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利用電橋電路實現電阻應變效應如何提高轉換靈敏度
由題意可知:R=120Ω,K=2,K是電阻絲靈敏系數.ε=800um/m金屬電阻絲有如下關系△R/R≈k×ε
∴△R/R≈k×ε=2×800um/m=1.6mΩ/Ω
∴△R= R×1.6mΩ/Ω=120Ω×1.6mΩ/Ω=192mΩ=0.192Ω
若用電橋測量電路U=4V,對於單臂電橋有輸出電壓關系為Uo=U(△R/R)/4
Uo=U(△R/R)/4=4V×1.6mΩ/Ω/4 =1.6mV
當輸出U0降至1mv時,根據Uo= U(△R/R)/4可求得
△R/R=4Uo/U=4×1mV/4V=1mΩ/Ω,
此時應變值△R= R×1mΩ/Ω=120Ω×1mΩ/Ω=0.12Ω
電橋靈敏度為:Ku=Uo/△R/R ——電阻單位相對變化所引起的電橋輸出電壓值,此值越大說明電橋越靈敏,可以理解為應變電阻很微小的變化引起的電橋輸出電壓是大還是小,自然越大越靈敏啊.
『貳』 什麼是平衡電橋,電路分析中如何分析平衡電橋
如下圖:
其中,R1、R2和R3、R4組成電橋電路,中間連接的可能是電流表、也內有可能是電流源容、電阻等。當四個電阻的參數滿足:R1×R4=R2×R3時,稱為平衡電橋,電橋平衡時圖中的mA表中電流為零。
如果mA表位置為電阻,則電路結構為含有Y或者△連接,可以使用Y-△變換的方法,也可以使用戴維南定理,將其中所求的電阻從電路中斷開,簡化電路結構,可以方便求解。
上述是對於直流電路而言的,如果是交流電路,其中4個電阻位置可以是電阻、電感、電容,或者是它們的串聯組和,就組成了交流電橋。如果用Z1、Z2和Z3、Z4表示,在Z1×Z4=Z2×Z4時,稱為交流平衡電橋。
『叄』 什麼是電橋轉換電路的靈敏度系數
電路的靈敏度不是電表的靈敏度,電表的靈敏度不會由電表本身決定,和電路無關。
電路靈敏度可以這樣理解:
比如電流表的靈敏度是是0.1A,當電流變化小於0.1A的時候,示數是不會變化的;當電流變化大於0.1A的時候,指針才會動。這個就類似於我們初中學到的人耳對聲音的辨別,當兩種聲音進入人耳的時間差小於0.01s時(沒記錯的話),大腦會認為同時到達。基於以上,當電路電流比較大時,電流表同樣會產生±0.1A的誤差,但是對結果影響比較小。反之亦然。
『肆』 電阻的Y-△等效變換怎麼用來求電橋電路的等效電阻
變化方式見圖:
接下來就好算了
『伍』 電橋電路怎麼計算
一般是進行「三角形----星形」轉化去化簡電路求解。
一般地,被測量者的狀態量專是非常微弱的,必須屬用專門的電路來測量這種微弱的變化,最常用的電路就是各種電橋電路,主要有直流和交流電橋電路。
電橋電路的作用:把電阻片的電阻變化率ΔR/R轉換成電壓輸出,然後提供給放大電路放大後進行測量。
單臂工作:電橋中只有一個臂接入被測量,其它三個臂採用固定電阻;雙臂工作:如果電橋兩個臂接入被測量,另兩個為固定電阻就稱為雙臂工作電橋,又稱為半橋形式;全橋方式:如果四個橋臂都接入被測量則稱為全橋形式。
『陸』 這類Y型電路轉換△型電路的題該怎麼做,求詳細過程!
前面回答的太對了,利用電橋平衡來做,三個心算題:
a為(100+100)//(100+100)=100Ω
b為(7K+2K)//(21k+6K)=6.75K
c為(12+12)//(12+12)=12Ω
『柒』 電橋電路的原理
電橋電路是由四個二端元件接成四邊形形成的電路結構。各邊稱為電路的橋臂。激勵源接到橋臂的一個對角上,另一對接電橋的負載或電橋的輸出檢測電路。
電橋電路的分類
電橋分為平衡電橋和不平衡電橋。
直流電橋和交流電橋
全臂橋(雙差動電橋)、半臂橋(差動電橋)和單臂橋
電橋電路的平衡
用電橋進行測量前,必須先使電橋電路處於平衡狀態,即電橋無輸出。 但由於應變片電阻值總有偏差,接觸電阻,導線電阻等 存在,往往電橋不能平衡,因此需設置預調平衡電路。 在電橋中增加R 5電阻和 R 6電位器, R6 可分為兩部分:R 『6 = n1R 6
R = n 2R 6
n1 + n 2 = 1 見(b)
將星形連接變為三角形連接,則
R 1』與R 2『是分別並聯在R1和R 2上的,只要調節 R』6和R『』6就可使電橋平衡。
3惠斯通電橋用歐姆表測量電阻雖然方便,但不夠精確,而用伏安法測電阻,電表所引起的誤差又難以消除,精確地測量電阻,常用惠斯通電橋。
圖為惠斯通電橋的電路圖,當 B、D 兩點的電勢相等時,通過檢流計的電流強度Ig=0,此時就稱電橋平衡(可通過調節滑動觸頭 D 的位置來實現)。根據串聯電路中電阻與電壓成正比的原理,可知此時應有R1:R2=Rx:R0
一般來講, R1 和 R2 由同一均勻電阻絲組成,其阻值與長度成正比,待測電阻的計算公式為測出電阻絲長度L1 和L2 之比,再由標准電阻R0的阻值即可確定待測電阻 Rx 的阻值。
交流電橋的工作原理
電路如圖1所示。橋體有四個橋臂,分別由交流阻抗元件構成,在電橋的一個對角線ab接交流電源,另一個對角線cd上接交流指零儀。 調節各橋臂參數,當指零儀讀數為0時,c、d兩點的電位相等,電橋達到平衡,這時有可見交流阻抗電橋的平衡條件包括兩部分:一是相對橋臂阻抗模的乘積必須相等;二是相對橋臂阻抗幅角之和必須相等。因此,交流電橋的平衡調節,要比直流電橋復雜得多。為使電橋達到平衡,需要反復調節橋臂的參數,電橋達到平衡所需反復調節的次數叫做收斂性,收斂性好的電橋能較快取得平衡。電橋的收斂性取決於橋臂阻抗的性質及調節參數的選擇,是衡量交流電橋性能的一個重要技術指標,對於收斂性差的電橋,由於比較難達到平衡而不常用。
『捌』 電阻感測器使用電橋電路轉換時,零位取訣於電源電壓嗎
看電橋構成。
在電橋平衡時,橋路輸出為零,且與供電電壓無關;
在感測器設計時,通常將電橋的平衡點作為感測器的零點;
所以大多數時候,電阻感測器的零位不受電源電壓的影響。但不是所有的感測器都這樣設計。
『玖』 信號轉換與處理技術的作用分類(脈沖整形電路、電橋電路、放大電路,信號變換電路,濾波電路 調制與調解
信號轉換與處理技術的作用是:在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中與各儀表配套使用,實現標准信號轉為開關量,在一定條件下代替PLC的輸出。
常見的信號轉換與處理技術分類
模數轉換:是一種能將模擬信號轉變為數字信號的電子元件。通常是將信號采樣並保持以後,再進行量化和編碼,這兩個過程是在轉化的同時實現的。
模數轉換一般要經過采樣、保持和量化、編碼這幾個步驟。在實際電路中,有些過程是合並進行的,如采樣和保持,量化和編碼在轉換過程中是同時實現的。
數模轉換:是一種能夠把連續的模擬信號轉變為離散的數字信號的器件。經數字系統處理後的數字量,有時又要求再轉換成模擬量以便實際使用,這種轉換稱為「數模轉換」。
DAC主要由數字寄存器、模擬電子開關、位權網路、求和運算放大器和基準電壓源(或恆流源)組成。用存於數字寄存器的數字量的各位數碼,分別控制對應位的模擬電子開關,使數碼為1 的位在位權網路上產生和其位權成正比的電流值,再由運算放大器對各電流值求和,並轉換成電壓值。
『拾』 電橋電路圖原理
電橋工作原理:
當被測量發生變化時,會使得感應電阻的阻值發生變化,從而專打破電橋平衡,使得檢流計不屬再為零或Uab電壓不再為零,此時Uab電壓的大小與被測量變化相對應,通過建立電壓Uab與被測量的數據對應表,從而得到相應的測量值。
電橋電路的認識:
一般地,被測量者的狀態量是非常微弱的,必須用專門的電路來測量這種微弱的變化,最常用的電路就是各種電橋電路,主要有直流和交流電橋電路。
電橋電路的作用:把電阻片的電阻變化率ΔR/R轉換成電壓輸出,然後提供給放大電路放大後進行測量。
單臂工作:電橋中只有一個臂接入被測量,其它三個臂採用固定電阻;雙臂工作:如果電橋兩個臂接入被測量,另兩個為固定電阻就稱為雙臂工作電橋,又稱為半橋形式;全橋方式:如果四個橋臂都接入被測量則稱為全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