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pi調節器原理
比例-積分控制器。P-I
比例(P)控制
比例控制是一種最簡單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輸出與輸入誤差信號成比例關系。偏差一旦產生,控制器立即就發生作用即調節控制輸出,使被控量朝著減小偏差的方向變化,偏差減小的速度取決於比例系數Kp , Kp越大偏差減小的越快,但是很容易引起振盪,尤其是在遲滯環節比較大的情況下,Kp減小,發生振盪的可能性減小但是調節速度變慢。但單純的比例控制存在穩態誤差不能消除的缺點。這里就需要積分控制。
積分(I)控制
在積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輸出與輸入誤差信號的積分成正比關系。對一個自動控制系統,如果在進入穩態後存在穩態誤差,則稱這個控制系統是有穩態誤差的或簡稱有差系統。為了消除穩態誤差,在控制器中必須引入「積分項」。積分項對誤差取決於時間的積分,隨著時間的增加,積分項會增大。這樣,即便誤差很小,積分項也會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加大,它推動控制器的輸出增大使穩態誤差進一步減小,直到等於零。因此,比例+積分(PI)控制器,可以使系統在進入穩態後無穩態誤差。實質就是對偏差累積進行控制,直至偏差為零。積分控製作用始終施加指向給定值的作用力,有利於消除靜差,其效果不僅與偏差大小有關,而且還與偏差持續的時間有關。簡單來說就是把偏差積累起來,一起算總帳。
PI控制的特點(類似於滯後校正)
1、提高系統的型別,改善系統的穩態誤差;
2、增加了系統的杭高頻干擾的能力;
3、增加了相位滯後;
4、降低了系統的頻寬,調節時間增大;
❷ 怎樣用硬體電路搭一個pi調節器
要用三個運放,至於效果怎樣本人未測試過,我是根據理論設計出來的。
電阻電容參數自己根據實際情況計算,電路比較簡單,傳遞函數自己分析,本人就不分析了,不過如果能夠程序實現,建議還是用程序。
❸ 如何用pi調節器實現對母線電壓的恆壓控制
(1) 根據電壓源換流器 VSC 的電路結構及其在 dq 坐標系下的數學模型,推導出電流。
(2) 梳理了幾種工程中實用的 PI 參數整定方法,這些方法較之理論計算。
(3) 通過系統模擬,對通過理論計算和工程經驗整定出的 PI 參數合理性 進行驗證。
❹ 求PD、PI、PID控制器電路圖
我有個朋友是搞這些控制器開發的,但資料都是公司保密的,非常不好弄。
❺ 1. 根據PI、PD、PID三種控制器的優缺點,說明各適用於什麼場合
一、PI,PD,PID系統的適用范圍,不同的控制策略適用於不同的控制系統,對於PID策略,用戶也可僅使用其中一部分功能或所有參數來控制不同的系統,例如可以使用PD調節器來調節大滯後環節。
二、PI、PD、PID優缺點:
1、PI調節器,兼顧快速性,減小或消除靜差(I調節器無調節靜差)
2、PD調節器,調節偏差快速變化時使調解量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強化調節,有調節靜差,適用於大滯後環節
3、PID調節器,兼顧PD調節器快速性,結合I調節器的無靜差特點,達到比較高的調節質量,根據不同需求選用不同調節器,像電源中因為不能過壓所以不會有D,都是PI調節器。
(5)pi調節器電路擴展閱讀:
比例調節作用:按比例反應系統的偏差,系統一旦出現了偏差,比例調節立即產生調節作用用以減少偏差。比例作用大,可以加快調節,減少誤差,但是過大的比例,使系統的穩定性下降,甚至造成系統的不穩定。
積分調節作用:使系統消除穩態誤差,提高無誤差度。因為有誤差,積分調節就進行,直至無差,積分調節停止,積分調節輸出一常值。積分作用的強弱取決於積分時間常數Ti,Ti越小,積分作用就越強。反之Ti大則積分作用弱,加入積分調節可使系統穩定性下降,動態響應變慢。積分作用常與另兩種調節規律結合,組成PI調節器或PID調節器。
簡單說來,PI控制器各校正環節的作用如下:
1.比例環節 即時成比例的反映控制系統的偏差信號,偏差一旦產生,控制器立即產生控製作用,以減少偏差。通常隨著值的加大,閉環系統的超調量加大,系統響應速度加快,但是當增加到一定程度,系統會變得不穩定。
2.積分環節 主要用於消除靜差,提高系統的無差度(型別)。積分作用的強弱取決於積分常數,積分常數越大,積分作用越弱,反之越強。閉環系統的超調量越小,系統的響應速度變慢。
總的來說,在控制工程實踐中,PI控制器主要是用來改善控制系統的穩態性能。
❻ PI控制器電路圖
這個是積分電路, p其實就是一個比例控制, 也就是想要得到不同的p控制,可以再電容c旁邊再串接一個電阻。
這就是簡易的pi控制電路。
❼ 誰能幫我分析一下這個電路工作的具體過程,應該是交流PI調節器吧,電流給定和電流反饋都是正弦交流。
第一級是加法器形式的反向放大電路,以給定電流和反饋電流之和作為運放AR1反相端的輸入信號,R1、R2是給定電流這一路信號的輸入電阻,R3、R4是反饋電流這一路信號的輸入電阻,R6是輸出反饋電阻,R6和(R1+R2)、(R3+R4)構成了第一級放大電路的比例電阻決定其電壓增益,C1、C2是交流濾波電容,對輸入信號中的交流成分進行衰減,C4是交流負反饋反饋電容,對交流成分有很強的抑製作用;第二級是普通的反向放大電路,把第一級的輸出再反相一次,實現最初輸入信號的同相輸出,R9和RP2構成比例電阻決定第二級的電壓增益,R10接地給第二級提供0V的基準電壓(也可以不要R10,將運放AR2的同相輸入端直接接地)。
R7、R8、RP1,RP3是用於共模電壓調整,能夠消除運放的零位誤差。D1、D2起鉗位保護作用,防止輸入信號幅度過大而損壞運放。
❽ PI、PID控制器電路圖
p 比例
i積分
d微分
可以自用分立件做
也可以用plc做
單片機也可以
scad也能做
是一種用硬體和軟體都能實現的演算法
http://ke..com/link?url=-AbuJ59YLdI9LE8FnFvOY
❾ pi調節器與i調節器在電路中有何差異
區別如下: 1、P就是比例調節,通俗來講就是放大或者縮小誤差值;I是積分調節,形象來講叫反復調節,可以理解成多個P的代數和,所以I有消除余差作用,沒有I的系統是沒有精度的,比較粗糙的,但只有P的系統響應快,沒有震盪,那個地方用P或者用PI,要根據不同控制系統來具體確定的。 2、PI調節器是一種線性控制器,它根據給定值與實際輸出值構成控制偏差,將偏差的比例(P)和積分(I)通過線性組合構成控制量,對被控對象進行控制。 比例調節作用:按比例反應系統的偏差,系統一旦出現了偏差,比例調節立即產生調節作用用以減少偏差。比例作用大,可以加快調節,減少誤差,但是過大的比例,使系統的穩定性下降,甚至造成系統的。P就是比例調節,通俗來講就是放大或者縮小誤差值;I是積分調節,形象來講叫反復調節,可以理解成多個P的代數和,所以I有消除余差作用,沒有I的系統是沒有精度的,比較粗糙的,但只有P的系統響應快,沒有震盪,那個地方用P或者用PI,要根據不同控制系統來具體確定的。PID控制的原理和特點 在工程實際中,應用最為廣泛的調節器控制規律為比例、積分、微分控制,簡稱PID控制,又稱PID調節。PID控制器問世至今已有近70年歷史,它以其結構簡單、穩定性好、工作可靠、調整方便而成為工業控制的主要技術之一。當被控對象的結構和參數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確的數學模型時,控制理論的其它技術難以採用時,系統控制器的結構和參數必須依靠經驗和現場調試來確定,這時應用PID控制技術最為方便。