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補碼到底是什麼意思,百度百科裡的解釋根本看不懂。
抄的網友的,如下:
(不敢寫鏈接,否則,網路知道會瘋的。)
加法器
計算機裡面,只有加法器,沒有減法器,所有的減法運算,都必須用加法進行。
即:減去某個數字(或者說加上某個負數)的運算,都應該研究如何用加法來完成。
模、補數
在日常生活當中,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事情:
把某物體左轉 90 度,和右轉 270 度,在不考慮圈數的條件下,最終的效果是相同的;
把分針倒撥 20 分鍾,和正撥 40 分鍾,在不考慮時針的條件下,效果也是相同的;
把數字 87,減去 25,和加上 75,在不考慮百位數的條件下,效果也是相同的;
……。
上述幾組數字,有這樣的關系:
90 + 270 = 360
20 + 40 = 60
25 + 75 = 100
式中的 360、60 和 100,就是「模」。
式中的 90 和 270、20 和 40,以及 25 和 75,就是一對對「互補」的數字。
知道了「模」,求某個數字的「補數」,就是輕而易舉的了:
如果模為 365,數字 120 的補數為:365 - 120 = 245。
用補數代替原數,可把減法轉變為加法。出現的進位就是模,此時的進位,就應該忽略不計。
二進制數的模
前面說過的十進制數 25 和 75,它們是 2 位數的運算,模是 100,即 1 的後面加上 2 個 0。
如果有 3 位數參加運算,模就是 1000,即 1 的後面加上 3 個 0。
這里的 1000,是十進制數的一千,可以寫成 10^3,即 10 的 3 次方。
推論:有多少位數參加運算,模就是在 1 的後面加上多少個 0。
對於二進制數字,模也是這樣推算。
如果是 3 位二進制數參加運算,模就是 1000,即 1 的後面加上 3 個 0;
那麼當 8 位二進制數參加運算,模就是 1 0000 0000,即 1 的後面加上 8 個 0。
16 位二進制數參加運算,模可就大了,是 1 的後面加上 16 個 0。
注意:這里提到的 1、0,都是二進制數。
8 位二進制數的模可以按照十進制寫成 2^8,即 256。
16 位數二進制數的模,就是 2^16,按照十進制,它就是 65536。
二進制數的補碼
求二進制數的補數,目的是往計算機裡面存放。
在計算機裡面,存放的數字什麼的,都稱為機器碼;那麼二進制形式的補數,也就改稱為補碼了。
一般情況下,都是以 8 位二進制數來討論補碼,少數也有用 16 位數的。
計算時加上正數,是不需要進行求取補數的;只有進行減法(或者加上負數),才需要對減數求補數。
補碼就是按照這個要求來定義的:正數不變,負數即用模減去絕對值。
已知一個數 X,其 8 位字長的補碼定義為:
/ X 0 <= X <= +127 ;正數和0的補碼,就是該數字本身
[X]補 = |
2^8 -|X| -128 <= X < 0 ;負數的補碼,就是用 1 0000 0000,減去該數字的絕對值
例如 X = -126,其補碼為 1000 0010,計算方法如下:
1 0000 0000
-0111 1110
-----------
1000 0010
可以看出,按照補碼的定義來求補碼,概念十分清晰,方法、步驟也是十分簡單的。
❷ 一般柔性屏的工作溫度和存儲溫度是多少
顯示器的儲存溫度一般是零下20°左右,使用一般是0°到40°。如果顯示器長期放在低溫下,然後再放到室溫的環境中,肯定電路板、顯示屏會出現水汽凝結的現象。這種情況下,一般在室溫下放置30分鍾左右就沒有問題了。如果顯示器短時間放在低溫下,然後在室溫的條件下使用,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❸ 計算機網路存儲轉發的原理
計算機網路存儲轉發的原理是從"Preamble"欄位開始,一直到最後的CRC,當這個完整的幀收取完成,把收到的分組放入緩存,之後交換機開始啟動轉發進程,根據接收幀所示的DMAC,也就是目標MAC地址來決定轉發策略。
CRC的作用是對前面的數據進行校驗,防止出錯。由於存儲轉發 只有當收取了整個幀之後才開始轉發進程,所以當收取到CRC欄位的時候,可以進行錯誤的校驗。
交換機把已經收到的數據進行CRC計算,把計算出來的值同接收到的CRC欄位的值進行比較,如果兩者相同則說明數據沒有被破壞,如果不同則說明已經破壞。
也即ACL訪問控制列表的功能,訪問控制列表主要是通過策略來對數據進行控制,ACL所涉及的控制層面從OSI的第二層到第七層都有。
既然存儲轉發把整個幀都存儲下來了,那麼可以想像如果交換機擁有了處理多層數據的能力就可以執行ACL了,畢竟ACL所參照的目標在接收的幀中都已經存在了。
(3)xuk電路擴展閱讀
正因如此,存儲轉發方式在數據處理時延時大,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對進入交換機的數據包進行錯誤檢測,並且能支持不同速度的輸入/輸出埠間的交換,可有效地改善網路性能。
它的另一優點就是這種交換方式支持不同速度埠間的轉換,保持高速埠和低速埠間協同工作。實現的辦法是將10Mbps低速包存儲起來,再通過100Mbps速率轉發到埠上。
在分組交換中就用到了「存儲轉發」,即當用戶所要發送的數據被分成若干個數據包,並且加上對應的地址信息和控制信息後,先存儲起來,通過網路中的交換機或路由器找到網路中的空閑線路,然後再進行傳送。「存儲轉發」使得分組交換的線路利用率較電路交換要高。
當報文交換技術的通信雙方不在同一物理網路時,則將准備好的報文經由一定的路由選擇機制通過中間節點傳給接收方。此時,中間節點不再只是起連接的作用,其還具有存儲和處理數據的能力。
在報文交換系統中,由於一次交換處理的數據量大,因而需要對通信處理的存儲和處理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使得通信成本大大增加。
且這種系統還易造成堵塞,靈活性和可靠性都會下降。同時,數據交換過程中出現差錯的可能性也很大,且檢測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