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模擬電路分析
常見模擬電路分析 - 第一專題 半導體器件的基礎知識 第一專題 半導體器件的基礎知識 7.1 半導體二極體 半導體基礎知識 導體:自然界中很容易導電的物質...
2. 模擬電路還有學習的必要沒有,有哪些入門的書
剛好我的專業集成電路。跟你這么說吧,模擬電路很有必要學,但是模擬電路入門很難,很多人要學2年多才算入了門。你說的也很對,模擬電路學好了對數字電路的理解更有幫助,做數字電路甚至可以不用接觸電路,用代碼來實現電路功能。但是模擬電路是不可能被淘汰的,數字電路最後都是為模擬電路服務,因為所有你能看到、聽到、感觸到的都是模擬電路提供的。模擬電路入門的書有拉扎維的《模擬COMS集成電路設計》和艾倫的《COMS模擬集成電路設計》,前者更偏基礎些
3. 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都講些什麼的啊簡單的給我說下
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主要講述的內容如下:
1、直流電路(電路原理、電路定律定理、歐姆內定律、基容爾霍定律)
2、電路的暫態過程(儲能元件、RC電路)
3、交流電路(正弦交流電路、正弦穩態)
4、供電知識(三相電源、負載、交流功率、電力系統)
5、變壓器和此路
6、電氣控制(低壓電器、電機控制)
7、半導體器件(半導體基礎、二極體、三極體、場效應管)
8、基本放大電路(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靜態分析、動態分析、多級放大電路、功率放大電路)
9、運算放大器(反饋、基本運算放大電路、頻率分析)
10、直流穩壓電源(線性穩壓電源、開關穩壓電源)
詳細的內容您可以參考西安交大邱關源的《電路》、李翰遜的《電路分析》、童詩白的《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康華光的《電子技術基礎—模擬篇》等
4. 比較專業的解釋一下高頻模擬電路,低頻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
首先關於數電和模電:先一句話概括模電 就是處理模擬信號的電路,數電 就是處理數字信號的電路。
由自然界 產生的信號 ,基本是模擬信號(比如我們聽到一段聲音,看到的一段圖像),他是時變信號,這種信號在他的度量連續范圍內,可以取得 任意值。
而數字信號也是時變信號,但他在任意時刻只呈現兩種離散值(可以定義為"0"和"1",,或者"真"和"假",或者"開","關"等等任意定義)中的 一個值!
然而數字系統的原始輸入並不是剛好是 0,1或者 真、假 這樣的邏輯輸入。而是把真實模擬信號量化。也就是規定一定范圍的信號為「0」,規定一段信號的范圍為「1」,即 稱為劃定了門限。
這樣把模擬量轉化成邏輯量,按一定編碼規則記錄了真實的模擬信息。
所以數字電路電路的本質其實就是 開關電路 因為用 開和關 就可以表示兩個邏輯信號。數電的最基本器件——門電路,就是由開關電路組成的。
所以數電與模電相比的主要優勢在:
1.數字系統更易於設計:因為開關電路不必考慮 精確的電流電壓大小值,只考慮高低也就是范圍。
2.精度高,抗干擾性強:信號數字化保存之後,精度不會損失。比真實模擬信號好保存。
3.可編程性好:模擬電路也可編程,但不用想也知道會多復雜。。。
4.集成度更高:開關電路比 千遍萬化的模擬電路更容易集成化,沒有那麼多電容、電感等元件 ,主要有 CMOS晶體管組成,集成成本低。易於保存。
同樣數電有明顯缺點:
1.現實世界 主要是模擬量;
2.處理數字信號花費時間:要采樣、量化、編碼。。。。
經過以上分析已經能夠發現一個問題了,那就是
一個數字系統輸入是真實模擬信號,同樣人在接受數字系統的輸出信號 也只能識別經過解碼還原出來模擬的信號。
其實這輸入和輸出的模擬信號也不是真正的原始真實世界的信號 是必須經過加工,處理了的模擬信號。簡單說模擬信號也必須滿足一定條件才能 進行數模 、模數轉換。
所以事實證明 不管數字電路如何先進 ,模擬電路的作用很難,甚至不可能被相應的數字電路所替代!
關於高頻和低頻:
首先電路設計的高頻和無線電通信里劃分的那個高頻電磁波(HF波段)是兩碼事!
為什麼電路里要分高頻,低頻? 因為:
1.高頻時半導體元件元件特性會與低頻時候發生改變:高頻信號下,半導體的PN結形成空間電荷區里,空間電荷因為PN結外加電壓變化而快速變化,引起充放電效應明顯, 即產生了在低頻下可忽視的PN結電容效應,直接導致電路發生了改變,低頻電路的晶體管電路模型不再適用。
2.在高頻時候,電子元件產生的雜訊影響會加劇。高頻和低頻時的雜訊類型也不同。模擬電路里雜訊處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3.高頻產生的電共振效應,即諧振現象,引出了有別於低頻的電路設計方式。
4.元件寄生效應:類似PN結電容效應那樣 頻率搞到一定程度導線之間,導線和電路板之間,以及各元件之間,也會引起電容效應。同時高頻產生磁場效應,使得 導線自身、各元件自身會產生寄生電感效應。
5.趨膚效應:當通過導體的電流頻率升高,產生交變磁場,由洛倫茨作用產生了阻礙電流變化的感應電場,有磁場分布關系可以知道這個感應電場在導體中心最強,而趨於導體表面減弱。這導致了高頻時導體電流只能在導體表面傳播,交流電阻變大。
6.高頻輻射效應:頻率高到一定程度 由於能量輻射到空氣中,電流減小,相當於高頻電阻增加。
那麼究竟什麼是高頻呢?電路里高於音頻(20k)就是高頻,他的上限是個什麼范圍呢?其實他沒有確定的范圍!
一種看法是 只要還能用集總參數,即 電「路」的方法來分析電路就仍然是高頻。
也就是說他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我們知道當電路的幾何尺寸與信號的波長長度相當時
傳統電路的集總參數電路定律(如歐姆定律等)就不再適用了,這時候要用麥克斯韋方程組的方法來分析電路。
但是,假如:對於 頻率 3GHZ 的微波信號 (波長 = 光速/頻率),波長為10毫米 。
如果把電路幾何尺寸做的非常小,電路集成在不到10毫米的基片上 ,
使得電路幾何尺寸任然可以遠小於信號波長
那麼我們仍然可以用 「路」的方法來分析電路。
所以"高頻"在電路里是個模糊概念。
至於數字電路里 我已經揭示了 數字電路本質是開關電路 ,我們不用頻率高低來劃分,而用 開關 的速度來劃分,即常聽到 「高速、低速」數字電路的說法了。
但事實上高速數字電路與模擬高頻電路確實存在知識的交叉點。
以上OVER!
補充問題回答:頻率當然是電路所處理的信號頻率了(電路里信號可以是電壓也可以是電流形式,甚至電磁波的形式,具體看什麼樣的電路啦)
總之電路設計的高頻就是20khz以上的信號,至於上限范圍是沒有確定義,是相對的概念,所以高頻的范圍很大的。
無線電波里高頻 商業劃分的 HF波段: 3M-30M HZ 的電磁波
5. 模擬電路在生活中怎麼應用的
模擬電路肯定已近在生活工作中被廣泛地使用了!至於怎麼應用的,應該說各有不同,例如為了讓計算機的CPU工作就要給它一個直流穩壓電源,這就需要穩壓電路的設計,這就是一個模擬電路在生活中的應用了。再有手機充電也是類似的模擬電路。
在教科書關於模擬電路的,基本上都是關於放大的,這幾乎完全是由於三極體或MOSFET等三端器件的特性決定的,其實放大也不過就是利用了三極體等IV特性曲線中具有大致恆流的特性,並以此來實現信號電壓的放大功能,即使是功率放大也是基於於此。
毫無疑義,二端器件,例如電阻電容等是無法實行像三極體的放大功能的,所以只有三端器件利用三極體的基極或MOSFET柵極,具有的控制發射極或源極電流的能力實現了放大功能,而且只是利用了恆流源的特性。
既然三極體等三端器件具有放大功能,如何使其輸出的電壓穩定,則必定會是個問題,所以通過負反饋作用來穩定輸出電壓,就是模擬電路的另一個重要內容了,實施上放大和負反饋總是聯系在一起的。沒有負反饋就不會令輸出電壓穩定。這也就意味著模擬電路談論的就是放大和負反饋。
對於剛接觸模擬電路的學生來說,無法理解放大電路到底有什麼用,也許只有類似收音機之類的電器可以令人感到放大電路的作用,即將無線電信號通過模擬電路的放大並輸出至喇叭來發生聲音。其實CPU的電源同樣是一個放大電路,它是一個將放大和負反饋完美結合在一起的經典的模擬放大電路,能夠理解這一點,對於其他的日常生活中的電子電器也就不難理解了。
6. 模擬電路該怎麼分析
(1) 首先基本元件的特性要清楚 ,常見的電阻、電容、電感、二極體、三極專管、運放 等等屬
(2) 然後學習每個元件本身的基本電路以及在電路中所起到的作用,比如電阻有串並聯、混連,可用於分壓、限流 等。
電容有串並聯,在電路中可以用於耦合、去耦合、旁路、濾波等
電感有串並聯,在電路中可以用於濾波
二極體單向導電,可作為整流、開關、限幅
三極體有放大和開關兩種作用,基本電路:共基共射共集
運放可以做成比較電路、運算電路
(3) 掌握了每個元件的特性,就要把各個元件組合起來,其實每個電路已經是多種元件的組合了,比如三極體電路肯定有電阻用來限流或者作直流偏置,運放的運算電路肯定有電阻或電容存在
復雜電路都是有很多個單元電路組成的,必須要清楚各個單元電路的組成以及作用,才能夠清楚的分析復雜電路的各部分以及整個電路的功能,多看電路、多做題、多作試驗,要注重分析過程,這就是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