擇壓縮限制線路還是WDRC線路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而定,若僅需要避免高強度聲音的失真且需要對輸入聲進行單位增益,可以選擇壓縮限制電路。若要為一位有重振現象,聽覺動態范圍變窄的患者提供一個舒適的放大的聲音,就應該選擇WDRC線路。
6. 助聽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呢
本質上說,抄助聽器就是放大聲音的電子產品。但並不是簡單的放大聲音而已,而是根據用戶的聽力損失情況而針對性的處理。高級的助聽器還要分別處理不同的信號源,來加強用戶的語言理解能力等等。
助聽器的原理是把聲音信號轉變為電信號(電能)送入放大器,放大器則將輸入很弱的電信號放大後,再傳至輸出換能器,輸出換能器由耳機或骨振動器構成,其作用是把放大的強信號由電能再轉換為聲信號(聲能)或動能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